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如此多學機械的同學都要轉行?

24點 莫爾塗鴉 2018-12-16
為什麼如此多學機械的同學都要轉行?

真實教材現身說法,本人12年機械類專業本科畢業,前後兩家制造業大型國企工作6年,生產車間操作工、技術員、項目經理都幹過,紮根過生產一線,企業各種職能部門,行業上游下游也算打過交道。

觀點寫在前面:當下,一不看好這個行業,二不看好這個行業的個人發展,對後面機械類專業的小兄妹們我只想說,專業對口不重要,行業選擇更重要,願意進來就要抱著轉行的打算。轉行資料學長給你打包準備好了,現在關注我公眾號來領了先,你用的著!

關於生產一線

我12年畢業那時候機械類專業的就業率還是很喜人的,製造業特別是汽車行業增長穩定,就算不是985/211同學們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有的去了研究院,有的去了主機廠、專業廠,有的去了配套公司,有的去搞機床、做模具,大家各奔東西。

我是家裡獨子,帶著父母期望進了一家本地的大型國企;雖然地方很小,但企業從屬的集團公司也是500強,崗位跟我專業對口,離家很近,還能享受本地大學生就業政策(一筆安置費),當時還挺滿意。

和大多數人一樣入職前很懵懂,雖然大四實習去很多工廠看過,但基本屬於走過場看熱鬧的那種,只是感覺車間環境都挺夠嗆,裝配的環境好像比機加工的好點,機加工好像比材料生產的好點,至於產品、工藝、公司在行業定位一概模糊。

我第一家企業屬於產業鏈上游做材料生產加工的,生產過程需要加熱,設備噪音很大,使用的潤滑劑也會產生很多粉塵,車間整天哐哐吵、還熱,推行6S管理但是總是黑黢黢的沒辦法;

招聘的崗位是技術員,進公司的時候就明確了要在生產車間實習,視情況最長一年時間;進廠安全培訓完交押金領勞保用品,就開始跟著生產班組在流水線上邊幹活邊學習;

車間生產是三班八小時聯軸倒,早8點-16點、16點-24點、24點-第二天8點,每週末輪換,早班基本上早上7點半就要到了,換衣服上崗準備班前會什麼的,下午開完班後總結會收拾一下洗個澡也差不多17點;每週末倒班輪換比較痛苦,早8點下班的16點又要上班,16點下班的晚上24點要上班以此類推,減去上下班路上時間吃飯時間實際中間休息時間只有不到6個小時;

生產班組除了設備檢修和法定的節假日停產之外基本不怎麼放假,我去了之後班組人有富餘,每天可以安排一個人輪休,這樣大概每人隔兩週可以休一天,平時有事可以請假,但本來輪休的人就要來上班頂崗,請假超過兩天就必須經過工廠走請假流程。

入職正是七月份車間生產又要加熱,車間裡很嘈雜工作時間必須帶著3M的耳塞,平時白天溫度有40-50℃,夜晚也在30-40℃,機器旁邊溫度更高,每個人背後頂個風扇吹,衣服溼了乾乾了溼;記得最清楚的是上白班,中午吃飯時候出車間透口氣,門外面正午大太陽晒著反而感覺挺涼快的,當時沒覺得苦,現在回想起來反而有些心疼自己啊(手動苦笑)。

這樣上了兩個多月到了十一前被調到另外一個車間,搞工裝修復的工作,主要就是焊接、打磨、拋光之類的活兒,車間粉塵更大,金屬碎屑遍地都是,每天上班全副武裝:安全帽、護目鏡、口罩、耳塞、防護服、防砸鞋,連襪子都要穿兩雙(因為很多小鐵屑總會掉進鞋子裡紮在腳上,基本要保證從頭到腳都沒有外露的地方);

跟之前車間一樣也是三班倒,每天有些固定的工作和根據生產情況臨時安排的工作,由班長進行分配,上白班的話上午很忙開完班會基本上一口氣幹到吃飯,吃完飯休息半個小時繼續,到下班前半小時如果沒有需要加班的情況就可以搞現場6S、打掃戰場、整理工具、填記錄什麼的準備交班,如果有事原則上本班的事情處理完才可以交班,工裝出問題見過師傅連著上24小時處理,用割炬氣割,一米多高的燃氣瓶用了十幾瓶;

車間幹活兒的話衣服一上午就黑糊糊的,開始勤快的時候每天洗,後來兩三天天洗一次,再後來基本就隨緣,實在忍不了再洗;每次去職能部門衝個飯卡交個照片什麼的,到了辦公室是不好意思往椅子上坐的,身上灰太多一坐或者一趴就在椅子桌子上留下「標記」,弄得別人還要擦;

