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北歐與蘇聯在此相遇

愛沙尼亞 歐洲 建築 正教會 《孤獨星球》雜誌 2017-04-08
愛沙尼亞:北歐與蘇聯在此相遇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如果你想獲得稍微另類一點的季節體驗,那就前往愛沙尼亞吧,感受下一年中的“第五季”。4月前往波羅的海沿岸的荒野地區,可以見證獨特的季節變換,來一場滿滿新意的體驗之旅。

邁厄吉河旁的塔爾圖堪稱“愛沙尼亞眾城之母”,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波羅的海海岸邊的塔林卻逐漸脫穎而出,上演與塔爾圖的“雙城記”。與塔爾圖純正的愛沙尼亞風味相比,塔林更像是愛沙尼亞近代史的縮影,北歐和蘇聯的影響更為明顯與複雜。瞭解了塔林,也許就能理解愛沙尼亞的前世今生。

本期我們走進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北歐與蘇聯在此相遇

有人曾經說過:“歐洲是石頭做的,俄羅斯是木頭做的。”那麼對於愛沙尼亞這樣融合了俄羅斯和歐洲特徵兩者的國家,你很難去形容,只能去理解。

愛沙尼亞,在波羅的語中的意思是“水邊的居住者”,作為“波羅的海三國”中最靠近北方的一個,“水邊的居住者”卻沒能獲得字面意思上依水而居的恬靜與優雅,因為地理位置上連接著北歐與東歐,作為重要的戰略要塞,愛沙尼亞歷史上難逃戰火的蹂躪。藍白黑色的國旗很容易讓人記住,愛沙尼亞人關於國旗顏色含義的解讀很多,但不管哪種解讀,都離不開對富饒土地的熱愛和對自由的渴望與珍惜。

“因此我駛過汪洋和大海萬頃,來到了這樣一個城市塔林。”

愛沙尼亞:北歐與蘇聯在此相遇

塔林老城區牆壁上的塗鴉,似乎也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往日情懷。

塔林在愛沙尼亞人心中是個不像首都的首都,這不單單是因為歷史上愛沙尼亞的首都曾經是塔爾圖,還因為在愛沙尼亞人的心中,塔爾圖是愛沙尼亞文化的心臟,帕爾努(Parnu)則是夏天愛沙尼亞最熱門的出行地。和幾乎所有東歐國家的建城史相類似,愛沙尼亞城市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內陸到海洋的過程。所有慕名而來的旅行者都會首先拜訪塔林的古城,這座號稱是歐洲北部保存得最好的中世紀古城也早早就入選了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愛沙尼亞:北歐與蘇聯在此相遇

塔林街頭的流浪藝人

159米高的聖奧拉夫大教堂在1549到1625年的76年間曾是世界最高的建築,讓人們覺得站在頂端往芬蘭灣方向望去就可以看到80公里外的赫爾辛基。高高的尖頂使得這座建築在歷史上遭遇過多次雷擊和由於雷擊引發的大火,儘管歷經數次重修,聖奧拉夫大教堂仍然得以保存。如今在塔林古城,仍然是一抬頭就能看到這個雄偉建築。在觀景臺望去配合著中世紀的古城牆以及城牆四周錯落有致的塔樓,給人的感覺像是現實版的迪士尼城堡,夢幻而悠揚。

“我告訴你的連我看到的一半都沒有達到。”

愛沙尼亞:北歐與蘇聯在此相遇

歐洲保存最為完整的中世紀老城

除了地面上令人驚歎的建築佈局和結構,塔林擁有同樣隱祕而完善的地下設施。波羅的海國家普遍認為瑞典統治時期是他們的“黃金時代”,因為瑞典人不但有力地拉動了經濟增長,還在17世紀興建了地下防禦系統。從13世紀中葉開始,塔林老城區開始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會、宗教階層和封建權貴的聚集地,託姆比亞城堡就位於上城。連接著老城上城和下城兩個區域的是長腿街(Pikk Jalg)和短腿街(Luhike Jalg)。大多數遊客都喜歡從其中一條“腿”攀爬到託姆比亞,然後從另外一條“腿”回到下城。

愛沙尼亞:北歐與蘇聯在此相遇

塔林的主要商業街區

塔林的市政廣場也是塔林古城的精髓之一,塔林市政廳雖然算不上雄偉但卻是波羅的海地區唯一的哥特式風格的市政廳,每年6月,為期四天的老城節(Old Town Days)會讓整個廣場和市政廳因為貨攤、音樂會、舞蹈和中世紀主題的狂歡而活躍起來。在市政廳旁的藥房更是歐洲最古老的藥房之一,已經擁有將近五百年的歷史了,直到現在還在經營。廣場的周邊都是鵝卵石鋪就的蜿蜒小巷和銅製的街燈,街巷中充滿了卡布其諾的香味和打扮得很有當地特色的餐廳工作人員,這一切再加上遍佈的紅色“人”字形屋頂,讓人彷彿打開了通往中世紀歐洲的大門。

“靜靜的波羅的海,靜靜的教堂。”

愛沙尼亞:北歐與蘇聯在此相遇

裝修華麗但難掩落寞之意的東正教堂

在塔林,找到一條沒有教堂的街道絕非易事,這樣的教堂集中率可能會讓人們以為大部分愛沙尼亞人擁有信仰,但愛沙尼亞卻是歐洲宗教人口最低的國家之一。和東歐其他國家相比,愛沙尼亞的宗教情況更為複雜,不光只有東正教,信仰基督教和新教的也大有人在。這是因為歷史上的統治者也不單單是給愛沙尼亞輸入動盪,也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和宗教內涵。

愛沙尼亞:北歐與蘇聯在此相遇

教堂裡虔誠的婦女。

愛沙尼亞語是該國的官方語言,但是當地還有不少居民也講俄語,在大部分的東正教教堂裡面也寫滿了俄語和用俄語進行儀式和宣講的神職人員。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塔林最為重要的一座東正教教堂,圓頂的結構使其很容易區別於塔林其他尖頂教堂。如今在教堂裡禱告的大部分人還是頭披花巾的年長的俄羅斯婦女,讓人感慨戰爭和國家的分裂獨立往往意味著總有人的命運是一夕之間就被改變了。儘管歷史的車輪從來不曾留下間隙,但從中人們仍然可以窺探出愛沙尼亞所走過的風雨歷程。

愛沙尼亞這樣一個美麗而複雜的國家,也許正像奧爾罕·帕慕克所說的:“美景之美,在其憂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