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曾經的支柱產業是伐木業,如今這裡最繁榮的是科創企業,很多全球知名的獨角獸級科創企業從這裡誕生。


歐洲隱形硅谷的祕密


(愛沙尼亞有很多社交創業組織幫助創業者結識投資人構建關係網絡。圖/Lift99官網)

《財經》特派記者 王曉楓發自塔林 郝洲 | 編輯

“你是剛剛去了‘數字仙境’ (Digital Wonderland)?”一位德國外交官好奇地問道。他所說的“數字仙境”就是愛沙尼亞——一個面積只有4.5萬平方公里的波羅的海國家。這裡被世界經濟論壇報告評為歐洲最熱點的創業國家,聚集在首都塔林的科創企業每天都發生“化學反應”。

愛沙尼亞曾經的支柱產業是伐木業,如今這裡最繁榮的是科創企業,很多全球知名的獨角獸級科創企業從這裡誕生,諸如Skype、TransWise(互聯網金融)、Taxify(網約車)。該國總統卡柳萊德也稱讚愛沙尼亞的人均獨角獸率:“愛沙尼亞只有130萬人,但有4個獨角獸。世界上沒有哪個如此小的國家能有4個獨角獸。”

Taxify是愛沙尼亞的新晉獨角獸,今年3月剛剛更名為Bolt,寓意業務更加多元化。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科創企業去年從戴勒姆和滴滴等投資者那裡籌得1.75億美元,估值水漲船高至10億美元,目前在歐洲與非洲3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擁有2500多萬乘客、60萬司機,是Uber在歐洲主要競爭對手。

Taxify的成功並非偶然,其崛起歷程折射出愛沙尼亞完善的科創生態系統。馬庫斯·維利格(Markus Villig)是公司創始人也是CEO,他19歲創立平臺時還在上高中。與同齡人一樣,他諳熟編程,因為在愛沙尼亞,編程是從小學起就開始的必修課。

馬庫斯最初的想法只是將塔林和鄰國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出租車資源進行整合,他從父母那裡借來3000歐元作為起步資金,研發了這個APP。進入大學學習計算機課程期間,他已有10個僱員。馬庫斯的產品理念和商業模式在大學期間得到發展並逐步成熟,這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愛沙尼亞教育體系對學生創業者的支持。

年輕創業者的天堂

在愛沙尼亞,創業要從娃娃抓起。該國教育部所屬Innove基金會負責人納裡·萊比(Nele Labi)對《財經》記者指出,為了培育成功創業者,他們邀請科創企業家和年輕創客共同商討課程內容,根據他們的意見設置課程,這其中包含為馬庫斯那樣的天才學生創業者提供的個性化課程。

愛沙尼亞大學還設立孵化器幫助學生逐步將理念轉化為創意產品或商業模式,並最終成立公司。塔林理工大學成立的Mektory創新中心就是這樣的孵化器,該中心彙集不同專業的學生創意項目小組。很多企業來Mektory尋找解決方案,學生與企業合作共同做項目,例如,為三菱公司捐贈的電動汽車設計本土化充電樁和為歐洲航天局設計衛星。目前,6.2%的學校收入來自這些項目所產生的利潤。

“學生帶著創意來到這裡,我們會安排合適的導師,不僅有學術領域教授還有來自企業的從業者,學生們會從中學會如何撰寫商業策劃並吸引投資者。年底時,我們還會舉行競賽,塔林市科創領域專業人士會對項目進行評審,獲勝的學生項目團隊會去硅谷進行為期半年的免費學習。”Mektory項目協調人米莉·謝苗諾夫(Meeli Semjonov)對《財經》記者表示。

在Mektory創新中心孵化的項目不會無疾而終,愛沙尼亞科創生態系統的下一個環節會幫助學生創業者獲得資金把項目做下去。Taxify在馬庫斯2014年離開學校後快速獲得1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投資方是該國著名天使投資人團體愛沙尼亞幫(Estonian Mafia),他們中很多人來自Skype。在2011年Skype被微軟高價收購後,這些新富豪階層用出售公司的不菲收入在愛沙尼亞打造了一個“反哺系統”,即投資新生的科創企業,使年輕創業者很容易拿到投資。

這個系統根植於愛沙尼亞特殊的國情,在科創企業Wolf 3D擔任商務發展經理的陳正皓對此深有感觸,他對《財經》記者解釋說,愛沙尼亞獨立歷史很短暫,因此格外團結,民族概念很強,他們認為自己有義務幫助這個國家,再加上受到Skype成功案例的鼓舞,這些成功的科創企業家形成一種反哺社會的良性循環機制,即拿出賺取的錢資助有潛力項目和起步階段的創業者。另一方面,因為這個國家很小,創業者彼此之間都知根知底,也就形成了一種要善加利用投資的文化,否則無法在社區生存。

