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
"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作者:纏師

來源:雪球

之前跟阿膠幾個中層聊起公司做軟飲料的問題,得到的整體答案是時機尚未到,但未來一定會推出阿膠液體飲料,說心裡話對於這點,我覺得可行性還是相當之大的。


"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作者:纏師

來源:雪球

之前跟阿膠幾個中層聊起公司做軟飲料的問題,得到的整體答案是時機尚未到,但未來一定會推出阿膠液體飲料,說心裡話對於這點,我覺得可行性還是相當之大的。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內行人都會明白,軟飲料是看似很易做但實則很難的一個產業,很多人看到王老吉、六個核桃的快速崛起,卻沒有看到死在山下的一堆堆屍骨,所以我說飲品是最容易做也是最難做的,是做起來不需要護城河但做大卻需要很深護城河的行業,最重要的是做飲品需要基因和心智的結合,否則那將是漫長的馬拉松絞肉戰,鮮有企業撐到最後

對於軟飲料,心智是最為重要的,說穿了就是讓消費者喝你的理由,即便你鋪貨很到位,但你面臨的卻是幾十種飲品的競爭,它絕非簡單的貼上一個定位的標籤那麼簡單,搶佔心智份額才是最難的

別的不說,僅可樂就多的數不過來,什麼天府可樂、銀鷺可樂、藍劍可樂、嶗山可樂……都是可樂不假,加起來卻不夠可口可樂的冰山一角,涼茶也是如此,什麼黃振龍涼茶、和其正、白雲山涼茶、潘高壽涼茶、鄧老涼茶……但最終卻都被王老吉吊打,還有功能性飲料……

我相信老秦知道做軟飲料的難度所在,正因如此,“阿膠+”戰略才沒有延伸至軟飲料,事實上很多小阿膠廠早已推出“阿膠飲”,作為阿膠的巨頭對軟飲料按兵不動無疑彰顯出管理層的定力

在阿膠+戰略上,阿膠從阿膠塊拓展至口服液,再拓展至阿膠糕,以上的產品戰略無疑都主打基礎功效類,對阿膠品牌的延伸只停留在初級階段,其實阿膠這張招牌能打的牌有很多,軟飲料只是其中一個

很多軟飲料公司之所以很難做大,原因就在心智份額上,我說過白藥在推出牙膏之前,其實早已經無形佔據了很大的心智份額,等到它出手只不過是順勢收割心智份額而已,正所謂產品未動,心智先行,那些短期迅速滾大的雪球,其實都是心智先行,產品在後,看似迅速崛起,實則心智的培養卻耗費更久的時間

由此,在軟飲料這個產業,稀缺的不是品牌,否則茅臺、同仁堂、格力都去搞軟飲料去了,缺的是心智權和心智份額,這才是最為稀缺的無形資產和資源,軟飲料需要的是超級品牌的合理延伸,心智與產品的完美吻合,而這個超級品牌一定在客戶心中牢牢佔據穩定強烈鮮明的心智,而非簡單的“品牌+飲料+定位”,這是很畸形的,很難取得成功

我這麼說並非空口無憑,而是建立在現實發生的大概率事件之上,例如同仁堂也推出了涼茶,潘高壽也有涼茶,結果呢,市場很難買賬,銀鷺也搞可樂,結果也是一敗塗地,維維豆奶也搞白酒,結果也是虧的一批……它們不是沒有品牌,只是要明白品牌不是萬能的,它只在消費市場佔有特定的心智,例如我買可樂不可能買茅臺可樂,買白酒更不會買同仁堂白酒,否則心智就亂套了,但是我要說的是,在國內眾多品牌中,能把超級品牌心智嫁接延伸到軟飲料上面的真是鳳毛麟角


