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五國伐齊之戰齊國為什麼會敗得那麼慘?

五國伐齊之前齊國正處於巔峰期,就算敗也不至於敗得那麼慘啊!馬陵之戰魏國慘敗,但魏國只是從霸主地位上跌落;垂沙之戰楚國慘敗,也只是丟了淮北和南陽盆地大部分地區;長平之戰趙國慘敗,後來還能繼續對抗秦國幾十年。為什麼巔峰時期的齊國會被樂毅打得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個城池?
4 個回答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2019-07-23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在燕國派兵兩萬幫助齊國討伐宋國時,齊王居然在和宋國媾和後,無禮殺掉了燕軍主將!

燕王居然不敢吭聲,只是派人來低聲下氣道歉,我們用人不當,惹您生氣了!對不起!

此事後,齊國開始看輕燕國,在齊燕邊境的防禦鬆懈!(《呂氏春秋》,認為這是齊國後來一系列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隨後,為了加強攻宋力量,又不斷從趙齊、燕齊邊境抽掉兵力,邊境防禦力量更薄弱了!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在燕國派兵兩萬幫助齊國討伐宋國時,齊王居然在和宋國媾和後,無禮殺掉了燕軍主將!

燕王居然不敢吭聲,只是派人來低聲下氣道歉,我們用人不當,惹您生氣了!對不起!

此事後,齊國開始看輕燕國,在齊燕邊境的防禦鬆懈!(《呂氏春秋》,認為這是齊國後來一系列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隨後,為了加強攻宋力量,又不斷從趙齊、燕齊邊境抽掉兵力,邊境防禦力量更薄弱了!


直到秦國開始聯絡大家一起伐齊時,燕昭王也是“扭扭捏捏”,一聲不吭,其隱忍,可謂做到了極致!

4、五國伐齊聯盟組成

齊國滅宋後,聲勢極大,甚至有威脅周天子的囂張氣焰!

此時,秦國跑了出來,聯絡各國,齊國太囂張了,我們一起去搞他好不好?

這個號召符合大家利益,但要組織起來,也不大容易,畢竟,剛還在一起伐秦,突然要所有的兄弟掉頭跟著伐齊,是名副其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不急,有燕國呢。燕國沒有表態。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在燕國派兵兩萬幫助齊國討伐宋國時,齊王居然在和宋國媾和後,無禮殺掉了燕軍主將!

燕王居然不敢吭聲,只是派人來低聲下氣道歉,我們用人不當,惹您生氣了!對不起!

此事後,齊國開始看輕燕國,在齊燕邊境的防禦鬆懈!(《呂氏春秋》,認為這是齊國後來一系列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隨後,為了加強攻宋力量,又不斷從趙齊、燕齊邊境抽掉兵力,邊境防禦力量更薄弱了!


直到秦國開始聯絡大家一起伐齊時,燕昭王也是“扭扭捏捏”,一聲不吭,其隱忍,可謂做到了極致!

4、五國伐齊聯盟組成

齊國滅宋後,聲勢極大,甚至有威脅周天子的囂張氣焰!

此時,秦國跑了出來,聯絡各國,齊國太囂張了,我們一起去搞他好不好?

這個號召符合大家利益,但要組織起來,也不大容易,畢竟,剛還在一起伐秦,突然要所有的兄弟掉頭跟著伐齊,是名副其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不急,有燕國呢。燕國沒有表態。


不過,在燕國的臥底,在齊國做相的老蘇卻沒閒著,他一方面繼續強調燕齊睦鄰友好,一面在做著收尾工作:拆散趙、齊。此時,趙國正式趙武靈王變法時期,國力強大,而支持齊國的李兌在做相,一旦趙齊聯合,依然不好打!

在完成離間趙齊關係後,五國伐齊的形勢已經形成!

濟西大戰前,蘇代打掉了齊國的信心

齊畢竟是超級大國,不好打!

為了買份保險,蘇代做了一個優秀間諜的最高境界——當個臥底元帥!

當時,秦國率先發起了對河東的進攻,隨後,燕國也開始出兵。為了對抗燕國,蘇代自薦,自己做了主帥。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在燕國派兵兩萬幫助齊國討伐宋國時,齊王居然在和宋國媾和後,無禮殺掉了燕軍主將!

燕王居然不敢吭聲,只是派人來低聲下氣道歉,我們用人不當,惹您生氣了!對不起!

此事後,齊國開始看輕燕國,在齊燕邊境的防禦鬆懈!(《呂氏春秋》,認為這是齊國後來一系列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隨後,為了加強攻宋力量,又不斷從趙齊、燕齊邊境抽掉兵力,邊境防禦力量更薄弱了!


直到秦國開始聯絡大家一起伐齊時,燕昭王也是“扭扭捏捏”,一聲不吭,其隱忍,可謂做到了極致!

4、五國伐齊聯盟組成

齊國滅宋後,聲勢極大,甚至有威脅周天子的囂張氣焰!

此時,秦國跑了出來,聯絡各國,齊國太囂張了,我們一起去搞他好不好?

這個號召符合大家利益,但要組織起來,也不大容易,畢竟,剛還在一起伐秦,突然要所有的兄弟掉頭跟著伐齊,是名副其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不急,有燕國呢。燕國沒有表態。


不過,在燕國的臥底,在齊國做相的老蘇卻沒閒著,他一方面繼續強調燕齊睦鄰友好,一面在做著收尾工作:拆散趙、齊。此時,趙國正式趙武靈王變法時期,國力強大,而支持齊國的李兌在做相,一旦趙齊聯合,依然不好打!

在完成離間趙齊關係後,五國伐齊的形勢已經形成!

濟西大戰前,蘇代打掉了齊國的信心

齊畢竟是超級大國,不好打!

為了買份保險,蘇代做了一個優秀間諜的最高境界——當個臥底元帥!

當時,秦國率先發起了對河東的進攻,隨後,燕國也開始出兵。為了對抗燕國,蘇代自薦,自己做了主帥。


結果蘇代連續兩次帶兵故意打大敗仗,損失數萬齊軍!

不要小看這些小敗!當時,齊國攻宋三次,又敗於秦、兩敗於燕,常備軍的精銳消耗很大!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也很大!

濟西決戰,一戰摧齊

濟西之戰的記載,十分簡單,簡單得令人目瞪口呆。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在燕國派兵兩萬幫助齊國討伐宋國時,齊王居然在和宋國媾和後,無禮殺掉了燕軍主將!

燕王居然不敢吭聲,只是派人來低聲下氣道歉,我們用人不當,惹您生氣了!對不起!

此事後,齊國開始看輕燕國,在齊燕邊境的防禦鬆懈!(《呂氏春秋》,認為這是齊國後來一系列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隨後,為了加強攻宋力量,又不斷從趙齊、燕齊邊境抽掉兵力,邊境防禦力量更薄弱了!


直到秦國開始聯絡大家一起伐齊時,燕昭王也是“扭扭捏捏”,一聲不吭,其隱忍,可謂做到了極致!

4、五國伐齊聯盟組成

齊國滅宋後,聲勢極大,甚至有威脅周天子的囂張氣焰!

此時,秦國跑了出來,聯絡各國,齊國太囂張了,我們一起去搞他好不好?

這個號召符合大家利益,但要組織起來,也不大容易,畢竟,剛還在一起伐秦,突然要所有的兄弟掉頭跟著伐齊,是名副其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不急,有燕國呢。燕國沒有表態。


不過,在燕國的臥底,在齊國做相的老蘇卻沒閒著,他一方面繼續強調燕齊睦鄰友好,一面在做著收尾工作:拆散趙、齊。此時,趙國正式趙武靈王變法時期,國力強大,而支持齊國的李兌在做相,一旦趙齊聯合,依然不好打!

在完成離間趙齊關係後,五國伐齊的形勢已經形成!

濟西大戰前,蘇代打掉了齊國的信心

齊畢竟是超級大國,不好打!

為了買份保險,蘇代做了一個優秀間諜的最高境界——當個臥底元帥!

當時,秦國率先發起了對河東的進攻,隨後,燕國也開始出兵。為了對抗燕國,蘇代自薦,自己做了主帥。


結果蘇代連續兩次帶兵故意打大敗仗,損失數萬齊軍!

不要小看這些小敗!當時,齊國攻宋三次,又敗於秦、兩敗於燕,常備軍的精銳消耗很大!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也很大!

濟西決戰,一戰摧齊

濟西之戰的記載,十分簡單,簡單得令人目瞪口呆。


齊閔王派人和齊軍主將觸子說:如果你們不努力作戰,我就殺了你們全家,掘了你們祖墳!

觸子十分氣憤!與敵人作戰時,就鳴金收兵,自己單獨逃跑,引發了全軍崩潰!

隨後,達子率軍繼續抵抗!達子希望齊王發些獎金,振奮下人心!結果,齊王毛都不給,還大罵了一段!達子軍的士氣又低落了!

隨後,達子軍也在戰鬥中一觸即潰!

齊軍主力被殲!

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1、齊國的士氣有問題!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在燕國派兵兩萬幫助齊國討伐宋國時,齊王居然在和宋國媾和後,無禮殺掉了燕軍主將!

燕王居然不敢吭聲,只是派人來低聲下氣道歉,我們用人不當,惹您生氣了!對不起!

此事後,齊國開始看輕燕國,在齊燕邊境的防禦鬆懈!(《呂氏春秋》,認為這是齊國後來一系列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隨後,為了加強攻宋力量,又不斷從趙齊、燕齊邊境抽掉兵力,邊境防禦力量更薄弱了!


直到秦國開始聯絡大家一起伐齊時,燕昭王也是“扭扭捏捏”,一聲不吭,其隱忍,可謂做到了極致!

4、五國伐齊聯盟組成

齊國滅宋後,聲勢極大,甚至有威脅周天子的囂張氣焰!

此時,秦國跑了出來,聯絡各國,齊國太囂張了,我們一起去搞他好不好?

這個號召符合大家利益,但要組織起來,也不大容易,畢竟,剛還在一起伐秦,突然要所有的兄弟掉頭跟著伐齊,是名副其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不急,有燕國呢。燕國沒有表態。


不過,在燕國的臥底,在齊國做相的老蘇卻沒閒著,他一方面繼續強調燕齊睦鄰友好,一面在做著收尾工作:拆散趙、齊。此時,趙國正式趙武靈王變法時期,國力強大,而支持齊國的李兌在做相,一旦趙齊聯合,依然不好打!

在完成離間趙齊關係後,五國伐齊的形勢已經形成!

濟西大戰前,蘇代打掉了齊國的信心

齊畢竟是超級大國,不好打!

為了買份保險,蘇代做了一個優秀間諜的最高境界——當個臥底元帥!

當時,秦國率先發起了對河東的進攻,隨後,燕國也開始出兵。為了對抗燕國,蘇代自薦,自己做了主帥。


結果蘇代連續兩次帶兵故意打大敗仗,損失數萬齊軍!

