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原創)

艾滋病 肺炎 腹瀉 人蔘 歐柏生 2017-05-03

歐柏生 杏仁醫生優秀醫生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教授

艾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簡稱,是由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引起的一種慢性致命性傳染性疾病。艾滋病的傳播速度快、預後差,病死率高,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癒方法,成為人類主要的致死性傳染病之一,艾滋病的全球肆虐已成為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公共健康問題,已經給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落後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生產力損失。

目前國內艾滋病流行特點為:流行範圍廣,疫情上升明顯,全國低流行與局部高流行並存;面臨艾滋病發病死亡高峰;疫情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傳播;流行的危險因素廣泛存在。

古籍無艾滋病的記載,艾滋病臨床上以淋巴結腫大、厭食、慢性腹瀉、體重減輕、發熱、乏力等全身症狀起病,逐漸發展至各種機會性感染、繼發腫瘤等而死亡。就其症狀,可歸其“疫癘”和“虛勞”的範疇。目前,中藥在改善艾滋病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艾滋病的發病主要由於恣情縱欲、濫注毒品以及誤輸染毒血液,感受淫毒,淫毒橫竄臟腑,導致臟腑機能和正氣受損,氣血虧虛,導致臟腑陰陽氣血的衰敗,最終陰陽離決而亡。

1.精化染毒 即性交染毒,由於不潔性交,陰器直接感受淫穢毒氣發病。

2.血化染毒 即通過血液染毒,比精化染毒發病快,毒犯肌膚、血脈、經絡、骨髓、關竅和臟腑發病。

3.氣化染毒 即間接染毒,通過各種不規範的侵入性檢查治療、舌吻、授乳等感染淫穢毒氣,毒從外入,內陷臟腑發病。

4.胎中染毒 即病母通過胎盤、產道等途徑將毒氣傳染胎兒或新生兒。

HIV屬逆轉錄病毒科中的慢病毒亞科,由單鏈RNA、逆轉錄酶和結構蛋白組成。典型的病毒顆粒呈球形,直徑100~140nm,病毒核心由RNA及核衣殼蛋白質、逆轉錄酶、核糖核酸酶H及整合酶所組成,外面為20面體的病毒衣殼,最外層為包膜,上有棘突,含有與宿主細胞結合的部位。HIV分為兩型HIV-1和HIV-2。HIV-1則從歐美、中非等世界其他地區分離,是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型;HIV-2是從西非地區所分離的,主要在非洲的少數國家呈侷限性流行。HIV對外界抵抗力弱,對熱和一般消毒劑不耐受,但對紫外線不敏感。

艾滋病患者及HIV攜帶者是艾滋病的傳染源,主要的傳播方式是性交傳染,其次是血液傳染和母嬰傳染。一般的接觸並不能傳染艾滋病,如淺吻、握手、擁抱、共餐、共用辦公用品、共用廁所、游泳池、共用電話、打噴嚏、蚊蟲叮咬等都不會傳染艾滋病。感染HIV後經一定潛伏期,由於患者細胞免疫功能障礙相繼出現各種頑固性條件性感染、惡性腫瘤和神經系統損害發生,因此,病死率極高。

1.臨床表現

臨床分期及系統表現:從感染HIV到發展為艾滋病,可大致分為急性HIV感、無症狀HIV感染和艾滋病三個階段。

(1)急性HIV感染 通常發生在接觸HIV後1~2周左右,主要表現為發熱、乏力、咽痛及全身不適症狀(類似於上呼吸道感染),少數患者可有頭痛、皮損、腦膜腦炎或急性多發性神經炎;體檢有頸、枕、腋部淋巴結腫大及肝脾腫大。此期一般不能檢出HIV抗體。患者感染HIV到形成抗體所需的時間稱為窗口期,一般為12-20周,平均為45天左右,輸血感染為2-8周,性交感染為2-3周,窗口期患者具有傳染性。

(2)無症狀HIV感染 可由原發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狀消失後延伸而來,短至數月,長至20年,平均8~10年。臨床上沒有任何表現,部分患者可出現持續性淋巴結腫大並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也有些可以發展為AIDS。此期患者血清中能檢出HIV抗體,具有傳染性。

(3)艾滋病 患者免疫功能嚴重破壞,出現各種機會性感染和繼發腫瘤。臨床表現為不規則發熱、慢性腹瀉、體重下降、原因不明的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常合併各種條件性感染(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蟲肺炎、鉅細胞病毒感染、皰疹病毒感染、弓形體病、隱球菌腦膜炎、肺結核)和腫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部分中青年患者可出現痴呆。卡氏肺囊蟲肺炎或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是多數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未經治療者在進入此期後的平均生存期為12~18個月。

HIV感染的皮膚表現:90%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在病程中可發生皮膚黏膜病變,皮損分為感染性皮損、非感染性皮損和皮膚腫瘤。

