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比起百度 阿里才是“中國的谷歌”

互聯網行業內,經常會把百度和谷歌放在一起比較,而提到阿里巴巴,則免不了要說亞馬遜。的確,從表面看起來,百度和谷歌非常相像:搜索引擎是其核心業務,而且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方面也都有大量投入。但隨著阿里業務範圍的不斷擴大,其在行業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也迅速奪取了谷歌無法進入的中國區的許多領域。國外一家媒體總結了以下七個理由,向我們說明,阿里更像是“中國的谷歌”。

外媒:比起百度 阿里才是“中國的谷歌”

1、搜索:百度和谷歌之間最明顯的對比是搜索業務。而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普通中國消費者的客戶歷程與海外消費者截然不同。在西方,大多數研究中都顯示谷歌是主要接觸點,在中國,則是阿里。這一結果反映在阿里的數字廣告收入中,其2017年數字廣告總收入預計將達到160億美元,比百度的93億美元高出三分之二以上。通過搜索獲得的廣告收入佔阿里總收入的約60%。

在西方,brand.com網站在網絡銷售佔了很大份額,而在中國,超過80%的交易都是在平臺上進行的。通過平臺進行銷售的所有交易行為中,大約有四分之三發生在阿里旗下的淘寶和天貓上,這兩個平臺已經成為了研究產品市場效果所需數據的實際來源。

中國電商的產品信息比同等的亞馬遜電商多20 - 50倍,再加上大量的評論,為了解產品提供了一個全面而可靠的來源。百度的可信度要低得多,它以不透明的搜索結果而聞名,其排名基於競價,而非關鍵詞相關性。在淘寶上,諸如耐克鞋等知名產品的搜索量超過了百度的10倍。

2、創新:1998年穀歌推出的時候,它的創新和乾淨綠色的搜索方式將互聯網從Altavista的黑暗魔爪中拖了出來,讓雅虎的搜索結果變成了有用的東西。任何關於世界上最具創新力公司的研究都可能包括谷歌。

與谷歌相似,阿里也是從零開始,以客戶為中心進行了創新。阿里在中國也做了同樣的事情,顛覆了eBay等老牌公司。與搜索和社交媒體等其他類別的業務不同,國外電子商務並沒有被攔在“牆外”——這也從側面向我們說明了,是創新而非政策形勢,讓阿里巴巴佔據了主導地位。對阿里比較熟悉的人應該都知道,該公司近期也一直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一系列數字學科和整合領域的創新。近日,在阿里雲棲大會正式舉辦之前,馬雲也特意與中國科學界各領域頂尖科學家進行了會談。

外媒:比起百度 阿里才是“中國的谷歌”

3、在線視頻:視頻已經成為中國國內外最強大的營銷渠道之一,也是搜索收入的一大福音。當年,谷歌花費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許多評論人士認為其定價過高,但現在該收購已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技收購之一,一位知名技術分析師估計,它如今的價值已超過750億美元。由於Youtube在中國遭到屏蔽,市場由優酷(Youku)主導,巧合的是,阿里巴巴在2015年以4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其80%的股份。

4、大數據:谷歌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是用戶每次登錄Youtube觀看視頻、在Gmail中搜索或寫文章的數據。阿里所擁有的數據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和其他線上和線下收購等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但兩家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目標是,將客戶數據與他們的許多業務整合在一起,以幫助他們分析並實現回報最大化。

5、價值觀:谷歌“不作惡”的座右銘聞名於世。雖然網絡上經常有谷歌利用稅務漏洞避稅的傳聞,但總體上它持正確的價值觀。百度和阿里巴巴都有一些負面新聞,百度去年因“莆田系”相關搜索被推上風口浪尖,阿里至今也仍受假貨問題困擾。不過阿里巴巴和馬雲一直十分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長期關注包括環境、農村貧困、女性平等社會問題。

外媒:比起百度 阿里才是“中國的谷歌”

6、社交媒體:阿里與谷歌之間的相似點並不都是正面的。谷歌和阿里都曾多次嘗試在社交媒體領域產生影響。自2004年以來,谷歌一直以Orkut、Dodgeball、Latitude、谷歌Buzz和最著名的谷歌+而失敗。同樣,阿里巴巴嘗試了無數次試圖推翻中國社交媒體巨頭騰訊,但失敗了。阿里巴巴佔有微博32%的股份,但微博在中國社交媒體領域仍只排在第二位,被微信甩在身後。阿里還將社交元素融入到了它的購物和支付App中,但效果並不理想。

7、像谷歌一樣的“輕量級”運營。與亞馬遜一樣,阿里也有云計算業務。然而,與亞馬遜在持有股票和端到端業務上花費大量資金不同的是,阿里的核心業務只是一個數字平臺,巧妙地將這些成本轉嫁給了品牌和供應商。因此,阿里的利潤率比亞馬遜(Amazon)要高得多,阿里的每美元利潤為63c,谷歌則為0.5c。谷歌的利潤率較低,但仍令人羨慕,為30.3%,比亞馬遜高得多。

總而言之,從以上幾點看來,在阿里的迅速成長之下,“百度即中國的谷歌”這種說法似乎已經不再成立了。不過這種比較並不存在太高的嚴謹性,當然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阿里、百度、谷歌以及諸多頂尖科技企業,都有各自的優勢,也有各自的短板。“中國谷歌”之類的說法,我們就權當是科技企業界的“八卦”,用作閒聊時的談資吧!

原文鏈接:https://www.forbes.com/sites/tannermark/2017/09/27/alibaba-china-google/#625aa7c77e3e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