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

"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作者 | 孫浩峰

出品 | CSDN雲計算(ID:CSDNcloud)

2008年,王堅從微軟亞洲技術研究院空降阿里,擔任首席架構師。這個在阿里內部尊稱為“博士”的首席架構師所學卻是一個心理學博士,是一個不會寫代碼的架構師。但王堅初到阿里,卻提出了令業界震驚的阿里“去IOE”計劃,準備在阿里的系統中去除IBM小型機、Oracle數據庫及EMC存儲設備。

這一大膽的計劃,在阿里內部掀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對此持有異議,再加上王堅並非科班出身的背景,這無疑給阿里的“去IOE”前景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但當時,阿里業務的飛速發展和對計算的指數級增長需求造成的技術與業務之間的巨大鴻溝,為阿里“去IOE”找到了充足的理由。阿里高層清楚地意識到,如果沒有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必將影響阿里未來的發展。

於是,在阿里高層的支持下,阿里的“去IOE”計劃得以順利的進行下去。實質上,“去IOE”就是以商業化的x86服務器、開源數據庫和分佈式存儲組成更加靈活、易於擴展、成本更優的適合互聯網需求的新型IT基礎架構。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說,“去IOE”的目的實際上是為阿里構建一個足夠靈活,足夠開放、足夠高效的能夠適應阿里業務飛速發展的系統架構,而這實際上與當時方興未艾的雲計算的理念不謀而合,而這,也為阿里雲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2009年,在阿里去“IOE”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阿里雲成立,從此拉開了阿里雲“開掛的人生”,也開啟了中國的雲時代。時至今日,在IDC最新發布的《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中,阿里雲已經位居全球三甲,僅次於全球雲計算始祖AWS和微軟Azure。

"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作者 | 孫浩峰

出品 | CSDN雲計算(ID:CSDNcloud)

2008年,王堅從微軟亞洲技術研究院空降阿里,擔任首席架構師。這個在阿里內部尊稱為“博士”的首席架構師所學卻是一個心理學博士,是一個不會寫代碼的架構師。但王堅初到阿里,卻提出了令業界震驚的阿里“去IOE”計劃,準備在阿里的系統中去除IBM小型機、Oracle數據庫及EMC存儲設備。

這一大膽的計劃,在阿里內部掀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對此持有異議,再加上王堅並非科班出身的背景,這無疑給阿里的“去IOE”前景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但當時,阿里業務的飛速發展和對計算的指數級增長需求造成的技術與業務之間的巨大鴻溝,為阿里“去IOE”找到了充足的理由。阿里高層清楚地意識到,如果沒有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必將影響阿里未來的發展。

於是,在阿里高層的支持下,阿里的“去IOE”計劃得以順利的進行下去。實質上,“去IOE”就是以商業化的x86服務器、開源數據庫和分佈式存儲組成更加靈活、易於擴展、成本更優的適合互聯網需求的新型IT基礎架構。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說,“去IOE”的目的實際上是為阿里構建一個足夠靈活,足夠開放、足夠高效的能夠適應阿里業務飛速發展的系統架構,而這實際上與當時方興未艾的雲計算的理念不謀而合,而這,也為阿里雲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2009年,在阿里去“IOE”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阿里雲成立,從此拉開了阿里雲“開掛的人生”,也開啟了中國的雲時代。時至今日,在IDC最新發布的《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中,阿里雲已經位居全球三甲,僅次於全球雲計算始祖AWS和微軟Azure。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十年雲原生之路

阿里雲的成功,當然離不開王堅博士的高瞻遠矚,但從技術層面來看,廣泛採用開源、開放的雲原生技術,才是阿里雲能夠獲得迅速成長的關鍵要素。

所謂雲原生,是指一種構建和運行應用程序的方法,它利用了雲計算交付模型的優勢。雲原生是關於如何創建和部署應用程序,而與在何處創建與部署無關。它適用於公有云和私有云。雲原生架構充分利用按需交付、全球部署、彈性和更高級別的服務,極大提高了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業務靈活性、可擴展性、可用性、利用率和成本節約。