其實我入職那會兒企業勞保用品配備已經很規範了,但師傅們還是有個很「小氣」的習慣,什麼東西都緊著舊的用,衣服只要不是「開檔」了釦子掉破破爛爛無所謂都能穿,勞保用品也是沒救了才扔,肥皂也切成小塊用,說是以前苦日子兩人共用一套勞保養成的習慣;每人櫃子裡都攢了不少「藏品」,混的熟了有空也會給你「展示」一番,我總會藉機討要點好玩意兒,一般這時候師傅們都會很「大方」的讓我挑;

總的來說車間倒班就像上了發條,每天、每週日子過得充實飛快,過年之前公司技術部門正好缺人,在車間幹了半年多的我被調了過去,算是提前結束了實習,當時同批進來的其它同學,有幹滿一年才去職能部門的,有實習結束後仍然在車間跟班組的,或者仍在車間做技術管理崗位的,整個實習期工資大家都差不多,每月到手1500加班費每個季度1000,年底視情況雙薪

後來應聘、作為供應商、作為客戶、作為技術合作去過許多工廠,所有工廠企業的生產一線無疑都是環境最差的地方,或髒亂或嘈雜或燥熱或晃眼或刺鼻,安全事故也基本都出自這裡

在流水生產線,人是為了生產線服務,為了流水線的順利開動,人必須8小時日復一日機械的配合,一旦進入這種模式,每天的精力都全力投入在怎麼樣儘快搞定今天的工作,怎樣不出差錯,怎樣能夠獲得寶貴的休息時間,然後再開始新的8小時,周而復始……

一線師傅們雖然學歷普遍不高,但他們中也不乏勤勞、能幹和善於思考的人,他們樸實善良,每天工作都很拼,也有強烈的向上奮鬥願望的人,但在每天機械辛勞的工作中激情和願望往往都消磨掉了;

即使大學畢業生在一線從事技術或者管理也很難逃離這種藩籬,說到底一線的技術工作也是為了生產線服務,不可避免的一線環境、倒班、加班,而更嚴峻的是新人如果頭半年經過適應沒有決定離職,往往後面幾年內都不會辭職,一方面已經適應,另一方面當單獨承擔工作,在一種更忙碌的狀態下往往就沒有精力去想、去做改變,也很難有去外界接觸新事物的機會

在一線半年後,當到新的崗位坐在辦公桌電腦前,突然發現今天沒有安排幹活,在一個很乾淨安靜的環境坐著,看著面前已經有些生疏的電腦,還有點懵……

關於技術崗位

我所在的技術部門「技術員」的工作就是負責產品落地的工作,可行性分析、工藝制定、圖紙輸出、試製改進、量產技術維護(產能優化、工藝變更、日常生產問題、一些改善確認)、客戶方面質量維護和服務、收集數據、完善標準、錄數據庫blabla,總之就是為了產品負責、服務。

需要克服的最大問題就是怎麼樣在這個繁雜的流程中不出錯,弄錯一個數據或者圖紙尺寸後面都有可能推倒重建,公司的信譽先不談,過程中給客戶的報價、採購的原材料、加工的工裝夾具、生產的產品就有可能報廢,這個損失不是個人能承擔的。我師父,每天兢兢業業,謹小慎微,頭髮都半白了一老工程師,聽到弄錯了還是會驚得從椅子上蹦起來,我開始覺得師傅膽小搞笑,後來輪到我了哭著笑。

日常工作仍然與生產車間密不可分,不想去車間?不存在的,所有工作的落地都是在車間,此刻我深刻理解到為什麼製造業強調長期生產實習的必要性,公司的客戶離你還很遙遠,你工作中要打交道的人,設備和生產線都在車間,這些才是你的直接客戶,你就是為他/它們服務的。

強度方面雖然夜班和體力勞動的時間減少了,但處理技術工作的時間增多責任也更大了,待遇方面並不會比車間技術人員高,同樣資歷可能還要低一些,仍沒夠上納稅線。

項目方面

大概一年多時間公司開始推行項目化管理,我負責一些項目和生產線所謂「項目經理」,就是在原本的技術工作上加上項目管理的工作,需要跟更多的部門員工、外包供應商、客戶打交道,對客戶需求、項目成本、交付標準、時間節點進行跟進,項目的報表文件申報、處理、擬定等等;工資剛剛漲到納稅線,年底根據績效完成情況有獎金。

我手下並不管理人,團隊由公司不同部門的同事共同組成,他們同時也有自己的工作也很可能是公司同期其它項目組的成員,普遍還比我這個新人資歷老;這樣面臨一個問題,我們之間本身不存在管理和被管理的關係,我找他們要精力要資源的同時其它的項目也需要他們的精力和部門資源,多出力氣肯定是不願意的,承擔責任的時候部門之間更會相互推諉,雖然項目成功了年底會兌現獎勵,但年底還遙遠,獎勵也沒多少(基本均攤,項目經理的我也不會比大家多多少),團隊內部的溝通博弈就耗費了不少精力;

