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攤開十九世紀的美國地圖,有一個北起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狹長走廊,介於落基山脈與大平原之間,是當時謂之為“邊境地帶”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美國當局從法國人拿破崙手裡“買來”的,耗資1500萬美金,被認為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但對於彼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人而言,則不是那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甚至連法國人本身,也對此不是很爽:他們不太願意接受美國的管理,常常暗中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影《荒野獵人》裡,會有法國人暗中收購印第安人的毛皮,並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對付美國人。

惡劣的自然環境製造了美國西部的狂野與神祕,而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又製造了西部的暴力與衝突。但同時,這片曾經看似一片荒蕪的地帶,卻因為生活著類似於河狸、野牛、鹿與熊等“可以帶來商機”的動物,以及後來被發現的豐富礦藏,讓這片土地成為牟利者們冒險的天堂。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攤開十九世紀的美國地圖,有一個北起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狹長走廊,介於落基山脈與大平原之間,是當時謂之為“邊境地帶”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美國當局從法國人拿破崙手裡“買來”的,耗資1500萬美金,被認為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但對於彼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人而言,則不是那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甚至連法國人本身,也對此不是很爽:他們不太願意接受美國的管理,常常暗中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影《荒野獵人》裡,會有法國人暗中收購印第安人的毛皮,並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對付美國人。

惡劣的自然環境製造了美國西部的狂野與神祕,而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又製造了西部的暴力與衝突。但同時,這片曾經看似一片荒蕪的地帶,卻因為生活著類似於河狸、野牛、鹿與熊等“可以帶來商機”的動物,以及後來被發現的豐富礦藏,讓這片土地成為牟利者們冒險的天堂。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生於賓夕法尼亞的休·格拉斯便是彼時前往邊境地帶的牟利者之一。在1823年夏天,已經四十歲的他加入到安德魯·亨利的探險隊,前往密蘇里河上游從事探險、捕獵和獸皮交易。

在蒐集獸皮的過程中,探險隊遭遇阿里卡拉部落的伏擊,損失慘重。為躲避那些凶悍無比的印第安人,他們計劃從陸路回到當時的基地。但是在返程途中,倒黴的格拉斯遭遇灰熊的襲擊,身負重傷。探險隊安排了人員照顧受傷的格拉斯,但他們選擇了用“淺埋”的方式“照顧”了他。

惡劣的環境以及不可預知的危險讓負傷的格拉斯身處險境。但頑強的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一場令人驚歎的求生及復仇之路。只是,當他找到那兩位“照顧”他的人時,因為一個已經參軍(約翰·菲茨傑拉德),一個還很年輕(吉姆·布里傑),原本打算復仇的他最終選擇了寬恕。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攤開十九世紀的美國地圖,有一個北起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狹長走廊,介於落基山脈與大平原之間,是當時謂之為“邊境地帶”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美國當局從法國人拿破崙手裡“買來”的,耗資1500萬美金,被認為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但對於彼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人而言,則不是那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甚至連法國人本身,也對此不是很爽:他們不太願意接受美國的管理,常常暗中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影《荒野獵人》裡,會有法國人暗中收購印第安人的毛皮,並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對付美國人。

惡劣的自然環境製造了美國西部的狂野與神祕,而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又製造了西部的暴力與衝突。但同時,這片曾經看似一片荒蕪的地帶,卻因為生活著類似於河狸、野牛、鹿與熊等“可以帶來商機”的動物,以及後來被發現的豐富礦藏,讓這片土地成為牟利者們冒險的天堂。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生於賓夕法尼亞的休·格拉斯便是彼時前往邊境地帶的牟利者之一。在1823年夏天,已經四十歲的他加入到安德魯·亨利的探險隊,前往密蘇里河上游從事探險、捕獵和獸皮交易。

在蒐集獸皮的過程中,探險隊遭遇阿里卡拉部落的伏擊,損失慘重。為躲避那些凶悍無比的印第安人,他們計劃從陸路回到當時的基地。但是在返程途中,倒黴的格拉斯遭遇灰熊的襲擊,身負重傷。探險隊安排了人員照顧受傷的格拉斯,但他們選擇了用“淺埋”的方式“照顧”了他。

惡劣的環境以及不可預知的危險讓負傷的格拉斯身處險境。但頑強的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一場令人驚歎的求生及復仇之路。只是,當他找到那兩位“照顧”他的人時,因為一個已經參軍(約翰·菲茨傑拉德),一個還很年輕(吉姆·布里傑),原本打算復仇的他最終選擇了寬恕。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作家邁克爾•龐克將格拉斯的故事寫成了小說《The Revenant》(意指“死亡邊緣的亡靈”),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將其改編成了電影《荒野獵人》。在改編的故事裡,格拉斯的求生之路被安排在了極冷的寒冬,大大增加了求生難度。而結尾也做了與事實不大相同的改編。導演伊納裡多和主演萊昂納多分別憑藉這部電影收穫第8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攤開十九世紀的美國地圖,有一個北起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狹長走廊,介於落基山脈與大平原之間,是當時謂之為“邊境地帶”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美國當局從法國人拿破崙手裡“買來”的,耗資1500萬美金,被認為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但對於彼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人而言,則不是那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甚至連法國人本身,也對此不是很爽:他們不太願意接受美國的管理,常常暗中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影《荒野獵人》裡,會有法國人暗中收購印第安人的毛皮,並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對付美國人。

惡劣的自然環境製造了美國西部的狂野與神祕,而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又製造了西部的暴力與衝突。但同時,這片曾經看似一片荒蕪的地帶,卻因為生活著類似於河狸、野牛、鹿與熊等“可以帶來商機”的動物,以及後來被發現的豐富礦藏,讓這片土地成為牟利者們冒險的天堂。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生於賓夕法尼亞的休·格拉斯便是彼時前往邊境地帶的牟利者之一。在1823年夏天,已經四十歲的他加入到安德魯·亨利的探險隊,前往密蘇里河上游從事探險、捕獵和獸皮交易。

在蒐集獸皮的過程中,探險隊遭遇阿里卡拉部落的伏擊,損失慘重。為躲避那些凶悍無比的印第安人,他們計劃從陸路回到當時的基地。但是在返程途中,倒黴的格拉斯遭遇灰熊的襲擊,身負重傷。探險隊安排了人員照顧受傷的格拉斯,但他們選擇了用“淺埋”的方式“照顧”了他。

