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長期抗病毒治療後,肝癌風險還有多大?

慢乙肝長期抗病毒治療後肝癌風險究竟有何變化?

強效核苷(酸)類似物長期治療對肝硬化、肝細胞癌(HCC)的發生有何影響仍是需要進一步確定的問題。最新發表於Hepatology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或許有助於回答這個問題。

文章報告了由歐洲10家中心聯合開展的一項隊列研究的結果。該研究分析了恩替卡韋(ETV)或替諾福韋(TDF)治療5年後慢乙肝患者的HCC發生率,尋找與遲發HCC有關的可能因素。

研究納入了1951例成年高加索慢乙肝患者,這些患者基線時無HCC,接受ETV/TDF治療1年以上。

慢乙肝長期抗病毒治療後肝癌風險究竟有何變化?

強效核苷(酸)類似物長期治療對肝硬化、肝細胞癌(HCC)的發生有何影響仍是需要進一步確定的問題。最新發表於Hepatology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或許有助於回答這個問題。

文章報告了由歐洲10家中心聯合開展的一項隊列研究的結果。該研究分析了恩替卡韋(ETV)或替諾福韋(TDF)治療5年後慢乙肝患者的HCC發生率,尋找與遲發HCC有關的可能因素。

研究納入了1951例成年高加索慢乙肝患者,這些患者基線時無HCC,接受ETV/TDF治療1年以上。

慢乙肝長期抗病毒治療後,肝癌風險還有多大?

在治療後的第一個五年內,101例患者診斷HCC,佔總人數的5.2%。第一個五年內未發生HCC的患者中,1205例(佔總數的62%)繼續隨訪5~10年(中位數6.8年),在第二個五年(第6~10年)中有7例診斷為HCC(1.4%)。

前五年和五年後的HCC年發生率分別為1.22%和0.73%(P=0.050)。在無肝硬化患者中,前五年的HCC年發生率和五年後無區別(0.49% vs. 0.47%,P=0.931)。而在肝硬化患者中,五年後的HCC年發生率(1.57%)較前五年(3.22%)顯著下降,P=0.039。

五年後診斷HCC的所有病例在開始接受ETV/TDF治療時的年齡均超過了50歲。多因素分析顯示,年紀較大、基線及五年時的血小板水平較低以及五年時的肝臟硬度值≥12 kPa與五年後的HCC發生率更高獨立相關。

這說明,高加索慢乙肝患者接受ETV/TDF治療,在第二個五年內的HCC發生率下降,特別是對於合併代償期肝硬化的患者,更是如此。並且不難看出,從降低肝癌風險角度出發,乙肝抗病毒治療要儘早,不要等到四五十歲了、發生肝硬化了再治療。

慢性HBV感染者的HBV DNA和HBsAg水平與肝癌風險有關

HBsAg和病毒載量均為HBV感染的標誌物,可用於肝癌風險的分層。我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市癌症研究所Yang等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慢性HBV感染者的HBV DNA和HBsAg水平較高,與肝癌的發生風險增加有關。

該項巢式病例對照研究(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NCCS)基於上海人群的2個隊列中納入211例肝癌病例和221例HBsAg血清學陽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作為對照,通過Logistic迴歸分析,對HBV DNA和HBsAg水平與肝癌發生風險的相關性進行評估。

慢乙肝長期抗病毒治療後肝癌風險究竟有何變化?

強效核苷(酸)類似物長期治療對肝硬化、肝細胞癌(HCC)的發生有何影響仍是需要進一步確定的問題。最新發表於Hepatology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或許有助於回答這個問題。

文章報告了由歐洲10家中心聯合開展的一項隊列研究的結果。該研究分析了恩替卡韋(ETV)或替諾福韋(TDF)治療5年後慢乙肝患者的HCC發生率,尋找與遲發HCC有關的可能因素。

研究納入了1951例成年高加索慢乙肝患者,這些患者基線時無HCC,接受ETV/TDF治療1年以上。

慢乙肝長期抗病毒治療後,肝癌風險還有多大?

在治療後的第一個五年內,101例患者診斷HCC,佔總人數的5.2%。第一個五年內未發生HCC的患者中,1205例(佔總數的62%)繼續隨訪5~10年(中位數6.8年),在第二個五年(第6~10年)中有7例診斷為HCC(1.4%)。

前五年和五年後的HCC年發生率分別為1.22%和0.73%(P=0.050)。在無肝硬化患者中,前五年的HCC年發生率和五年後無區別(0.49% vs. 0.47%,P=0.931)。而在肝硬化患者中,五年後的HCC年發生率(1.57%)較前五年(3.22%)顯著下降,P=0.039。

五年後診斷HCC的所有病例在開始接受ETV/TDF治療時的年齡均超過了50歲。多因素分析顯示,年紀較大、基線及五年時的血小板水平較低以及五年時的肝臟硬度值≥12 kPa與五年後的HCC發生率更高獨立相關。

這說明,高加索慢乙肝患者接受ETV/TDF治療,在第二個五年內的HCC發生率下降,特別是對於合併代償期肝硬化的患者,更是如此。並且不難看出,從降低肝癌風險角度出發,乙肝抗病毒治療要儘早,不要等到四五十歲了、發生肝硬化了再治療。

慢性HBV感染者的HBV DNA和HBsAg水平與肝癌風險有關

HBsAg和病毒載量均為HBV感染的標誌物,可用於肝癌風險的分層。我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市癌症研究所Yang等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慢性HBV感染者的HBV DNA和HBsAg水平較高,與肝癌的發生風險增加有關。

該項巢式病例對照研究(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NCCS)基於上海人群的2個隊列中納入211例肝癌病例和221例HBsAg血清學陽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作為對照,通過Logistic迴歸分析,對HBV DNA和HBsAg水平與肝癌發生風險的相關性進行評估。

慢乙肝長期抗病毒治療後,肝癌風險還有多大?

結果表明,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癌風險與其HBV DNA和HBsAg水平升高呈正相關,存在劑量效應關係。與HBV DNA<2000IU/mL者相比,HBV DNA水平為2000~19999 IU/mL和≥20000 IU/mL者發生肝癌的校正比值比(OR)分別為2.11(95%CI:0.99~4.50)和10.47(95%CI:5.06~21.68);與HBsAg水平較低(0.05~99 IU/mL)者相比,HBsAg水平為100~999 IU/mL和≥1000 IU/mL者發生肝癌的校正OR分別為1.82(95%CI:0.90~3.68)和2.21(95%CI:1.10~4.43)。

與HBV DNA水平<2000 IU/mL且HBsAg<100 IU/mL者相比,HBV DNA水平<2000 IU/mL、HBsAg水平≥100 IU/mL者發生肝癌的校正OR為2.20(95% CI:1.07-4.49),HBV DNA水平≥2000 IU/mL、HBsAg水平<1000 IU/mL者發生肝癌的校正OR為6.94(95% CI:3.39-14.23),HBV DNA水平≥2000 IU/mL且HBsAg水平≥1000 IU/mL者發生肝癌的校正OR為16.15(95% CI:7.60-34.32)。

研究者指出,對於慢性HBV感染者,應該建議同時將HBV DNA水平降至<2000 IU/mL和HBsAg水平降至<100 IU/mL,以降低肝癌的發生風險。

治療、買藥必定需要一大筆費用,也是許多乙肝患者的心頭病,因此,為了讓更多人看得起病,目前慢性患者每年可申請7200元的補助費用,包括:、丙肝、、和肝癌等患者,目前補助政策在四川實施,詳情可通過共 |眾|號:四川華西肝病研究所,詳細瞭解具體條件以及申請事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