供應商方面有強勢的和弱勢的,強勢供應商往往難以討價還價,在成本和交付期上跟你硬剛的話基本只有妥協的份,要是客戶需求中途變化你再找他變更的話那真是孫子求爺爺的感覺;弱勢的供應商實力不行可以壓價可以交付上施壓,但相應的產品上容易出紕漏,返工或者返修甚至中途更換供應商影響整體進度,到頭來增加工作量不說責任還需要項目經理承擔;

客戶方面肯定是想要質量好、又便宜、交付快、售後服務超級棒的產品,但如果在某個時間內去做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其結果必然是質量得不到保證,或者所花的成本過大,沒有企業願意做賠本的生意;你需要對客戶各個方面的需求進行分類,進行談判,進行內部外部的協調,總之好幾面都不是好人的那種,雖然是為了公司利益,但觸碰到個人利益時難免會受到別人吐槽指責,背後使壞的有,指著鼻子上來要幹我的也有,唉,好吧,哭過。

該如何衡量一份工作好壞

講我的故事無非是希望大家思考一下,衡量一份工作好壞有哪幾個維度,而目前的機械行業在些維度上到底有沒有優勢。

我覺得衡量工作好壞的維度無非是四個: 金錢收入、帶來的附加價值、工作環境和強度、發展前景

錢的方面:機械行業與其它行業相比剛入職可能差距不大,但是工資的增長緩慢,我周圍還默默紮根在這一行的同學,無論搞研究院的,做技術的,做中層管理人員的工資鮮有過萬的,總體北上廣浙江沿海生存壓力大更忙碌工資相對會高一些,內陸中部地區普遍5k左右,除去家庭本身資源關係工資外收入很少;對比其它行業IT互聯網、金融、地產、醫療健康等等相同年限待遇不可同日而語,收入對比教師、公務員也尚有不及。

帶來的附加價值:現代社會的本質是價值交換,一份工作不僅要看金錢收入還要看它能帶來的附加價值比如個人價值的增長和社會附加價值

個人價值提升方面機械行業重資本、人力密集、行業高度標準化,個人在其中承擔的崗位多是螺絲釘式的,在一個人力密集的行業從事螺絲釘式工作,那麼「」有多重要就不言而喻了,你的工作不僅很容易被更經濟更積極的新人所代替,而且一旦離開這個崗位或者平臺你所學會的東西往往就沒用武之地了;可以看到許多年齡大的從業人員不僅在公司沒有更大的話語權,反而被老闆剝削的更嚴重,上班更加的兢兢業業,為人處世更加謹小慎微,正因為在這個行業個人價值提升很困難,個人與企業的對話中沒有優勢;

社會附加價值比如個人品牌、人脈、社會地位方面,你所接觸的除了同事、供應商、客戶基本都在行業內,行業內的人脈為你提供的很有限,而你的家庭真正需要的人脈關係像醫療、教育、公職部門你鮮有接觸也很難積累,因為別人不會找你訂臺機床或者加工配件;而恰恰是你能為其他人帶來的價值決定了你的社會地位也決定你在社會處於什麼階層,機械行業從業者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沒有優勢,這個不願深談了,有時間再聊。

工作環境和強度:不僅要忍受或髒亂或嘈雜或燥熱或晃眼或刺鼻的環境對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還要承擔捲入安全事故的風險;而且長期倒班這種工作模式讓身體生物鐘難以適應,白天無法熟睡,夜晚工作精神不好,見過很多事故就出在夜班;淡季有閒的時候但訂單多的時候加班無休無止,看看周圍其它行業同學落差明顯。

發展前景:我不否認機械行業之前有過輝煌,從改革開放到世紀初都是紅利期,產業經過飛速增長也讓一大批從業前輩們嚐到了甜頭,但現在是2018年,以行業翹楚汽車為例,現在的車輛保有量每年再增長個20%、50%?搞笑麼,以後都不會再有了!行業普遍增長率個位數,利潤率也是個位數,讓你拿高薪,出重金讓你個人發展,老闆傻麼?沒有對比沒有傷害,看看現在動輒30%、50%、100%、300%增長的互聯網行業,別人還在發展初期呢,和改開那會兒的機械行業一樣別人可能還有10年20年的成長期呢,機械行業已經頂到了天花板。

我在這一行待過的時間也不算短,知道大國重器,知道機械行業對社會對國家的重要性,知道工匠精神的價值寶貴,我為行業人員的辛勤付出所感動感激,但我為什麼選擇要離開?

因為上面這些無法說服我不去兌現對自己對家人的責任,因為我將要追求的幸福生活,在這個社會生存所需要的,在這個行業無法滿足;你問我為什麼如此多機械的同學都要轉行,那麼大概他們像我一樣深刻體驗到在現在,在中國,這個行業真的是不值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