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
"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迅速展開“眼鏡蛇”行動。反應過來的德軍開始向諾曼底增援,而此時的盟軍已勢如破竹,在阿夫朗什至卡昂一線,總兵力已達100多萬,大量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從英國開赴歐洲戰場,戰略優勢更加明顯。

反觀德軍,在長達幾百公里的戰線上,兵力只有70萬。在盟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有好奇的朋友會問,這樣摧枯拉朽的戰鬥場面,巴頓為什麼沒有參加,難道還在英國當“誘餌”?

"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迅速展開“眼鏡蛇”行動。反應過來的德軍開始向諾曼底增援,而此時的盟軍已勢如破竹,在阿夫朗什至卡昂一線,總兵力已達100多萬,大量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從英國開赴歐洲戰場,戰略優勢更加明顯。

反觀德軍,在長達幾百公里的戰線上,兵力只有70萬。在盟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有好奇的朋友會問,這樣摧枯拉朽的戰鬥場面,巴頓為什麼沒有參加,難道還在英國當“誘餌”?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隱姓埋名”的第3集團軍。

盟軍搶灘成功後,開始分兩路向內陸縱深挺進,但遭到了德軍的反擊,進展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艾森豪威爾很快就想到了他的“祕密武器”——巴頓,戰爭對他來說就是生命,此時的他已“著急上火”了一個月。

然而,艾森豪威爾讓巴頓上戰場是有條件的。一是,為了繼續矇蔽對手,減輕諾曼底方向盟軍的壓力,遲滯加萊地區德軍精銳的增援,他必須以保密的身份參加戰鬥;

"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迅速展開“眼鏡蛇”行動。反應過來的德軍開始向諾曼底增援,而此時的盟軍已勢如破竹,在阿夫朗什至卡昂一線,總兵力已達100多萬,大量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從英國開赴歐洲戰場,戰略優勢更加明顯。

反觀德軍,在長達幾百公里的戰線上,兵力只有70萬。在盟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有好奇的朋友會問,這樣摧枯拉朽的戰鬥場面,巴頓為什麼沒有參加,難道還在英國當“誘餌”?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隱姓埋名”的第3集團軍。

盟軍搶灘成功後,開始分兩路向內陸縱深挺進,但遭到了德軍的反擊,進展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艾森豪威爾很快就想到了他的“祕密武器”——巴頓,戰爭對他來說就是生命,此時的他已“著急上火”了一個月。

然而,艾森豪威爾讓巴頓上戰場是有條件的。一是,為了繼續矇蔽對手,減輕諾曼底方向盟軍的壓力,遲滯加萊地區德軍精銳的增援,他必須以保密的身份參加戰鬥;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二是,他被任命為美第3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在歐洲的行動也是保密的,一切報告中不能提及這支部隊的名字,甚至連代表部隊番號的肩章和標誌都沒有。說白了,即使戰功赫赫,也只能是別人的“功勞”;

更苛刻的是,他要聽命於曾經的老部下布萊德雷的指揮,而布萊德雷太瞭解這位“戰爭狂人”了,擔心他 “胡來”,影響自己的聲譽。於是安排他只能指揮第8軍,將他排除在集團軍群指揮層外。

"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迅速展開“眼鏡蛇”行動。反應過來的德軍開始向諾曼底增援,而此時的盟軍已勢如破竹,在阿夫朗什至卡昂一線,總兵力已達100多萬,大量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從英國開赴歐洲戰場,戰略優勢更加明顯。

反觀德軍,在長達幾百公里的戰線上,兵力只有70萬。在盟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有好奇的朋友會問,這樣摧枯拉朽的戰鬥場面,巴頓為什麼沒有參加,難道還在英國當“誘餌”?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隱姓埋名”的第3集團軍。

盟軍搶灘成功後,開始分兩路向內陸縱深挺進,但遭到了德軍的反擊,進展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艾森豪威爾很快就想到了他的“祕密武器”——巴頓,戰爭對他來說就是生命,此時的他已“著急上火”了一個月。

然而,艾森豪威爾讓巴頓上戰場是有條件的。一是,為了繼續矇蔽對手,減輕諾曼底方向盟軍的壓力,遲滯加萊地區德軍精銳的增援,他必須以保密的身份參加戰鬥;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二是,他被任命為美第3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在歐洲的行動也是保密的,一切報告中不能提及這支部隊的名字,甚至連代表部隊番號的肩章和標誌都沒有。說白了,即使戰功赫赫,也只能是別人的“功勞”;

