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娛的病 換掉俞永福也無濟於事

贾敬华 賈敬華 2017-11-17

就在阿里還沉浸大雙11業績爆棚的狂歡之時,媒體曝出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即將離職的消息,這無疑是一盆冷水潑向了阿里。對於這一消息,俞永福和阿里高管一致否認。

就在阿里還沉浸大雙11業績爆棚的狂歡之時,媒體曝出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即將離職的消息,這無疑是一盆冷水潑向了阿里。對於這一消息,俞永福和阿里高管一致否認。

阿里文娛的病 換掉俞永福也無濟於事

儘管俞永福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不會離職,但這種傳聞絕不是空穴來風。談及俞永福離職的原因,媒體一致認為阿里文娛集團的鉅額虧損,是這一事件的導火索。那麼問題來了,換掉俞永福,阿里文娛的虧損狀況能否得到緩解?

業績重壓迫使阿里換帥

與響噹噹的淘寶和天貓業務相比,以阿里影業、阿里音樂和阿里遊戲為代表的阿里文娛在業內並沒有太多的名氣。被阿里私有化並改名合一集團的優酷土豆,也在淡出視頻圈。業績的重壓,或許是俞永福離職傳聞的誘因。

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文化娛樂板塊整體虧損。其中,優酷土豆因內容購買成本的增加,運營虧損高達33.88億元,淘票票虧損也高達10億元。而被稱為阿里文娛支柱的阿里影業,過去一年也是慘淡經營。去年,阿里影業被收購後推出的首部電影《擺渡人》成本超過4億元,但阿里影業收入僅1.8億元,這一部居就虧損2億多。阿里影業參與出品的《七月與安生》最終的票房不及2億;隨後推出的《傲嬌與偏見》、《青禾男高》票房不足2億元。

除此之外,在騰訊、百度和360都推出了內容分發平臺後,阿里文娛也推出了基於UC瀏覽器平臺的“大魚計劃”,並拿出20億元用來補貼內容作者。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大魚計劃”每月撒出去的真金白金至今還沒有看到收益。粗略算一來,阿里文娛集團旗下所有的業務去年虧損保守估計也高達60億元以上。更重要的一點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阿里文娛的虧損還會持續。

就在阿里還沉浸大雙11業績爆棚的狂歡之時,媒體曝出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即將離職的消息,這無疑是一盆冷水潑向了阿里。對於這一消息,俞永福和阿里高管一致否認。

阿里文娛的病 換掉俞永福也無濟於事

儘管俞永福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不會離職,但這種傳聞絕不是空穴來風。談及俞永福離職的原因,媒體一致認為阿里文娛集團的鉅額虧損,是這一事件的導火索。那麼問題來了,換掉俞永福,阿里文娛的虧損狀況能否得到緩解?

業績重壓迫使阿里換帥

與響噹噹的淘寶和天貓業務相比,以阿里影業、阿里音樂和阿里遊戲為代表的阿里文娛在業內並沒有太多的名氣。被阿里私有化並改名合一集團的優酷土豆,也在淡出視頻圈。業績的重壓,或許是俞永福離職傳聞的誘因。

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文化娛樂板塊整體虧損。其中,優酷土豆因內容購買成本的增加,運營虧損高達33.88億元,淘票票虧損也高達10億元。而被稱為阿里文娛支柱的阿里影業,過去一年也是慘淡經營。去年,阿里影業被收購後推出的首部電影《擺渡人》成本超過4億元,但阿里影業收入僅1.8億元,這一部居就虧損2億多。阿里影業參與出品的《七月與安生》最終的票房不及2億;隨後推出的《傲嬌與偏見》、《青禾男高》票房不足2億元。

除此之外,在騰訊、百度和360都推出了內容分發平臺後,阿里文娛也推出了基於UC瀏覽器平臺的“大魚計劃”,並拿出20億元用來補貼內容作者。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大魚計劃”每月撒出去的真金白金至今還沒有看到收益。粗略算一來,阿里文娛集團旗下所有的業務去年虧損保守估計也高達60億元以上。更重要的一點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阿里文娛的虧損還會持續。

