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邊界爭端

阿拉斯加狹地(Alaska Panhandle),是指阿拉斯加的東南偶的狹長地帶,位於加拿大卑斯省的北半部的西邊,但北部亞庫塔特灣部分鄰育空地方,是長達1040公里的北面直線邊界(西經141度)向南延伸60公里至太平洋岸以東南的美國領土,潘瀚朵境內主要有通古斯國家森林,是美國最大的國家森林,及冰河灣國家公園等。在許多地方,美加邊界是沿著邊疆山脈劃設的。陸地面積有9.1萬平方公里,人口有7.3萬(2000年),42%的人口居住在阿拉斯加州首府朱諾。為何會形成這樣的美加邊界,讓加拿大的太平洋海岸線大打折扣,讓廣袤的育空地區失去了出海口。在歷史上,圍繞著阿拉斯加問題上也是在多個帝國之間角逐,最終由美國獲得了整個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邊界爭端


阿拉斯加爭端

阿拉斯加邊界爭端是美國和英國之間的領土爭端,當時英國控制了加拿大的對外關係。這一爭端直到1903年通過仲裁才解決。自從1821年開始,沙皇俄國和大英帝國就在阿拉斯加邊界上存在著爭端,直到1867年美國購買了阿拉斯加後,這一區域就演變成了美國和英國的爭端了。1903年10月16日,在阿拉斯加成立一個由美英雙方共6名中立法學家組成的邊界法庭審理此案,多數認為邊界線業已勘界立標。根據這一裁決,除了波特蘭海峽將歸屬加拿大之外,其餘所有通向阿拉斯加的水路都將歸屬美國。當時兩位加拿大代表拒絕在仲裁書上簽字,加拿大全國上下迸發出激烈的反英情緒。

在北美洲的各大殖民勢力裡,俄國是最晚進入,也是唯一一個不經過大西洋而到達北美洲的殖民勢力。16世紀中葉,俄國在伊凡雷帝時期開始往東開疆擴土,擊敗了喀山汗國和失必爾汗國等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國家。 17世紀末,不斷朝東方推進的俄國在雅克薩迎頭撞上了康熙時代的中國。此時的俄國,其東部的疆域已經抵達了太平洋,和北美洲隔海相望。1725年,俄國的彼得大帝派遣地理學家兼航海家維塔斯·白令(Vitus Bering)率領一支船隊去考察並測繪這些海岸線,同時也探索一下遠東和北美洲之間是否有陸路相連。

白令是丹麥人的後裔,也是俄國的海軍將領。他曾率領自己的艦隊參加過俄國同瑞典之間的大北方戰爭,在俄國很有名氣。他率隊考察了遠東地區的海岸線,包括堪察加半島和楚科奇半島,以及西伯利亞的北冰洋海岸等等,交出了一份非常精確的海岸線地圖。同時,在給俄國政府的彙報中,白令表示遠東地區和北美之間並無陸路相連。

1741年,白令率艦隊再次出發,跨海去考察北美洲,看看對面那片大陸是否有殖民的可能。他們大致順著最初人類遷徙到美洲的路線,代表俄國人向北美洲進發。白令的船隊一路往東行駛,途中的一場大風暴將他們吹到了聖艾利阿斯山(北美第二高峰)附近的阿拉斯加近海。在風浪中,白令和許多水手都生病了,船隻也有一些損壞。為了修整被大風損壞的船隻,白令將艦隊帶到了阿拉斯加南側的科迪亞克島(今美國僅次於夏威夷島的第二大島)。

登島後,這些俄國探險家發現,這裡全都是杳無人煙的荒野,地面上分佈著凍土和亂石,並沒有適宜耕種和定居的土地。由於條件惡劣,水手們的病情得不到控制,一個接一個倒下了。白令知道形勢不妙,只能硬著頭皮帶隊沿著阿留申群島返程。然而白令自己的病情也在不斷惡化,最終他也客死在阿留申群島。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俄國和北美之間的海峽命名為白令海峽。

阿拉斯加邊界爭端

俄屬北美

雖然白令的艦隊損失慘重,群龍無首,但最終還是有一部分水手僥倖生還,回到了俄國。這些倖存的水手們為俄國帶回了珍貴的關於北美洲的資料。然而,這些第一手資料顯示,北美洲是個貧瘠的大陸,其宜居程度甚至還不如西伯利亞。俄國對大規模殖民北美洲自然失去了興趣。

