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獻上一張遊客照

至今,Airbnb 的市值已有 300 億美金。這些年,這隻獨角獸生龍活虎,大本營遍佈全球,可誰知道當初每一個城市的拓展都那麼艱難。

其實,作為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無論是 Airbnb 還是市值是它兩倍的 Uber,都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就算是今天,它們都還在與政府及競爭對手鬥智鬥勇。

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們是如何從低谷中一路披荊斬棘,一步步成為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前二名的?它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新書《新貴:優步和愛彼迎是如何殺出硅谷、改變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中,他跟蹤採訪了這兩家公司,並記錄了他們的血淚史。斯通是 Bloomberg(彭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的資深編輯。2013 年他出版了《亞馬遜:一網打盡》,講述了亞馬遜的發家史,備受好評。時隔四年,他又為讀者們帶來了 Uber 和 Airbnb 背後最真實的故事。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獻上一張遊客照

至今,Airbnb 的市值已有 300 億美金。這些年,這隻獨角獸生龍活虎,大本營遍佈全球,可誰知道當初每一個城市的拓展都那麼艱難。

其實,作為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無論是 Airbnb 還是市值是它兩倍的 Uber,都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就算是今天,它們都還在與政府及競爭對手鬥智鬥勇。

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們是如何從低谷中一路披荊斬棘,一步步成為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前二名的?它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新書《新貴:優步和愛彼迎是如何殺出硅谷、改變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中,他跟蹤採訪了這兩家公司,並記錄了他們的血淚史。斯通是 Bloomberg(彭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的資深編輯。2013 年他出版了《亞馬遜:一網打盡》,講述了亞馬遜的發家史,備受好評。時隔四年,他又為讀者們帶來了 Uber 和 Airbnb 背後最真實的故事。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2008 年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年份。

互聯網泡沫爆發後,谷歌的上市和 Facebook 的成功讓科技圈好不容易緩了口氣,但是整個經濟依然處在下行狀態(房地產泡沫將在不遠的幾個月爆發),投資商非常的謹慎。而 Airbnb 和 Uber 就出生在這個年代,但它們卻出人意料地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下面,我們先來講講 Airbnb 的故事。

訂不上的爆滿酒店

Airbnb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喬·傑比亞(Joe Gebbia)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相識。2004 年畢業後兩人成為了室友,他們的夢想就是自己幹一番大事業。畢業三年後,他們終於得償所願。

2007 年 9 月 22 號世界設計大會在舊金山開展,當地各大酒店價格貴上天,預定又爆滿。嗅到商機的切斯基和傑比亞決定在大會期間把家裡的床位租出去,讓旅客們像待在家裡一樣住上 4 天,順便享受早餐服務。

二人決定將他們家變成一個 bed&breakfast(住宿加早餐),並用三天的時間做好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網頁,取名為 Airbed&Breakfast。這就是 Airbnb 最早期的名字。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獻上一張遊客照

至今,Airbnb 的市值已有 300 億美金。這些年,這隻獨角獸生龍活虎,大本營遍佈全球,可誰知道當初每一個城市的拓展都那麼艱難。

其實,作為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無論是 Airbnb 還是市值是它兩倍的 Uber,都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就算是今天,它們都還在與政府及競爭對手鬥智鬥勇。

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們是如何從低谷中一路披荊斬棘,一步步成為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前二名的?它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新書《新貴:優步和愛彼迎是如何殺出硅谷、改變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中,他跟蹤採訪了這兩家公司,並記錄了他們的血淚史。斯通是 Bloomberg(彭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的資深編輯。2013 年他出版了《亞馬遜:一網打盡》,講述了亞馬遜的發家史,備受好評。時隔四年,他又為讀者們帶來了 Uber 和 Airbnb 背後最真實的故事。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2008 年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年份。

互聯網泡沫爆發後,谷歌的上市和 Facebook 的成功讓科技圈好不容易緩了口氣,但是整個經濟依然處在下行狀態(房地產泡沫將在不遠的幾個月爆發),投資商非常的謹慎。而 Airbnb 和 Uber 就出生在這個年代,但它們卻出人意料地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下面,我們先來講講 Airbnb 的故事。

訂不上的爆滿酒店

Airbnb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喬·傑比亞(Joe Gebbia)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相識。2004 年畢業後兩人成為了室友,他們的夢想就是自己幹一番大事業。畢業三年後,他們終於得償所願。

2007 年 9 月 22 號世界設計大會在舊金山開展,當地各大酒店價格貴上天,預定又爆滿。嗅到商機的切斯基和傑比亞決定在大會期間把家裡的床位租出去,讓旅客們像待在家裡一樣住上 4 天,順便享受早餐服務。

二人決定將他們家變成一個 bed&breakfast(住宿加早餐),並用三天的時間做好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網頁,取名為 Airbed&Breakfast。這就是 Airbnb 最早期的名字。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好哥倆向當地的各大設計博客都發了郵件,不少覺得有趣的博主將他們的網站刊登了出來。非常幸運,大會期間他們接待了三位客人,他們五個人度過了非常愉快的 4 天。

這次經歷不僅讓切斯基和傑比亞付清了房租,也種下了他們創業的種子。他們決定把 Airbed&Breakfast 做大。

然而他倆都是設計師,但是公司總得有個程序員吧!於是他們找到了第三位合夥人:內森·布萊卡斯亞克(Nathan Blecharczyk)。內森是哈佛畢業的工程師,也是傑比亞的前室友。雖然只有 24 歲,但他編程的能力已經爐火純青。不僅讓整個網站改頭換面、還設計了一個非常便捷的付款系統。Airbed&Breakfast 終於有個像樣的主頁了。

靠著市場的新鮮感,網站最火的時候每天能有兩百個新用戶提供房源,Airbnb 也能在每筆大於一百美金的交易中收 12 美金的手續費。但是新鮮度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如果公司不能打通市場,不出幾個月 Airbed&Breakfast 的用戶活躍度就要歸零了。

三個創始人站到了投資人面前,然而沒人願意給他們投錢。2008 年的經濟趨勢整體都很差,大家只肯把錢投給安全可靠的項目。而且投資商不僅對 Airbnb 的潛在市場表示懷疑,更不看好這三個⼩夥子的潛力。

沒有辦法,他們三個人只能靠信用卡過活,可是債務一天比一天多。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獻上一張遊客照

至今,Airbnb 的市值已有 300 億美金。這些年,這隻獨角獸生龍活虎,大本營遍佈全球,可誰知道當初每一個城市的拓展都那麼艱難。

其實,作為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無論是 Airbnb 還是市值是它兩倍的 Uber,都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就算是今天,它們都還在與政府及競爭對手鬥智鬥勇。

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們是如何從低谷中一路披荊斬棘,一步步成為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前二名的?它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新書《新貴:優步和愛彼迎是如何殺出硅谷、改變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中,他跟蹤採訪了這兩家公司,並記錄了他們的血淚史。斯通是 Bloomberg(彭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的資深編輯。2013 年他出版了《亞馬遜:一網打盡》,講述了亞馬遜的發家史,備受好評。時隔四年,他又為讀者們帶來了 Uber 和 Airbnb 背後最真實的故事。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2008 年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年份。

互聯網泡沫爆發後,谷歌的上市和 Facebook 的成功讓科技圈好不容易緩了口氣,但是整個經濟依然處在下行狀態(房地產泡沫將在不遠的幾個月爆發),投資商非常的謹慎。而 Airbnb 和 Uber 就出生在這個年代,但它們卻出人意料地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下面,我們先來講講 Airbnb 的故事。

訂不上的爆滿酒店

Airbnb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喬·傑比亞(Joe Gebbia)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相識。2004 年畢業後兩人成為了室友,他們的夢想就是自己幹一番大事業。畢業三年後,他們終於得償所願。

2007 年 9 月 22 號世界設計大會在舊金山開展,當地各大酒店價格貴上天,預定又爆滿。嗅到商機的切斯基和傑比亞決定在大會期間把家裡的床位租出去,讓旅客們像待在家裡一樣住上 4 天,順便享受早餐服務。

二人決定將他們家變成一個 bed&breakfast(住宿加早餐),並用三天的時間做好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網頁,取名為 Airbed&Breakfast。這就是 Airbnb 最早期的名字。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好哥倆向當地的各大設計博客都發了郵件,不少覺得有趣的博主將他們的網站刊登了出來。非常幸運,大會期間他們接待了三位客人,他們五個人度過了非常愉快的 4 天。

這次經歷不僅讓切斯基和傑比亞付清了房租,也種下了他們創業的種子。他們決定把 Airbed&Breakfast 做大。

然而他倆都是設計師,但是公司總得有個程序員吧!於是他們找到了第三位合夥人:內森·布萊卡斯亞克(Nathan Blecharczyk)。內森是哈佛畢業的工程師,也是傑比亞的前室友。雖然只有 24 歲,但他編程的能力已經爐火純青。不僅讓整個網站改頭換面、還設計了一個非常便捷的付款系統。Airbed&Breakfast 終於有個像樣的主頁了。

靠著市場的新鮮感,網站最火的時候每天能有兩百個新用戶提供房源,Airbnb 也能在每筆大於一百美金的交易中收 12 美金的手續費。但是新鮮度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如果公司不能打通市場,不出幾個月 Airbed&Breakfast 的用戶活躍度就要歸零了。

三個創始人站到了投資人面前,然而沒人願意給他們投錢。2008 年的經濟趨勢整體都很差,大家只肯把錢投給安全可靠的項目。而且投資商不僅對 Airbnb 的潛在市場表示懷疑,更不看好這三個⼩夥子的潛力。

沒有辦法,他們三個人只能靠信用卡過活,可是債務一天比一天多。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為了還債,他們甚至賣起了自制的麥片,取名為:Obama O’s(奧巴馬圈),巧妙的蹭了一波總統的熱點。沒想到在媒體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庫存全都賣出去了。債是還清了,可是公司還是沒有資金用啊。

“怎麼辦?究竟要怎麼辦?”切斯基每天晚上都被焦慮鎮壓的難以入睡。

打不死的小強

切斯基決定孤注一擲,申請進⼊ Y Combinator(美國著名的創業孵化器)成立的創業學校。一旦申請成功,他們將會以 7% 的股權換得 1.7 萬美金的投資,並且在三個月內受到各路導師的幫助。

然而面試官對 Airbed&Breakfast 提不起任何興趣。他們的角度和之前的投資商一樣,對公司的市場並不看好,所以簡單聊了幾句就想把他們打發走。

然而臨⾛前,傑⽐亞從包⾥拿出了他帶來的 Obama O’s,並道出了他們靠賣⻨⽚來讓公司活下去的故事。而正是這盒⻨片讓面試官大跌眼鏡。

這個面試官不是別人,他是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硅谷創業教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格雷厄姆是哈佛編程博士,世界上第一個網上 APP 雅虎商店的開發者,同時也是暢銷書《黑客與畫家》的作者,曾投資過 Dropbox 和遊戲直播平臺 Twitch。眼前這三人對 Airbnb 的堅持感動了他,他說道:“天哪,你們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對於格雷厄姆來說,小強是用來形容⽆論在多麼艱⾟的環境下都能生存、永不放棄的創業公司。這是他賦予給任何創業者的最高評價。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獻上一張遊客照

至今,Airbnb 的市值已有 300 億美金。這些年,這隻獨角獸生龍活虎,大本營遍佈全球,可誰知道當初每一個城市的拓展都那麼艱難。

其實,作為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無論是 Airbnb 還是市值是它兩倍的 Uber,都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就算是今天,它們都還在與政府及競爭對手鬥智鬥勇。

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們是如何從低谷中一路披荊斬棘,一步步成為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前二名的?它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新書《新貴:優步和愛彼迎是如何殺出硅谷、改變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中,他跟蹤採訪了這兩家公司,並記錄了他們的血淚史。斯通是 Bloomberg(彭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的資深編輯。2013 年他出版了《亞馬遜:一網打盡》,講述了亞馬遜的發家史,備受好評。時隔四年,他又為讀者們帶來了 Uber 和 Airbnb 背後最真實的故事。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2008 年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年份。

互聯網泡沫爆發後,谷歌的上市和 Facebook 的成功讓科技圈好不容易緩了口氣,但是整個經濟依然處在下行狀態(房地產泡沫將在不遠的幾個月爆發),投資商非常的謹慎。而 Airbnb 和 Uber 就出生在這個年代,但它們卻出人意料地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下面,我們先來講講 Airbnb 的故事。

訂不上的爆滿酒店

Airbnb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喬·傑比亞(Joe Gebbia)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相識。2004 年畢業後兩人成為了室友,他們的夢想就是自己幹一番大事業。畢業三年後,他們終於得償所願。

2007 年 9 月 22 號世界設計大會在舊金山開展,當地各大酒店價格貴上天,預定又爆滿。嗅到商機的切斯基和傑比亞決定在大會期間把家裡的床位租出去,讓旅客們像待在家裡一樣住上 4 天,順便享受早餐服務。

二人決定將他們家變成一個 bed&breakfast(住宿加早餐),並用三天的時間做好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網頁,取名為 Airbed&Breakfast。這就是 Airbnb 最早期的名字。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好哥倆向當地的各大設計博客都發了郵件,不少覺得有趣的博主將他們的網站刊登了出來。非常幸運,大會期間他們接待了三位客人,他們五個人度過了非常愉快的 4 天。

這次經歷不僅讓切斯基和傑比亞付清了房租,也種下了他們創業的種子。他們決定把 Airbed&Breakfast 做大。

然而他倆都是設計師,但是公司總得有個程序員吧!於是他們找到了第三位合夥人:內森·布萊卡斯亞克(Nathan Blecharczyk)。內森是哈佛畢業的工程師,也是傑比亞的前室友。雖然只有 24 歲,但他編程的能力已經爐火純青。不僅讓整個網站改頭換面、還設計了一個非常便捷的付款系統。Airbed&Breakfast 終於有個像樣的主頁了。

靠著市場的新鮮感,網站最火的時候每天能有兩百個新用戶提供房源,Airbnb 也能在每筆大於一百美金的交易中收 12 美金的手續費。但是新鮮度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如果公司不能打通市場,不出幾個月 Airbed&Breakfast 的用戶活躍度就要歸零了。

三個創始人站到了投資人面前,然而沒人願意給他們投錢。2008 年的經濟趨勢整體都很差,大家只肯把錢投給安全可靠的項目。而且投資商不僅對 Airbnb 的潛在市場表示懷疑,更不看好這三個⼩夥子的潛力。