不要小看這些小敗!當時,齊國攻宋三次,又敗於秦、兩敗於燕,常備軍的精銳消耗很大!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也很大!

濟西決戰,一戰摧齊

濟西之戰的記載,十分簡單,簡單得令人目瞪口呆。


齊閔王派人和齊軍主將觸子說:如果你們不努力作戰,我就殺了你們全家,掘了你們祖墳!

觸子十分氣憤!與敵人作戰時,就鳴金收兵,自己單獨逃跑,引發了全軍崩潰!

隨後,達子率軍繼續抵抗!達子希望齊王發些獎金,振奮下人心!結果,齊王毛都不給,還大罵了一段!達子軍的士氣又低落了!

隨後,達子軍也在戰鬥中一觸即潰!

齊軍主力被殲!

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1、齊國的士氣有問題!


齊王在開戰前看出士氣有問題,才威脅觸子;達子看出有問題,才要求發錢激勵一下!

這說明,齊王在政治上陷入了失敗!軍事上的失敗還可以挽救,政治上的失敗,就無能為力了!

由於齊王與德高望重的孟嘗君的撕逼,很可能已經引發了許多國內貴族的不滿。而由於前後三次伐宋後,又立刻與各國開戰,窮兵黷武,也不得百姓人心!

而前期河東戰場與秦軍的交戰,以及前期兩次與燕軍的交戰,也折損了精銳和士氣,因此,面對強敵,失敗主義的情緒已經蔓延開來!

在這種情況下,齊王不但不安撫,反而以強橫無禮的方式來對待軍隊主要將領,是災難性的!那些舉動的字裡行間,透露著對將領的不尊重和防備。大王不尊重將領,士兵們又怎麼會敬畏將軍呢?

2、齊軍組織倉促

在《呂氏春秋》中認為,齊國在燕、趙邊境的防禦鬆懈,是齊國後來失敗的主要原因。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在燕國派兵兩萬幫助齊國討伐宋國時,齊王居然在和宋國媾和後,無禮殺掉了燕軍主將!

燕王居然不敢吭聲,只是派人來低聲下氣道歉,我們用人不當,惹您生氣了!對不起!

此事後,齊國開始看輕燕國,在齊燕邊境的防禦鬆懈!(《呂氏春秋》,認為這是齊國後來一系列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隨後,為了加強攻宋力量,又不斷從趙齊、燕齊邊境抽掉兵力,邊境防禦力量更薄弱了!


直到秦國開始聯絡大家一起伐齊時,燕昭王也是“扭扭捏捏”,一聲不吭,其隱忍,可謂做到了極致!

4、五國伐齊聯盟組成

齊國滅宋後,聲勢極大,甚至有威脅周天子的囂張氣焰!

此時,秦國跑了出來,聯絡各國,齊國太囂張了,我們一起去搞他好不好?

這個號召符合大家利益,但要組織起來,也不大容易,畢竟,剛還在一起伐秦,突然要所有的兄弟掉頭跟著伐齊,是名副其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不急,有燕國呢。燕國沒有表態。


不過,在燕國的臥底,在齊國做相的老蘇卻沒閒著,他一方面繼續強調燕齊睦鄰友好,一面在做著收尾工作:拆散趙、齊。此時,趙國正式趙武靈王變法時期,國力強大,而支持齊國的李兌在做相,一旦趙齊聯合,依然不好打!

在完成離間趙齊關係後,五國伐齊的形勢已經形成!

濟西大戰前,蘇代打掉了齊國的信心

齊畢竟是超級大國,不好打!

為了買份保險,蘇代做了一個優秀間諜的最高境界——當個臥底元帥!

當時,秦國率先發起了對河東的進攻,隨後,燕國也開始出兵。為了對抗燕國,蘇代自薦,自己做了主帥。


結果蘇代連續兩次帶兵故意打大敗仗,損失數萬齊軍!

不要小看這些小敗!當時,齊國攻宋三次,又敗於秦、兩敗於燕,常備軍的精銳消耗很大!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也很大!

濟西決戰,一戰摧齊

濟西之戰的記載,十分簡單,簡單得令人目瞪口呆。


齊閔王派人和齊軍主將觸子說:如果你們不努力作戰,我就殺了你們全家,掘了你們祖墳!

觸子十分氣憤!與敵人作戰時,就鳴金收兵,自己單獨逃跑,引發了全軍崩潰!

隨後,達子率軍繼續抵抗!達子希望齊王發些獎金,振奮下人心!結果,齊王毛都不給,還大罵了一段!達子軍的士氣又低落了!

隨後,達子軍也在戰鬥中一觸即潰!

齊軍主力被殲!

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1、齊國的士氣有問題!


齊王在開戰前看出士氣有問題,才威脅觸子;達子看出有問題,才要求發錢激勵一下!

這說明,齊王在政治上陷入了失敗!軍事上的失敗還可以挽救,政治上的失敗,就無能為力了!

由於齊王與德高望重的孟嘗君的撕逼,很可能已經引發了許多國內貴族的不滿。而由於前後三次伐宋後,又立刻與各國開戰,窮兵黷武,也不得百姓人心!

而前期河東戰場與秦軍的交戰,以及前期兩次與燕軍的交戰,也折損了精銳和士氣,因此,面對強敵,失敗主義的情緒已經蔓延開來!

在這種情況下,齊王不但不安撫,反而以強橫無禮的方式來對待軍隊主要將領,是災難性的!那些舉動的字裡行間,透露著對將領的不尊重和防備。大王不尊重將領,士兵們又怎麼會敬畏將軍呢?

2、齊軍組織倉促

在《呂氏春秋》中認為,齊國在燕、趙邊境的防禦鬆懈,是齊國後來失敗的主要原因。


從此戰的組織來看,很有道理!由於齊軍在燕、趙的防禦鬆懈,使得聯軍很快逼近齊國的核心區域,齊軍只能倉促組織在濟水進行防禦!

士氣不高,外加組織又不充分,再遇到齊湣王這種不懂的安撫的君王,齊軍“輕而易舉”輸掉這場決定性戰役,不足為奇!

一路平推,大舉破齊

濟西之戰後,齊國已經基本進入了崩潰狀態。

為何呢?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在燕國派兵兩萬幫助齊國討伐宋國時,齊王居然在和宋國媾和後,無禮殺掉了燕軍主將!

燕王居然不敢吭聲,只是派人來低聲下氣道歉,我們用人不當,惹您生氣了!對不起!

此事後,齊國開始看輕燕國,在齊燕邊境的防禦鬆懈!(《呂氏春秋》,認為這是齊國後來一系列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隨後,為了加強攻宋力量,又不斷從趙齊、燕齊邊境抽掉兵力,邊境防禦力量更薄弱了!


直到秦國開始聯絡大家一起伐齊時,燕昭王也是“扭扭捏捏”,一聲不吭,其隱忍,可謂做到了極致!

4、五國伐齊聯盟組成

齊國滅宋後,聲勢極大,甚至有威脅周天子的囂張氣焰!

此時,秦國跑了出來,聯絡各國,齊國太囂張了,我們一起去搞他好不好?

這個號召符合大家利益,但要組織起來,也不大容易,畢竟,剛還在一起伐秦,突然要所有的兄弟掉頭跟著伐齊,是名副其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不急,有燕國呢。燕國沒有表態。


不過,在燕國的臥底,在齊國做相的老蘇卻沒閒著,他一方面繼續強調燕齊睦鄰友好,一面在做著收尾工作:拆散趙、齊。此時,趙國正式趙武靈王變法時期,國力強大,而支持齊國的李兌在做相,一旦趙齊聯合,依然不好打!

在完成離間趙齊關係後,五國伐齊的形勢已經形成!

濟西大戰前,蘇代打掉了齊國的信心

齊畢竟是超級大國,不好打!

為了買份保險,蘇代做了一個優秀間諜的最高境界——當個臥底元帥!

當時,秦國率先發起了對河東的進攻,隨後,燕國也開始出兵。為了對抗燕國,蘇代自薦,自己做了主帥。


結果蘇代連續兩次帶兵故意打大敗仗,損失數萬齊軍!

不要小看這些小敗!當時,齊國攻宋三次,又敗於秦、兩敗於燕,常備軍的精銳消耗很大!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也很大!

濟西決戰,一戰摧齊

濟西之戰的記載,十分簡單,簡單得令人目瞪口呆。


齊閔王派人和齊軍主將觸子說:如果你們不努力作戰,我就殺了你們全家,掘了你們祖墳!

觸子十分氣憤!與敵人作戰時,就鳴金收兵,自己單獨逃跑,引發了全軍崩潰!

隨後,達子率軍繼續抵抗!達子希望齊王發些獎金,振奮下人心!結果,齊王毛都不給,還大罵了一段!達子軍的士氣又低落了!

隨後,達子軍也在戰鬥中一觸即潰!

齊軍主力被殲!

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1、齊國的士氣有問題!


齊王在開戰前看出士氣有問題,才威脅觸子;達子看出有問題,才要求發錢激勵一下!

這說明,齊王在政治上陷入了失敗!軍事上的失敗還可以挽救,政治上的失敗,就無能為力了!

由於齊王與德高望重的孟嘗君的撕逼,很可能已經引發了許多國內貴族的不滿。而由於前後三次伐宋後,又立刻與各國開戰,窮兵黷武,也不得百姓人心!

而前期河東戰場與秦軍的交戰,以及前期兩次與燕軍的交戰,也折損了精銳和士氣,因此,面對強敵,失敗主義的情緒已經蔓延開來!

在這種情況下,齊王不但不安撫,反而以強橫無禮的方式來對待軍隊主要將領,是災難性的!那些舉動的字裡行間,透露著對將領的不尊重和防備。大王不尊重將領,士兵們又怎麼會敬畏將軍呢?

2、齊軍組織倉促

在《呂氏春秋》中認為,齊國在燕、趙邊境的防禦鬆懈,是齊國後來失敗的主要原因。


從此戰的組織來看,很有道理!由於齊軍在燕、趙的防禦鬆懈,使得聯軍很快逼近齊國的核心區域,齊軍只能倉促組織在濟水進行防禦!

士氣不高,外加組織又不充分,再遇到齊湣王這種不懂的安撫的君王,齊軍“輕而易舉”輸掉這場決定性戰役,不足為奇!

一路平推,大舉破齊

濟西之戰後,齊國已經基本進入了崩潰狀態。

為何呢?


1、無險可守。合縱勢力也曾多次伐秦,但秦軍打不過,退守函谷,就基本可以安全了。但山東半島就不同了。他的地形有點像在一個碗裡放一個饅頭。山區都集中在中部(貌似還都在魯國),四周全是平原。不是沒有山,只是,這些山起不到戰略防禦的作用!