更苛刻的是,他要聽命於曾經的老部下布萊德雷的指揮,而布萊德雷太瞭解這位“戰爭狂人”了,擔心他 “胡來”,影響自己的聲譽。於是安排他只能指揮第8軍,將他排除在集團軍群指揮層外。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但對於“只要能參加戰鬥,我甘願當一名少尉”的巴頓來說,這些都是“浮雲”。於是,1944年7月6日他祕密來到法國,帶領第8軍,一改過去步兵衝鋒,坦克支援的戰術,以坦克和裝甲車為開路先鋒,打破以往進攻緩慢的態勢。

“湮滅”不了的輝煌。

1944年8月1日,美國第3集團軍所屬4個軍(即第8、12、15、20軍)集結到位,歸屬於布萊德雷領導的第12集團軍群。但由於該部仍然肩負著“誘餌”的任務,巴頓和第3集團軍參戰的消息,對外也嚴加封鎖,但還是不脛而走。

"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迅速展開“眼鏡蛇”行動。反應過來的德軍開始向諾曼底增援,而此時的盟軍已勢如破竹,在阿夫朗什至卡昂一線,總兵力已達100多萬,大量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從英國開赴歐洲戰場,戰略優勢更加明顯。

反觀德軍,在長達幾百公里的戰線上,兵力只有70萬。在盟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有好奇的朋友會問,這樣摧枯拉朽的戰鬥場面,巴頓為什麼沒有參加,難道還在英國當“誘餌”?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隱姓埋名”的第3集團軍。

盟軍搶灘成功後,開始分兩路向內陸縱深挺進,但遭到了德軍的反擊,進展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艾森豪威爾很快就想到了他的“祕密武器”——巴頓,戰爭對他來說就是生命,此時的他已“著急上火”了一個月。

然而,艾森豪威爾讓巴頓上戰場是有條件的。一是,為了繼續矇蔽對手,減輕諾曼底方向盟軍的壓力,遲滯加萊地區德軍精銳的增援,他必須以保密的身份參加戰鬥;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二是,他被任命為美第3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在歐洲的行動也是保密的,一切報告中不能提及這支部隊的名字,甚至連代表部隊番號的肩章和標誌都沒有。說白了,即使戰功赫赫,也只能是別人的“功勞”;

更苛刻的是,他要聽命於曾經的老部下布萊德雷的指揮,而布萊德雷太瞭解這位“戰爭狂人”了,擔心他 “胡來”,影響自己的聲譽。於是安排他只能指揮第8軍,將他排除在集團軍群指揮層外。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但對於“只要能參加戰鬥,我甘願當一名少尉”的巴頓來說,這些都是“浮雲”。於是,1944年7月6日他祕密來到法國,帶領第8軍,一改過去步兵衝鋒,坦克支援的戰術,以坦克和裝甲車為開路先鋒,打破以往進攻緩慢的態勢。

“湮滅”不了的輝煌。

1944年8月1日,美國第3集團軍所屬4個軍(即第8、12、15、20軍)集結到位,歸屬於布萊德雷領導的第12集團軍群。但由於該部仍然肩負著“誘餌”的任務,巴頓和第3集團軍參戰的消息,對外也嚴加封鎖,但還是不脛而走。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首先,巴頓真正行使指揮權後,戰術風格很明顯、很“巴頓化”。他的部隊向佈雷斯特、昂熱、勒芒、奧爾良的進攻犀利,讓熟悉他的德軍高層很快斷定當面的對手是巴。同時,德軍從抓獲的俘虜和截獲的消息也證實了他們的判斷。

其次,巴頓參戰的消息被德國人用了多種語言在廣播中宣揚,新聞界和巴頓的崇拜者們坐不住了,紛紛為他鳴不平。美國民眾也指責美軍高層即用人,又不給應得榮譽的做法,這是對他們心目英雄的踐踏。

"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迅速展開“眼鏡蛇”行動。反應過來的德軍開始向諾曼底增援,而此時的盟軍已勢如破竹,在阿夫朗什至卡昂一線,總兵力已達100多萬,大量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從英國開赴歐洲戰場,戰略優勢更加明顯。

反觀德軍,在長達幾百公里的戰線上,兵力只有70萬。在盟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有好奇的朋友會問,這樣摧枯拉朽的戰鬥場面,巴頓為什麼沒有參加,難道還在英國當“誘餌”?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隱姓埋名”的第3集團軍。

盟軍搶灘成功後,開始分兩路向內陸縱深挺進,但遭到了德軍的反擊,進展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艾森豪威爾很快就想到了他的“祕密武器”——巴頓,戰爭對他來說就是生命,此時的他已“著急上火”了一個月。

然而,艾森豪威爾讓巴頓上戰場是有條件的。一是,為了繼續矇蔽對手,減輕諾曼底方向盟軍的壓力,遲滯加萊地區德軍精銳的增援,他必須以保密的身份參加戰鬥;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二是,他被任命為美第3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在歐洲的行動也是保密的,一切報告中不能提及這支部隊的名字,甚至連代表部隊番號的肩章和標誌都沒有。說白了,即使戰功赫赫,也只能是別人的“功勞”;