可以看到,雲原生技術與雲計算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繫,也會對創建雲上應用提供諸多益處,而這也是雲原生技術之所以能夠促進阿里雲迅猛發展的原因之一。實際上,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企業的雲化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和平臺的升級,應用也需要摒棄傳統的設計方法,從架構設計、開發方式到部署維護整個軟件生命週期都基於雲的特點設計,從而構建原生為雲而設計的應用,這樣才能在雲上以最佳姿勢運行,充分利用和發揮雲平臺的彈性以及分佈式優勢。正因為如此,雲原生才會受到眾多企業用戶的青睞。而Gartner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到2020年,將有50%的傳統老舊應用被以雲原生化的方式改造,到2022年,將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雲原生的容器化應用。

作為中國雲計算的先行者,從“去IOE”開始,阿里就是雲原生技術與應用的先驅者,是國內最早佈局雲原生技術的公司;擁有國內最豐富的雲原生產品家族;擁有業界最大規模的雲原生應用實踐;雲原生客戶數國內第一。

2011年11月,阿里巴巴率先在國內佈局容器技術。2015年12月, 阿里雲對外提供容器服務和容器鏡像服務 。2016年7月,業界首個大規模公共雲容器案例,助力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 。2017年11月,阿里雲成為全球首批通過Kubernetes一致性認證的雲廠商。2018年8月,阿里雲開源Arena深度學習加速器被Kubeflow社區接受。2019年1月,CNCF 技術監督委員會首添中國面孔,阿里巴巴李響入選全球9人名單 。同年,阿里雲成國內唯一入選Gartner《公有云容器服務競爭格局》報告企業……。

這些成績充分說明,經過十年的發展,阿里雲已經躋身成為國內雲原生領域的領先者。

助企業擁抱雲原生

阿里雲認為,雲原生首先可以支持互聯網規模應用,可以更加快速地創新和低成本試錯;其次,雲原生屏蔽了底層基礎架構的差異和複雜性;同時,服務網格、無服務計算等新的計算範型的不斷湧現,給整體IT架構能力帶來了極致彈性,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業務。用戶可以基於阿里雲容器服務構建面向領域的雲原生框架,如面向機器學習的Kubeflow、面向無服務器的Knative等等。而在日前結束的阿里雲峰會上海站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也表示,全面上雲的拐點已來,而對企業來說雲原生就是上雲核心的考量因素之一。

基於此,阿里云為企業用戶提供了國內最豐富的雲原生產品家族,覆蓋八大類別20餘款產品, 涵蓋底層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分佈式應用等。這些產品可以完美搭配適用各種場景。

"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作者 | 孫浩峰

出品 | CSDN雲計算(ID:CSDNcloud)

2008年,王堅從微軟亞洲技術研究院空降阿里,擔任首席架構師。這個在阿里內部尊稱為“博士”的首席架構師所學卻是一個心理學博士,是一個不會寫代碼的架構師。但王堅初到阿里,卻提出了令業界震驚的阿里“去IOE”計劃,準備在阿里的系統中去除IBM小型機、Oracle數據庫及EMC存儲設備。

這一大膽的計劃,在阿里內部掀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對此持有異議,再加上王堅並非科班出身的背景,這無疑給阿里的“去IOE”前景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但當時,阿里業務的飛速發展和對計算的指數級增長需求造成的技術與業務之間的巨大鴻溝,為阿里“去IOE”找到了充足的理由。阿里高層清楚地意識到,如果沒有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必將影響阿里未來的發展。

於是,在阿里高層的支持下,阿里的“去IOE”計劃得以順利的進行下去。實質上,“去IOE”就是以商業化的x86服務器、開源數據庫和分佈式存儲組成更加靈活、易於擴展、成本更優的適合互聯網需求的新型IT基礎架構。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說,“去IOE”的目的實際上是為阿里構建一個足夠靈活,足夠開放、足夠高效的能夠適應阿里業務飛速發展的系統架構,而這實際上與當時方興未艾的雲計算的理念不謀而合,而這,也為阿里雲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2009年,在阿里去“IOE”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阿里雲成立,從此拉開了阿里雲“開掛的人生”,也開啟了中國的雲時代。時至今日,在IDC最新發布的《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中,阿里雲已經位居全球三甲,僅次於全球雲計算始祖AWS和微軟Azure。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十年雲原生之路

