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歲的阿里,仍是懷揣夢想的少年,滿懷信心暢想著未來20年。9月10日,已在阿里效力了12年的張勇再度履新,從馬雲手中接過權杖。現場,馬雲站在當前的時間節點感慨道:“過去20年是互聯網公司的20年,未來的30年是用好技術的30年。”從湖畔花園到西溪園區,從PC端到移動端,從馬雲到張勇……這是阿里的前20年。其間,阿里以電商為支點撬動了整個互聯網,撒下一張商業大網,搭建著金融支付、雲計算、物流三大基礎設施。如今,張勇與阿里均將進入下一個20年,雲計算、人工智能、5G等零散詞彙讓未來初現輪廓。未來已來,未來又是何種面貌,阿里這艘航母又駛向何方,猶未可知,但值得期待。

張勇履新

借價值觀尋找同路人

“今天不是馬雲的退休,而是一個制度傳承的開始;今天不是一個人的選擇,而是一個制度的成功。”馬雲用一句話概括了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交出的感受。這份敘述裡透著平靜,馬雲甚至強調:“沒想到,等了10年的這一天來得這麼快,來得這麼美好。”

版圖正無限擴張、商業大廈已然拔地而.阿里在成立20週年、高層權力更迭之際,將價值觀從“六脈神劍”升級到了“新六脈神劍”。根據現場發佈的內容顯示,阿里新增了願景。活102年:我們不追求大,不追求強,我們追求成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到2036年,服務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1000萬家中小企業盈利。

2001年,馬雲與蔡崇信、吳炯、和彭蕾等人擠在一起寫下阿里的目標、願景和價值觀。出於對武俠的痴迷,9個詞的價值觀就取了“獨孤九劍”。隨後,這9大價值觀濃縮為6個,“獨孤九劍”變成了“六脈神劍”。這些價值觀從2004年一直沿用至今,阿里還基於此制定了一套員工考核標準,業績和價值觀考核各佔50%的權重。

馬雲曾在公開場合強調:過去的20年,阿里因為價值觀而與眾不同。未來的20年,阿里應該也必須因為堅持價值觀而與眾不同。幾乎與阿里同歲的價值觀落在商業上,是共同決策、相互制衡的管理方式以抵禦未知風險、保障事業傳承。或許,這份培養員工對企業形成認同感的價值觀,是馬雲與阿里用20年搭建起人才管理體系的“基礎”。

“阿里一直在尋找同路人, 5年、10年、20年甚至更久,能夠可以一起走的同路人。”張勇以此表述著能夠與阿里共進退的標準。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權杖不再由馬雲緊握,一定程度上標誌著阿里完成了從依靠個人特質變成依靠組織機制、企業文化的管理制度升級。

馬雲作為創始人在股權結構的呈現上不斷弱化,歷經互聯網20年大浪淘沙的阿里無需“十八羅漢”時刻把脈,相反更需要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做好前瞻。自去年9月10日,馬雲陸續卸任了多家阿里旗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未來,馬雲將以“阿里巴巴永久合夥人”站在阿里幕後。“如果把電子商務比作一個長跑的話,馬雲帶領的阿里已經演完序曲,接下來才是第一幕的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祕書長姜奇平如此坦言。

數字經濟

排列組合求得最優解

地理位置變遷、媒介介質演變、掌舵人變更、商業資源競合……或許可以看作阿里善於將資源排列組合找尋到最合適的位置。征途20載,阿里從湖畔花園搬到了西溪,從馬雲這位一號員工到11萬人。阿里不再是單純的電子商務企業,也超脫出互聯網企業的既定內涵。在以分鐘來衡量發展的數字經濟時代,阿里聯動著多方資源勾畫著初步的輪廓。

馬雲反覆強調技術的重要性:“未來30年,技術會讓世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次技術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深刻的變革。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大數據,還是快進入的5GIoT時代,都在解決可持續發展、普惠和利他等問題。”

