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希特勒的小木匠

小木匠喬治·艾爾塞

2011年11月8日,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波茨坦廣場中央,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近萬民眾的注目下,為一尊高達17米的雕像揭幕。而雕像的主人則是一個名叫喬治·艾爾塞的小木匠。

艾爾塞,1903年出生在德國西南部斯瓦比亞地區的一個窮苦家庭,19歲通過考試成為一名木匠。經歷過“一戰”的艾爾塞對希特勒有著本能的警惕,當歐洲的政治家還對希特勒抱有幻想時,艾爾塞卻預感到,希特勒正把德國和歐洲推向一場災難。艾爾塞曾對密友說:“如果不推翻納粹政權,德國人就沒有好日子過。我決定以我的行動阻止更多的流血。”

1938年夏,艾爾塞開始準備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他知道,每年的11月8日,希特勒都會來到慕尼黑的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發表演講,以紀念1923年他發動的“啤酒館政變”。那次政變失敗後,希特勒被捕入獄。聽講者大多是德國納粹黨的創始人,都是希特勒的忠實走卒。按慣例,演講通常在晚上8點半開始,10點左右結束。艾爾塞決定在這個時段刺殺希特勒。

在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裡,艾爾塞做了精心準備,他從一家兵工廠偷出100磅烈性炸藥和引爆裝置,利用晚上在自己住所製作定時炸彈。炸彈制好後,他隨即搬到了慕尼黑,以喝酒為名,一連去慕尼黑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查看了30天地形。最後他決定,將炸彈放在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講壇後面的木柱子裡。因為,那裡距希特勒演講的地方不足一米。

1939年11月8日天剛黑,艾爾塞就找機會將定時炸彈安裝在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講壇後面的木柱子裡,並將引爆時間設在晚上9時20分。這是希特勒演講的中間時段。

艾爾塞將一切安排妥當後,滿懷信心離開了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準備跨越邊境去瑞士隱藏起來。

令艾爾塞沒料到的是,當晚一場大霧突降慕尼黑,慕尼黑機場被迫關閉。希特勒為在演講結束後趕上開往柏林的火車,將那晚的演講提前到8點開始,比原來早了30分鐘,演講時間也縮短到9時07分結束,並拒絕老納粹黨人的赴宴邀請,於9時12分離開了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8分鐘後,藏在演講臺後面木柱子裡的炸彈爆炸。爆炸導致酒館的部分天花板被炸塌,8人當場死亡,60多人受傷。而希特勒此時正在趕往火車站的途中。

而艾爾塞在爆炸前的35分鐘,不幸在德國邊境被警察逮捕。在他身上,搜出了炸彈設計草圖和導火線等工具。就在這時,邊境警察部門接到一份緊急電報,得知希特勒在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險些遇刺。艾爾塞被當成重要嫌犯,押往柏林的安全機構總部。

在那裡,他雖遭到蓋世太保的嚴刑拷打,卻始終堅持爆炸是自己一人所為,並仰天大笑:“雖然大霧幫他僥倖逃過了死亡,他卻終究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而我,則會成為德國的英雄被永久紀念!”

希特勒在得知刺客竟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木匠時大為震怒,聲嘶力竭地對黨衛軍祕密警察頭子海因裡希·希姆萊咆哮道:“你們簡直是一群白痴,竟險些讓一個小木匠的陰謀得逞,一定要讓他知道刺殺領袖的後果!”

1944年,艾爾塞被送到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作為“元首的特別囚犯”,他幾乎每天都要遭受毒打。在被關押了5年後,他又被轉移到達豪集中營,依然受到“特殊待遇”。納粹本想在戰後舉行一場“作秀”式的審判,然後將他處死,但戰爭進程並未按希特勒設想的方向發展。1945年4月9日,蓋世太保將艾爾塞祕密處決。而此時,距德國投降僅剩29天。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艾爾塞逐漸被人們淡忘,德國眾多歷史學家對此憤憤不平,要求政府重新審視這段歷史。他們認為,既然因刺殺希特勒而失敗的克勞斯·馮·施道芬貝格(1944年7月20日,曾密謀暗殺希特勒失敗,後被槍決)能名垂青史,那次行動也被拍成影片《七月陰謀》,為什麼艾爾塞的事蹟卻長久被淹沒?即使施道芬貝格的計劃成功,也為時太晚,不能挽回“二戰”造成的巨大損失,而艾爾塞早在1939年就出於正義和良知刺殺大獨裁者,他才是德國的真正英雄,應該為他樹碑立傳,讓後人永遠銘記。

德國政府採納了這一建議,決定在柏林為艾爾塞塑造雕像,並於2011年11月8日落成揭幕。默克爾在講話中說:“雖然喬治·艾爾塞只是個小木匠,但他卻以正義感和無畏勇氣刺殺大獨裁者,他幾乎改寫了德國和世界歷史,但許多事情總是充滿了種種巧合與意外。雖然如此,我們依然不能忘記艾爾塞的歷史功績,他才是德國的真正英雄,值得後人永世紀念。”(來源|《讀者報》 作者|張達明)

版權申明

如無特別說明,本號刊載的文章,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本號會第一時間刪除,謝謝。文章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