更苛刻的是,他要聽命於曾經的老部下布萊德雷的指揮,而布萊德雷太瞭解這位“戰爭狂人”了,擔心他 “胡來”,影響自己的聲譽。於是安排他只能指揮第8軍,將他排除在集團軍群指揮層外。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但對於“只要能參加戰鬥,我甘願當一名少尉”的巴頓來說,這些都是“浮雲”。於是,1944年7月6日他祕密來到法國,帶領第8軍,一改過去步兵衝鋒,坦克支援的戰術,以坦克和裝甲車為開路先鋒,打破以往進攻緩慢的態勢。

“湮滅”不了的輝煌。

1944年8月1日,美國第3集團軍所屬4個軍(即第8、12、15、20軍)集結到位,歸屬於布萊德雷領導的第12集團軍群。但由於該部仍然肩負著“誘餌”的任務,巴頓和第3集團軍參戰的消息,對外也嚴加封鎖,但還是不脛而走。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首先,巴頓真正行使指揮權後,戰術風格很明顯、很“巴頓化”。他的部隊向佈雷斯特、昂熱、勒芒、奧爾良的進攻犀利,讓熟悉他的德軍高層很快斷定當面的對手是巴。同時,德軍從抓獲的俘虜和截獲的消息也證實了他們的判斷。

其次,巴頓參戰的消息被德國人用了多種語言在廣播中宣揚,新聞界和巴頓的崇拜者們坐不住了,紛紛為他鳴不平。美國民眾也指責美軍高層即用人,又不給應得榮譽的做法,這是對他們心目英雄的踐踏。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受不了的是巴頓的部下。第3集團軍取得一連串勝利卻因為“保密”而被掩蓋起來,在他們看來,這是美軍高層嫉妒他們的司令,故意打壓,官兵們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重,以至於妨礙了該部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被逼無奈的艾森豪威爾只好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宣佈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正在法國作戰。一時間,他的名字響徹美國各大媒體,成為炙手可熱的熱點人物。讓愛出風頭的巴頓歡欣不已,在一旁偷偷的樂,因為這正是他希望的結果。

"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迅速展開“眼鏡蛇”行動。反應過來的德軍開始向諾曼底增援,而此時的盟軍已勢如破竹,在阿夫朗什至卡昂一線,總兵力已達100多萬,大量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從英國開赴歐洲戰場,戰略優勢更加明顯。

反觀德軍,在長達幾百公里的戰線上,兵力只有70萬。在盟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有好奇的朋友會問,這樣摧枯拉朽的戰鬥場面,巴頓為什麼沒有參加,難道還在英國當“誘餌”?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隱姓埋名”的第3集團軍。

盟軍搶灘成功後,開始分兩路向內陸縱深挺進,但遭到了德軍的反擊,進展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艾森豪威爾很快就想到了他的“祕密武器”——巴頓,戰爭對他來說就是生命,此時的他已“著急上火”了一個月。

然而,艾森豪威爾讓巴頓上戰場是有條件的。一是,為了繼續矇蔽對手,減輕諾曼底方向盟軍的壓力,遲滯加萊地區德軍精銳的增援,他必須以保密的身份參加戰鬥;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二是,他被任命為美第3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在歐洲的行動也是保密的,一切報告中不能提及這支部隊的名字,甚至連代表部隊番號的肩章和標誌都沒有。說白了,即使戰功赫赫,也只能是別人的“功勞”;

更苛刻的是,他要聽命於曾經的老部下布萊德雷的指揮,而布萊德雷太瞭解這位“戰爭狂人”了,擔心他 “胡來”,影響自己的聲譽。於是安排他只能指揮第8軍,將他排除在集團軍群指揮層外。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但對於“只要能參加戰鬥,我甘願當一名少尉”的巴頓來說,這些都是“浮雲”。於是,1944年7月6日他祕密來到法國,帶領第8軍,一改過去步兵衝鋒,坦克支援的戰術,以坦克和裝甲車為開路先鋒,打破以往進攻緩慢的態勢。

“湮滅”不了的輝煌。

1944年8月1日,美國第3集團軍所屬4個軍(即第8、12、15、20軍)集結到位,歸屬於布萊德雷領導的第12集團軍群。但由於該部仍然肩負著“誘餌”的任務,巴頓和第3集團軍參戰的消息,對外也嚴加封鎖,但還是不脛而走。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首先,巴頓真正行使指揮權後,戰術風格很明顯、很“巴頓化”。他的部隊向佈雷斯特、昂熱、勒芒、奧爾良的進攻犀利,讓熟悉他的德軍高層很快斷定當面的對手是巴。同時,德軍從抓獲的俘虜和截獲的消息也證實了他們的判斷。