阿里雲的成功,當然離不開王堅博士的高瞻遠矚,但從技術層面來看,廣泛採用開源、開放的雲原生技術,才是阿里雲能夠獲得迅速成長的關鍵要素。

所謂雲原生,是指一種構建和運行應用程序的方法,它利用了雲計算交付模型的優勢。雲原生是關於如何創建和部署應用程序,而與在何處創建與部署無關。它適用於公有云和私有云。雲原生架構充分利用按需交付、全球部署、彈性和更高級別的服務,極大提高了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業務靈活性、可擴展性、可用性、利用率和成本節約。

可以看到,雲原生技術與雲計算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繫,也會對創建雲上應用提供諸多益處,而這也是雲原生技術之所以能夠促進阿里雲迅猛發展的原因之一。實際上,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企業的雲化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和平臺的升級,應用也需要摒棄傳統的設計方法,從架構設計、開發方式到部署維護整個軟件生命週期都基於雲的特點設計,從而構建原生為雲而設計的應用,這樣才能在雲上以最佳姿勢運行,充分利用和發揮雲平臺的彈性以及分佈式優勢。正因為如此,雲原生才會受到眾多企業用戶的青睞。而Gartner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到2020年,將有50%的傳統老舊應用被以雲原生化的方式改造,到2022年,將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雲原生的容器化應用。

作為中國雲計算的先行者,從“去IOE”開始,阿里就是雲原生技術與應用的先驅者,是國內最早佈局雲原生技術的公司;擁有國內最豐富的雲原生產品家族;擁有業界最大規模的雲原生應用實踐;雲原生客戶數國內第一。

2011年11月,阿里巴巴率先在國內佈局容器技術。2015年12月, 阿里雲對外提供容器服務和容器鏡像服務 。2016年7月,業界首個大規模公共雲容器案例,助力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 。2017年11月,阿里雲成為全球首批通過Kubernetes一致性認證的雲廠商。2018年8月,阿里雲開源Arena深度學習加速器被Kubeflow社區接受。2019年1月,CNCF 技術監督委員會首添中國面孔,阿里巴巴李響入選全球9人名單 。同年,阿里雲成國內唯一入選Gartner《公有云容器服務競爭格局》報告企業……。

這些成績充分說明,經過十年的發展,阿里雲已經躋身成為國內雲原生領域的領先者。

助企業擁抱雲原生

阿里雲認為,雲原生首先可以支持互聯網規模應用,可以更加快速地創新和低成本試錯;其次,雲原生屏蔽了底層基礎架構的差異和複雜性;同時,服務網格、無服務計算等新的計算範型的不斷湧現,給整體IT架構能力帶來了極致彈性,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業務。用戶可以基於阿里雲容器服務構建面向領域的雲原生框架,如面向機器學習的Kubeflow、面向無服務器的Knative等等。而在日前結束的阿里雲峰會上海站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也表示,全面上雲的拐點已來,而對企業來說雲原生就是上雲核心的考量因素之一。

基於此,阿里云為企業用戶提供了國內最豐富的雲原生產品家族,覆蓋八大類別20餘款產品, 涵蓋底層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分佈式應用等。這些產品可以完美搭配適用各種場景。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基因數據處理(容器+存儲)可以解決基因計算存儲管理、分發共享、計算分析、安全合規四大困難。通過雲原生的方式,實現AGS工作流,支持併發、循、重試,為存儲、彈性帶來巨大支持。軟件環境標準化、數據融會貫通、資源調度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視頻直播互動場景(邊緣容器+CDN)具備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的特點。具體而言,在主播和CDN之間加入邊緣計算節點。直接在就近邊緣節點完成直播流接入、轉碼以及就近CDN節點分發。媒體流不再路經中心雲端,無中心瓶頸,時效性提高,帶寬和存儲成本降低。在管控端,進行邊緣節點和邊緣應用的管理等。

智慧樓宇項目解決方案(邊緣容器+IoT)可以實現雲邊一致的雲原生DevOps,邊緣算力、邊緣應用統一編排、調度;邊緣端實現邊緣節點接入,邊緣節點自治、網絡自治,邊緣業務高可用保障。

電商大促(容器+PolarDB)可以從容應對短時間內的海量併發,在峰值時計算能力需要彈性伸縮快速,整個期間通過自動化方式快速擴容和縮容。容器實現應用層面快速彈性,PolarDB實現數據層面快速彈性。