(1)非感染性皮膚損害 皮損多形性,可類似於脂溢性皮炎、魚鱗病、毛髮紅糠疹、銀屑病等,但通常病情更為嚴重。此外還可出現特應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玫瑰糠疹、蕁麻疹、多形紅斑及痤瘡樣皮損。

(2)感染性皮膚損害 表現為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但病情較一般患者嚴重。

①帶狀皰疹 累及面積常較大,可出現水皰、大皰、血皰,疼痛劇烈,極易感染,可引起腦炎、肺炎,甚至死亡。

②單純皰疹 復發頻繁,皮損侷限性或播散性,表現為持續性口腔、生殖器、肛周重度皰疹,可長期不愈並形成深潰瘍。

③疣 可表現為尋常疣、扁平疣、傳染性軟疣等,男性同性戀患者的肛周、直腸部常有尖銳溼疣。

④真菌感染 鵝口瘡是免疫缺陷最早出現的症狀,此外常出現較嚴重的淺表真菌感染;10%~13%艾滋病患者可發生隱球菌感染,常表現為皰疹樣皮損,中樞神經系統易受累。

⑤細菌感染 表現為毛囊炎、多發性皮膚膿腫或癤。

皮膚腫瘤

(1)卡波西肉瘤 好發於鼻尖、口腔黏膜、軀幹、四肢等處;皮損開始為粉紅色斑疹,長軸與皮紋方向一致,以後顏色變暗,形成淡紫色或棕色的斑疹或斑塊,最後變為出血性皮損和結節。

(2)淋巴瘤 皮損無特異性,可為丘疹或結節,診斷主要依靠病理檢查。

(3)惡性黑色素瘤 中老年人多發,一般可以較早出現轉移。

(4)鱗狀細胞癌 進展較快,病變可侵及結締組織、軟骨和骨膜,或轉移到附近的淋巴結、內臟。

2.實驗室檢查

(1)HIV可通過病毒分離培養、抗體或抗原檢測、病毒核酸檢測等進行實驗室診斷。

(2)免疫缺陷實驗室診斷可選用周圍淋巴細胞計數、CD4細胞計數、CD4/CD8細胞計數比值,觀察總數或比值是否減少和β2微球蛋白是明顯增高。

(3)條件感染的病原學檢測,如卡氏肺囊蟲、隱孢子蟲、弓形體、念珠菌等。

【鑑別診斷】

1.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因免疫系統遺傳缺陷或先天發育不全造成免疫功能障礙所致的免疫缺陷病。是一組少見病,與遺傳相關,常發生在嬰幼兒,出現反覆感染,嚴重威脅生命,無HIV感染。

 2.繼發性免疫缺陷病 皮質激素,化療,放療後引起或惡性腫瘤等繼發免疫疾病,無HIV感染。

3.特發性CD4+T淋巴細胞減少症 症狀酷似AIDS,但無HIV感染。

4.自身免疫性疾病結締組織病 共同症狀有發熱、消瘦,但無HIV感染。

5.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腦損害可以是艾滋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需予鑑別。

6.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喉炎,淋巴結腫大,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增多並出現異常淋巴細胞,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感染後體內出現抗EBV抗體,查HIV抗體陰性。

【治療】

艾滋病總的治療原則是補虛扶正祛邪,臨床以臟腑虛損多見,補虛為其治療大法,對於虛實夾雜以實為主的患者,祛邪之後應注意扶正。不可過用苦寒之品。

1.辨證論治

(1)內治

①肺胃陰虛證

症候:以呼吸系統症狀為主或早、中期患者。症見發熱、乾咳無痰或少量粘痰或痰中帶血,氣短,胸痛,全身乏力,消瘦,口乾,咽燥,盜汗,皮疹瘙癢,舌質紅,苔薄黃花剝或黃膩,脈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清熱化痰。

方藥:百合固金湯和六味地黃丸酌加女貞子、旱蓮草、麥冬以加強養陰之功。

②脾胃虛損證

多見於以消化系統症狀為主的患者。症見腹瀉呈稀水樣,少數夾有膿血或粘液,裡急後重不明顯,常伴有腹痛,並見發熱,乏力,消瘦,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痛腹瀉,吞嚥困難,口腔粘膜、舌部疼痛及有白斑,或有白色塊狀物(鵝口瘡),舌質淡,苔黃膩或白膩,脈濡細。

治法:健脾益氣,滲溼止瀉。

方藥:參苓白朮散和烏梅丸加減。

③脾腎兩虧證

症候:多見於晚期患者,預後極差。症見發熱或低熱纏綿,形體極度消瘦,神情倦怠,心悸氣促,頭暈目眩,腰膝痠痛,食慾不振,噁心或呃逆頻作,腹瀉劇烈或五更洩瀉,腹痛肢冷,口乾,盜汗,毛髮枯槁,易脫落,爪甲蒼白,皮膚瘙癢,或有鵝口瘡,舌紅無苔,或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或細數。

