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有支付,騰訊有支付+遊戲,在中國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的今天,中國互聯網巨頭已經在如火如荼地爭奪東南亞及日韓市場。

阿里騰訊進擊韓國互聯網

作者 | 唐小引

封圖 | 作者攝於韓國首爾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在韓國旅遊攻略裡常見的著名景點,無論是東大門、明洞、北村韓屋村、濟州島還是韓國首爾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梨花女子大學,基本都實現了支付寶及微信支付,乃至於如機場、地鐵、出租車等基礎設施支持中文及中國支付服務都已經成為了最常見的景象。

阿里騰訊進擊韓國互聯網

韓國地鐵支持中文(圖源:作者攝於首爾)

這背後是中國遊客強大的購買力,也正得益於中國遊客對於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的強需求,在財閥基本制霸的韓國,阿里騰訊得以在韓國互聯網嶄露頭角。

只不過有所不同的是,相比更依賴於中國出境遊客的微信支付而言,支付寶進入了國際化的 Alipay+ 階段。

發達的韓國互聯網

從《中國程序員在德國》一文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在 1994 年中國通過一條寬帶為 64 KB 的國際專線,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成為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中的第 77 個成員,由此中國互聯網時代開啟。而與中國毗鄰的韓國互聯網則開始得更早,韓國的第一個互聯網系統 SDN 起始於 1982 年 5 月。來自首爾國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一臺電腦與位於龜尾市的韓國電子科技研究所(KIET,後更名為 ETRI,即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的另一臺電腦通過一條 1200 bps 的專用線路連接。

阿里騰訊進擊韓國互聯網

1985 年韓國 SDN 組成圖

這可以說是韓國互聯網的起源,到 90 年代初,韓國的教育及研究領域已經基本接入互聯網,也就是 1991 年,萬維網正式在互聯網上向公眾開放,包括三星、KT 等韓國巨頭已經組成 SG-INET 共同開發、實施和運營網絡技術,1992 年,韓國網絡信息中心成立。

可以明顯地看到,和德國一樣,韓國在網絡基建和互聯網商業化上是領先的。並且,稱得上是全球公認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最完善的國家之一,以非常逆天網速而著稱,無論是在地鐵、出租車、機場等公共交通還是公共場所,免費 Wi-Fi 基本已常態化,並且平均網速遠超中日。

蓬勃的社交及遊戲,滯後的移動支付

若問在這飛一般的網絡速度下,韓國用戶最常用的應用類別都是什麼,社交和遊戲首當其衝。

據公開數據顯示,起於韓國本土的 KakaoTalk 是韓國人最常使用的社交軟件,和微信壟斷中國一樣,KakaoTalk 也以 94.4% 的使用率毫無疑義地壟斷了韓國。在許多韓國出租車司機的手機裡,會安裝著 KakaoTalk、LINE 和 WhatsApp 三款軟件,不過,據一位來自韓國的研發工程師向 CSDN(ID:CSDNnews)表示,韓國主流使用的 IM 軟件是 KakaoTalk 和 LINE,WhatsApp 並不常用,韓國的青少年會使用 Facebook Messenger,而 WhatsApp 則主要用於國際溝通。

阿里騰訊進擊韓國互聯網

圖源:platum.kr

據應用分析公司 Wise App 調查了韓國 23,000 名 Android 智能手機用戶發現,Facebook Messenger 及 LINE 的佔有率與 KakaoTalk 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僅在 1.8% 和 1.1%。

再看韓國遊戲,Nexon 和 NCsoft 是避不開的兩大巨頭,國人所熟知的《泡泡堂》就是 Nexon 的產品,同時,韓國的開發者還向 CSDN(ID:CSDNnews)表示,除此之外,韓國主流的遊戲公司還有 Netmarble、SmileGate、NHN 等,其中,中國玩家聚集的《穿越火線》即是 SmileGate 開發。同時,我們到此能夠明顯地看出了中國遊戲巨頭騰訊的身影,不止是代理遊戲,今年 2 月,據 Gamasutra 報道,Netmarble、騰訊和私募基金會 MBK Partners 建立了一個財團,以競價購買 Nexon 股份。

還有一件頗值得玩味的事情,長於社交遊戲的騰訊曾在 2012 年 6290 萬美元投資 Kakao,而到了 2017 年,阿里的螞蟻金服又以 2 億美元投資了 Kakao Pay。

