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財常見的幾個誤區

投資理財學無止境,初入P2P的投資小白,在投資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忽悠和陷阱,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套路,包括投資多年的老司機有時候也會犯糊塗,一不小心就掉入某些平臺的陷阱中。

接下來,我們聊聊在P2P投資理財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認識誤區,希望大家在投資理財過程中能夠避開。

P2P理財常見的幾個誤區

一、挑選平臺常見的誤區

(一)過於追求高息,心理預期太高

P2P未來會成為固收類理財的標配,類似於銀行理財,不應該追求高收益高風險。同等體量同等規模同等品牌,即平臺差不多的情況下,應該選擇收益低的那個平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所有金融機構都希望以更低的價格把產品賣出去。這就好比銀行理財,工農中建交銀行理財的收益基本是最低的,如果說他們的年化收益是4%左右的話,那招商、民生、浦發、光大、興業可能在4.2%左右,再往下南京銀行、浙商銀行、包商銀行一類的,年化收益會再高一點,在4.5%左右,農村商業銀行一類的銀行理財收益會更高一點,這種邏輯是對的。

P2P理財常見的幾個誤區

P2P合規之前還是要穩一些,長期收益比同類型的標杆型企業高,長期做高息活動返利的平臺,一定要慎重選擇。之所以先強調收益,是因為我們發現,得有一半用戶踩雷,直接誘因是對於收益的心理預期太高了。

(二)過於相信背景,不太注重實質

如果背景那麼好的話,收益還會那麼高麼?為什麼平臺要給自己包裝上這麼好的背景?這就好比前些年的民間借貸,包裝得特別高大上,老闆開賓利,五星級寫字樓辦公,員工都穿Armani,這樣會給人一種錯覺,有實力能兜底。

P2P理財常見的幾個誤區

其實很多朋友注重所謂的背景,其實想的不是這個平臺實際的風控邏輯和風控體系,而是考慮出了問題能兜底。零風險的投資理財是不存在的,保本保息是沒有的,別說P2P合規要求了,資管新規對銀行的要求也是如此,指望平臺實力強去保本保息是不現實的 。平臺實力再強,對於它所管理的資金規模而言也是不成正比的。

(三)過於相信排名,被宣傳誤導

第三方文章、排名、數據僅供參考,入門時有選擇性地看一看,投一投,如果是先投了再看,那就容易出問題了。

投資理財最最基本的,是要對你要投的項目有個基本瞭解,如果自身沒搞懂,完全聽別人說的就上了,那麼出風險問題就很大了,甚至有朋友出了風險都不知道怎麼出的,錢都損失了仍然對這個行業一無所知,這是非常不好的。

二、挑選平臺的幾個基本原則


(一)看收益水平:同等水平,選收益低的

同等品牌、同等實力、同等規模的平臺,選擇收益低的。選收益低的,不一定不出問題,但是選收益高的,問題就太大了。就跟看銀行一樣,工行體量大於招行大於浙商銀行,這是常識。如果兩個平臺從面上看一樣大,一個年化9%;另一個年化12%,還經常做一些高返利活動,選擇後者就會容易出問題了。

P2P理財常見的幾個誤區


(二)看項目類型:優先選擇長週期小金額等額本息項目為主的平臺

這是挑選平臺的標尺。目前來看,最好的項目類型是小金額長週期等額本息的項目,P2P平臺一定要做標準化的項目,不然體量做大了之後會有問題。然後按照合規要求,個人借款不能超過20萬,企業借款不能超過100萬,所以要做小額分散,儘量避免系統性風險。

總結一下,做一個簡單排序:消費信貸=消費分期>車貸>房貸>供應鏈票據三農,大家在挑選平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三)“三不要”:平臺不要太小、人不要太少、地方不要太偏

平臺不要太小,這樣才能有可持續發展能力。P2P很多時候是規模效應,體量太小了很難盈利。說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個用戶在某個平臺投了500萬,查了一下那個平臺的整個待收只有2500萬,這想要取出來就困難了。

人不要太少,這樣平臺不至於偏科。如果只有200人,基本上研發、運營、一小部分風控、合規、法務、行政基本上就滿了,平臺項目的篩選、風控基本上是沒有辦法自己做的。所以平臺體量不是太小的情況下但是人又太少,那大概率代表這個平臺是有瘸腿科目的。

P2P理財常見的幾個誤區


地方不要太偏,非一線城市的平臺慎選。整個行業都在往前走,包括平臺,包括監管,非一線城市的監管在整體實力、重視程度、處置效率等很多方面都跟一線城市有差距。非一線城市平臺,可能存在監管跟不上的情況。

(四)紅線不要碰,不要投得太分散

監管上的一些大紅線:銀行存管、自融、直接借貸、限額等等,不要碰。適度分散,不要過度分散。作為固收類理財,兩三個平臺足矣。雖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也沒必要放到幾十個籃子裡,固收類理財不是這麼幹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