 雖然俄國政府不打算去北美洲了,可是民間的一些商人卻從這些水手口中得知了一個重要的商機:在白令海峽的對面,生活著許多水獺、海狸和海豹。這些動物的毛皮,在歐洲是非常好的商品。法國人和荷蘭人最初殖民北美洲的目的,正是為了進行這樣的毛皮貿易。起初,俄國商人們的毛皮來源主要是西伯利亞,然而經過一百多年的集中狩獵,西伯利亞的水獺、海狸和海豹幾乎絕了跡。這些商人們正愁著斷了財路,他們一聽說海峽對岸生活著很多水獺、海狸和海豹,都非常興奮,決定要涉足北美大陸。

這些俄國商人們成立了一個自己的殖民公司——俄美公司。和英國的早期殖民公司不同,俄美公司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俄國的國有公司,而更像是一家由這些希望去北美尋找商機的俄國人自主私營的殖民公司。俄國政府方面,只是對該公司進行了認證,並派出了政治家列扎諾夫(Nikolai Rezanov)去指導這個公司。

 1799年,俄國沙皇正式簽署了俄美公司成立的文件。該文件規定,北緯51度以北的北美大陸西北海岸(大致今天的溫哥華一線)一直到堪察加半島,該區域範圍內的土地都歸俄美公司管理,稱為“俄屬美洲”。

俄國的商人們懷著致富的希望來到了北美洲,四處捕獵水獺和海豹。1804年,列扎諾夫帶領俄國人在錫特卡擊敗了阿拉斯加東南部的原住民,基本上確立了自己在阿拉斯加的地位。

然而,阿拉斯加地區實在是不適宜人類生存。即便是從西伯利亞的嚴寒和荒蕪中走出的俄國人,也被阿拉斯加的氣候折磨著。到了1806年,由於惡劣的天氣,阿拉斯加陷入了饑荒。俄國政府並沒有向這個距離莫斯科數千英里的非官方殖民地提供援助。在絕望之下,列扎諾夫帶一小隊人乘船沿著海岸線向南而去,希望能從西海岸南部的西班牙人那裡買到食物。一個月後,這一船的俄國人到達了西班牙控制之下的舊金山灣區,見到了當地西班牙駐軍的軍官阿圭羅。阿圭羅把糧食和其它補給品賣給了這些俄國人。

在舊金山的這六週時間裡,列扎諾夫意外地和阿圭羅的女兒肯奇塔(Conchita)相戀了。由於國籍和宗教的不同,這次戀愛在舊金山的西班牙上層社會裡引起了轟動。然而,列扎諾夫擁有出色的人格魅力和外交技能,在他的活動下,西班牙人最終竟然接受了他的存在,並許可兩人結婚。正因為這層關係,列扎諾夫在私下裡和加利福尼亞北部的西班牙人簽訂了一些和平友好互助的協議。他也派出他的副手,在這段時間裡對舊金山以北的地區進行了探索。這兩件事都為後來俄國的南下奠定了基礎。

六週之後,列扎諾夫率隊返回阿拉斯加,拯救了當地那些餓得奄奄一息的俄國人。但他再也沒能回到舊金山。一年以後,他自作主張,不宣而戰地進攻了中國所有但被日本實際控制的庫頁島,以便於俄國進一步向黑龍江流域滲透。從此庫頁島進入了日俄混據時期,後來被中國清政府在《北京條約》中正式劃給了俄國。

通過列扎諾夫的副手對舊金山以北的探索,俄國人瞭解到,西班牙人的實際控制範圍其實就到舊金山一線。雖然西班牙主張的領土一直到了北緯42度,但實際上舊金山以北很多地方都是閒田,沒有被實際有效地管轄。於是,俄國人再次沿海岸南下,在舊金山以北的地區見縫插針,佔領了許多無主地,建立了一系列的小據點,其中1812年建立的羅斯堡(Fort Ross)是地理位置最南的重要據點。

自從俄國人到來以後,以前無人問津的舊金山以北地區,漸漸地熱鬧了起來。各路人馬紛至沓來。俄國人從阿拉斯加南下,英國人從加拿大西進,而剛獨立建國不久的美國人也很快加入了這一行列。他們大多是衝著俄勒岡地區的水獺和海狸的毛皮來的,也有部分淘金者。再加上原本就駐守在舊金山一線的西班牙人,太平洋岸邊的搶地遊戲拉開了序幕。

競爭中首先出局的是西班牙人。1821年,墨西哥獨立,從此西班牙人便退出了北美。新獨立的墨西哥雖然實力不容小覷,但他們並沒有繼續向北開闊疆域的計劃和野心。

獨立戰爭和1812年戰爭剛過去不久,美英之間的新仇舊恨還糾纏不清。然而,面對俄國這個從地球另一邊繞道過來,且綜合實力越來越強的巨獸,擁有相同文化的英國和美國不得不暫時擱置了相互之間的分歧,一致防備俄國人。