所以,樂毅一股作氣把齊國推了一遍,隨後田單反攻時,又一鼓作氣把齊國推了回來,短短的幾年,刷兩道牆,這也可謂是一道奇觀。

2、樂毅冷靜地處理諸侯關係

聯盟作戰,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心不一。

人心不一,也多是利益分配的問題。尤其是在分贓階段,出了問題,大家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是常見的。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在燕國派兵兩萬幫助齊國討伐宋國時,齊王居然在和宋國媾和後,無禮殺掉了燕軍主將!

燕王居然不敢吭聲,只是派人來低聲下氣道歉,我們用人不當,惹您生氣了!對不起!

此事後,齊國開始看輕燕國,在齊燕邊境的防禦鬆懈!(《呂氏春秋》,認為這是齊國後來一系列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隨後,為了加強攻宋力量,又不斷從趙齊、燕齊邊境抽掉兵力,邊境防禦力量更薄弱了!


直到秦國開始聯絡大家一起伐齊時,燕昭王也是“扭扭捏捏”,一聲不吭,其隱忍,可謂做到了極致!

4、五國伐齊聯盟組成

齊國滅宋後,聲勢極大,甚至有威脅周天子的囂張氣焰!

此時,秦國跑了出來,聯絡各國,齊國太囂張了,我們一起去搞他好不好?

這個號召符合大家利益,但要組織起來,也不大容易,畢竟,剛還在一起伐秦,突然要所有的兄弟掉頭跟著伐齊,是名副其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不急,有燕國呢。燕國沒有表態。


不過,在燕國的臥底,在齊國做相的老蘇卻沒閒著,他一方面繼續強調燕齊睦鄰友好,一面在做著收尾工作:拆散趙、齊。此時,趙國正式趙武靈王變法時期,國力強大,而支持齊國的李兌在做相,一旦趙齊聯合,依然不好打!

在完成離間趙齊關係後,五國伐齊的形勢已經形成!

濟西大戰前,蘇代打掉了齊國的信心

齊畢竟是超級大國,不好打!

為了買份保險,蘇代做了一個優秀間諜的最高境界——當個臥底元帥!

當時,秦國率先發起了對河東的進攻,隨後,燕國也開始出兵。為了對抗燕國,蘇代自薦,自己做了主帥。


結果蘇代連續兩次帶兵故意打大敗仗,損失數萬齊軍!

不要小看這些小敗!當時,齊國攻宋三次,又敗於秦、兩敗於燕,常備軍的精銳消耗很大!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也很大!

濟西決戰,一戰摧齊

濟西之戰的記載,十分簡單,簡單得令人目瞪口呆。


齊閔王派人和齊軍主將觸子說:如果你們不努力作戰,我就殺了你們全家,掘了你們祖墳!

觸子十分氣憤!與敵人作戰時,就鳴金收兵,自己單獨逃跑,引發了全軍崩潰!

隨後,達子率軍繼續抵抗!達子希望齊王發些獎金,振奮下人心!結果,齊王毛都不給,還大罵了一段!達子軍的士氣又低落了!

隨後,達子軍也在戰鬥中一觸即潰!

齊軍主力被殲!

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1、齊國的士氣有問題!


齊王在開戰前看出士氣有問題,才威脅觸子;達子看出有問題,才要求發錢激勵一下!

這說明,齊王在政治上陷入了失敗!軍事上的失敗還可以挽救,政治上的失敗,就無能為力了!

由於齊王與德高望重的孟嘗君的撕逼,很可能已經引發了許多國內貴族的不滿。而由於前後三次伐宋後,又立刻與各國開戰,窮兵黷武,也不得百姓人心!

而前期河東戰場與秦軍的交戰,以及前期兩次與燕軍的交戰,也折損了精銳和士氣,因此,面對強敵,失敗主義的情緒已經蔓延開來!

在這種情況下,齊王不但不安撫,反而以強橫無禮的方式來對待軍隊主要將領,是災難性的!那些舉動的字裡行間,透露著對將領的不尊重和防備。大王不尊重將領,士兵們又怎麼會敬畏將軍呢?

2、齊軍組織倉促

在《呂氏春秋》中認為,齊國在燕、趙邊境的防禦鬆懈,是齊國後來失敗的主要原因。


從此戰的組織來看,很有道理!由於齊軍在燕、趙的防禦鬆懈,使得聯軍很快逼近齊國的核心區域,齊軍只能倉促組織在濟水進行防禦!

士氣不高,外加組織又不充分,再遇到齊湣王這種不懂的安撫的君王,齊軍“輕而易舉”輸掉這場決定性戰役,不足為奇!

一路平推,大舉破齊

濟西之戰後,齊國已經基本進入了崩潰狀態。

為何呢?


1、無險可守。合縱勢力也曾多次伐秦,但秦軍打不過,退守函谷,就基本可以安全了。但山東半島就不同了。他的地形有點像在一個碗裡放一個饅頭。山區都集中在中部(貌似還都在魯國),四周全是平原。不是沒有山,只是,這些山起不到戰略防禦的作用!

所以,樂毅一股作氣把齊國推了一遍,隨後田單反攻時,又一鼓作氣把齊國推了回來,短短的幾年,刷兩道牆,這也可謂是一道奇觀。

2、樂毅冷靜地處理諸侯關係

聯盟作戰,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心不一。

人心不一,也多是利益分配的問題。尤其是在分贓階段,出了問題,大家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是常見的。


因此,在進入“分成果”階段時,盟軍主將就不能只是戰陣之能了,就必須具備協調利益的外交才幹了!

首先,樂毅遣返了秦、韓兩軍。這兩個國家與齊地相聚較遠,分不到土地。不如以重金酬謝,好聚好散,留下作戰,不但對打擊齊國意義不大,而且容易引發衝突。

隨後,分諸侯軍。趙國攻中山故土,魏國攻宋故土,齊攻齊國本土。聯軍各部都分頭去取自己的利益!

因此,齊國這塊這麼大的肥肉,居然眼看著要被燕國獨吃,卻沒有任何諸侯出來干涉。這可以說,是春秋戰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蹟。樂毅和他的燕國同事,不愧超級外交家!

3、先集中造勢,再分軍勢如破竹;

在濟西大戰後,劇辛曾認為:燕國吃不下那麼大的齊國,我們應該趁機佔他邊境一些地盤就好了,不要追擊了!

可是,樂毅卻認為:齊國現在政治混亂,人心不附,如果我們加強打擊,敵人一定會出內亂!如果讓敵人緩過神來,加以安撫,齊國那麼大,我們連邊境都保不住!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在燕國派兵兩萬幫助齊國討伐宋國時,齊王居然在和宋國媾和後,無禮殺掉了燕軍主將!

燕王居然不敢吭聲,只是派人來低聲下氣道歉,我們用人不當,惹您生氣了!對不起!

此事後,齊國開始看輕燕國,在齊燕邊境的防禦鬆懈!(《呂氏春秋》,認為這是齊國後來一系列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隨後,為了加強攻宋力量,又不斷從趙齊、燕齊邊境抽掉兵力,邊境防禦力量更薄弱了!


直到秦國開始聯絡大家一起伐齊時,燕昭王也是“扭扭捏捏”,一聲不吭,其隱忍,可謂做到了極致!

4、五國伐齊聯盟組成

齊國滅宋後,聲勢極大,甚至有威脅周天子的囂張氣焰!

此時,秦國跑了出來,聯絡各國,齊國太囂張了,我們一起去搞他好不好?

這個號召符合大家利益,但要組織起來,也不大容易,畢竟,剛還在一起伐秦,突然要所有的兄弟掉頭跟著伐齊,是名副其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不急,有燕國呢。燕國沒有表態。


不過,在燕國的臥底,在齊國做相的老蘇卻沒閒著,他一方面繼續強調燕齊睦鄰友好,一面在做著收尾工作:拆散趙、齊。此時,趙國正式趙武靈王變法時期,國力強大,而支持齊國的李兌在做相,一旦趙齊聯合,依然不好打!

在完成離間趙齊關係後,五國伐齊的形勢已經形成!

濟西大戰前,蘇代打掉了齊國的信心

齊畢竟是超級大國,不好打!

為了買份保險,蘇代做了一個優秀間諜的最高境界——當個臥底元帥!

當時,秦國率先發起了對河東的進攻,隨後,燕國也開始出兵。為了對抗燕國,蘇代自薦,自己做了主帥。


結果蘇代連續兩次帶兵故意打大敗仗,損失數萬齊軍!

不要小看這些小敗!當時,齊國攻宋三次,又敗於秦、兩敗於燕,常備軍的精銳消耗很大!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也很大!

濟西決戰,一戰摧齊

濟西之戰的記載,十分簡單,簡單得令人目瞪口呆。


齊閔王派人和齊軍主將觸子說:如果你們不努力作戰,我就殺了你們全家,掘了你們祖墳!

觸子十分氣憤!與敵人作戰時,就鳴金收兵,自己單獨逃跑,引發了全軍崩潰!

隨後,達子率軍繼續抵抗!達子希望齊王發些獎金,振奮下人心!結果,齊王毛都不給,還大罵了一段!達子軍的士氣又低落了!

隨後,達子軍也在戰鬥中一觸即潰!

齊軍主力被殲!

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1、齊國的士氣有問題!


齊王在開戰前看出士氣有問題,才威脅觸子;達子看出有問題,才要求發錢激勵一下!

這說明,齊王在政治上陷入了失敗!軍事上的失敗還可以挽救,政治上的失敗,就無能為力了!

由於齊王與德高望重的孟嘗君的撕逼,很可能已經引發了許多國內貴族的不滿。而由於前後三次伐宋後,又立刻與各國開戰,窮兵黷武,也不得百姓人心!

而前期河東戰場與秦軍的交戰,以及前期兩次與燕軍的交戰,也折損了精銳和士氣,因此,面對強敵,失敗主義的情緒已經蔓延開來!

在這種情況下,齊王不但不安撫,反而以強橫無禮的方式來對待軍隊主要將領,是災難性的!那些舉動的字裡行間,透露著對將領的不尊重和防備。大王不尊重將領,士兵們又怎麼會敬畏將軍呢?

2、齊軍組織倉促

在《呂氏春秋》中認為,齊國在燕、趙邊境的防禦鬆懈,是齊國後來失敗的主要原因。


從此戰的組織來看,很有道理!由於齊軍在燕、趙的防禦鬆懈,使得聯軍很快逼近齊國的核心區域,齊軍只能倉促組織在濟水進行防禦!

士氣不高,外加組織又不充分,再遇到齊湣王這種不懂的安撫的君王,齊軍“輕而易舉”輸掉這場決定性戰役,不足為奇!

一路平推,大舉破齊

濟西之戰後,齊國已經基本進入了崩潰狀態。

為何呢?


1、無險可守。合縱勢力也曾多次伐秦,但秦軍打不過,退守函谷,就基本可以安全了。但山東半島就不同了。他的地形有點像在一個碗裡放一個饅頭。山區都集中在中部(貌似還都在魯國),四周全是平原。不是沒有山,只是,這些山起不到戰略防禦的作用!