惡劣的環境以及不可預知的危險讓負傷的格拉斯身處險境。但頑強的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一場令人驚歎的求生及復仇之路。只是,當他找到那兩位“照顧”他的人時,因為一個已經參軍(約翰·菲茨傑拉德),一個還很年輕(吉姆·布里傑),原本打算復仇的他最終選擇了寬恕。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作家邁克爾•龐克將格拉斯的故事寫成了小說《The Revenant》(意指“死亡邊緣的亡靈”),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將其改編成了電影《荒野獵人》。在改編的故事裡,格拉斯的求生之路被安排在了極冷的寒冬,大大增加了求生難度。而結尾也做了與事實不大相同的改編。導演伊納裡多和主演萊昂納多分別憑藉這部電影收穫第8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小李”萊昂納多飾演的格拉斯在真實的故事裡,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愣是完成了數百公里的求生之路,令不少人驚歎又敬佩。在電影《荒野獵人》裡,這條求生之路被描繪得十分考驗觀眾的心理接受度:開場就是一場近乎殘暴的互相殺戮,血肉橫飛;進而又是格拉斯被熊抓得渾身傷痕,血肉模糊,差點斃命;拖著一條傷腿爬上回程的格拉斯,為了生存,生吃活魚、生吃牛肉、冰河漂流、馬肚取暖......許多鏡頭看起來都格外地震撼心靈,帶來強大的衝擊。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攤開十九世紀的美國地圖,有一個北起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狹長走廊,介於落基山脈與大平原之間,是當時謂之為“邊境地帶”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美國當局從法國人拿破崙手裡“買來”的,耗資1500萬美金,被認為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但對於彼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人而言,則不是那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甚至連法國人本身,也對此不是很爽:他們不太願意接受美國的管理,常常暗中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影《荒野獵人》裡,會有法國人暗中收購印第安人的毛皮,並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對付美國人。

惡劣的自然環境製造了美國西部的狂野與神祕,而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又製造了西部的暴力與衝突。但同時,這片曾經看似一片荒蕪的地帶,卻因為生活著類似於河狸、野牛、鹿與熊等“可以帶來商機”的動物,以及後來被發現的豐富礦藏,讓這片土地成為牟利者們冒險的天堂。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生於賓夕法尼亞的休·格拉斯便是彼時前往邊境地帶的牟利者之一。在1823年夏天,已經四十歲的他加入到安德魯·亨利的探險隊,前往密蘇里河上游從事探險、捕獵和獸皮交易。

在蒐集獸皮的過程中,探險隊遭遇阿里卡拉部落的伏擊,損失慘重。為躲避那些凶悍無比的印第安人,他們計劃從陸路回到當時的基地。但是在返程途中,倒黴的格拉斯遭遇灰熊的襲擊,身負重傷。探險隊安排了人員照顧受傷的格拉斯,但他們選擇了用“淺埋”的方式“照顧”了他。

惡劣的環境以及不可預知的危險讓負傷的格拉斯身處險境。但頑強的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一場令人驚歎的求生及復仇之路。只是,當他找到那兩位“照顧”他的人時,因為一個已經參軍(約翰·菲茨傑拉德),一個還很年輕(吉姆·布里傑),原本打算復仇的他最終選擇了寬恕。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作家邁克爾•龐克將格拉斯的故事寫成了小說《The Revenant》(意指“死亡邊緣的亡靈”),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將其改編成了電影《荒野獵人》。在改編的故事裡,格拉斯的求生之路被安排在了極冷的寒冬,大大增加了求生難度。而結尾也做了與事實不大相同的改編。導演伊納裡多和主演萊昂納多分別憑藉這部電影收穫第8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小李”萊昂納多飾演的格拉斯在真實的故事裡,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愣是完成了數百公里的求生之路,令不少人驚歎又敬佩。在電影《荒野獵人》裡,這條求生之路被描繪得十分考驗觀眾的心理接受度:開場就是一場近乎殘暴的互相殺戮,血肉橫飛;進而又是格拉斯被熊抓得渾身傷痕,血肉模糊,差點斃命;拖著一條傷腿爬上回程的格拉斯,為了生存,生吃活魚、生吃牛肉、冰河漂流、馬肚取暖......許多鏡頭看起來都格外地震撼心靈,帶來強大的衝擊。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這似乎成為了本片最大的看點:一個人為了生存而歷盡千辛萬苦,其中所傳遞的對於生命的執著與頑強,給人帶來鼓勵與思考。但本片顯然又不止於這樣的內核輸出,相比於純粹的自我營救題材的電影(比如《127小時》),《荒野獵人》還探討了人性的美與醜、罪與罰,更勾勒了大多數美國人內心的某種隱痛:與印第安人的歷史糾葛。

就像影片所描繪的那樣,湯姆·哈迪飾演的菲茨傑拉德顯然是人性中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代表。他可以因為耐心不夠而殘忍地扔下同伴甚至殺害阻撓者,可以為了利益編造謊言甚至殺害追究自己的人。他是格拉斯最大的敵人,也是格拉斯能頂住重重阻礙生存並展開復仇的動力。這兩人之間的追逐與生死搏鬥,都是人性美與醜、罪與罰的一種體現。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攤開十九世紀的美國地圖,有一個北起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狹長走廊,介於落基山脈與大平原之間,是當時謂之為“邊境地帶”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美國當局從法國人拿破崙手裡“買來”的,耗資1500萬美金,被認為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但對於彼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人而言,則不是那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甚至連法國人本身,也對此不是很爽:他們不太願意接受美國的管理,常常暗中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影《荒野獵人》裡,會有法國人暗中收購印第安人的毛皮,並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對付美國人。

惡劣的自然環境製造了美國西部的狂野與神祕,而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又製造了西部的暴力與衝突。但同時,這片曾經看似一片荒蕪的地帶,卻因為生活著類似於河狸、野牛、鹿與熊等“可以帶來商機”的動物,以及後來被發現的豐富礦藏,讓這片土地成為牟利者們冒險的天堂。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生於賓夕法尼亞的休·格拉斯便是彼時前往邊境地帶的牟利者之一。在1823年夏天,已經四十歲的他加入到安德魯·亨利的探險隊,前往密蘇里河上游從事探險、捕獵和獸皮交易。

在蒐集獸皮的過程中,探險隊遭遇阿里卡拉部落的伏擊,損失慘重。為躲避那些凶悍無比的印第安人,他們計劃從陸路回到當時的基地。但是在返程途中,倒黴的格拉斯遭遇灰熊的襲擊,身負重傷。探險隊安排了人員照顧受傷的格拉斯,但他們選擇了用“淺埋”的方式“照顧”了他。

