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7次迭代,備受認可的nreal light面世,AR的C端時代來了?

文/VR陀螺 案山子


2019年,AR異軍突起,而且這次指向很明確——消費端。

從今年的CES到AWE,以及今年上半年的市場情況來看,AR無疑迎來了一個小高潮。而其中一家創業公司——nreal,不僅獲得中外媒體的一致認可,移動芯片巨頭高通、日本運營商KDDI以及國內諸多手機品牌廠商都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其最新的AR硬件nreal light更是斬獲了AWE “Best Headworn Device”獎以及“BEST IN SHOW AR”獎。

歷經7次迭代,備受認可的nreal light面世,AR的C端時代來了?


藉著這個熱潮,陀螺君也想探討一下,孕育了幾年的AR,真的具備走向消費端的條件了嗎?

獲高通、運營商、媒體認可,nreal light憑什麼?


最早體驗到nreal light是在今年的GDC上。雖然CES時就已聽業內小夥伴誇讚nreal,只是當時在展臺尋覓了幾圈卻還是擦肩而過,GDC上的偶遇也算是彌補了之前的遺憾。

第一眼被吸引到的是nreal light時尚的外形,輕巧的機身,乍看起來幾乎和普通眼鏡無異。工作人員嫻熟地拿出一盒可選鏡片和鼻託,針對不同度數的近視人群和鼻樑高低,都能有合適的選擇。

88g的機身戴上幾乎沒有壓力,至少在將近半個小時的體驗中絲毫沒有覺得累。而屏幕色彩的亮度、飽和度,以及52度的視場角,比之前20、30多度的體驗感好了很多。

眼鏡通過Type-C連接手機使用,還搭配一個非常小巧的圓形的操控器。在手機端打開應用,便能夠通過眼鏡的6Dof定位和3Dof的手柄操控器來進行交互體驗。

歷經7次迭代,備受認可的nreal light面世,AR的C端時代來了?

陀螺君體驗nreal light


VR陀螺在現場體驗了巨幕觀影、AR遊戲、逗貓等內容,Slam定位中雖然出現過些許抖動,但整體穩定性非常不錯,圍著桌面看桌面上的虛擬物體時,虛擬和現實的融合度也毫無違和感。

而這還是數月前的體驗,據稱此次AWE上,nreal公佈了諸多更新,如可摺疊的鏡腿設計,外觀看起來更像太陽鏡,也更方便收納;此外,還改善了前鼻部的壓力,通過減少鼻子前壓,更穩妥的貼合臉部,以及增加了多種顏色選擇,保證實用性和舒適體驗的同時也更具時尚感。

歷經7次迭代,備受認可的nreal light面世,AR的C端時代來了?


作為一款面向C端的產品,用戶的反饋極其重要。而此次AWE上,外媒以及用戶都紛紛表示了自己對這款硬件的看法。

“nreal’s glasses promise an experience close to that of a Magic Leap headset, albeit with a much more compact form factor, and a substantially cheaper price tag.”——Variety.nreal的眼鏡提供了接近Magic Leap那樣的體驗,但它的外形更緊湊(小巧),價格也更便宜。


“The visual quality was surprisingly high for a light and unobtrusive device.”——The Verge.對於這款輕便且看起來並不引人注目的設備來說,視覺質量出乎意料地高。

“Lightweight AR glasses havent been a real thing yet, but nreals pair of phone-connected, sunglasses-sized, folding mixed reality glasses coming this year could bridge the gap.”——cnet輕量級AR眼鏡目前來說還不現實,但nreal這款即將於今年推出的墨鏡大小、可連接手機、可摺疊的MR眼鏡或許將彌補這個差距。

“The $499 price tag puts the nreal glasses on par with competitors like Epson, and makes them significantly less expensive than the Magic Leap headset or smart glasses by Vuzix.”——engadget499美元的價格使得nreal能與像Epson這樣的對手競爭,並且他們還比Vuzix和Magic Leap的頭顯便宜得多。

除了媒體給出了高度評價之外,從普通用戶端也獲得了佩戴舒適、體驗很驚豔等讚譽。同時,nreal light還獲得了AWE “Best Headworn Device”獎以及“BEST IN SHOWAR”獎。

歷經7次迭代,備受認可的nreal light面世,AR的C端時代來了?