所以,樂毅一股作氣把齊國推了一遍,隨後田單反攻時,又一鼓作氣把齊國推了回來,短短的幾年,刷兩道牆,這也可謂是一道奇觀。

2、樂毅冷靜地處理諸侯關係

聯盟作戰,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心不一。

人心不一,也多是利益分配的問題。尤其是在分贓階段,出了問題,大家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是常見的。


因此,在進入“分成果”階段時,盟軍主將就不能只是戰陣之能了,就必須具備協調利益的外交才幹了!

首先,樂毅遣返了秦、韓兩軍。這兩個國家與齊地相聚較遠,分不到土地。不如以重金酬謝,好聚好散,留下作戰,不但對打擊齊國意義不大,而且容易引發衝突。

隨後,分諸侯軍。趙國攻中山故土,魏國攻宋故土,齊攻齊國本土。聯軍各部都分頭去取自己的利益!

因此,齊國這塊這麼大的肥肉,居然眼看著要被燕國獨吃,卻沒有任何諸侯出來干涉。這可以說,是春秋戰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蹟。樂毅和他的燕國同事,不愧超級外交家!

3、先集中造勢,再分軍勢如破竹;

在濟西大戰後,劇辛曾認為:燕國吃不下那麼大的齊國,我們應該趁機佔他邊境一些地盤就好了,不要追擊了!

可是,樂毅卻認為:齊國現在政治混亂,人心不附,如果我們加強打擊,敵人一定會出內亂!如果讓敵人緩過神來,加以安撫,齊國那麼大,我們連邊境都保不住!


於是,先集中兵力,攻取臨淄,然後,分軍五路,分頭追擊!在六個月時間內,幾乎攻取了齊國全境(除了即墨和莒)!

而齊國與果然如樂毅所預料的,發生了內亂,齊湣王被假裝來援的楚國殺害,齊國內部亂得一團糟!

4、樂毅的攻心術。

以小吞大,光靠打是肯定不夠的。利用政治攻勢配合是關鍵。

而齊湣王“百姓不附、宗族不親、大臣離心”的政治遺產,又給了他們樂毅極大的空間!

樂毅採取了5個舉措,爭取齊國貴族:

(1)、禁止劫掠;(2)、恢復齊國管仲士氣的舊政;(3)、祭奠齊桓公、管仲等齊國先賢;(4)、拿出二十多個燕國的邑給齊國貴族;(5)、封了一百多個齊國貴族為燕國爵位。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在燕國派兵兩萬幫助齊國討伐宋國時,齊王居然在和宋國媾和後,無禮殺掉了燕軍主將!

燕王居然不敢吭聲,只是派人來低聲下氣道歉,我們用人不當,惹您生氣了!對不起!

此事後,齊國開始看輕燕國,在齊燕邊境的防禦鬆懈!(《呂氏春秋》,認為這是齊國後來一系列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隨後,為了加強攻宋力量,又不斷從趙齊、燕齊邊境抽掉兵力,邊境防禦力量更薄弱了!


直到秦國開始聯絡大家一起伐齊時,燕昭王也是“扭扭捏捏”,一聲不吭,其隱忍,可謂做到了極致!

4、五國伐齊聯盟組成

齊國滅宋後,聲勢極大,甚至有威脅周天子的囂張氣焰!

此時,秦國跑了出來,聯絡各國,齊國太囂張了,我們一起去搞他好不好?

這個號召符合大家利益,但要組織起來,也不大容易,畢竟,剛還在一起伐秦,突然要所有的兄弟掉頭跟著伐齊,是名副其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不急,有燕國呢。燕國沒有表態。


不過,在燕國的臥底,在齊國做相的老蘇卻沒閒著,他一方面繼續強調燕齊睦鄰友好,一面在做著收尾工作:拆散趙、齊。此時,趙國正式趙武靈王變法時期,國力強大,而支持齊國的李兌在做相,一旦趙齊聯合,依然不好打!

在完成離間趙齊關係後,五國伐齊的形勢已經形成!

濟西大戰前,蘇代打掉了齊國的信心

齊畢竟是超級大國,不好打!

為了買份保險,蘇代做了一個優秀間諜的最高境界——當個臥底元帥!

當時,秦國率先發起了對河東的進攻,隨後,燕國也開始出兵。為了對抗燕國,蘇代自薦,自己做了主帥。


結果蘇代連續兩次帶兵故意打大敗仗,損失數萬齊軍!

不要小看這些小敗!當時,齊國攻宋三次,又敗於秦、兩敗於燕,常備軍的精銳消耗很大!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也很大!

濟西決戰,一戰摧齊

濟西之戰的記載,十分簡單,簡單得令人目瞪口呆。


齊閔王派人和齊軍主將觸子說:如果你們不努力作戰,我就殺了你們全家,掘了你們祖墳!

觸子十分氣憤!與敵人作戰時,就鳴金收兵,自己單獨逃跑,引發了全軍崩潰!

隨後,達子率軍繼續抵抗!達子希望齊王發些獎金,振奮下人心!結果,齊王毛都不給,還大罵了一段!達子軍的士氣又低落了!

隨後,達子軍也在戰鬥中一觸即潰!

齊軍主力被殲!

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1、齊國的士氣有問題!


齊王在開戰前看出士氣有問題,才威脅觸子;達子看出有問題,才要求發錢激勵一下!

這說明,齊王在政治上陷入了失敗!軍事上的失敗還可以挽救,政治上的失敗,就無能為力了!

由於齊王與德高望重的孟嘗君的撕逼,很可能已經引發了許多國內貴族的不滿。而由於前後三次伐宋後,又立刻與各國開戰,窮兵黷武,也不得百姓人心!

而前期河東戰場與秦軍的交戰,以及前期兩次與燕軍的交戰,也折損了精銳和士氣,因此,面對強敵,失敗主義的情緒已經蔓延開來!

在這種情況下,齊王不但不安撫,反而以強橫無禮的方式來對待軍隊主要將領,是災難性的!那些舉動的字裡行間,透露著對將領的不尊重和防備。大王不尊重將領,士兵們又怎麼會敬畏將軍呢?

2、齊軍組織倉促

在《呂氏春秋》中認為,齊國在燕、趙邊境的防禦鬆懈,是齊國後來失敗的主要原因。


從此戰的組織來看,很有道理!由於齊軍在燕、趙的防禦鬆懈,使得聯軍很快逼近齊國的核心區域,齊軍只能倉促組織在濟水進行防禦!

士氣不高,外加組織又不充分,再遇到齊湣王這種不懂的安撫的君王,齊軍“輕而易舉”輸掉這場決定性戰役,不足為奇!

一路平推,大舉破齊

濟西之戰後,齊國已經基本進入了崩潰狀態。

為何呢?


1、無險可守。合縱勢力也曾多次伐秦,但秦軍打不過,退守函谷,就基本可以安全了。但山東半島就不同了。他的地形有點像在一個碗裡放一個饅頭。山區都集中在中部(貌似還都在魯國),四周全是平原。不是沒有山,只是,這些山起不到戰略防禦的作用!

所以,樂毅一股作氣把齊國推了一遍,隨後田單反攻時,又一鼓作氣把齊國推了回來,短短的幾年,刷兩道牆,這也可謂是一道奇觀。

2、樂毅冷靜地處理諸侯關係

聯盟作戰,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心不一。

人心不一,也多是利益分配的問題。尤其是在分贓階段,出了問題,大家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是常見的。


因此,在進入“分成果”階段時,盟軍主將就不能只是戰陣之能了,就必須具備協調利益的外交才幹了!

首先,樂毅遣返了秦、韓兩軍。這兩個國家與齊地相聚較遠,分不到土地。不如以重金酬謝,好聚好散,留下作戰,不但對打擊齊國意義不大,而且容易引發衝突。

隨後,分諸侯軍。趙國攻中山故土,魏國攻宋故土,齊攻齊國本土。聯軍各部都分頭去取自己的利益!

因此,齊國這塊這麼大的肥肉,居然眼看著要被燕國獨吃,卻沒有任何諸侯出來干涉。這可以說,是春秋戰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蹟。樂毅和他的燕國同事,不愧超級外交家!

3、先集中造勢,再分軍勢如破竹;

在濟西大戰後,劇辛曾認為:燕國吃不下那麼大的齊國,我們應該趁機佔他邊境一些地盤就好了,不要追擊了!

可是,樂毅卻認為:齊國現在政治混亂,人心不附,如果我們加強打擊,敵人一定會出內亂!如果讓敵人緩過神來,加以安撫,齊國那麼大,我們連邊境都保不住!


於是,先集中兵力,攻取臨淄,然後,分軍五路,分頭追擊!在六個月時間內,幾乎攻取了齊國全境(除了即墨和莒)!

而齊國與果然如樂毅所預料的,發生了內亂,齊湣王被假裝來援的楚國殺害,齊國內部亂得一團糟!

4、樂毅的攻心術。

以小吞大,光靠打是肯定不夠的。利用政治攻勢配合是關鍵。

而齊湣王“百姓不附、宗族不親、大臣離心”的政治遺產,又給了他們樂毅極大的空間!

樂毅採取了5個舉措,爭取齊國貴族:

(1)、禁止劫掠;(2)、恢復齊國管仲士氣的舊政;(3)、祭奠齊桓公、管仲等齊國先賢;(4)、拿出二十多個燕國的邑給齊國貴族;(5)、封了一百多個齊國貴族為燕國爵位。


在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的配合下,在妥當的外交安排下,看似弱小的燕國獲取了滅掉強齊的歷史性機遇!

至於後來一直久攻不下即墨和莒,其實很正常。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當時的燕國滅齊沒有遭到外界的反對,而燕國也逐漸獲得了齊國民眾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孤城不守,齊國兩城攻破是早晚的事情。

戰國時期,正處於巔峰狀態的齊國,居然瞬間被打得幾乎滅國,令人瞠目結舌。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

燕國君臣在這個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堪稱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復仇!復仇!


齊國曾趁燕國內亂,幾乎滅燕。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家祖先!

燕昭王咬牙切齒,立志復仇,他和他的同事們,忍辱負重,開始了一段令後人拍手稱快的復仇之旅。

想復仇,當然要做好自己!因此,燕昭王勵精圖治、恢復國力。燕國招募了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他們擊敗東胡,在東北方向拓地千里,坐擁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地。隨後,他們又在樂毅的輔佐下,進行軍事改革。不久,國家殷富,士卒樂戰。


但是,由於總體國力的差距,要復仇齊國這樣的大佬,僅僅“做好自己”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外交的力量!

機遇!

可是,想和齊國玩外交戰,真的機會不大。因為,齊國的孟嘗君,也是一位外交大師,他曾領導合縱攻秦,在諸侯中威望很高!

