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小跑前進”

犀牛娛樂原創

文|叩敏 編輯|樸芳

進入2019年,阿里影業的存在感不減反增。不僅是在火爆的春節檔押中《流浪地球》,在傳統的冷檔期,阿里影業參與出品、推廣的《綠皮書》、《何以為家》也成為了票房黑馬。


阿里影業“小跑前進”


實際上,過去一年,阿里影業走的都是相對穩健的路線。相比傳統影視公司在寒冬中遭遇生存危機,有著互聯網基因和阿里系資源的支撐,阿里影業“小跑前進”。

最直觀反映阿里影業“小跑前進”的莫過於財報上的數據。據阿里影業2019財年(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內,阿里影業實現營收30.34億元,較上一財年的27.75億元同比增長9%;淨虧損從過往期間的12.45億元收窄至2.54億元,同比收窄9.91億元,收窄幅度達80%。


阿里影業“小跑前進”


整體來看,阿里影業前進的步子沒有邁很大,但能夠保持小跑加速狀態。而虧損的大幅收窄,說明了阿里影業正在將積壓已久的歷史“包袱”卸下,減壓即是變相提速。

在港股、A股影視上市公司股價下跌成常態的當下,阿里影業居然頂住了壓力,過去一年漲幅接近50%。在這份成績單出來之後,阿里影業的股價也上漲2.58%。可見資本市場對阿里影業的未來是看好的。

對於阿里影業來說,創收減損是階段性勝利,但阿里影業顯然不滿足於此,阿里影業的野心在更遠的賽道。要跑到終點,動力和耐力都必不可少。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阿里影業的動力是什麼?耐力是由什麼決定的?阿里影業能跑多遠?

互聯網宣發首次全年盈利意味著什麼?

這份財報最大的亮點無疑是阿里影業的宣發板塊,宣發板塊收入也是總營收的最大貢獻者。

據財報顯示,阿里影業互聯網宣發業務實現收入24.64億元,較上一財年增長13%,佔總營收的81%。繼上一財年首次扭虧為盈後,宣發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阿里影業“小跑前進”


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這意味著行業多年前對互聯網宣發的質疑徹底打破,互聯網宣發不僅擁有傳統宣發不具備的互聯網優勢,而且盈利前景也非常可觀。

阿里影業能實現宣發的“大躍進”,與其構建的完整宣發體系分不開。阿里影業的互聯網宣發板塊分兩塊,一是互聯網票務業務,包括淘票票、鳳凰雲智;另一個是互聯網宣發業務,包括燈塔、電影宣發以及內容參投。

其中淘票票依然是阿里影業最核心的底牌,據財報顯示,阿里影業票務及其他收入為11.68億元,高於雲智系統商服務收入的3.34億元和內容宣發及參投業務的9.61億元。阿里影業也非常注重保證底盤的穩固,前幾年俞永福當家的時候,就表示對淘票票“不設上限的投入”,最簡單粗暴的砸錢,換來的是最實際的市場份額。

目前,淘票票和貓眼的市場份額是四六開的比例,票務市場競爭格局進入雙寡頭時代。雙方似乎達成了共識,不再拼命燒錢。從去年開始,票補普遍降溫,用戶激勵進入下降通道。

對應的,貓眼娛樂和阿里影業的市場營銷費用也在減少。貓眼娛樂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在總收入中佔比從2017年的56%降至2018年的52%;阿里影業這個報告期內的銷售及市場費用同比節省了38%,從過往期間約25.25億元降到15.79億元。這是其經營虧損大幅收窄的一個顯著因素。

接下來,在線票務的增長會趨於穩定,但不意味著沒有發展空間了。阿里影業為淘票票找到了一條新出路,那就是與優酷互相導流、打通底層用戶體系,充分利用阿里大文娛的協同效應,鞏固渠道優勢。

與此同時,鳳凰雲智、燈塔等面向B端用戶、院線端、片方的平臺上線之後也得到很大的發揮。截止目前,鳳凰雲智已與中國近3500家影院建立合作,簽約影院數量在同業中排名第一;燈塔服務電影項目達171個,服務電影相關公司295個,日觸達用戶規模達6.5億。

這些橫向鋪展開的業務共同構成了阿里影業宣發體系,而宣發也是阿里影業“跑起來”的動力和底氣。阿里影業已經掌握了下游的宣發渠道優勢地位,更大的野心則是上游的話語權。

阿里影業拿什麼比拼耐力?

影視公司已經到了比拼耐力的時候了,越是行業艱難期,越考驗公司的持久力。

影響耐力的因素有很多,歸結起來其實就是兩點:有沒有充足的資金流用於週轉?有沒有持續生產內容的能力?