沒有辦法,他們三個人只能靠信用卡過活,可是債務一天比一天多。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為了還債,他們甚至賣起了自制的麥片,取名為:Obama O’s(奧巴馬圈),巧妙的蹭了一波總統的熱點。沒想到在媒體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庫存全都賣出去了。債是還清了,可是公司還是沒有資金用啊。

“怎麼辦?究竟要怎麼辦?”切斯基每天晚上都被焦慮鎮壓的難以入睡。

打不死的小強

切斯基決定孤注一擲,申請進⼊ Y Combinator(美國著名的創業孵化器)成立的創業學校。一旦申請成功,他們將會以 7% 的股權換得 1.7 萬美金的投資,並且在三個月內受到各路導師的幫助。

然而面試官對 Airbed&Breakfast 提不起任何興趣。他們的角度和之前的投資商一樣,對公司的市場並不看好,所以簡單聊了幾句就想把他們打發走。

然而臨⾛前,傑⽐亞從包⾥拿出了他帶來的 Obama O’s,並道出了他們靠賣⻨⽚來讓公司活下去的故事。而正是這盒⻨片讓面試官大跌眼鏡。

這個面試官不是別人,他是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硅谷創業教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格雷厄姆是哈佛編程博士,世界上第一個網上 APP 雅虎商店的開發者,同時也是暢銷書《黑客與畫家》的作者,曾投資過 Dropbox 和遊戲直播平臺 Twitch。眼前這三人對 Airbnb 的堅持感動了他,他說道:“天哪,你們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對於格雷厄姆來說,小強是用來形容⽆論在多麼艱⾟的環境下都能生存、永不放棄的創業公司。這是他賦予給任何創業者的最高評價。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終於!切斯基、傑比亞、和內森靠著對 Airbed&Breakfast 的堅持讓公司度過了難關。

在 Y Combinator,他們將公司的名字縮寫為 Airbnb。因為 Airbed&Breakfast 是一個說起來很繞口的名字,於是 Bed 和 Breakfast 分別被兩個首字母個 B 代替,而英文中的 and 通常在簡寫的時候被 n 取代。這就是 Airbnb 名字的來源。

拿到資金後,他們面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房源。

網站現在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當房源少的時候,就不會有租客願意使用網站。當租客數量減少了後,看不到商機的房主們自然也不會把自己的房子放到 Airbnb 上的。

拋磚引玉

在公司起步的時候,為了找到有房源的人,內森曾試圖在 Craiglist 網站上面挖用戶。

Craigslist 是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群眾可以刊登各式各樣的信息:買東西、賣東西、招人、當然也包括租房。它的用戶量光在美國就有 5500 萬人次,租房信息更是覆蓋了幾百個城市。

瞄準了這龐大的用戶量,Airbnb 團隊扒出了所有在 Craigslist 上刊登租房信息的人,並逐一發郵件,邀請他們把房子也發在 Airbnb 網上。這樣一來,他們輕而易舉的就能聯繫手裡有房的人。可是這個小把戲很快就被一個從事房產的企業家揭穿。他在博客上刊登了他的發現,並稱 Airbnb 為一個“黑帽(類似於網上黑客)組織”,這一下就壞了 Airbnb 的名聲。

所以這一次,內森決定變相操作。與其去強挖,不如吸引用戶自己過來。

於是,Airbnb 開始鼓勵自己的用戶將房源同時分享到 Craigslist 上。為了方便複製,內森還做了一個分享的工具。它能直接生成美觀的、可直接粘貼到 Craigslist 上的內容,並在結尾附上 Airbnb 的信息——這就等於免費給自己打廣告。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獻上一張遊客照

至今,Airbnb 的市值已有 300 億美金。這些年,這隻獨角獸生龍活虎,大本營遍佈全球,可誰知道當初每一個城市的拓展都那麼艱難。

其實,作為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無論是 Airbnb 還是市值是它兩倍的 Uber,都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就算是今天,它們都還在與政府及競爭對手鬥智鬥勇。

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們是如何從低谷中一路披荊斬棘,一步步成為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前二名的?它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新書《新貴:優步和愛彼迎是如何殺出硅谷、改變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中,他跟蹤採訪了這兩家公司,並記錄了他們的血淚史。斯通是 Bloomberg(彭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的資深編輯。2013 年他出版了《亞馬遜:一網打盡》,講述了亞馬遜的發家史,備受好評。時隔四年,他又為讀者們帶來了 Uber 和 Airbnb 背後最真實的故事。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2008 年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年份。

互聯網泡沫爆發後,谷歌的上市和 Facebook 的成功讓科技圈好不容易緩了口氣,但是整個經濟依然處在下行狀態(房地產泡沫將在不遠的幾個月爆發),投資商非常的謹慎。而 Airbnb 和 Uber 就出生在這個年代,但它們卻出人意料地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下面,我們先來講講 Airbnb 的故事。

訂不上的爆滿酒店

Airbnb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喬·傑比亞(Joe Gebbia)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相識。2004 年畢業後兩人成為了室友,他們的夢想就是自己幹一番大事業。畢業三年後,他們終於得償所願。

2007 年 9 月 22 號世界設計大會在舊金山開展,當地各大酒店價格貴上天,預定又爆滿。嗅到商機的切斯基和傑比亞決定在大會期間把家裡的床位租出去,讓旅客們像待在家裡一樣住上 4 天,順便享受早餐服務。

二人決定將他們家變成一個 bed&breakfast(住宿加早餐),並用三天的時間做好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網頁,取名為 Airbed&Breakfast。這就是 Airbnb 最早期的名字。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好哥倆向當地的各大設計博客都發了郵件,不少覺得有趣的博主將他們的網站刊登了出來。非常幸運,大會期間他們接待了三位客人,他們五個人度過了非常愉快的 4 天。

這次經歷不僅讓切斯基和傑比亞付清了房租,也種下了他們創業的種子。他們決定把 Airbed&Breakfast 做大。

然而他倆都是設計師,但是公司總得有個程序員吧!於是他們找到了第三位合夥人:內森·布萊卡斯亞克(Nathan Blecharczyk)。內森是哈佛畢業的工程師,也是傑比亞的前室友。雖然只有 24 歲,但他編程的能力已經爐火純青。不僅讓整個網站改頭換面、還設計了一個非常便捷的付款系統。Airbed&Breakfast 終於有個像樣的主頁了。

靠著市場的新鮮感,網站最火的時候每天能有兩百個新用戶提供房源,Airbnb 也能在每筆大於一百美金的交易中收 12 美金的手續費。但是新鮮度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如果公司不能打通市場,不出幾個月 Airbed&Breakfast 的用戶活躍度就要歸零了。

三個創始人站到了投資人面前,然而沒人願意給他們投錢。2008 年的經濟趨勢整體都很差,大家只肯把錢投給安全可靠的項目。而且投資商不僅對 Airbnb 的潛在市場表示懷疑,更不看好這三個⼩夥子的潛力。

沒有辦法,他們三個人只能靠信用卡過活,可是債務一天比一天多。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為了還債,他們甚至賣起了自制的麥片,取名為:Obama O’s(奧巴馬圈),巧妙的蹭了一波總統的熱點。沒想到在媒體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庫存全都賣出去了。債是還清了,可是公司還是沒有資金用啊。

“怎麼辦?究竟要怎麼辦?”切斯基每天晚上都被焦慮鎮壓的難以入睡。

打不死的小強

切斯基決定孤注一擲,申請進⼊ Y Combinator(美國著名的創業孵化器)成立的創業學校。一旦申請成功,他們將會以 7% 的股權換得 1.7 萬美金的投資,並且在三個月內受到各路導師的幫助。

然而面試官對 Airbed&Breakfast 提不起任何興趣。他們的角度和之前的投資商一樣,對公司的市場並不看好,所以簡單聊了幾句就想把他們打發走。

然而臨⾛前,傑⽐亞從包⾥拿出了他帶來的 Obama O’s,並道出了他們靠賣⻨⽚來讓公司活下去的故事。而正是這盒⻨片讓面試官大跌眼鏡。

這個面試官不是別人,他是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硅谷創業教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格雷厄姆是哈佛編程博士,世界上第一個網上 APP 雅虎商店的開發者,同時也是暢銷書《黑客與畫家》的作者,曾投資過 Dropbox 和遊戲直播平臺 Twitch。眼前這三人對 Airbnb 的堅持感動了他,他說道:“天哪,你們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對於格雷厄姆來說,小強是用來形容⽆論在多麼艱⾟的環境下都能生存、永不放棄的創業公司。這是他賦予給任何創業者的最高評價。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終於!切斯基、傑比亞、和內森靠著對 Airbed&Breakfast 的堅持讓公司度過了難關。

在 Y Combinator,他們將公司的名字縮寫為 Airbnb。因為 Airbed&Breakfast 是一個說起來很繞口的名字,於是 Bed 和 Breakfast 分別被兩個首字母個 B 代替,而英文中的 and 通常在簡寫的時候被 n 取代。這就是 Airbnb 名字的來源。

拿到資金後,他們面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房源。

網站現在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當房源少的時候,就不會有租客願意使用網站。當租客數量減少了後,看不到商機的房主們自然也不會把自己的房子放到 Airbnb 上的。

拋磚引玉

在公司起步的時候,為了找到有房源的人,內森曾試圖在 Craiglist 網站上面挖用戶。

Craigslist 是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群眾可以刊登各式各樣的信息:買東西、賣東西、招人、當然也包括租房。它的用戶量光在美國就有 5500 萬人次,租房信息更是覆蓋了幾百個城市。

瞄準了這龐大的用戶量,Airbnb 團隊扒出了所有在 Craigslist 上刊登租房信息的人,並逐一發郵件,邀請他們把房子也發在 Airbnb 網上。這樣一來,他們輕而易舉的就能聯繫手裡有房的人。可是這個小把戲很快就被一個從事房產的企業家揭穿。他在博客上刊登了他的發現,並稱 Airbnb 為一個“黑帽(類似於網上黑客)組織”,這一下就壞了 Airbnb 的名聲。

所以這一次,內森決定變相操作。與其去強挖,不如吸引用戶自己過來。

於是,Airbnb 開始鼓勵自己的用戶將房源同時分享到 Craigslist 上。為了方便複製,內森還做了一個分享的工具。它能直接生成美觀的、可直接粘貼到 Craigslist 上的內容,並在結尾附上 Airbnb 的信息——這就等於免費給自己打廣告。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由於 Craigslist 的網站十幾年都沒有優化,頁面一點都不美觀。上面的帖子也都是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特色。相比之下,Airbnb 精心打造的廣告貼非常吸引眼球,所以很多人就被導流到了 Airbnb 的網站上。這些用戶非常喜歡這個美觀又便捷的網站,於是他們留了下來,併成為了忠實的用戶。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 年,Airbnb 在 8 千個城市累計了 70 萬晚的訂房量,並推出了自己的手機 APP。

創始人們高興壞了,馬上開啟了 A 輪融資。Airbnb 的前景一片光明。

2013 年 1 月,切斯基登上了《福布斯》雜誌的封面,巴菲特和迪士尼 CEO 鮑勃·艾格都是他的導師。Airbnb 預測這一年能有 2.5 億美金的利潤,但是切斯基想做到 20 億。

可以說,Airbnb 的雪球越滾越大,至今覆蓋率高達 190 國家,可是它潛在的巨大隱患至今都沒能消除。

安全隱患

2013 下半年,Airbnb 的一位用戶在臺北租房時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這是一位到臺北參加朋友婚禮的加拿大籍韓國人。她所住的房子剛經歷了新裝修,然而熱水器的管道沒有接到房外,家裡也沒有探測器。根據《中國郵報》報道,她住在別房的四位朋友統統被送往急救中心,然而她本人則當場死亡。

對與每天都有無數人訂房 Airbnb 來說,遊客受到傷害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可是一旦出了事究竟是誰來負責?

死者父親的律師史密斯建議父親將 Aibnb 告上法庭。因為在 Airbnb 14 頁的服務條款中,指出了戶主和客人要遵循當地法律,並自負任何風險。也就是說, Airbnb 把自己摘得非常乾淨。當然,這位父親並沒有這麼做,因為 Airbnb 答應賠償給他 200 萬美金。

史密斯在自己的事務所網站上說道:“Airbnb 拒絕為此事承擔任何責任,並指正這筆賠款是因人道主義才賠償的。”可是對於史密斯來說,“普通人會為人道主義付錢,但是公司不會。他們為了法律責任而付錢。”

2014 年,Airbnb 要求所有戶主都必須安裝一氧化碳和煙霧探測器,但這種要求其實沒有什麼執行力,因為 Airbnb 根本沒法監督檢查。

對於群眾來說,當時的 Airbnb 很不光彩。為了不讓事故鬧大,它們用高價封住了受害者的口。面對房屋不合格的戶主,唯一懲罰就是將他們的房子從網上拿下來,並沒有任何法律措施。很多人對 Airbnb 已經有了不小的怨氣。

小強的蛻變

真正的引爆點是 2015 年的扎克·斯通(Zak Stone)事件。在度假時,他父親在盪鞦韆時被掉下來的樹幹砸死了,而 Airbnb 沒能給他一個稱心的交代。忍無可忍的舊金山群眾收集了 1.5 萬個簽名,想讓政府增加對 Airbnb 的管制,並允許鄰里之間舉報不合格的 Airbnb 戶主。

這下切斯基著急了。畢竟舊金山是 Airbnb 的大本營,如果家鄉人都抵制你的公司,你做的再大又有什麼用?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獻上一張遊客照

至今,Airbnb 的市值已有 300 億美金。這些年,這隻獨角獸生龍活虎,大本營遍佈全球,可誰知道當初每一個城市的拓展都那麼艱難。

其實,作為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無論是 Airbnb 還是市值是它兩倍的 Uber,都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就算是今天,它們都還在與政府及競爭對手鬥智鬥勇。

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們是如何從低谷中一路披荊斬棘,一步步成為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前二名的?它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新書《新貴:優步和愛彼迎是如何殺出硅谷、改變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中,他跟蹤採訪了這兩家公司,並記錄了他們的血淚史。斯通是 Bloomberg(彭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的資深編輯。2013 年他出版了《亞馬遜:一網打盡》,講述了亞馬遜的發家史,備受好評。時隔四年,他又為讀者們帶來了 Uber 和 Airbnb 背後最真實的故事。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2008 年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年份。

互聯網泡沫爆發後,谷歌的上市和 Facebook 的成功讓科技圈好不容易緩了口氣,但是整個經濟依然處在下行狀態(房地產泡沫將在不遠的幾個月爆發),投資商非常的謹慎。而 Airbnb 和 Uber 就出生在這個年代,但它們卻出人意料地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下面,我們先來講講 Airbnb 的故事。