至於一直以來大家最關心的價格,也終於在這次AWE上揭開面紗——消費者版499美元,摺合人民幣不到3500元,一時間讓高高在上的AR體驗有了在消費端落地的希望,而nreal從始至終也一直在致力於AR眼鏡在C端的普及。

消費級AR缺一不可的三大標準


在與徐馳的一次交談中,當VR陀螺問到如何定義C端的AR產品時,他分享了自己的三大標準。

首先,無論是2C還是2B,一定要有足夠的傾向,必須要是眼鏡的形態,而不是巨大的頭盔形態。在體驗方面,還要有非常好的MR體驗,這就需要有相關的slam或環境感知技術。

其次要有一個出色的光學系統,這個光學系統我個人的判斷標準是,戴上眼鏡我能看到一個巨大的IMAX屏幕,可以放一個清晰的電影,然後色彩等各方面好到讓我願意去看這部電影,我才認為這是一個好的標準。

第三就是價格。定價一定要在消費類終端的正常價格區間內,大概是一部手機價格的範圍。

由於可以連接手機使用,將運算單元放在手機端,眼鏡自身不僅能大幅減輕重量,而且也降低了不少成本。相比之前動輒上萬的價格,nreal light的價格恰巧相當於一臺中端手機的成本。

徐馳還提到,正是因為沒有在市面上找到任何一個已有的方案來滿足這個效果,因此才搭建起了自己的團隊。

“我們加入了硬件各方面相關的人,努力將設備做到極致的輕巧。我們努力在堅持的一個方向,就是讓觀眾、消費者願意長時間佩戴,甚至願意把它帶出來。”

nreal Light顯然已經初步達到了徐馳提到的幾個標準,而直到走到現在這一步,產品經歷了七次迭代。

歷經7次迭代,備受認可的nreal light面世,AR的C端時代來了?


C端落地姿勢——借力打力

經過幾年的發展,評判一款硬件的標準,早已從參數規格的比拼轉向了落地應用實力,畢竟酒香也怕巷子深。而nreal也早早想好了落地的姿勢——借力打力。

  • 渠道


乘著高通HMD加速計劃的快車,nreal與諸多手機廠商以及運營商都在陸陸續續建立合作。作為第一家將手機與AR眼鏡連接公司,徐馳曾經表示其最初的目的是想讓產品真正地易獲取,所以在與高通洽談後雙方達成一致,並開啟了深度合作。

歷經7次迭代,備受認可的nreal light面世,AR的C端時代來了?

nreal創始人徐馳(左)與高通XR全球業務負責人司宏國(Hugo Swart)


通過高通,AR廠商順利與手機廠商連接,讓未來使用高通855芯片的手機產品,都有可能支持AR眼鏡連接體驗。

據瞭解,目前AR眼鏡的銷量最高在萬臺級別,甚至很多尚處在千臺級,高昂的價格、內容缺失阻斷了通往C端的路。所以蘋果選擇先基於手機載體,讓用戶先體驗到初級的AR體驗,雖然它不具備6Dof,只能通過手機來交互,卻也給內容開發者和用戶帶來了新的體驗和研發思路。《Pokemon GO》、《行屍走肉》、《一起來捉妖》等AR遊戲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如果說用手機體驗是初級體驗,那手機與AR眼鏡的結合算是中級體驗,結合6Dof定位,改變了用戶與現實的交互方式,而且擺脫了手機屏幕帶來的侷限。

手機作為運算載體,讓AR眼鏡的定位從計算平臺先變成了一個配件。或許它現在還不足以代替手機,卻可以先成為智能手錶、遊戲配件甚至辦公配件般的存在。

而基於智能手機龐大的基數,AR眼鏡快速落地也變得可能。根據群智諮詢數據,2018年全球手機的出貨量約18.2億部,其中智能手機的銷量約13.7億部,預計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約13.6億部。

而高通在其中的份額,據安兔兔評測公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安卓用戶手機處理器品牌分佈情況,高通驍龍排名第一,佔比達到54.44%,小米、OPPO、vivo、魅族等智能手機廠商都主要使用高通驍龍處理器,此外,三星、華為等也部分採用了高通的處理器。

手機廠商也表示出對AR結合的認可。黑鯊科技全球副總裁李凡表示:“黑鯊2手機與nreal light通過研發側多項應用參數的適配以後,可以為玩家提供極致的遊戲體驗。nreal light可以為我們的用戶提供完全沉浸式的遊戲互動體驗,使玩家真正享受遊戲的巔峰時刻。”

如今,智能手機觸達用戶雖然渠道繁多,只是在智能手機銷售網中,運營商渠道仍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論是國內還是海外。

根據智研諮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分析預測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中提到,國內手機實體渠道零售業態結構中,運營商渠道佔比達到25%。而在海外,據媒體報道,歐洲手機零售市場運營商渠道佔比達到了50%,其它線下零售佔 40%,線上零售只有 10%。

運營商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藉著5G這股東風,運營商們也在積極推動VR、AR技術的應用和落地。

在今年的MWC上,nreal與韓國LG Uplus電信運營商達成合作;此次AWE上,又與日本運營商KDDI正式結盟。

“考慮到未來5G普及後帶來的革新,創造XR獨有的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體驗,我們將從2019年6月開始,與nreal一起,聯合日本的諸多合作企業,一起推動智能眼鏡的應用和落地。”KDDI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歷經7次迭代,備受認可的nreal light面世,AR的C端時代來了?