"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作者:纏師

來源:雪球

之前跟阿膠幾個中層聊起公司做軟飲料的問題,得到的整體答案是時機尚未到,但未來一定會推出阿膠液體飲料,說心裡話對於這點,我覺得可行性還是相當之大的。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內行人都會明白,軟飲料是看似很易做但實則很難的一個產業,很多人看到王老吉、六個核桃的快速崛起,卻沒有看到死在山下的一堆堆屍骨,所以我說飲品是最容易做也是最難做的,是做起來不需要護城河但做大卻需要很深護城河的行業,最重要的是做飲品需要基因和心智的結合,否則那將是漫長的馬拉松絞肉戰,鮮有企業撐到最後

對於軟飲料,心智是最為重要的,說穿了就是讓消費者喝你的理由,即便你鋪貨很到位,但你面臨的卻是幾十種飲品的競爭,它絕非簡單的貼上一個定位的標籤那麼簡單,搶佔心智份額才是最難的

別的不說,僅可樂就多的數不過來,什麼天府可樂、銀鷺可樂、藍劍可樂、嶗山可樂……都是可樂不假,加起來卻不夠可口可樂的冰山一角,涼茶也是如此,什麼黃振龍涼茶、和其正、白雲山涼茶、潘高壽涼茶、鄧老涼茶……但最終卻都被王老吉吊打,還有功能性飲料……

我相信老秦知道做軟飲料的難度所在,正因如此,“阿膠+”戰略才沒有延伸至軟飲料,事實上很多小阿膠廠早已推出“阿膠飲”,作為阿膠的巨頭對軟飲料按兵不動無疑彰顯出管理層的定力

在阿膠+戰略上,阿膠從阿膠塊拓展至口服液,再拓展至阿膠糕,以上的產品戰略無疑都主打基礎功效類,對阿膠品牌的延伸只停留在初級階段,其實阿膠這張招牌能打的牌有很多,軟飲料只是其中一個

很多軟飲料公司之所以很難做大,原因就在心智份額上,我說過白藥在推出牙膏之前,其實早已經無形佔據了很大的心智份額,等到它出手只不過是順勢收割心智份額而已,正所謂產品未動,心智先行,那些短期迅速滾大的雪球,其實都是心智先行,產品在後,看似迅速崛起,實則心智的培養卻耗費更久的時間

由此,在軟飲料這個產業,稀缺的不是品牌,否則茅臺、同仁堂、格力都去搞軟飲料去了,缺的是心智權和心智份額,這才是最為稀缺的無形資產和資源,軟飲料需要的是超級品牌的合理延伸,心智與產品的完美吻合,而這個超級品牌一定在客戶心中牢牢佔據穩定強烈鮮明的心智,而非簡單的“品牌+飲料+定位”,這是很畸形的,很難取得成功

我這麼說並非空口無憑,而是建立在現實發生的大概率事件之上,例如同仁堂也推出了涼茶,潘高壽也有涼茶,結果呢,市場很難買賬,銀鷺也搞可樂,結果也是一敗塗地,維維豆奶也搞白酒,結果也是虧的一批……它們不是沒有品牌,只是要明白品牌不是萬能的,它只在消費市場佔有特定的心智,例如我買可樂不可能買茅臺可樂,買白酒更不會買同仁堂白酒,否則心智就亂套了,但是我要說的是,在國內眾多品牌中,能把超級品牌心智嫁接延伸到軟飲料上面的真是鳳毛麟角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心智的建立有兩種方式:

1.長期存在於人們心中的心智,像白藥、可口可樂這種

2.開啟新品類,開山立祖,重新塑立心智,像核桃乳、功能性飲料紅牛等

其實阿膠是具備這種可以嫁接到軟飲料心智上面的品牌基因的,從定位這點上去看,阿膠可以主打補氣血飲品,這點我想誰打都打不過阿膠,因為阿膠對於補血的心智份額太強大,很多人將阿膠等同於補血,由此阿膠長期培養的這種心智份額是一筆無形的心智資產,從這個視角去看,補血飲品在消費市場是可以合理存在的,這是白藥片仔癀同仁堂都不如它的地方,因為人們對白藥片仔癀同仁堂的心智是藥,把一個在客戶心智中為藥的品牌去嫁接到飲品,它們品牌的延伸就會很容易造成錯亂,消費市場當然很難買賬,還記得當初的王老吉為何遲遲立不起來,就是因為起初人們對其的心智定位是藥而不是飲品,所以很難立起來,後來由“祛火”改為“預防上火”才得以改變定位