產品方面,阿里雲ACK同時支持公共雲、專有云和混合雲模式,優化整合阿里雲基礎能力,使得容器應用輕鬆地利用底層強大的計算、存儲、網絡等能力。除此之外,在阿里雲Kubernetes基礎架構之上,結合Istio服務網格,支持多雲、混合雲,針對微服務提供有效的治理能力,並以Kubernetes和Istio為基礎,提供針對特定應用負載的不同支持,例如針對Kubeflow服務的流量治理、為Knative提供負載的路由管理能力等。並且經過不斷打磨,阿里巴巴在Kubernetes規模與性能上取得了顯著成果:將存儲object的數量提升25倍,支持的節點數從5000提升到上萬,在端到端調度延遲從5s變為100ms等等。

而這些產品和解決方案為企業用戶應用和實踐雲原生技術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軟件生命週期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輕鬆擁抱雲原生:

工業領域的百年老店西門子,通過雲原生滿足了上線週期、擴容、運維等方面的高要求,僅用數月時間就完成了MindSphere基於阿里雲平臺的開發、部署。

日活用戶超過2億的微博,藉助雲原生搭建起高效穩定的機器學習平臺,分鐘級創建上百節點的GPU計算集群、秒級啟動大規模分佈式AI訓練任務。

家居行業巨頭居然之家,兩年前將渲染服務遷移至阿里雲,通過雲原生等技術服務,降低IT計算成本50%,系統可用性卻提高到99.96%。

源自雲原生 回饋雲原生

事實上,除了積極幫助企業擁抱雲原生,阿里雲也一直致力於回饋社區、積極擁抱開源,是國內在雲原生領域的開源貢獻最全面的科技公司,涵蓋編排調度、作業管理、無服務器框架等多個領域。

雲原生基金會(CNCF)的多個明星項目 ,如etcd、containerd、dragonfly 等的發展均由阿里雲主導維護,並且已有超過10 個項目進入CNCF landscape;在項目建設層面,阿里雲積極建設Kubernetes 項目,貢獻量位居全球前10。阿里雲還是CNCF、OCI、CDF 等多個基金會的頂級會員。截至2019年6月,阿里共開源近700個項目,收穫近40萬Star,聚攏全球3.3萬開發者,其中Star數位列全球企業前四,國內第一。今年1 月,阿里雲資深技術專家李響更是成為首個入選全球頂級開源社區CNCF 技術監督委員會的中國工程師,推動雲原生技術的落地。

"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作者 | 孫浩峰

出品 | CSDN雲計算(ID:CSDNcloud)

2008年,王堅從微軟亞洲技術研究院空降阿里,擔任首席架構師。這個在阿里內部尊稱為“博士”的首席架構師所學卻是一個心理學博士,是一個不會寫代碼的架構師。但王堅初到阿里,卻提出了令業界震驚的阿里“去IOE”計劃,準備在阿里的系統中去除IBM小型機、Oracle數據庫及EMC存儲設備。

這一大膽的計劃,在阿里內部掀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對此持有異議,再加上王堅並非科班出身的背景,這無疑給阿里的“去IOE”前景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但當時,阿里業務的飛速發展和對計算的指數級增長需求造成的技術與業務之間的巨大鴻溝,為阿里“去IOE”找到了充足的理由。阿里高層清楚地意識到,如果沒有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必將影響阿里未來的發展。

於是,在阿里高層的支持下,阿里的“去IOE”計劃得以順利的進行下去。實質上,“去IOE”就是以商業化的x86服務器、開源數據庫和分佈式存儲組成更加靈活、易於擴展、成本更優的適合互聯網需求的新型IT基礎架構。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說,“去IOE”的目的實際上是為阿里構建一個足夠靈活,足夠開放、足夠高效的能夠適應阿里業務飛速發展的系統架構,而這實際上與當時方興未艾的雲計算的理念不謀而合,而這,也為阿里雲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2009年,在阿里去“IOE”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阿里雲成立,從此拉開了阿里雲“開掛的人生”,也開啟了中國的雲時代。時至今日,在IDC最新發布的《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中,阿里雲已經位居全球三甲,僅次於全球雲計算始祖AWS和微軟Azure。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十年雲原生之路

