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
"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當今社會大家都以流量和規模來作為企業價值的評估,但這僅僅是指標之一,並不是唯一,我們希望ZAKER的服務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用戶變得更美。”

講到讓用戶“變美”,ZAKER創始人李森和跟我們聊了很多。他說ZAKER這幾年做了很大的改變,有所為有所不為,儘管要放棄掉很多流量,但集中精力把時間放在更有意義上的事情更為重要。

"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當今社會大家都以流量和規模來作為企業價值的評估,但這僅僅是指標之一,並不是唯一,我們希望ZAKER的服務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用戶變得更美。”

講到讓用戶“變美”,ZAKER創始人李森和跟我們聊了很多。他說ZAKER這幾年做了很大的改變,有所為有所不為,儘管要放棄掉很多流量,但集中精力把時間放在更有意義上的事情更為重要。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李森和是典型的技術男,以前最擅長的就是代碼和算法。2010年底,28歲的李森和看到蘋果手機帶來的移動互聯網革命之後,有了創業的想法,他當時目的很簡單,在即將迎來的信息爆炸時代中,為用戶傳遞有價值的資訊,於是有了ZAKER。

2018年8月,ZAKER完成C+輪融資。今年8月,ZAKER獲得國家頒發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這是新規施行以來國內第二家獲得該許可證的移動資訊平臺。

ZAKER在不斷積聚能量,但李森和表示,創業九年,自己依然是一個歸零的心態,保持對行業的敬畏與好奇心是他不變的特性。本期《艾問頂級人物》,艾問創始人艾誠對話李森和,看理工男如何做媒體。

艾問: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誠:你創造了ZAKER這個詞,那你會怎麼定義它呢?

李森和:一開始我們會認為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說它的內涵是代表一種正能量、積極、有價值的東西。但當ZAKER作為一個資訊聚合平臺切入這個市場時,它還是會有些不同,我們希望它不只是一個工具平臺,而是可以代表一些價值觀,思想性、前沿、時尚、國際化就逐漸成為我們的標籤。

"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當今社會大家都以流量和規模來作為企業價值的評估,但這僅僅是指標之一,並不是唯一,我們希望ZAKER的服務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用戶變得更美。”

講到讓用戶“變美”,ZAKER創始人李森和跟我們聊了很多。他說ZAKER這幾年做了很大的改變,有所為有所不為,儘管要放棄掉很多流量,但集中精力把時間放在更有意義上的事情更為重要。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李森和是典型的技術男,以前最擅長的就是代碼和算法。2010年底,28歲的李森和看到蘋果手機帶來的移動互聯網革命之後,有了創業的想法,他當時目的很簡單,在即將迎來的信息爆炸時代中,為用戶傳遞有價值的資訊,於是有了ZAKER。

2018年8月,ZAKER完成C+輪融資。今年8月,ZAKER獲得國家頒發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這是新規施行以來國內第二家獲得該許可證的移動資訊平臺。

ZAKER在不斷積聚能量,但李森和表示,創業九年,自己依然是一個歸零的心態,保持對行業的敬畏與好奇心是他不變的特性。本期《艾問頂級人物》,艾問創始人艾誠對話李森和,看理工男如何做媒體。

艾問: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誠:你創造了ZAKER這個詞,那你會怎麼定義它呢?

李森和:一開始我們會認為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說它的內涵是代表一種正能量、積極、有價值的東西。但當ZAKER作為一個資訊聚合平臺切入這個市場時,它還是會有些不同,我們希望它不只是一個工具平臺,而是可以代表一些價值觀,思想性、前沿、時尚、國際化就逐漸成為我們的標籤。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艾誠:當我們用財經的邏輯去分析一家企業,ZAKER提供了什麼獨一無二的價值呢?

李森和:首先從產品設計上來講,ZAKER就是獨一無二的,從創立之初的視覺體驗、版式都是與眾不同的。其次,整個產品的差異化在於賦能,ZAKER通過技術的賦能,讓內容展現得更加豐富。

艾誠:你在探索一種你認為可以向這個世界去貢獻的模式,但如果以商業世界的法則來評判,ZAKER在平臺流量或者估值規模上來說還無法和今日頭條這樣的頭部平臺進行抗衡,你怎麼看?

