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廢除KPI:企業的永續經營,不是靠讓人抓狂的KPI

作者 | 徐大維

首發| 公眾號 良大師(ID:liang_da_shi)

KPI,俗稱績效考核,最近有一份報告,引起熱議。

一家機構在丹麥追蹤了1309家公司,對32萬名員工進行調研,最後發現:

在實行KPI的公司裡,員工使用抗焦慮藥的機率高出5.7%。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廢除KPI:企業的永續經營,不是靠讓人抓狂的KPI

良叔看到這份報告,並不驚訝,這符合我之前的感覺,現在只不過是多了一個量化的證明。

前段時間,良叔和一位多年未見的朋友相聚,他現在是一家以績效考核聞名的大企業的中層。

那朋友想必壓力極大,曾經濃密的頭髮,現已所剩無幾了。

吃飯時神情恍惚,不停地看手機郵件。

他向良叔抱怨,現在根本無法安靜10分鐘,滿腦子都是指標,還經常失眠,一想到第二天的工作,就如同一張巨大的暗網向自己撲來,呼吸都變得不暢。

總之,每天心裡好像都堵著一塊大石頭,很焦躁,幹什麼都覺得沒勁......

良叔沒好意思讓他去醫院檢查一下,因為這種情況,就是抑鬱的表現。

當然,員工抑鬱與否,多數老闆並不care,只要不出大事即可。

更不會因此廢除KPI,畢竟在很多管理者的心中,績效考核就是管理的必殺技啊。

你想要什麼,只要KPI一上,嗖嗖就來。

良叔也同意在很多企業中,KPI考核是一種有效的管理辦法。

但是,當一家企業迷信績效考核,並唯其至上時,很多負面影響也不請自來了。

這些負面影響,我們可以稱作:績效黑洞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廢除KPI:企業的永續經營,不是靠讓人抓狂的KPI

1、績效黑洞一:目標退化

績效考核能把一個大目標,化解成許多個小目標。

管理者的初衷很好,原本是想小目標都完成後,大目標的達成也水到渠成。

然而,現實真是這樣嗎?

結果往往相反,當大家都把精力集中在小目標上時,大目標反而無法實現,這就是一種目標退化

職場作家李剛,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老闆張總開辦一家小企業,做的很成功,但是苦惱也隨之而來。

銷售業績增長了20%,可是利潤只增長了5%,細緻瞭解後才發現,他們有A和B兩款產品。

A產品,是他們獨家代理,利潤高,但市場不大;

B產品,市場大,好賣,但利潤不高。

老張很苦惱,想了想,上KPI呀。

於是用了兩個指標:銷售額+利潤率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廢除KPI:企業的永續經營,不是靠讓人抓狂的KPI

銷售們在賣B產品時,也開始拼命推A產品。

問題很快解決,老張正高興,突然收到合作多年的老客戶投訴,原來是A產品需要更多的售後服務,賣的多了,老客戶的服務自然跟不上。

怎麼辦?上KPI唄,於是又多了一個“客戶流失率”。

然而,很快又有新問題發生:欠款變多了。

原因是,銷售們為了刺激業績,承諾很長的賬期。

怎麼辦?上KPI,再多一個“回款賬期”指標也無妨。

按照行規,想快速回款,那就給回扣啊,於是銷售費用也變高了。

很快,“銷售費用 ”指標又出現在考核項了。

終於半年過去了,張老闆驚奇地發現,銷售經理的KPI得分都很高,獎金也拿的不少。

可是,銷售業績增長卻幾乎為零,再一看“銷售收入",在KPI的權重中只佔30%......

你看,KPI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玩意,你考核什麼,你就有什麼。

但是,那些你不考核的東西,就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坍塌。

而且,最重要的是,太多的指標,會造成失焦,小目標做的再好,也無法組成大目標。

關於這一點,良叔也有個親身體驗。

一次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接到一個電話,我擔心是家裡的急事,便接聽了。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廢除KPI:企業的永續經營,不是靠讓人抓狂的KPI

當得知是一家車險公司推銷產品時,我告訴他自己在高速公路上,接電話不安全,回頭再說。

誰知,那邊一再央求,要我給他5分鐘時間,把產品優惠詳情說完,因為這是他們的一項考核。

你看,這就是典型的目標退化,一家車險公司,保障別人安全應該是第一要務吧?

而我在高速公路上接電話,明明不安全,那邊應該馬上掛掉電話才對。

但是,為了考核,竟然死纏爛泡,這不就是一種本末倒置嗎?

就算這家公司把贏取客戶放在第一位,但是這種方法,客戶能有好印象嗎?

這不就是把客戶活生生地推給競爭對手了嗎?

雖然每個銷售都完成了他們的指標——小目標實現了。

但最後客戶卻被逼走了,大目標淪陷了,那你說這是銷售的錯,還是管理者的錯?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廢除KPI:企業的永續經營,不是靠讓人抓狂的KPI

2、績效黑洞二:動機退化

海底撈創造人張勇,曾在一次演講中批判過績效主義。

他說,當KPI太過細化時,人的行為動機就會失常,就會本末倒置。

張勇還非常坦誠地講起海底撈走過的彎路。

之前,他們把KPI指標做的非常細,甚至還列明:杯子裡的水不能低於多少,必須給客人的手機戴套,否則扣分。

這下好了,這些標準員工做的非常到位,但是客人卻不買賬。

客人說豆漿不喝了,不用加了。服務員可不幹,不行,不喝也要給你加上。

有時候客人在談話,不想受到頻繁打擾,可是不行,要考核呀,只要你杯子有空間,服務員嗖的一下就到了。

有的客人說不用戴手機套,可服務員不幹,要考核啊。

於是殷勤地說:“大哥麻煩您,讓小弟給你帶個套唄。”

客人煩的一比說:“都說了不用了,你幹嘛呢?”