阿里雲的成功,當然離不開王堅博士的高瞻遠矚,但從技術層面來看,廣泛採用開源、開放的雲原生技術,才是阿里雲能夠獲得迅速成長的關鍵要素。

所謂雲原生,是指一種構建和運行應用程序的方法,它利用了雲計算交付模型的優勢。雲原生是關於如何創建和部署應用程序,而與在何處創建與部署無關。它適用於公有云和私有云。雲原生架構充分利用按需交付、全球部署、彈性和更高級別的服務,極大提高了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業務靈活性、可擴展性、可用性、利用率和成本節約。

可以看到,雲原生技術與雲計算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繫,也會對創建雲上應用提供諸多益處,而這也是雲原生技術之所以能夠促進阿里雲迅猛發展的原因之一。實際上,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企業的雲化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和平臺的升級,應用也需要摒棄傳統的設計方法,從架構設計、開發方式到部署維護整個軟件生命週期都基於雲的特點設計,從而構建原生為雲而設計的應用,這樣才能在雲上以最佳姿勢運行,充分利用和發揮雲平臺的彈性以及分佈式優勢。正因為如此,雲原生才會受到眾多企業用戶的青睞。而Gartner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到2020年,將有50%的傳統老舊應用被以雲原生化的方式改造,到2022年,將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雲原生的容器化應用。

作為中國雲計算的先行者,從“去IOE”開始,阿里就是雲原生技術與應用的先驅者,是國內最早佈局雲原生技術的公司;擁有國內最豐富的雲原生產品家族;擁有業界最大規模的雲原生應用實踐;雲原生客戶數國內第一。

2011年11月,阿里巴巴率先在國內佈局容器技術。2015年12月, 阿里雲對外提供容器服務和容器鏡像服務 。2016年7月,業界首個大規模公共雲容器案例,助力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 。2017年11月,阿里雲成為全球首批通過Kubernetes一致性認證的雲廠商。2018年8月,阿里雲開源Arena深度學習加速器被Kubeflow社區接受。2019年1月,CNCF 技術監督委員會首添中國面孔,阿里巴巴李響入選全球9人名單 。同年,阿里雲成國內唯一入選Gartner《公有云容器服務競爭格局》報告企業……。

這些成績充分說明,經過十年的發展,阿里雲已經躋身成為國內雲原生領域的領先者。

助企業擁抱雲原生

阿里雲認為,雲原生首先可以支持互聯網規模應用,可以更加快速地創新和低成本試錯;其次,雲原生屏蔽了底層基礎架構的差異和複雜性;同時,服務網格、無服務計算等新的計算範型的不斷湧現,給整體IT架構能力帶來了極致彈性,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業務。用戶可以基於阿里雲容器服務構建面向領域的雲原生框架,如面向機器學習的Kubeflow、面向無服務器的Knative等等。而在日前結束的阿里雲峰會上海站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也表示,全面上雲的拐點已來,而對企業來說雲原生就是上雲核心的考量因素之一。

基於此,阿里云為企業用戶提供了國內最豐富的雲原生產品家族,覆蓋八大類別20餘款產品, 涵蓋底層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分佈式應用等。這些產品可以完美搭配適用各種場景。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基因數據處理(容器+存儲)可以解決基因計算存儲管理、分發共享、計算分析、安全合規四大困難。通過雲原生的方式,實現AGS工作流,支持併發、循、重試,為存儲、彈性帶來巨大支持。軟件環境標準化、數據融會貫通、資源調度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視頻直播互動場景(邊緣容器+CDN)具備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的特點。具體而言,在主播和CDN之間加入邊緣計算節點。直接在就近邊緣節點完成直播流接入、轉碼以及就近CDN節點分發。媒體流不再路經中心雲端,無中心瓶頸,時效性提高,帶寬和存儲成本降低。在管控端,進行邊緣節點和邊緣應用的管理等。

智慧樓宇項目解決方案(邊緣容器+IoT)可以實現雲邊一致的雲原生DevOps,邊緣算力、邊緣應用統一編排、調度;邊緣端實現邊緣節點接入,邊緣節點自治、網絡自治,邊緣業務高可用保障。

電商大促(容器+PolarDB)可以從容應對短時間內的海量併發,在峰值時計算能力需要彈性伸縮快速,整個期間通過自動化方式快速擴容和縮容。容器實現應用層面快速彈性,PolarDB實現數據層面快速彈性。

