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虧損縮窄,未來可期!

作為阿里大文娛板塊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阿里影業終於交出了一份有所進步的成績單。

5月28日,阿里影業在被阿里巴巴集團並表後公佈了2019年財年年報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根據報告,報告期內阿里影業營收達30.34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9%,淨虧損則收窄至2.54億元。

而在這之前,自2014年6月從文化中國借殼登陸港股以後,阿里影業就一直處於鉅額虧損狀態,其中2015年雖然有利潤改善,但主要來自一筆8.38億元的淨財務收益。

阿里影業虧損縮窄,未來可期!

最新的財報數據標明,阿里影業的虧損開始縮窄,這對投資人而言無疑是個利好消息。那麼,是什麼造成阿里影業在本財年虧損縮窄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份新成績單的一些亮點!

互聯網宣發首度全年盈利:取消票補是關鍵因素

具體來看,阿里影業憑藉其互聯網基因,當前主營業務分為三部分:互聯網宣發、內容製作,以及綜合開發。

最首要的便是互聯網宣發,該業務的收入佔整個阿里影業的80%左右。在此次業績報告中,互聯網宣發業務獲得收入24.64億元,同比增長13%,並且首次實現了全年盈利,而在上一次季度財報中該業務已實現首次扭虧為盈。

互聯網宣發主要由淘票票主導。而此前淘票票的持續補貼一直都是阿里影業虧損原因之一。

阿里影業虧損縮窄,未來可期!

阿里影業收入構成

自從收購了淘票票,為了佔領市場份額,阿里影業一直將大量資源投入淘票票。2016年和2017年阿里影業分別為淘票票投入10億元和21億元的票補(票補最早由貓眼發起),而之後的2018年僅春節檔一週投入就超過5億元。即便是年年虧損,去年阿里影業依然喊出了對淘票票的投入“暫時沒有上限”的狠話。

這樣的形勢在2018年下半年發生變化。9月,網傳文化部和電影局有意叫停票補,已下文通知將於2018年10月1日開始實行新規,將停止一切線上票補,包括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

而隨著票補被強制取消,淘票票的銷售及市場支出也在進一步減少。

根據本財年財報,阿里影業銷售及市場費用15.79億元,同比降幅為38%。此外,票務及其他服務收入由上一財年的10.12億元增長至11.68億元,增幅為15%。

與此同時,淘票票已經為全國9500+家影院提供在線選座購票服務,覆蓋影院票房約佔全國總票房的99.5%,覆蓋用戶數量達到2.9億;第三方數據平臺易觀的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檔,淘票票的日均啟動次數達到589萬,居電影在線票務平臺第一位。此前,在線票務的競爭最激烈的時期,貓眼電影一家獨大,曾經一度佔有70%的市場。

阿里影業虧損縮窄,未來可期!

阿里影業2019財年財報數據

不過,即便沒有政策因素,在阿里影業輪換了4個掌門人之後,淘票票的定位已經在悄然發生變化。

2018年6月,淘票票總裁李捷表示,淘票票將不再是在線票務平臺,而是用戶觀影決策互動平臺。

本財年,阿里影業在大宣發方面搭建了一套體系,由戶觀影決策平臺“淘票票”、數字化宣發平臺“燈塔”(幫助片方科學制定宣發策略),以及影院售票系統供應商“鳳凰雲智”三個平臺組成,分別面向用戶、片方和影院組成矩陣。

目前,新推出的“燈塔”和“鳳凰雲智”都已經有一定的規模。其中,“燈塔”連接用戶規模達6.5億,雲智已與近3500家影院建立合作。

淘票票方面則主要是通過社區運營等方式沉澱下了包括“想看”、評分和評論在內的觀影決策信息,為影片宣發、內容合作等層面的工作提供大數據支撐。

當前,“淘票票×優酷”雙平臺通過深度綁定,已成為連接線上線下的用戶全鏈路觀影平臺。以《復仇者聯盟4》為例,該影片在淘票票、優酷雙端的“想看+預約”近600萬,預告片的雙端播放量超過3680萬,成為同類數據指標裡行業第一。

而從阿里影業的財報來看,淘票票至少可以說走上了正軌,擺脫了票務平臺一味燒錢虧損的模式,已經在電影宣發領域佔據了頭部位置。

綜合開發實現三位數增幅

2019財年該業務主要以衍生品授權開發和影視娛樂投資服務為核心,是阿里影業的重要戰略版塊之一,同樣也是阿里影業目前最穩健的業務。

最穩健是指該業務自成立以來,業績就在持續走高。2016年綜合業務收入601萬元,虧損1496萬元;2017年,綜合開發業務實現收入5447萬元,盈利3074萬元。而在最新財年的財報報告期內,綜合開發業務獲得收入1.11億元,相對於過往同期增長174%,這是其營業收入首次實現三位數增幅。

阿里影業虧損縮窄,未來可期!