軟飲料定位最忌諱的就是跟國人心智觀念相背離,其若跟國人的心智觀念一旦產生共振,其威力不可小噓,例如國人有上火的概念,所以成就了王老吉,一開始王老吉的作用為祛火而非預防上火,你的作用若是祛火,人們直接會去買藥為何要買你王老吉,所以在祛火領域你做不了老大,這玩意你是賣給上火的人的,但是“怕”上火,意思就變了,一字之變,變的是市場定位,絕對的一字千金

國人除了有上火這樣的心智概念,還有“氣血不足”這樣的概念,這個概念之下還沒有準確插入對應的軟飲料品牌,如果說王老吉解決的是上火問題,紅牛解決的是睏乏提神問題,那麼阿膠則就可以解決勞累之後的氣血虧損問題,關鍵是國人相信這個概念,而東阿阿膠作為行業絕對的領導者絕對有這個話語操控權

第二步就是消費場景插入,例如王老吉的消費場景是喝酒吃辣上火,香飄飄則是小餓小困,紅牛脈動則是運動場景,可樂則是歡樂場景,而阿膠飲料則是工作加班、熬夜勞累、身體疲憊等場景,可想而知,這類人群太多了,如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加班熬夜氣虛的人越來越多,但他們還沒到那種吃藥的地步,無疑,補氣血的飲料就是一個空白,如此讓人們在爽快的口感中補氣血


"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作者:纏師

來源:雪球

之前跟阿膠幾個中層聊起公司做軟飲料的問題,得到的整體答案是時機尚未到,但未來一定會推出阿膠液體飲料,說心裡話對於這點,我覺得可行性還是相當之大的。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內行人都會明白,軟飲料是看似很易做但實則很難的一個產業,很多人看到王老吉、六個核桃的快速崛起,卻沒有看到死在山下的一堆堆屍骨,所以我說飲品是最容易做也是最難做的,是做起來不需要護城河但做大卻需要很深護城河的行業,最重要的是做飲品需要基因和心智的結合,否則那將是漫長的馬拉松絞肉戰,鮮有企業撐到最後

對於軟飲料,心智是最為重要的,說穿了就是讓消費者喝你的理由,即便你鋪貨很到位,但你面臨的卻是幾十種飲品的競爭,它絕非簡單的貼上一個定位的標籤那麼簡單,搶佔心智份額才是最難的

別的不說,僅可樂就多的數不過來,什麼天府可樂、銀鷺可樂、藍劍可樂、嶗山可樂……都是可樂不假,加起來卻不夠可口可樂的冰山一角,涼茶也是如此,什麼黃振龍涼茶、和其正、白雲山涼茶、潘高壽涼茶、鄧老涼茶……但最終卻都被王老吉吊打,還有功能性飲料……

我相信老秦知道做軟飲料的難度所在,正因如此,“阿膠+”戰略才沒有延伸至軟飲料,事實上很多小阿膠廠早已推出“阿膠飲”,作為阿膠的巨頭對軟飲料按兵不動無疑彰顯出管理層的定力

在阿膠+戰略上,阿膠從阿膠塊拓展至口服液,再拓展至阿膠糕,以上的產品戰略無疑都主打基礎功效類,對阿膠品牌的延伸只停留在初級階段,其實阿膠這張招牌能打的牌有很多,軟飲料只是其中一個

很多軟飲料公司之所以很難做大,原因就在心智份額上,我說過白藥在推出牙膏之前,其實早已經無形佔據了很大的心智份額,等到它出手只不過是順勢收割心智份額而已,正所謂產品未動,心智先行,那些短期迅速滾大的雪球,其實都是心智先行,產品在後,看似迅速崛起,實則心智的培養卻耗費更久的時間