李森和:每個人有各自的發展路徑,每個人定義成功的方式也不一樣,是在於滿足自己的慾望,還是希望能留下點什麼。從結果的角度來講,當今社會大家都以流量,以規模來作為企業價值的評估,這的確是客觀評判的標準之一,但不是唯一。我們希望自己的服務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用戶變得更美,讓整個社會傳播更多的正能量。最近兩三年ZAKER做了很大的改變,放棄掉很多流量,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才能集中精力把時間放在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上。

"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當今社會大家都以流量和規模來作為企業價值的評估,但這僅僅是指標之一,並不是唯一,我們希望ZAKER的服務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用戶變得更美。”

講到讓用戶“變美”,ZAKER創始人李森和跟我們聊了很多。他說ZAKER這幾年做了很大的改變,有所為有所不為,儘管要放棄掉很多流量,但集中精力把時間放在更有意義上的事情更為重要。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李森和是典型的技術男,以前最擅長的就是代碼和算法。2010年底,28歲的李森和看到蘋果手機帶來的移動互聯網革命之後,有了創業的想法,他當時目的很簡單,在即將迎來的信息爆炸時代中,為用戶傳遞有價值的資訊,於是有了ZAKER。

2018年8月,ZAKER完成C+輪融資。今年8月,ZAKER獲得國家頒發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這是新規施行以來國內第二家獲得該許可證的移動資訊平臺。

ZAKER在不斷積聚能量,但李森和表示,創業九年,自己依然是一個歸零的心態,保持對行業的敬畏與好奇心是他不變的特性。本期《艾問頂級人物》,艾問創始人艾誠對話李森和,看理工男如何做媒體。

艾問: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誠:你創造了ZAKER這個詞,那你會怎麼定義它呢?

李森和:一開始我們會認為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說它的內涵是代表一種正能量、積極、有價值的東西。但當ZAKER作為一個資訊聚合平臺切入這個市場時,它還是會有些不同,我們希望它不只是一個工具平臺,而是可以代表一些價值觀,思想性、前沿、時尚、國際化就逐漸成為我們的標籤。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艾誠:當我們用財經的邏輯去分析一家企業,ZAKER提供了什麼獨一無二的價值呢?

李森和:首先從產品設計上來講,ZAKER就是獨一無二的,從創立之初的視覺體驗、版式都是與眾不同的。其次,整個產品的差異化在於賦能,ZAKER通過技術的賦能,讓內容展現得更加豐富。

艾誠:你在探索一種你認為可以向這個世界去貢獻的模式,但如果以商業世界的法則來評判,ZAKER在平臺流量或者估值規模上來說還無法和今日頭條這樣的頭部平臺進行抗衡,你怎麼看?

李森和:每個人有各自的發展路徑,每個人定義成功的方式也不一樣,是在於滿足自己的慾望,還是希望能留下點什麼。從結果的角度來講,當今社會大家都以流量,以規模來作為企業價值的評估,這的確是客觀評判的標準之一,但不是唯一。我們希望自己的服務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用戶變得更美,讓整個社會傳播更多的正能量。最近兩三年ZAKER做了很大的改變,放棄掉很多流量,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才能集中精力把時間放在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上。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艾誠:我留意到ZAKER一直在探索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叫做區域融媒體?

李森和:區域融媒體戰略是在2015年提出來的,在行業內是首創。以前報紙的發行是有發行區域邊界的,所以我們以這個模型來進行劃分,希望把ZAKER的用戶賦能給到這些機構媒體,大家一起共建區域媒體。

區域機構媒體在新媒體轉型過程當中,技術由我們平臺來提供,同時把ZAKER的存量用戶給到他們來進行經營,這樣一方面幫助傳統媒體轉型,一方面我們又能夠讓機構媒體專業化的內容有效地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傳播。這樣的方式對用戶也是更好的,在信息氾濫的時代,內容生產成本太低了,市場上缺乏有公信力的內容,而ZAKER可以把各個區域機構媒體的內容傳遞給用戶。

艾問:媒體該玩什麼花樣才能跟上時代的節奏?

