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談及人工智能,為什麼要談《紅旗法案》?

“我相信機器會做到比人聰明,但人比機器更智慧。”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不相信人工智能“威脅論”,對於有關“人工智能可能會消滅就業”的擔心,他樂觀地表示:“人類擁有的智慧是機器永遠無法獲得的--聰明是我們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智慧是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機器可以更聰明,可以更快速、可以更精準,但機器不可能有價值觀、不可能有夢想、不可能有愛,因為機器只有機芯、芯片,而人類有愛心。”

馬雲並不否認人工智能是全新的事物。只是在面對並不熟悉的新鮮事物時,到底應該是什麼態度?他引用了著名的英國“紅旗法案”:1865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部《機動車法案》,規定每一輛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時速不能超過4英里,還要不斷搖動紅旗為機動車開道。這一荒謬的規定被戲稱為“紅旗法案”,令英國錯失了汽車工業的發展良機。

面對人工智能,馬雲希望人們意識到,隨著技術變革和新制造的崛起,必須要建立新的生產關係,適應新的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是因為不熟悉就將之拒之門外。

正因為此,阿里巴巴花大力氣為新技術佈局,包括斥資一千億元成立了一個專攻未來技術的研究機構,並特意選用武俠小說中代表頂尖武學機構的“達摩院”來命名。

達摩院首批公佈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其中,人工智能佔了大部分。

雖然達摩院成立不過一年多時間,可是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上取得的成績已經可圈可點:

達摩院自然語言處理團隊在全球頂級的知識庫構建測評KBP2017中,獲得英文實體發現測評全球冠軍。這次測評吸引包括IBM、斯坦福、等20多支團隊參與。

在斯坦福大學發起的機器閱讀理解領域賽事SQuAD上,阿里巴巴憑藉82.440的精準率打破了世界紀錄,並且超越了人類82.304的成績。SQuAD是行業內公認的機器閱讀理解頂級賽事。

還有是剛剛結束的WMT2018國際機器翻譯大賽上,達摩院“機器智能-NLP翻譯團隊”打敗多個國外巨頭與研究機構,在所有提交的五項比賽中全數獲得冠軍,成為此次比賽的最大贏家。WMT是國際公認的頂級機器翻譯賽事之一,也是各大科技公司與學術機構展示自身機器翻譯實力的平臺。

此外,在計算機視覺知名賽事Pascal VOC comp4目標檢測上,阿里巴巴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的深度學習小組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績。Pascal VOC是全球計算機視覺領域知名的數據庫和競賽。所謂目標檢測,就是將目標物體框定出來,幫助人們對圖像中的物體進行快速搜尋和定位。這項技術是讓人工智能落地,真正服務於大眾生活的一項關鍵技術。

如果說以上成績是達摩院成立之後在基礎技術研究上取得的成果,那麼在召開2018世界智能大會的上海,達摩院也輸出了不少技術,讓上海居民和海內外遊客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比如在地鐵上海南站站,達摩院語音技術支持的智能購票系統已經投入運行。只要乘客告訴它目的地,它能從周圍嘈雜的環境中自動識別出與目的地相關的站點信息,併為乘客提供票務服務。這項服務不僅涉及語音識別,即機器要“聽懂”乘客的語言;而且考驗著機器的語義理解和學習能力,因為乘客說的不一定是某個地鐵站點,而是地鐵站點附近的某個景點或某個地標,機器需要“學會”將它們與具體的地鐵站點聯繫起來,併為乘客規劃乘車路線。

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支付寶、菜鳥網絡等也輸出多項人工智能技術,助推智慧城市發展。其中,阿里云為上海地鐵提供了站內客流分析技術:根據乘客刷卡數據、視頻數據,分析站內各個區域的乘客數量、客流速度、客流密度、擁擠指數。該技術將能夠幫助地鐵管理人員有效進行交通疏導。支付寶和菜鳥網絡的人臉識別技術則讓乘坐地鐵和領取快遞迎來變革:地鐵的進站閘機上將增加一塊屏幕,當乘客經過屏幕時,無需停留,因為“刷臉”即可通過;小區裡的“智能櫃”也不再要求用戶輸入密碼,同樣是“刷臉”就可以輕鬆取件。

這些人工智能落地的場景,都是阿里巴巴努力探索的。馬雲說,要相信人類的智慧,可以把新技術用在合適的地方,造福更多的人。

欄目主編:任翀 文字編輯:任翀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