不過,臣子在諸侯中威望高,齊湣王是不開心的,於是,兩人鬧僵了。孟嘗君試圖“劫王”失敗,退出了齊國的政治舞臺。


當然,孟嘗君這樣的人物是不怕找不到工作的,他立刻就跑到了魏國為相。成了燕國人民的好朋友,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忽悠齊國去幹傻事!

想讓大家都和你一起去討伐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做一件讓大家都無法接受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滅宋!


宋國雖然當時已經是個中等諸侯,但因為地理重要、經濟發達,是天下大國們爭相想要的,當然,如果自己拿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去要!

慫恿齊國去獨吞宋國!成了燕國此後外交陰謀家們的主要任務!

1、拆散秦齊聯盟;

對當時復仇最為不利的,是當時的外交風向。

當時,曾經的超級大國魏、楚,都已元起大傷,只有秦國和齊國一西一東,勢均力敵。

前288年,兩國相約一起稱帝。“東帝”、“西帝”,秦齊聯合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這是當時其他諸侯的普遍看法。可是,要想拆散他們,還得有能人!


燕國老蘇(有的說是蘇秦,有的說是蘇代,反正是老蘇),看出了秦齊聯合的破綻。齊國一直對宋國念念不忘,而秦國反對齊國滅宋,讓齊閔王很不爽!

老蘇指出之:宋國太重要了,所以,不但秦國反對,天下諸侯都會反對!

所以,最好的辦法,讓秦國和諸侯們搞起來,這樣他們就沒力氣來管我們滅宋這檔子事了!

所以,齊國牽頭,發動大家一起去打秦國吧!發動起來後,我們再去把宋國滅了!

好主意!齊國和秦國翻臉!

2、拉攏秦國

五國合縱形成後,燕國怕齊王太冷靜了,還不去滅宋,於是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持齊國滅燕!


隨後齊國兩次出兵討伐宋!

可是,一則由於宋國此時太子上位,和得人心,一方面因為秦國和其他諸侯的強烈反應。齊國在久攻不下後,都撤軍。

就在齊伐宋時,秦國收到一份史詩級大禮包:一起幹齊國!

原因是這樣的:齊國討伐宋國後。老蘇開始挑撥各國和齊國的關係。


秦國當然反對齊攻宋,因此,想要干涉,被齊國排除的蘇代制止!顯然,這次老蘇的“制止”,是和秦國說明了合縱攻秦的真相,把秦國也一起拉下水了!

蘇代先在齊國吹風,說趙、魏可能要倒向秦國了,我們得快行動,先聯合秦國!

隨後,秦國跑出來,說,我們不干涉你滅宋了!你讓我們去打魏國好不好?

搞定!齊王終於以為自己可以安心滅宋了!

萬劫不復,開始了!

3、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放鬆警惕

在這個過程中,燕國的隱忍,使得齊國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錯誤,影響了後來的戰爭進程!


在燕國派兵兩萬幫助齊國討伐宋國時,齊王居然在和宋國媾和後,無禮殺掉了燕軍主將!

燕王居然不敢吭聲,只是派人來低聲下氣道歉,我們用人不當,惹您生氣了!對不起!

此事後,齊國開始看輕燕國,在齊燕邊境的防禦鬆懈!(《呂氏春秋》,認為這是齊國後來一系列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隨後,為了加強攻宋力量,又不斷從趙齊、燕齊邊境抽掉兵力,邊境防禦力量更薄弱了!


直到秦國開始聯絡大家一起伐齊時,燕昭王也是“扭扭捏捏”,一聲不吭,其隱忍,可謂做到了極致!

4、五國伐齊聯盟組成

齊國滅宋後,聲勢極大,甚至有威脅周天子的囂張氣焰!

此時,秦國跑了出來,聯絡各國,齊國太囂張了,我們一起去搞他好不好?

這個號召符合大家利益,但要組織起來,也不大容易,畢竟,剛還在一起伐秦,突然要所有的兄弟掉頭跟著伐齊,是名副其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不急,有燕國呢。燕國沒有表態。


不過,在燕國的臥底,在齊國做相的老蘇卻沒閒著,他一方面繼續強調燕齊睦鄰友好,一面在做著收尾工作:拆散趙、齊。此時,趙國正式趙武靈王變法時期,國力強大,而支持齊國的李兌在做相,一旦趙齊聯合,依然不好打!

在完成離間趙齊關係後,五國伐齊的形勢已經形成!

濟西大戰前,蘇代打掉了齊國的信心

齊畢竟是超級大國,不好打!

為了買份保險,蘇代做了一個優秀間諜的最高境界——當個臥底元帥!

當時,秦國率先發起了對河東的進攻,隨後,燕國也開始出兵。為了對抗燕國,蘇代自薦,自己做了主帥。


結果蘇代連續兩次帶兵故意打大敗仗,損失數萬齊軍!

不要小看這些小敗!當時,齊國攻宋三次,又敗於秦、兩敗於燕,常備軍的精銳消耗很大!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也很大!

濟西決戰,一戰摧齊

濟西之戰的記載,十分簡單,簡單得令人目瞪口呆。


齊閔王派人和齊軍主將觸子說:如果你們不努力作戰,我就殺了你們全家,掘了你們祖墳!

觸子十分氣憤!與敵人作戰時,就鳴金收兵,自己單獨逃跑,引發了全軍崩潰!

隨後,達子率軍繼續抵抗!達子希望齊王發些獎金,振奮下人心!結果,齊王毛都不給,還大罵了一段!達子軍的士氣又低落了!

隨後,達子軍也在戰鬥中一觸即潰!

齊軍主力被殲!

從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1、齊國的士氣有問題!


齊王在開戰前看出士氣有問題,才威脅觸子;達子看出有問題,才要求發錢激勵一下!

這說明,齊王在政治上陷入了失敗!軍事上的失敗還可以挽救,政治上的失敗,就無能為力了!

由於齊王與德高望重的孟嘗君的撕逼,很可能已經引發了許多國內貴族的不滿。而由於前後三次伐宋後,又立刻與各國開戰,窮兵黷武,也不得百姓人心!

而前期河東戰場與秦軍的交戰,以及前期兩次與燕軍的交戰,也折損了精銳和士氣,因此,面對強敵,失敗主義的情緒已經蔓延開來!

在這種情況下,齊王不但不安撫,反而以強橫無禮的方式來對待軍隊主要將領,是災難性的!那些舉動的字裡行間,透露著對將領的不尊重和防備。大王不尊重將領,士兵們又怎麼會敬畏將軍呢?

2、齊軍組織倉促

在《呂氏春秋》中認為,齊國在燕、趙邊境的防禦鬆懈,是齊國後來失敗的主要原因。


從此戰的組織來看,很有道理!由於齊軍在燕、趙的防禦鬆懈,使得聯軍很快逼近齊國的核心區域,齊軍只能倉促組織在濟水進行防禦!

士氣不高,外加組織又不充分,再遇到齊湣王這種不懂的安撫的君王,齊軍“輕而易舉”輸掉這場決定性戰役,不足為奇!

一路平推,大舉破齊

濟西之戰後,齊國已經基本進入了崩潰狀態。

為何呢?


1、無險可守。合縱勢力也曾多次伐秦,但秦軍打不過,退守函谷,就基本可以安全了。但山東半島就不同了。他的地形有點像在一個碗裡放一個饅頭。山區都集中在中部(貌似還都在魯國),四周全是平原。不是沒有山,只是,這些山起不到戰略防禦的作用!

所以,樂毅一股作氣把齊國推了一遍,隨後田單反攻時,又一鼓作氣把齊國推了回來,短短的幾年,刷兩道牆,這也可謂是一道奇觀。

2、樂毅冷靜地處理諸侯關係

聯盟作戰,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心不一。

人心不一,也多是利益分配的問題。尤其是在分贓階段,出了問題,大家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是常見的。


因此,在進入“分成果”階段時,盟軍主將就不能只是戰陣之能了,就必須具備協調利益的外交才幹了!

首先,樂毅遣返了秦、韓兩軍。這兩個國家與齊地相聚較遠,分不到土地。不如以重金酬謝,好聚好散,留下作戰,不但對打擊齊國意義不大,而且容易引發衝突。

隨後,分諸侯軍。趙國攻中山故土,魏國攻宋故土,齊攻齊國本土。聯軍各部都分頭去取自己的利益!

因此,齊國這塊這麼大的肥肉,居然眼看著要被燕國獨吃,卻沒有任何諸侯出來干涉。這可以說,是春秋戰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蹟。樂毅和他的燕國同事,不愧超級外交家!

3、先集中造勢,再分軍勢如破竹;

在濟西大戰後,劇辛曾認為:燕國吃不下那麼大的齊國,我們應該趁機佔他邊境一些地盤就好了,不要追擊了!

可是,樂毅卻認為:齊國現在政治混亂,人心不附,如果我們加強打擊,敵人一定會出內亂!如果讓敵人緩過神來,加以安撫,齊國那麼大,我們連邊境都保不住!


於是,先集中兵力,攻取臨淄,然後,分軍五路,分頭追擊!在六個月時間內,幾乎攻取了齊國全境(除了即墨和莒)!

而齊國與果然如樂毅所預料的,發生了內亂,齊湣王被假裝來援的楚國殺害,齊國內部亂得一團糟!

4、樂毅的攻心術。

以小吞大,光靠打是肯定不夠的。利用政治攻勢配合是關鍵。

而齊湣王“百姓不附、宗族不親、大臣離心”的政治遺產,又給了他們樂毅極大的空間!

樂毅採取了5個舉措,爭取齊國貴族:

(1)、禁止劫掠;(2)、恢復齊國管仲士氣的舊政;(3)、祭奠齊桓公、管仲等齊國先賢;(4)、拿出二十多個燕國的邑給齊國貴族;(5)、封了一百多個齊國貴族為燕國爵位。


在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的配合下,在妥當的外交安排下,看似弱小的燕國獲取了滅掉強齊的歷史性機遇!

至於後來一直久攻不下即墨和莒,其實很正常。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當時的燕國滅齊沒有遭到外界的反對,而燕國也逐漸獲得了齊國民眾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孤城不守,齊國兩城攻破是早晚的事情。


可惜的是,樂毅能爭取敵國人心、照顧好友國利益,卻沒有辦法搞定自己的君王。在燕昭王死後,燕國換將,終於一敗塗地!

總的來說,齊國富庶,以此為資,可以爭雄天下。但齊國無險,以此為憑,不足以防禦強敵。因此,齊地諸侯,尤其需要重視外交,確保自己的安全形勢。

燕國君臣正是利用了這個特點,巧妙利用齊王爭雄天下之心,使之開罪天下諸侯,強弱易勢!在開戰前,就已立於不敗之地,是先勝而後求戰的經典操作!

隨後,樂毅伐齊時,他照顧好諸侯利益,果斷進軍,其把握時機,果斷髮起戰略追擊,勢如破竹之勢,為後世兵家多次引用(如晉滅吳之戰、隋滅陳之戰)!

