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的疼痛開關——正確使用阿是穴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這裡有趣,不簡單。

[ 阿 是 穴 ]

每當身上有哪裡疼痛時,我們總是想去按揉按揉痛處。在還沒有系統醫學時,古人正是在這種“哪痛按哪”中發現,對痛點的按壓能消除疼痛。

隨著治療經驗的不斷積累,有一些修行的高人就透過體會氣功內視,並結合陰陽術數理論,進而推導出經絡學說來,於是才寫出了《靈樞》這部鉅著;這種以病痛局部或病痛有關的壓痛點(敏感點)就叫做阿是穴

無處不在的疼痛開關——正確使用阿是穴

阿是穴作為腧穴的一類穴位,既無具體名稱,沒有一定數目,也無固定部位,是對十四經穴與經外奇穴的補充。溯本求源,阿是穴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記載的“以痛為腧”,發展至唐代才有了‘阿是穴’這個名稱。阿是穴因“灸刺皆驗”,所以被臨床廣泛應用。

疾病在人體,大多數的表現是疼痛,我們通常講治病的目的,首先也就是為解除病痛。病與痛總是聯繫在一起的,體內發生疼痛,體表上如果發現壓痛點,針刺或灸治、按壓,體內的疼痛很快消失,這個方法就叫“阿是治療”

有研究表明,臟腑器官病變在身體的某些部位會出現感覺過敏或壓痛。刺激這些部位,可使患病的器官得到改善,甚至痊癒。因此,阿是穴應用得當,可以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阿是穴又叫‘天應穴’,就好像是上天所指示解除病痛的開關。那麼阿是穴是如何做‘灸刺皆應’的呢?當疾病發生的時候,人體的某一部分就會發生相應的氣血阻滯,造成氣血局部性、臨時性的聚集。從而出現阿是現象。當這種疾病解除時,氣血的臨時集聚也隨之解除,阿是穴現象即消失。

那麼,我們如何有效使用阿是穴呢?

第一,要選取正確的體位

無處不在的疼痛開關——正確使用阿是穴

《標幽賦》雲:“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說明不同的腧穴需要不同的體位才能準確取得。如十四正經腧穴中取養老,需掌心向胸;取肩髑需外展上臂平肩;取後溪需自然半握拳。

同理,作為三大類腧穴之一的阿是穴,也有其取穴的特殊體位。如落枕患者自然端坐時不痛或微痛,頭左轉時疼痛加劇,則應在左轉頭位取穴;肩周炎患者前臂自然下垂時不痛或微痛,上舉或背伸時疼痛加劇,則應在上舉和背伸位取穴;急性腰扭傷患者在活動腰部時疼痛加劇,狹窄性腱鞘炎患者在屈伸患指時疼痛加劇。這類疾病患者在活動時疼痛遠比靜止時劇烈,疼痛劇烈時取阿是穴更符合 《內經》 “以痛為腧” 的法則。因此,對活動時疼痛或疼痛加重的患者,要在活動體位取穴,反之則在常規體位取穴。

第二,應重視患者陳述的主觀不適處

無處不在的疼痛開關——正確使用阿是穴

患者的主觀不適處往往是組織器官病變處,如網球肘患者能準確指出病變處。主觀痛點與壓痛點基本一致。在患者的配合下,醫師能較快找到壓痛點,選準阿是穴,節省了診斷時間。也有部分患者主觀痛點與壓痛點不一致,有些患者韌帶、肌肉損傷或神經周圍軟組織炎變粘連時間較長,患者主觀痛點往往壓痛不明顯,需根據患者主觀痛點所在部位的解剖結構來分析損傷點 (即壓痛點),來選準阿是穴。

第三,要用力按壓探尋

無處不在的疼痛開關——正確使用阿是穴

《素問 ·繆刺論》雲:“疾按之應手如痛,刺之。” 《素問 ·骨 空論》雲: “切之堅痛,如筋者灸之。” 《靈樞 -五邪》雲: “以手按 之,快然乃刺之。”其中的 “疾按之”、 “切之”、“按之” 等語句,都有用力按壓之意,說明阿是穴是在用力按壓探尋時出現的痛點或特殊感應點,不能把患者的主觀痛點當作阿是穴。

四,刺灸體位與取穴體位應保持一致

坐取則坐針,臥取則臥針之,如左轉頭位取阿是穴,則在左轉頭位針之;前臂上舉位取阿是穴,則在前臂上舉位針之。

第五,要合理使用刺灸法

無處不在的疼痛開關——正確使用阿是穴

活動體位取穴後多用針刺治療,不留針,得氣後提針至皮下,作多向斜刺後出針。為防止患者體位改變導致折針或斷針,施術過程中,術者左手需幫助患者固定體位。常規體位取穴後,根據病證特點選擇針刺 (留針 )、艾灸、火罐等治療即可。

阿是穴的由來己久,並被歷代醫家所重視,阿是穴在臨床上的適應證廣泛,療效顯著,但在應用時應辨證論治,根據病位、病性,遵照鍼灸補瀉準則,配用適當的腧穴,採用適當刺灸法才可收到較好的療效。阿是穴主要針對氣血阻滯或運動後造成的疼痛,而長癤子、膿腫、潰爛、血瘤等病症,不在此適應範圍,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判定、施治,切勿濫用!

好消息!

萬一針老師課程(第二期)

即將在北京開課了

百穴易得,針術難求

1月20日,跟隨萬老師一起學習鍼灸吧!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