訂不上的爆滿酒店

Airbnb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喬·傑比亞(Joe Gebbia)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相識。2004 年畢業後兩人成為了室友,他們的夢想就是自己幹一番大事業。畢業三年後,他們終於得償所願。

2007 年 9 月 22 號世界設計大會在舊金山開展,當地各大酒店價格貴上天,預定又爆滿。嗅到商機的切斯基和傑比亞決定在大會期間把家裡的床位租出去,讓旅客們像待在家裡一樣住上 4 天,順便享受早餐服務。

二人決定將他們家變成一個 bed&breakfast(住宿加早餐),並用三天的時間做好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網頁,取名為 Airbed&Breakfast。這就是 Airbnb 最早期的名字。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好哥倆向當地的各大設計博客都發了郵件,不少覺得有趣的博主將他們的網站刊登了出來。非常幸運,大會期間他們接待了三位客人,他們五個人度過了非常愉快的 4 天。

這次經歷不僅讓切斯基和傑比亞付清了房租,也種下了他們創業的種子。他們決定把 Airbed&Breakfast 做大。

然而他倆都是設計師,但是公司總得有個程序員吧!於是他們找到了第三位合夥人:內森·布萊卡斯亞克(Nathan Blecharczyk)。內森是哈佛畢業的工程師,也是傑比亞的前室友。雖然只有 24 歲,但他編程的能力已經爐火純青。不僅讓整個網站改頭換面、還設計了一個非常便捷的付款系統。Airbed&Breakfast 終於有個像樣的主頁了。

靠著市場的新鮮感,網站最火的時候每天能有兩百個新用戶提供房源,Airbnb 也能在每筆大於一百美金的交易中收 12 美金的手續費。但是新鮮度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如果公司不能打通市場,不出幾個月 Airbed&Breakfast 的用戶活躍度就要歸零了。

三個創始人站到了投資人面前,然而沒人願意給他們投錢。2008 年的經濟趨勢整體都很差,大家只肯把錢投給安全可靠的項目。而且投資商不僅對 Airbnb 的潛在市場表示懷疑,更不看好這三個⼩夥子的潛力。

沒有辦法,他們三個人只能靠信用卡過活,可是債務一天比一天多。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為了還債,他們甚至賣起了自制的麥片,取名為:Obama O’s(奧巴馬圈),巧妙的蹭了一波總統的熱點。沒想到在媒體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庫存全都賣出去了。債是還清了,可是公司還是沒有資金用啊。

“怎麼辦?究竟要怎麼辦?”切斯基每天晚上都被焦慮鎮壓的難以入睡。

打不死的小強

切斯基決定孤注一擲,申請進⼊ Y Combinator(美國著名的創業孵化器)成立的創業學校。一旦申請成功,他們將會以 7% 的股權換得 1.7 萬美金的投資,並且在三個月內受到各路導師的幫助。

然而面試官對 Airbed&Breakfast 提不起任何興趣。他們的角度和之前的投資商一樣,對公司的市場並不看好,所以簡單聊了幾句就想把他們打發走。

然而臨⾛前,傑⽐亞從包⾥拿出了他帶來的 Obama O’s,並道出了他們靠賣⻨⽚來讓公司活下去的故事。而正是這盒⻨片讓面試官大跌眼鏡。

這個面試官不是別人,他是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硅谷創業教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格雷厄姆是哈佛編程博士,世界上第一個網上 APP 雅虎商店的開發者,同時也是暢銷書《黑客與畫家》的作者,曾投資過 Dropbox 和遊戲直播平臺 Twitch。眼前這三人對 Airbnb 的堅持感動了他,他說道:“天哪,你們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對於格雷厄姆來說,小強是用來形容⽆論在多麼艱⾟的環境下都能生存、永不放棄的創業公司。這是他賦予給任何創業者的最高評價。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終於!切斯基、傑比亞、和內森靠著對 Airbed&Breakfast 的堅持讓公司度過了難關。

在 Y Combinator,他們將公司的名字縮寫為 Airbnb。因為 Airbed&Breakfast 是一個說起來很繞口的名字,於是 Bed 和 Breakfast 分別被兩個首字母個 B 代替,而英文中的 and 通常在簡寫的時候被 n 取代。這就是 Airbnb 名字的來源。

拿到資金後,他們面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房源。

網站現在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當房源少的時候,就不會有租客願意使用網站。當租客數量減少了後,看不到商機的房主們自然也不會把自己的房子放到 Airbnb 上的。

拋磚引玉

在公司起步的時候,為了找到有房源的人,內森曾試圖在 Craiglist 網站上面挖用戶。

Craigslist 是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群眾可以刊登各式各樣的信息:買東西、賣東西、招人、當然也包括租房。它的用戶量光在美國就有 5500 萬人次,租房信息更是覆蓋了幾百個城市。

瞄準了這龐大的用戶量,Airbnb 團隊扒出了所有在 Craigslist 上刊登租房信息的人,並逐一發郵件,邀請他們把房子也發在 Airbnb 網上。這樣一來,他們輕而易舉的就能聯繫手裡有房的人。可是這個小把戲很快就被一個從事房產的企業家揭穿。他在博客上刊登了他的發現,並稱 Airbnb 為一個“黑帽(類似於網上黑客)組織”,這一下就壞了 Airbnb 的名聲。

所以這一次,內森決定變相操作。與其去強挖,不如吸引用戶自己過來。

於是,Airbnb 開始鼓勵自己的用戶將房源同時分享到 Craigslist 上。為了方便複製,內森還做了一個分享的工具。它能直接生成美觀的、可直接粘貼到 Craigslist 上的內容,並在結尾附上 Airbnb 的信息——這就等於免費給自己打廣告。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由於 Craigslist 的網站十幾年都沒有優化,頁面一點都不美觀。上面的帖子也都是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特色。相比之下,Airbnb 精心打造的廣告貼非常吸引眼球,所以很多人就被導流到了 Airbnb 的網站上。這些用戶非常喜歡這個美觀又便捷的網站,於是他們留了下來,併成為了忠實的用戶。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 年,Airbnb 在 8 千個城市累計了 70 萬晚的訂房量,並推出了自己的手機 APP。

創始人們高興壞了,馬上開啟了 A 輪融資。Airbnb 的前景一片光明。

2013 年 1 月,切斯基登上了《福布斯》雜誌的封面,巴菲特和迪士尼 CEO 鮑勃·艾格都是他的導師。Airbnb 預測這一年能有 2.5 億美金的利潤,但是切斯基想做到 20 億。

可以說,Airbnb 的雪球越滾越大,至今覆蓋率高達 190 國家,可是它潛在的巨大隱患至今都沒能消除。

安全隱患

2013 下半年,Airbnb 的一位用戶在臺北租房時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這是一位到臺北參加朋友婚禮的加拿大籍韓國人。她所住的房子剛經歷了新裝修,然而熱水器的管道沒有接到房外,家裡也沒有探測器。根據《中國郵報》報道,她住在別房的四位朋友統統被送往急救中心,然而她本人則當場死亡。

對與每天都有無數人訂房 Airbnb 來說,遊客受到傷害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可是一旦出了事究竟是誰來負責?

死者父親的律師史密斯建議父親將 Aibnb 告上法庭。因為在 Airbnb 14 頁的服務條款中,指出了戶主和客人要遵循當地法律,並自負任何風險。也就是說, Airbnb 把自己摘得非常乾淨。當然,這位父親並沒有這麼做,因為 Airbnb 答應賠償給他 200 萬美金。

史密斯在自己的事務所網站上說道:“Airbnb 拒絕為此事承擔任何責任,並指正這筆賠款是因人道主義才賠償的。”可是對於史密斯來說,“普通人會為人道主義付錢,但是公司不會。他們為了法律責任而付錢。”

2014 年,Airbnb 要求所有戶主都必須安裝一氧化碳和煙霧探測器,但這種要求其實沒有什麼執行力,因為 Airbnb 根本沒法監督檢查。

對於群眾來說,當時的 Airbnb 很不光彩。為了不讓事故鬧大,它們用高價封住了受害者的口。面對房屋不合格的戶主,唯一懲罰就是將他們的房子從網上拿下來,並沒有任何法律措施。很多人對 Airbnb 已經有了不小的怨氣。

小強的蛻變

真正的引爆點是 2015 年的扎克·斯通(Zak Stone)事件。在度假時,他父親在盪鞦韆時被掉下來的樹幹砸死了,而 Airbnb 沒能給他一個稱心的交代。忍無可忍的舊金山群眾收集了 1.5 萬個簽名,想讓政府增加對 Airbnb 的管制,並允許鄰里之間舉報不合格的 Airbnb 戶主。

這下切斯基著急了。畢竟舊金山是 Airbnb 的大本營,如果家鄉人都抵制你的公司,你做的再大又有什麼用?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於是,Airbnb 重新審視了它的核心價值觀。為了能第一時間接收到用戶的反饋,它專門建立了一個客戶服務部門,並加大了 Airbnb 與居民社區的互動。切斯基明白,Airbnb 早已不是那個剛起步的小公司,它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越了早期的預設。

2016 年,Airbnb 一共有 6.2 萬員工,其中一多半都是在斯通事件後被招進來的,各個部門的領導者也一直都在換。在作者與切斯基最後的談話中,切斯基說 Airbnb 已經脫去了創業公司的外衣,它需要快速地成長成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企業。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獻上一張遊客照

至今,Airbnb 的市值已有 300 億美金。這些年,這隻獨角獸生龍活虎,大本營遍佈全球,可誰知道當初每一個城市的拓展都那麼艱難。

其實,作為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無論是 Airbnb 還是市值是它兩倍的 Uber,都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就算是今天,它們都還在與政府及競爭對手鬥智鬥勇。

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們是如何從低谷中一路披荊斬棘,一步步成為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前二名的?它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新書《新貴:優步和愛彼迎是如何殺出硅谷、改變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中,他跟蹤採訪了這兩家公司,並記錄了他們的血淚史。斯通是 Bloomberg(彭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的資深編輯。2013 年他出版了《亞馬遜:一網打盡》,講述了亞馬遜的發家史,備受好評。時隔四年,他又為讀者們帶來了 Uber 和 Airbnb 背後最真實的故事。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2008 年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年份。

互聯網泡沫爆發後,谷歌的上市和 Facebook 的成功讓科技圈好不容易緩了口氣,但是整個經濟依然處在下行狀態(房地產泡沫將在不遠的幾個月爆發),投資商非常的謹慎。而 Airbnb 和 Uber 就出生在這個年代,但它們卻出人意料地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下面,我們先來講講 Airbnb 的故事。

訂不上的爆滿酒店

Airbnb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喬·傑比亞(Joe Gebbia)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相識。2004 年畢業後兩人成為了室友,他們的夢想就是自己幹一番大事業。畢業三年後,他們終於得償所願。

2007 年 9 月 22 號世界設計大會在舊金山開展,當地各大酒店價格貴上天,預定又爆滿。嗅到商機的切斯基和傑比亞決定在大會期間把家裡的床位租出去,讓旅客們像待在家裡一樣住上 4 天,順便享受早餐服務。

二人決定將他們家變成一個 bed&breakfast(住宿加早餐),並用三天的時間做好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網頁,取名為 Airbed&Breakfast。這就是 Airbnb 最早期的名字。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好哥倆向當地的各大設計博客都發了郵件,不少覺得有趣的博主將他們的網站刊登了出來。非常幸運,大會期間他們接待了三位客人,他們五個人度過了非常愉快的 4 天。

這次經歷不僅讓切斯基和傑比亞付清了房租,也種下了他們創業的種子。他們決定把 Airbed&Breakfast 做大。

然而他倆都是設計師,但是公司總得有個程序員吧!於是他們找到了第三位合夥人:內森·布萊卡斯亞克(Nathan Blecharczyk)。內森是哈佛畢業的工程師,也是傑比亞的前室友。雖然只有 24 歲,但他編程的能力已經爐火純青。不僅讓整個網站改頭換面、還設計了一個非常便捷的付款系統。Airbed&Breakfast 終於有個像樣的主頁了。

靠著市場的新鮮感,網站最火的時候每天能有兩百個新用戶提供房源,Airbnb 也能在每筆大於一百美金的交易中收 12 美金的手續費。但是新鮮度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如果公司不能打通市場,不出幾個月 Airbed&Breakfast 的用戶活躍度就要歸零了。

三個創始人站到了投資人面前,然而沒人願意給他們投錢。2008 年的經濟趨勢整體都很差,大家只肯把錢投給安全可靠的項目。而且投資商不僅對 Airbnb 的潛在市場表示懷疑,更不看好這三個⼩夥子的潛力。

沒有辦法,他們三個人只能靠信用卡過活,可是債務一天比一天多。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為了還債,他們甚至賣起了自制的麥片,取名為:Obama O’s(奧巴馬圈),巧妙的蹭了一波總統的熱點。沒想到在媒體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庫存全都賣出去了。債是還清了,可是公司還是沒有資金用啊。

“怎麼辦?究竟要怎麼辦?”切斯基每天晚上都被焦慮鎮壓的難以入睡。

打不死的小強

切斯基決定孤注一擲,申請進⼊ Y Combinator(美國著名的創業孵化器)成立的創業學校。一旦申請成功,他們將會以 7% 的股權換得 1.7 萬美金的投資,並且在三個月內受到各路導師的幫助。

然而面試官對 Airbed&Breakfast 提不起任何興趣。他們的角度和之前的投資商一樣,對公司的市場並不看好,所以簡單聊了幾句就想把他們打發走。

然而臨⾛前,傑⽐亞從包⾥拿出了他帶來的 Obama O’s,並道出了他們靠賣⻨⽚來讓公司活下去的故事。而正是這盒⻨片讓面試官大跌眼鏡。

這個面試官不是別人,他是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硅谷創業教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格雷厄姆是哈佛編程博士,世界上第一個網上 APP 雅虎商店的開發者,同時也是暢銷書《黑客與畫家》的作者,曾投資過 Dropbox 和遊戲直播平臺 Twitch。眼前這三人對 Airbnb 的堅持感動了他,他說道:“天哪,你們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對於格雷厄姆來說,小強是用來形容⽆論在多麼艱⾟的環境下都能生存、永不放棄的創業公司。這是他賦予給任何創業者的最高評價。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終於!切斯基、傑比亞、和內森靠著對 Airbed&Breakfast 的堅持讓公司度過了難關。

在 Y Combinator,他們將公司的名字縮寫為 Airbnb。因為 Airbed&Breakfast 是一個說起來很繞口的名字,於是 Bed 和 Breakfast 分別被兩個首字母個 B 代替,而英文中的 and 通常在簡寫的時候被 n 取代。這就是 Airbnb 名字的來源。

