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分狹義和廣義。怎麼說呢? 運動物體必須有一個參考物,這個參考物就是參照系;狹義的相對論是將地球上的物體作為參照系,加上光速不變原理,來推導物質運動原理;廣義相對論是將參照系放到整個宇宙,來研究宇宙物質的運動。

一、狹義相對論。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說運動的物體與靜止的物體時間是不一樣的

舉個例子: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現在有一輛以速度V高速運動的火車,火車高度為H,在火車裡有個人打開手電筒,光就照到天花板上。在火車內的人看這件事情從開始到結束時間t'=H/C,因為在它看來光是徑直照向天花板的。現在,另一個站在地面上的觀察者,因為在從光發射到天花板,火車向前運動了一些距離,所以在他看來,光是沿著上圖方向運動的。根據勾股定理,可以得到地面上的人測量的時間t=H/根號(c^2-v^2)) 。 所以t=t'/根號(1-v^2/c^2)),兩個觀察者看這同一個事件的時間是不同的。

此前我一直未懂,為什麼?這裡的關鍵是:光速是不變的。它沒有隨火車的運動而變快。

我們做這樣一個實驗:

假設你現在在一輛火車上,火車的速度是100米每秒,然後你以1米每秒的速度在火車裡面往前走,這時候你想象一下如果地面上有個人,他測量你的速度的話,會是多少?

答案是101米/秒;但如果你在火車裡打開一個手電筒,我們再測量這個光速(約30萬公里/秒),光速還是原來的光速,並沒加上火車的速度,一點沒變。

所以運動物體體驗的時間相對靜止物體會少:他過了一秒,你過了一年。

(有時我會想:為什麼同齡的郭德鋼與林志穎面相差異如此大?難道跟小志是賽車手有關。還有是不是越運動越年輕?包括大腦。)

二、廣義相對論

牛頓在理解物體下落和行星運轉的原因時,一直想像空間是一個巨大的空容器,一個裝宇宙的框架。所有物體都在其中做直線運動,直到有一個力使它們的軌道發生彎曲。但他至死沒弄明白:空間是什麼。

愛因斯坦受法拉第“電磁場”無處不在的啟發,想象空間就是一個“引力場”,“引力場”就是空間,這是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從這個理解出發,愛因斯坦推論出:

1、空間在有物質的地方會發生彎曲

太陽會使其周圍的空間發生彎曲,所以地球並不是在某種神祕力量的牽引下繞著太陽旋轉,而是在一個傾斜的空間中行進。就好像彈珠在漏斗中滾動一樣:漏斗中心並不會產生什麼神祕的“力量”,是彎曲的漏斗壁使彈珠滾動的。所以無論是行星繞著太陽轉,還是物體下落,都是因為空間發生了彎曲。

2、光和時間也會發生彎曲

光在太陽周圍受強引力影響會發生彎曲,時間也是。愛因斯坦曾預言,在高空中,在離太陽更近的地方,時間會過得比較快,而在低的地方,離地球近的地方時間則過得比較慢。

這一預測後來也經測量得到了證實。如果一對雙胞胎,一個住在海邊,一個住在山上,只要經過一段時間,住在海邊的那個就會發現,住在山上的兄弟要比自己老得快一些。

3、黑洞

當一個大恆星燃燒完自己所有的燃料(氫)時,它就會熄滅。殘留的部分因為沒有燃燒產生的熱量的支撐,會因為自身的重量而坍塌,導致空間強烈彎曲,最終塌陷成一個真真正正的洞。這就是著名的“黑洞”。

這些都是空間引力場的作用。

愛因斯坦將廣義相對論用一個簡潔公式表示: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但說實話,我一點看不懂。只能說:厲害!

狹義相對論的關鍵元素是光速不變,廣義相對論的關鍵元素是:空間就是引力場。

我有時會想:這個“引力場”(空間)與宇宙中的物質(星雲、恆星等)關係,就像海洋與陸地、女性與男性;這個“空間”又像宇宙學家說的“暗物質”能量 (物質與能量是統一體,在一定條件下互轉)。

190314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