由此,在軟飲料這個產業,稀缺的不是品牌,否則茅臺、同仁堂、格力都去搞軟飲料去了,缺的是心智權和心智份額,這才是最為稀缺的無形資產和資源,軟飲料需要的是超級品牌的合理延伸,心智與產品的完美吻合,而這個超級品牌一定在客戶心中牢牢佔據穩定強烈鮮明的心智,而非簡單的“品牌+飲料+定位”,這是很畸形的,很難取得成功

我這麼說並非空口無憑,而是建立在現實發生的大概率事件之上,例如同仁堂也推出了涼茶,潘高壽也有涼茶,結果呢,市場很難買賬,銀鷺也搞可樂,結果也是一敗塗地,維維豆奶也搞白酒,結果也是虧的一批……它們不是沒有品牌,只是要明白品牌不是萬能的,它只在消費市場佔有特定的心智,例如我買可樂不可能買茅臺可樂,買白酒更不會買同仁堂白酒,否則心智就亂套了,但是我要說的是,在國內眾多品牌中,能把超級品牌心智嫁接延伸到軟飲料上面的真是鳳毛麟角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心智的建立有兩種方式:

1.長期存在於人們心中的心智,像白藥、可口可樂這種

2.開啟新品類,開山立祖,重新塑立心智,像核桃乳、功能性飲料紅牛等

其實阿膠是具備這種可以嫁接到軟飲料心智上面的品牌基因的,從定位這點上去看,阿膠可以主打補氣血飲品,這點我想誰打都打不過阿膠,因為阿膠對於補血的心智份額太強大,很多人將阿膠等同於補血,由此阿膠長期培養的這種心智份額是一筆無形的心智資產,從這個視角去看,補血飲品在消費市場是可以合理存在的,這是白藥片仔癀同仁堂都不如它的地方,因為人們對白藥片仔癀同仁堂的心智是藥,把一個在客戶心智中為藥的品牌去嫁接到飲品,它們品牌的延伸就會很容易造成錯亂,消費市場當然很難買賬,還記得當初的王老吉為何遲遲立不起來,就是因為起初人們對其的心智定位是藥而不是飲品,所以很難立起來,後來由“祛火”改為“預防上火”才得以改變定位

軟飲料定位最忌諱的就是跟國人心智觀念相背離,其若跟國人的心智觀念一旦產生共振,其威力不可小噓,例如國人有上火的概念,所以成就了王老吉,一開始王老吉的作用為祛火而非預防上火,你的作用若是祛火,人們直接會去買藥為何要買你王老吉,所以在祛火領域你做不了老大,這玩意你是賣給上火的人的,但是“怕”上火,意思就變了,一字之變,變的是市場定位,絕對的一字千金

國人除了有上火這樣的心智概念,還有“氣血不足”這樣的概念,這個概念之下還沒有準確插入對應的軟飲料品牌,如果說王老吉解決的是上火問題,紅牛解決的是睏乏提神問題,那麼阿膠則就可以解決勞累之後的氣血虧損問題,關鍵是國人相信這個概念,而東阿阿膠作為行業絕對的領導者絕對有這個話語操控權

第二步就是消費場景插入,例如王老吉的消費場景是喝酒吃辣上火,香飄飄則是小餓小困,紅牛脈動則是運動場景,可樂則是歡樂場景,而阿膠飲料則是工作加班、熬夜勞累、身體疲憊等場景,可想而知,這類人群太多了,如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加班熬夜氣虛的人越來越多,但他們還沒到那種吃藥的地步,無疑,補氣血的飲料就是一個空白,如此讓人們在爽快的口感中補氣血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阿膠軟飲料的定位就是補氣血,如此,如果說阿膠塊是讓阿膠迴歸少部分貴婦的話,那麼阿膠飲料才是真正讓阿膠迴歸於真正的普羅大眾,東阿阿膠就是補血飲料的開山鼻祖,更是大眾心智所歸

