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東瀛戰神GT-R,超強的戰鬥性能已是家喻戶曉,沒想到M.Benz旗下的AMG GT車型,竟然也推出最強版的GT-R,性能動力甚至紐柏林單圈秒數都是威脅戰神地位的狠角色!這二部「同名不同姓」的速度機器,終於狹路相逢、兵戎相見,就讓我們以「GT-R」為名,進行一場正名之爭的王者對決吧!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說到世界知名的超跑車款,身為歐系主流品牌的M.Benz,最經典的代表就是2002年推出的「銀箭」SLR,不過嚴格來說,SLR是M.Benz委請McLaren合作而生,若要正本清源規定「Made by M.Benz」,則是2010年推出的SLS AMG,這部向300SEL致敬的「賓士超跑」,有著經典的歐翼車門以及大排量的性能動力,在2015年結束產品週期後,延續三芒星超跑大位的重擔,自然若在AMG GT肩上!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以AMG GT車款定位來看,則是鎖定Porsche 911車系而來,AMG GT和GT S直擊對手,即是瞄準Carrera GTS和GT3,至於最強的街道版賽車「GT3 RS」的挑戰狀,自然是由AMG GT-R負責!所以這部定位為道路版賽車的三芒星超跑,自問世後就不斷的在賽道征戰,像是在綠色地獄的紐柏林,創下7'09"10的單圈秒數,並短暫坐上最速後驅市售車的寶座,可惜後來被Porsche GT2 RS擠下,以及在印度Buddh國際賽道改寫最速紀錄,成為該賽道的最速王者,不難瞧出它的強悍實力!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至於「正宗GT-R」的Nissan GT-R,早在1968年的東京車展,就推出代號C10且歸於Skyline車系的性能車款,之後則在1989年開始,推出世人較為熟悉的R32、33 、34世代的GT-R版本,而也因為R32進軍世界各大賽事而嶄露頭角,讓GT-R獲得「東瀛戰神」美譽!至於在2007年問世的R35 GT-R,這部在東京車展舞臺,伴隨著鈴木利男在紐柏林賽道激駕影片,並由總裁高恩駕駛而出的新世代戰神,不只是首部有「左駕版」且販售全球的Global GT-R,更是挑名槓上Porsche 911的首部日本車款!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而在2007年問世時,駕駛初代R35的鈴木利男所創下7'29"3成績,就已擊敗Porsche的997世代911,之後幾乎每年改款,GT-R就會再次挑戰自我,單圈秒數也逐步推至7'18"6,更別說經過賽車部門Nismo之手強化的Nismo GT-R,更創下7'08"69的最速紀錄,不只是日本性能車界的最速一哥,就連許多歐系超跑也難敵其鋒,所以從定位和產品立意來看,Nissan GT-R(Nismo GT-R)和AMG GT-R,二者某一定程度上是屬於同級對手!

AMG GT-R

★外觀要點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AMG GT-R厲害之處,並非只有單純的直線加速性能,而是將外觀空力、底盤懸吊甚至更精進的電子操控系統,整合而成的強大操控戰力,同時更將比賽車才有配置的多段循跡控制系統給納入,才能夠在中高速居多的紐柏林賽道中跑出亮眼的成績,堪稱M.Benz在緊繃競技的賽道操駕中,表現最為傑出亮眼的代表!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為了讓高速動態更穩定,AMG GT-R採用現行多數超跑配置的主動式空力套件,在前保險桿下緣的下擾流,可以依照時速往前延伸,減少行駛時的氣流鑽入底盤,抑制車頭抬升的情形!此外在水箱罩內的多片式葉片格柵,也會視車輛的狀態進行調整,如果在剛啟動或低溫行駛狀態,葉片會關閉或減少開啟角度,讓引擎及周邊系統維持在較佳的工作溫度狀態,若在激烈操駕的狀態,則會完全開啟讓氣流導入,進而強化引擎工作的散熱效率。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前保險桿的左右側處,則可瞧見大尺碼且近乎塞滿的冷排,做為降低引擎機油溫度或是變速箱油的作動高溫,好讓車輛維持在最佳工作狀態。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為了減少重量負擔,AMG GT-R不少地方都採用質地輕盈的碳纖維材質打造,此次採訪的AMG GT-R則額外針對前葉子板二側的導流翼片,更換成碳纖維製品,除了有著醒目的特殊紋路,本體內部也採用多層鏤空的設計。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翼面採用碳纖維材質打造的大型尾翼,不只是AMG GT-R車尾最醒目的特點,也是讓行駛時的車尾穩定要點,而且從翼面造型來看,不難瞧出特別針對行駛氣流而做的線條規劃。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為了應付不同的行駛環境,這款碳纖維尾翼具有多段可調整的設計,可以從基座與連接處的金屬卡榫,做出向上或向下的不同角度調整,當AMG GT-R以318km/h極速行駛時,讓後軸有著155kg下壓力。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比起AMG GT-S,AMG GT-R因車體加寬的關係,後方輪廓顯得更為外張有霸氣,而平整化底盤延伸向外的下擾流槽,也將排氣管整合其中,整體的性能氣勢相當狂放搶眼。

