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也分不同種類,萎縮性胃炎要高度重視

慢性胃炎的病因很多,包括:

(1)各種胃黏膜損傷因子:如長期進食粗糙刺激性食物、酗酒、過熱飲食等,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或接受放射治療等,心衰、門脈高壓可引起胃黏膜淤血,尿毒症、氮質血癥可引起胃黏膜對外源性刺激的耐受性降低;

(2)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是慢性活動性萎縮性胃炎最常見的致病因素之一。其經口感染,附著於胃黏膜,產生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NH3,從而中和胃酸,阻止H+向胃腔彌散,促進反彌散;

(3)免疫機制:壁細胞抗體、內因子抗體的產生與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胃體萎縮性胃炎相關;

(4)年齡因素:年齡增加,胃黏膜營養因子缺乏,黏膜耐受性下降;

(5)十二指腸腸液反流:幽門括約肌功能不全,膽汁、十二指腸液反流可減弱胃黏膜屏障功能。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慢性胃炎是胃潰瘍的發病因素之一。胃潰瘍的發生與慢性胃炎對胃粘膜屏障破壞有關。粘膜屏障破壞後可導致胃腔內氫離子向胃粘膜內反彌散而使胃粘膜細胞損害,從而使潰瘍形成。

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粘膜淺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一般指內鏡下存在如下表現:

(1)胃黏膜充血,呈片狀發紅,邊緣模糊,侷限性或瀰漫性分佈;

(2)胃黏膜水腫,充血和水腫同時存在,形成紅白相間,以紅為主的表現;

(3)黏膜易出血;

(4)可有小的糜爛。

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指侷限性或廣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縮(數量減少,功能減低),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炎性反應,其診斷主要依靠胃鏡發現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的病理所見。隨著年齡的增長,本病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慢性萎縮性胃炎一般指內鏡下存在如下表現:

(1)胃黏膜色澤變淡,呈淡紅色、灰色甚至灰白色,可瀰漫性或侷限性分佈;

(2)黏膜變薄,皺襞變細;

(3)粘膜下血管顯露;

(4)黏膜表面上皮增生或腸化形成細小顆粒或較大的結節;

(5)有糜爛或易出血;

(6)粘液少或無。病理表現為黏膜層腺體萎縮、纖維化、腸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腺體萎縮是指胃黏膜固有腺體(胃底腺和幽門腺)數量減少,黏膜層纖維組織、黏膜肌和淋巴細胞增生。

慢性萎縮性胃炎需要定期做胃鏡複查:一般的慢性萎縮性胃炎3年複查1次,伴有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伴輕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個月1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需行內鏡或手術治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