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腫瘤專家周岱翰:好的生活習慣能遠離癌症

癌症 腫瘤 中藥 中醫 人之初雜誌 2017-03-28
著名腫瘤專家周岱翰:好的生活習慣能遠離癌症著名腫瘤專家周岱翰:好的生活習慣能遠離癌症

75歲的周岱翰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首席教授、腫瘤研究所所長、中華中醫學會腫瘤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一系列頭銜使他忙得不可開交。我要採訪他,他實在抽不出接訪的時間,只好勉強答應在出診時讓我在一旁看看與聽聽,見縫插針地問幾個問題。這種折中的採訪方式我還未遇到過,這應該是周岱翰教授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吧。

我進入診室時,周教授正在給一位深圳來的女患者看病。他停下看了我一眼,握了一下手,就叫實習醫生給我找了件白大褂讓我穿上,坐在她的旁邊。

這件白大褂袖子很短,我穿著一半手臂露在外面,釦子也扣不上。我不停地在筆記本上記錄下周教授與患者的交談,看了兩位病人之後,周教授對我笑了一笑:“陳作家,最好扣上釦子。”顯然,我剛才的樣子肯定不像醫生,影響了他與患者的深度交流。

在我的生活裡,都是文學與藝術,還有一些風月無邊的感性世界,而在周教授的診室裡,只有如何生與死的話題……

能吃能睡能拉才能生

2017年2月20日的整個下午,我都靜靜地呆在周教授的診室裡,通過看與聽來完成這次採訪。

周岱翰是中醫腫瘤方面的專家,門診掛號費300元,一般腫瘤重症病人要排隊一兩個月才能掛上號,因此非常珍惜診療的機會。

我發現周教授看病也有“套路”,他先進行“四診”,看病歷,看面色、舌苔,然後把脈,用手摸一下患者脖子的鎖骨處,或者患者所說的疼痛處,摸鎖骨是看患者的淋巴結有沒有發生病變。然後他會問:“最近吃得怎樣?”依次問完“吃、睡、拉”之後,開始解釋病症並解答病人的疑問,一邊在電腦上開藥,一邊叮囑患者:“藥一定要準時吃、定量吃。”

有位患者沒有按他的要求煮中藥,被周教授批評:“我給你開的中藥要求你用五碗水煮剩一碗喝,不能剩兩碗喝,剩一碗是為了留下一半肚子吃飯,人有胃氣才生,肚子不都是吃藥的。”

一位從福建遠道而來的患者第二次患腫瘤,要動手術,問周教授是開胸手術好還是微創手術好。周教授看了看他帶來的胸片之後說:“當然是微創手術好些,兩三天就可以出院,開胸手術恢復慢些。這些要由自己的病情和經濟情況來定。”

一位從茂名農村來的患者在別的醫院看完病後,醫院都不敢收他住院治療了,說最多隻能活一年。周教授安慰他:“一個醫生的水平不可能代表一個領域的最高水平,我們要盡最大努力,你吃了我開的藥,也許能活三年、五年。”

在周教授診室的書櫃裡,擺著三幅集體照,開始我以為是他的全家照,後來才知道是他與患者的合影。經他治療的癌症患者,有些已經活了10年、15年、20年。每過一年,他們都找周教授聚會一次,感恩生命。

著名腫瘤專家周岱翰:好的生活習慣能遠離癌症

周岱翰教授對病人總是很耐心

傍晚6點,護士送來麵包與牛奶,周教授來不及吃,因為外面還有不少患者在等候。在他們看來,能看到周岱翰教授,就是看到生的希望。

我走出診室後,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的花園裡長長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感慨生命如此簡單:能吃能睡能拉就是生命啊。

以前,我對生命的意義想得太多了。

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遠離癌症

中國人都希望長命百歲,頤養天年。中醫主張治未病,周教授從事中醫教育、科研、臨床實踐50年,對治療腫瘤有獨特的方法,對防癌抗癌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防止30%~50%癌症的發生。

中醫壽命學中,治未病主要指病未發生時治病於萌芽,讓更多人遠離癌症。周教授說:“現代社會食物非常豐盛,要注意防止有致癌作用食物的過度攝入。黴變的食物產生了黃麴黴素B1,經證實具有致癌作用,絕對不能吃;醃製的食物放久了,表面有一層像油的白色膜,這是亞硝胺,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最好不要吃。同時還要注意食物熱量的過度攝入。俗話說就是不能吃得太好太飽,自己又不運動消耗不了,逐漸造成腸的病變。過度的脂肪導致女性荷爾蒙增加,如乳腺癌,腸癌等疾病就是這樣得來的。”