艾誠:移動互聯時代,媒介成了對變化最敏感的體現。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可能會讓媒體從業者都處在一種無限的焦慮中,到底該玩什麼新花樣才能跟上節奏?

"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當今社會大家都以流量和規模來作為企業價值的評估,但這僅僅是指標之一,並不是唯一,我們希望ZAKER的服務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用戶變得更美。”

講到讓用戶“變美”,ZAKER創始人李森和跟我們聊了很多。他說ZAKER這幾年做了很大的改變,有所為有所不為,儘管要放棄掉很多流量,但集中精力把時間放在更有意義上的事情更為重要。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李森和是典型的技術男,以前最擅長的就是代碼和算法。2010年底,28歲的李森和看到蘋果手機帶來的移動互聯網革命之後,有了創業的想法,他當時目的很簡單,在即將迎來的信息爆炸時代中,為用戶傳遞有價值的資訊,於是有了ZAKER。

2018年8月,ZAKER完成C+輪融資。今年8月,ZAKER獲得國家頒發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這是新規施行以來國內第二家獲得該許可證的移動資訊平臺。

ZAKER在不斷積聚能量,但李森和表示,創業九年,自己依然是一個歸零的心態,保持對行業的敬畏與好奇心是他不變的特性。本期《艾問頂級人物》,艾問創始人艾誠對話李森和,看理工男如何做媒體。

艾問: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誠:你創造了ZAKER這個詞,那你會怎麼定義它呢?

李森和:一開始我們會認為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說它的內涵是代表一種正能量、積極、有價值的東西。但當ZAKER作為一個資訊聚合平臺切入這個市場時,它還是會有些不同,我們希望它不只是一個工具平臺,而是可以代表一些價值觀,思想性、前沿、時尚、國際化就逐漸成為我們的標籤。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艾誠:當我們用財經的邏輯去分析一家企業,ZAKER提供了什麼獨一無二的價值呢?

李森和:首先從產品設計上來講,ZAKER就是獨一無二的,從創立之初的視覺體驗、版式都是與眾不同的。其次,整個產品的差異化在於賦能,ZAKER通過技術的賦能,讓內容展現得更加豐富。

艾誠:你在探索一種你認為可以向這個世界去貢獻的模式,但如果以商業世界的法則來評判,ZAKER在平臺流量或者估值規模上來說還無法和今日頭條這樣的頭部平臺進行抗衡,你怎麼看?

李森和:每個人有各自的發展路徑,每個人定義成功的方式也不一樣,是在於滿足自己的慾望,還是希望能留下點什麼。從結果的角度來講,當今社會大家都以流量,以規模來作為企業價值的評估,這的確是客觀評判的標準之一,但不是唯一。我們希望自己的服務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用戶變得更美,讓整個社會傳播更多的正能量。最近兩三年ZAKER做了很大的改變,放棄掉很多流量,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才能集中精力把時間放在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上。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艾誠:我留意到ZAKER一直在探索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叫做區域融媒體?

李森和:區域融媒體戰略是在2015年提出來的,在行業內是首創。以前報紙的發行是有發行區域邊界的,所以我們以這個模型來進行劃分,希望把ZAKER的用戶賦能給到這些機構媒體,大家一起共建區域媒體。

區域機構媒體在新媒體轉型過程當中,技術由我們平臺來提供,同時把ZAKER的存量用戶給到他們來進行經營,這樣一方面幫助傳統媒體轉型,一方面我們又能夠讓機構媒體專業化的內容有效地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傳播。這樣的方式對用戶也是更好的,在信息氾濫的時代,內容生產成本太低了,市場上缺乏有公信力的內容,而ZAKER可以把各個區域機構媒體的內容傳遞給用戶。

艾問:媒體該玩什麼花樣才能跟上時代的節奏?