當時的太平洋沿岸,美英之間還有很多爭議地區,包括今天美國的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愛達荷州,以及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省。為了不讓俄國人漁翁得利,英美兩方一起在這個區域建立了俄勒岡地區(Oregon Country),並和墨西哥劃定了明確的邊界:北緯42度。這條緯線以南的河流,大多數都流入舊金山海灣,而這條線以北的河流,大多數都是哥倫比亞河的支流。如此一來,雙方就不會因為航行權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隨著俄勒岡地區的建立,英美雙方在太平洋海岸的存在感越來越強。反觀俄國人,雖然他們在1824和美國簽訂了條約,暫時保證了他們在毛皮貿易中的地位,但由於他們所建立的稀稀拉拉的據點都太過分散,在英美的壓迫下,這些據點越來越孤立,很多據點都漸漸地被放棄了,最後只剩下了孤零零的羅斯堡還在墨西哥的境內勉強維持著。到了1840年代,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金礦。雖然真正的淘金熱還沒到來,但已經有來自美國各地的淘金者湧入了這片地區尋找金礦,俄國人的存在感被進一步沖淡了。

與此同時,由於過度狩獵和耕種,羅斯堡附近的海狸已經臨近絕跡,土地也不再肥沃,加利福尼亞的政局也愈發動盪(美國和墨西哥的矛盾升級,德克薩斯獨立,美墨戰爭即將到來),在羅斯堡的俄國人已經找不到堅持下去的理由。於是,俄美公司最終決定將羅斯堡賣給美國的淘金者作為前哨據點。

直到此時,阿拉斯加仍舊是俄國人的地盤。前面提到的俄勒岡領地,其北界被英美兩方定為北緯55度。而俄美公司規定的南界則是北緯51度。這中間就產生了巨大的爭議地區。隨著英國和美國之間進一步談判的完成,俄勒岡領地被北緯49度線(今美加國界線)一分為二,其南歸美國,其北歸英屬加拿大。於是,俄美公司的矛頭就指向了英國。

俄國和英國進行了漫長的邊界談判,雙方三度劃界。俄國在南界的問題上做出了退讓,最終把南界退到了北緯60度。作為補償,俄國在北方得到了一些以前不屬於它的土地,把阿拉斯加的東界劃在了西經140度。這還不夠,俄國人希望自己能控制整個阿拉斯加灣,以保護自己的商船和給遠東的艦隊提供必要的後備駐點,於是在第三次劃界的時候和英國進行了土地交換。

俄國的地理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西經141度上,靠近阿拉斯加南海岸的地方有座很高的山峰——就是白令曾看到過的聖艾利阿斯山,而這座山也正好在阿拉斯加灣西側的重要島嶼錫特基納克島和東側重要據點凱奇坎的連線的中垂線上。

於是俄國人就提議,放棄西經140度和141度之間的土地,把阿拉斯加的東界後退到西經141度,多餘的土地由俄國劃給英國;而聖艾利阿斯山以南、海岸山脈以東,凱奇坎(北緯55度)以北的太平洋岸邊的狹長土地,則由英國劃給俄國。

英國無意和俄國爭奪遠東的利益,並且俄國的建議還算公平,因此英國就同意了這樣的土地交換。從此,俄屬阿拉斯加的疆界就被確定了下來。但這也是俄國在北美洲留下的最後據點了。

到了1850到1860年間,阿拉斯加的俄國人遇到了和當年在西伯利亞相同的問題:海豹和水獺越來越少,基本上很難捕捉了。毛皮價格的下跌,也讓這些商人們的利潤越來越少。同時,俄國人也已經在遠東成功地從中國划走了外興安嶺及大部分黑龍江流域。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美公司的存在以及俄國對阿拉斯加的佔領,都已經失去了意義。

俄國人在同英國人的競爭中已經處於了完全的劣勢,俄美公司也開始虧損。俄國的實力雖然在逐漸變強,但還是遠不及英國,它也無力支持這個遠在千里之外的殖民地。十年前,克里米亞戰爭慘敗給英法的陰霾還歷歷在目,俄國擔心一旦英國發動襲擊,他們會白白地丟掉阿拉斯加。於是,俄國人決定儘快賣掉這塊土地,至少還能拿到一筆錢,用於補償克里米亞戰爭後虧空的國庫。

1867年,急於拋售阿拉斯加的俄國人,以每英畝2美分的價格(總價約720萬美元,合今天的1.2億美元左右),將整個阿拉斯加低價賣給了美國,結束了它並不算成功的北美殖民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