阿里文娛的病 換掉俞永福也無濟於事

作為阿里文娛集團掌舵人的俞永福,一直堅定“富養”阿里大文娛的心態。今年10月,當俞永福聊到國內三家視頻網站的競爭時,他表示,“內容戰場不是競而是造,戰鬥不會是一年就能結束的,10億美金在裡面根本只是一攤水,這個業務要走出來要以百億美金的方式往下去打。”

按照俞永福的計劃,優酷土豆今年至少需要投入10億美金,阿里文娛集團的虧損或許會上升到百億元的規模,這顯然是阿里高層不願意看到的。斥巨資打造的阿里文娛持續虧損,這必然會加速俞永福的離開。

換帥難以拯救阿里文娛

作為阿里體系內成長最快的高管,俞永福掌舵阿里文娛在外人看來就是救場。當然了,在阿里取得的出色業績,是俞永福被點將掌舵文娛的理由。在UC併入阿里集團後,在俞永福的帶領下,UC則連續數年增長超過100%。官方數據顯示,在俞永福接手高德之後,高德地圖的活躍用戶增長超過1倍,尤其2015年十一期間,用戶同比增長超過120%。

眾所周知,無論是UC瀏覽器,還是高德地圖,都有電商基因非常濃厚的阿里有點格格不入。在俞永福的領導下,兩大業務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為阿里巴巴在互聯網基礎服務上的佈局打下了堅實基礎。2015年,俞永福接管了阿里媽媽,併成為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官方的數據顯示,阿里媽媽為阿里集團每年貢獻了超過六成的利潤。正是因為這些輝煌的成就,俞永福才會被派到阿里文娛,因為文娛業務是阿里擴張的又一個支點。

殘酷的現實就是,自去年10月被任命為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後,一年時間過去了,阿里文娛業務虧損上百億元。如果說阿里文娛虧損上百億對於日進斗金的阿里算不上什麼,但各項業務都下滑的情況,著實讓阿里系的高管們很焦慮。此前阿里私有化的優酷土豆,納入阿里文娛集團業務體系後,視頻行業第一的寶座被騰訊視頻搶走,優酷土豆淪為行業老二的地位。也就是說,燒錢並沒有換來優酷土豆的市場份額。

就在阿里還沉浸大雙11業績爆棚的狂歡之時,媒體曝出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即將離職的消息,這無疑是一盆冷水潑向了阿里。對於這一消息,俞永福和阿里高管一致否認。

阿里文娛的病 換掉俞永福也無濟於事

儘管俞永福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不會離職,但這種傳聞絕不是空穴來風。談及俞永福離職的原因,媒體一致認為阿里文娛集團的鉅額虧損,是這一事件的導火索。那麼問題來了,換掉俞永福,阿里文娛的虧損狀況能否得到緩解?

業績重壓迫使阿里換帥

與響噹噹的淘寶和天貓業務相比,以阿里影業、阿里音樂和阿里遊戲為代表的阿里文娛在業內並沒有太多的名氣。被阿里私有化並改名合一集團的優酷土豆,也在淡出視頻圈。業績的重壓,或許是俞永福離職傳聞的誘因。

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文化娛樂板塊整體虧損。其中,優酷土豆因內容購買成本的增加,運營虧損高達33.88億元,淘票票虧損也高達10億元。而被稱為阿里文娛支柱的阿里影業,過去一年也是慘淡經營。去年,阿里影業被收購後推出的首部電影《擺渡人》成本超過4億元,但阿里影業收入僅1.8億元,這一部居就虧損2億多。阿里影業參與出品的《七月與安生》最終的票房不及2億;隨後推出的《傲嬌與偏見》、《青禾男高》票房不足2億元。

