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觀|影之戰!騰訊影業VS.阿里影業

“未來,電影公司就是為BAT打工!”

——於冬(博納影業 董事長) 2014-6-15

一語成讖,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定義了在互聯網時空觀中“未來”的概念。僅用3年,騰訊影業和阿里影業攜資本之力進入“未來”,成長為中國電影產業中的巨擘級存在,在經歷短暫試水期後,騰訊和阿里巴巴不約而同地選擇在2017年發力,互聯網影業元年正式奠基,雙雄對峙之勢已經成型,“影”之戰一觸即發。

玄觀|影之戰!騰訊影業VS.阿里影業

騰訊影業,自上而下,IP贏人!

9月17日,“同心·致遠”騰訊影業年度發佈會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行。在發佈會上,兩週歲的騰訊影業一口氣披露了包括《慶餘年》、《將夜》、《鬥破蒼穹》等一系列超級IP在內的,43個影視項目的開發狀況,引發全行業矚目。

一般傳統的影業公司大規模披露項目,大都會有些全新項目,但細看騰訊的43個項目,各個有來龍含去脈,實質上是43個成型IP。由此不難看出,騰訊進擊影業的策略,第一條也是最關鍵的一條就是“以IP為引擎”。

“騰訊影業正在開發的影視作品裡,有超過60%改編於文學和動漫IP。” 騰訊影業董事長任宇昕如是說。IP是影業典型的“頭部資源”,對於“靠作品說話”的電影行業來說,掌握IP相當於提前拿下了一半的話語權。而在BAT的原始框架下,騰訊影業的優勢恰恰在於豐富的上游內容資源與無孔不入的社交基因,近水樓臺先得月,於是自帶流量的IP成為騰訊影業對抗阿里影業的最強武器。

以IP為大招,威力固然巨大,但技能的冷卻時間卻相對較長。一個IP進入開發階段,就等於進入了消耗期,一旦失手IP就可能面臨被毀的風險。所以要走IP之路,必須有足夠的IP儲備。但騰訊得天獨厚的是,旗下擁有壟斷國內90%文學IP資源的閱文集團,這樣一來騰訊影業的IP武器庫就擁有了一件“核武器”。於是我們看到,在此次披露的43個項目中,僅來自閱文的IP就佔據了1/4的份額。

"做自己最擅長的,不要追逐時下熱點。" 這是騰訊影業CEO 程武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的語錄。事實上,追熱點正式影業通行的生意經,而騰訊影業敢於反其道而行之,底氣就是其對IP資源的掌控。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IP+鮮肉”模式已經瀕於崩盤,對於程武來說43個IP啟動後的轉化率才是真正的挑戰。

阿里影業,自下而上,渠道卡位!

2017年上海電影節期間,阿里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明確表示,“今後不會與上游的內容方競爭。”而這句話則直接點明瞭阿里影業的戰略佈局與騰訊影業的差異——走下盤,搞基建,卡渠道。

8月4日,阿里影業整合旗下開發業務板塊,推出新品牌“授權寶”,佔位影業下游要衝之一“衍生品”市場;8月底,阿里影業與北京文化結盟,達成對淘票票的戰略合作;9月18日,阿里影業發佈了與支付寶訂立支付服務框架協議的公告,繼續在影業支付側發力。

在俞永福看來 “中國互聯網最龐大的一個傳播矩陣就是天貓、淘寶、支付寶、優酷、UC、高德、淘票票。” 而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和電影用戶,這兩大群體的重合度極高,而阿里的淘票票正是這粘合兩大群體的關鍵應用,所以淘票票在阿里影業的體系內,扮演著和騰訊IP同樣重要的角色。根據最近比達諮詢公佈的數據顯示,以22.9%的市場份額成為領先者。根據淘票票自己提供的數據,2017年獨立宣發和聯合宣發累計的票房金額累計超100億。

但從阿里的財報來看,淘票票目前還處在燒錢階段,據統計,從去年到今年為止,淘票票在市場推廣和票補上已經花了將近10億的費用,而阿里影業目前整體還處於虧損狀態。而同業的貓眼和微影也在騰訊的驅動下即將合併,這在渠道上也將對阿里影業形成一定壓力。所以阿里影業指向未來的勝負手是“授權寶”。中國電影收入的90%都來自票房和植入式廣告,衍生品收入只佔10%,而在北美市場,一部電影的投資回報30%靠票房收入,70%靠其他收入。但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中國電影市場終將與國際接軌,屆時阿里影業的“授權寶”將佔據先發優勢。

結束語:

從根源上看,互聯網影業公司在人才、製作、管理等均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僅憑藉資本徒然殺入其中,主做內容製作的話,很難有所建樹。說到底,阿里影業還是繼承了阿里巴巴的電商基因,互聯網公司的屬性多過於影視公司的屬性。反觀騰訊影業,則是靠IP對衝了其在影業運作方面的缺環,走漫威的路,以IP換時間,從而讓自己的運營變得成熟。未來,到底是騰訊宇宙一統江湖,還是阿里的基礎建設左右大局,這一番龍爭虎鬥值得期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