阿里騰訊進擊韓國互聯網

圖源:CSDN 付費下載自東方 IC

與社交遊戲相比,韓國的移動支付顯然要落寞許多,就用戶結算習慣而言,依然是現金、信用卡及銀行卡在前,在筆者旅韓期間見到了很多 Samsung Pay 的場景,對此諮詢韓國開發者其表示,在線支付佔支付的 25%,而 Samsung Pay 則佔了整體在線支付的 80% 左右,主要是因為三星手機在韓國份額最高也最容易使用,而 Apple Pay 和 Google Pay 還不支持。

長盛不衰的韓國本土巨頭

除卻上面的社交、遊戲支付之外,我們再將目光放到涉及到整個韓國互聯網的企業,比如製造、搜索、通信等。今天,中國本土的互聯網巨頭基本都起始於千禧年,而韓國卻呈現著相對封閉傳統的狀態由家族企業一路走來,舉個例子,從手機電視到空調牙膏,中國用戶所熟知的三星 LG 基本佔據了韓國 GDP 的百分之三四十。

阿里騰訊進擊韓國互聯網

圖源:作者攝於韓國首爾

而 Naver 這個韓國主流搜索引擎不僅制霸整個韓國搜索引擎市場,打得 Google 毫無還手之力,還擁有著一個非常豐富的生態,提供了新聞、郵箱、地圖等眾多服務,Naver Map 還很友好地支持了中文,完美解決了中國遊客在韓出行問題,只是步行導航並沒有中國百度高德體驗好,也不支持在線打車,韓國在打車方面主要使用的是 Kakao Taxi。

阿里騰訊進擊韓國互聯網

圖源:作者攝於首爾塔

而在通信方面,SKT、KT、LG 是韓國最主流的三大運營商,來自韓國的開發者向 CSDN(ID:CSDNnews)表示,「They provid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also have a lot of passion for iot.(他們提供了通信網絡,並在積極部署 IoT。)」如下圖所示,在三星 Galaxy 上架 5G 版手機後,這三大運營商都推出了自家的 5G 流量套餐,韓國也由此成為了全球第一個啟動 5G 服務的國家。

阿里騰訊進擊韓國互聯網

圖源:作者攝於韓國首爾

中國互聯網巨頭的進擊

去年 12 月,螞蟻金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井賢棟發全員信宣佈螞蟻金服組織架構調整升級,著力加強全球化戰略,「全球收,全球付,全球匯」,螞蟻進擊海外的主要策略是入股當地公司,並派駐技術團隊,提供 Alipay 技術方案,聯合打造本土化的電子錢包,由此構建起移動支付生態圈。螞蟻全球本地化錢包技術負責人熊務真在一次採訪中表示,「要在最合適的時間,用最合適的技術和方式,來做最合適的事情。比如,韓國 Kakao Pay 技術團隊本身技術成熟,螞蟻無需重力度參與,就組織一些 Workshop,做業務賦能或打法賦能。」

對此,筆者不由得想起微信最早在進擊海外走進印度時的敗北,在《

微信“死於”印度

》一文中,一位前 WeChat 高管在談及微信在印度的失敗時如是說道:“有個詞叫做產品的國際化,在中國它的含義基本上就是將產品翻譯成英文,讓其他國家的人也能使用而已。但在本質上,產品還是按照中國人的習慣、為中國的市場設計的。”時隔數年,當微信支付走向海外時,其策略依然是主要服務出境遊客,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陳起儒早前曾表示:“騰訊在境外支付業務佈局上有兩條發展路徑,一是通過跨境支付滿足中國遊客境外旅行的便捷支付需求;另一方面,在微信用戶量比較高的地區,例如馬來西亞,騰訊申請了當地的支付牌照,為當地居民提供吃穿住行一站式的生活服務。”

阿里騰訊進擊韓國互聯網

圖源:作者攝於明洞

除了阿里和騰訊之外,國人最常使用的生活服務類 App 美團、大眾點評因為大量的國人出境同樣在韓國落地生根,許多中國人聚集的韓國餐廳,常常會見到美團、點評的好評,線上排名更靠前,線下也以此向國人力推。

阿里騰訊進擊韓國互聯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