燕國君臣在此戰中的操作,絕對是古代謀略的經典之作!

乱神虎
2019-07-29

戰國時期的齊國其實沒有那麼強大。大家其實都是誤以為和春秋時候的齊桓公和管仲時期的齊國一樣強大,其實是差不少的。

田氏代齊之後。齊國並不強大。就連孫臏也說三晉看不起齊國。

齊國雖然有稷下學宮求賢,但也是隻聽言論,不用人才。

齊國雖然有鄒忌諷齊王納諫。但更多是人治,難以長久。

所以說孫臏取得的兩次大勝利,魏國看不起齊國的原因才更重要。

齊宣王用孫臏取得勝利。而當時的大國魏國和楚國逐漸敗於秦國,所以齊國當時才勉強和秦國並列。

燕王錯要禪讓子之。導致國家大亂。齊國表面幫忙,實際上趁火打劫,燒殺搶掠。敗壞人品。

蘇秦就是燕國間諜,趁齊閔王這個昏君繼位開始動手。

蘇秦唆使齊王先挑唆五國合縱伐秦,而齊國趁機滅宋。這樣導致齊國失信,而且各國不可能看齊國強大,所以各國聯合滅齊。

齊閔王是昏君導致國家內部民不聊生,所以打仗士氣不高,這是齊國失敗原因之一。

樂毅是名將,他統籌指揮,最大發揮聯軍力量,這是齊國失敗原因之二。

齊國位於山東臨海。處於平原沒有有利地形。所以不可能像秦國那樣守函谷關抗敵。這是齊國失敗原因之三。

就這樣齊國失敗,幾乎亡國。齊王被楚將抓住殺死。

而燕國繼續滅齊。田丹艱難復國。但是齊國更加衰弱了。

後來秦國強大,採取遠交近攻戰略與齊國交好,所以齊國暫時沒有戰亂。齊王也恨各國滅齊而不救援。終於看見各國滅國,最後被迫投降。看秦國統一。

文史宴
2019-08-29

五國伐齊之戰齊國敗那麼慘是因為外交失敗+軍事瞎指揮。然而齊國也沒有輸得想象中那麼慘,說齊國被打得只剩莒、即墨兩城,然後田單靠兩座城復國,是司馬遷不經意間製造的神話。

五國伐齊之戰齊國敗那麼慘是因為外交失敗+軍事瞎指揮。然而齊國也沒有輸得想象中那麼慘,說齊國被打得只剩莒、即墨兩城,然後田單靠兩座城復國,是司馬遷不經意間製造的神話。

之所以會形成五國伐齊的局面,是因為齊國聽信燕國間諜蘇秦的忽悠,放棄了與秦國聯合滅趙的策略,準備獨吞富得流油的小強宋國,這就引起了魏國的嚴重不滿。此外,齊趙從地緣上就是死敵,之前又有滅趙的企圖;秦國被齊國連玩多次,憋著復仇;燕國被齊國滅過一次,憋了幾十年想復仇,於是這四國聯合起來,在秦、魏威脅下的韓國沒有反抗的餘地,於是就爆發了五國伐齊。可以說齊湣王在得罪秦、燕的情況下還去得罪魏國是非常愚蠢的。

具體戰鬥上,則是齊湣王王八之氣太盛,強逼前線齊將主動進攻,結果在五國聯軍的優勢兵力下齊國精銳損失殆盡。但此後五國也只貢獻了齊國五分之三的國土,司馬遷之所以會說只剩下莒、即墨,不是說只剩下這兩座城池,而是說剩下以這兩座城池為中心的防禦體系。

因為齊國採取五都制度,北都高唐,西都平陸,中都臨淄,東都即墨,南都莒,被攻陷三都,還有莒、即墨兩都。這兩都絕不是兩座孤城,而是有眾多支城撐起來的防禦體系。

有魔气历史
2019-07-24

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縱橫捭闔。在經歷了齊威王時期的鄒忌改革之後,齊國一躍成為雄踞東方的大國,並在馬陵之戰中徹底擊潰戰國前期霸主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頂級強國,與秦、楚兩大國並列天下。

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縱橫捭闔。在經歷了齊威王時期的鄒忌改革之後,齊國一躍成為雄踞東方的大國,並在馬陵之戰中徹底擊潰戰國前期霸主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頂級強國,與秦、楚兩大國並列天下。

公元前301年,秦將庶長奐、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四國部隊進攻楚國。最後齊將匡章選派精兵乘夜突襲楚軍,在沘水旁的垂沙獲得大勝。垂沙之戰後,楚國遭受挫敗,戰國形勢逐步轉變為秦、齊東西兩強並立的局面。然而經歷了威宣兩朝之後,正處於巔峰時期的齊國卻在齊湣王時期遭遇重創,在燕將樂毅的統領下被五國聯軍打的僅剩莒和即墨兩座城池,幾近滅國。那麼為何魏、楚,乃至長平之戰後的趙國遭到重創之後,還能留存一定的實力與列國周旋,而齊國為何卻輸得如此之慘呢?

齊王剛愎自用,君臣失和

五國伐齊,其中牽頭的是一直被齊湣王所輕視的燕國。原來早前燕國內亂,齊王曾派兵前去鎮壓,卻意圖鳩佔鵲巢、伺機兼併燕國。齊軍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人祖先的行徑徹底激怒了燕國人。為了復仇,燕國勵精圖治、上下一心,恢復了國力。在燕昭王招賢政策的吸引下,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而此時的齊國卻在齊湣王的統治下,朝局混亂、人才匱乏、國力日漸衰退。

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縱橫捭闔。在經歷了齊威王時期的鄒忌改革之後,齊國一躍成為雄踞東方的大國,並在馬陵之戰中徹底擊潰戰國前期霸主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頂級強國,與秦、楚兩大國並列天下。

公元前301年,秦將庶長奐、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四國部隊進攻楚國。最後齊將匡章選派精兵乘夜突襲楚軍,在沘水旁的垂沙獲得大勝。垂沙之戰後,楚國遭受挫敗,戰國形勢逐步轉變為秦、齊東西兩強並立的局面。然而經歷了威宣兩朝之後,正處於巔峰時期的齊國卻在齊湣王時期遭遇重創,在燕將樂毅的統領下被五國聯軍打的僅剩莒和即墨兩座城池,幾近滅國。那麼為何魏、楚,乃至長平之戰後的趙國遭到重創之後,還能留存一定的實力與列國周旋,而齊國為何卻輸得如此之慘呢?

齊王剛愎自用,君臣失和

五國伐齊,其中牽頭的是一直被齊湣王所輕視的燕國。原來早前燕國內亂,齊王曾派兵前去鎮壓,卻意圖鳩佔鵲巢、伺機兼併燕國。齊軍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人祖先的行徑徹底激怒了燕國人。為了復仇,燕國勵精圖治、上下一心,恢復了國力。在燕昭王招賢政策的吸引下,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而此時的齊國卻在齊湣王的統治下,朝局混亂、人才匱乏、國力日漸衰退。

齊湣王剛愎自用,對朝中大臣和宗室王族並不信任。當時齊國的相國叫田文,是齊國宗室中人,以養士出名,被尊為孟嘗君。然而田文在列國之中最為出名的還是他非凡的外交才能。他曾率齊、魏、韓三國聯軍大敗秦軍,並攻破函谷關,是“合縱”方略橫空出世以來,最為成功的一次行動。不僅如此,孟嘗君在齊國國內的名聲亦十分高漲,以至於天下知齊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王。齊湣王感到了田文對自身權勢的威脅,因而借田甲挾持案,嫁禍田文。為了避禍,孟嘗君前往與之較好的魏國為相,併成為了燕國的朋友。如此以來,齊湣王無形之中也就削弱了齊國的外交能力。

秦齊聯盟破裂,外交失策

失去了孟嘗君的齊國,並未在齊湣王的率領下取得任何長足進步,反而屢出昏招。當時天下格局形成秦、齊兩強並立的態勢,兩國之間勢均力敵。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與齊湣王約定一起稱帝,即秦王登基為“西帝”、齊王登基為“東帝”,就這樣秦齊兩強聯合在了一起。

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縱橫捭闔。在經歷了齊威王時期的鄒忌改革之後,齊國一躍成為雄踞東方的大國,並在馬陵之戰中徹底擊潰戰國前期霸主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頂級強國,與秦、楚兩大國並列天下。

公元前301年,秦將庶長奐、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四國部隊進攻楚國。最後齊將匡章選派精兵乘夜突襲楚軍,在沘水旁的垂沙獲得大勝。垂沙之戰後,楚國遭受挫敗,戰國形勢逐步轉變為秦、齊東西兩強並立的局面。然而經歷了威宣兩朝之後,正處於巔峰時期的齊國卻在齊湣王時期遭遇重創,在燕將樂毅的統領下被五國聯軍打的僅剩莒和即墨兩座城池,幾近滅國。那麼為何魏、楚,乃至長平之戰後的趙國遭到重創之後,還能留存一定的實力與列國周旋,而齊國為何卻輸得如此之慘呢?

齊王剛愎自用,君臣失和

五國伐齊,其中牽頭的是一直被齊湣王所輕視的燕國。原來早前燕國內亂,齊王曾派兵前去鎮壓,卻意圖鳩佔鵲巢、伺機兼併燕國。齊軍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人祖先的行徑徹底激怒了燕國人。為了復仇,燕國勵精圖治、上下一心,恢復了國力。在燕昭王招賢政策的吸引下,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而此時的齊國卻在齊湣王的統治下,朝局混亂、人才匱乏、國力日漸衰退。

齊湣王剛愎自用,對朝中大臣和宗室王族並不信任。當時齊國的相國叫田文,是齊國宗室中人,以養士出名,被尊為孟嘗君。然而田文在列國之中最為出名的還是他非凡的外交才能。他曾率齊、魏、韓三國聯軍大敗秦軍,並攻破函谷關,是“合縱”方略橫空出世以來,最為成功的一次行動。不僅如此,孟嘗君在齊國國內的名聲亦十分高漲,以至於天下知齊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王。齊湣王感到了田文對自身權勢的威脅,因而借田甲挾持案,嫁禍田文。為了避禍,孟嘗君前往與之較好的魏國為相,併成為了燕國的朋友。如此以來,齊湣王無形之中也就削弱了齊國的外交能力。

