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痛,你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內附治療胃痛中成藥指南)

治胃痛,你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內附治療胃痛中成藥指南)

1

3個最簡單的方法判斷脾胃是否虛弱

有3個最簡單的方法判斷一個人的脾胃是不是虛弱:看手、看眼袋、看舌頭。

看手

看手時,首先看手的示指(即食指)。示指可以反映整個脾胃的功能。如果示指變形,並且小指內側根的部分有痠痛的感覺,表明消化系統出現了功能障礙。

示指靠近拇指一側的根部有個叫“二間”的穴位,便祕和腹脹的患者長期堅持按摩這個部位,可以減輕便祕。如果示指出現硬塊、顏色變紫,表明脾胃虛弱至極,這時常會出現完谷不化、大便溏稀和肚子痛等症狀。

看手判斷脾胃狀況,除了看手指,還要看整個手掌。將十指併攏,觀察手指與手指之間的縫隙。指縫過大,表明脾胃有問題,患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的可能性比較大。

看眼袋

再來說說眼袋。眼袋形成的原因是脾胃長期虛弱、運化無力,水溼停留在身體內。足陽明胃經的起始處正好是出現眼袋的部位,水溼首先會停留在這裡。

眼部周圍的皮膚較薄、組織疏鬆,水溼瘀結於眼睛周圍,眼瞼就會隆起,形成眼袋。中醫判斷脾胃是否虛弱,常常會看眼袋。如果要徹底消除眼袋,必須補脾補胃。脾胃強壯之後,運化有了力量,身體內的水溼慢慢減少,眼袋就會消失。

看舌

最後說說舌。舌的顏色可以反映身體的狀況。健康人的舌質為淡紅色;如果舌質偏淡,說明血虛;如果舌質偏紅,說明體內有熱;如果舌質發紫,說明體內有瘀血。

脾胃虛弱者的舌質最大的特點是:舌體胖大,舌的邊緣有牙齒的痕跡。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後不能運化水溼,水停留在體內,舌頭也會變得肥大。肥大的舌頭與牙齒擠壓,便使舌邊緣出現了齒痕。

看舌質的時候還可以順便看一下舌苔。健康人的舌頭上有一層淡淡的、溼潤的薄白苔,不燥不滑;若舌苔發黃,說明體內有熱;舌苔焦黃,說明體內的熱盛;舌苔發白,說明體內有寒;舌苔發黑,說明體內的寒盛;舌苔厚膩,且滿布白苔,說明脾胃虛弱。

脾胃生病的起因

脾胃四怕,生、冷、撐、生氣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四怕生氣。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撐,飢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飲食不節制有關,脾生病則與人過度勞累有關(過勞憂思)。肝與脾胃互相影響。必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肝不鬱,則脾不虛

肝不鬱,則脾不虛,大家都知道“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

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鬱氣滯有關,生氣動怒憂思鬱結,都會導致肝氣不疏,橫逆克脾胃,導致腹脹氣滯,胃脘不適諸多病症。要讓脾胃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洩,這樣肝木與脾土處於和諧關係。因此說,養脾胃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怒,儘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治胃痛,你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內附治療胃痛中成藥指南)

1

3個最簡單的方法判斷脾胃是否虛弱

有3個最簡單的方法判斷一個人的脾胃是不是虛弱:看手、看眼袋、看舌頭。

看手

看手時,首先看手的示指(即食指)。示指可以反映整個脾胃的功能。如果示指變形,並且小指內側根的部分有痠痛的感覺,表明消化系統出現了功能障礙。

示指靠近拇指一側的根部有個叫“二間”的穴位,便祕和腹脹的患者長期堅持按摩這個部位,可以減輕便祕。如果示指出現硬塊、顏色變紫,表明脾胃虛弱至極,這時常會出現完谷不化、大便溏稀和肚子痛等症狀。

看手判斷脾胃狀況,除了看手指,還要看整個手掌。將十指併攏,觀察手指與手指之間的縫隙。指縫過大,表明脾胃有問題,患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的可能性比較大。

看眼袋

再來說說眼袋。眼袋形成的原因是脾胃長期虛弱、運化無力,水溼停留在身體內。足陽明胃經的起始處正好是出現眼袋的部位,水溼首先會停留在這裡。

眼部周圍的皮膚較薄、組織疏鬆,水溼瘀結於眼睛周圍,眼瞼就會隆起,形成眼袋。中醫判斷脾胃是否虛弱,常常會看眼袋。如果要徹底消除眼袋,必須補脾補胃。脾胃強壯之後,運化有了力量,身體內的水溼慢慢減少,眼袋就會消失。

