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對於國外的大多數科幻大片我都沒啥興趣,尤其是《星球大戰》這種,幾乎是看完就忘,比如原力覺醒那一部,除了幾個人拿著光劍七揮八揮的213場景外,其他情節差不多忘的一乾二淨了~我承認我記性差,但是我想,還是有些精神內核的東西會才能更讓人觸動。細細想來,《人工智能》應該算是我最喜歡的一部科幻電影了,然後就是《機器人瓦力》,那部全篇沒有一句臺詞,卻依然暖心似火的神奇電影。

銀翼殺手:吊打星球大戰一百遍

這麼來看,大概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悲觀主義者往往對過去無限追憶,對現實總是懷疑,至於對未來的態度,似乎要複雜的多,一方面我憧憬著不遠的將來我將見到的東西,就像十年前無法想象智能手機移動支付般的期待,另一方面,從內心的偏好來看,我似乎更喜歡暗黑的未來世界設定,不過好在,黑暗世界裡的些微光亮,我還是心嚮往之。

銀翼殺手,大概符合這樣的設定。

銀翼殺手:吊打星球大戰一百遍

銀翼殺手最打動我的鏡頭是第一部最後一幕,身為複製人首領的 Roy在雨中看著雨幕,他說,所有的一切都將消融在時光中,就像眼淚融入雨水,時間死了,然後他也死了。那一瞬間,我彷彿感覺到世界靜止,時光凝固,蒼茫宇宙中只剩下一顆渺小藍色星球,孤單而倔強,他的眼神攝人心魄,充滿宿命的味道。

銀翼殺手:吊打星球大戰一百遍

複製人一直在尋找自己,哪怕只是一個名字。對身份的認知從第一部一直延續到第二部。如果說第一部複製人還只是在尋找生命的時長,獲得最為基本的生存權利,那第二部當壽命不再是問題的時候,自我存在的意義才是影片的核心主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生命的存在形式從來就不只有一種,自視高貴的人類其實真的沒必要把自己看得太過重要,不過,從造物主的角色跌落成同類,這種感覺大概就是上帝變為普通人般的心理落差,好像是沒那麼容易接受,畢竟現實生活中,誰誰誰高中成績還沒我好現在混得好還不是因為運氣好之類的言論不絕於耳。

銀翼殺手:吊打星球大戰一百遍

其實換個角度來想,作為創造者創造出比自己更為優秀的存在本身,不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肯定麼。不過更為深層次的問題是,當人類的身份認知出現問題,也就是說當我們發現自己並不是唯一,另一個物種也能成為我們時,那我們是什麼?丟掉了自己的身份,就像丟掉了名字一樣可怕。所以孔子說“必也正名乎”,而《秦時明月》裡勝七和兄弟在禁地拼死搏鬥不過也是為了拿回自己的名字。

銀翼殺手:吊打星球大戰一百遍

說實話,我覺得銀翼殺手的主題並不複雜,脈絡也很清晰,從第一部,到三個短片,再到第二部,貫穿始終的,都是“我是誰”這樣一個問題。它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在它以前的科幻電影(1982年),大多是娛樂元素居多、粗製濫造的工業化產物,而它第一次告訴世人,其實未來電影可以這麼拍。暗黑的世界設定也許更加接近事物本源,也促使人們思考關於存在的終極問題。畢竟,只有想清楚了自己的位置,才能知道前進的方向。於是,銀翼殺手成了是賽博朋克電影的祖師爺,無論是後來的《攻殼機動隊》還是《黑客帝國》,都有著它的血液。

銀翼殺手:吊打星球大戰一百遍

《2049》裡,joi說,世間所有生命都是A/T/C/G構成,而我只有0和1。可是她最後還是對K喊出了我愛你,可能有些東西真的可以超越生命本身吧。

銀翼殺手:吊打星球大戰一百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