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要回香港了,這次是認真的。

6月13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Group Holding Ltd.)已經申請在香港上市,預計籌集金額高達200億美金。按照香港上市的一般節奏,預計今年秋天,阿里將回到香港。

二次上市回到香港,阿里和港交所將得到什麼?


馬雲曾經表態:“赴美上市那天就說過,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回來,這個想法沒有變過。”

目前,阿里巴巴和港交所方面都對此事不予置評。

一、“遠走的人總有一天回家”

儘管馬雲說著“是阿里巴巴錯失了香港”而不是“香港錯失了阿里巴巴”,但痛失阿里的苦楚,也成為港交所25年來最大上市制度改革的外部誘因。

2012年,阿里從港交所退市,開始轉型改革,次年重新尋求IPO,最早依然希望回到香港。但是,港交所不接受同股不同權,更不認可阿里的合夥人制度。蔡崇信稱:“我們沒有期望香港監管機構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變。”阿里巴巴也不會為港交所改變,最終,阿里登陸紐交所,創下了美股歷史上最高的IPO融資記錄。

二次上市回到香港,阿里和港交所將得到什麼?


阿里在紐交所的鐘聲還在迴盪時候,港交所已經開始醞釀改革,以免錯過新經濟公司,放過下一個阿里,保住香港亞洲金融中心的位置。

四年之後,2018年4月30號,港交所修訂後的主版《上市規則》正式生效,規則有三大特點:第一、允許新經濟股雙重股權結果公司上市;第二、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第三、放寬在英美上市的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來港交所上市。

新規生效後不久,小米、美團、映客等互聯網公司紛紛在港敲鐘。新規也讓港交所獲益,2018年共有205家公司在港上市,募資金額在2877.57億港元,港交所的全年IPO上市數和募資額均列全球第一。

道路已鋪平,港交所所長李小加曾在今日生物科技峰會上表示歡迎阿里赴香港上市:“遠走的人總有一天回家,我覺得回家是肯定的,只要我們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二、阿里的多方考量

倘若只因為港交所敞開大門,那麼阿里沒必要回來。

阿里“不差錢”,它現在自己還擁有龐大的造血能力,截至3月底,其淨現金約為100億美元。在上一個財政年度期間,自由現金流約為170億美元。而且來到港交所,阿里便將同時面臨美國、大陸和香港三地的監管壓力,監管成本越發沉重。

李小加看得清楚,他說“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但只有“當它覺得好處比成本更大,它才會來。”

李小加覺得,大陸的錢可以方便來到香港,陸港之間“互聯互通”機制完善時候,阿里就會回來。

二次上市回到香港,阿里和港交所將得到什麼?


香港大陸互聯互通已經四年,李小加覺得成果不錯,但顯然他並沒自信此刻便能吸引阿里迴歸。不過,阿里面臨的挑戰,讓它需要儘快尋到另一個港灣。

美國民間對科技公司的態度愈發不友好。谷歌、Facebook等本土科技巨頭屢屢因為隱私問題而遭遇指責,反對科技企業的浪潮也散播到全球,這一浪潮在2019年還將持續。

經濟增長放緩也可能拖累阿里的表現。阿里因為中國消費社會的壯大而崛起,但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去年11月創下15年新低,去年汽車銷量也自1990年以來首次下滑。

對於阿里而言,這不是好消息。去年,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營收增長40%,達到480億美元。但在當下的內外部環境壓力下,高增長很難繼續維持。

於是,即便2018年有七成的新上市公司破發,即便國際環境導致的資本市場波動還會持續,即便香港並沒完全實現李小加心裡的“互聯互通”,阿里依然選擇現在迴歸。

三、皆大歡喜的未來

即便當下面臨諸多問題,長期來看,這仍然是一個皆大歡喜的交易。

港股對於科技股的需求一直相對旺盛,對比美國來說,在香港對公司的估值往往更加樂觀。根彭博的數據來看,阿里巴巴的預期市盈率已從30倍的水平下落至23倍,遠遠低於騰訊在香港31倍的市盈率。

這也部分歸功於,香港投資者對中國互聯網公司更加熟知。在中國,投資者們可能刷淘寶,並用支付寶結賬,而這個情況在美國發生的概率就小很多。

200億美元的融資也進一步提升了阿里的現金儲備。在東南亞和印度花大價錢追逐獨角獸的戰場上,以及和美團點評在外賣和旅遊補貼站中,更多的現金自然是大利好。

對於港交所來說,心願同樣達成。200億美元將是香港2010以來最大規模的股票發行量。友邦保險曾經以1590多億港元的募資金額,成為香港單一市場上募資額最大的IPO,而騰訊上市時只募集了15.5億港元。

阿里的迴歸還有助於穩固香港作為中國公司上市目的地的位置,從而吸引更多科技公司在港上市。李小加說到改革,最終目標有兩個,“第一是北上,世界的錢可以通過香港進中國,買到中國的貨。第二是南下,中國的錢到香港買國際的貨。”拉到阿里,無疑便同時拉到了世界和中國的錢。

阿里原本的投資者也不會為此付出太多代價。如果上市規模為200億美元,僅佔阿里巴巴價值的5%。阿里在香港二次上市,阿里巴巴股東們也有望提高身價。2019年3月的阿里財年年報顯示,馬雲持股從6.4%降至6.2%,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的持股從2.3%降至2.2%;軟銀還是阿里的最大股東,持有25.9%股份,Altaba以9.4%的持股比例名列第二。

四、不止阿里巴巴

表態願意回國的,不止阿里巴巴一家。

百度李彥宏去年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年去美國上市,是因為政策不允許,百度的VIE結構從中國法律看來是一個外資公司,因此遇到障礙,他說:“任何時候政策允許百度回來的話,我們肯定是希望能夠儘早的回來在國內的股市來上。”

網易丁磊被問及是否有網易回A股的想法時表示:“我們當然會考慮”。他表示,“一個完善、領先的金融秩序的建立,在未來5到10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中,至關重要。”

他們表態時候,中國證監會正推出CDR,以吸引科技公司在A股上市。種種原因,最終CDR沒了下文,但作為試水,已經可以看出中國想要吸引科技公司迴歸,而科技公司也並非沒有意願回來。

安永審計服務合夥人湯哲輝認為,中概股迴歸正當時。由於科創板的推出,且其包容性的特徵,為具有科創屬性的企業提供了新的境內融資平臺。符合相關條件的中概股,的確迎來窗口期,重新選擇合適自己的上市地。

瑞銀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黃毅旗也預計,很可能會有更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追隨阿里巴巴尋求在香港,或其它美國以外市場二次上市。

不過,倘若中概股真的隨著阿里巴巴的迴歸,短期內依然會衝擊香港市場的募資能力。

港交所規模只有紐交所六分之一,有騰訊這樣的巨頭,也有去年上市的美團、小米和其他新經濟公司。阿里要籌集的200億美元,相當於半個美團,在當下環境裡,不論對於投資者還是港交所,都是一筆大錢。當市場上有限的資金有了更多的目標時,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可能要過一段時間苦日子。(文/雪穎 來源/投中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