廣告場景:拖著疲憊身軀剛下班的人,因工作勞累的所有人,女生來月經時男生遞上阿膠飲品,兒女孝順父母遞上阿膠飲品……

廣告語:“勞累氣虛,“全民補氣血,就喝阿膠飲”、“隨時隨地補氣血、上班更帶勁”“睡前補一補,睡眠更踏實”“每月一次,喝它就對了”,“加班勞累,氣血兩虧,記得補回來哦”,“喝出來的美麗、東阿阿膠飲”“別再亂喝了,補點氣血吧”,“阿膠飲、喝出來的好氣色”“氣血天天補,老公天天誇,東阿阿膠飲”“天天都有好氣色,就喝東阿阿膠飲”,“工作勞累難免氣血小虧,東阿阿膠飲,隨時補充你的氣血”

對於阿膠飲的定位,跟阿膠塊還是要區分開,因為那些真正氣血虧虛明顯的人會去吃藥或阿膠塊,而阿膠飲解決的就是氣血小虧小虛,很多人其實平時工作勞累都會氣血虧虛,但只是沒那麼嚴重而已,還沒到不得不補的地步,更多人其實是氣血小虛,這反而是一個空白,而阿膠飲彌補的就是這個空白,一直以來阿膠走的都是高端貴族路線,不諳民間事,這一步若真實施,也算是走向普羅大眾的第一步,真正的走向民間,如此就解決了阿膠的客戶群體弊端,我一直堅持認為,真正能走向民間的東西才是最為高貴的

為了引導對需求的認知,可以將勞累跟氣虛相結合,這就如同胃一旦不舒服,很多人便會想到消化不良,這是一種關聯性提示,更是一種對心智的操縱,這點可以加在廣告語上對消費者進行心智暗示性教育

這一環就解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消費者知道你阿膠補血,但並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缺血”或要不要補血,把這關打通,普羅大眾的需求面就就此展開,之前大眾的心智活動為:阿膠可以補血→嗯是的可以補血,完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調整之後心智操縱活動為:阿膠可以補血→嗯可以補血→勞累睡眠不足→就是小氣虛→就需要補血→我知道我需要補血了→喝東阿阿膠飲

阿膠作為補血的鼻祖,是時候從神壇走下人間了,阿膠補血不只是富人的專利,更是大眾的需求,阿膠強大的補血心智能夠強有力的跟補血飲品對接,讓全民共享阿膠補血的狂歡,就如同王老吉讓全民共享怕上火的盛宴一樣


"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作者:纏師

來源:雪球

之前跟阿膠幾個中層聊起公司做軟飲料的問題,得到的整體答案是時機尚未到,但未來一定會推出阿膠液體飲料,說心裡話對於這點,我覺得可行性還是相當之大的。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內行人都會明白,軟飲料是看似很易做但實則很難的一個產業,很多人看到王老吉、六個核桃的快速崛起,卻沒有看到死在山下的一堆堆屍骨,所以我說飲品是最容易做也是最難做的,是做起來不需要護城河但做大卻需要很深護城河的行業,最重要的是做飲品需要基因和心智的結合,否則那將是漫長的馬拉松絞肉戰,鮮有企業撐到最後

對於軟飲料,心智是最為重要的,說穿了就是讓消費者喝你的理由,即便你鋪貨很到位,但你面臨的卻是幾十種飲品的競爭,它絕非簡單的貼上一個定位的標籤那麼簡單,搶佔心智份額才是最難的

別的不說,僅可樂就多的數不過來,什麼天府可樂、銀鷺可樂、藍劍可樂、嶗山可樂……都是可樂不假,加起來卻不夠可口可樂的冰山一角,涼茶也是如此,什麼黃振龍涼茶、和其正、白雲山涼茶、潘高壽涼茶、鄧老涼茶……但最終卻都被王老吉吊打,還有功能性飲料……

我相信老秦知道做軟飲料的難度所在,正因如此,“阿膠+”戰略才沒有延伸至軟飲料,事實上很多小阿膠廠早已推出“阿膠飲”,作為阿膠的巨頭對軟飲料按兵不動無疑彰顯出管理層的定力

在阿膠+戰略上,阿膠從阿膠塊拓展至口服液,再拓展至阿膠糕,以上的產品戰略無疑都主打基礎功效類,對阿膠品牌的延伸只停留在初級階段,其實阿膠這張招牌能打的牌有很多,軟飲料只是其中一個