速度足以檢驗各項要素是否在最佳位置,又是否保持著最佳狀態。2018年“雙11”開場,每秒網上訂單的創建數量達到49萬次,快速且無差錯處理突然湧進的訂單是對平臺算力的基本要求。

速度是數字經濟市場的外在體現,內在則是各項新生技術的湧現。5G、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曾經陌生的詞彙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也是阿里商業與經濟版圖中的高頻詞。“阿里已經形成了一個橫跨商業、金融、物流、雲計算各個領域的一個獨特的數字經濟體,這樣一個數字經濟體也正是數字中國、數字技術在中國過去十年巨大發展的縮影。”張勇早幾年便在公開場合普及數字經濟。

實際上,從無到有、結束草莽競爭的電商、物流、雲計算等領域已然是數字經濟能夠往前發展,並且帶動產業、城市走向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在這個過程中,成立10年的阿里雲嘗試讓眾多領域“登上雲端”。

張勇曾以中策橡膠與阿里雲的合作對數字經濟進行解讀。“阿里要做的是讓每塊原材料都可以數字化,即便是橡膠樹也要數字化。只有這樣才能進行及時運算,形成最優的配方和組合,最終來提升橡膠的成品合格率、提升原材料的利用率,最終使得企業的效率得以提升。”

“過去20年是互聯網公司的20年,未來的30年是用好技術的30年。”馬雲如此講述著互聯網的前生與未來。電子商務到互聯網是阿里過去20年的發展軌跡,從互聯網再到數字經濟將是阿里未來20年的發展脈絡。在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看來,現在阿里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體系,需要阿里對每個領域的資源進行整合並構建價值鏈。

基礎設施

壘土之上起高樓

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砥礪前行的阿里,就像一顆種子將根部向土地深處扎去,為即將展開的數字經濟搭建了基礎設施。20年,阿里做著加法。從電商起家的阿里從未侷限在電商,甚至將目光投向了互聯網以外的領域,用20年時間構建了足夠遼闊的商業版圖。

電子商務、實體零售、文娛健康、物流快遞、人工智能、生產製造……均能看見阿里的身影。立於互聯網潮頭近20年的阿里是弄潮兒也是掌舵者,如今又是收割者。

投資併購是阿里鋪開商業版圖的直接方式,四處落子的阿里形成了一個對內與對外均能循環的經濟體系。淘寶、天貓代表著阿里的電商業務,是阿里的流量池,也是阿里經濟體的基石。圍繞電商,阿里通過自建以及投資併購等方式形成了新的商業生態,包含了菜鳥、口碑餓了麼、優酷等“軟實力“。上述沉澱的技術與數字又衍生出阿里雲、螞蟻金服等工具,反向為阿里既有的商業、經濟提供基礎。

姜奇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稱,阿里降低了交易費用,包括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等方面。此外,阿里還通過支付寶建立了一整個誠信體系,這些均是現有的基礎。

在長達20餘年的競爭與融合過程中,阿里落子從未停止。大生態戰略的確讓阿里成為一艘綜合型航母,驅動著消費升級、締造新商業模式,讓阿里在互聯網博弈中始於壘土且屹立不倒,但也讓這個巨無霸被撕扯著、應對著更多競爭對手。

被視為新零售試驗田的盒馬尚與傳統零售商廝殺博弈;橫空出世般的拼多多幾乎包抄了阿里搭建了數年的下沉市場;整合眾多快遞企業的菜鳥與高時效的電商自建物流赤身肉搏;阿里大文娛與在同領域早已遊刃有餘的騰訊進行拉鋸;社交與生活服務領域中,阿里時而高調激進,時而保守退讓……

在棋盤上佈滿了黑子和白子的阿里,同眾多崛起的商業巨頭一樣都在面臨不同程度的危機與挑戰。姜奇平稱,品牌化、體驗化、社交化都是阿里需要提升的方向。李錦認為,在垂直細分領域的競爭將是阿里未來需要突破的點,阿里正在尋找新的機遇來進一步挖掘自己的競爭力。未來阿里在面對京東、騰訊等巨頭的企業競爭中,需要找準自己的細分領域。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