前者很好理解,穩定的資金流相當於有了過冬的儲備,公司維持正常運營是沒問題的。後者更為重要,內容是推高影視公司上限的關鍵,而持續性的輸出,才能獲得持續性的收入,影視公司的競爭最終是優質內容的比拼。

背靠阿里巴巴,阿里影業擁有資本上的優勢。現在的問題是,在內容製作上,阿里影業還是“短板”,話語權不強。暴露在財報上,則是內容製作一塊收入下滑,從2018財年的5.56億下降至4.59億,降幅為17.45%。報告稱收入下滑主要因為“一方面消化掉了歷史項目,另一方面為新財年進行項目儲備”。


阿里影業“小跑前進”


這不是阿里影業一家公司的問題,幾乎所有互聯網影視公司都有這個“短板”,因為互聯網影視公司是互聯網基因大於內容基因,他們不像傳統影視公司一樣專注於一個內容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是風險投資,賭對一部即可。

阿里影業之前的策略就是以聯合出品、參投為主,主控項目相對較少。近幾年,阿里影業爆款命中率大為提高,如去年就押中了《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無雙》、《流浪地球》等爆款電影,但終究不是自家主控的項目,能獲得的票房收益有限。

俞永福帶隊期間主要成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偏向B端服務,把內容交給專業的上游夥伴去做。樊路遠接手後,調整為兩條腿走路,強調“優質內容+新基礎設施”,在參投和主控影片上表現得更活躍。

去年11月,阿里影業提出了“錦橙合制計劃”,宣佈未來5年將在賀歲檔、春節檔、暑期檔和國慶檔四大檔期內,以主投、主控或主宣發的身份,推出20部合制電影。“錦橙合制計劃”可視為阿里影業主動尋求內容主控權的重要一步。在這個計劃下,除春節檔已上映的《小豬佩奇》外,還有《刺殺小說家》、《拆彈專家2》、《第一爐香》等影片。


阿里影業“小跑前進”


此外,阿里影業今年1月先後與韓寒的亭東影業和華誼兄弟達成合作,目的就是通過綁定優質內容公司提高內容輸出能力。

對內容的重視可見阿里影業的決心,而重提內容的主控權則顯示了阿里影業的野心。未來大盤和觀影人次增速必然放緩,宣發更多的在爭取存量用戶,而更大的增長點在主控項目上,如果把內容製作這塊“短板”補齊,阿里影業無疑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

阿里大文娛能給阿里影業帶來多大助力?

今年3月,阿里巴巴向阿里影業注資12.5億港元,持股比例從49%升至50.92%,阿里影業正式成為阿里巴巴的附屬子公司。阿里影業在阿里大文娛的地位也慢慢凸顯。

外界曾一度對阿里大文娛有過質疑,但因為阿里影業的成績喜人,阿里大文娛沒有被全盤否定。阿里影業的“爭氣”,讓阿里大文娛的內部協同機制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對阿里影業亦是一次多平臺聯動的機會。

如阿里影業旗下的淘票票與優酷雙平臺通過深度綁定,打造了無限觀影平臺和覆蓋線上平臺和線下影院的全鏈路觀影平臺。淘票票可以在新片宣發階段與優酷的預告片播放場景結合,提升用戶活躍度。以《復仇者聯盟4》為例,淘票票“想看”和優酷“預約”數量接近600萬,其預告片雙端的播放量超過3600萬,成為同類數據指標裡的行業第一。

淘票票與優酷的協同仍將繼續,在打通雙方的底層產品技術和用戶體系後,將釋放更大的商業價值。與此同時,樊路遠還表示,未來阿里影業的劇集會為優酷量身定做,在做內容的同時打通阿里巴巴生態,實現整個經濟體的商業化變現。

從阿里大文娛生態到阿里巴巴生態,阿里影業的協同範圍更廣,帶來的生態紅利更多。

如阿里電商業務與娛樂業務的協同,能帶來更大的經濟增長空間。在阿里財報上,這部分綜合開發業務也是增速最快的,收入1.11億元,增長率為174%,首次實現三位數增長。


阿里影業“小跑前進”


其中IP衍生收入成績矚目。阿里影業旗下的衍生品授權與開發平臺阿里魚,報告期內新增了47個IP衍生品項目。截至目前,阿里魚已成功連接了超過200個IP、超過10萬商家,以及超過6億IP的粉絲消費者。在阿里魚的管理下,旅行青蛙IP衍生的商品銷售GMV達2億元、動漫IP皮卡丘更是創下累計近5億元的商品銷售業績。

在新基礎設施逐漸完善、阿里大文娛生態協同效應凸顯,開始抓內容的阿里影業進入了上行期。“小跑前進”的阿里影業補齊“短板”,以宣發為動力,靠內容拼耐力,或許能離賽道終點更進一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