艾誠:移動互聯時代,媒介成了對變化最敏感的體現。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可能會讓媒體從業者都處在一種無限的焦慮中,到底該玩什麼新花樣才能跟上節奏?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李森和:是,現階段最大的變化就是物聯網正在引發整個媒介的改變。車載系統、智能音響、智能家居,萬物皆“媒”,一面鏡子都可能是一個媒介終端。我們思考的點就在於,第一,最終不變的肯定是內容本身,只是內容的表達方式在發生變化,同樣的內容在不同媒介應該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打比方現在像4K、8K高清的內容傳播,你的生產設備、剪輯能力、內容呈現應該根據這個場景來做一些調配,但最後不變的還是內容本身的價值,內容的觀點,內容的深度。

第二,終端也好、技術也罷,給內容進行額外的賦能不應該是媒體人做的事,而是合作共贏,這個生態才能夠持續。

艾誠:但無論賦能還是合作,是否盈利始終是檢驗企業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ZAKER現在盈利嗎?

李森和:目前來講我們是可以盈利的,而且這個水平我認為也還不錯,只是在不同階段我們的考量不同,利潤也會跟著ZAKER不同的發展計劃跟節奏變化,但從商業本質上來說我們盈利能力沒問題。

"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當今社會大家都以流量和規模來作為企業價值的評估,但這僅僅是指標之一,並不是唯一,我們希望ZAKER的服務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用戶變得更美。”

講到讓用戶“變美”,ZAKER創始人李森和跟我們聊了很多。他說ZAKER這幾年做了很大的改變,有所為有所不為,儘管要放棄掉很多流量,但集中精力把時間放在更有意義上的事情更為重要。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李森和是典型的技術男,以前最擅長的就是代碼和算法。2010年底,28歲的李森和看到蘋果手機帶來的移動互聯網革命之後,有了創業的想法,他當時目的很簡單,在即將迎來的信息爆炸時代中,為用戶傳遞有價值的資訊,於是有了ZAKER。

2018年8月,ZAKER完成C+輪融資。今年8月,ZAKER獲得國家頒發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這是新規施行以來國內第二家獲得該許可證的移動資訊平臺。

ZAKER在不斷積聚能量,但李森和表示,創業九年,自己依然是一個歸零的心態,保持對行業的敬畏與好奇心是他不變的特性。本期《艾問頂級人物》,艾問創始人艾誠對話李森和,看理工男如何做媒體。

艾問: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誠:你創造了ZAKER這個詞,那你會怎麼定義它呢?

李森和:一開始我們會認為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說它的內涵是代表一種正能量、積極、有價值的東西。但當ZAKER作為一個資訊聚合平臺切入這個市場時,它還是會有些不同,我們希望它不只是一個工具平臺,而是可以代表一些價值觀,思想性、前沿、時尚、國際化就逐漸成為我們的標籤。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艾誠:當我們用財經的邏輯去分析一家企業,ZAKER提供了什麼獨一無二的價值呢?

李森和:首先從產品設計上來講,ZAKER就是獨一無二的,從創立之初的視覺體驗、版式都是與眾不同的。其次,整個產品的差異化在於賦能,ZAKER通過技術的賦能,讓內容展現得更加豐富。

艾誠:你在探索一種你認為可以向這個世界去貢獻的模式,但如果以商業世界的法則來評判,ZAKER在平臺流量或者估值規模上來說還無法和今日頭條這樣的頭部平臺進行抗衡,你怎麼看?

李森和:每個人有各自的發展路徑,每個人定義成功的方式也不一樣,是在於滿足自己的慾望,還是希望能留下點什麼。從結果的角度來講,當今社會大家都以流量,以規模來作為企業價值的評估,這的確是客觀評判的標準之一,但不是唯一。我們希望自己的服務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用戶變得更美,讓整個社會傳播更多的正能量。最近兩三年ZAKER做了很大的改變,放棄掉很多流量,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才能集中精力把時間放在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上。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艾誠:我留意到ZAKER一直在探索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叫做區域融媒體?

李森和:區域融媒體戰略是在2015年提出來的,在行業內是首創。以前報紙的發行是有發行區域邊界的,所以我們以這個模型來進行劃分,希望把ZAKER的用戶賦能給到這些機構媒體,大家一起共建區域媒體。

區域機構媒體在新媒體轉型過程當中,技術由我們平臺來提供,同時把ZAKER的存量用戶給到他們來進行經營,這樣一方面幫助傳統媒體轉型,一方面我們又能夠讓機構媒體專業化的內容有效地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傳播。這樣的方式對用戶也是更好的,在信息氾濫的時代,內容生產成本太低了,市場上缺乏有公信力的內容,而ZAKER可以把各個區域機構媒體的內容傳遞給用戶。

艾問:媒體該玩什麼花樣才能跟上時代的節奏?