產品方面,阿里雲ACK同時支持公共雲、專有云和混合雲模式,優化整合阿里雲基礎能力,使得容器應用輕鬆地利用底層強大的計算、存儲、網絡等能力。除此之外,在阿里雲Kubernetes基礎架構之上,結合Istio服務網格,支持多雲、混合雲,針對微服務提供有效的治理能力,並以Kubernetes和Istio為基礎,提供針對特定應用負載的不同支持,例如針對Kubeflow服務的流量治理、為Knative提供負載的路由管理能力等。並且經過不斷打磨,阿里巴巴在Kubernetes規模與性能上取得了顯著成果:將存儲object的數量提升25倍,支持的節點數從5000提升到上萬,在端到端調度延遲從5s變為100ms等等。

而這些產品和解決方案為企業用戶應用和實踐雲原生技術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軟件生命週期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輕鬆擁抱雲原生:

工業領域的百年老店西門子,通過雲原生滿足了上線週期、擴容、運維等方面的高要求,僅用數月時間就完成了MindSphere基於阿里雲平臺的開發、部署。

日活用戶超過2億的微博,藉助雲原生搭建起高效穩定的機器學習平臺,分鐘級創建上百節點的GPU計算集群、秒級啟動大規模分佈式AI訓練任務。

家居行業巨頭居然之家,兩年前將渲染服務遷移至阿里雲,通過雲原生等技術服務,降低IT計算成本50%,系統可用性卻提高到99.96%。

源自雲原生 回饋雲原生

事實上,除了積極幫助企業擁抱雲原生,阿里雲也一直致力於回饋社區、積極擁抱開源,是國內在雲原生領域的開源貢獻最全面的科技公司,涵蓋編排調度、作業管理、無服務器框架等多個領域。

雲原生基金會(CNCF)的多個明星項目 ,如etcd、containerd、dragonfly 等的發展均由阿里雲主導維護,並且已有超過10 個項目進入CNCF landscape;在項目建設層面,阿里雲積極建設Kubernetes 項目,貢獻量位居全球前10。阿里雲還是CNCF、OCI、CDF 等多個基金會的頂級會員。截至2019年6月,阿里共開源近700個項目,收穫近40萬Star,聚攏全球3.3萬開發者,其中Star數位列全球企業前四,國內第一。今年1 月,阿里雲資深技術專家李響更是成為首個入選全球頂級開源社區CNCF 技術監督委員會的中國工程師,推動雲原生技術的落地。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阿里雲智能容器平臺負責人丁宇表示:“雲原生正在重塑整個軟件生命週期,容器、Kuberentes、雲原生成為雲時代的三個重要標準。阿里雲將繼續加大雲原生技術棧產品體系的研發,並持續回饋開源社區,與生態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動雲原生標準制定以及應用的落地。”

對於一家技術公司來講,十年,已經可以稱得上一家“老”公司了,但對於阿里雲來說,這條雲之路可能才剛剛開始,隨著雲計算下半場的到來,頂著雲原生引領者的光環,在未來等待著阿里雲的,將是更廣闊的星辰和大海

"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作者 | 孫浩峰

出品 | CSDN雲計算(ID:CSDNcloud)

2008年,王堅從微軟亞洲技術研究院空降阿里,擔任首席架構師。這個在阿里內部尊稱為“博士”的首席架構師所學卻是一個心理學博士,是一個不會寫代碼的架構師。但王堅初到阿里,卻提出了令業界震驚的阿里“去IOE”計劃,準備在阿里的系統中去除IBM小型機、Oracle數據庫及EMC存儲設備。

這一大膽的計劃,在阿里內部掀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對此持有異議,再加上王堅並非科班出身的背景,這無疑給阿里的“去IOE”前景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但當時,阿里業務的飛速發展和對計算的指數級增長需求造成的技術與業務之間的巨大鴻溝,為阿里“去IOE”找到了充足的理由。阿里高層清楚地意識到,如果沒有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必將影響阿里未來的發展。