“治未病很重要的就是戒菸限酒。”周教授說,“目前肺癌成為男性的第一死因、女性的第二死因,其中90%跟抽菸有關。菸草的吸入造成肺、喉、口腔、胰腺、膀胱、胃、肝、腎等癌症,菸草煙霧的環境會引起肺癌,危害他人。同樣,飲酒過量會導致脂肪肝,發展到肝硬化的程度則會引起肝癌。”

著名腫瘤專家周岱翰:好的生活習慣能遠離癌症

不吃發黴的食物,不吃醃製久放的食物,戒菸限酒,這些都是戒嘴癮。如果還能做到時常運動,作息有規律,就能有效地預防控制癌症的發生。

這些看似簡單,做起來也簡單的防癌遠離疾病的方法,在快節奏的生活下很難堅持到底。工作負重,日夜顛倒,生活混亂,給癌症可趁之機,導致我國的癌症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據2017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國家癌症中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70.59/10萬,死亡率為163.83/10萬。全球每年有880萬人死於癌症,佔全球死亡總人數近1/6。

中藥可讓癌細胞“改邪歸正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中醫治療癌症臨床實踐中,周岱翰教授對癌細胞再熟悉不過了。癌細胞並不是異物,它是人體正常細胞分化不良而來。人體正常細胞的生長有一個自殺程序,當長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就逐步走向衰老死亡。如果這種自殺程序遭到破壞,細胞長大卻不凋亡,原本正常的細胞就變成了癌細胞。腫瘤病人本身免疫系統不正常,無法識別和消滅這些癌細胞。周教授認為,中醫治療癌症,就是運用中藥綜合調理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效地識別和殺滅癌細胞。還可以通過藥物誘導癌細胞向正常細胞分化。也就是說,癌細胞可以“改邪歸正”。

周教授以往擔任“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老年非小細胞癌中醫綜合治療方案”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他說:“肺癌已經成為城市居民死因排行之首,其病情長,對傳統的放療、化療不敏感。在實踐中我發現,一些益氣除痰的中藥對該類型肺癌病人,特別是老年病人效果很好。”

著名腫瘤專家周岱翰:好的生活習慣能遠離癌症

周岱翰教授在從醫50年學術研討會上致辭

西醫傳統的治療模式是以殺滅、清除癌瘤組織為目的,但周教授發現,這種治療手段對老年的肺癌病人並不適合,他們大多身體虛弱,併發症多。這種情況下應該配合最佳的個體化支持療法,而不是隻看到抗癌。我們治療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滅癌瘤,而是著眼於減輕症狀,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早在20年前,周岱翰在寫《腫瘤治驗集要》一書時,就提出了臨床治療過程中可以出現“帶瘤生存”的狀態,那時還不易為人所接受。直到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把腫瘤定位為慢性病之後,這個觀點才得到更多人的重視。周教授解釋說:“帶瘤生存指的是中晚期腫瘤病人經過有效的抗腫瘤治療之後,病人常見的出血、癌痛、咳嗽、吞嚥困難症狀減輕甚至消失,瘤體穩定、生長緩慢,癌細胞不再明顯擴散,病情長期穩定甚至趨於好轉,是當前中醫治療中晚期癌症的一種務實方法。像高血壓、糖尿病要長期服藥、帶病生存一樣去理解,這樣才能消除病人的過度擔心與恐慌,更有利於治療。

對癌症要守住神,不要亂了方寸

一提到癌症,很多人立刻色變。癌症可發生在除了頭髮、指甲之外的人體任何部位,涉及到人體的各個系統,共計200多種。無論男女老少哪個人群都可能被波及。目前,一些癌症的治療效果還不太理想,患者普遍持悲觀的態度。

癌症患者的精神狀態一般經過四個階段,懷疑、恐懼、亂投醫和安然面對。

我在周教授的診室裡就看到一位患者,拿著幾家醫院的病歷讓周教授看,問這問那,周教授只好解釋:“亂投醫會造成過度治療,只有安然面對,守住神,才能進入最佳的治療狀態。”

周教授會診時就有一位住院的女患者走了進來,趴在周教授的耳邊問了幾個問題,又悄悄地走了出去。看得出,她非常信任周教授的治療方案,身體也康復得不錯,醫患關係和諧。

癌症是人類生命歷程中危險因素積累的結果。最新研究表明,癌症病人是遺傳基因變異與表現遺傳失控共同作用而產生的。表現遺傳與不良生活方式對身體免疫功能、內臟功能、分泌系統的影響有關。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年齡越大,對不良因素的接觸越多,積累到一定時間就會發生癌症。隨著中國老年社會的到來,年紀越大的人在生命歷程中積累的危險因素就越多。

周教授說:“中老年人患癌的可能性更大,一旦發生,要淡定,從容面對。買一堆無用的保健品不但浪費錢財,還延誤治療。”

在腫瘤門診,周教授經常遇到癌症患者家屬要求他配合保密,而不少患者一見他又顯得十分焦慮:“我是不是得了癌症,明天就沒命了?”