很多軟飲料公司之所以很難做大,原因就在心智份額上,我說過白藥在推出牙膏之前,其實早已經無形佔據了很大的心智份額,等到它出手只不過是順勢收割心智份額而已,正所謂產品未動,心智先行,那些短期迅速滾大的雪球,其實都是心智先行,產品在後,看似迅速崛起,實則心智的培養卻耗費更久的時間

由此,在軟飲料這個產業,稀缺的不是品牌,否則茅臺、同仁堂、格力都去搞軟飲料去了,缺的是心智權和心智份額,這才是最為稀缺的無形資產和資源,軟飲料需要的是超級品牌的合理延伸,心智與產品的完美吻合,而這個超級品牌一定在客戶心中牢牢佔據穩定強烈鮮明的心智,而非簡單的“品牌+飲料+定位”,這是很畸形的,很難取得成功

我這麼說並非空口無憑,而是建立在現實發生的大概率事件之上,例如同仁堂也推出了涼茶,潘高壽也有涼茶,結果呢,市場很難買賬,銀鷺也搞可樂,結果也是一敗塗地,維維豆奶也搞白酒,結果也是虧的一批……它們不是沒有品牌,只是要明白品牌不是萬能的,它只在消費市場佔有特定的心智,例如我買可樂不可能買茅臺可樂,買白酒更不會買同仁堂白酒,否則心智就亂套了,但是我要說的是,在國內眾多品牌中,能把超級品牌心智嫁接延伸到軟飲料上面的真是鳳毛麟角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心智的建立有兩種方式:

1.長期存在於人們心中的心智,像白藥、可口可樂這種

2.開啟新品類,開山立祖,重新塑立心智,像核桃乳、功能性飲料紅牛等

其實阿膠是具備這種可以嫁接到軟飲料心智上面的品牌基因的,從定位這點上去看,阿膠可以主打補氣血飲品,這點我想誰打都打不過阿膠,因為阿膠對於補血的心智份額太強大,很多人將阿膠等同於補血,由此阿膠長期培養的這種心智份額是一筆無形的心智資產,從這個視角去看,補血飲品在消費市場是可以合理存在的,這是白藥片仔癀同仁堂都不如它的地方,因為人們對白藥片仔癀同仁堂的心智是藥,把一個在客戶心智中為藥的品牌去嫁接到飲品,它們品牌的延伸就會很容易造成錯亂,消費市場當然很難買賬,還記得當初的王老吉為何遲遲立不起來,就是因為起初人們對其的心智定位是藥而不是飲品,所以很難立起來,後來由“祛火”改為“預防上火”才得以改變定位

軟飲料定位最忌諱的就是跟國人心智觀念相背離,其若跟國人的心智觀念一旦產生共振,其威力不可小噓,例如國人有上火的概念,所以成就了王老吉,一開始王老吉的作用為祛火而非預防上火,你的作用若是祛火,人們直接會去買藥為何要買你王老吉,所以在祛火領域你做不了老大,這玩意你是賣給上火的人的,但是“怕”上火,意思就變了,一字之變,變的是市場定位,絕對的一字千金

國人除了有上火這樣的心智概念,還有“氣血不足”這樣的概念,這個概念之下還沒有準確插入對應的軟飲料品牌,如果說王老吉解決的是上火問題,紅牛解決的是睏乏提神問題,那麼阿膠則就可以解決勞累之後的氣血虧損問題,關鍵是國人相信這個概念,而東阿阿膠作為行業絕對的領導者絕對有這個話語操控權

第二步就是消費場景插入,例如王老吉的消費場景是喝酒吃辣上火,香飄飄則是小餓小困,紅牛脈動則是運動場景,可樂則是歡樂場景,而阿膠飲料則是工作加班、熬夜勞累、身體疲憊等場景,可想而知,這類人群太多了,如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加班熬夜氣虛的人越來越多,但他們還沒到那種吃藥的地步,無疑,補氣血的飲料就是一個空白,如此讓人們在爽快的口感中補氣血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阿膠軟飲料的定位就是補氣血,如此,如果說阿膠塊是讓阿膠迴歸少部分貴婦的話,那麼阿膠飲料才是真正讓阿膠迴歸於真正的普羅大眾,東阿阿膠就是補血飲料的開山鼻祖,更是大眾心智所歸