除此之外,在騰訊、百度和360都推出了內容分發平臺後,阿里文娛也推出了基於UC瀏覽器平臺的“大魚計劃”,並拿出20億元用來補貼內容作者。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大魚計劃”每月撒出去的真金白金至今還沒有看到收益。粗略算一來,阿里文娛集團旗下所有的業務去年虧損保守估計也高達60億元以上。更重要的一點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阿里文娛的虧損還會持續。

阿里文娛的病 換掉俞永福也無濟於事

作為阿里文娛集團掌舵人的俞永福,一直堅定“富養”阿里大文娛的心態。今年10月,當俞永福聊到國內三家視頻網站的競爭時,他表示,“內容戰場不是競而是造,戰鬥不會是一年就能結束的,10億美金在裡面根本只是一攤水,這個業務要走出來要以百億美金的方式往下去打。”

按照俞永福的計劃,優酷土豆今年至少需要投入10億美金,阿里文娛集團的虧損或許會上升到百億元的規模,這顯然是阿里高層不願意看到的。斥巨資打造的阿里文娛持續虧損,這必然會加速俞永福的離開。

換帥難以拯救阿里文娛

作為阿里體系內成長最快的高管,俞永福掌舵阿里文娛在外人看來就是救場。當然了,在阿里取得的出色業績,是俞永福被點將掌舵文娛的理由。在UC併入阿里集團後,在俞永福的帶領下,UC則連續數年增長超過100%。官方數據顯示,在俞永福接手高德之後,高德地圖的活躍用戶增長超過1倍,尤其2015年十一期間,用戶同比增長超過120%。

眾所周知,無論是UC瀏覽器,還是高德地圖,都有電商基因非常濃厚的阿里有點格格不入。在俞永福的領導下,兩大業務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為阿里巴巴在互聯網基礎服務上的佈局打下了堅實基礎。2015年,俞永福接管了阿里媽媽,併成為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官方的數據顯示,阿里媽媽為阿里集團每年貢獻了超過六成的利潤。正是因為這些輝煌的成就,俞永福才會被派到阿里文娛,因為文娛業務是阿里擴張的又一個支點。

殘酷的現實就是,自去年10月被任命為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後,一年時間過去了,阿里文娛業務虧損上百億元。如果說阿里文娛虧損上百億對於日進斗金的阿里算不上什麼,但各項業務都下滑的情況,著實讓阿里系的高管們很焦慮。此前阿里私有化的優酷土豆,納入阿里文娛集團業務體系後,視頻行業第一的寶座被騰訊視頻搶走,優酷土豆淪為行業老二的地位。也就是說,燒錢並沒有換來優酷土豆的市場份額。

阿里文娛的病 換掉俞永福也無濟於事

除了優酷土豆業務表現不佳外,淘票票、阿里音樂等業務版塊的表現也很一般。由於阿里文娛的業務大多是通過收購實現的,這無形中誕生了一定的業務風險。阿里影業是由收購“文化中國”成立的;而阿里音樂則是合併蝦米與天天動聽成的;視頻業務是收購的優酷土豆;而票務方面則是收購了大麥網……為了快速進軍文化娛樂產業,阿里斥巨資頻頻收購,完成了戰略佈局,這些業務如今都並納入到阿里娛樂。

誠然,通過收購可以更快的完成戰略佈局,但收購過來的企業如何整合,並能夠協調作戰,這是一項頗具挑戰的工作,也是阿里文娛的運營風險。坦白說,一年的時間,俞永福沒有讓阿里文娛業務帶入正軌,這不是工作能力的問題,而是阿里文娛集團有問題,畢竟整合這些收購過來的企業需要時間。所以,阿里文娛換帥也難以解決業績虧損的問題。

寫在最後:為了快速在文娛行業佈局,阿里收購了一系列的企業,組建了阿里文娛集團。殊不知,這種併購給整個阿里文娛埋下了諸多隱患,企業文化的融合,員工的配合,各業務板塊的協同等等。一年過去了,阿里文娛業績仍在虧損這屬於正常現象,換掉俞永福也是治標不治本。要想拯救阿里文娛,阿里還需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