其次,巴頓參戰的消息被德國人用了多種語言在廣播中宣揚,新聞界和巴頓的崇拜者們坐不住了,紛紛為他鳴不平。美國民眾也指責美軍高層即用人,又不給應得榮譽的做法,這是對他們心目英雄的踐踏。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受不了的是巴頓的部下。第3集團軍取得一連串勝利卻因為“保密”而被掩蓋起來,在他們看來,這是美軍高層嫉妒他們的司令,故意打壓,官兵們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重,以至於妨礙了該部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被逼無奈的艾森豪威爾只好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宣佈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正在法國作戰。一時間,他的名字響徹美國各大媒體,成為炙手可熱的熱點人物。讓愛出風頭的巴頓歡欣不已,在一旁偷偷的樂,因為這正是他希望的結果。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讓他興奮的是,在輿論的推動下,他被授予永久性少將軍銜,比他的上司布萊德利還早了2個星期。巴頓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再次成為戰場上人們追逐的焦點,並又一次達到了人生的輝煌,也正應了那句話“是金子遲早要發光”。

巴頓為什麼這麼“努力”?

一是,對蒙哥馬利的反感。作為英、美兩軍標誌性的人物,這兩人之間的明爭暗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雖然在西西里島,他的戰績一度蓋過了這個“小個子”,美軍在盟軍中地位也隨之提高,但“掌摑”事件讓他離開了盟軍領導層。

"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迅速展開“眼鏡蛇”行動。反應過來的德軍開始向諾曼底增援,而此時的盟軍已勢如破竹,在阿夫朗什至卡昂一線,總兵力已達100多萬,大量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從英國開赴歐洲戰場,戰略優勢更加明顯。

反觀德軍,在長達幾百公里的戰線上,兵力只有70萬。在盟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有好奇的朋友會問,這樣摧枯拉朽的戰鬥場面,巴頓為什麼沒有參加,難道還在英國當“誘餌”?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隱姓埋名”的第3集團軍。

盟軍搶灘成功後,開始分兩路向內陸縱深挺進,但遭到了德軍的反擊,進展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艾森豪威爾很快就想到了他的“祕密武器”——巴頓,戰爭對他來說就是生命,此時的他已“著急上火”了一個月。

然而,艾森豪威爾讓巴頓上戰場是有條件的。一是,為了繼續矇蔽對手,減輕諾曼底方向盟軍的壓力,遲滯加萊地區德軍精銳的增援,他必須以保密的身份參加戰鬥;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二是,他被任命為美第3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在歐洲的行動也是保密的,一切報告中不能提及這支部隊的名字,甚至連代表部隊番號的肩章和標誌都沒有。說白了,即使戰功赫赫,也只能是別人的“功勞”;

更苛刻的是,他要聽命於曾經的老部下布萊德雷的指揮,而布萊德雷太瞭解這位“戰爭狂人”了,擔心他 “胡來”,影響自己的聲譽。於是安排他只能指揮第8軍,將他排除在集團軍群指揮層外。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但對於“只要能參加戰鬥,我甘願當一名少尉”的巴頓來說,這些都是“浮雲”。於是,1944年7月6日他祕密來到法國,帶領第8軍,一改過去步兵衝鋒,坦克支援的戰術,以坦克和裝甲車為開路先鋒,打破以往進攻緩慢的態勢。

“湮滅”不了的輝煌。

1944年8月1日,美國第3集團軍所屬4個軍(即第8、12、15、20軍)集結到位,歸屬於布萊德雷領導的第12集團軍群。但由於該部仍然肩負著“誘餌”的任務,巴頓和第3集團軍參戰的消息,對外也嚴加封鎖,但還是不脛而走。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首先,巴頓真正行使指揮權後,戰術風格很明顯、很“巴頓化”。他的部隊向佈雷斯特、昂熱、勒芒、奧爾良的進攻犀利,讓熟悉他的德軍高層很快斷定當面的對手是巴。同時,德軍從抓獲的俘虜和截獲的消息也證實了他們的判斷。

其次,巴頓參戰的消息被德國人用了多種語言在廣播中宣揚,新聞界和巴頓的崇拜者們坐不住了,紛紛為他鳴不平。美國民眾也指責美軍高層即用人,又不給應得榮譽的做法,這是對他們心目英雄的踐踏。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受不了的是巴頓的部下。第3集團軍取得一連串勝利卻因為“保密”而被掩蓋起來,在他們看來,這是美軍高層嫉妒他們的司令,故意打壓,官兵們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重,以至於妨礙了該部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被逼無奈的艾森豪威爾只好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宣佈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正在法國作戰。一時間,他的名字響徹美國各大媒體,成為炙手可熱的熱點人物。讓愛出風頭的巴頓歡欣不已,在一旁偷偷的樂,因為這正是他希望的結果。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讓他興奮的是,在輿論的推動下,他被授予永久性少將軍銜,比他的上司布萊德利還早了2個星期。巴頓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再次成為戰場上人們追逐的焦點,並又一次達到了人生的輝煌,也正應了那句話“是金子遲早要發光”。

巴頓為什麼這麼“努力”?