看舌

最後說說舌。舌的顏色可以反映身體的狀況。健康人的舌質為淡紅色;如果舌質偏淡,說明血虛;如果舌質偏紅,說明體內有熱;如果舌質發紫,說明體內有瘀血。

脾胃虛弱者的舌質最大的特點是:舌體胖大,舌的邊緣有牙齒的痕跡。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後不能運化水溼,水停留在體內,舌頭也會變得肥大。肥大的舌頭與牙齒擠壓,便使舌邊緣出現了齒痕。

看舌質的時候還可以順便看一下舌苔。健康人的舌頭上有一層淡淡的、溼潤的薄白苔,不燥不滑;若舌苔發黃,說明體內有熱;舌苔焦黃,說明體內的熱盛;舌苔發白,說明體內有寒;舌苔發黑,說明體內的寒盛;舌苔厚膩,且滿布白苔,說明脾胃虛弱。

脾胃生病的起因

脾胃四怕,生、冷、撐、生氣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四怕生氣。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撐,飢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飲食不節制有關,脾生病則與人過度勞累有關(過勞憂思)。肝與脾胃互相影響。必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肝不鬱,則脾不虛

肝不鬱,則脾不虛,大家都知道“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

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鬱氣滯有關,生氣動怒憂思鬱結,都會導致肝氣不疏,橫逆克脾胃,導致腹脹氣滯,胃脘不適諸多病症。要讓脾胃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洩,這樣肝木與脾土處於和諧關係。因此說,養脾胃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怒,儘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治胃痛,你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內附治療胃痛中成藥指南)

胃痛分型

最好的醫生,往往是我們自己。

當我們偶感風寒,亦或者胃酸胃痛,往往不會立即去醫院,一般情況下都會自己找點成藥來吃。但是對於中成藥來說,如果不對症的話,往往適得其反,加重病情。

這回,咱們就來看看,胃痛的話,我們如何選擇成藥。

胃痛是臨床常見病。其發病有緩、急之分,證候有寒、熱、虛、實等各種不同類型。臨床應辨證求因,審因論治。若能辨證運用中成藥,治療胃痛,常能獲得滿意效果。

寒凝氣滯型

過食生冷,或感受寒涼所致胃脘冷痛,喜溫喜按,遇冷痛重者,屬於寒凝氣滯型胃痛。

·治療原則:溫中散寒

·常用中成藥:良附丸。此藥組成為高良薑、香附,配伍後有溫胃理氣之效。應口服,3~6g/次,2次/日。

食積內停型

脘腹痞悶,噯氣有食腐味,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嘔逆,大便祕結甚至腹痛腹瀉者屬於食積內停型胃痛。

·治療原則:消食導滯,和胃止痛

·常用中成藥:越鞠保和丸。此藥組成為梔子,六神曲,醋香附,川芎,蒼朮,木香,檳榔,有疏肝解鬱,開胃消食之功。應口服,一次6克,一日1~2次。不適用於脾胃陰虛者,主要表現為口乾、舌紅少津、大便幹。

肝胃不和型

肝鬱氣滯,肝氣犯胃導滯胃脘脹痛,甚則連及兩脅,情緒鬱怒則加重,噯氣或排氣後得以緩解,噯氣頻繁者屬於肝胃不和型胃痛。

·治療原則:疏肝和胃,理氣止痛。

·常用中成藥:胃蘇顆粒。方由紫蘇梗、香附、陳皮、枳殼、檳榔、香櫞、佛手、制雞內金構成,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功。用法為口服,15g/次,3次/日。脾胃陰虛或肝胃鬱火胃痛者慎用。

脾胃虛寒型

脾胃虛寒,運化失司所致胃脘冷痛、畏寒肢冷、喜熱飲食,常於空腹時發作,得食則緩,大便溏洩,神疲乏力者屬虛寒胃痛型。

·治療原則:溫中補虛止痛

·常用中成藥:理中丸。方由人蔘,白朮,炙甘草,乾薑構成,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健胃之功。應口服,8丸/次,3次/日。陰虛內熱,感冒發熱者忌用。