於是,在阿里高層的支持下,阿里的“去IOE”計劃得以順利的進行下去。實質上,“去IOE”就是以商業化的x86服務器、開源數據庫和分佈式存儲組成更加靈活、易於擴展、成本更優的適合互聯網需求的新型IT基礎架構。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說,“去IOE”的目的實際上是為阿里構建一個足夠靈活,足夠開放、足夠高效的能夠適應阿里業務飛速發展的系統架構,而這實際上與當時方興未艾的雲計算的理念不謀而合,而這,也為阿里雲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2009年,在阿里去“IOE”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阿里雲成立,從此拉開了阿里雲“開掛的人生”,也開啟了中國的雲時代。時至今日,在IDC最新發布的《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中,阿里雲已經位居全球三甲,僅次於全球雲計算始祖AWS和微軟Azure。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十年雲原生之路

阿里雲的成功,當然離不開王堅博士的高瞻遠矚,但從技術層面來看,廣泛採用開源、開放的雲原生技術,才是阿里雲能夠獲得迅速成長的關鍵要素。

所謂雲原生,是指一種構建和運行應用程序的方法,它利用了雲計算交付模型的優勢。雲原生是關於如何創建和部署應用程序,而與在何處創建與部署無關。它適用於公有云和私有云。雲原生架構充分利用按需交付、全球部署、彈性和更高級別的服務,極大提高了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業務靈活性、可擴展性、可用性、利用率和成本節約。

可以看到,雲原生技術與雲計算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繫,也會對創建雲上應用提供諸多益處,而這也是雲原生技術之所以能夠促進阿里雲迅猛發展的原因之一。實際上,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企業的雲化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和平臺的升級,應用也需要摒棄傳統的設計方法,從架構設計、開發方式到部署維護整個軟件生命週期都基於雲的特點設計,從而構建原生為雲而設計的應用,這樣才能在雲上以最佳姿勢運行,充分利用和發揮雲平臺的彈性以及分佈式優勢。正因為如此,雲原生才會受到眾多企業用戶的青睞。而Gartner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到2020年,將有50%的傳統老舊應用被以雲原生化的方式改造,到2022年,將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雲原生的容器化應用。

作為中國雲計算的先行者,從“去IOE”開始,阿里就是雲原生技術與應用的先驅者,是國內最早佈局雲原生技術的公司;擁有國內最豐富的雲原生產品家族;擁有業界最大規模的雲原生應用實踐;雲原生客戶數國內第一。

2011年11月,阿里巴巴率先在國內佈局容器技術。2015年12月, 阿里雲對外提供容器服務和容器鏡像服務 。2016年7月,業界首個大規模公共雲容器案例,助力中信集團互聯網+轉型 。2017年11月,阿里雲成為全球首批通過Kubernetes一致性認證的雲廠商。2018年8月,阿里雲開源Arena深度學習加速器被Kubeflow社區接受。2019年1月,CNCF 技術監督委員會首添中國面孔,阿里巴巴李響入選全球9人名單 。同年,阿里雲成國內唯一入選Gartner《公有云容器服務競爭格局》報告企業……。

這些成績充分說明,經過十年的發展,阿里雲已經躋身成為國內雲原生領域的領先者。

助企業擁抱雲原生

阿里雲認為,雲原生首先可以支持互聯網規模應用,可以更加快速地創新和低成本試錯;其次,雲原生屏蔽了底層基礎架構的差異和複雜性;同時,服務網格、無服務計算等新的計算範型的不斷湧現,給整體IT架構能力帶來了極致彈性,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業務。用戶可以基於阿里雲容器服務構建面向領域的雲原生框架,如面向機器學習的Kubeflow、面向無服務器的Knative等等。而在日前結束的阿里雲峰會上海站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也表示,全面上雲的拐點已來,而對企業來說雲原生就是上雲核心的考量因素之一。

基於此,阿里云為企業用戶提供了國內最豐富的雲原生產品家族,覆蓋八大類別20餘款產品, 涵蓋底層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分佈式應用等。這些產品可以完美搭配適用各種場景。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基因數據處理(容器+存儲)可以解決基因計算存儲管理、分發共享、計算分析、安全合規四大困難。通過雲原生的方式,實現AGS工作流,支持併發、循、重試,為存儲、彈性帶來巨大支持。軟件環境標準化、數據融會貫通、資源調度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視頻直播互動場景(邊緣容器+CDN)具備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的特點。具體而言,在主播和CDN之間加入邊緣計算節點。直接在就近邊緣節點完成直播流接入、轉碼以及就近CDN節點分發。媒體流不再路經中心雲端,無中心瓶頸,時效性提高,帶寬和存儲成本降低。在管控端,進行邊緣節點和邊緣應用的管理等。