拿到資金後,他們面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房源。

網站現在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當房源少的時候,就不會有租客願意使用網站。當租客數量減少了後,看不到商機的房主們自然也不會把自己的房子放到 Airbnb 上的。

拋磚引玉

在公司起步的時候,為了找到有房源的人,內森曾試圖在 Craiglist 網站上面挖用戶。

Craigslist 是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群眾可以刊登各式各樣的信息:買東西、賣東西、招人、當然也包括租房。它的用戶量光在美國就有 5500 萬人次,租房信息更是覆蓋了幾百個城市。

瞄準了這龐大的用戶量,Airbnb 團隊扒出了所有在 Craigslist 上刊登租房信息的人,並逐一發郵件,邀請他們把房子也發在 Airbnb 網上。這樣一來,他們輕而易舉的就能聯繫手裡有房的人。可是這個小把戲很快就被一個從事房產的企業家揭穿。他在博客上刊登了他的發現,並稱 Airbnb 為一個“黑帽(類似於網上黑客)組織”,這一下就壞了 Airbnb 的名聲。

所以這一次,內森決定變相操作。與其去強挖,不如吸引用戶自己過來。

於是,Airbnb 開始鼓勵自己的用戶將房源同時分享到 Craigslist 上。為了方便複製,內森還做了一個分享的工具。它能直接生成美觀的、可直接粘貼到 Craigslist 上的內容,並在結尾附上 Airbnb 的信息——這就等於免費給自己打廣告。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由於 Craigslist 的網站十幾年都沒有優化,頁面一點都不美觀。上面的帖子也都是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特色。相比之下,Airbnb 精心打造的廣告貼非常吸引眼球,所以很多人就被導流到了 Airbnb 的網站上。這些用戶非常喜歡這個美觀又便捷的網站,於是他們留了下來,併成為了忠實的用戶。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 年,Airbnb 在 8 千個城市累計了 70 萬晚的訂房量,並推出了自己的手機 APP。

創始人們高興壞了,馬上開啟了 A 輪融資。Airbnb 的前景一片光明。

2013 年 1 月,切斯基登上了《福布斯》雜誌的封面,巴菲特和迪士尼 CEO 鮑勃·艾格都是他的導師。Airbnb 預測這一年能有 2.5 億美金的利潤,但是切斯基想做到 20 億。

可以說,Airbnb 的雪球越滾越大,至今覆蓋率高達 190 國家,可是它潛在的巨大隱患至今都沒能消除。

安全隱患

2013 下半年,Airbnb 的一位用戶在臺北租房時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這是一位到臺北參加朋友婚禮的加拿大籍韓國人。她所住的房子剛經歷了新裝修,然而熱水器的管道沒有接到房外,家裡也沒有探測器。根據《中國郵報》報道,她住在別房的四位朋友統統被送往急救中心,然而她本人則當場死亡。

對與每天都有無數人訂房 Airbnb 來說,遊客受到傷害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可是一旦出了事究竟是誰來負責?

死者父親的律師史密斯建議父親將 Aibnb 告上法庭。因為在 Airbnb 14 頁的服務條款中,指出了戶主和客人要遵循當地法律,並自負任何風險。也就是說, Airbnb 把自己摘得非常乾淨。當然,這位父親並沒有這麼做,因為 Airbnb 答應賠償給他 200 萬美金。

史密斯在自己的事務所網站上說道:“Airbnb 拒絕為此事承擔任何責任,並指正這筆賠款是因人道主義才賠償的。”可是對於史密斯來說,“普通人會為人道主義付錢,但是公司不會。他們為了法律責任而付錢。”

2014 年,Airbnb 要求所有戶主都必須安裝一氧化碳和煙霧探測器,但這種要求其實沒有什麼執行力,因為 Airbnb 根本沒法監督檢查。

對於群眾來說,當時的 Airbnb 很不光彩。為了不讓事故鬧大,它們用高價封住了受害者的口。面對房屋不合格的戶主,唯一懲罰就是將他們的房子從網上拿下來,並沒有任何法律措施。很多人對 Airbnb 已經有了不小的怨氣。

小強的蛻變

真正的引爆點是 2015 年的扎克·斯通(Zak Stone)事件。在度假時,他父親在盪鞦韆時被掉下來的樹幹砸死了,而 Airbnb 沒能給他一個稱心的交代。忍無可忍的舊金山群眾收集了 1.5 萬個簽名,想讓政府增加對 Airbnb 的管制,並允許鄰里之間舉報不合格的 Airbnb 戶主。

這下切斯基著急了。畢竟舊金山是 Airbnb 的大本營,如果家鄉人都抵制你的公司,你做的再大又有什麼用?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於是,Airbnb 重新審視了它的核心價值觀。為了能第一時間接收到用戶的反饋,它專門建立了一個客戶服務部門,並加大了 Airbnb 與居民社區的互動。切斯基明白,Airbnb 早已不是那個剛起步的小公司,它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越了早期的預設。

2016 年,Airbnb 一共有 6.2 萬員工,其中一多半都是在斯通事件後被招進來的,各個部門的領導者也一直都在換。在作者與切斯基最後的談話中,切斯基說 Airbnb 已經脫去了創業公司的外衣,它需要快速地成長成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企業。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 Uber 的故事。

打不到的出租車

幾十年來,舊金山的出租車牌照一直被控制在 1.5 萬個,新的司機需要等有人退下來了才能上崗。顯然,這樣的數量不足以支撐硅谷不斷增長的人口,高峰期時想打個車更是比上天還難。每當新政府試圖增加出租車牌照的時候,城裡的老司機們便會在市政廳門口大肆反對,各種搞事情,導致十多年來出租車行業一直都沒有更新換代。

優步創始人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就是這個固化系統的受害者之一。從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畢業的坎普,剛剛將自己的創業公司以 7500 萬的價格賣給了 eBay,並搬到了硅谷生活。準備享受人生的坎普卻被出行問題絆住了腳,尤其是當他有了女朋友後,他經常無法準時赴約,而且兩個人經常需要見面。打車費對坎普這個富翁來說不算什麼,可是她的女友卻吃不消了。

於是,在做了大量研究後,他決定做一款能夠讓車主和乘客更好溝通的平臺。在這裡,乘客可以隨時預約出租車,並能實時追蹤車的位置。激動的坎普飛去巴黎,見到了小夥伴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大幹一番。

2008 年 11 月 7 日,UberCab 誕生了。

坎普和卡蘭尼克很幸運,他們趕上了 iPhone 帶來的 APP 平臺。但是手機軟件開發技術還在萌芽階段,找到會手機 GPS 定位技術的人員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幸運的是他們招來了賴安·格拉夫(Ryan Graves),手機服務網站的大拿。他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經歷了無數的測試,終於在 2010 年的 6 月份,Uber 的 APP 正式發佈。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獻上一張遊客照

至今,Airbnb 的市值已有 300 億美金。這些年,這隻獨角獸生龍活虎,大本營遍佈全球,可誰知道當初每一個城市的拓展都那麼艱難。

其實,作為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無論是 Airbnb 還是市值是它兩倍的 Uber,都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就算是今天,它們都還在與政府及競爭對手鬥智鬥勇。

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們是如何從低谷中一路披荊斬棘,一步步成為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前二名的?它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新書《新貴:優步和愛彼迎是如何殺出硅谷、改變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中,他跟蹤採訪了這兩家公司,並記錄了他們的血淚史。斯通是 Bloomberg(彭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的資深編輯。2013 年他出版了《亞馬遜:一網打盡》,講述了亞馬遜的發家史,備受好評。時隔四年,他又為讀者們帶來了 Uber 和 Airbnb 背後最真實的故事。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2008 年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年份。

互聯網泡沫爆發後,谷歌的上市和 Facebook 的成功讓科技圈好不容易緩了口氣,但是整個經濟依然處在下行狀態(房地產泡沫將在不遠的幾個月爆發),投資商非常的謹慎。而 Airbnb 和 Uber 就出生在這個年代,但它們卻出人意料地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下面,我們先來講講 Airbnb 的故事。

訂不上的爆滿酒店

Airbnb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喬·傑比亞(Joe Gebbia)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相識。2004 年畢業後兩人成為了室友,他們的夢想就是自己幹一番大事業。畢業三年後,他們終於得償所願。

2007 年 9 月 22 號世界設計大會在舊金山開展,當地各大酒店價格貴上天,預定又爆滿。嗅到商機的切斯基和傑比亞決定在大會期間把家裡的床位租出去,讓旅客們像待在家裡一樣住上 4 天,順便享受早餐服務。

二人決定將他們家變成一個 bed&breakfast(住宿加早餐),並用三天的時間做好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網頁,取名為 Airbed&Breakfast。這就是 Airbnb 最早期的名字。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好哥倆向當地的各大設計博客都發了郵件,不少覺得有趣的博主將他們的網站刊登了出來。非常幸運,大會期間他們接待了三位客人,他們五個人度過了非常愉快的 4 天。

這次經歷不僅讓切斯基和傑比亞付清了房租,也種下了他們創業的種子。他們決定把 Airbed&Breakfast 做大。

然而他倆都是設計師,但是公司總得有個程序員吧!於是他們找到了第三位合夥人:內森·布萊卡斯亞克(Nathan Blecharczyk)。內森是哈佛畢業的工程師,也是傑比亞的前室友。雖然只有 24 歲,但他編程的能力已經爐火純青。不僅讓整個網站改頭換面、還設計了一個非常便捷的付款系統。Airbed&Breakfast 終於有個像樣的主頁了。

靠著市場的新鮮感,網站最火的時候每天能有兩百個新用戶提供房源,Airbnb 也能在每筆大於一百美金的交易中收 12 美金的手續費。但是新鮮度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如果公司不能打通市場,不出幾個月 Airbed&Breakfast 的用戶活躍度就要歸零了。

三個創始人站到了投資人面前,然而沒人願意給他們投錢。2008 年的經濟趨勢整體都很差,大家只肯把錢投給安全可靠的項目。而且投資商不僅對 Airbnb 的潛在市場表示懷疑,更不看好這三個⼩夥子的潛力。

沒有辦法,他們三個人只能靠信用卡過活,可是債務一天比一天多。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為了還債,他們甚至賣起了自制的麥片,取名為:Obama O’s(奧巴馬圈),巧妙的蹭了一波總統的熱點。沒想到在媒體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庫存全都賣出去了。債是還清了,可是公司還是沒有資金用啊。

“怎麼辦?究竟要怎麼辦?”切斯基每天晚上都被焦慮鎮壓的難以入睡。

打不死的小強

切斯基決定孤注一擲,申請進⼊ Y Combinator(美國著名的創業孵化器)成立的創業學校。一旦申請成功,他們將會以 7% 的股權換得 1.7 萬美金的投資,並且在三個月內受到各路導師的幫助。

然而面試官對 Airbed&Breakfast 提不起任何興趣。他們的角度和之前的投資商一樣,對公司的市場並不看好,所以簡單聊了幾句就想把他們打發走。

然而臨⾛前,傑⽐亞從包⾥拿出了他帶來的 Obama O’s,並道出了他們靠賣⻨⽚來讓公司活下去的故事。而正是這盒⻨片讓面試官大跌眼鏡。

這個面試官不是別人,他是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硅谷創業教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格雷厄姆是哈佛編程博士,世界上第一個網上 APP 雅虎商店的開發者,同時也是暢銷書《黑客與畫家》的作者,曾投資過 Dropbox 和遊戲直播平臺 Twitch。眼前這三人對 Airbnb 的堅持感動了他,他說道:“天哪,你們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對於格雷厄姆來說,小強是用來形容⽆論在多麼艱⾟的環境下都能生存、永不放棄的創業公司。這是他賦予給任何創業者的最高評價。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終於!切斯基、傑比亞、和內森靠著對 Airbed&Breakfast 的堅持讓公司度過了難關。

在 Y Combinator,他們將公司的名字縮寫為 Airbnb。因為 Airbed&Breakfast 是一個說起來很繞口的名字,於是 Bed 和 Breakfast 分別被兩個首字母個 B 代替,而英文中的 and 通常在簡寫的時候被 n 取代。這就是 Airbnb 名字的來源。

拿到資金後,他們面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房源。

網站現在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當房源少的時候,就不會有租客願意使用網站。當租客數量減少了後,看不到商機的房主們自然也不會把自己的房子放到 Airbnb 上的。

拋磚引玉

在公司起步的時候,為了找到有房源的人,內森曾試圖在 Craiglist 網站上面挖用戶。

Craigslist 是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群眾可以刊登各式各樣的信息:買東西、賣東西、招人、當然也包括租房。它的用戶量光在美國就有 5500 萬人次,租房信息更是覆蓋了幾百個城市。

瞄準了這龐大的用戶量,Airbnb 團隊扒出了所有在 Craigslist 上刊登租房信息的人,並逐一發郵件,邀請他們把房子也發在 Airbnb 網上。這樣一來,他們輕而易舉的就能聯繫手裡有房的人。可是這個小把戲很快就被一個從事房產的企業家揭穿。他在博客上刊登了他的發現,並稱 Airbnb 為一個“黑帽(類似於網上黑客)組織”,這一下就壞了 Airbnb 的名聲。

所以這一次,內森決定變相操作。與其去強挖,不如吸引用戶自己過來。

於是,Airbnb 開始鼓勵自己的用戶將房源同時分享到 Craigslist 上。為了方便複製,內森還做了一個分享的工具。它能直接生成美觀的、可直接粘貼到 Craigslist 上的內容,並在結尾附上 Airbnb 的信息——這就等於免費給自己打廣告。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由於 Craigslist 的網站十幾年都沒有優化,頁面一點都不美觀。上面的帖子也都是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特色。相比之下,Airbnb 精心打造的廣告貼非常吸引眼球,所以很多人就被導流到了 Airbnb 的網站上。這些用戶非常喜歡這個美觀又便捷的網站,於是他們留了下來,併成為了忠實的用戶。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 年,Airbnb 在 8 千個城市累計了 70 萬晚的訂房量,並推出了自己的手機 APP。

創始人們高興壞了,馬上開啟了 A 輪融資。Airbnb 的前景一片光明。

2013 年 1 月,切斯基登上了《福布斯》雜誌的封面,巴菲特和迪士尼 CEO 鮑勃·艾格都是他的導師。Airbnb 預測這一年能有 2.5 億美金的利潤,但是切斯基想做到 20 億。

可以說,Airbnb 的雪球越滾越大,至今覆蓋率高達 190 國家,可是它潛在的巨大隱患至今都沒能消除。

安全隱患

2013 下半年,Airbnb 的一位用戶在臺北租房時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這是一位到臺北參加朋友婚禮的加拿大籍韓國人。她所住的房子剛經歷了新裝修,然而熱水器的管道沒有接到房外,家裡也沒有探測器。根據《中國郵報》報道,她住在別房的四位朋友統統被送往急救中心,然而她本人則當場死亡。

對與每天都有無數人訂房 Airbnb 來說,遊客受到傷害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可是一旦出了事究竟是誰來負責?