秦齊聯盟破裂,外交失策

失去了孟嘗君的齊國,並未在齊湣王的率領下取得任何長足進步,反而屢出昏招。當時天下格局形成秦、齊兩強並立的態勢,兩國之間勢均力敵。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與齊湣王約定一起稱帝,即秦王登基為“西帝”、齊王登基為“東帝”,就這樣秦齊兩強聯合在了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在當時其他諸侯的眼裡,一個強大的秦齊聯盟,就像一片巨大的陰影籠罩在大家的心頭。拆散秦齊聯盟,是當時其他諸侯普遍的看法和首先戰略目標。當時齊國始終想要吞併鄰近弱小卻十分富庶的宋國,卻招致各方的反對,其中就包括了秦國。宋國富饒,宋都陶邑更是當時天下的商貿中心。因此大家十分懼怕齊國吞併宋國之後,勢力膨脹。為此燕昭王派出蘇秦(一說蘇秦之弟蘇代)遊說齊湣王,建議齊王褪去帝位,以此為誘餌發動諸侯們一同伐秦。這樣當列國與秦對壘起來之後,齊國再趁機滅宋,便可一舉功成。齊湣王輕信了蘇秦的話,徹底與秦國翻臉了。

燕國忍辱負重,策略得當

此時的燕昭王,就彷彿重演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舊事一般。當年吳國伐越之後,越王勾踐在吳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忍辱負重,終於得以獲釋回國。此後吳國北上爭霸中原,越王勾踐派遣一部分越軍隨行助戰,消除夫差心中疑慮。最終,勾踐率三千越甲北伐滅吳,一戰功成。

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縱橫捭闔。在經歷了齊威王時期的鄒忌改革之後,齊國一躍成為雄踞東方的大國,並在馬陵之戰中徹底擊潰戰國前期霸主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頂級強國,與秦、楚兩大國並列天下。

公元前301年,秦將庶長奐、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四國部隊進攻楚國。最後齊將匡章選派精兵乘夜突襲楚軍,在沘水旁的垂沙獲得大勝。垂沙之戰後,楚國遭受挫敗,戰國形勢逐步轉變為秦、齊東西兩強並立的局面。然而經歷了威宣兩朝之後,正處於巔峰時期的齊國卻在齊湣王時期遭遇重創,在燕將樂毅的統領下被五國聯軍打的僅剩莒和即墨兩座城池,幾近滅國。那麼為何魏、楚,乃至長平之戰後的趙國遭到重創之後,還能留存一定的實力與列國周旋,而齊國為何卻輸得如此之慘呢?

齊王剛愎自用,君臣失和

五國伐齊,其中牽頭的是一直被齊湣王所輕視的燕國。原來早前燕國內亂,齊王曾派兵前去鎮壓,卻意圖鳩佔鵲巢、伺機兼併燕國。齊軍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人祖先的行徑徹底激怒了燕國人。為了復仇,燕國勵精圖治、上下一心,恢復了國力。在燕昭王招賢政策的吸引下,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而此時的齊國卻在齊湣王的統治下,朝局混亂、人才匱乏、國力日漸衰退。

齊湣王剛愎自用,對朝中大臣和宗室王族並不信任。當時齊國的相國叫田文,是齊國宗室中人,以養士出名,被尊為孟嘗君。然而田文在列國之中最為出名的還是他非凡的外交才能。他曾率齊、魏、韓三國聯軍大敗秦軍,並攻破函谷關,是“合縱”方略橫空出世以來,最為成功的一次行動。不僅如此,孟嘗君在齊國國內的名聲亦十分高漲,以至於天下知齊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王。齊湣王感到了田文對自身權勢的威脅,因而借田甲挾持案,嫁禍田文。為了避禍,孟嘗君前往與之較好的魏國為相,併成為了燕國的朋友。如此以來,齊湣王無形之中也就削弱了齊國的外交能力。

秦齊聯盟破裂,外交失策

失去了孟嘗君的齊國,並未在齊湣王的率領下取得任何長足進步,反而屢出昏招。當時天下格局形成秦、齊兩強並立的態勢,兩國之間勢均力敵。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與齊湣王約定一起稱帝,即秦王登基為“西帝”、齊王登基為“東帝”,就這樣秦齊兩強聯合在了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在當時其他諸侯的眼裡,一個強大的秦齊聯盟,就像一片巨大的陰影籠罩在大家的心頭。拆散秦齊聯盟,是當時其他諸侯普遍的看法和首先戰略目標。當時齊國始終想要吞併鄰近弱小卻十分富庶的宋國,卻招致各方的反對,其中就包括了秦國。宋國富饒,宋都陶邑更是當時天下的商貿中心。因此大家十分懼怕齊國吞併宋國之後,勢力膨脹。為此燕昭王派出蘇秦(一說蘇秦之弟蘇代)遊說齊湣王,建議齊王褪去帝位,以此為誘餌發動諸侯們一同伐秦。這樣當列國與秦對壘起來之後,齊國再趁機滅宋,便可一舉功成。齊湣王輕信了蘇秦的話,徹底與秦國翻臉了。

燕國忍辱負重,策略得當

此時的燕昭王,就彷彿重演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舊事一般。當年吳國伐越之後,越王勾踐在吳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忍辱負重,終於得以獲釋回國。此後吳國北上爭霸中原,越王勾踐派遣一部分越軍隨行助戰,消除夫差心中疑慮。最終,勾踐率三千越甲北伐滅吳,一戰功成。

燕昭王在五國合縱之勢形成之後,為消除齊湣王心中疑慮,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援齊國滅宋。齊軍討伐宋國並不順利,期間曾與宋媾和。然而就在齊王與宋國媾和之後,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齊國居然誅殺了前來助陣的燕軍主將。然而燕昭王得知之後,不僅沒有予以譴責,反而遣人入齊賠禮道歉,卑微之極。此後齊湣王逐漸看輕燕國,鬆懈了在齊燕邊境的防守,開始不斷從齊燕、齊趙邊境抽調兵力,加強對宋國的進攻力量。如此以來,齊國在北方邊境上的防禦力量,就顯得十分薄弱了。最終齊國徹底激怒了秦國和其餘列國,在排擠掉趙國親齊反秦的李兌,完成對趙齊關係的離間之後,燕國正式跳反了。

齊軍士氣不穩,內部喪亂

當時齊軍久攻宋國,終於有所戰果之時,五國反齊聯盟卻已經形成。當時秦國率先發難,向河東地區發起進攻。隨後燕國自北境出兵伐齊,拉開了復仇的序曲。此時的齊軍在燕國間諜的刻意破壞下,故意打敗仗,損失了數萬齊軍精銳。齊國三次攻宋、後敗於秦、又兩敗於燕,雖然都是小敗,但對齊國精銳的消耗、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卻是十分巨大的。

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縱橫捭闔。在經歷了齊威王時期的鄒忌改革之後,齊國一躍成為雄踞東方的大國,並在馬陵之戰中徹底擊潰戰國前期霸主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頂級強國,與秦、楚兩大國並列天下。

公元前301年,秦將庶長奐、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四國部隊進攻楚國。最後齊將匡章選派精兵乘夜突襲楚軍,在沘水旁的垂沙獲得大勝。垂沙之戰後,楚國遭受挫敗,戰國形勢逐步轉變為秦、齊東西兩強並立的局面。然而經歷了威宣兩朝之後,正處於巔峰時期的齊國卻在齊湣王時期遭遇重創,在燕將樂毅的統領下被五國聯軍打的僅剩莒和即墨兩座城池,幾近滅國。那麼為何魏、楚,乃至長平之戰後的趙國遭到重創之後,還能留存一定的實力與列國周旋,而齊國為何卻輸得如此之慘呢?

齊王剛愎自用,君臣失和

五國伐齊,其中牽頭的是一直被齊湣王所輕視的燕國。原來早前燕國內亂,齊王曾派兵前去鎮壓,卻意圖鳩佔鵲巢、伺機兼併燕國。齊軍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人祖先的行徑徹底激怒了燕國人。為了復仇,燕國勵精圖治、上下一心,恢復了國力。在燕昭王招賢政策的吸引下,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而此時的齊國卻在齊湣王的統治下,朝局混亂、人才匱乏、國力日漸衰退。

齊湣王剛愎自用,對朝中大臣和宗室王族並不信任。當時齊國的相國叫田文,是齊國宗室中人,以養士出名,被尊為孟嘗君。然而田文在列國之中最為出名的還是他非凡的外交才能。他曾率齊、魏、韓三國聯軍大敗秦軍,並攻破函谷關,是“合縱”方略橫空出世以來,最為成功的一次行動。不僅如此,孟嘗君在齊國國內的名聲亦十分高漲,以至於天下知齊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王。齊湣王感到了田文對自身權勢的威脅,因而借田甲挾持案,嫁禍田文。為了避禍,孟嘗君前往與之較好的魏國為相,併成為了燕國的朋友。如此以來,齊湣王無形之中也就削弱了齊國的外交能力。

秦齊聯盟破裂,外交失策

失去了孟嘗君的齊國,並未在齊湣王的率領下取得任何長足進步,反而屢出昏招。當時天下格局形成秦、齊兩強並立的態勢,兩國之間勢均力敵。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與齊湣王約定一起稱帝,即秦王登基為“西帝”、齊王登基為“東帝”,就這樣秦齊兩強聯合在了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在當時其他諸侯的眼裡,一個強大的秦齊聯盟,就像一片巨大的陰影籠罩在大家的心頭。拆散秦齊聯盟,是當時其他諸侯普遍的看法和首先戰略目標。當時齊國始終想要吞併鄰近弱小卻十分富庶的宋國,卻招致各方的反對,其中就包括了秦國。宋國富饒,宋都陶邑更是當時天下的商貿中心。因此大家十分懼怕齊國吞併宋國之後,勢力膨脹。為此燕昭王派出蘇秦(一說蘇秦之弟蘇代)遊說齊湣王,建議齊王褪去帝位,以此為誘餌發動諸侯們一同伐秦。這樣當列國與秦對壘起來之後,齊國再趁機滅宋,便可一舉功成。齊湣王輕信了蘇秦的話,徹底與秦國翻臉了。

燕國忍辱負重,策略得當

此時的燕昭王,就彷彿重演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舊事一般。當年吳國伐越之後,越王勾踐在吳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忍辱負重,終於得以獲釋回國。此後吳國北上爭霸中原,越王勾踐派遣一部分越軍隨行助戰,消除夫差心中疑慮。最終,勾踐率三千越甲北伐滅吳,一戰功成。

燕昭王在五國合縱之勢形成之後,為消除齊湣王心中疑慮,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援齊國滅宋。齊軍討伐宋國並不順利,期間曾與宋媾和。然而就在齊王與宋國媾和之後,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齊國居然誅殺了前來助陣的燕軍主將。然而燕昭王得知之後,不僅沒有予以譴責,反而遣人入齊賠禮道歉,卑微之極。此後齊湣王逐漸看輕燕國,鬆懈了在齊燕邊境的防守,開始不斷從齊燕、齊趙邊境抽調兵力,加強對宋國的進攻力量。如此以來,齊國在北方邊境上的防禦力量,就顯得十分薄弱了。最終齊國徹底激怒了秦國和其餘列國,在排擠掉趙國親齊反秦的李兌,完成對趙齊關係的離間之後,燕國正式跳反了。