溼阻氣滯型

脘腹脹滿,胃痛隱隱,不思飲食,四肢倦怠,嘔吐酸水或洩瀉者屬於溼濁中阻型胃痛。

·治療原則:化溼和中

·常用中成藥:香砂養胃丸。主要成分為白朮、木香、砂仁、豆蔻、藿香、陳皮、厚朴、香附、茯苓、枳實、半夏和甘草,諸藥合用共奏溫中和胃之力。用量為1丸/次,2次/日。若表現為口乾欲飲水,大便乾結,小便短少的胃陰虛者不宜服用。

溼熱內蘊型

脘腹隱痛,飽脹反酸,噁心嘔吐,食慾減退以及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見以上症狀者都屬於溼熱內蘊型胃痛。

·治療原則:清熱燥溼

·常用中成藥:三九胃泰顆粒。主要成分是三叉苦、九里香、兩面針、木香、黃芩、茯苓、地黃、白芍。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溼、行氣活血、柔肝止痛之功。同時應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

治胃痛,你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內附治療胃痛中成藥指南)

1

3個最簡單的方法判斷脾胃是否虛弱

有3個最簡單的方法判斷一個人的脾胃是不是虛弱:看手、看眼袋、看舌頭。

看手

看手時,首先看手的示指(即食指)。示指可以反映整個脾胃的功能。如果示指變形,並且小指內側根的部分有痠痛的感覺,表明消化系統出現了功能障礙。

示指靠近拇指一側的根部有個叫“二間”的穴位,便祕和腹脹的患者長期堅持按摩這個部位,可以減輕便祕。如果示指出現硬塊、顏色變紫,表明脾胃虛弱至極,這時常會出現完谷不化、大便溏稀和肚子痛等症狀。

看手判斷脾胃狀況,除了看手指,還要看整個手掌。將十指併攏,觀察手指與手指之間的縫隙。指縫過大,表明脾胃有問題,患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的可能性比較大。

看眼袋

再來說說眼袋。眼袋形成的原因是脾胃長期虛弱、運化無力,水溼停留在身體內。足陽明胃經的起始處正好是出現眼袋的部位,水溼首先會停留在這裡。

眼部周圍的皮膚較薄、組織疏鬆,水溼瘀結於眼睛周圍,眼瞼就會隆起,形成眼袋。中醫判斷脾胃是否虛弱,常常會看眼袋。如果要徹底消除眼袋,必須補脾補胃。脾胃強壯之後,運化有了力量,身體內的水溼慢慢減少,眼袋就會消失。

看舌

最後說說舌。舌的顏色可以反映身體的狀況。健康人的舌質為淡紅色;如果舌質偏淡,說明血虛;如果舌質偏紅,說明體內有熱;如果舌質發紫,說明體內有瘀血。

脾胃虛弱者的舌質最大的特點是:舌體胖大,舌的邊緣有牙齒的痕跡。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後不能運化水溼,水停留在體內,舌頭也會變得肥大。肥大的舌頭與牙齒擠壓,便使舌邊緣出現了齒痕。

看舌質的時候還可以順便看一下舌苔。健康人的舌頭上有一層淡淡的、溼潤的薄白苔,不燥不滑;若舌苔發黃,說明體內有熱;舌苔焦黃,說明體內的熱盛;舌苔發白,說明體內有寒;舌苔發黑,說明體內的寒盛;舌苔厚膩,且滿布白苔,說明脾胃虛弱。

脾胃生病的起因

脾胃四怕,生、冷、撐、生氣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四怕生氣。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撐,飢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飲食不節制有關,脾生病則與人過度勞累有關(過勞憂思)。肝與脾胃互相影響。必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肝不鬱,則脾不虛

肝不鬱,則脾不虛,大家都知道“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

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鬱氣滯有關,生氣動怒憂思鬱結,都會導致肝氣不疏,橫逆克脾胃,導致腹脹氣滯,胃脘不適諸多病症。要讓脾胃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洩,這樣肝木與脾土處於和諧關係。因此說,養脾胃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怒,儘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治胃痛,你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內附治療胃痛中成藥指南)

胃痛分型

最好的醫生,往往是我們自己。

當我們偶感風寒,亦或者胃酸胃痛,往往不會立即去醫院,一般情況下都會自己找點成藥來吃。但是對於中成藥來說,如果不對症的話,往往適得其反,加重病情。

這回,咱們就來看看,胃痛的話,我們如何選擇成藥。

胃痛是臨床常見病。其發病有緩、急之分,證候有寒、熱、虛、實等各種不同類型。臨床應辨證求因,審因論治。若能辨證運用中成藥,治療胃痛,常能獲得滿意效果。

寒凝氣滯型

過食生冷,或感受寒涼所致胃脘冷痛,喜溫喜按,遇冷痛重者,屬於寒凝氣滯型胃痛。

·治療原則:溫中散寒

·常用中成藥:良附丸。此藥組成為高良薑、香附,配伍後有溫胃理氣之效。應口服,3~6g/次,2次/日。

食積內停型

脘腹痞悶,噯氣有食腐味,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嘔逆,大便祕結甚至腹痛腹瀉者屬於食積內停型胃痛。