治法:益氣健脾,溫腎止瀉。

方藥:四神丸和理中丸加減。

④熱盛痰蒙證

症候:多見於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晚期垂危者,病情凶險,常在數天內死亡。症見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神志不清;或神昏譫語,項強肢厥,四肢抽搐;或伴癲癇,或呈痴呆狀;或因周圍神經損害,有肢體疼痛,行動困難等,苔黃膩,脈細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痰,熄風開竅。

方藥:安宮牛黃丸、天麻鉤藤飲加減。

【西醫治療】

⒈ 抗HIV藥物:機制是阻止HIV在體內複製和繁殖。

(1)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包括疊氮胸苷、地丹諾辛、扎西他濱等。

(2)蛋白酶抑制劑:如沙奎那韋、英地那韋、瑞託那韋等。

(3)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如奈韋拉定、臺拉維定等。

“雞尾酒”式混合療法 現稱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法,即採用蛋白酶抑制劑與逆轉錄酶抑制劑聯合治療,療效較好。聯合治療藥物選擇的標準:①經證實有效;②協同作用;③無交叉耐受;④無蓄積毒性;⑤應用實用性。

⒉ 免疫調節劑

⑴α-干擾素 早期用藥,以300萬U/次皮下注射,每日1次,2-4周以後改為3次/周,每療程2-3月。

⑵ 白細胞介素2(IL-2) 可用重組IL-2每日250萬U連續靜脈滴24h,每週5d,共4周-8周。

⑶ 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⒊ 條件性感染治療

真菌病毒和細菌如結核桿菌的感染,應選用敏感藥物進行規範治療。

⒋ 其他治療

主要有抗腫瘤、支持與對症治療等。中醫藥治療本病的研究正在從抗感染和免疫調節等角度進行積極研究,取得較大進展。也可對具體病人進行辨證論治。

【預防與調護】

1.普及防治艾滋病的知識,提倡安全性行為,使用避孕套,避免肛交。

2.患者應避免生育,避免母乳餵養。

3.高危人群不能獻血、獻器官、組織或精液,應對之進行抗體檢測,陽性者禁止作供者。

⒋ 血源及其成分或血液製品在使用前必須做HIV檢測。

5.加強易感人群和醫護人員防護意識。

6.防止醫源性感染,侵入性檢查和治療要嚴格消毒。

百合固金湯

出處:《慎齋遺書》卷七方

組成:百合、熟地、生地、歸身、白芍、甘草、桔梗、玄蔘、貝母、麥冬

功用:養陰潤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腎陰虧,虛火上炎證。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頭暈目眩,午後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

六味地黃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功用:滋陰補腎

主治: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

烏梅丸

出處:《傷寒論》

組成:烏梅、細辛、乾薑、黃連、當歸、附子、蜀椒、桂枝、人蔘、黃柏

功用:溫髒驅蛔

主治:寒熱錯雜,蛔蟲竄擾所致的蛔厥、久痢、厥陰頭痛。

四神丸

出處:《內科摘要》

組成: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

功用:溫腎暖脾,固腸止瀉

主治:腎洩。五更洩瀉、不思飲食、食不消化,腰痠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

理中丸

出處:《傷寒論》

組成:人蔘、乾薑、白朮、甘草

功用: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主治:1.脾胃虛寒證。脘腹綿綿作痛,喜溫喜按,嘔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潤,脈沉細或沉遲無力。2.陽虛失血證。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質清稀。3.脾胃虛寒所致的胸痺;或病後多涎唾;或小兒慢驚等。

安宮牛黃丸

出處:《溫病條辨》

組成:牛黃一兩,鬱金一兩,犀角(用代用品)一兩,黃連一兩,硃砂一兩,梅片二錢五分,麝香二錢五分,真珠五錢,山梔一兩,雄黃一兩,金箔衣,黃芩一兩。上為極細末,煉老蜜為丸,每丸一錢,金箔為衣,蠟護。脈虛者人蔘湯下,脈實者銀花、薄荷湯下。

功用:主要功用為清熱開竅、豁痰解毒

主治:邪熱內陷心包證。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口乾舌燥,痰涎壅盛以及中風痰壅,突然昏迷,面赤氣粗,亦治小兒外感,熱極生風,風痰上擾,高熱煩躁,喉間痰鳴,神昏譫妄,驚厥抽搐者。

用法:每服一丸,大人病重體實者,每日二次,甚至一日三次, 小兒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天麻鉤藤飲

出處:《雜病證治新義》

組成:天麻、梔子、黃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川牛膝、鉤藤、石決明

功用: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主治:肝陽上亢,風陽上擾證。頭痛頭脹,耳鳴目眩,少寐多夢,舌紅,脈弦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