KDDI官網發佈的新聞


  • 內容


AR眼鏡雖不及VR般沉浸,但適用性卻比VR更廣。徐馳認為對於消費者來說,目前AR眼鏡的兩個場景其一是娛樂,電影、輕量級遊戲、社交應用、購物和類似的活動,其二是生產力。

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內容作為基礎,需要大量的開發者投入內容生態。近年來,Unreal和Unity兩大引擎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動內容發展,為開發者提供更便捷的開發工具。為了讓nreal的用戶有更多內容體驗,nreal也推出了相應的開發者套件nreal light Developer Kit以及專用SDK。

開發者套件中包括nreal light 眼鏡,3DoF控制器和計算單元,開發者可以在https://nreal.ai/developer上申請購買nreal light Developer Kit,該套件售價1199美元,將在今年9月發貨。

歷經7次迭代,備受認可的nreal light面世,AR的C端時代來了?


另一方面,nreal light SDK中提供了開發過程中需要的關鍵工具,如空間計算、實時渲染、人機交互等等,該SDK同時支持Android Native和Unity的開發環境,並將於2019年8月上市,之前將提供測試版。

  • 空間計算 - 提供6DoF跟蹤(SLAM),支持平面檢測(水平和豎直),以及圖像追蹤,能夠更好的實現對環境的感知和追蹤
  • 實時渲染 - 針對圖像渲染具有一套完整的優化方案,實現了低延遲的同時仍能提供高質量的視覺體驗
  • 人機交互 - 支持接入手柄或手機作為控制器,使用戶能夠自由操縱混合現實環境中的對象
  • 人工智能 - 支持接入人臉識別、手勢交互、語音交互等第三方人工智能領域服務

現在nreal已經和諸多第三方內容提供方合作,包括知名內容研發團隊NextVR等。

“ 通過nreal light智能眼鏡,我們的第一個多視角視頻在5G XR Visor下能夠向大家展示用戶將如何觀看以及與這個包含有六個自由度的視頻之間的互動,對此我們感到非常興奮。現在已經到了行業改革的時候了,NextVR非常高興能夠走在這場變革的前沿。 ” NextVR的執行總裁戴維德·科洛(David Cole)說。

據稱NextVR將內容移植到nreal平臺僅用了10天。

“因為我們正努力建立一個真正開放的生態系統,讓大家能夠輕鬆地將現有內容放入到我們的平臺之上,例如,在ARKit和ARCore中的內容,或者HoloLens、Magic Leap中的內容。”徐馳說到。

AR的C端時代真的來了嗎?


這是很多人想要探尋的問題。VR陀螺也與多位走在技術前沿的專家們探討過這個問題。

Unity CEO John Riccitiello在接受VR陀螺採訪中曾經提到,“4年前我在LA參加了一個類似的採訪,當時大家覺得AR、VR的時代很快就要來了,有很高的預期,我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觀點,指出消費者應用的時代還沒有到來,因為硬件太貴、不成熟,也缺少匹配的內容。但是在4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覺得條件已經具備,現在我們認為時機到了,但也要提醒大家不要過度樂觀,也不要大肆宣傳這個市場已經到來了,目前只能說才剛剛開始。”

“虛幻引擎之父”Tim Sweeney也跟VR陀螺分享過對於VR、AR的看法,“我認為AR會改變世界,這可能會是技術史上最大的技術革命。現在全球有35億的智能手機,我認為在未來的15年間,這個數字會被AR設備取代。不過我們現在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但就像當時iPhone帶來的變革一樣,AR在未來的幾年內也會迎來技術變革的一天。”

而HMD加速計劃的推動者,高通XR全球業務負責人司宏國(Hugo Swart)也提到:“目前的產品還不是我們所希望VR/AR眼鏡能夠實現的最終產品形態。我們希望它像大家日常所戴的墨鏡或者近視眼鏡一樣輕便,同時有5G的功能集成在其中,可以帶來VR/AR眼鏡的體驗,並且讓用戶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要實現這樣的產品形態,可能還需要5-10年時間。但更重要的是,在2019年,我們已經藉助現有技術帶來了出色的體驗。這與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相似,早期的智能手機也並不像現在的智能手機這樣無所不能,也是經歷了一個週期、一個過程才實現的,差不多用了十年左右。”

在司宏國看來,2019年的AR/VR領域將有很多重要的發展,今年將是該領域的關鍵一年,用戶和內容的增長很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最後,VR陀螺認為,C端AR遠沒到爆發的階段,但已經有了非常不錯的苗頭——技術進步讓AR的魅力開始真正顯現出來、消費者能夠承受的價格、逐漸建立起來的內容生態、底層技術和外部諸多渠道的推進,或許可能還需要好幾年才能走向成熟,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走的每一步,每一家公司的付出都將成為未來AR產業的夯實基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