艾誠:移動互聯時代,媒介成了對變化最敏感的體現。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可能會讓媒體從業者都處在一種無限的焦慮中,到底該玩什麼新花樣才能跟上節奏?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李森和:是,現階段最大的變化就是物聯網正在引發整個媒介的改變。車載系統、智能音響、智能家居,萬物皆“媒”,一面鏡子都可能是一個媒介終端。我們思考的點就在於,第一,最終不變的肯定是內容本身,只是內容的表達方式在發生變化,同樣的內容在不同媒介應該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打比方現在像4K、8K高清的內容傳播,你的生產設備、剪輯能力、內容呈現應該根據這個場景來做一些調配,但最後不變的還是內容本身的價值,內容的觀點,內容的深度。

第二,終端也好、技術也罷,給內容進行額外的賦能不應該是媒體人做的事,而是合作共贏,這個生態才能夠持續。

艾誠:但無論賦能還是合作,是否盈利始終是檢驗企業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ZAKER現在盈利嗎?

李森和:目前來講我們是可以盈利的,而且這個水平我認為也還不錯,只是在不同階段我們的考量不同,利潤也會跟著ZAKER不同的發展計劃跟節奏變化,但從商業本質上來說我們盈利能力沒問題。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艾誠:十年前你還是一個年輕的創業者,所謂80後新銳創業者,但今天00後創業者都湧來了,這十年你覺得中國的創業市場變化大嗎?

李森和:早期的創業者其實都比較懵懂,也混亂,各行各業都在探索,但慢慢隨著行業更加成熟,分工更加明確,現在創業者的針對性和目標感都要強很多。站在ZAKER的角度來說,這九年其實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也努力地讓自己在市場上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艾誠:當下你最焦慮什麼?

李森和:如果說焦慮,沒有一個創業者不焦慮,這個時代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但從當下來講,我每天都會問自己,我們做服務做到極致沒有,傳統媒體轉型我們做到位沒有,是不是做到足夠極致了?這是我最焦慮的。

"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當今社會大家都以流量和規模來作為企業價值的評估,但這僅僅是指標之一,並不是唯一,我們希望ZAKER的服務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用戶變得更美。”

講到讓用戶“變美”,ZAKER創始人李森和跟我們聊了很多。他說ZAKER這幾年做了很大的改變,有所為有所不為,儘管要放棄掉很多流量,但集中精力把時間放在更有意義上的事情更為重要。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李森和是典型的技術男,以前最擅長的就是代碼和算法。2010年底,28歲的李森和看到蘋果手機帶來的移動互聯網革命之後,有了創業的想法,他當時目的很簡單,在即將迎來的信息爆炸時代中,為用戶傳遞有價值的資訊,於是有了ZAKER。

2018年8月,ZAKER完成C+輪融資。今年8月,ZAKER獲得國家頒發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這是新規施行以來國內第二家獲得該許可證的移動資訊平臺。

ZAKER在不斷積聚能量,但李森和表示,創業九年,自己依然是一個歸零的心態,保持對行業的敬畏與好奇心是他不變的特性。本期《艾問頂級人物》,艾問創始人艾誠對話李森和,看理工男如何做媒體。

艾問: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誠:你創造了ZAKER這個詞,那你會怎麼定義它呢?

李森和:一開始我們會認為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說它的內涵是代表一種正能量、積極、有價值的東西。但當ZAKER作為一個資訊聚合平臺切入這個市場時,它還是會有些不同,我們希望它不只是一個工具平臺,而是可以代表一些價值觀,思想性、前沿、時尚、國際化就逐漸成為我們的標籤。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艾誠:當我們用財經的邏輯去分析一家企業,ZAKER提供了什麼獨一無二的價值呢?

李森和:首先從產品設計上來講,ZAKER就是獨一無二的,從創立之初的視覺體驗、版式都是與眾不同的。其次,整個產品的差異化在於賦能,ZAKER通過技術的賦能,讓內容展現得更加豐富。

艾誠:你在探索一種你認為可以向這個世界去貢獻的模式,但如果以商業世界的法則來評判,ZAKER在平臺流量或者估值規模上來說還無法和今日頭條這樣的頭部平臺進行抗衡,你怎麼看?

