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翻譯們為何更害怕失業?

機器翻譯,源起上世紀的五十年代,迄今走過60多年的時光,發明之初是為了翻譯情報提供便利,於是大批的語言學家聚集在一起,將語法規則傳輸給機器,讓機器學習之後進行翻譯。1966年,計算語言學的誕生,當時的機器翻譯受到科學技術的限制發展緩慢,只能對一些簡單的詞語、短句進行翻譯。

如今,人工翻譯們為何更害怕失業?

發展到如今,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雲端化等技術的出現,機器翻譯得到突飛猛進的變化,從2016年,谷歌翻譯開始應用最新的神經網絡技術,機器翻譯的質量得到進一步的優化,之前機器翻譯處於被動學習的階段,而如今機器翻譯背後的資源庫提供支持,只需要提供充足的語料,就能實現自動翻譯,不過其準確性仍舊有待提高。對於人工翻譯來說,可以從大量重複的翻譯中解脫出來,轉而投向新內容的翻譯工作。

如今,人工翻譯們為何更害怕失業?

如今,人工智能一詞的頻頻出現,不斷吸引人們的關注。在科幻類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中,人工智能的身影時常出現,例如在大腦內植入一塊芯片,就可以擁有驚人的記憶能力;在未來的醫療行業,人工智能也可以幫助人類發現潛在的疾病;就連人類的壽命也可以大大的延長等等。且不說這些假設是存在與文學作品裡的虛擬創作,但人工智能在翻譯界掀起的波瀾,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忽視的現象。

如今,人工翻譯們為何更害怕失業?

伴隨著海外旅遊的興起,以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不斷加強世界各國各地區,以及不同語言環境下的人們之間的聯繫愈加緊密,語言障礙成為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市場對於機器翻譯的需求更加迫切。而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能夠滿足不同場景的翻譯產品,主要是智能硬件翻譯和翻譯軟件APP等。

前者藉助離線翻譯,藉助神經網絡技術提高翻譯的準確度,擴大使用場景的範圍,例如各類翻譯機等;而後者的使用場景有限,例如在國外使用時,可能會受到流量、信號等問題的困擾,儘管會受到周圍環境噪音的影響,但即開即用的優勢明顯。

如今,人工翻譯們為何更害怕失業?

人工智能站在科學技術的前沿位置,不斷創造便利人們的生活,據不完全的統計,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全球人工智能獲得融資超過220億,可看出人工智能技術的受歡迎程度。不過隨著技術發展,機器將會取代人類的言論始終不曾消失,人們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其內心始終存在和恐懼、甚至排斥的心理。

此種擔心也並不是空穴來風,從工廠裡取代人力的現代化機械,到人類圍棋冠軍柯潔不敵人工智能“阿爾法狗”(Alpha Go Master),機器一次次衝擊著人類脆弱的心理防線。但語言其本身浸染諸多的文化和情感元素,儘管人工智能發展迅猛,但依舊難以取代人類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其所有的能力基於已有的數據儲備,對於儲備之外的存在也只能束手無策。

就拿翻譯的“信、雅、達”的標準來看,雅的標準依舊難以達到,至於人工翻譯們會因為人工智能而失業,或許是對重複的無意義活動的取代,對於高水平的人工翻譯們來說,藉助機器翻譯背後的資源庫,可以進一步提升翻譯的效率,集中精力在新的翻譯內容上。

喜歡潤界本地化,請多多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