★★內在重點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車艙內在的基礎架構,自然是源自AMG GT車系而來,不過不少操作系統也都改換專屬配件,至於入眼所見的地方,幾乎全部都是黑色皮質和黑色麂皮所佔據,再輔以大面積的碳纖維飾板點綴,流露出黑色的競技賽車氛圍,同時也為了減輕重量負擔,像是門板及車窗等處,也都捨棄隔音材質或改換輕量部品。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造型搶眼的三幅Dinamica平底方向盤,外圈採用握感和觸感頗優的麂皮包覆,並施以黃色雙排縫線處理,上方12點鐘方向則設有定位點,下方握柄則為追加AMG字樣的黑色飾片。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儀表介面為既有的指針及液晶螢幕的傳統設計,不過因應更戰鬥化的性能本色,像是採用鮮明的黃色及紅色配色,中央則施以菱格紋處理,表底極速更高達360km/h之譜,顯現其不凡的性能身分。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方向盤後的換檔撥片,自然也比照換成黑色材質的特殊設計,較大的換檔撥片體積,也可以讓駕駛人更清楚有感的操作。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能夠顯示多樣資訊的獨立大螢幕,位於碳纖維飾環的冷氣出風口上方,除了提供各項操駕模式的顯示之外,像是以虛擬指針構畫的馬扭力表以及機油、變速箱油溫的狀態介面,都權可以顯示其上。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在大型化的中船操作介面,中央部分為碳纖維飾板、二側則為黑色鋼琴烤漆來點綴,左側上方的整合控制鍵為操駕模式的旋鈕(智能、舒適、運動、運動+、賽車模式),下方則為引擎啟閉按鈕。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左側下方的控制鈕各為循跡系統與電子避震器的切換鍵,中央上方為Command操控介面,下方為排檔頭,基本上的操作架構仍與AMG GT車系相同。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中船控制檯的右方,由上到下依序為音響開關及大小聲控制鈕、變速箱操駕模式、引擎智能啟閉、排氣管閥門切換鍵。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M.Benz車系首見,比照AMG GT3賽車才有配置的多段電子循跡系統的功能,在AMG GT-R上即有配置,並可依照駕駛狀態的不同,給予九段不同模式的切換狀態,同時也在旋鈕外圈以及中央儀表,也都有切換段數的顯示燈號和圖像。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造型動感且輕量化的賽車桶椅,採用醒目的黃色安全帶和雙排縫線,頭枕部分也採用相同顏色處理的AMG字樣,而整體的包覆性也相當出色!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在AMG GTS上採用的單支橫向的強化支架,在AMG GT-R上則改為強化車體剛性的多點式防滾籠,並在下方設有AMG字樣的刻印。

★★★性能動力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這具4.0升V8雙渦輪引擎,從AMG GT、GTS、GT-R均採用相同系統,不過這顆代號M177的新世代機體,要將從AMG GT的462hp動力,提高到GT-R的585hp亮眼輸出,特別將負責壓榨性能的渦輪改換加大,增壓值也從1.2bar提高到1.35bar,引擎及周邊則將壓縮比提高、換上輕量化飛輪,最後再針對變動之處予以最終的供油調校,不只最大馬力達到585hp,扭力輸出更高達71.4kgm,輸出性能相當亮眼強大!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若要和AMG GT-S相比,GT-R出力表現顯得更強勁許多,由於壓縮比提高且動力提升不少,光是怠速狀態開啟閥門的低鳴,就比GTS更顯霸氣且有氣勢,尤其是本就已屬有感的加速推力,AMG GT-R不只表現更為紮實,推送感也更直接快速,憑著渦輪加大以及增壓值提高的設定,不只股催時的聲浪更為清晰狂放,後段輸出的延伸性與性能,才是AMG GT-R厲害之處!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而且原廠還特別針對它的輸出,針對一檔和七檔的齒比重新調校,所以在彈射起跑模式的0~100km/h加速測試,AMG GT-R可以比GTS縮短0.2秒的成績,而縮減到3.6秒的水準,以FR驅動型式來說已相當難得可貴,就連極速數據也因此推升到318km/h的猛烈境界,也讓人見識到「多75hp」所帶來的綿延不絕推力!