智慧樓宇項目解決方案(邊緣容器+IoT)可以實現雲邊一致的雲原生DevOps,邊緣算力、邊緣應用統一編排、調度;邊緣端實現邊緣節點接入,邊緣節點自治、網絡自治,邊緣業務高可用保障。

電商大促(容器+PolarDB)可以從容應對短時間內的海量併發,在峰值時計算能力需要彈性伸縮快速,整個期間通過自動化方式快速擴容和縮容。容器實現應用層面快速彈性,PolarDB實現數據層面快速彈性。

產品方面,阿里雲ACK同時支持公共雲、專有云和混合雲模式,優化整合阿里雲基礎能力,使得容器應用輕鬆地利用底層強大的計算、存儲、網絡等能力。除此之外,在阿里雲Kubernetes基礎架構之上,結合Istio服務網格,支持多雲、混合雲,針對微服務提供有效的治理能力,並以Kubernetes和Istio為基礎,提供針對特定應用負載的不同支持,例如針對Kubeflow服務的流量治理、為Knative提供負載的路由管理能力等。並且經過不斷打磨,阿里巴巴在Kubernetes規模與性能上取得了顯著成果:將存儲object的數量提升25倍,支持的節點數從5000提升到上萬,在端到端調度延遲從5s變為100ms等等。

而這些產品和解決方案為企業用戶應用和實踐雲原生技術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軟件生命週期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輕鬆擁抱雲原生:

工業領域的百年老店西門子,通過雲原生滿足了上線週期、擴容、運維等方面的高要求,僅用數月時間就完成了MindSphere基於阿里雲平臺的開發、部署。

日活用戶超過2億的微博,藉助雲原生搭建起高效穩定的機器學習平臺,分鐘級創建上百節點的GPU計算集群、秒級啟動大規模分佈式AI訓練任務。

家居行業巨頭居然之家,兩年前將渲染服務遷移至阿里雲,通過雲原生等技術服務,降低IT計算成本50%,系統可用性卻提高到99.96%。

源自雲原生 回饋雲原生

事實上,除了積極幫助企業擁抱雲原生,阿里雲也一直致力於回饋社區、積極擁抱開源,是國內在雲原生領域的開源貢獻最全面的科技公司,涵蓋編排調度、作業管理、無服務器框架等多個領域。

雲原生基金會(CNCF)的多個明星項目 ,如etcd、containerd、dragonfly 等的發展均由阿里雲主導維護,並且已有超過10 個項目進入CNCF landscape;在項目建設層面,阿里雲積極建設Kubernetes 項目,貢獻量位居全球前10。阿里雲還是CNCF、OCI、CDF 等多個基金會的頂級會員。截至2019年6月,阿里共開源近700個項目,收穫近40萬Star,聚攏全球3.3萬開發者,其中Star數位列全球企業前四,國內第一。今年1 月,阿里雲資深技術專家李響更是成為首個入選全球頂級開源社區CNCF 技術監督委員會的中國工程師,推動雲原生技術的落地。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阿里雲智能容器平臺負責人丁宇表示:“雲原生正在重塑整個軟件生命週期,容器、Kuberentes、雲原生成為雲時代的三個重要標準。阿里雲將繼續加大雲原生技術棧產品體系的研發,並持續回饋開源社區,與生態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動雲原生標準制定以及應用的落地。”

對於一家技術公司來講,十年,已經可以稱得上一家“老”公司了,但對於阿里雲來說,這條雲之路可能才剛剛開始,隨著雲計算下半場的到來,頂著雲原生引領者的光環,在未來等待著阿里雲的,將是更廣闊的星辰和大海

阿里雲十年,從去“IOE”到引領雲原生浪潮

如果你是一個狂立學習flag卻屢屢打臉的懶癌晚期,或者是一個對雲計算方面雲裡霧裡,不知所措的好學者,亦或是一位資深行業專家,都歡迎關注【CSDN雲計算公眾號】,爆發自己學習的洪荒之力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