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哈里窗理論:人心是一扇“窗”

認識自我的那扇“窗”

人們總會得意地說:“世界上最瞭解我的人,就是我自己!”而實際上呢?我們並非那麼瞭解自己。也許你身邊總是有人誇獎你說,“你太有趣、太幽默了!”“你的頭腦太靈活了。總是想到一些新奇有趣的事情!”或者還會有對我們的批評,如,“你真的有一點懶惰。”“你的牌氣有時候不是很好。”當然。這些一定是我們自己不曾發現的問題,我們甚至會覺得朋友們是在說慌,可說的人多了,你就需要仔細想一想,他們說的究竟是對是錯?

其實,認識自我應該是一個科學的過程,周哈里窗理論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借鑑。該理論用窗戶比喻一個人的心,並將這扇窗戶分成四個部分,即分別位於一個窗戶的左上部分、右上部分、左下部分、右下部分。它們對人類自我的認知範圍和認知程度也各不相同,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我”。

開放我: 左上角那部分窗稱為“開放我”,也叫“公共我”。這一部分屬於自由活動領域。也就是說,這是自己清楚別人也知道的部分。比如,一個人的性別、外貌、婚否、職業、工作單位、居住地點、能力、愛好、特長、成就等等。這是自我認知的基礎部分,自已能夠很清楚地意識到,同時,對他人也無需隱瞞。

“開放我”的大小取決於自我心靈開放的程度、個性張揚的程度、人際交往的廣度、他人的關注度、開放信息的利害關係等等。“開放我”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瞭解自我、評價自我的基本依據。

盲目我: 右上角那部分窗稱為“盲目我”,也稱“脊揹我”,屬於盲目領域。這是自己不知道而別人卻知道的部分。可以是一些很突出的心理特徵,比如有人輕易承諾卻轉眼間忘得乾乾淨淨也可以是不經意的一些小動作或行為習慣,比如一個得意的或者不耐煩的神態和情緒的流露——自我常常覺察不到這些關於自我的信息,但是別人卻心知肚明。

盲目點可能是一個人的優點,也可能是一個人的缺點。由於本人對這個認知領城毫不知覺,當別人將這些盲目點告訴自己時,一般會產生驚訝、懷疑或辯解的情緒反應,尤其,當聽到的信息與自我認知不相符時。所以,我們有時會聽到一些人滿臉驚訝地說:“啊? 是嗎? 難道我這種性格真的很受大家喜歡嗎? 我還一直以為大家都喜歡像小華那樣的性格類型呢!”

隱藏我,左下角那部分窗稱為“隱藏我”,也稱為“隱私我”,屬於逃避或隱藏領域。這是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的部分。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隱私,不願意透露或不能讓人知道的事實或心理。隱藏的內容不一定都是缺點,像身份、往事、疾患、痛苦、竊喜、愧疚、尷尬、微望、意念等等,都可能成為隱藏我的內容,具體視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而定。相比較而言,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隱忍的人、自閉的人、自卑的人、膽怯的人,隱藏我會更多一些。因為他們不願意讓別人把自己看得太透明,或者不敢把自已完全地展示在他人面前。

未知我: 右下角那部分窗稱為“未知我”,又叫“潛在我”,屬於處女領域。這是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地方,有待挖掘和發現。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潛能。一般指一個人經過訓練和學習後,可能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或者在特定的機會裡展示出來的才幹。潛意識彷彿隱藏在海水下面的冰山,力量巨大卻又容易被忽視。充分探索和開發未知我,才能全面深入地認識自我、激勵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

總之,瞭解了周哈里窗的具體內容,我們便可以更客觀、更準確地認清自己。

如何客觀認識自我

我們經常會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但事實上,真正能做到自知的人卻寥寥無幾。這是由於盲目我和未知我的存在,導致人們雖然每天都與自己相處,但是其實並不是十分了解自己,這便需要藉助一些外在的力量來完全認知自己。下面的故事或許會給朋友們一些啟示。

一個冬日的午後,小貓味和媽媽在院子裡晒太陽。小貓咪好奇地問媽媽:“人們說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呢?”媽媽說,“孩子,幸福就是你的尾巴啊!”小貓味聽了,馬上興高采烈地轉動身子,想要抓住自己的尾巴,卻怎麼也捉不到。小貓咪滿臉沮喪地說道:“媽媽,我怎麼捉不到幸福呢?”媽媽笑了。“傻孩子,只要你一直往前走,幸福自然就跟著你了!”

原來,幸福從未離開,只是常常被我們忽略了。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能自知的盲點,只有不斷地去挖掘未知領域的自我,才能真正擁有“自知之明”。

那麼,該從哪些方面人手,去客觀地認識自己呢?

第一,從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認識自己。

與他人的交往,是個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來源。從幼年到成年,我們從簡單的家庭關係擴展到外面的友愛關係,進入社會又體驗到複雜的人際關係。聰明而善於思考的人能從這些關係中用心向別人學習,獲得足夠的經驗,然後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規劃自己的前途。

第二,從我與事的關係認識自己。

從做事的經驗中瞭解自己。我們可以通過自己所做的事,所取得的成果、成就看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缺點。養成反思的習慣,每天反思自己所做的事情,哪裡做得比較好,以後要繼續保持,哪裡做得有欠缺,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要引以為戒。在反思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也有了明確的認識。

第三,從我與自己的關係中認識自我。

這一點很容易,只是做起來有點難。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嘗試認識自己; 首先,自己眼中的我。指自己可以觀察到的客觀的我,包括身體、容貌、性別、年齡、職業、性格、氣質、能力等。其次,別人眼中的我。與別人交往時,從別人對我們的態度、情感反應而感覺到的我。不同關係的人,不同類型的人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是不同的,它是個人從多數人對自己的反應中歸納出認識。最後,自己心中的我,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及理想中的我。

——《墨菲定律》 李原編著

第一章 人性的弱點和優點

我是乞文,每天分享一篇有趣的定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