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能否從“喝湯”到“吃肉”|滴水成海

2月25日,一部名為《綠皮書》的電影斬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劇本和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並且還有兩項提名,分別是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剪輯。

該片的美國出品方參與者影片公司(Participant Media)和夢工廠影片公司(DreamWorks Picture),是斯皮爾伯格創立的安培林娛樂公司股東。2018年7月,阿里影業決定參投,並將該影片推薦給華夏電影負責發行。

“我們跟安培林合作的重要方面是不斷看研發項目,幫它規劃在中國的策略。”阿里影業總裁張蔚表示,他自己在安培林的董事會上,每次開董事會,會不斷地看正在研發製作以及出品的作品,幫助規劃中國業務。

由於擁有很多數據和資源,能夠幫助內容更好地進行商業變現。阿里影業希望為國際電影人更好地建立一條通路,能夠銜接到中國的觀眾。張蔚表示,希望通過做“小大正”(小人物、大情懷、正能量)的內容,給觀眾帶去更好的精神體驗。

阿里影業如此關注內容建設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最初,阿里影業背靠阿里的資本優勢和阿里大文娛構建的生態優勢,以數據+生態為驅動,打造票務平臺淘票票、宣發平臺燈塔、衍生品授權和開發平臺阿里魚、影視金融娛樂平臺娛樂寶等“水電煤”系統。前端產品如火如荼發展的同時,阿里影業在電影行業傳統意義中更為核心的內容端沒有太多興趣。

而傳統電影公司及貓眼則將資本和精力主要投入在“吃肉”的製作、出品、發行上,對投資佔比低、只能“喝湯”的聯合出品和聯合發行則興趣不大。阿里影業的出手則截然相反,並不在乎主投主控,反而對“聯合”興趣更大,主要產出集中在有平臺優勢支撐的“聯合發行”上,比如《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前任3》、《芳華》等影片。

2017年6月舉行的第20屆上海電影節產業高峰論壇上曾發生一段小插曲。

彼時還擔任阿里大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的俞永福,構建好了阿里影業的發展方向,強調要做電影產業的基礎設施公司,要做產業用戶和內容的服務平臺,“因此我們與從業者是服務的關係而非競爭的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場的光線影業總裁王長田立馬迴應道:“永福也許哪一天會收回他今天說的話”,“我覺得有一天也許我們還是會競爭的,因為這個行業其實很小,大家做著做著就做成一樣的公司了”。

四個月後,阿里影業換帥,樊路遠接棒俞永福,此後一年多,在樊路遠的主導下,立志做“水煤電”的阿里影業進行了更加多元和豐富的市場探索,而王長田曾經的一番預測,如今正慢慢變為現實。

去年11月,阿里影業推出“錦橙合制計劃”,宣佈未來五年將在賀歲檔、春節檔、暑期檔和國慶檔四大檔期內推出20部合制電影。該計劃中,阿里影業將“以主投、主控或主宣發的身份,和製作團隊合作,扶持青年導演、編劇”。

該計劃的推出並非心血來潮。過去幾年頻頻押中爆款影片已驗證了阿里影業在戰略和管理的有效性,計劃進入下一階段:從參投轉為主投或主宣發,這一定位不僅提高了影片投資比例,也改變了此前承擔主要發行的身份,與合制夥伴共同承擔風險。

目前,“錦橙合制計劃”第一部電影——動畫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已經在2019年農曆豬年大年初一上映。

在“錦橙合制計劃”釋放阿里影業加碼上游優質內容的信號後,今年1月,阿里影業再度出手,先後戰略投資亭東影業,與華誼兄弟達成5年戰略合作及7億元借款協議。

當前,內容在阿里影業的三大核心板塊(互聯網宣發、內容製作、綜合開發)中處於快速增長階段。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阿里影業半年財報顯示,內容製作在半年內實現營業收入3.10億元,同比增長83.9%;互聯網宣發同比增長19.2%至11.72億元;綜合開發業務同比增長55.7%至0.49億元。

阿里影業在電影市場的“卡位”正在發生變化,從發行端的“聯合”向內容端的“主導”邁出了一大步。

據貓眼數據,《小豬佩奇過大年》截至發稿前累計票房達1.23億。雖然年前,此片的宣傳片《啥是佩奇》著實在網絡上火了一把,但從票房和口碑上看,確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龐大的電影市場,背靠大樹的阿里影業要真正做到“吃肉”而不僅是“喝湯”,還有待市場檢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