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5月21日消息(特約作者 杜建民)在通信行業一片哀嚎之際,阿里和騰訊公佈了其一季度財報。雙雙高速增長是阿里和騰訊財報的顯著特點。在同樣存在人口紅利漸失、競爭嚴酷激烈的時代,阿里和騰訊的部分經驗值得運營商學習。

一、數字經濟體概念優於通信產業鏈概念

早在2018年的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的提出了“經濟體”概念。阿里負責人張勇表示:“經過19年的發展,阿里已經成為橫跨多板塊的數字經濟體。”阿里的支付寶讓資金在經濟體中循環流轉,旗下的菜鳥則讓實物商品流動起來。

通過支付寶和菜鳥,阿里深入串聯了金融服務和實體經濟。支付寶對內是血液循環系統、對外是擴張滲透利器。菜鳥則讓實物商品流動起來,菜鳥驛站為10%的包裹完成了最後一公里的投遞。金融服務和實體經濟結合,催化抬升了社會經濟增長,同時又為自身的增長提供了基礎和動力。

騰訊雖然並未直接提出數字經濟體概念,但是其被大家熟悉的慣常動作確實另外一種構建經濟體的玩法。早已有移動互聯網研究專家將騰訊定位為新時代的投資企業。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與阿里以自建為主投資為輔的壯大模式不同,騰訊主要是以入股實現其構建經濟體的意圖。

從社交、到遊戲、再到廣告,以及視頻,甚至電商,大家日常熟知的這些應用,都有騰訊的投資。無論是作為節點還是作為核心,騰訊構建的數字經濟體既覆蓋了社會生活所需壟斷了生產場景曝光度搞的行業,又通過投資推動上市壯大了經濟體規模,並從中獲取超額收益。

雖然運營商現在也開始強調經濟體概念,但是其尚未從通信產業鏈的概念中解脫出來。從本質上看,經濟體和產業鏈的概念差距還是挺大的。就像運營商自己強調的一樣,其關注的更多是生態建設,無外乎給產業鏈重新冠了一個高大上的名。

運營商一直向外傳達的觀點就是賦能,或者叫給能,其探索或者嘗試的重點在於通過賦能的服務過程獲取收益,還沒有轉變到直接從被賦能的企業中獲取直接的增長收益。比如,我們尚未聽說三大運營商直接入股電信設備商、器件商或者終端商,特別是中興等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中並未有運營商的身影。

二、對副業培育和整合統籌值得學習

三大運營商,無論是有錢的中國移動,還是沒有的中國聯通,都意識到了內容的重要性,併為獲取內容資源而持續努力。

大而全是運營商向內容目的地進發的主要途徑。社交、遊戲、視頻、支付、電商,你所能想到的或者日常生活中應用的,運營商都匹配了一套。但是大家真正應用的並不是運營商提供的APP。

如果反觀阿里和騰訊,在其數字經濟體版圖中,一超多強,齊頭並進是主要特點。說到阿里,哪怕是鄉鎮的小商販能說出支付寶、淘寶、天貓和菜鳥。提起騰訊,哪怕是婦孺都知道微信、QQ、視頻和王者榮耀。說起運營商,當然大家最先想到的要麼是語音通話,要麼是流量上網。為什麼呢?

原因本來也挺簡單的,那就是運營商過去的管道金山太大,而不屑於培育副業。現階段,BATJ等互聯網大佬早已完成了各自專注領域的霸主地位,而且構築了足夠深的護城河。這也就是說運營商早已經錯失了構建內容的絕佳時期。

即便現在願意花錢,實際上現在運營商即將進入錢荒極端,結果也未必能夠實現曾經的小投入大產出的目標。從這個角度看,運營商的戰略遠不如阿里和騰訊。

主業增長乏力必然要努力發展副業,這是互聯網公司的邏輯。主動發展副業,互聯網公司最終真能見到成效。要麼將位列“其它”的業務培育成為明星,要麼通過投資收益改善營收和利潤。

運營商也有副業,然而其副業更像是主業的附庸。曾經獨霸天下的飛信,曾經火爆一時的彩鈴最終都未能獨立成長起來,實在可惜。

三、通過資本市場輸血壯大

作為新興產業,5G的的前景早已讓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摩拳擦掌。阿里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更是提前發力,早早開始了市場培育。無論是雲計算,還是邊緣計算,對於這些關係未來企業發展壯大潛力的行業,阿里和騰訊都已經使出渾身解數謀求或者鞏固領先地位。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雖然都是明星企業,但是都無法與運營商等國企的融資能力相比較。所以,通過資本市場獲取培育新興業務就成為阿里們的首要選擇。

阿里的財報顯示,從2018年Q3起,雲計算虧損迅速收窄。2018年Q4,EBITA虧損2.7億,虧損率4.1%;2019年Q1,EBITA虧損1個億,虧損率僅為2.1%,而且營收增速超過77%,非常亮眼。2019財年,阿里雲業務共虧損11.6億,這是阿里“最值的一項投資”。有分析人士認為,阿里雲計算有可能在2020財年某季度歷史性地扭虧為盈,登陸資本市場的時機逐漸成熟。

反觀運營商,無論是中國移動的咪咕,還是中國聯通或者中國電信的已經初步規模的細分領域,仍然處於母公司的懷抱中。通過運營商集團內部輸血發展,本身就受制於內部的各種戰略與資源限制,有非常大的侷限性。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無法培養出獨立生存的能力,本身也就不具備搏擊風浪的能力。到資本市場經歷風雨,通過獲取市場的認可集聚自己進一步發展的條件。

從2018年開始,就不斷有運營商高層放出要將旗下優質企業推向資本市場的願望。然而,時間經過了一年之後,目前尚未有實質性的消息。讓優質的或者成熟的旗下公司獨立上市,既符合當前引入民營資金的混改宏觀政策,也為運營商自己減負,特別是在未來5G的大規模投資期即將到來的時候。

阿里和騰訊並不是單純的現象級故事,他們給運營商的啟示絕對不僅僅限於文章本身所述的內容。運營商現在大都傾向於學習華為,實際上阿里和騰訊也值得大家好好研究。(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