廣告場景:拖著疲憊身軀剛下班的人,因工作勞累的所有人,女生來月經時男生遞上阿膠飲品,兒女孝順父母遞上阿膠飲品……

廣告語:“勞累氣虛,“全民補氣血,就喝阿膠飲”、“隨時隨地補氣血、上班更帶勁”“睡前補一補,睡眠更踏實”“每月一次,喝它就對了”,“加班勞累,氣血兩虧,記得補回來哦”,“喝出來的美麗、東阿阿膠飲”“別再亂喝了,補點氣血吧”,“阿膠飲、喝出來的好氣色”“氣血天天補,老公天天誇,東阿阿膠飲”“天天都有好氣色,就喝東阿阿膠飲”,“工作勞累難免氣血小虧,東阿阿膠飲,隨時補充你的氣血”

對於阿膠飲的定位,跟阿膠塊還是要區分開,因為那些真正氣血虧虛明顯的人會去吃藥或阿膠塊,而阿膠飲解決的就是氣血小虧小虛,很多人其實平時工作勞累都會氣血虧虛,但只是沒那麼嚴重而已,還沒到不得不補的地步,更多人其實是氣血小虛,這反而是一個空白,而阿膠飲彌補的就是這個空白,一直以來阿膠走的都是高端貴族路線,不諳民間事,這一步若真實施,也算是走向普羅大眾的第一步,真正的走向民間,如此就解決了阿膠的客戶群體弊端,我一直堅持認為,真正能走向民間的東西才是最為高貴的

為了引導對需求的認知,可以將勞累跟氣虛相結合,這就如同胃一旦不舒服,很多人便會想到消化不良,這是一種關聯性提示,更是一種對心智的操縱,這點可以加在廣告語上對消費者進行心智暗示性教育

這一環就解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消費者知道你阿膠補血,但並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缺血”或要不要補血,把這關打通,普羅大眾的需求面就就此展開,之前大眾的心智活動為:阿膠可以補血→嗯是的可以補血,完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調整之後心智操縱活動為:阿膠可以補血→嗯可以補血→勞累睡眠不足→就是小氣虛→就需要補血→我知道我需要補血了→喝東阿阿膠飲

阿膠作為補血的鼻祖,是時候從神壇走下人間了,阿膠補血不只是富人的專利,更是大眾的需求,阿膠強大的補血心智能夠強有力的跟補血飲品對接,讓全民共享阿膠補血的狂歡,就如同王老吉讓全民共享怕上火的盛宴一樣


東阿阿膠:如何看待阿膠未來佈局軟飲料領域?


如果打通這關,如此阿膠的原材料困境必然也會有所減緩,從本質上講,它只不過是阿膠在行使心智權或者是心智權的變現,它只不過是使用了阿膠本應該擁有的補血心智權利而已,這是屬於東阿阿膠獨有的商譽資產,這份稀缺的補血心智資產打到哪裡都是一塊寶,只要合理嫁接,產生利潤只是水到渠成的問題

當下國內軟飲料種類眾多,有可樂、涼茶、果汁、牛奶、咖啡、功能性飲料、八寶粥……如今可樂已有萬億市值,安慕希王老吉也都有百億營收,而阿膠開闢補血飲料必然也是當仁不讓的龍頭,其可行性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阿膠補血的心智份額,這點最為稀缺

2.需求人群眾多

3.消費場景可以具體化,例如身體勞累時,熬夜睡眠不好時

4.定位可以精準化,勞累、睡眠不足等導致的氣血小虧小虛

5.客戶具備真實的心智需求

軟飲料只不過是阿膠行使心智權的標的對象而已,這是在我看來跟心智比較吻合的品類,未來繼續看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