惡劣的環境以及不可預知的危險讓負傷的格拉斯身處險境。但頑強的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一場令人驚歎的求生及復仇之路。只是,當他找到那兩位“照顧”他的人時,因為一個已經參軍(約翰·菲茨傑拉德),一個還很年輕(吉姆·布里傑),原本打算復仇的他最終選擇了寬恕。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作家邁克爾•龐克將格拉斯的故事寫成了小說《The Revenant》(意指“死亡邊緣的亡靈”),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將其改編成了電影《荒野獵人》。在改編的故事裡,格拉斯的求生之路被安排在了極冷的寒冬,大大增加了求生難度。而結尾也做了與事實不大相同的改編。導演伊納裡多和主演萊昂納多分別憑藉這部電影收穫第8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小李”萊昂納多飾演的格拉斯在真實的故事裡,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愣是完成了數百公里的求生之路,令不少人驚歎又敬佩。在電影《荒野獵人》裡,這條求生之路被描繪得十分考驗觀眾的心理接受度:開場就是一場近乎殘暴的互相殺戮,血肉橫飛;進而又是格拉斯被熊抓得渾身傷痕,血肉模糊,差點斃命;拖著一條傷腿爬上回程的格拉斯,為了生存,生吃活魚、生吃牛肉、冰河漂流、馬肚取暖......許多鏡頭看起來都格外地震撼心靈,帶來強大的衝擊。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這似乎成為了本片最大的看點:一個人為了生存而歷盡千辛萬苦,其中所傳遞的對於生命的執著與頑強,給人帶來鼓勵與思考。但本片顯然又不止於這樣的內核輸出,相比於純粹的自我營救題材的電影(比如《127小時》),《荒野獵人》還探討了人性的美與醜、罪與罰,更勾勒了大多數美國人內心的某種隱痛:與印第安人的歷史糾葛。

就像影片所描繪的那樣,湯姆·哈迪飾演的菲茨傑拉德顯然是人性中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代表。他可以因為耐心不夠而殘忍地扔下同伴甚至殺害阻撓者,可以為了利益編造謊言甚至殺害追究自己的人。他是格拉斯最大的敵人,也是格拉斯能頂住重重阻礙生存並展開復仇的動力。這兩人之間的追逐與生死搏鬥,都是人性美與醜、罪與罰的一種體現。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但《荒野獵人》著重被人提及的,是裡頭關於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那種由來已久的關係糾葛。要知道,十九世紀那些活躍於“邊境地帶”的所謂“文明人”的獵手們,算得上是早期給印第安人帶來衝擊的“闖入者”。這些人為了毛皮產業鏈所蘊含的巨大利益而深入印第安人盤踞的地盤,破壞當地的大自然環境,更在衝突中,極大的傷害著印第安人。儘管如此,他們又常常被視為美國人拓荒精神的一種代表,在滿足大多數人的虛榮之餘,又製造了不少夾雜著愧疚的隱痛。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攤開十九世紀的美國地圖,有一個北起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狹長走廊,介於落基山脈與大平原之間,是當時謂之為“邊境地帶”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美國當局從法國人拿破崙手裡“買來”的,耗資1500萬美金,被認為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但對於彼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人而言,則不是那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甚至連法國人本身,也對此不是很爽:他們不太願意接受美國的管理,常常暗中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影《荒野獵人》裡,會有法國人暗中收購印第安人的毛皮,並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對付美國人。

惡劣的自然環境製造了美國西部的狂野與神祕,而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又製造了西部的暴力與衝突。但同時,這片曾經看似一片荒蕪的地帶,卻因為生活著類似於河狸、野牛、鹿與熊等“可以帶來商機”的動物,以及後來被發現的豐富礦藏,讓這片土地成為牟利者們冒險的天堂。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生於賓夕法尼亞的休·格拉斯便是彼時前往邊境地帶的牟利者之一。在1823年夏天,已經四十歲的他加入到安德魯·亨利的探險隊,前往密蘇里河上游從事探險、捕獵和獸皮交易。

在蒐集獸皮的過程中,探險隊遭遇阿里卡拉部落的伏擊,損失慘重。為躲避那些凶悍無比的印第安人,他們計劃從陸路回到當時的基地。但是在返程途中,倒黴的格拉斯遭遇灰熊的襲擊,身負重傷。探險隊安排了人員照顧受傷的格拉斯,但他們選擇了用“淺埋”的方式“照顧”了他。

惡劣的環境以及不可預知的危險讓負傷的格拉斯身處險境。但頑強的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一場令人驚歎的求生及復仇之路。只是,當他找到那兩位“照顧”他的人時,因為一個已經參軍(約翰·菲茨傑拉德),一個還很年輕(吉姆·布里傑),原本打算復仇的他最終選擇了寬恕。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作家邁克爾•龐克將格拉斯的故事寫成了小說《The Revenant》(意指“死亡邊緣的亡靈”),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將其改編成了電影《荒野獵人》。在改編的故事裡,格拉斯的求生之路被安排在了極冷的寒冬,大大增加了求生難度。而結尾也做了與事實不大相同的改編。導演伊納裡多和主演萊昂納多分別憑藉這部電影收穫第8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小李”萊昂納多飾演的格拉斯在真實的故事裡,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愣是完成了數百公里的求生之路,令不少人驚歎又敬佩。在電影《荒野獵人》裡,這條求生之路被描繪得十分考驗觀眾的心理接受度:開場就是一場近乎殘暴的互相殺戮,血肉橫飛;進而又是格拉斯被熊抓得渾身傷痕,血肉模糊,差點斃命;拖著一條傷腿爬上回程的格拉斯,為了生存,生吃活魚、生吃牛肉、冰河漂流、馬肚取暖......許多鏡頭看起來都格外地震撼心靈,帶來強大的衝擊。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這似乎成為了本片最大的看點:一個人為了生存而歷盡千辛萬苦,其中所傳遞的對於生命的執著與頑強,給人帶來鼓勵與思考。但本片顯然又不止於這樣的內核輸出,相比於純粹的自我營救題材的電影(比如《127小時》),《荒野獵人》還探討了人性的美與醜、罪與罰,更勾勒了大多數美國人內心的某種隱痛:與印第安人的歷史糾葛。

就像影片所描繪的那樣,湯姆·哈迪飾演的菲茨傑拉德顯然是人性中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代表。他可以因為耐心不夠而殘忍地扔下同伴甚至殺害阻撓者,可以為了利益編造謊言甚至殺害追究自己的人。他是格拉斯最大的敵人,也是格拉斯能頂住重重阻礙生存並展開復仇的動力。這兩人之間的追逐與生死搏鬥,都是人性美與醜、罪與罰的一種體現。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但《荒野獵人》著重被人提及的,是裡頭關於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那種由來已久的關係糾葛。要知道,十九世紀那些活躍於“邊境地帶”的所謂“文明人”的獵手們,算得上是早期給印第安人帶來衝擊的“闖入者”。這些人為了毛皮產業鏈所蘊含的巨大利益而深入印第安人盤踞的地盤,破壞當地的大自然環境,更在衝突中,極大的傷害著印第安人。儘管如此,他們又常常被視為美國人拓荒精神的一種代表,在滿足大多數人的虛榮之餘,又製造了不少夾雜著愧疚的隱痛。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儘管影片在表現與印第安人的衝突時,份量上看起來有所剋制,但從影片整體看來,印第安人兩個部落的存在,豐富了影片的故事線之餘,也加強了影片的張力與價值厚度。在格拉斯的生存與復仇之外,嵌入了阿里卡拉族與美國人的衝突、阿里卡拉族與波尼族的衝突、法國人夾在其中刺激了衝突,這些微妙而緊張的關係凸顯了獵人復仇敘事背後的殘酷歷史原貌。