死者父親的律師史密斯建議父親將 Aibnb 告上法庭。因為在 Airbnb 14 頁的服務條款中,指出了戶主和客人要遵循當地法律,並自負任何風險。也就是說, Airbnb 把自己摘得非常乾淨。當然,這位父親並沒有這麼做,因為 Airbnb 答應賠償給他 200 萬美金。

史密斯在自己的事務所網站上說道:“Airbnb 拒絕為此事承擔任何責任,並指正這筆賠款是因人道主義才賠償的。”可是對於史密斯來說,“普通人會為人道主義付錢,但是公司不會。他們為了法律責任而付錢。”

2014 年,Airbnb 要求所有戶主都必須安裝一氧化碳和煙霧探測器,但這種要求其實沒有什麼執行力,因為 Airbnb 根本沒法監督檢查。

對於群眾來說,當時的 Airbnb 很不光彩。為了不讓事故鬧大,它們用高價封住了受害者的口。面對房屋不合格的戶主,唯一懲罰就是將他們的房子從網上拿下來,並沒有任何法律措施。很多人對 Airbnb 已經有了不小的怨氣。

小強的蛻變

真正的引爆點是 2015 年的扎克·斯通(Zak Stone)事件。在度假時,他父親在盪鞦韆時被掉下來的樹幹砸死了,而 Airbnb 沒能給他一個稱心的交代。忍無可忍的舊金山群眾收集了 1.5 萬個簽名,想讓政府增加對 Airbnb 的管制,並允許鄰里之間舉報不合格的 Airbnb 戶主。

這下切斯基著急了。畢竟舊金山是 Airbnb 的大本營,如果家鄉人都抵制你的公司,你做的再大又有什麼用?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於是,Airbnb 重新審視了它的核心價值觀。為了能第一時間接收到用戶的反饋,它專門建立了一個客戶服務部門,並加大了 Airbnb 與居民社區的互動。切斯基明白,Airbnb 早已不是那個剛起步的小公司,它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越了早期的預設。

2016 年,Airbnb 一共有 6.2 萬員工,其中一多半都是在斯通事件後被招進來的,各個部門的領導者也一直都在換。在作者與切斯基最後的談話中,切斯基說 Airbnb 已經脫去了創業公司的外衣,它需要快速地成長成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企業。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 Uber 的故事。

打不到的出租車

幾十年來,舊金山的出租車牌照一直被控制在 1.5 萬個,新的司機需要等有人退下來了才能上崗。顯然,這樣的數量不足以支撐硅谷不斷增長的人口,高峰期時想打個車更是比上天還難。每當新政府試圖增加出租車牌照的時候,城裡的老司機們便會在市政廳門口大肆反對,各種搞事情,導致十多年來出租車行業一直都沒有更新換代。

優步創始人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就是這個固化系統的受害者之一。從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畢業的坎普,剛剛將自己的創業公司以 7500 萬的價格賣給了 eBay,並搬到了硅谷生活。準備享受人生的坎普卻被出行問題絆住了腳,尤其是當他有了女朋友後,他經常無法準時赴約,而且兩個人經常需要見面。打車費對坎普這個富翁來說不算什麼,可是她的女友卻吃不消了。

於是,在做了大量研究後,他決定做一款能夠讓車主和乘客更好溝通的平臺。在這裡,乘客可以隨時預約出租車,並能實時追蹤車的位置。激動的坎普飛去巴黎,見到了小夥伴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大幹一番。

2008 年 11 月 7 日,UberCab 誕生了。

坎普和卡蘭尼克很幸運,他們趕上了 iPhone 帶來的 APP 平臺。但是手機軟件開發技術還在萌芽階段,找到會手機 GPS 定位技術的人員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幸運的是他們招來了賴安·格拉夫(Ryan Graves),手機服務網站的大拿。他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經歷了無數的測試,終於在 2010 年的 6 月份,Uber 的 APP 正式發佈。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與 Airbnb 不同的是,卡蘭尼克和坎普認識很多人,他們很快找到了招募平臺。最終,他們拿到了 1300 萬美金,估值 5300 萬。

只用了短短几個月時間,Uber 在舊金山就已經小有名氣。用 Uber 出行似乎變成了最潮流的事情。

是的,Uber 的開始比 Airbnb 要順利多了,可是它要面對的阻力也要更加強大。

2010 年 10 月 20 日,4 位不速之客來到了 Uber 大樓。兩位來自加利福尼亞公共事業管理局,負責管理車輛;兩位來自舊金山城市交通局,負責管理出租車。他們亮出了警徽,並舉起了格拉夫的照片,“你們認識這個人嗎?”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獻上一張遊客照

至今,Airbnb 的市值已有 300 億美金。這些年,這隻獨角獸生龍活虎,大本營遍佈全球,可誰知道當初每一個城市的拓展都那麼艱難。

其實,作為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無論是 Airbnb 還是市值是它兩倍的 Uber,都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就算是今天,它們都還在與政府及競爭對手鬥智鬥勇。

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們是如何從低谷中一路披荊斬棘,一步步成為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前二名的?它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新書《新貴:優步和愛彼迎是如何殺出硅谷、改變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中,他跟蹤採訪了這兩家公司,並記錄了他們的血淚史。斯通是 Bloomberg(彭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的資深編輯。2013 年他出版了《亞馬遜:一網打盡》,講述了亞馬遜的發家史,備受好評。時隔四年,他又為讀者們帶來了 Uber 和 Airbnb 背後最真實的故事。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2008 年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年份。

互聯網泡沫爆發後,谷歌的上市和 Facebook 的成功讓科技圈好不容易緩了口氣,但是整個經濟依然處在下行狀態(房地產泡沫將在不遠的幾個月爆發),投資商非常的謹慎。而 Airbnb 和 Uber 就出生在這個年代,但它們卻出人意料地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下面,我們先來講講 Airbnb 的故事。

訂不上的爆滿酒店

Airbnb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喬·傑比亞(Joe Gebbia)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相識。2004 年畢業後兩人成為了室友,他們的夢想就是自己幹一番大事業。畢業三年後,他們終於得償所願。

2007 年 9 月 22 號世界設計大會在舊金山開展,當地各大酒店價格貴上天,預定又爆滿。嗅到商機的切斯基和傑比亞決定在大會期間把家裡的床位租出去,讓旅客們像待在家裡一樣住上 4 天,順便享受早餐服務。

二人決定將他們家變成一個 bed&breakfast(住宿加早餐),並用三天的時間做好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網頁,取名為 Airbed&Breakfast。這就是 Airbnb 最早期的名字。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好哥倆向當地的各大設計博客都發了郵件,不少覺得有趣的博主將他們的網站刊登了出來。非常幸運,大會期間他們接待了三位客人,他們五個人度過了非常愉快的 4 天。

這次經歷不僅讓切斯基和傑比亞付清了房租,也種下了他們創業的種子。他們決定把 Airbed&Breakfast 做大。

然而他倆都是設計師,但是公司總得有個程序員吧!於是他們找到了第三位合夥人:內森·布萊卡斯亞克(Nathan Blecharczyk)。內森是哈佛畢業的工程師,也是傑比亞的前室友。雖然只有 24 歲,但他編程的能力已經爐火純青。不僅讓整個網站改頭換面、還設計了一個非常便捷的付款系統。Airbed&Breakfast 終於有個像樣的主頁了。

靠著市場的新鮮感,網站最火的時候每天能有兩百個新用戶提供房源,Airbnb 也能在每筆大於一百美金的交易中收 12 美金的手續費。但是新鮮度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如果公司不能打通市場,不出幾個月 Airbed&Breakfast 的用戶活躍度就要歸零了。

三個創始人站到了投資人面前,然而沒人願意給他們投錢。2008 年的經濟趨勢整體都很差,大家只肯把錢投給安全可靠的項目。而且投資商不僅對 Airbnb 的潛在市場表示懷疑,更不看好這三個⼩夥子的潛力。

沒有辦法,他們三個人只能靠信用卡過活,可是債務一天比一天多。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為了還債,他們甚至賣起了自制的麥片,取名為:Obama O’s(奧巴馬圈),巧妙的蹭了一波總統的熱點。沒想到在媒體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庫存全都賣出去了。債是還清了,可是公司還是沒有資金用啊。

“怎麼辦?究竟要怎麼辦?”切斯基每天晚上都被焦慮鎮壓的難以入睡。

打不死的小強

切斯基決定孤注一擲,申請進⼊ Y Combinator(美國著名的創業孵化器)成立的創業學校。一旦申請成功,他們將會以 7% 的股權換得 1.7 萬美金的投資,並且在三個月內受到各路導師的幫助。

然而面試官對 Airbed&Breakfast 提不起任何興趣。他們的角度和之前的投資商一樣,對公司的市場並不看好,所以簡單聊了幾句就想把他們打發走。

然而臨⾛前,傑⽐亞從包⾥拿出了他帶來的 Obama O’s,並道出了他們靠賣⻨⽚來讓公司活下去的故事。而正是這盒⻨片讓面試官大跌眼鏡。

這個面試官不是別人,他是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硅谷創業教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格雷厄姆是哈佛編程博士,世界上第一個網上 APP 雅虎商店的開發者,同時也是暢銷書《黑客與畫家》的作者,曾投資過 Dropbox 和遊戲直播平臺 Twitch。眼前這三人對 Airbnb 的堅持感動了他,他說道:“天哪,你們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對於格雷厄姆來說,小強是用來形容⽆論在多麼艱⾟的環境下都能生存、永不放棄的創業公司。這是他賦予給任何創業者的最高評價。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終於!切斯基、傑比亞、和內森靠著對 Airbed&Breakfast 的堅持讓公司度過了難關。

在 Y Combinator,他們將公司的名字縮寫為 Airbnb。因為 Airbed&Breakfast 是一個說起來很繞口的名字,於是 Bed 和 Breakfast 分別被兩個首字母個 B 代替,而英文中的 and 通常在簡寫的時候被 n 取代。這就是 Airbnb 名字的來源。

拿到資金後,他們面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房源。

網站現在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當房源少的時候,就不會有租客願意使用網站。當租客數量減少了後,看不到商機的房主們自然也不會把自己的房子放到 Airbnb 上的。

拋磚引玉

在公司起步的時候,為了找到有房源的人,內森曾試圖在 Craiglist 網站上面挖用戶。

Craigslist 是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群眾可以刊登各式各樣的信息:買東西、賣東西、招人、當然也包括租房。它的用戶量光在美國就有 5500 萬人次,租房信息更是覆蓋了幾百個城市。

瞄準了這龐大的用戶量,Airbnb 團隊扒出了所有在 Craigslist 上刊登租房信息的人,並逐一發郵件,邀請他們把房子也發在 Airbnb 網上。這樣一來,他們輕而易舉的就能聯繫手裡有房的人。可是這個小把戲很快就被一個從事房產的企業家揭穿。他在博客上刊登了他的發現,並稱 Airbnb 為一個“黑帽(類似於網上黑客)組織”,這一下就壞了 Airbnb 的名聲。

所以這一次,內森決定變相操作。與其去強挖,不如吸引用戶自己過來。

於是,Airbnb 開始鼓勵自己的用戶將房源同時分享到 Craigslist 上。為了方便複製,內森還做了一個分享的工具。它能直接生成美觀的、可直接粘貼到 Craigslist 上的內容,並在結尾附上 Airbnb 的信息——這就等於免費給自己打廣告。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由於 Craigslist 的網站十幾年都沒有優化,頁面一點都不美觀。上面的帖子也都是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特色。相比之下,Airbnb 精心打造的廣告貼非常吸引眼球,所以很多人就被導流到了 Airbnb 的網站上。這些用戶非常喜歡這個美觀又便捷的網站,於是他們留了下來,併成為了忠實的用戶。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 年,Airbnb 在 8 千個城市累計了 70 萬晚的訂房量,並推出了自己的手機 APP。

創始人們高興壞了,馬上開啟了 A 輪融資。Airbnb 的前景一片光明。

2013 年 1 月,切斯基登上了《福布斯》雜誌的封面,巴菲特和迪士尼 CEO 鮑勃·艾格都是他的導師。Airbnb 預測這一年能有 2.5 億美金的利潤,但是切斯基想做到 20 億。

可以說,Airbnb 的雪球越滾越大,至今覆蓋率高達 190 國家,可是它潛在的巨大隱患至今都沒能消除。

安全隱患

2013 下半年,Airbnb 的一位用戶在臺北租房時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這是一位到臺北參加朋友婚禮的加拿大籍韓國人。她所住的房子剛經歷了新裝修,然而熱水器的管道沒有接到房外,家裡也沒有探測器。根據《中國郵報》報道,她住在別房的四位朋友統統被送往急救中心,然而她本人則當場死亡。

對與每天都有無數人訂房 Airbnb 來說,遊客受到傷害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可是一旦出了事究竟是誰來負責?