一是,對蒙哥馬利的反感。作為英、美兩軍標誌性的人物,這兩人之間的明爭暗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雖然在西西里島,他的戰績一度蓋過了這個“小個子”,美軍在盟軍中地位也隨之提高,但“掌摑”事件讓他離開了盟軍領導層。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諾曼底登陸,蒙哥馬利更是帶領第21集團軍群在西線馳騁疆場,讓無仗可打的巴頓憤憤不平。機會來了,蒙哥馬利的部隊用7000噸炸彈只前進了11公里,更無法接受的是,美軍的傷亡數字是英軍的一倍。這說明英軍作戰不賣力,巴頓要以實際行動再次讓這位“小個子”出醜。

二是,希特勒遇刺的消息傳來後,巴頓很著急,他一直擔心戰爭會因此而停止。他要在戰爭結束前,盡情的“享受”戰爭帶給自己的快感。他命令部隊從三個方向巴黎的塞納河挺進。

"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迅速展開“眼鏡蛇”行動。反應過來的德軍開始向諾曼底增援,而此時的盟軍已勢如破竹,在阿夫朗什至卡昂一線,總兵力已達100多萬,大量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從英國開赴歐洲戰場,戰略優勢更加明顯。

反觀德軍,在長達幾百公里的戰線上,兵力只有70萬。在盟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有好奇的朋友會問,這樣摧枯拉朽的戰鬥場面,巴頓為什麼沒有參加,難道還在英國當“誘餌”?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隱姓埋名”的第3集團軍。

盟軍搶灘成功後,開始分兩路向內陸縱深挺進,但遭到了德軍的反擊,進展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艾森豪威爾很快就想到了他的“祕密武器”——巴頓,戰爭對他來說就是生命,此時的他已“著急上火”了一個月。

然而,艾森豪威爾讓巴頓上戰場是有條件的。一是,為了繼續矇蔽對手,減輕諾曼底方向盟軍的壓力,遲滯加萊地區德軍精銳的增援,他必須以保密的身份參加戰鬥;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二是,他被任命為美第3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在歐洲的行動也是保密的,一切報告中不能提及這支部隊的名字,甚至連代表部隊番號的肩章和標誌都沒有。說白了,即使戰功赫赫,也只能是別人的“功勞”;

更苛刻的是,他要聽命於曾經的老部下布萊德雷的指揮,而布萊德雷太瞭解這位“戰爭狂人”了,擔心他 “胡來”,影響自己的聲譽。於是安排他只能指揮第8軍,將他排除在集團軍群指揮層外。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但對於“只要能參加戰鬥,我甘願當一名少尉”的巴頓來說,這些都是“浮雲”。於是,1944年7月6日他祕密來到法國,帶領第8軍,一改過去步兵衝鋒,坦克支援的戰術,以坦克和裝甲車為開路先鋒,打破以往進攻緩慢的態勢。

“湮滅”不了的輝煌。

1944年8月1日,美國第3集團軍所屬4個軍(即第8、12、15、20軍)集結到位,歸屬於布萊德雷領導的第12集團軍群。但由於該部仍然肩負著“誘餌”的任務,巴頓和第3集團軍參戰的消息,對外也嚴加封鎖,但還是不脛而走。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首先,巴頓真正行使指揮權後,戰術風格很明顯、很“巴頓化”。他的部隊向佈雷斯特、昂熱、勒芒、奧爾良的進攻犀利,讓熟悉他的德軍高層很快斷定當面的對手是巴。同時,德軍從抓獲的俘虜和截獲的消息也證實了他們的判斷。

其次,巴頓參戰的消息被德國人用了多種語言在廣播中宣揚,新聞界和巴頓的崇拜者們坐不住了,紛紛為他鳴不平。美國民眾也指責美軍高層即用人,又不給應得榮譽的做法,這是對他們心目英雄的踐踏。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受不了的是巴頓的部下。第3集團軍取得一連串勝利卻因為“保密”而被掩蓋起來,在他們看來,這是美軍高層嫉妒他們的司令,故意打壓,官兵們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重,以至於妨礙了該部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被逼無奈的艾森豪威爾只好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宣佈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正在法國作戰。一時間,他的名字響徹美國各大媒體,成為炙手可熱的熱點人物。讓愛出風頭的巴頓歡欣不已,在一旁偷偷的樂,因為這正是他希望的結果。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讓他興奮的是,在輿論的推動下,他被授予永久性少將軍銜,比他的上司布萊德利還早了2個星期。巴頓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再次成為戰場上人們追逐的焦點,並又一次達到了人生的輝煌,也正應了那句話“是金子遲早要發光”。

巴頓為什麼這麼“努力”?

