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大理:三塔下尋蹤大理王朝的身影
見識雲南
1/14 南詔如唐,大理似宋。這謎一般的歷史,不是每個尋訪人文大理的人都能說清楚的傳奇。和中原一樣,從南詔到大理國的時空轉換中,也經歷過一段類似“五代十國”的短暫戰亂時期,有三個王國走馬燈似的完成了這一過渡。它們先後是: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大義寧國。
2/14 有意思的是,這三個西南短命王國的名字,都一致取得比較長,而實際的結局是,統治時間都沒超過三十年。當最後一名國王楊幹貞被段思平的大理國取而代之後,長久的和平才終於得以降臨雲南大地。圖為大理賓川萂村楊幹貞廟。
3/14 楊幹貞,大義寧國國王,母親名彌錄,父為一楊姓漁人。公元902年 ,南詔清平官鄭買嗣殺南詔王舜化貞,自立為王,稱大長和國。公元928年 ,時任劍川節度使的楊幹貞不滿鄭氏統治,率兵殺滅大長和末代國王鄭隆亶,欲自立威望,又恐天下不服,遂立侍中趙善政為王,建大天興國,但不足一年之後,楊幹貞廢黜趙善政,自立為王,改國號大義寧國。
4/14 在白族本主文化濃郁的大理挖色和賓川萂村,楊幹貞至今仍為當地本主。在這兩個地區,有關楊幹貞的故事,至今流傳。圖為萂村當地人每年盛大的迎本主儀式。本圖攝影:楊
5/14 金庸先生筆下的大理國存在於浩蕩江湖,也浸透了兒女情長,多情的段王爺、痴憨的段譽、絕世的一陽指、瑰麗的大理國皇宮……不少初到大理的人總會固執地去尋找和比對,尋找古國的絲絲痕跡,期待現實與想象的久別重逢。
6/14 大理與雲南其他的古城不同,她的靈魂是一座雄踞500多年的帝都,扼南方絲路和茶馬古道的咽喉,威伏四方,與唐、宋爭雄天下。這座帝王之城也註定了她的悲劇落幕,明朝一統天下後,把陽苴咩城付之一炬,王氣黯然而收,從此只剩風花雪月。
7/14 我多次在三塔的旅行中,只顧仰視古塔的高大,感嘆自己的渺小,從未特別留意過這幾座塔的層級,直到這次才驚訝地發現三塔居然都是偶數層。按照中國內地佛教建塔傳統,通常為奇數層級,為何在大理這樣的規制被打破?
8/14 原來,南詔、大理兩朝,宏觀上雖深受唐宋文化影響,卻在細微處暗自固守自己獨有的本主文化,佛教傳入大理地區之後,很自然與白族的本主教相結合,本主教崇尚母陰,主張男女平等,所以,三塔按偶數層來建造,並不足為奇。
9/14 滄海桑田,段氏王朝幾經浮沉。如今大理國雖已隨風而逝,然而曾經的皇族段氏後人今何在?在他們身上是否還留有絲絲痕跡讓對人古國浮想聯翩? 圖為喜洲院塝村的段思平廟。
10/14 也許是我不曾有過江山美人,也沒有大理段氏的絕世武功,只能“祈願那喧囂鬧市裡的寧靜,求索那凡世浮塵中的淨土,不就在我的心中嗎?這可就是學佛之人追求的禪定?”
11/14 在喜洲,一位叫楊文琪的老人自退休後就著手研究喜洲段氏的歷史,隨著他我們來到了喜洲的一座以段思平為本主的廟宇,這裡的香火併不旺盛,廟牆也有了些滄桑之感,然而大殿裡供奉的包括段思平、段思平的母親、宰相在內共八人塑像卻像剛擦拭過般明豔如新,可見喜洲人對於這位皇帝的崇敬。
12/14 眼前的這位老人是段氏家族裡的“世”字輩,在這裡的段氏子孫每一輩的取名都要按照族譜裡的規矩,就這樣段氏血脈在歲月裡不斷延續與壯大。翻著那本紙張泛黃的族譜,出乎我們意料的,記錄中最早的段氏先人只追溯到明朝時期,更早以前的家族脈絡則再難以追根溯源。
13/14 哪怕從他們身上已經很難找尋到皇族後人的絲絲痕跡,但是這些段氏子孫依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這種生活恬淡而且踏實。
14/14 蒼山巨大的陰影籠罩了大地,崇聖寺歸於寂靜。古城周旁亮起萬家燈火,崇聖寺裡青燈傍著古佛。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揮不去江山美人,只能揮一揮身上的幾許旅塵。
2019-06-1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