死者父親的律師史密斯建議父親將 Aibnb 告上法庭。因為在 Airbnb 14 頁的服務條款中,指出了戶主和客人要遵循當地法律,並自負任何風險。也就是說, Airbnb 把自己摘得非常乾淨。當然,這位父親並沒有這麼做,因為 Airbnb 答應賠償給他 200 萬美金。

史密斯在自己的事務所網站上說道:“Airbnb 拒絕為此事承擔任何責任,並指正這筆賠款是因人道主義才賠償的。”可是對於史密斯來說,“普通人會為人道主義付錢,但是公司不會。他們為了法律責任而付錢。”

2014 年,Airbnb 要求所有戶主都必須安裝一氧化碳和煙霧探測器,但這種要求其實沒有什麼執行力,因為 Airbnb 根本沒法監督檢查。

對於群眾來說,當時的 Airbnb 很不光彩。為了不讓事故鬧大,它們用高價封住了受害者的口。面對房屋不合格的戶主,唯一懲罰就是將他們的房子從網上拿下來,並沒有任何法律措施。很多人對 Airbnb 已經有了不小的怨氣。

小強的蛻變

真正的引爆點是 2015 年的扎克·斯通(Zak Stone)事件。在度假時,他父親在盪鞦韆時被掉下來的樹幹砸死了,而 Airbnb 沒能給他一個稱心的交代。忍無可忍的舊金山群眾收集了 1.5 萬個簽名,想讓政府增加對 Airbnb 的管制,並允許鄰里之間舉報不合格的 Airbnb 戶主。

這下切斯基著急了。畢竟舊金山是 Airbnb 的大本營,如果家鄉人都抵制你的公司,你做的再大又有什麼用?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於是,Airbnb 重新審視了它的核心價值觀。為了能第一時間接收到用戶的反饋,它專門建立了一個客戶服務部門,並加大了 Airbnb 與居民社區的互動。切斯基明白,Airbnb 早已不是那個剛起步的小公司,它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越了早期的預設。

2016 年,Airbnb 一共有 6.2 萬員工,其中一多半都是在斯通事件後被招進來的,各個部門的領導者也一直都在換。在作者與切斯基最後的談話中,切斯基說 Airbnb 已經脫去了創業公司的外衣,它需要快速地成長成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企業。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 Uber 的故事。

打不到的出租車

幾十年來,舊金山的出租車牌照一直被控制在 1.5 萬個,新的司機需要等有人退下來了才能上崗。顯然,這樣的數量不足以支撐硅谷不斷增長的人口,高峰期時想打個車更是比上天還難。每當新政府試圖增加出租車牌照的時候,城裡的老司機們便會在市政廳門口大肆反對,各種搞事情,導致十多年來出租車行業一直都沒有更新換代。

優步創始人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就是這個固化系統的受害者之一。從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畢業的坎普,剛剛將自己的創業公司以 7500 萬的價格賣給了 eBay,並搬到了硅谷生活。準備享受人生的坎普卻被出行問題絆住了腳,尤其是當他有了女朋友後,他經常無法準時赴約,而且兩個人經常需要見面。打車費對坎普這個富翁來說不算什麼,可是她的女友卻吃不消了。

於是,在做了大量研究後,他決定做一款能夠讓車主和乘客更好溝通的平臺。在這裡,乘客可以隨時預約出租車,並能實時追蹤車的位置。激動的坎普飛去巴黎,見到了小夥伴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大幹一番。

2008 年 11 月 7 日,UberCab 誕生了。

坎普和卡蘭尼克很幸運,他們趕上了 iPhone 帶來的 APP 平臺。但是手機軟件開發技術還在萌芽階段,找到會手機 GPS 定位技術的人員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幸運的是他們招來了賴安·格拉夫(Ryan Graves),手機服務網站的大拿。他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經歷了無數的測試,終於在 2010 年的 6 月份,Uber 的 APP 正式發佈。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與 Airbnb 不同的是,卡蘭尼克和坎普認識很多人,他們很快找到了招募平臺。最終,他們拿到了 1300 萬美金,估值 5300 萬。

只用了短短几個月時間,Uber 在舊金山就已經小有名氣。用 Uber 出行似乎變成了最潮流的事情。

是的,Uber 的開始比 Airbnb 要順利多了,可是它要面對的阻力也要更加強大。

2010 年 10 月 20 日,4 位不速之客來到了 Uber 大樓。兩位來自加利福尼亞公共事業管理局,負責管理車輛;兩位來自舊金山城市交通局,負責管理出租車。他們亮出了警徽,並舉起了格拉夫的照片,“你們認識這個人嗎?”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停止令

Uber 面臨著每單 5 千美金的罰款,和 90 天的拘留。可是他們怎麼也想不明白究竟打破了哪些法律條規?

原來,城市出租車機構的電話被當地的司機打爆了,他們一個個怒氣沖天。只有出租車才有權利接送乘客,可為什麼這個叫 UberCab 的 APP 的也能接人?接人就算了,他們既然還不打表?用個什麼手機就能記里程和結賬?這不是完全違法的嗎?

幾次見面後,加利福尼亞公共事業管理局希望 Uber 能夠登記,成為一個正式的轎車公司,可是 Uber 表示它只是一個平臺而已,它自己並不出錢買車僱司機。由於確實沒有什麼法律能管理 Uber 這個新平臺,政府也只能不了了之。

而這也只是 Uber 和機關打交道的開頭。在後期拓展城市的時候,反對 Uber 的聲音一直都沒能消停,尤其是出租車大牛。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給政府施壓,要求嚴懲 Uber。

接下來再看看 Uber 是如何和他們抗衡的呢?

只要你夠棒,用戶替你打仗

讓我們拿華盛頓舉例。

2012 年 1 月,華盛頓出租車協會對 Uber 採取了破壞行動。很多出租車司機公然的在街上辱罵 Uber 司機,貼有 Uber 貼畫的車也會拖走,雙方的關係非常惡略。城市交通和環境委員會的會長瑪麗·澤(Mary Cheh)一直想要重整首都的出租車行業,但是現在行業巨頭和 Uber 的關係十分僵硬,誰都不肯退讓。

所以,她的當務之急是給 Uber 一個合法的運營權,但同時又不能迫害到出租車行業的利益。於是她起草了一項提案,允許 Uber 的運營,但是起步價要比出租車高上幾倍。

這顯然是要掐了 Uber 的生意。當卡蘭尼克對這個提案發出質疑的時候,瑪麗迴應只要 Uber 暫時答應這個條款,她就能有槓桿再去和出租車公司談判。可是卡蘭尼克知道如果 Uber 答應了,那主動權就流失了。

那時的 Uber 已經延伸到了很多城市,也有了忠誠的用戶群,於是卡蘭尼克決定將群眾調動起來。他向所有的 Uber 用戶發了郵電,聲稱瑪麗和她的團隊要阻止低價格的出行,庇護老企業,損害人民的利益。還附上了所有委員的電話、住址、email、和推特賬號。第二天他還發了一封公開信,指責委員和和市政廳搞特殊待遇,不尊重他們的投票人。

只在短短的 24 小時內,所有委員的郵箱和推特就爆炸了。群眾們發了 5 萬封郵件,轟炸了 5.4 萬條推特,#UberDCLove(華盛頓愛Uber)還上了熱搜。他們的抗議給瑪麗的團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她執意要通過這個法律,那麼她的地位很可能在下一次選舉中不保,她不可能為了出租車行業的不滿把自己的前程斷了。

最終,這個提案沒有通過,新的法律允許了用戶從 APP 叫車,並通過手機計價付費,與出租車合理競爭。

卡蘭尼克在採訪中說道:“只要我們的產品一級棒,用戶喜歡,那麼他們就會維護我們。在任何政府會考慮群眾需求的城市,只要我們拿下了用戶的心,我們就能活。”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獻上一張遊客照

至今,Airbnb 的市值已有 300 億美金。這些年,這隻獨角獸生龍活虎,大本營遍佈全球,可誰知道當初每一個城市的拓展都那麼艱難。

其實,作為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無論是 Airbnb 還是市值是它兩倍的 Uber,都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就算是今天,它們都還在與政府及競爭對手鬥智鬥勇。

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們是如何從低谷中一路披荊斬棘,一步步成為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前二名的?它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新書《新貴:優步和愛彼迎是如何殺出硅谷、改變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中,他跟蹤採訪了這兩家公司,並記錄了他們的血淚史。斯通是 Bloomberg(彭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的資深編輯。2013 年他出版了《亞馬遜:一網打盡》,講述了亞馬遜的發家史,備受好評。時隔四年,他又為讀者們帶來了 Uber 和 Airbnb 背後最真實的故事。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2008 年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年份。

互聯網泡沫爆發後,谷歌的上市和 Facebook 的成功讓科技圈好不容易緩了口氣,但是整個經濟依然處在下行狀態(房地產泡沫將在不遠的幾個月爆發),投資商非常的謹慎。而 Airbnb 和 Uber 就出生在這個年代,但它們卻出人意料地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下面,我們先來講講 Airbnb 的故事。

訂不上的爆滿酒店

Airbnb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喬·傑比亞(Joe Gebbia)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相識。2004 年畢業後兩人成為了室友,他們的夢想就是自己幹一番大事業。畢業三年後,他們終於得償所願。

2007 年 9 月 22 號世界設計大會在舊金山開展,當地各大酒店價格貴上天,預定又爆滿。嗅到商機的切斯基和傑比亞決定在大會期間把家裡的床位租出去,讓旅客們像待在家裡一樣住上 4 天,順便享受早餐服務。

二人決定將他們家變成一個 bed&breakfast(住宿加早餐),並用三天的時間做好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網頁,取名為 Airbed&Breakfast。這就是 Airbnb 最早期的名字。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好哥倆向當地的各大設計博客都發了郵件,不少覺得有趣的博主將他們的網站刊登了出來。非常幸運,大會期間他們接待了三位客人,他們五個人度過了非常愉快的 4 天。

這次經歷不僅讓切斯基和傑比亞付清了房租,也種下了他們創業的種子。他們決定把 Airbed&Breakfast 做大。

然而他倆都是設計師,但是公司總得有個程序員吧!於是他們找到了第三位合夥人:內森·布萊卡斯亞克(Nathan Blecharczyk)。內森是哈佛畢業的工程師,也是傑比亞的前室友。雖然只有 24 歲,但他編程的能力已經爐火純青。不僅讓整個網站改頭換面、還設計了一個非常便捷的付款系統。Airbed&Breakfast 終於有個像樣的主頁了。

靠著市場的新鮮感,網站最火的時候每天能有兩百個新用戶提供房源,Airbnb 也能在每筆大於一百美金的交易中收 12 美金的手續費。但是新鮮度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如果公司不能打通市場,不出幾個月 Airbed&Breakfast 的用戶活躍度就要歸零了。

三個創始人站到了投資人面前,然而沒人願意給他們投錢。2008 年的經濟趨勢整體都很差,大家只肯把錢投給安全可靠的項目。而且投資商不僅對 Airbnb 的潛在市場表示懷疑,更不看好這三個⼩夥子的潛力。

沒有辦法,他們三個人只能靠信用卡過活,可是債務一天比一天多。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為了還債,他們甚至賣起了自制的麥片,取名為:Obama O’s(奧巴馬圈),巧妙的蹭了一波總統的熱點。沒想到在媒體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庫存全都賣出去了。債是還清了,可是公司還是沒有資金用啊。

“怎麼辦?究竟要怎麼辦?”切斯基每天晚上都被焦慮鎮壓的難以入睡。

打不死的小強

切斯基決定孤注一擲,申請進⼊ Y Combinator(美國著名的創業孵化器)成立的創業學校。一旦申請成功,他們將會以 7% 的股權換得 1.7 萬美金的投資,並且在三個月內受到各路導師的幫助。

然而面試官對 Airbed&Breakfast 提不起任何興趣。他們的角度和之前的投資商一樣,對公司的市場並不看好,所以簡單聊了幾句就想把他們打發走。

然而臨⾛前,傑⽐亞從包⾥拿出了他帶來的 Obama O’s,並道出了他們靠賣⻨⽚來讓公司活下去的故事。而正是這盒⻨片讓面試官大跌眼鏡。

這個面試官不是別人,他是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硅谷創業教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格雷厄姆是哈佛編程博士,世界上第一個網上 APP 雅虎商店的開發者,同時也是暢銷書《黑客與畫家》的作者,曾投資過 Dropbox 和遊戲直播平臺 Twitch。眼前這三人對 Airbnb 的堅持感動了他,他說道:“天哪,你們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對於格雷厄姆來說,小強是用來形容⽆論在多麼艱⾟的環境下都能生存、永不放棄的創業公司。這是他賦予給任何創業者的最高評價。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終於!切斯基、傑比亞、和內森靠著對 Airbed&Breakfast 的堅持讓公司度過了難關。

在 Y Combinator,他們將公司的名字縮寫為 Airbnb。因為 Airbed&Breakfast 是一個說起來很繞口的名字,於是 Bed 和 Breakfast 分別被兩個首字母個 B 代替,而英文中的 and 通常在簡寫的時候被 n 取代。這就是 Airbnb 名字的來源。

拿到資金後,他們面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房源。

網站現在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當房源少的時候,就不會有租客願意使用網站。當租客數量減少了後,看不到商機的房主們自然也不會把自己的房子放到 Airbnb 上的。

拋磚引玉

在公司起步的時候,為了找到有房源的人,內森曾試圖在 Craiglist 網站上面挖用戶。

Craigslist 是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群眾可以刊登各式各樣的信息:買東西、賣東西、招人、當然也包括租房。它的用戶量光在美國就有 5500 萬人次,租房信息更是覆蓋了幾百個城市。

瞄準了這龐大的用戶量,Airbnb 團隊扒出了所有在 Craigslist 上刊登租房信息的人,並逐一發郵件,邀請他們把房子也發在 Airbnb 網上。這樣一來,他們輕而易舉的就能聯繫手裡有房的人。可是這個小把戲很快就被一個從事房產的企業家揭穿。他在博客上刊登了他的發現,並稱 Airbnb 為一個“黑帽(類似於網上黑客)組織”,這一下就壞了 Airbnb 的名聲。

所以這一次,內森決定變相操作。與其去強挖,不如吸引用戶自己過來。

於是,Airbnb 開始鼓勵自己的用戶將房源同時分享到 Craigslist 上。為了方便複製,內森還做了一個分享的工具。它能直接生成美觀的、可直接粘貼到 Craigslist 上的內容,並在結尾附上 Airbnb 的信息——這就等於免費給自己打廣告。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由於 Craigslist 的網站十幾年都沒有優化,頁面一點都不美觀。上面的帖子也都是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特色。相比之下,Airbnb 精心打造的廣告貼非常吸引眼球,所以很多人就被導流到了 Airbnb 的網站上。這些用戶非常喜歡這個美觀又便捷的網站,於是他們留了下來,併成為了忠實的用戶。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 年,Airbnb 在 8 千個城市累計了 70 萬晚的訂房量,並推出了自己的手機 APP。

創始人們高興壞了,馬上開啟了 A 輪融資。Airbnb 的前景一片光明。

2013 年 1 月,切斯基登上了《福布斯》雜誌的封面,巴菲特和迪士尼 CEO 鮑勃·艾格都是他的導師。Airbnb 預測這一年能有 2.5 億美金的利潤,但是切斯基想做到 20 億。

可以說,Airbnb 的雪球越滾越大,至今覆蓋率高達 190 國家,可是它潛在的巨大隱患至今都沒能消除。

安全隱患

2013 下半年,Airbnb 的一位用戶在臺北租房時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這是一位到臺北參加朋友婚禮的加拿大籍韓國人。她所住的房子剛經歷了新裝修,然而熱水器的管道沒有接到房外,家裡也沒有探測器。根據《中國郵報》報道,她住在別房的四位朋友統統被送往急救中心,然而她本人則當場死亡。

對與每天都有無數人訂房 Airbnb 來說,遊客受到傷害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可是一旦出了事究竟是誰來負責?