一是,對蒙哥馬利的反感。作為英、美兩軍標誌性的人物,這兩人之間的明爭暗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雖然在西西里島,他的戰績一度蓋過了這個“小個子”,美軍在盟軍中地位也隨之提高,但“掌摑”事件讓他離開了盟軍領導層。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諾曼底登陸,蒙哥馬利更是帶領第21集團軍群在西線馳騁疆場,讓無仗可打的巴頓憤憤不平。機會來了,蒙哥馬利的部隊用7000噸炸彈只前進了11公里,更無法接受的是,美軍的傷亡數字是英軍的一倍。這說明英軍作戰不賣力,巴頓要以實際行動再次讓這位“小個子”出醜。

二是,希特勒遇刺的消息傳來後,巴頓很著急,他一直擔心戰爭會因此而停止。他要在戰爭結束前,盡情的“享受”戰爭帶給自己的快感。他命令部隊從三個方向巴黎的塞納河挺進。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為關鍵的是,他提出一個放棄攻擊布列塔尼,轉而直取布列塔尼半島頂端的佈雷斯特的方案。為了能獲得上級的認可,他與蒙哥馬利打了一個賭:第8軍要在5天后到達佈雷斯特,賭注是5英鎊。

為此,巴頓再次親臨戰場,就像在西西里戰役那樣,有時指揮交通,有時在路旁鼓舞士氣,不時地揮動手臂,或罵、或喊,全軍上下的士氣高漲,其先頭部隊在短短6天,僅以傷亡400多人的代價,行程320公里到達佈雷斯特。

"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迅速展開“眼鏡蛇”行動。反應過來的德軍開始向諾曼底增援,而此時的盟軍已勢如破竹,在阿夫朗什至卡昂一線,總兵力已達100多萬,大量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從英國開赴歐洲戰場,戰略優勢更加明顯。

反觀德軍,在長達幾百公里的戰線上,兵力只有70萬。在盟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有好奇的朋友會問,這樣摧枯拉朽的戰鬥場面,巴頓為什麼沒有參加,難道還在英國當“誘餌”?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隱姓埋名”的第3集團軍。

盟軍搶灘成功後,開始分兩路向內陸縱深挺進,但遭到了德軍的反擊,進展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艾森豪威爾很快就想到了他的“祕密武器”——巴頓,戰爭對他來說就是生命,此時的他已“著急上火”了一個月。

然而,艾森豪威爾讓巴頓上戰場是有條件的。一是,為了繼續矇蔽對手,減輕諾曼底方向盟軍的壓力,遲滯加萊地區德軍精銳的增援,他必須以保密的身份參加戰鬥;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二是,他被任命為美第3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在歐洲的行動也是保密的,一切報告中不能提及這支部隊的名字,甚至連代表部隊番號的肩章和標誌都沒有。說白了,即使戰功赫赫,也只能是別人的“功勞”;

更苛刻的是,他要聽命於曾經的老部下布萊德雷的指揮,而布萊德雷太瞭解這位“戰爭狂人”了,擔心他 “胡來”,影響自己的聲譽。於是安排他只能指揮第8軍,將他排除在集團軍群指揮層外。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但對於“只要能參加戰鬥,我甘願當一名少尉”的巴頓來說,這些都是“浮雲”。於是,1944年7月6日他祕密來到法國,帶領第8軍,一改過去步兵衝鋒,坦克支援的戰術,以坦克和裝甲車為開路先鋒,打破以往進攻緩慢的態勢。

“湮滅”不了的輝煌。

1944年8月1日,美國第3集團軍所屬4個軍(即第8、12、15、20軍)集結到位,歸屬於布萊德雷領導的第12集團軍群。但由於該部仍然肩負著“誘餌”的任務,巴頓和第3集團軍參戰的消息,對外也嚴加封鎖,但還是不脛而走。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首先,巴頓真正行使指揮權後,戰術風格很明顯、很“巴頓化”。他的部隊向佈雷斯特、昂熱、勒芒、奧爾良的進攻犀利,讓熟悉他的德軍高層很快斷定當面的對手是巴。同時,德軍從抓獲的俘虜和截獲的消息也證實了他們的判斷。