齊軍士氣不穩,內部喪亂

當時齊軍久攻宋國,終於有所戰果之時,五國反齊聯盟卻已經形成。當時秦國率先發難,向河東地區發起進攻。隨後燕國自北境出兵伐齊,拉開了復仇的序曲。此時的齊軍在燕國間諜的刻意破壞下,故意打敗仗,損失了數萬齊軍精銳。齊國三次攻宋、後敗於秦、又兩敗於燕,雖然都是小敗,但對齊國精銳的消耗、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卻是十分巨大的。

濟西之戰前,氣急敗壞的齊湣王面對驟然糜爛的局勢不僅束手無策,反而派人威脅到齊軍主將觸子,揚言如若齊軍作戰失利則誅殺他們全家,並且要掘他們的祖墳。遭受此等羞辱之後觸子十分憤怒,於是在與敵軍作戰時就鳴金收兵獨自逃跑,引發全軍崩潰,以此報復了齊湣王。隨後齊軍主力由達子率領,想要振奮齊軍士氣的達子請求齊王犒賞三軍。然而齊湣王不僅一毛不拔,反而辱罵了達子一番。如此以來齊軍士氣愈發低落,在戰場上一觸即潰!濟西之戰後,齊軍主力部隊遭到全殲,再難阻擋敵軍前進的步伐。

樂毅安排合理,步步為營

其實在五國伐齊之戰中,齊軍倉促的防守和低落的士氣固然是聯軍進展順利的重要因素,但是五國聯軍超高的協同作戰同樣重要。齊國不同於秦國,齊地大多地處平原和丘陵,無險可守,沒有秦國函谷關那樣的天然關卡。因此一旦齊軍主力崩潰之後,戰術上再無太大困難。只是聯盟作戰,人心不一,往往會因為利益劃分不均而出現紕漏,最終導致敵人翻盤。作為聯軍諸主將的樂毅,冷靜地處理了諸侯之間的關係。他首先遣返了秦、韓兩軍,給予兩國重金酬謝。這一方面是因為兩國距離齊國甚遠,難以獲得土地;另一方面是由於秦國強勢,不能給予過多戰利品以滋長其勢力,而韓國則在楚國的脅迫下退出了盟約。隨後樂毅有安排聯軍各部分別攻打分配給自己的利益,其中趙軍攻中山故土、魏國攻宋故土、燕國進攻齊國本土。如此以來,各盡其職,互不干擾的同時又能相互策應,不能不說樂毅協調各方利益的能力是多麼超群。

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縱橫捭闔。在經歷了齊威王時期的鄒忌改革之後,齊國一躍成為雄踞東方的大國,並在馬陵之戰中徹底擊潰戰國前期霸主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頂級強國,與秦、楚兩大國並列天下。

公元前301年,秦將庶長奐、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四國部隊進攻楚國。最後齊將匡章選派精兵乘夜突襲楚軍,在沘水旁的垂沙獲得大勝。垂沙之戰後,楚國遭受挫敗,戰國形勢逐步轉變為秦、齊東西兩強並立的局面。然而經歷了威宣兩朝之後,正處於巔峰時期的齊國卻在齊湣王時期遭遇重創,在燕將樂毅的統領下被五國聯軍打的僅剩莒和即墨兩座城池,幾近滅國。那麼為何魏、楚,乃至長平之戰後的趙國遭到重創之後,還能留存一定的實力與列國周旋,而齊國為何卻輸得如此之慘呢?

齊王剛愎自用,君臣失和

五國伐齊,其中牽頭的是一直被齊湣王所輕視的燕國。原來早前燕國內亂,齊王曾派兵前去鎮壓,卻意圖鳩佔鵲巢、伺機兼併燕國。齊軍在燕國燒殺擄掠、侮辱燕人祖先的行徑徹底激怒了燕國人。為了復仇,燕國勵精圖治、上下一心,恢復了國力。在燕昭王招賢政策的吸引下,鄒衍、樂毅、辛劇等人紛紛來投,人才鼎盛。而此時的齊國卻在齊湣王的統治下,朝局混亂、人才匱乏、國力日漸衰退。

齊湣王剛愎自用,對朝中大臣和宗室王族並不信任。當時齊國的相國叫田文,是齊國宗室中人,以養士出名,被尊為孟嘗君。然而田文在列國之中最為出名的還是他非凡的外交才能。他曾率齊、魏、韓三國聯軍大敗秦軍,並攻破函谷關,是“合縱”方略橫空出世以來,最為成功的一次行動。不僅如此,孟嘗君在齊國國內的名聲亦十分高漲,以至於天下知齊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王。齊湣王感到了田文對自身權勢的威脅,因而借田甲挾持案,嫁禍田文。為了避禍,孟嘗君前往與之較好的魏國為相,併成為了燕國的朋友。如此以來,齊湣王無形之中也就削弱了齊國的外交能力。

秦齊聯盟破裂,外交失策

失去了孟嘗君的齊國,並未在齊湣王的率領下取得任何長足進步,反而屢出昏招。當時天下格局形成秦、齊兩強並立的態勢,兩國之間勢均力敵。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與齊湣王約定一起稱帝,即秦王登基為“西帝”、齊王登基為“東帝”,就這樣秦齊兩強聯合在了一起。

“秦齊不合,則天下無憂”,在當時其他諸侯的眼裡,一個強大的秦齊聯盟,就像一片巨大的陰影籠罩在大家的心頭。拆散秦齊聯盟,是當時其他諸侯普遍的看法和首先戰略目標。當時齊國始終想要吞併鄰近弱小卻十分富庶的宋國,卻招致各方的反對,其中就包括了秦國。宋國富饒,宋都陶邑更是當時天下的商貿中心。因此大家十分懼怕齊國吞併宋國之後,勢力膨脹。為此燕昭王派出蘇秦(一說蘇秦之弟蘇代)遊說齊湣王,建議齊王褪去帝位,以此為誘餌發動諸侯們一同伐秦。這樣當列國與秦對壘起來之後,齊國再趁機滅宋,便可一舉功成。齊湣王輕信了蘇秦的話,徹底與秦國翻臉了。

燕國忍辱負重,策略得當

此時的燕昭王,就彷彿重演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舊事一般。當年吳國伐越之後,越王勾踐在吳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忍辱負重,終於得以獲釋回國。此後吳國北上爭霸中原,越王勾踐派遣一部分越軍隨行助戰,消除夫差心中疑慮。最終,勾踐率三千越甲北伐滅吳,一戰功成。

燕昭王在五國合縱之勢形成之後,為消除齊湣王心中疑慮,主動提出出兵兩萬,前去支援齊國滅宋。齊軍討伐宋國並不順利,期間曾與宋媾和。然而就在齊王與宋國媾和之後,發生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齊國居然誅殺了前來助陣的燕軍主將。然而燕昭王得知之後,不僅沒有予以譴責,反而遣人入齊賠禮道歉,卑微之極。此後齊湣王逐漸看輕燕國,鬆懈了在齊燕邊境的防守,開始不斷從齊燕、齊趙邊境抽調兵力,加強對宋國的進攻力量。如此以來,齊國在北方邊境上的防禦力量,就顯得十分薄弱了。最終齊國徹底激怒了秦國和其餘列國,在排擠掉趙國親齊反秦的李兌,完成對趙齊關係的離間之後,燕國正式跳反了。

齊軍士氣不穩,內部喪亂

當時齊軍久攻宋國,終於有所戰果之時,五國反齊聯盟卻已經形成。當時秦國率先發難,向河東地區發起進攻。隨後燕國自北境出兵伐齊,拉開了復仇的序曲。此時的齊軍在燕國間諜的刻意破壞下,故意打敗仗,損失了數萬齊軍精銳。齊國三次攻宋、後敗於秦、又兩敗於燕,雖然都是小敗,但對齊國精銳的消耗、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卻是十分巨大的。

濟西之戰前,氣急敗壞的齊湣王面對驟然糜爛的局勢不僅束手無策,反而派人威脅到齊軍主將觸子,揚言如若齊軍作戰失利則誅殺他們全家,並且要掘他們的祖墳。遭受此等羞辱之後觸子十分憤怒,於是在與敵軍作戰時就鳴金收兵獨自逃跑,引發全軍崩潰,以此報復了齊湣王。隨後齊軍主力由達子率領,想要振奮齊軍士氣的達子請求齊王犒賞三軍。然而齊湣王不僅一毛不拔,反而辱罵了達子一番。如此以來齊軍士氣愈發低落,在戰場上一觸即潰!濟西之戰後,齊軍主力部隊遭到全殲,再難阻擋敵軍前進的步伐。

樂毅安排合理,步步為營

其實在五國伐齊之戰中,齊軍倉促的防守和低落的士氣固然是聯軍進展順利的重要因素,但是五國聯軍超高的協同作戰同樣重要。齊國不同於秦國,齊地大多地處平原和丘陵,無險可守,沒有秦國函谷關那樣的天然關卡。因此一旦齊軍主力崩潰之後,戰術上再無太大困難。只是聯盟作戰,人心不一,往往會因為利益劃分不均而出現紕漏,最終導致敵人翻盤。作為聯軍諸主將的樂毅,冷靜地處理了諸侯之間的關係。他首先遣返了秦、韓兩軍,給予兩國重金酬謝。這一方面是因為兩國距離齊國甚遠,難以獲得土地;另一方面是由於秦國強勢,不能給予過多戰利品以滋長其勢力,而韓國則在楚國的脅迫下退出了盟約。隨後樂毅有安排聯軍各部分別攻打分配給自己的利益,其中趙軍攻中山故土、魏國攻宋故土、燕國進攻齊國本土。如此以來,各盡其職,互不干擾的同時又能相互策應,不能不說樂毅協調各方利益的能力是多麼超群。

樂毅不僅合理分配了五國聯軍的利益,同時由於燕國實力較弱,難以吞下整個齊國。所以,樂毅開始爭取齊國貴族的支持,意圖步步為營的蠶食消化齊國實力。齊湣王時期,由於過於剛愎自用,出現了“百姓不附、宗族不親、大臣離心”的情形。因此當樂毅開始祭奠齊桓公、管仲等齊國先賢,並給予眾多齊國貴族以食邑、冊封一百多個齊國貴族爵位等。另外由於樂毅嚴禁燕軍搶掠百姓,漸漸的他得到了齊國百姓和貴族的支持,吞併齊國已然見望。奈何樂毅步步為營之策,在燕昭王故去之後,被新王猜忌而換將,最終一敗塗地。

綜上所述,齊國之所以在五國伐齊之戰中險遭滅國,地位一落千丈,既有齊湣王剛愎自用,致使君臣失和、軍心不穩等內部因素,也有燕國上下忍辱負重、佈局精妙合理等外部因素。齊國在昏聵無能的齊湣王時期,從能夠與秦匹敵的東方大國,一下子跌落到苟延殘喘的弱小國家。到了秦滅六國之時,齊國竟成為唯一不戰而降的諸侯國,不能不讓人噫籲長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