“再投資是愛沙尼亞科創生態中又一個重要環節,一些獨角獸公司員工在發跡後拿出錢來投資初創企業或自己成立新科創公司,例如,為Skype工作的人成立TransWire,為TransWire工作的人又創立Taxify,而為Taxify工作的人再去成立估值數百萬美元的新公司。”愛沙尼亞企業與信息技術部長瑞內·塔米斯特(Rene Tammist)對《財經》記者指出,這樣的系統會催生更多獨角獸。

不僅是Taxify,愛沙尼亞很多知名科創企業都得益於這個系統,例如,著名客戶關係管理軟件開發商Pipedrive的天使投資人是TransWire聯合創始人塔維·辛瑞克斯(Taavet Hinrikus)。又如,在中國設置生產線的愛沙尼亞電動自行車廠商Stigo的天使投資人是Skype創始人揚·塔林(Jaan Tallinn)。

為了給初創者提供資源,愛沙尼亞有很多社交創業組織幫助創業者結識投資人構建關係網絡,其中一個名叫Lift99,坐落於類似北京798工廠的創意城市建築群中,這裡不僅聚集很多本土創業企業,也吸引了一群說英語且有國際化IT工作經驗的創客。陳正皓剛來愛沙尼亞時就曾在這裡拓展人脈結識投資人。

“愛沙尼亞這個國家很小,很容易相互認識建立聯繫。Lift99這種共享社區對起步階段創業者很有幫助,可以通過關係網向現有科技企業推介自己的產品,還可以接觸到投資人和大公司高層。”陳正皓說。

直接面向國際市場

相比獲得起步資金,愛沙尼亞科創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走出狹小的本國市場,併成功應對來自國際化大企業的競爭。雖然種子資金不難獲得,但當愛沙尼亞科創企業成長壯大時會發現缺少拓展規模的資金,他們必須倍加努力向投資者證明團隊和商業模式有足夠的競爭力。

馬庫斯的哥哥馬丁·維利格(Martin Villig)也是Taxify聯合創始人,他對《財經》記者闡述了愛沙尼亞科創企業的發展理念。在馬丁看來,縱觀全球科創企業,在處於金字塔頂端的20%中幾乎沒歐洲企業,這是Taxify發展之初面臨的最大挑戰。

“比競爭者更聰明更努力是小國走出大公司的關鍵,愛沙尼亞市場很小,我們從企業誕生那一刻就知道這個道理,因為最初打造產品時就立足於為全球市場服務,例如設計多語言和多幣種平臺,而不是隻有本國語言和單一幣種。Skype是愛沙尼亞最早用全球客戶模式取得成功的科創企業,我們中很多人都曾在skype工作,我們離開skype時將這種全球化市場思維帶到自己創辦的公司中。”馬丁說。

Stigo創始人阿爾杜·瑞薩魯(Ardo Reinsalu)也認同這種全球市場思維,他對《財經》記者表示,“我們幾乎沒有國內市場,只有100多萬人口,所以創業之初我們就要關注國際市場,需要放眼全球思考誰是目標客戶,然後制定相應產品方案。

正如他們所言,愛沙尼亞初創企業遵循兩種外向型發展模式,一是將本地市場作為試驗場,試水成功後,創業者會迅速融資,然後將產品推向海外市場。第二種模式是一開始就定位海外市場,公司有進展後,這些企業會去硅谷尋找融資機會。

除了全球化思維,另一個關鍵因素是高效率利用投資。Uber等大型網約車運營商獲得的投資數量遠超Taxify,如何與它們競爭是一個難題。馬丁認為祕訣是追求簡潔發展模式,高效實惠節約成本,任何花費都必須有實際需要。

“我們的高管團隊沒有動輒幾百萬美元的年薪,CEO一個月只領取幾千歐元工資,我們有非常節約成本的運營結構和組織模式,因此能夠不從司機那裡抽取很多佣金就能良性運營,司機在Taxify能賺取更多佣金,自然選擇加入我們,我們逐漸取得市場。”馬丁舉例說,Taxify採用高效省錢方式打開市場,通過在臉書打廣告精準發現南非有很多司機願意加盟,藉此成功開拓南非市場,並擴展到非洲其他國家。

“極度崇尚節儉”是馬丁在採訪中反覆強調的理念,“我們與其他公司不同,它們不擔心花費,它們追求增長,如果快速成長這當然不是一個問題,然而隨著公司規模和人員不斷擴大,成本也會急劇增加而且很難降下來。例如,即便Uber也降低抽取佣金但卻不能複製Taxify的成功模式。因為Uber成本佔總收入20%,這是一筆巨大的費用,只有裁撤一半員工才可能減少抽取佣金,否則會利潤受損。”

