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IBM展示了全球首臺也是目前唯一一臺獨立量子計算機Q System One。


IBM的量子計算機戰略



這款擁有20量子比特的計算機,由量子系統和傳統計算系統組成,還附帶了整套的降溫系統等必要硬件。其體積雖然無可避免的依舊龐大——一個2.7米高的立方體——但卻能為使用者提供量子領域的“全方位體驗”。

IBM強調,這是首款通用集成量子計算系統,雖然其性能還遠比不上人們想象中的“量子計算機”,但這一量子計算機在實用領域的初步的探索,卻意義重大。

舉例來說,國產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的運算速度是每秒9.3億億次,而一臺50量子比特的運算速度則將超過每秒1000億億次,是這款2016年最強超級計算機的100倍。

2018年,IBM Summit超級計算機將經典計算機的計算速度推向了每秒122.3億億次的高峰。雖然超過了太湖之光,但卻還是遠不及量子計算的速度。

近日,IBM全球副總裁兼IBM東京研究院院長森本典繁在中國臺北舉行的IBM Think峰會開幕上表示,公司準備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量子計算機商業化。

森本稱,公司將很快推出更高量子位的系統。這一承諾似乎符合IBM每年將量子計算速度提高一倍的目標。保持這一目標意味著等到2020年它將帶來一臺40量子位的設備。

按大多數量子計算研究員的說法,要使系統獲得超過二進制計算機的量子優勢,至少要達到50個量子位。因此,等到明年,IBM將接近這一門檻。

根據摩爾定律這一科技行業指導原則,基於微型芯片中晶體管數量的增長,計算能力大約每隔兩年增長一倍。但目前,硅芯片中晶體管的運用,幾乎已經達到極限。未來,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下,或許量子計算技術有望幫助摩爾定律走出瓶頸期,給整個行業帶來全新變革。

在現階段,全世界不少國家和地區的公司都十分看好量子計算技術的發展潛能,期望該技術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困惑已久的難題,比如谷歌、微軟、NEC、富士通、阿里巴巴等。其中,谷歌在該領域表現得尤為積極,同時也稱其在未來三年內將擁有一個商業上可行的量子解決方案。

此外,各國政府也紛紛斥資數十億美元研發量子計算技術,以期在全球格局中贏得經濟和軍事優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