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粗糧養生?小心得胃癌!生食甜食也要少吃了

常吃粗糧養生?小心得胃癌!生食甜食也要少吃了

吃得太精細易得大腸癌

劉思德介紹,大腸癌的發病率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廣州大腸癌發病率已經維持了20年的高發狀態,發病率達37/十萬,被廣州市政府列入重點防控的惡性腫瘤。

大腸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緊密相關,現代人飲食精細、食物營養過剩,蛋白質攝入大大超過人體需求,易誘發大腸癌。“蛋白質在腸道中經腸道細菌分解,生成氨基酸,對腸壁造成刺激,促進息肉增長,也就是腺瘤,最終就可能會發展為大腸癌。”劉思德說。

常吃生食甜食和粗糧

易得胃癌

胃癌在廣東發病率相對較低,但也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劉思德介紹,胃癌的全國發病率約50/10萬,廣東為11/10萬。胃癌在欠發達地區高發,也與飲食有關,較發達地區整體衛生狀況好、環境好,攝入食物營養均衡有保障,對胃的刺激就比較小。此外,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相關,落後地區衛生狀況不好也易感染這種致癌菌。

不過,劉思德指出,全世界胃癌最高發的國家是日本,但日本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很低,胃癌高發與愛吃生冷食物有關。“人類的胃腸道已經適應了消化熟食,食用生的、原始狀態的食物,會帶來較重的消化負荷,人體需要動員幾倍、十幾倍的消化能力去消化這些生食。”

此外,劉思德還提醒,預防胃癌,要少吃甜食和粗糧。廣東人愛吃芋頭、紅薯、玉米等粗糧,認為有益於身體健康,但其實這些粗糧都屬於劣質澱粉,對腸胃等消化系統造成負擔,常吃易誘發胃癌。西部地區胃癌發病率位居全國首位,就與常吃粗糧相關。而經濟較為發達的江浙滬等華東地區,胃癌發病率卻位居全國第二高,則與愛吃甜食有關。劉思德說,攝入過多的糖分會損傷胃黏膜,誘發胃癌。

吃得太燙,易得食管癌

食管癌的發生與地區飲食習慣相關,粵東地區食管癌高發,與當地好飲食滾燙的茶粥相關,這些高溫食物長期刺激食管,導致食管細胞發生癌變。

40歲做胃鏡

45歲做腸鏡

“如果能在早期篩查出消化道腫瘤,治癒率可達95%以上。”劉思德介紹,消化道腫瘤可防可控,但只靠醫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還需要居民增強早診意識,積極對早期癌症進行篩查。只要及時篩查,依靠現有醫療技術手段已經可以發現極早期癌症甚至癌前病變。

年齡是消化道腫瘤的第一風險因素。“胃癌在40歲以上,食管癌、大腸癌在45歲以上,發病率就直線上升。”劉思德建議,適齡人群應關注食管、胃的癌症風險,40歲一定要做一次胃鏡篩查,45歲一定要做一次腸鏡篩查,如果發現萎縮性胃炎、息肉、增生等癌性病變,要及早處理。

創新科技

隨著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高,俗稱 " 富貴病 " 的大腸癌患病率在廣州市逐年遞增,目前患病率為十萬分之三十七。如果能夠在早期發現癌變細胞株,大腸癌的治癒率將達到 99% 以上。以前只有通過腸胃鏡檢查才能發現,但畢竟是有創檢查,而現在只需吞下一顆膠囊鏡,藉助機器人的力量,便可以將數以萬計的圖片逐張檢查,精準定位到病灶,南方醫院消化科主任劉思德介紹,利用機器人技術,能夠協助醫生完成 70% 的閱片量。

以現有的技術,吞下膠囊鏡後,這個鏡頭將從你的食道開始拍攝照片,直到它被自然排出,每次將會拍攝 5 萬張左右的照片。" 以前人工閱片的時候,每個醫生 1 天 24 小時不幹活,只看片,也就只能看完 1-2 個案例。現在引入機器人後,它不僅會自我學習,還能提高閱片的效率。" 劉思德介紹,機器人能夠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掌握圖片的紋理特徵、輪廓特徵、顏色特徵,如果發現異常會標識出來。另外,海量的閱片數據,豐富了機器人的閱片經驗,使得機器人閱片的準確率大大提升。

原來,營養攝入過多,會導致蛋白質含量超標,當蛋白質含量超過人體所需的量時,它們會殘留在腸道內壁。劉思德解釋道,隨後腸內的細菌會消化蛋白質分泌出氨基酸,部分氨基酸會導致細胞破損,長期經受損害的細胞,便容易生成息肉,這是如果沒有及早發現和處理,就容易轉化成腫瘤或癌症。另外,長期吃熱食,如喝熱茶、熱湯、生滾粥等,也容易破壞腸壁細胞,誘發細胞病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