為了節約成本,已經是獨角獸的Taxify仍然使用共享辦公空間,馬丁所強調的高效簡潔模式代表著愛沙尼亞企業的群體風格。陳正皓說,這邊的科創企業做事踏實,並不盲目融資,比較理性,只有在公司戰略目標真正需要時才會融資,而不是先畫大餅把投資人的錢拿過來再想去做什麼。

服務型的數字化政府

除了自身因素,愛沙尼亞科創企業取得成功還與政府推行的利好商務政策密不可分。塔米斯特介紹說,我們和創業者共同打造一個極其適合創新發展的生態系統,設置合理徵稅政策,簡化簽證手續以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IT人才,星期三申請科創簽證,星期五就能拿到簽證來愛沙尼亞工作。我們還幫助科創企業減少金融壓力與風險,建立聯合投資基金,投資科創企業,政府幫助吸引投資者投資,但資金不由政府管理,而是由專業機構管理。

公共政策之外,愛沙尼亞政府還通過數字化公共服務系統簡化創業流程。愛沙尼亞政府數字化程度居全歐洲之冠,99%公共事務線上處理(婚姻登記和房產過戶除外)。

愛沙尼亞人一出生就有電子ID,裡面記錄各種信息,只需將身份證插入讀卡器連上電腦,就可以使用上千項電子服務,從納稅、醫療等公共事務到開公司、籤合同等商業事務都可以通過這個系統完成。愛沙尼亞政府奉行僅此一次原則(once-only),即個人資料在申請電子ID時已記錄在案且內嵌數碼簽名,辦事時只需通過密碼使用電子簽名授權即可,無需重複提交表格證明個人信息。

“電子政府系統對創業者很重要,絕大多數手續都在網上辦理並用電子簽名背書。例如,開公司手續只需15分鐘就能在網上辦完只等批准。我現在所有事情都上網辦理,與海關手續只需通過電子簽名簽署文件就能搞定。”陳正皓說。

為了吸引人才與投資,愛沙尼亞政府在2014年試驗性推出跨國電子居民項目,截至2018年底已有來自157個國家的5萬人成為電子居民,這些電子居民中既有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政要,也有硅谷風投教父蒂姆·德雷帕(Tim Draper)和蘋果公司前首席宣傳官蓋伊·川崎這樣的商界領袖。

電子居民是一項虛擬服務,只需10分鐘網上填表並提交100歐元申請費就能搞定。電子身份使外國創業者可在愛沙尼亞註冊公司並享受當地營業稅為零的優惠政策。因為公司是註冊在愛沙尼亞,因此可享受歐盟統一市場的優惠政策。因為電子居民系統與電子政府系統原理一致,外國公民無需親自前往愛沙尼亞,通過互聯網以及電子簽名就可遠程使用愛沙尼亞的工商、政務和銀行服務。

“歐洲很多國家的人申請電子居民項目,英國的申請人數在脫歐期間激增,因為脫歐後會給他們進入歐洲市場帶來不便,法國人和德國人也很喜歡這個項目,當然也有不少中國人和印度人。” 塔米斯特說。

截至2018年底,申請者已經遠程開設6000多家公司,為愛沙尼亞貢獻1000萬歐元稅收。目前愛沙尼亞政府正考慮將電子居民項目升級為2.0版本,塔米斯特透露,“這個項目特別適合那些IT遊民,一邊旅行一邊給不同的公司工作,他們希望能夠有醫保之類的保障,我們希望能夠想出方案解決這一需求。”

電子政府和電子居民項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愛沙尼亞的國家軟實力,很多國家紛紛效仿學習“數字立國”策略,試圖打造自己的獨角獸。該國著名智庫電子政務學院項目主任卡特琳·尼曼-梅特卡夫(Katrin Nyman-Metcalf)對《財經》記者介紹說,該機構已為130多個國家和200多個組織提供有關電子政府理念和實踐方面的培訓,不僅有像烏克蘭這樣的鄰國,還有澳大利亞這樣遠在亞洲的國家。

愛沙尼亞人的理念遠不止於此,該國數字化國策奠基人、前總統托馬斯·亨德里克·伊爾維斯(Toomas Hendrik Ilves)甚至提出了更有雄心的計劃,在他看來,雖然勞動力、資本、商品和一些服務都能在歐盟範圍內自由流動,但數字服務或數據仍然不能自由流動。愛沙尼亞一直在努力消除這些障礙,正如愛沙尼亞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時所積極推動的議程。“也許未來這種模式可能會在整個歐洲施行,但現在仍然任重而道遠”。

(本文首刊於2019年4月1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