每當周教授想如實地向患者交代病情,家屬就會來阻止他。周教授感慨地說:“其實醫生不是沒有辦法幫助病人,但家屬一味地怕和瞞,影響了我們積極治療的願望和措施。”

著名腫瘤專家周岱翰:好的生活習慣能遠離癌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越隱瞞,他越害怕,一旦知道就會嚇死了。對於癌症患者,周教授建議家屬最好選擇合適的時間,平和地告知其病情,同時還告訴他:“這是慢性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可以長期帶病生活,不必過於擔心。”

“只有減輕了病人精神上的負擔,後續治療才能更好地配合。”這也是周教授向患者家屬再三強調的話。

中醫治癌,引起海內外患者與專家的關注

周岱翰1941年5月生於廣東汕頭的一個醫學世家,從小受家庭薰陶立志從醫,1961年考入廣州中醫學院醫療系,1966年大學畢業分配到東莞的廣東省泗安醫院,1976年調回廣州中醫學院方劑教研室。1978年籌建腫瘤研究室並在附屬醫院開設腫瘤專科門診,是我國較早的中醫、中西醫結合腫瘤科研、醫療機構。2016年11月19日,中華中醫學會和廣州中醫藥大學在廣州為周岱翰教授從醫50週年召開了學術研討會。與會者對他在教學、科研、臨床領域所取得的成績與突破給予高度讚譽。他主編的《中醫腫瘤學》成為全國中醫藥院校的教材,他還先後培養了博士後4名,博士生32名,碩士生8名。

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腫瘤科主任林麗珠,1986年大學畢業後就跟著周岱翰教授一起學習與工作。她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到北京國家科技部答辯科研項目立項,深夜11點趕到答辯地點時,找不到酒店住,但第二天周教授依然精神抖擻、思路清晰地完成答辯,通過了科研項目立項。

還有一次周教授蹆部做手術,不能出診,每天都有患者打電話給他:“周大夫,你什麼時候才能上班?我的藥吃完了。”對患者放心不下,周教授坐上輪椅讓家人推著去上班,一直堅持到正常上班。

周岱翰在中醫腫瘤學中所取得的成績並不是偶然的。除了勤奮與天資聰穎,他有很多自己的獨特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像他沒有時間接受我的採訪,但依然讓我通過眼睛與耳朵採訪一樣。他不主張中醫“啃老”,要有新的發現。他堅持每個月看10多本學術雜誌,對西醫治療癌症的科學成果瞭如指掌,在自己的臨床實踐中應用自如。就是這樣一個人,大學畢業後在中醫領域一干就是50年,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醫治好一個又一個的患者。

現在,除了內地的癌症患者慕名來就醫之外,港澳臺、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也有患者前來,個別國家的官員甚至通過外交途徑請周岱翰會診。

著名腫瘤專家周岱翰:好的生活習慣能遠離癌症

周岱翰與來訪的時任香港衛生署署長馮富珍

2002年,周岱翰的學生在國外雜誌發表採用純中醫中藥根治癌症病人的文章引起了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替代醫學辦公室主任懷特博士的高度重視。他半信半疑地通過各種途徑打電話給文中提到的兩位患者,當他從患者口中證實確有其事之後,非常驚訝中國中醫的神奇,特地來到廣州找周岱翰進行學術交流,拜訪了20多名周岱翰用中醫治療的“帶瘤生存”患者,見證了中醫的神奇。

從下午3點到6點半,我在周教授的診室呆了三個多鐘頭。他滿面紅光,聲音宏亮,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十多歲。他一個個患者不停地接診,面對重症患者不戴口罩,也不戴手套,就用手摸患者的發病部位,也讓我驚訝。

不過,我也聽得出來,一些說給患者聽的話,實際上是想說給我聽。比如他對一位來自梅州的患者說:“醫生治療你的病,是還給你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康包括強健的身體和康寧的心態,但你要有一個健康的思想,才能配合醫生的治療,早日康復。”一個人健康的思想是指什麼,這句話也讓我想了半天。

我留意到,周教授每看一個病人,多的半個小時,短的十多分鐘,平均20來分鐘。這些遠道而來的人用生命相托,周教授儘量讓每個病人都把話說完。

周教授對我說:“醫生就是讓每一個病人都有出路,而不是把求生的願望堵死。”

想生,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癌症。

壯士留步,戳進往期內容鏈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