·治療原則:消食導滯,和胃止痛

·常用中成藥:越鞠保和丸。此藥組成為梔子,六神曲,醋香附,川芎,蒼朮,木香,檳榔,有疏肝解鬱,開胃消食之功。應口服,一次6克,一日1~2次。不適用於脾胃陰虛者,主要表現為口乾、舌紅少津、大便幹。

肝胃不和型

肝鬱氣滯,肝氣犯胃導滯胃脘脹痛,甚則連及兩脅,情緒鬱怒則加重,噯氣或排氣後得以緩解,噯氣頻繁者屬於肝胃不和型胃痛。

·治療原則:疏肝和胃,理氣止痛。

·常用中成藥:胃蘇顆粒。方由紫蘇梗、香附、陳皮、枳殼、檳榔、香櫞、佛手、制雞內金構成,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功。用法為口服,15g/次,3次/日。脾胃陰虛或肝胃鬱火胃痛者慎用。

脾胃虛寒型

脾胃虛寒,運化失司所致胃脘冷痛、畏寒肢冷、喜熱飲食,常於空腹時發作,得食則緩,大便溏洩,神疲乏力者屬虛寒胃痛型。

·治療原則:溫中補虛止痛

·常用中成藥:理中丸。方由人蔘,白朮,炙甘草,乾薑構成,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健胃之功。應口服,8丸/次,3次/日。陰虛內熱,感冒發熱者忌用。

溼阻氣滯型

脘腹脹滿,胃痛隱隱,不思飲食,四肢倦怠,嘔吐酸水或洩瀉者屬於溼濁中阻型胃痛。

·治療原則:化溼和中

·常用中成藥:香砂養胃丸。主要成分為白朮、木香、砂仁、豆蔻、藿香、陳皮、厚朴、香附、茯苓、枳實、半夏和甘草,諸藥合用共奏溫中和胃之力。用量為1丸/次,2次/日。若表現為口乾欲飲水,大便乾結,小便短少的胃陰虛者不宜服用。

溼熱內蘊型

脘腹隱痛,飽脹反酸,噁心嘔吐,食慾減退以及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見以上症狀者都屬於溼熱內蘊型胃痛。

·治療原則:清熱燥溼

·常用中成藥:三九胃泰顆粒。主要成分是三叉苦、九里香、兩面針、木香、黃芩、茯苓、地黃、白芍。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溼、行氣活血、柔肝止痛之功。同時應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

治胃痛,你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內附治療胃痛中成藥指南)

胃脘久痛常用三方

香砂理中湯

本方適用於脾胃虛寒氣滯所致胃脘久痛。

辨證要點

①痛,一般僅隱隱作痛,偶有疼痛較劇者,但尚不至於鑽心徹背難以忍受。因系氣虛兼氣滯,故空腹或飯後疼痛、喜按不喜按無一定規律。

②脹:氣滯則脹(飽滿感),食後更顯,病者常喜按撫胃脘,或有意識地噯氣則舒。

③嘔:或嘔痰沫,或吐清水,或清涎自湧。

④洩:大便次數不定,每日一次或數次,便質軟或稀溏,易通,無裡急後重或不爽感。

此外,飲食喜惡也是辨證要點之一。病者平素喜溫熱飲食,不願多食含水分較多的蔬菜水果。至於脈象、舌苔只作參考。比較而言,後者診斷意義似更大。若舌質淡,苔薄白或白膩有助確診。但亦有少數病例因脾氣下陷,津液不能上承而現舌幹,辨證又當更進一層。

本方無須過多加減,若疼痛持續或面色不榮,可加當歸、香附以活血行氣;形寒肢冷,脈沉微者,可加附子。

一貫煎

本方適用於肝胃不和而致的胃脘久痛。

辨證要點:

①痛多於脹,其痛為隱痛,燒灼痛或刺痛,偶有劇痛,但尚能忍受。

②平時易激動,情緒較緊張;睡眠不佳或伴有耳鳴、健忘。

③口苦而幹,便祕或便乾燥、有熱感。

④舌質多偏紅,舌苔薄黃或少苔;脈弦(包括細、滑、虛等兼弦脈)。

若從病者飲食喜惡看,香砂理中湯證喜溫熱,惡寒涼;一貫煎證喜涼惡熱。從生活史說,前者應多注意飲食習慣,後者則應注意精神因素。

半夏瀉心湯

本方適用於寒熱虛實夾雜的胃脘久痛。俞氏依據此方藥物配伍特點,應用於寒熱虛實夾雜的胃脘痛,屢經驗證,效果很好。實踐體會,胃脘久痛屬純寒純熱者固多,而寒熱夾雜者亦復不少;虛中夾實、實中夾虛者更屬常見,因而半夏瀉心湯的臨證應用機會甚多。

由於寒熱虛實夾雜,呈現病情無常,因而尚難確切提出半夏瀉心湯的應用標準。一般說,病者既有寒象又有熱象,主要有下述兩種表現

①上熱下寒,如既有口乾口苦,舌紅,泛酸,又見大便溏薄易通,甚或完谷不化,小便清長;

②上寒下熱,如既有清涎自湧或嘔吐清水,口淡,又見大便粘膩不爽,小便短赤。

既有實象又有虛象的主要依據:

①素體與病情表現不一致,如飢餓時痛,得食則緩解,痛時喜按,多屬虛象,但外觀患者形態尚壯實,舉止及精神不亞於常人;或與之相反,外觀虛弱,精神萎靡,而痛卻拒按,且有泛酸嘈雜,甚或大便祕結。

②症狀與脈象舌象不一致,如痛只綿綿,喜按,食慾不振,而舌苔卻黃膩,脈見沉實或弦滑有力;或痛較劇拒按,泛酸,心下痞塞,便祕,而脈卻見濡細,舌質淡等。

③從寒熱看虛實,一般說,寒多虛,熱多實,雖不是絕對的,但可作參考。

本方加減:熱偏盛,心下嘈雜或心煩不眠,加梔子、豆豉;泛酸多者,合左金丸;大便祕加栝樓;寒偏盛,兼見胃脘脹悶,大便溏洩者加砂仁。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素有“陰平陽祕,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之說。因此對待胃痛的一般經驗就可以總結為“寒痛溫之,熱痛清之,食痛消之,蟲痛驅之,溼痛化之,氣痛和之,虛痛補之。

如果您有胃病舊疾的話,不如根據這篇文章選擇適合自己的成藥來備用,當胃痛發作時就不會急病亂投醫了。

“四寶粥”補脾胃

瞭解瞭如何判斷脾胃虛弱之後,怎麼補脾胃呢?

脾胃虛弱的人最怕喝中藥,這時我會建議他們喝粥。我建議大家在熬粥時加4樣食材一一蓮子肉、山藥、薏米和芡實。將這4樣食物按1 : 1 : 1 : 1的比例配好,打磨成粉,每次熬粥的時候放幾勺。這個“四寶粥”對補脾胃特別有幫助。

古往今來,許多醫家都將蓮子視為補脾胃的第一選擇。而山藥既補氣又補陰,是平補脾胃的良藥。薏米最大的功效是祛溼。運化水溼是脾的功能之一,人體內的溼氣太重會增加脾的負擔,祛溼就是為脾減輕負擔。芡實與蓮子肉的作用相似,也是補脾胃的最好食物之一,芡實的收斂作用比蓮子強,是補脾止瀉的良藥。

捏脊補脾胃

還有一種最簡單的補脾胃的方法,就是捏脊,要從尾椎骨一直捏到頸部。捏的時候不必拘泥於穴位,因為脊柱及其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走行路線,捏脊可以刺激多條經絡,這樣就做到了“離穴不離經”。

捏脊的方法很簡單,捏起背部的皮肉,再放開,再捏起,不斷重複即可。捏脊可以健益脾胃、強健一身之氣,能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還有滋陰補血、平抑心火的作用。一般脾胃有問題的人臉色呈土黃色,這類人少言懶動、偏食,捏脊有助調理脾胃。捏脊法對先天脾胃功能不足的小孩也有很好的調養作用,對小兒疳積有奇效。

脾胃既然如此重要,我們就應該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自己的脾胃。我總結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四怕生氣,要想保護脾胃,一定要注意脾胃的“四怕”。飲食要合理,少食生冷、甜膩的食物,多運動、多吃素食、少飲酒、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態,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脾胃。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中醫思維十,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小五

✎運營編號:GYZX00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