死者父親的律師史密斯建議父親將 Aibnb 告上法庭。因為在 Airbnb 14 頁的服務條款中,指出了戶主和客人要遵循當地法律,並自負任何風險。也就是說, Airbnb 把自己摘得非常乾淨。當然,這位父親並沒有這麼做,因為 Airbnb 答應賠償給他 200 萬美金。

史密斯在自己的事務所網站上說道:“Airbnb 拒絕為此事承擔任何責任,並指正這筆賠款是因人道主義才賠償的。”可是對於史密斯來說,“普通人會為人道主義付錢,但是公司不會。他們為了法律責任而付錢。”

2014 年,Airbnb 要求所有戶主都必須安裝一氧化碳和煙霧探測器,但這種要求其實沒有什麼執行力,因為 Airbnb 根本沒法監督檢查。

對於群眾來說,當時的 Airbnb 很不光彩。為了不讓事故鬧大,它們用高價封住了受害者的口。面對房屋不合格的戶主,唯一懲罰就是將他們的房子從網上拿下來,並沒有任何法律措施。很多人對 Airbnb 已經有了不小的怨氣。

小強的蛻變

真正的引爆點是 2015 年的扎克·斯通(Zak Stone)事件。在度假時,他父親在盪鞦韆時被掉下來的樹幹砸死了,而 Airbnb 沒能給他一個稱心的交代。忍無可忍的舊金山群眾收集了 1.5 萬個簽名,想讓政府增加對 Airbnb 的管制,並允許鄰里之間舉報不合格的 Airbnb 戶主。

這下切斯基著急了。畢竟舊金山是 Airbnb 的大本營,如果家鄉人都抵制你的公司,你做的再大又有什麼用?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於是,Airbnb 重新審視了它的核心價值觀。為了能第一時間接收到用戶的反饋,它專門建立了一個客戶服務部門,並加大了 Airbnb 與居民社區的互動。切斯基明白,Airbnb 早已不是那個剛起步的小公司,它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越了早期的預設。

2016 年,Airbnb 一共有 6.2 萬員工,其中一多半都是在斯通事件後被招進來的,各個部門的領導者也一直都在換。在作者與切斯基最後的談話中,切斯基說 Airbnb 已經脫去了創業公司的外衣,它需要快速地成長成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企業。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 Uber 的故事。

打不到的出租車

幾十年來,舊金山的出租車牌照一直被控制在 1.5 萬個,新的司機需要等有人退下來了才能上崗。顯然,這樣的數量不足以支撐硅谷不斷增長的人口,高峰期時想打個車更是比上天還難。每當新政府試圖增加出租車牌照的時候,城裡的老司機們便會在市政廳門口大肆反對,各種搞事情,導致十多年來出租車行業一直都沒有更新換代。

優步創始人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就是這個固化系統的受害者之一。從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畢業的坎普,剛剛將自己的創業公司以 7500 萬的價格賣給了 eBay,並搬到了硅谷生活。準備享受人生的坎普卻被出行問題絆住了腳,尤其是當他有了女朋友後,他經常無法準時赴約,而且兩個人經常需要見面。打車費對坎普這個富翁來說不算什麼,可是她的女友卻吃不消了。

於是,在做了大量研究後,他決定做一款能夠讓車主和乘客更好溝通的平臺。在這裡,乘客可以隨時預約出租車,並能實時追蹤車的位置。激動的坎普飛去巴黎,見到了小夥伴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大幹一番。

2008 年 11 月 7 日,UberCab 誕生了。

坎普和卡蘭尼克很幸運,他們趕上了 iPhone 帶來的 APP 平臺。但是手機軟件開發技術還在萌芽階段,找到會手機 GPS 定位技術的人員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幸運的是他們招來了賴安·格拉夫(Ryan Graves),手機服務網站的大拿。他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經歷了無數的測試,終於在 2010 年的 6 月份,Uber 的 APP 正式發佈。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與 Airbnb 不同的是,卡蘭尼克和坎普認識很多人,他們很快找到了招募平臺。最終,他們拿到了 1300 萬美金,估值 5300 萬。

只用了短短几個月時間,Uber 在舊金山就已經小有名氣。用 Uber 出行似乎變成了最潮流的事情。

是的,Uber 的開始比 Airbnb 要順利多了,可是它要面對的阻力也要更加強大。

2010 年 10 月 20 日,4 位不速之客來到了 Uber 大樓。兩位來自加利福尼亞公共事業管理局,負責管理車輛;兩位來自舊金山城市交通局,負責管理出租車。他們亮出了警徽,並舉起了格拉夫的照片,“你們認識這個人嗎?”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停止令

Uber 面臨著每單 5 千美金的罰款,和 90 天的拘留。可是他們怎麼也想不明白究竟打破了哪些法律條規?

原來,城市出租車機構的電話被當地的司機打爆了,他們一個個怒氣沖天。只有出租車才有權利接送乘客,可為什麼這個叫 UberCab 的 APP 的也能接人?接人就算了,他們既然還不打表?用個什麼手機就能記里程和結賬?這不是完全違法的嗎?

幾次見面後,加利福尼亞公共事業管理局希望 Uber 能夠登記,成為一個正式的轎車公司,可是 Uber 表示它只是一個平臺而已,它自己並不出錢買車僱司機。由於確實沒有什麼法律能管理 Uber 這個新平臺,政府也只能不了了之。

而這也只是 Uber 和機關打交道的開頭。在後期拓展城市的時候,反對 Uber 的聲音一直都沒能消停,尤其是出租車大牛。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給政府施壓,要求嚴懲 Uber。

接下來再看看 Uber 是如何和他們抗衡的呢?

只要你夠棒,用戶替你打仗

讓我們拿華盛頓舉例。

2012 年 1 月,華盛頓出租車協會對 Uber 採取了破壞行動。很多出租車司機公然的在街上辱罵 Uber 司機,貼有 Uber 貼畫的車也會拖走,雙方的關係非常惡略。城市交通和環境委員會的會長瑪麗·澤(Mary Cheh)一直想要重整首都的出租車行業,但是現在行業巨頭和 Uber 的關係十分僵硬,誰都不肯退讓。

所以,她的當務之急是給 Uber 一個合法的運營權,但同時又不能迫害到出租車行業的利益。於是她起草了一項提案,允許 Uber 的運營,但是起步價要比出租車高上幾倍。

這顯然是要掐了 Uber 的生意。當卡蘭尼克對這個提案發出質疑的時候,瑪麗迴應只要 Uber 暫時答應這個條款,她就能有槓桿再去和出租車公司談判。可是卡蘭尼克知道如果 Uber 答應了,那主動權就流失了。

那時的 Uber 已經延伸到了很多城市,也有了忠誠的用戶群,於是卡蘭尼克決定將群眾調動起來。他向所有的 Uber 用戶發了郵電,聲稱瑪麗和她的團隊要阻止低價格的出行,庇護老企業,損害人民的利益。還附上了所有委員的電話、住址、email、和推特賬號。第二天他還發了一封公開信,指責委員和和市政廳搞特殊待遇,不尊重他們的投票人。

只在短短的 24 小時內,所有委員的郵箱和推特就爆炸了。群眾們發了 5 萬封郵件,轟炸了 5.4 萬條推特,#UberDCLove(華盛頓愛Uber)還上了熱搜。他們的抗議給瑪麗的團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她執意要通過這個法律,那麼她的地位很可能在下一次選舉中不保,她不可能為了出租車行業的不滿把自己的前程斷了。

最終,這個提案沒有通過,新的法律允許了用戶從 APP 叫車,並通過手機計價付費,與出租車合理競爭。

卡蘭尼克在採訪中說道:“只要我們的產品一級棒,用戶喜歡,那麼他們就會維護我們。在任何政府會考慮群眾需求的城市,只要我們拿下了用戶的心,我們就能活。”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是的,當你的服務足夠吸引人時,你會有一大幫用戶做你的幫手。然而有的時候就是連群眾都幫不了你。Uber 今年 9 月在倫敦被吊銷運營牌照,也是目前抵制 Uber 結果最嚴重的一次。

然而不止有政府的壓力,Lyft 的競爭也讓 Uber 喘不過來氣。

用戶爭奪戰

Lyft 的到來推動了車輛共享這個概念。以往的 Uber 司機都是有專業執照的,而共享車輛允許任何有駕照的人當司機,那麼打車的價格自然就便宜了很多。不甘示弱的 Uber 馬上推出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 UberX,所謂大眾的司機。從 2013 年起,兩家公司之間的司機用戶爭奪戰一直持續到今。

眾所周知,Uber 比 Lyft 的估值高太多了,可 Uber 為什麼就是擠不掉 Lyft?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去年暑假我跟小夥伴去了倫敦,因為人多就定了 Airbnb。住宿環境非常乾淨,房東大叔人也很好,整個旅程非常愉快。臨走前,房東想讓我們幫他個忙,我本以為是在網上寫個好評什麼的,沒想到他想讓我們幫他拍個視頻。

原來,為了保護當地的酒店產業,英國政府一直在暗地裡打壓 Airbnb,他們這些 Airbnb 出租房壓力非常大。他想讓我們拍一個在他家住的的很開心的視頻,好發給政府,讓他們回心轉意。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獻上一張遊客照

至今,Airbnb 的市值已有 300 億美金。這些年,這隻獨角獸生龍活虎,大本營遍佈全球,可誰知道當初每一個城市的拓展都那麼艱難。

其實,作為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無論是 Airbnb 還是市值是它兩倍的 Uber,都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發展歷程。就算是今天,它們都還在與政府及競爭對手鬥智鬥勇。

那麼問題就來了,它們是如何從低谷中一路披荊斬棘,一步步成為硅谷科技創業公司的前二名的?它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

在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新書《新貴:優步和愛彼迎是如何殺出硅谷、改變世界(The Upstarts: How Uber, Airbnb, and the Killer Companies of the New Silicon Vall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中,他跟蹤採訪了這兩家公司,並記錄了他們的血淚史。斯通是 Bloomberg(彭博——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的資深編輯。2013 年他出版了《亞馬遜:一網打盡》,講述了亞馬遜的發家史,備受好評。時隔四年,他又為讀者們帶來了 Uber 和 Airbnb 背後最真實的故事。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2008 年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年份。

互聯網泡沫爆發後,谷歌的上市和 Facebook 的成功讓科技圈好不容易緩了口氣,但是整個經濟依然處在下行狀態(房地產泡沫將在不遠的幾個月爆發),投資商非常的謹慎。而 Airbnb 和 Uber 就出生在這個年代,但它們卻出人意料地在這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下面,我們先來講講 Airbnb 的故事。

訂不上的爆滿酒店

Airbnb創始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喬·傑比亞(Joe Gebbia)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相識。2004 年畢業後兩人成為了室友,他們的夢想就是自己幹一番大事業。畢業三年後,他們終於得償所願。

2007 年 9 月 22 號世界設計大會在舊金山開展,當地各大酒店價格貴上天,預定又爆滿。嗅到商機的切斯基和傑比亞決定在大會期間把家裡的床位租出去,讓旅客們像待在家裡一樣住上 4 天,順便享受早餐服務。

二人決定將他們家變成一個 bed&breakfast(住宿加早餐),並用三天的時間做好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網頁,取名為 Airbed&Breakfast。這就是 Airbnb 最早期的名字。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好哥倆向當地的各大設計博客都發了郵件,不少覺得有趣的博主將他們的網站刊登了出來。非常幸運,大會期間他們接待了三位客人,他們五個人度過了非常愉快的 4 天。

這次經歷不僅讓切斯基和傑比亞付清了房租,也種下了他們創業的種子。他們決定把 Airbed&Breakfast 做大。

然而他倆都是設計師,但是公司總得有個程序員吧!於是他們找到了第三位合夥人:內森·布萊卡斯亞克(Nathan Blecharczyk)。內森是哈佛畢業的工程師,也是傑比亞的前室友。雖然只有 24 歲,但他編程的能力已經爐火純青。不僅讓整個網站改頭換面、還設計了一個非常便捷的付款系統。Airbed&Breakfast 終於有個像樣的主頁了。

靠著市場的新鮮感,網站最火的時候每天能有兩百個新用戶提供房源,Airbnb 也能在每筆大於一百美金的交易中收 12 美金的手續費。但是新鮮度只能維持很短的一段時間,如果公司不能打通市場,不出幾個月 Airbed&Breakfast 的用戶活躍度就要歸零了。

三個創始人站到了投資人面前,然而沒人願意給他們投錢。2008 年的經濟趨勢整體都很差,大家只肯把錢投給安全可靠的項目。而且投資商不僅對 Airbnb 的潛在市場表示懷疑,更不看好這三個⼩夥子的潛力。

沒有辦法,他們三個人只能靠信用卡過活,可是債務一天比一天多。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為了還債,他們甚至賣起了自制的麥片,取名為:Obama O’s(奧巴馬圈),巧妙的蹭了一波總統的熱點。沒想到在媒體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庫存全都賣出去了。債是還清了,可是公司還是沒有資金用啊。

“怎麼辦?究竟要怎麼辦?”切斯基每天晚上都被焦慮鎮壓的難以入睡。

打不死的小強

切斯基決定孤注一擲,申請進⼊ Y Combinator(美國著名的創業孵化器)成立的創業學校。一旦申請成功,他們將會以 7% 的股權換得 1.7 萬美金的投資,並且在三個月內受到各路導師的幫助。

然而面試官對 Airbed&Breakfast 提不起任何興趣。他們的角度和之前的投資商一樣,對公司的市場並不看好,所以簡單聊了幾句就想把他們打發走。

然而臨⾛前,傑⽐亞從包⾥拿出了他帶來的 Obama O’s,並道出了他們靠賣⻨⽚來讓公司活下去的故事。而正是這盒⻨片讓面試官大跌眼鏡。

這個面試官不是別人,他是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硅谷創業教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格雷厄姆是哈佛編程博士,世界上第一個網上 APP 雅虎商店的開發者,同時也是暢銷書《黑客與畫家》的作者,曾投資過 Dropbox 和遊戲直播平臺 Twitch。眼前這三人對 Airbnb 的堅持感動了他,他說道:“天哪,你們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對於格雷厄姆來說,小強是用來形容⽆論在多麼艱⾟的環境下都能生存、永不放棄的創業公司。這是他賦予給任何創業者的最高評價。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終於!切斯基、傑比亞、和內森靠著對 Airbed&Breakfast 的堅持讓公司度過了難關。