其次,巴頓參戰的消息被德國人用了多種語言在廣播中宣揚,新聞界和巴頓的崇拜者們坐不住了,紛紛為他鳴不平。美國民眾也指責美軍高層即用人,又不給應得榮譽的做法,這是對他們心目英雄的踐踏。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受不了的是巴頓的部下。第3集團軍取得一連串勝利卻因為“保密”而被掩蓋起來,在他們看來,這是美軍高層嫉妒他們的司令,故意打壓,官兵們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重,以至於妨礙了該部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被逼無奈的艾森豪威爾只好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宣佈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正在法國作戰。一時間,他的名字響徹美國各大媒體,成為炙手可熱的熱點人物。讓愛出風頭的巴頓歡欣不已,在一旁偷偷的樂,因為這正是他希望的結果。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讓他興奮的是,在輿論的推動下,他被授予永久性少將軍銜,比他的上司布萊德利還早了2個星期。巴頓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再次成為戰場上人們追逐的焦點,並又一次達到了人生的輝煌,也正應了那句話“是金子遲早要發光”。

巴頓為什麼這麼“努力”?

一是,對蒙哥馬利的反感。作為英、美兩軍標誌性的人物,這兩人之間的明爭暗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雖然在西西里島,他的戰績一度蓋過了這個“小個子”,美軍在盟軍中地位也隨之提高,但“掌摑”事件讓他離開了盟軍領導層。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諾曼底登陸,蒙哥馬利更是帶領第21集團軍群在西線馳騁疆場,讓無仗可打的巴頓憤憤不平。機會來了,蒙哥馬利的部隊用7000噸炸彈只前進了11公里,更無法接受的是,美軍的傷亡數字是英軍的一倍。這說明英軍作戰不賣力,巴頓要以實際行動再次讓這位“小個子”出醜。

二是,希特勒遇刺的消息傳來後,巴頓很著急,他一直擔心戰爭會因此而停止。他要在戰爭結束前,盡情的“享受”戰爭帶給自己的快感。他命令部隊從三個方向巴黎的塞納河挺進。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為關鍵的是,他提出一個放棄攻擊布列塔尼,轉而直取布列塔尼半島頂端的佈雷斯特的方案。為了能獲得上級的認可,他與蒙哥馬利打了一個賭:第8軍要在5天后到達佈雷斯特,賭注是5英鎊。

為此,巴頓再次親臨戰場,就像在西西里戰役那樣,有時指揮交通,有時在路旁鼓舞士氣,不時地揮動手臂,或罵、或喊,全軍上下的士氣高漲,其先頭部隊在短短6天,僅以傷亡400多人的代價,行程320公里到達佈雷斯特。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巴頓雖然與蒙哥馬利的賭博中輸了,但成功地迫使大批德軍回防佈雷斯特,為最後圍殲創造了條件,消除了向歐洲腹地推進的側翼之憂。此時,他的目光指向了昂熱,它是法國首都巴黎的南大門,奪取它就等於掌握了通向巴黎的門戶。

可以說,正是他的創造性、迅速果斷、敢於迎著危險上的精神,使得裝甲部隊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正是他的快速進攻,導致當初制定的“霸王”計劃已經過時,不得不按照他的預想進行更正。

"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迅速展開“眼鏡蛇”行動。反應過來的德軍開始向諾曼底增援,而此時的盟軍已勢如破竹,在阿夫朗什至卡昂一線,總兵力已達100多萬,大量的後援部隊源源不斷從英國開赴歐洲戰場,戰略優勢更加明顯。

反觀德軍,在長達幾百公里的戰線上,兵力只有70萬。在盟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有好奇的朋友會問,這樣摧枯拉朽的戰鬥場面,巴頓為什麼沒有參加,難道還在英國當“誘餌”?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隱姓埋名”的第3集團軍。

盟軍搶灘成功後,開始分兩路向內陸縱深挺進,但遭到了德軍的反擊,進展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艾森豪威爾很快就想到了他的“祕密武器”——巴頓,戰爭對他來說就是生命,此時的他已“著急上火”了一個月。

然而,艾森豪威爾讓巴頓上戰場是有條件的。一是,為了繼續矇蔽對手,減輕諾曼底方向盟軍的壓力,遲滯加萊地區德軍精銳的增援,他必須以保密的身份參加戰鬥;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二是,他被任命為美第3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在歐洲的行動也是保密的,一切報告中不能提及這支部隊的名字,甚至連代表部隊番號的肩章和標誌都沒有。說白了,即使戰功赫赫,也只能是別人的“功勞”;