大量的印第安人因為生產環境被破壞以及暴力衝突的殘害而無法生存和繁衍,是歷史事實,也是長久以來刻在美國文化當中的某種“原罪”。

而影片加入的格拉斯與印第安人的親密關係,在不斷閃回的格拉斯與印第安人妻子、孩子的畫面中,成為了格拉斯求生與復仇的另一種動力,也成為了影片試圖消減美國文化“原罪”的某種政治正確。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攤開十九世紀的美國地圖,有一個北起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狹長走廊,介於落基山脈與大平原之間,是當時謂之為“邊境地帶”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美國當局從法國人拿破崙手裡“買來”的,耗資1500萬美金,被認為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但對於彼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人而言,則不是那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甚至連法國人本身,也對此不是很爽:他們不太願意接受美國的管理,常常暗中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影《荒野獵人》裡,會有法國人暗中收購印第安人的毛皮,並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對付美國人。

惡劣的自然環境製造了美國西部的狂野與神祕,而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又製造了西部的暴力與衝突。但同時,這片曾經看似一片荒蕪的地帶,卻因為生活著類似於河狸、野牛、鹿與熊等“可以帶來商機”的動物,以及後來被發現的豐富礦藏,讓這片土地成為牟利者們冒險的天堂。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生於賓夕法尼亞的休·格拉斯便是彼時前往邊境地帶的牟利者之一。在1823年夏天,已經四十歲的他加入到安德魯·亨利的探險隊,前往密蘇里河上游從事探險、捕獵和獸皮交易。

在蒐集獸皮的過程中,探險隊遭遇阿里卡拉部落的伏擊,損失慘重。為躲避那些凶悍無比的印第安人,他們計劃從陸路回到當時的基地。但是在返程途中,倒黴的格拉斯遭遇灰熊的襲擊,身負重傷。探險隊安排了人員照顧受傷的格拉斯,但他們選擇了用“淺埋”的方式“照顧”了他。

惡劣的環境以及不可預知的危險讓負傷的格拉斯身處險境。但頑強的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一場令人驚歎的求生及復仇之路。只是,當他找到那兩位“照顧”他的人時,因為一個已經參軍(約翰·菲茨傑拉德),一個還很年輕(吉姆·布里傑),原本打算復仇的他最終選擇了寬恕。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作家邁克爾•龐克將格拉斯的故事寫成了小說《The Revenant》(意指“死亡邊緣的亡靈”),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將其改編成了電影《荒野獵人》。在改編的故事裡,格拉斯的求生之路被安排在了極冷的寒冬,大大增加了求生難度。而結尾也做了與事實不大相同的改編。導演伊納裡多和主演萊昂納多分別憑藉這部電影收穫第8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小李”萊昂納多飾演的格拉斯在真實的故事裡,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愣是完成了數百公里的求生之路,令不少人驚歎又敬佩。在電影《荒野獵人》裡,這條求生之路被描繪得十分考驗觀眾的心理接受度:開場就是一場近乎殘暴的互相殺戮,血肉橫飛;進而又是格拉斯被熊抓得渾身傷痕,血肉模糊,差點斃命;拖著一條傷腿爬上回程的格拉斯,為了生存,生吃活魚、生吃牛肉、冰河漂流、馬肚取暖......許多鏡頭看起來都格外地震撼心靈,帶來強大的衝擊。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這似乎成為了本片最大的看點:一個人為了生存而歷盡千辛萬苦,其中所傳遞的對於生命的執著與頑強,給人帶來鼓勵與思考。但本片顯然又不止於這樣的內核輸出,相比於純粹的自我營救題材的電影(比如《127小時》),《荒野獵人》還探討了人性的美與醜、罪與罰,更勾勒了大多數美國人內心的某種隱痛:與印第安人的歷史糾葛。

就像影片所描繪的那樣,湯姆·哈迪飾演的菲茨傑拉德顯然是人性中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代表。他可以因為耐心不夠而殘忍地扔下同伴甚至殺害阻撓者,可以為了利益編造謊言甚至殺害追究自己的人。他是格拉斯最大的敵人,也是格拉斯能頂住重重阻礙生存並展開復仇的動力。這兩人之間的追逐與生死搏鬥,都是人性美與醜、罪與罰的一種體現。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但《荒野獵人》著重被人提及的,是裡頭關於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那種由來已久的關係糾葛。要知道,十九世紀那些活躍於“邊境地帶”的所謂“文明人”的獵手們,算得上是早期給印第安人帶來衝擊的“闖入者”。這些人為了毛皮產業鏈所蘊含的巨大利益而深入印第安人盤踞的地盤,破壞當地的大自然環境,更在衝突中,極大的傷害著印第安人。儘管如此,他們又常常被視為美國人拓荒精神的一種代表,在滿足大多數人的虛榮之餘,又製造了不少夾雜著愧疚的隱痛。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儘管影片在表現與印第安人的衝突時,份量上看起來有所剋制,但從影片整體看來,印第安人兩個部落的存在,豐富了影片的故事線之餘,也加強了影片的張力與價值厚度。在格拉斯的生存與復仇之外,嵌入了阿里卡拉族與美國人的衝突、阿里卡拉族與波尼族的衝突、法國人夾在其中刺激了衝突,這些微妙而緊張的關係凸顯了獵人復仇敘事背後的殘酷歷史原貌。

大量的印第安人因為生產環境被破壞以及暴力衝突的殘害而無法生存和繁衍,是歷史事實,也是長久以來刻在美國文化當中的某種“原罪”。

而影片加入的格拉斯與印第安人的親密關係,在不斷閃回的格拉斯與印第安人妻子、孩子的畫面中,成為了格拉斯求生與復仇的另一種動力,也成為了影片試圖消減美國文化“原罪”的某種政治正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愛上印第安人的荒野獵人從某種程度上調和了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關係,也緩和了印第安人對於美國人的矛盾衝突。影片最後,格拉斯與阿里卡拉族人某種不言而喻的和解,讓影片迴歸到一種平和狀態,如同冰冷荒原裡升起的一縷篝火,多少令人欣慰。

只是,經歷過生死存亡的掙扎與最終實現某種自我救贖的格拉斯,卻在“看”到自己印第安人妻子的臉之後,再一次陷入夾雜著恐懼的迷茫。最後一個鏡頭,格拉斯的眼神慢慢轉移,最終定在銀幕正前方,直勾勾地盯著所有銀幕前的觀眾。他這一望,是在傳遞些什麼呢?這個開放式的鏡頭,也給觀眾留下意味深長的思考。