★★★★操駕戰力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除了動力強化、新增循跡模式、空力外在的精進強化,AMG GT-R也費了不少功夫在底盤層面的強化,像是特別為了塞入更大尺碼的圈胎規格,就將原本1939mm車寬加大到2007mm,因此得以讓原本在GTS上裝載的265/35R20、295/30R20輪胎,一舉加大到前275/35R19、後325/30R20的超大尺碼寬胎,同時像是見於Porsche的後輪轉向系統,AMG GT-R也援引採用,這個能夠在低速靈活、高速穩定的操駕利器,更是AMG GT-R在紐柏林單圈制霸的祕密武器。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前輪刻意縮小到19吋的規格,用意是不因加寬輪胎尺碼,而削減強化指向性的犀利度,內部也配有穩定及強化制動效能的碳纖維陶瓷煞車碟盤。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加大到325mm尺碼的超級寬胎,是AMG GT-R最有感的外觀改變重點,而納入的後輪轉向系統,主要是以時速100km/h作為驅動分野,時速100km/h之內為反轉,以上則為正轉,至於具有二段電子阻尼調整的避震器,彈簧另可手動調整預載,可以依照行駛環境進行設定,具備賽車般的高調整性。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根據先前駕駛AMG GTS經驗,你會感佩AMG能替這款鎖定911 GT3之流的硬派超跑,在訴諸競技熱血之餘,還可以保有日常行駛的兼容特質,而地位更崇高且戰鬥的AMG GT-R,在拆除隔音材質且又動力強化,駕駛起來的整體氛圍,自然比GTS更為強烈鮮明,不過有趣的是,原本在想像中應該硬派Hardcord的回饋設定,竟然沒有那麼強烈有感!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這不是說AMG GT-R不夠戰鬥,而是AMG它在GTS既有的設定,稍微再加重些比例,而非一昧的硬過頭,所以不只還是可以用來代步,只是必須保持著比較熱血的心態面對,但它開起來的穩性性和極限,絕對比AMG GTS更為強悍且難以探究,而且可能因為空力效能更優秀的關係,高速股催時的動態更顯服貼,而後方325mm尺碼的Michelin Pilot Super Cup2熱熔胎,也足以承受激烈的操駕需求,展現它生而賽道的熱血競技本色!

☆同場加映 R35 GT-R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為了呼應「以GT-R」之名的主題,這次採訪我們找來一部R35 GT-R前來「同樂」,由於這部戰神為前期型的版本,所以動力輸出並未比照2017年式具有565hp水準,不過為了「匹配」AMG GT-R的585hp性能,該車已經進行一定程度的強化升級,在完整的進排氣、周邊與供油系統的改造,連同控制電腦也都採用高階的Haltech,據稱引擎淨輸出已經可達700hp水準,升級幅度算是有感且明顯!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以其改裝後的強大性能來看,或許足下的後續升級能夠對應,但論究整體的完整度表現,在賽道可能無法佔AMG GT-R太多便宜,但論究性能實力比拼的Street Fight或是直線賽道,相信AMG GT-R可能就無法有太多勝算,而比拼結果相信就像這部R35 GT-R行李箱上所貼的「Pass me...if you can...」那樣清楚明瞭了!

☆感謝協力支援

以GT-R 為名!AMG GT-R 在地試駕,R35 GT-R 同場對決!

AMG GT-R、R35 GT-R,這二部在國內吸睛度頗高的不世超跑,其實在路上要同時見到有點難度,更別說日前才開始交車的AMG GT-R,自然顯得稀有且難得可貴,感謝車主在百忙中大方出借採訪,至於R35則為臺中OTO Tuning協力支援,才能完成這篇「以GT-R」為名的企劃單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