阿里影業2019財年年報

目前,該板塊的衍生品授權開發業務主要是依靠“阿里魚”平臺實現。

阿里魚深入動漫、文創、綜藝、影視劇等多類型IP領域,與Amblin Partners、派拉蒙、FOX、中影等海內外多家IP版權方達成合作,報告期內共新增47個IP衍生產品項目。截至目前,阿里魚已成功連接了超過200個IP、超過10萬商家,以及超過6億IP粉絲消費者。

這些IP中包括了之前爆火的遊戲“旅行青蛙”,在本財年,旅行青蛙IP衍生的商品銷售GMV達2億元。此外,同樣是大熱動漫IP的皮卡丘更是創下了累計近5億元的商品銷售業績。

阿里影業虧損縮窄,未來可期!

另一方面,從該業務的發展前景來看,目前我國IP衍生品市場處於發展早期階段,票房收入仍然是國內影視產業的主要收入構成。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規模達761億人民幣,其中非票房收益僅佔約21%;反觀國外市場,衍生品所產生的收入已經能佔到七成以上,比如美國經典電影《星球大戰》三部曲的衍生品收入為45億美元,佔總收入比例的71%,《獅子王》的衍生品收入也佔到總收入比例為72%。

如此看來,我國的IP衍生品市場發展空間非常廣闊。

不過,目前該業務無論是收入還是利潤,規模都不算大,而阿里影業想要真正迎來衍生品綜合業務的大收穫期至少需要3到5年。就如之前無限投入的淘票票一樣,阿里影業尚需要時間去展示IP衍生品的巨大想象力。

內容製作由盈轉虧

與互聯網宣發業務不同的是,風險最大的內容製作業務收入下滑17.52%,至4.95億元人民幣,同時轉盈為虧,虧損2.21億元人民幣。此前由於《擺渡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失利,外界一些聲音開始認為阿里影業將對內容製作放手。

阿里影業虧損縮窄,未來可期!

阿里影業2019財年財報數據

但對於該業務在2019財年的由盈轉虧,阿里影業在業績報告中解釋稱,公司正在進入內容策略調整期,一方面消化掉了歷史項目,另一方面要為新財年進行項目儲備,配合新的內容策略。更早些時候,阿里影業曾在2019財年的中報中表示,這些項目已經消化完畢,預計未來不會持續對業績形成影響。

我們從業務經營情況來看的話,2019財年阿里影業在電影的出品和發行達到的好成績可以說是史上最佳,一掃過去陰霾,說其在去年內容領域的“運氣爆棚”也不為過。

報告顯示,2019財年內,阿里影業在電影內容領域中出品以及聯合出品及發行的電影總票房接近200億元,包攬了一年中從暑期檔、國慶檔到春節檔的票房冠軍。

其中,包括2019年春節檔冠軍《流浪地球》、2018年暑期檔冠亞軍《我不是藥神》和《西虹市首富》,以及2018國慶檔冠軍《無雙》,這幾部影片分別取得票房46億元、31億元、25億元和13億元。

而接下來阿里影業即將推出了電影項目也同樣令人期待。2018年11月,阿里影業發佈“錦橙合制計劃”,將在未來五年、四大檔期,推出20部合制計劃優質電影,其中包括了由許鞍華導演的《第一爐香》,該片已於5月22日宣佈開機,成為“錦橙合制計劃”的最新力作。

不過,電影製作行業不確定性巨大,需警惕風險。

總結:

作為阿里影業目前最核心的業務,互聯網宣發業務已經開始為公司貢獻利潤,這不管是對阿里影業自身還是投資者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而其最新的發展模式在未來也值得期待。

其次,綜合開發業務雖然規模較小,但仍在穩健增長中,且IP衍生品廣闊的市場空間,也有利於該業務產生更大的價值。

而關於轉虧的內容製作業務,根據阿里影業的說法,目前已經沒有歷史陳舊項目遺留下來的後顧之憂。未來,阿里影業的內容製作業務或將進入真正的收穫期。但由於影視內容製作行業的高風險特徵,該業務在未來的收益也將承受極大的不確定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