我們都是歷史的旁觀者。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攤開十九世紀的美國地圖,有一個北起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狹長走廊,介於落基山脈與大平原之間,是當時謂之為“邊境地帶”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美國當局從法國人拿破崙手裡“買來”的,耗資1500萬美金,被認為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但對於彼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人而言,則不是那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甚至連法國人本身,也對此不是很爽:他們不太願意接受美國的管理,常常暗中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影《荒野獵人》裡,會有法國人暗中收購印第安人的毛皮,並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對付美國人。

惡劣的自然環境製造了美國西部的狂野與神祕,而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又製造了西部的暴力與衝突。但同時,這片曾經看似一片荒蕪的地帶,卻因為生活著類似於河狸、野牛、鹿與熊等“可以帶來商機”的動物,以及後來被發現的豐富礦藏,讓這片土地成為牟利者們冒險的天堂。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生於賓夕法尼亞的休·格拉斯便是彼時前往邊境地帶的牟利者之一。在1823年夏天,已經四十歲的他加入到安德魯·亨利的探險隊,前往密蘇里河上游從事探險、捕獵和獸皮交易。

在蒐集獸皮的過程中,探險隊遭遇阿里卡拉部落的伏擊,損失慘重。為躲避那些凶悍無比的印第安人,他們計劃從陸路回到當時的基地。但是在返程途中,倒黴的格拉斯遭遇灰熊的襲擊,身負重傷。探險隊安排了人員照顧受傷的格拉斯,但他們選擇了用“淺埋”的方式“照顧”了他。

惡劣的環境以及不可預知的危險讓負傷的格拉斯身處險境。但頑強的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一場令人驚歎的求生及復仇之路。只是,當他找到那兩位“照顧”他的人時,因為一個已經參軍(約翰·菲茨傑拉德),一個還很年輕(吉姆·布里傑),原本打算復仇的他最終選擇了寬恕。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作家邁克爾•龐克將格拉斯的故事寫成了小說《The Revenant》(意指“死亡邊緣的亡靈”),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將其改編成了電影《荒野獵人》。在改編的故事裡,格拉斯的求生之路被安排在了極冷的寒冬,大大增加了求生難度。而結尾也做了與事實不大相同的改編。導演伊納裡多和主演萊昂納多分別憑藉這部電影收穫第8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小李”萊昂納多飾演的格拉斯在真實的故事裡,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愣是完成了數百公里的求生之路,令不少人驚歎又敬佩。在電影《荒野獵人》裡,這條求生之路被描繪得十分考驗觀眾的心理接受度:開場就是一場近乎殘暴的互相殺戮,血肉橫飛;進而又是格拉斯被熊抓得渾身傷痕,血肉模糊,差點斃命;拖著一條傷腿爬上回程的格拉斯,為了生存,生吃活魚、生吃牛肉、冰河漂流、馬肚取暖......許多鏡頭看起來都格外地震撼心靈,帶來強大的衝擊。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這似乎成為了本片最大的看點:一個人為了生存而歷盡千辛萬苦,其中所傳遞的對於生命的執著與頑強,給人帶來鼓勵與思考。但本片顯然又不止於這樣的內核輸出,相比於純粹的自我營救題材的電影(比如《127小時》),《荒野獵人》還探討了人性的美與醜、罪與罰,更勾勒了大多數美國人內心的某種隱痛:與印第安人的歷史糾葛。

就像影片所描繪的那樣,湯姆·哈迪飾演的菲茨傑拉德顯然是人性中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代表。他可以因為耐心不夠而殘忍地扔下同伴甚至殺害阻撓者,可以為了利益編造謊言甚至殺害追究自己的人。他是格拉斯最大的敵人,也是格拉斯能頂住重重阻礙生存並展開復仇的動力。這兩人之間的追逐與生死搏鬥,都是人性美與醜、罪與罰的一種體現。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但《荒野獵人》著重被人提及的,是裡頭關於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那種由來已久的關係糾葛。要知道,十九世紀那些活躍於“邊境地帶”的所謂“文明人”的獵手們,算得上是早期給印第安人帶來衝擊的“闖入者”。這些人為了毛皮產業鏈所蘊含的巨大利益而深入印第安人盤踞的地盤,破壞當地的大自然環境,更在衝突中,極大的傷害著印第安人。儘管如此,他們又常常被視為美國人拓荒精神的一種代表,在滿足大多數人的虛榮之餘,又製造了不少夾雜著愧疚的隱痛。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儘管影片在表現與印第安人的衝突時,份量上看起來有所剋制,但從影片整體看來,印第安人兩個部落的存在,豐富了影片的故事線之餘,也加強了影片的張力與價值厚度。在格拉斯的生存與復仇之外,嵌入了阿里卡拉族與美國人的衝突、阿里卡拉族與波尼族的衝突、法國人夾在其中刺激了衝突,這些微妙而緊張的關係凸顯了獵人復仇敘事背後的殘酷歷史原貌。

大量的印第安人因為生產環境被破壞以及暴力衝突的殘害而無法生存和繁衍,是歷史事實,也是長久以來刻在美國文化當中的某種“原罪”。

而影片加入的格拉斯與印第安人的親密關係,在不斷閃回的格拉斯與印第安人妻子、孩子的畫面中,成為了格拉斯求生與復仇的另一種動力,也成為了影片試圖消減美國文化“原罪”的某種政治正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愛上印第安人的荒野獵人從某種程度上調和了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關係,也緩和了印第安人對於美國人的矛盾衝突。影片最後,格拉斯與阿里卡拉族人某種不言而喻的和解,讓影片迴歸到一種平和狀態,如同冰冷荒原裡升起的一縷篝火,多少令人欣慰。

只是,經歷過生死存亡的掙扎與最終實現某種自我救贖的格拉斯,卻在“看”到自己印第安人妻子的臉之後,再一次陷入夾雜著恐懼的迷茫。最後一個鏡頭,格拉斯的眼神慢慢轉移,最終定在銀幕正前方,直勾勾地盯著所有銀幕前的觀眾。他這一望,是在傳遞些什麼呢?這個開放式的鏡頭,也給觀眾留下意味深長的思考。