更苛刻的是,他要聽命於曾經的老部下布萊德雷的指揮,而布萊德雷太瞭解這位“戰爭狂人”了,擔心他 “胡來”,影響自己的聲譽。於是安排他只能指揮第8軍,將他排除在集團軍群指揮層外。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但對於“只要能參加戰鬥,我甘願當一名少尉”的巴頓來說,這些都是“浮雲”。於是,1944年7月6日他祕密來到法國,帶領第8軍,一改過去步兵衝鋒,坦克支援的戰術,以坦克和裝甲車為開路先鋒,打破以往進攻緩慢的態勢。

“湮滅”不了的輝煌。

1944年8月1日,美國第3集團軍所屬4個軍(即第8、12、15、20軍)集結到位,歸屬於布萊德雷領導的第12集團軍群。但由於該部仍然肩負著“誘餌”的任務,巴頓和第3集團軍參戰的消息,對外也嚴加封鎖,但還是不脛而走。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首先,巴頓真正行使指揮權後,戰術風格很明顯、很“巴頓化”。他的部隊向佈雷斯特、昂熱、勒芒、奧爾良的進攻犀利,讓熟悉他的德軍高層很快斷定當面的對手是巴。同時,德軍從抓獲的俘虜和截獲的消息也證實了他們的判斷。

其次,巴頓參戰的消息被德國人用了多種語言在廣播中宣揚,新聞界和巴頓的崇拜者們坐不住了,紛紛為他鳴不平。美國民眾也指責美軍高層即用人,又不給應得榮譽的做法,這是對他們心目英雄的踐踏。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受不了的是巴頓的部下。第3集團軍取得一連串勝利卻因為“保密”而被掩蓋起來,在他們看來,這是美軍高層嫉妒他們的司令,故意打壓,官兵們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重,以至於妨礙了該部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被逼無奈的艾森豪威爾只好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宣佈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正在法國作戰。一時間,他的名字響徹美國各大媒體,成為炙手可熱的熱點人物。讓愛出風頭的巴頓歡欣不已,在一旁偷偷的樂,因為這正是他希望的結果。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讓他興奮的是,在輿論的推動下,他被授予永久性少將軍銜,比他的上司布萊德利還早了2個星期。巴頓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再次成為戰場上人們追逐的焦點,並又一次達到了人生的輝煌,也正應了那句話“是金子遲早要發光”。

巴頓為什麼這麼“努力”?

一是,對蒙哥馬利的反感。作為英、美兩軍標誌性的人物,這兩人之間的明爭暗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雖然在西西里島,他的戰績一度蓋過了這個“小個子”,美軍在盟軍中地位也隨之提高,但“掌摑”事件讓他離開了盟軍領導層。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諾曼底登陸,蒙哥馬利更是帶領第21集團軍群在西線馳騁疆場,讓無仗可打的巴頓憤憤不平。機會來了,蒙哥馬利的部隊用7000噸炸彈只前進了11公里,更無法接受的是,美軍的傷亡數字是英軍的一倍。這說明英軍作戰不賣力,巴頓要以實際行動再次讓這位“小個子”出醜。

二是,希特勒遇刺的消息傳來後,巴頓很著急,他一直擔心戰爭會因此而停止。他要在戰爭結束前,盡情的“享受”戰爭帶給自己的快感。他命令部隊從三個方向巴黎的塞納河挺進。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更為關鍵的是,他提出一個放棄攻擊布列塔尼,轉而直取布列塔尼半島頂端的佈雷斯特的方案。為了能獲得上級的認可,他與蒙哥馬利打了一個賭:第8軍要在5天后到達佈雷斯特,賭注是5英鎊。

為此,巴頓再次親臨戰場,就像在西西里戰役那樣,有時指揮交通,有時在路旁鼓舞士氣,不時地揮動手臂,或罵、或喊,全軍上下的士氣高漲,其先頭部隊在短短6天,僅以傷亡400多人的代價,行程320公里到達佈雷斯特。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巴頓雖然與蒙哥馬利的賭博中輸了,但成功地迫使大批德軍回防佈雷斯特,為最後圍殲創造了條件,消除了向歐洲腹地推進的側翼之憂。此時,他的目光指向了昂熱,它是法國首都巴黎的南大門,奪取它就等於掌握了通向巴黎的門戶。

可以說,正是他的創造性、迅速果斷、敢於迎著危險上的精神,使得裝甲部隊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正是他的快速進攻,導致當初制定的“霸王”計劃已經過時,不得不按照他的預想進行更正。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不得不宣佈巴頓參戰?第3集團軍太“巴頓化”了

現在盟軍的戰略和戰術意圖很明確,就是一直向東進攻。起初混亂的局面也得到了扭轉,整個戰役態勢開始變得井然有序,層層推進。巴頓也“名利雙收”,徹底走出“掌摑”事件的陰影,如魚得水,享受著戰爭帶給自己的快感。

盟軍開闢的“第二戰場”上,巴頓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人物。有他在,戰爭的進程才能又快又好的進行。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頓》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