在 Y Combinator,他們將公司的名字縮寫為 Airbnb。因為 Airbed&Breakfast 是一個說起來很繞口的名字,於是 Bed 和 Breakfast 分別被兩個首字母個 B 代替,而英文中的 and 通常在簡寫的時候被 n 取代。這就是 Airbnb 名字的來源。

拿到資金後,他們面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房源。

網站現在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當房源少的時候,就不會有租客願意使用網站。當租客數量減少了後,看不到商機的房主們自然也不會把自己的房子放到 Airbnb 上的。

拋磚引玉

在公司起步的時候,為了找到有房源的人,內森曾試圖在 Craiglist 網站上面挖用戶。

Craigslist 是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群眾可以刊登各式各樣的信息:買東西、賣東西、招人、當然也包括租房。它的用戶量光在美國就有 5500 萬人次,租房信息更是覆蓋了幾百個城市。

瞄準了這龐大的用戶量,Airbnb 團隊扒出了所有在 Craigslist 上刊登租房信息的人,並逐一發郵件,邀請他們把房子也發在 Airbnb 網上。這樣一來,他們輕而易舉的就能聯繫手裡有房的人。可是這個小把戲很快就被一個從事房產的企業家揭穿。他在博客上刊登了他的發現,並稱 Airbnb 為一個“黑帽(類似於網上黑客)組織”,這一下就壞了 Airbnb 的名聲。

所以這一次,內森決定變相操作。與其去強挖,不如吸引用戶自己過來。

於是,Airbnb 開始鼓勵自己的用戶將房源同時分享到 Craigslist 上。為了方便複製,內森還做了一個分享的工具。它能直接生成美觀的、可直接粘貼到 Craigslist 上的內容,並在結尾附上 Airbnb 的信息——這就等於免費給自己打廣告。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由於 Craigslist 的網站十幾年都沒有優化,頁面一點都不美觀。上面的帖子也都是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特色。相比之下,Airbnb 精心打造的廣告貼非常吸引眼球,所以很多人就被導流到了 Airbnb 的網站上。這些用戶非常喜歡這個美觀又便捷的網站,於是他們留了下來,併成為了忠實的用戶。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 年,Airbnb 在 8 千個城市累計了 70 萬晚的訂房量,並推出了自己的手機 APP。

創始人們高興壞了,馬上開啟了 A 輪融資。Airbnb 的前景一片光明。

2013 年 1 月,切斯基登上了《福布斯》雜誌的封面,巴菲特和迪士尼 CEO 鮑勃·艾格都是他的導師。Airbnb 預測這一年能有 2.5 億美金的利潤,但是切斯基想做到 20 億。

可以說,Airbnb 的雪球越滾越大,至今覆蓋率高達 190 國家,可是它潛在的巨大隱患至今都沒能消除。

安全隱患

2013 下半年,Airbnb 的一位用戶在臺北租房時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這是一位到臺北參加朋友婚禮的加拿大籍韓國人。她所住的房子剛經歷了新裝修,然而熱水器的管道沒有接到房外,家裡也沒有探測器。根據《中國郵報》報道,她住在別房的四位朋友統統被送往急救中心,然而她本人則當場死亡。

對與每天都有無數人訂房 Airbnb 來說,遊客受到傷害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可是一旦出了事究竟是誰來負責?

死者父親的律師史密斯建議父親將 Aibnb 告上法庭。因為在 Airbnb 14 頁的服務條款中,指出了戶主和客人要遵循當地法律,並自負任何風險。也就是說, Airbnb 把自己摘得非常乾淨。當然,這位父親並沒有這麼做,因為 Airbnb 答應賠償給他 200 萬美金。

史密斯在自己的事務所網站上說道:“Airbnb 拒絕為此事承擔任何責任,並指正這筆賠款是因人道主義才賠償的。”可是對於史密斯來說,“普通人會為人道主義付錢,但是公司不會。他們為了法律責任而付錢。”

2014 年,Airbnb 要求所有戶主都必須安裝一氧化碳和煙霧探測器,但這種要求其實沒有什麼執行力,因為 Airbnb 根本沒法監督檢查。

對於群眾來說,當時的 Airbnb 很不光彩。為了不讓事故鬧大,它們用高價封住了受害者的口。面對房屋不合格的戶主,唯一懲罰就是將他們的房子從網上拿下來,並沒有任何法律措施。很多人對 Airbnb 已經有了不小的怨氣。

小強的蛻變

真正的引爆點是 2015 年的扎克·斯通(Zak Stone)事件。在度假時,他父親在盪鞦韆時被掉下來的樹幹砸死了,而 Airbnb 沒能給他一個稱心的交代。忍無可忍的舊金山群眾收集了 1.5 萬個簽名,想讓政府增加對 Airbnb 的管制,並允許鄰里之間舉報不合格的 Airbnb 戶主。

這下切斯基著急了。畢竟舊金山是 Airbnb 的大本營,如果家鄉人都抵制你的公司,你做的再大又有什麼用?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於是,Airbnb 重新審視了它的核心價值觀。為了能第一時間接收到用戶的反饋,它專門建立了一個客戶服務部門,並加大了 Airbnb 與居民社區的互動。切斯基明白,Airbnb 早已不是那個剛起步的小公司,它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越了早期的預設。

2016 年,Airbnb 一共有 6.2 萬員工,其中一多半都是在斯通事件後被招進來的,各個部門的領導者也一直都在換。在作者與切斯基最後的談話中,切斯基說 Airbnb 已經脫去了創業公司的外衣,它需要快速地成長成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企業。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 Uber 的故事。

打不到的出租車

幾十年來,舊金山的出租車牌照一直被控制在 1.5 萬個,新的司機需要等有人退下來了才能上崗。顯然,這樣的數量不足以支撐硅谷不斷增長的人口,高峰期時想打個車更是比上天還難。每當新政府試圖增加出租車牌照的時候,城裡的老司機們便會在市政廳門口大肆反對,各種搞事情,導致十多年來出租車行業一直都沒有更新換代。

優步創始人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就是這個固化系統的受害者之一。從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畢業的坎普,剛剛將自己的創業公司以 7500 萬的價格賣給了 eBay,並搬到了硅谷生活。準備享受人生的坎普卻被出行問題絆住了腳,尤其是當他有了女朋友後,他經常無法準時赴約,而且兩個人經常需要見面。打車費對坎普這個富翁來說不算什麼,可是她的女友卻吃不消了。

於是,在做了大量研究後,他決定做一款能夠讓車主和乘客更好溝通的平臺。在這裡,乘客可以隨時預約出租車,並能實時追蹤車的位置。激動的坎普飛去巴黎,見到了小夥伴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大幹一番。

2008 年 11 月 7 日,UberCab 誕生了。

坎普和卡蘭尼克很幸運,他們趕上了 iPhone 帶來的 APP 平臺。但是手機軟件開發技術還在萌芽階段,找到會手機 GPS 定位技術的人員更是難上加難。不過幸運的是他們招來了賴安·格拉夫(Ryan Graves),手機服務網站的大拿。他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經歷了無數的測試,終於在 2010 年的 6 月份,Uber 的 APP 正式發佈。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與 Airbnb 不同的是,卡蘭尼克和坎普認識很多人,他們很快找到了招募平臺。最終,他們拿到了 1300 萬美金,估值 5300 萬。

只用了短短几個月時間,Uber 在舊金山就已經小有名氣。用 Uber 出行似乎變成了最潮流的事情。

是的,Uber 的開始比 Airbnb 要順利多了,可是它要面對的阻力也要更加強大。

2010 年 10 月 20 日,4 位不速之客來到了 Uber 大樓。兩位來自加利福尼亞公共事業管理局,負責管理車輛;兩位來自舊金山城市交通局,負責管理出租車。他們亮出了警徽,並舉起了格拉夫的照片,“你們認識這個人嗎?”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停止令

Uber 面臨著每單 5 千美金的罰款,和 90 天的拘留。可是他們怎麼也想不明白究竟打破了哪些法律條規?

原來,城市出租車機構的電話被當地的司機打爆了,他們一個個怒氣沖天。只有出租車才有權利接送乘客,可為什麼這個叫 UberCab 的 APP 的也能接人?接人就算了,他們既然還不打表?用個什麼手機就能記里程和結賬?這不是完全違法的嗎?

幾次見面後,加利福尼亞公共事業管理局希望 Uber 能夠登記,成為一個正式的轎車公司,可是 Uber 表示它只是一個平臺而已,它自己並不出錢買車僱司機。由於確實沒有什麼法律能管理 Uber 這個新平臺,政府也只能不了了之。

而這也只是 Uber 和機關打交道的開頭。在後期拓展城市的時候,反對 Uber 的聲音一直都沒能消停,尤其是出租車大牛。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給政府施壓,要求嚴懲 Uber。

接下來再看看 Uber 是如何和他們抗衡的呢?

只要你夠棒,用戶替你打仗

讓我們拿華盛頓舉例。

2012 年 1 月,華盛頓出租車協會對 Uber 採取了破壞行動。很多出租車司機公然的在街上辱罵 Uber 司機,貼有 Uber 貼畫的車也會拖走,雙方的關係非常惡略。城市交通和環境委員會的會長瑪麗·澤(Mary Cheh)一直想要重整首都的出租車行業,但是現在行業巨頭和 Uber 的關係十分僵硬,誰都不肯退讓。

所以,她的當務之急是給 Uber 一個合法的運營權,但同時又不能迫害到出租車行業的利益。於是她起草了一項提案,允許 Uber 的運營,但是起步價要比出租車高上幾倍。

這顯然是要掐了 Uber 的生意。當卡蘭尼克對這個提案發出質疑的時候,瑪麗迴應只要 Uber 暫時答應這個條款,她就能有槓桿再去和出租車公司談判。可是卡蘭尼克知道如果 Uber 答應了,那主動權就流失了。

那時的 Uber 已經延伸到了很多城市,也有了忠誠的用戶群,於是卡蘭尼克決定將群眾調動起來。他向所有的 Uber 用戶發了郵電,聲稱瑪麗和她的團隊要阻止低價格的出行,庇護老企業,損害人民的利益。還附上了所有委員的電話、住址、email、和推特賬號。第二天他還發了一封公開信,指責委員和和市政廳搞特殊待遇,不尊重他們的投票人。

只在短短的 24 小時內,所有委員的郵箱和推特就爆炸了。群眾們發了 5 萬封郵件,轟炸了 5.4 萬條推特,#UberDCLove(華盛頓愛Uber)還上了熱搜。他們的抗議給瑪麗的團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她執意要通過這個法律,那麼她的地位很可能在下一次選舉中不保,她不可能為了出租車行業的不滿把自己的前程斷了。

最終,這個提案沒有通過,新的法律允許了用戶從 APP 叫車,並通過手機計價付費,與出租車合理競爭。

卡蘭尼克在採訪中說道:“只要我們的產品一級棒,用戶喜歡,那麼他們就會維護我們。在任何政府會考慮群眾需求的城市,只要我們拿下了用戶的心,我們就能活。”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是的,當你的服務足夠吸引人時,你會有一大幫用戶做你的幫手。然而有的時候就是連群眾都幫不了你。Uber 今年 9 月在倫敦被吊銷運營牌照,也是目前抵制 Uber 結果最嚴重的一次。

然而不止有政府的壓力,Lyft 的競爭也讓 Uber 喘不過來氣。

用戶爭奪戰

Lyft 的到來推動了車輛共享這個概念。以往的 Uber 司機都是有專業執照的,而共享車輛允許任何有駕照的人當司機,那麼打車的價格自然就便宜了很多。不甘示弱的 Uber 馬上推出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 UberX,所謂大眾的司機。從 2013 年起,兩家公司之間的司機用戶爭奪戰一直持續到今。

眾所周知,Uber 比 Lyft 的估值高太多了,可 Uber 為什麼就是擠不掉 Lyft?

Airbnb 和 Uber 的血淚史:成為獨角獸的必經之路

與 Airbnb 不同,Uber 只是一個代步的工具,乘客的轉換成本非常低。用 Uber 還是 Lyft 出門對用戶來說沒什麼差別,都是從 A 點給你帶到 B 點。就等於我們訂外賣一樣。選擇“美團”還是“餓了嗎”送來的食物和用的時間差不多,只不過誰家今天有優惠券你就會選擇誰罷了。

而且,使用 Uber 只不過是在人家車裡坐上一會兒,就算車再破忍忍就到地兒了。使用 Airbnb 可是在別人家裡住上幾晚啊,要是房間漏水你不得煩死。所以 Airbnb 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建立起平臺和用戶的信任,讓他們對 Airbnb 產生依賴感。這也就等於用慣了淘寶的你不會換到另一家新的賣東西平臺,因為你並不確認它是否可靠。

所以,Uber 無法壟斷市場的最大原因就是它無法鎖住用戶,那麼 Lyft 只要服務做的同樣好,它也能在市場分一杯羹。

這不,今年 10 月,谷歌旗下 CapitalG 領投 Lyft 10 億美元,Lyft 市值由 75 億一躍升為 110 億美元。可想而知,它與 Uber 的較量離結束還遠得很。

獨角獸的飛翔

當作者斯通在 2016 年 10 月去拜訪 Airbnb 的時候,Airbnb 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網站現在有 100 萬個房屋可以出租,比世界上最大的萬豪酒店的房間都多。

一路走來,應了格雷厄姆的誇讚,Airbnb 從一隻小強蛻變成了獨角獸,但它打不死的特質一隻都在。

Uber 則在 2016 年推出了中國市場。在最後一次採訪中,卡蘭尼克說 Uber 之所以同意與滴滴併購,是因為他看到了一場永無止境的戰爭,這場燒錢大戰沒有任何意義。當被問到 Uber 什麼時候才能盈利的時候,卡蘭尼克說 Uber 在很多城市都在盈利,但是美國市場可能還要等到 2017 年。至於 Lyft 和 Uber 之間的競爭,誰也說不好未來究竟會如何。

最終,當斯通問卡蘭尼克 Uber 的未來發展如何時,卡蘭尼克說:“Uber 的目標只完成了一半,如果我告訴你 5 年後美國的大城市不會再堵車了你會怎麼想?”

斯通表示他根本無法想象。但其實 Uber 已經和沃爾沃聯手準備打造自動駕駛車,也和福特開始測試自動駕駛的卡車。

你看,這就是 Uber 的“小強精神”。無論這兩家硅谷巨頭估值有多高,它們終究都脫離不了創業公司的身份。創業公司最不缺的就是美夢,但最要緊的就是無論在多麼艱⾟的環境下都有極強的求生欲,動用一切手段和競爭對手相博弈。

畢竟,歷史只會記住最後的勝利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