我們都是歷史的旁觀者。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演技究竟如何,在奧斯卡影帝的桂冠戴到他頭上之後,似乎有了更多激起人們討論的理由。尤其在《荒野獵人》登陸國內大銀幕的時候,類似的討論估計會達到高點。儘管有不少觀眾早已通過資源下載的方式觀看過這部電影,但當它在影院放映時,還是不乏走進影院的必要。要知道,本片在本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還斬獲了另一項重要認可:最佳攝影。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攤開十九世紀的美國地圖,有一個北起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狹長走廊,介於落基山脈與大平原之間,是當時謂之為“邊境地帶”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美國當局從法國人拿破崙手裡“買來”的,耗資1500萬美金,被認為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但對於彼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人而言,則不是那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甚至連法國人本身,也對此不是很爽:他們不太願意接受美國的管理,常常暗中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影《荒野獵人》裡,會有法國人暗中收購印第安人的毛皮,並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對付美國人。

惡劣的自然環境製造了美國西部的狂野與神祕,而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又製造了西部的暴力與衝突。但同時,這片曾經看似一片荒蕪的地帶,卻因為生活著類似於河狸、野牛、鹿與熊等“可以帶來商機”的動物,以及後來被發現的豐富礦藏,讓這片土地成為牟利者們冒險的天堂。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生於賓夕法尼亞的休·格拉斯便是彼時前往邊境地帶的牟利者之一。在1823年夏天,已經四十歲的他加入到安德魯·亨利的探險隊,前往密蘇里河上游從事探險、捕獵和獸皮交易。

在蒐集獸皮的過程中,探險隊遭遇阿里卡拉部落的伏擊,損失慘重。為躲避那些凶悍無比的印第安人,他們計劃從陸路回到當時的基地。但是在返程途中,倒黴的格拉斯遭遇灰熊的襲擊,身負重傷。探險隊安排了人員照顧受傷的格拉斯,但他們選擇了用“淺埋”的方式“照顧”了他。

惡劣的環境以及不可預知的危險讓負傷的格拉斯身處險境。但頑強的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一場令人驚歎的求生及復仇之路。只是,當他找到那兩位“照顧”他的人時,因為一個已經參軍(約翰·菲茨傑拉德),一個還很年輕(吉姆·布里傑),原本打算復仇的他最終選擇了寬恕。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作家邁克爾•龐克將格拉斯的故事寫成了小說《The Revenant》(意指“死亡邊緣的亡靈”),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將其改編成了電影《荒野獵人》。在改編的故事裡,格拉斯的求生之路被安排在了極冷的寒冬,大大增加了求生難度。而結尾也做了與事實不大相同的改編。導演伊納裡多和主演萊昂納多分別憑藉這部電影收穫第8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小李”萊昂納多飾演的格拉斯在真實的故事裡,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愣是完成了數百公里的求生之路,令不少人驚歎又敬佩。在電影《荒野獵人》裡,這條求生之路被描繪得十分考驗觀眾的心理接受度:開場就是一場近乎殘暴的互相殺戮,血肉橫飛;進而又是格拉斯被熊抓得渾身傷痕,血肉模糊,差點斃命;拖著一條傷腿爬上回程的格拉斯,為了生存,生吃活魚、生吃牛肉、冰河漂流、馬肚取暖......許多鏡頭看起來都格外地震撼心靈,帶來強大的衝擊。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這似乎成為了本片最大的看點:一個人為了生存而歷盡千辛萬苦,其中所傳遞的對於生命的執著與頑強,給人帶來鼓勵與思考。但本片顯然又不止於這樣的內核輸出,相比於純粹的自我營救題材的電影(比如《127小時》),《荒野獵人》還探討了人性的美與醜、罪與罰,更勾勒了大多數美國人內心的某種隱痛:與印第安人的歷史糾葛。

就像影片所描繪的那樣,湯姆·哈迪飾演的菲茨傑拉德顯然是人性中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代表。他可以因為耐心不夠而殘忍地扔下同伴甚至殺害阻撓者,可以為了利益編造謊言甚至殺害追究自己的人。他是格拉斯最大的敵人,也是格拉斯能頂住重重阻礙生存並展開復仇的動力。這兩人之間的追逐與生死搏鬥,都是人性美與醜、罪與罰的一種體現。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但《荒野獵人》著重被人提及的,是裡頭關於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那種由來已久的關係糾葛。要知道,十九世紀那些活躍於“邊境地帶”的所謂“文明人”的獵手們,算得上是早期給印第安人帶來衝擊的“闖入者”。這些人為了毛皮產業鏈所蘊含的巨大利益而深入印第安人盤踞的地盤,破壞當地的大自然環境,更在衝突中,極大的傷害著印第安人。儘管如此,他們又常常被視為美國人拓荒精神的一種代表,在滿足大多數人的虛榮之餘,又製造了不少夾雜著愧疚的隱痛。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儘管影片在表現與印第安人的衝突時,份量上看起來有所剋制,但從影片整體看來,印第安人兩個部落的存在,豐富了影片的故事線之餘,也加強了影片的張力與價值厚度。在格拉斯的生存與復仇之外,嵌入了阿里卡拉族與美國人的衝突、阿里卡拉族與波尼族的衝突、法國人夾在其中刺激了衝突,這些微妙而緊張的關係凸顯了獵人復仇敘事背後的殘酷歷史原貌。

大量的印第安人因為生產環境被破壞以及暴力衝突的殘害而無法生存和繁衍,是歷史事實,也是長久以來刻在美國文化當中的某種“原罪”。

而影片加入的格拉斯與印第安人的親密關係,在不斷閃回的格拉斯與印第安人妻子、孩子的畫面中,成為了格拉斯求生與復仇的另一種動力,也成為了影片試圖消減美國文化“原罪”的某種政治正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愛上印第安人的荒野獵人從某種程度上調和了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關係,也緩和了印第安人對於美國人的矛盾衝突。影片最後,格拉斯與阿里卡拉族人某種不言而喻的和解,讓影片迴歸到一種平和狀態,如同冰冷荒原裡升起的一縷篝火,多少令人欣慰。

只是,經歷過生死存亡的掙扎與最終實現某種自我救贖的格拉斯,卻在“看”到自己印第安人妻子的臉之後,再一次陷入夾雜著恐懼的迷茫。最後一個鏡頭,格拉斯的眼神慢慢轉移,最終定在銀幕正前方,直勾勾地盯著所有銀幕前的觀眾。他這一望,是在傳遞些什麼呢?這個開放式的鏡頭,也給觀眾留下意味深長的思考。

我們都是歷史的旁觀者。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演技究竟如何,在奧斯卡影帝的桂冠戴到他頭上之後,似乎有了更多激起人們討論的理由。尤其在《荒野獵人》登陸國內大銀幕的時候,類似的討論估計會達到高點。儘管有不少觀眾早已通過資源下載的方式觀看過這部電影,但當它在影院放映時,還是不乏走進影院的必要。要知道,本片在本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還斬獲了另一項重要認可:最佳攝影。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攤開十九世紀的美國地圖,有一個北起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狹長走廊,介於落基山脈與大平原之間,是當時謂之為“邊境地帶”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美國當局從法國人拿破崙手裡“買來”的,耗資1500萬美金,被認為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但對於彼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人而言,則不是那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甚至連法國人本身,也對此不是很爽:他們不太願意接受美國的管理,常常暗中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影《荒野獵人》裡,會有法國人暗中收購印第安人的毛皮,並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對付美國人。