結果沒一會兒,客人發現手機不見了,正找,抬頭一看,原來在服務員手裡,正往套裡裝嘞。

客人火了,小弟馬上求饒說:“您息怒,我不這樣,要扣分的啊。”

這種事兒還挺多,也得罪了不少客人。

張勇聽到這些事兒後,說了一句著名的話:每一個KPI指標背後,都有一個復仇的女神在某個地方等著你。

張勇後來廢除了所有的指標,只留了一個:客戶滿意度

因為他覺得,這才是根本,太複雜的考核,只會讓員工動機退化,而忘掉最根本的東西。

德國社會學家羅爾夫,曾講過一個典故:

法國殖民政府統治越南時,頒佈過一條法令:

人們每交出一隻死老鼠,政府就給他發錢。

政府這樣做本是想控制鼠災,但結果是老鼠越來越多。

因為,大家都在養老鼠。

羅爾夫想借這個故事說明:人只對考核激烈本身做出反應,而沒人會去理會這背後的目的,這就是一種動機退化

3、績效黑洞三:能力退化

我認識一個老資歷的管理者,在某家大企業做了很多年的地區負責人,那家企業有著典型的績效主義文化。

他很坦誠地對我說,在他們公司做管理就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

什麼意思呢?

他說,剛剛當領導時,總想著從根本上抓經營管理,讓公司走向一條健康持續的路。

可是,後來悟出了,這樣做是找死。

因為,一來,上面領導給的時間很短,你一上任就半年時間,做不好,馬上把你換掉。

這種玩法,誰還有心情去做長久的事兒?

二來,就算給你比較長的時間,你也潛心做持久的事,但是那等於養豬仔,前期要投入很大精力,短期也沒成效。

終於豬仔快長大了,但是四年的任期到了,把你調到新的地方。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廢除KPI:企業的永續經營,不是靠讓人抓狂的KPI

結果,你這豬等於是給那個繼任者養的,人家一來,正好把豬一殺,大快朵頤,爽得不要不要的。

所以,那老哥告訴我,沒別的招,只能死磕短期效應。

一上任,全是短平快的招,拿費用砸業績,縮減員工福利降成本,縮減客戶服務費用去貼補市場......

這些招一使,業績嗖嗖就上來了。

我馬上問他,這樣做有很明顯的副作用啊,現在不爆發,遲早會爆發。

他卻說,這些副作用顯現會很慢,真等顯現出來,自己也因為業績好,被調到更大的機構。

聽他這麼一說,我有點明白“擊鼓傳花”的意思了,他調走後,繼任者就會接到這個爛攤子。

這不就等於在鼓停前要把“花”傳出去,誰接到誰倒黴嗎?

因此,你也應該理解,為什麼很多管理者那麼的急功近利,涸澤而漁了。

我穩紮穩打,精耕細作,該收穫時,功勞卻歸了他人。

若我只求短期效益,卻能步步高昇,爛攤子自然有人接。

如果是你,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有句話說的很好,這世界上,一直很好的人有5%,一直很壞的人有5%,而剩下90%的人的好壞,全在於體制的引導。

所以,你可能覺得只顧自己往上爬的領導很壞,但其實壞的不是那個個體,而是那個體制。

歸根結底,所謂人,就是在體制下,做出趨利避害反應的一種生物。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廢除KPI:企業的永續經營,不是靠讓人抓狂的KPI

然而,這些深諳短效生存法則的倖存者,是否就可以一路凱歌高奏,仕途永順呢?

從長期看,還真不見得。

在這種體制下,管理者的能力也會隨之退化,因為在短期績效的閘刀下,只能使那些快招,雖然短期有效,但沒什麼技術含量,因此也得不到任何磨練。

搞來搞去就那三板斧:砸砸費用、用考核嚇唬員工、賬面上做做手腳。其他本事沒機會長進,也一概不會。

結局我們也不妨設想一下,哪天公司說要轉型,說要創新,說要互聯網化,說不好意思,你跟不上我們的節奏了,咱們分手吧......

這時你突然想明白了,以前老在泥坑裡折騰,人家嫌你翅膀礙事,給你剪了,現在突然說,咱們要起飛了,唉?你的翅膀呢?

納尼,我就問你,你去找誰說理?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廢除KPI:企業的永續經營,不是靠讓人抓狂的KPI

4、說在最後

這篇文章一出,應該有不少KPI的支持者來應戰,所以,先講清楚,我不是全盤否定績效考核,我否定的是全然的績效主義。

我承認KPI在管理中的作用,你也得承認績效考核只是個管理工具,而不是管理的最終目的。

當你本末倒置時,就是一種績效主義。迷失其中,就會導致目標退化、動機退化和能力退化。

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那麼可以給你三條建議:

你在一家小企業,能不用KPI就別用,簡單的事別搞複雜了;

你在一家大企業,KPI能少用幾個就少用幾個,聚焦才有生產力;

你是一箇中層管理者,對KPI設定沒有話語權,那你的能力應該體現在對KPI漏洞的修正上,那些數字和規則的中間地帶,就是你的施展空間,你的價值也在這裡。

別動不動只會拿考核指標找員工說事,那是懶政和無能的表現。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員工,那麼只給你一條建議:

最傻的人就是,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結果還把自己搞抑鬱了,真的不值。

看看你每月的工資條,你好意思抑鬱嗎?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