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故事匯」(四十七)記憶中的火鐮

艾草 活力清水河 2017-05-20

感謝您關注活力清水河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活力清水河”關注我們。

「清河故事匯」(四十七)記憶中的火鐮

記憶中的火鐮

文/高仝才

「清河故事匯」(四十七)記憶中的火鐮

作為古代和近代日常生活取火用具的火鐮,七零後的人可能都不認識它了。其實從古人脫離靠鑽木取火的遠古時代發明火鐮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火鐮下崗這段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火鐮的發明、使用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的方便堪稱是一種創舉,一種文明。功不可抹。

火鐮就是由鐵製火刀、火石、和燃火引子“三大件”組成的。鐵製火刀長不過10公分,寬2——3公分不等,厚只有0.4公分左右的一微弓形鐵條。火石就是一種堅硬度極強的普通石頭,顏色似瑪瑙或玉石,多為微透明的土色和深紅色兩種。在我們家鄉清水河縣的河床上的卵石間偶有發現,特別是植被破壞較嚴重的年代裡,人們在無毛的沙漠地帶裡容易揀到小塊兒的火石。

燃火引子常見的是把去掉葉子的乾透的高粱稈燒成木炭狀,置於一隻大碗或一小盆缽中備用。

家庭中用火時,左手拇指和食指緊捏火石的一頭,右手捏緊火刀用力劃擦火石,飛濺的火星把小盆缽中的木炭燃著了,取出帶火的木炭點菸用。如果是燒水做飯用火就把帶火的木炭放到一把易燃的絨柴草上用嘴吹風把柴草引燃。

記得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們呼市火柴廠生產的馬球牌火柴停止供應了。有時夜裡參加完生產隊開會的父親回來就會帶回一盒北京火柴來。那是公社供銷社給每家每戶供應的火柴,得節省著用。母親為了節省火柴曾經也用過火刀火石和木炭取火的,所以使我記憶猶新。

「清河故事匯」(四十七)記憶中的火鐮

如果農人在田間勞作,牧人在荒野放牧,近古村代的駝隊在駝道上跋山涉水時用火也以這樣的方式取火就不大方便了。攜帶方便的火鐮在聰明的先祖們手中發明了。火鐮就是把用厚厚的豬皮或牛皮做成的類似一個小錢包的皮冊子的底部與一側開了三四個孔眼的火刀用鉚釘連接起來。皮冊子裡裝上一小塊火石和一些特製的火引子。其特製火引子就是取山坡上的艾草葉晾晒至半乾,然後用布鞋底子在石板或木板上揉搓半乾的艾葉,艾葉揉搓至碎棉絮狀時徹底晾乾,再把木炭粉沫揉搓攪拌在乾透的艾絮中即成。野外取火時,從火鐮上部的皮冊子裡取出火石和適量的艾絮,艾絮置火石上邊,左手拇指和食指緊捏火石並用母指指甲切緊艾絮,右手執火鐮用火刀用力劃擦火石,火星燃著艾絮取火種用。

「清河故事匯」(四十七)記憶中的火鐮「清河故事匯」(四十七)記憶中的火鐮

火柴、汽油打火機的發明,火鐮漸漸地退居二線,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可是在之前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看上去土裡土氣的火鐮貢獻之大,作用之廣可以說是火柴和汽油打火機都有所不及的。

記得1973年,我在大灣小學讀五年級。五良太公社楊樹峁村趙義老爺子懂點醫術,被請來大灣村給人看病。趙老爺子的旱菸袋大的嚇人,一大拃長的玉石煙咀,青銅煙鍋頭子(清水河有的地方也有叫煙鍋鐃子的)足有六七歲小孩的拳頭大小,那根野生木瓜樹幹做的菸袋杆子就有一條手杖長。老人家這麼大的旱菸袋著實引人注目。下課後,一群小腦袋圍堵在老爺子跟前欣賞這從未見過的大煙袋。老爺子抽菸就是用火鐮取火。我覺得好奇,就大膽地問了一句:趙爺爺,您咋用這麼長的菸袋,煽煙還不用火柴和汽油打火機而用火鐮呢?老爺子笑著回答:“人老了記性不好啦,用小菸袋不小心就丟了。大長煙袋不容易丟;有時候走路大煙袋還能抵柺棍用;火柴和汽油打火機煽煙胳膊短菸袋長夠不著;汽油打火機煽煙有一股汽油味不好抽;火柴和打火機在外邊颳風時不好使,我的火鐮打火時不怕颳風;所以老漢我就用火鐮煽煙,用火鐮方便。”哦,還確實是這樣的,火柴和打火機雖然先進了一大步,但與古老土氣的火鐮相比也有不及啊!

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氣體打火機基本上取代了火柴和汽油打火機,但我們還是不能忘記曾經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過貢獻的老物件——火鐮的!

(網絡配圖)

「清河故事匯」(四十七)記憶中的火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