惡劣的自然環境製造了美國西部的狂野與神祕,而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又製造了西部的暴力與衝突。但同時,這片曾經看似一片荒蕪的地帶,卻因為生活著類似於河狸、野牛、鹿與熊等“可以帶來商機”的動物,以及後來被發現的豐富礦藏,讓這片土地成為牟利者們冒險的天堂。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生於賓夕法尼亞的休·格拉斯便是彼時前往邊境地帶的牟利者之一。在1823年夏天,已經四十歲的他加入到安德魯·亨利的探險隊,前往密蘇里河上游從事探險、捕獵和獸皮交易。

在蒐集獸皮的過程中,探險隊遭遇阿里卡拉部落的伏擊,損失慘重。為躲避那些凶悍無比的印第安人,他們計劃從陸路回到當時的基地。但是在返程途中,倒黴的格拉斯遭遇灰熊的襲擊,身負重傷。探險隊安排了人員照顧受傷的格拉斯,但他們選擇了用“淺埋”的方式“照顧”了他。

惡劣的環境以及不可預知的危險讓負傷的格拉斯身處險境。但頑強的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一場令人驚歎的求生及復仇之路。只是,當他找到那兩位“照顧”他的人時,因為一個已經參軍(約翰·菲茨傑拉德),一個還很年輕(吉姆·布里傑),原本打算復仇的他最終選擇了寬恕。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作家邁克爾•龐克將格拉斯的故事寫成了小說《The Revenant》(意指“死亡邊緣的亡靈”),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將其改編成了電影《荒野獵人》。在改編的故事裡,格拉斯的求生之路被安排在了極冷的寒冬,大大增加了求生難度。而結尾也做了與事實不大相同的改編。導演伊納裡多和主演萊昂納多分別憑藉這部電影收穫第8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小李”萊昂納多飾演的格拉斯在真實的故事裡,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愣是完成了數百公里的求生之路,令不少人驚歎又敬佩。在電影《荒野獵人》裡,這條求生之路被描繪得十分考驗觀眾的心理接受度:開場就是一場近乎殘暴的互相殺戮,血肉橫飛;進而又是格拉斯被熊抓得渾身傷痕,血肉模糊,差點斃命;拖著一條傷腿爬上回程的格拉斯,為了生存,生吃活魚、生吃牛肉、冰河漂流、馬肚取暖......許多鏡頭看起來都格外地震撼心靈,帶來強大的衝擊。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這似乎成為了本片最大的看點:一個人為了生存而歷盡千辛萬苦,其中所傳遞的對於生命的執著與頑強,給人帶來鼓勵與思考。但本片顯然又不止於這樣的內核輸出,相比於純粹的自我營救題材的電影(比如《127小時》),《荒野獵人》還探討了人性的美與醜、罪與罰,更勾勒了大多數美國人內心的某種隱痛:與印第安人的歷史糾葛。

就像影片所描繪的那樣,湯姆·哈迪飾演的菲茨傑拉德顯然是人性中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代表。他可以因為耐心不夠而殘忍地扔下同伴甚至殺害阻撓者,可以為了利益編造謊言甚至殺害追究自己的人。他是格拉斯最大的敵人,也是格拉斯能頂住重重阻礙生存並展開復仇的動力。這兩人之間的追逐與生死搏鬥,都是人性美與醜、罪與罰的一種體現。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但《荒野獵人》著重被人提及的,是裡頭關於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那種由來已久的關係糾葛。要知道,十九世紀那些活躍於“邊境地帶”的所謂“文明人”的獵手們,算得上是早期給印第安人帶來衝擊的“闖入者”。這些人為了毛皮產業鏈所蘊含的巨大利益而深入印第安人盤踞的地盤,破壞當地的大自然環境,更在衝突中,極大的傷害著印第安人。儘管如此,他們又常常被視為美國人拓荒精神的一種代表,在滿足大多數人的虛榮之餘,又製造了不少夾雜著愧疚的隱痛。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儘管影片在表現與印第安人的衝突時,份量上看起來有所剋制,但從影片整體看來,印第安人兩個部落的存在,豐富了影片的故事線之餘,也加強了影片的張力與價值厚度。在格拉斯的生存與復仇之外,嵌入了阿里卡拉族與美國人的衝突、阿里卡拉族與波尼族的衝突、法國人夾在其中刺激了衝突,這些微妙而緊張的關係凸顯了獵人復仇敘事背後的殘酷歷史原貌。

大量的印第安人因為生產環境被破壞以及暴力衝突的殘害而無法生存和繁衍,是歷史事實,也是長久以來刻在美國文化當中的某種“原罪”。

而影片加入的格拉斯與印第安人的親密關係,在不斷閃回的格拉斯與印第安人妻子、孩子的畫面中,成為了格拉斯求生與復仇的另一種動力,也成為了影片試圖消減美國文化“原罪”的某種政治正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愛上印第安人的荒野獵人從某種程度上調和了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關係,也緩和了印第安人對於美國人的矛盾衝突。影片最後,格拉斯與阿里卡拉族人某種不言而喻的和解,讓影片迴歸到一種平和狀態,如同冰冷荒原裡升起的一縷篝火,多少令人欣慰。

只是,經歷過生死存亡的掙扎與最終實現某種自我救贖的格拉斯,卻在“看”到自己印第安人妻子的臉之後,再一次陷入夾雜著恐懼的迷茫。最後一個鏡頭,格拉斯的眼神慢慢轉移,最終定在銀幕正前方,直勾勾地盯著所有銀幕前的觀眾。他這一望,是在傳遞些什麼呢?這個開放式的鏡頭,也給觀眾留下意味深長的思考。

我們都是歷史的旁觀者。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演技究竟如何,在奧斯卡影帝的桂冠戴到他頭上之後,似乎有了更多激起人們討論的理由。尤其在《荒野獵人》登陸國內大銀幕的時候,類似的討論估計會達到高點。儘管有不少觀眾早已通過資源下載的方式觀看過這部電影,但當它在影院放映時,還是不乏走進影院的必要。要知道,本片在本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還斬獲了另一項重要認可:最佳攝影。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首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休·格拉斯確有其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攤開十九世紀的美國地圖,有一個北起加拿大邊境,南至墨西哥灣的狹長走廊,介於落基山脈與大平原之間,是當時謂之為“邊境地帶”的區域。