李森和:每個人有各自的發展路徑,每個人定義成功的方式也不一樣,是在於滿足自己的慾望,還是希望能留下點什麼。從結果的角度來講,當今社會大家都以流量,以規模來作為企業價值的評估,這的確是客觀評判的標準之一,但不是唯一。我們希望自己的服務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讓用戶變得更美,讓整個社會傳播更多的正能量。最近兩三年ZAKER做了很大的改變,放棄掉很多流量,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才能集中精力把時間放在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上。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艾誠:我留意到ZAKER一直在探索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叫做區域融媒體?

李森和:區域融媒體戰略是在2015年提出來的,在行業內是首創。以前報紙的發行是有發行區域邊界的,所以我們以這個模型來進行劃分,希望把ZAKER的用戶賦能給到這些機構媒體,大家一起共建區域媒體。

區域機構媒體在新媒體轉型過程當中,技術由我們平臺來提供,同時把ZAKER的存量用戶給到他們來進行經營,這樣一方面幫助傳統媒體轉型,一方面我們又能夠讓機構媒體專業化的內容有效地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傳播。這樣的方式對用戶也是更好的,在信息氾濫的時代,內容生產成本太低了,市場上缺乏有公信力的內容,而ZAKER可以把各個區域機構媒體的內容傳遞給用戶。

艾問:媒體該玩什麼花樣才能跟上時代的節奏?

艾誠:移動互聯時代,媒介成了對變化最敏感的體現。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可能會讓媒體從業者都處在一種無限的焦慮中,到底該玩什麼新花樣才能跟上節奏?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李森和:是,現階段最大的變化就是物聯網正在引發整個媒介的改變。車載系統、智能音響、智能家居,萬物皆“媒”,一面鏡子都可能是一個媒介終端。我們思考的點就在於,第一,最終不變的肯定是內容本身,只是內容的表達方式在發生變化,同樣的內容在不同媒介應該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打比方現在像4K、8K高清的內容傳播,你的生產設備、剪輯能力、內容呈現應該根據這個場景來做一些調配,但最後不變的還是內容本身的價值,內容的觀點,內容的深度。

第二,終端也好、技術也罷,給內容進行額外的賦能不應該是媒體人做的事,而是合作共贏,這個生態才能夠持續。

艾誠:但無論賦能還是合作,是否盈利始終是檢驗企業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ZAKER現在盈利嗎?

李森和:目前來講我們是可以盈利的,而且這個水平我認為也還不錯,只是在不同階段我們的考量不同,利潤也會跟著ZAKER不同的發展計劃跟節奏變化,但從商業本質上來說我們盈利能力沒問題。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艾誠:十年前你還是一個年輕的創業者,所謂80後新銳創業者,但今天00後創業者都湧來了,這十年你覺得中國的創業市場變化大嗎?

李森和:早期的創業者其實都比較懵懂,也混亂,各行各業都在探索,但慢慢隨著行業更加成熟,分工更加明確,現在創業者的針對性和目標感都要強很多。站在ZAKER的角度來說,這九年其實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也努力地讓自己在市場上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艾誠:當下你最焦慮什麼?

李森和:如果說焦慮,沒有一個創業者不焦慮,這個時代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但從當下來講,我每天都會問自己,我們做服務做到極致沒有,傳統媒體轉型我們做到位沒有,是不是做到足夠極致了?這是我最焦慮的。

艾問李森和:流量和規模不是評判企業的唯一標準?| 艾問頂級人物

艾誠:預見十年後的ZAKER,你覺得它會什麼樣?

李森和:我們會堅持初心,儘管未來場景可能會發生變化,但我們的內容服務理念和我們服務的用戶人群期望是不變的,把有價值的內容在不同場景下進行傳遞,ZAKER會持續做下去。

艾誠:十年之後的李森和呢?

李森和:就我本人來講,我認為還會是一個歸零的心態,我自己一直在路上的心態不會變,保持對行業的敬畏與好奇心是我的強烈特性,也會永遠是一個創業者的姿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