這片區域是美國當局從法國人拿破崙手裡“買來”的,耗資1500萬美金,被認為是一筆“相當划算的買賣”。但對於彼時的西班牙和英國人而言,則不是那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甚至連法國人本身,也對此不是很爽:他們不太願意接受美國的管理,常常暗中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電影《荒野獵人》裡,會有法國人暗中收購印第安人的毛皮,並支持一些部落(比如阿里卡拉部落)去對付美國人。

惡劣的自然環境製造了美國西部的狂野與神祕,而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矛盾,又製造了西部的暴力與衝突。但同時,這片曾經看似一片荒蕪的地帶,卻因為生活著類似於河狸、野牛、鹿與熊等“可以帶來商機”的動物,以及後來被發現的豐富礦藏,讓這片土地成為牟利者們冒險的天堂。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生於賓夕法尼亞的休·格拉斯便是彼時前往邊境地帶的牟利者之一。在1823年夏天,已經四十歲的他加入到安德魯·亨利的探險隊,前往密蘇里河上游從事探險、捕獵和獸皮交易。

在蒐集獸皮的過程中,探險隊遭遇阿里卡拉部落的伏擊,損失慘重。為躲避那些凶悍無比的印第安人,他們計劃從陸路回到當時的基地。但是在返程途中,倒黴的格拉斯遭遇灰熊的襲擊,身負重傷。探險隊安排了人員照顧受傷的格拉斯,但他們選擇了用“淺埋”的方式“照顧”了他。

惡劣的環境以及不可預知的危險讓負傷的格拉斯身處險境。但頑強的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一場令人驚歎的求生及復仇之路。只是,當他找到那兩位“照顧”他的人時,因為一個已經參軍(約翰·菲茨傑拉德),一個還很年輕(吉姆·布里傑),原本打算復仇的他最終選擇了寬恕。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作家邁克爾•龐克將格拉斯的故事寫成了小說《The Revenant》(意指“死亡邊緣的亡靈”),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將其改編成了電影《荒野獵人》。在改編的故事裡,格拉斯的求生之路被安排在了極冷的寒冬,大大增加了求生難度。而結尾也做了與事實不大相同的改編。導演伊納裡多和主演萊昂納多分別憑藉這部電影收穫第8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小李”萊昂納多飾演的格拉斯在真實的故事裡,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力,愣是完成了數百公里的求生之路,令不少人驚歎又敬佩。在電影《荒野獵人》裡,這條求生之路被描繪得十分考驗觀眾的心理接受度:開場就是一場近乎殘暴的互相殺戮,血肉橫飛;進而又是格拉斯被熊抓得渾身傷痕,血肉模糊,差點斃命;拖著一條傷腿爬上回程的格拉斯,為了生存,生吃活魚、生吃牛肉、冰河漂流、馬肚取暖......許多鏡頭看起來都格外地震撼心靈,帶來強大的衝擊。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這似乎成為了本片最大的看點:一個人為了生存而歷盡千辛萬苦,其中所傳遞的對於生命的執著與頑強,給人帶來鼓勵與思考。但本片顯然又不止於這樣的內核輸出,相比於純粹的自我營救題材的電影(比如《127小時》),《荒野獵人》還探討了人性的美與醜、罪與罰,更勾勒了大多數美國人內心的某種隱痛:與印第安人的歷史糾葛。

就像影片所描繪的那樣,湯姆·哈迪飾演的菲茨傑拉德顯然是人性中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代表。他可以因為耐心不夠而殘忍地扔下同伴甚至殺害阻撓者,可以為了利益編造謊言甚至殺害追究自己的人。他是格拉斯最大的敵人,也是格拉斯能頂住重重阻礙生存並展開復仇的動力。這兩人之間的追逐與生死搏鬥,都是人性美與醜、罪與罰的一種體現。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但《荒野獵人》著重被人提及的,是裡頭關於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那種由來已久的關係糾葛。要知道,十九世紀那些活躍於“邊境地帶”的所謂“文明人”的獵手們,算得上是早期給印第安人帶來衝擊的“闖入者”。這些人為了毛皮產業鏈所蘊含的巨大利益而深入印第安人盤踞的地盤,破壞當地的大自然環境,更在衝突中,極大的傷害著印第安人。儘管如此,他們又常常被視為美國人拓荒精神的一種代表,在滿足大多數人的虛榮之餘,又製造了不少夾雜著愧疚的隱痛。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儘管影片在表現與印第安人的衝突時,份量上看起來有所剋制,但從影片整體看來,印第安人兩個部落的存在,豐富了影片的故事線之餘,也加強了影片的張力與價值厚度。在格拉斯的生存與復仇之外,嵌入了阿里卡拉族與美國人的衝突、阿里卡拉族與波尼族的衝突、法國人夾在其中刺激了衝突,這些微妙而緊張的關係凸顯了獵人復仇敘事背後的殘酷歷史原貌。

大量的印第安人因為生產環境被破壞以及暴力衝突的殘害而無法生存和繁衍,是歷史事實,也是長久以來刻在美國文化當中的某種“原罪”。

而影片加入的格拉斯與印第安人的親密關係,在不斷閃回的格拉斯與印第安人妻子、孩子的畫面中,成為了格拉斯求生與復仇的另一種動力,也成為了影片試圖消減美國文化“原罪”的某種政治正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愛上印第安人的荒野獵人從某種程度上調和了美國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關係,也緩和了印第安人對於美國人的矛盾衝突。影片最後,格拉斯與阿里卡拉族人某種不言而喻的和解,讓影片迴歸到一種平和狀態,如同冰冷荒原裡升起的一縷篝火,多少令人欣慰。

只是,經歷過生死存亡的掙扎與最終實現某種自我救贖的格拉斯,卻在“看”到自己印第安人妻子的臉之後,再一次陷入夾雜著恐懼的迷茫。最後一個鏡頭,格拉斯的眼神慢慢轉移,最終定在銀幕正前方,直勾勾地盯著所有銀幕前的觀眾。他這一望,是在傳遞些什麼呢?這個開放式的鏡頭,也給觀眾留下意味深長的思考。

我們都是歷史的旁觀者。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演技究竟如何,在奧斯卡影帝的桂冠戴到他頭上之後,似乎有了更多激起人們討論的理由。尤其在《荒野獵人》登陸國內大銀幕的時候,類似的討論估計會達到高點。儘管有不少觀眾早已通過資源下載的方式觀看過這部電影,但當它在影院放映時,還是不乏走進影院的必要。要知道,本片在本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還斬獲了另一項重要認可:最佳攝影。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貝爺的祖師爺休·格拉斯,淺談《荒野獵人》

你只消看兩三幅電影的截圖,便不難看出該片攝影方面的高水準。那些氣勢恢宏的大全景,那些直逼心靈的大特寫,那些鏡頭裡所傳遞出的蕭瑟、冰冷以及孤獨,像畫一樣精緻而富有感染力,不得不說是一種不錯的觀影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