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的《羅長姐》,它是今年西寧First影展與陳坤所發起的“山下紀錄片實驗室”所資助的,這也是金馬近年的一大趨勢,入選的影片有越來越大的部分來自於First影展,甚至去年金馬的最佳影片《八月》就來自其中,證明金馬越發看重青年創作者所帶來的新美學和新眼光。

我看的這場是在新光的1廳,去之前猜是小廳,果然如此,而且觀眾是相當的少,可能臺灣觀眾對這題材的片不太感冒吧。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的《羅長姐》,它是今年西寧First影展與陳坤所發起的“山下紀錄片實驗室”所資助的,這也是金馬近年的一大趨勢,入選的影片有越來越大的部分來自於First影展,甚至去年金馬的最佳影片《八月》就來自其中,證明金馬越發看重青年創作者所帶來的新美學和新眼光。

我看的這場是在新光的1廳,去之前猜是小廳,果然如此,而且觀眾是相當的少,可能臺灣觀眾對這題材的片不太感冒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片子開頭影像緩緩流動,慢慢鋪開主人公羅長姐的日常生活,這段影像的光影和構圖作者處理得相當考究,使得鏡頭裡的湖北農村老人的生活隱隱透出清冷的氣氛,接著鏡頭不動聲色地記錄著老人還有一個被圍欄圍起來的有精神問題的兒子才政,羅長姐每天隔著木柵欄給他餵飯,而兒子好像已經認不得母親了,有時會突然動手打人或者打自己,但羅長姐卻也見怪不怪了,淡淡地繼續照顧著他,畢竟在過去四十年裡每天如是。之後由才政的老戰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才政幾十年前在部隊得了腦膜炎,從此失憶精神失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誰靠近他他就打誰,在過去四十年裡,羅長姐每天照顧他起居餵食,而自己也被才政打瞎了右眼也毫無怨言,但可惜她今年已經八十八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自己可能無法再繼續照顧下去了,讓自己孫媳婦接自己的班,繼續照顧才政。能看出作者有意不動聲色地呈現出這家人的日常生活,片中幾個細節處理挺有玩味,片子後部居然不拍主人公羅長姐了,而一直在拍羅長姐的孫媳婦照顧才政,一開始覺得實在有點奇怪,後來一想,孫媳婦不就是下一個羅長姐嗎,在這個家庭裡,命運不斷地輪迴,這個或許是導演的意圖,但我不知其他觀眾有沒察覺,羅長姐給孫媳婦交代照顧才政的事的時候,孫媳婦並不是乾脆地答應,而是一直在說她害怕,而且按照常理,不管她願不願意,在攝影機的威權下,她都不太能拒絕,孫媳婦和才政並無血緣關係,與羅長姐和才政的母子情根本無法比較,她實際上有多願意背上這個一輩子的重擔,她有多掙扎,這些地方片子都並沒呈現,這可能會削弱它作為一部紀錄片的說服力。片子還鋪了一條羅長姐家養的豬從出生、打針到被賣、被宰的線,其中的意義是含蓄曖昧的,豬與才政都是被關起來的,都是被“喂”的,隨著時間的流動,豬從生到死,才政當然還是那個才政,但照顧他的人不同了,新的“羅長姐”接棒了。

縱觀整部片子,羅長姐家庭不幸的命運幾乎都是通過幾段講述間接呈現的,觀眾確實能感覺到羅長姐對命運的無奈和母愛的偉大,但比起去年金馬紀錄片《日常對話》,直擊人心的力量就差了不少,影像停留在生活的表象,底下的暗湧其實還未太“出味”。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的《羅長姐》,它是今年西寧First影展與陳坤所發起的“山下紀錄片實驗室”所資助的,這也是金馬近年的一大趨勢,入選的影片有越來越大的部分來自於First影展,甚至去年金馬的最佳影片《八月》就來自其中,證明金馬越發看重青年創作者所帶來的新美學和新眼光。

我看的這場是在新光的1廳,去之前猜是小廳,果然如此,而且觀眾是相當的少,可能臺灣觀眾對這題材的片不太感冒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片子開頭影像緩緩流動,慢慢鋪開主人公羅長姐的日常生活,這段影像的光影和構圖作者處理得相當考究,使得鏡頭裡的湖北農村老人的生活隱隱透出清冷的氣氛,接著鏡頭不動聲色地記錄著老人還有一個被圍欄圍起來的有精神問題的兒子才政,羅長姐每天隔著木柵欄給他餵飯,而兒子好像已經認不得母親了,有時會突然動手打人或者打自己,但羅長姐卻也見怪不怪了,淡淡地繼續照顧著他,畢竟在過去四十年裡每天如是。之後由才政的老戰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才政幾十年前在部隊得了腦膜炎,從此失憶精神失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誰靠近他他就打誰,在過去四十年裡,羅長姐每天照顧他起居餵食,而自己也被才政打瞎了右眼也毫無怨言,但可惜她今年已經八十八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自己可能無法再繼續照顧下去了,讓自己孫媳婦接自己的班,繼續照顧才政。能看出作者有意不動聲色地呈現出這家人的日常生活,片中幾個細節處理挺有玩味,片子後部居然不拍主人公羅長姐了,而一直在拍羅長姐的孫媳婦照顧才政,一開始覺得實在有點奇怪,後來一想,孫媳婦不就是下一個羅長姐嗎,在這個家庭裡,命運不斷地輪迴,這個或許是導演的意圖,但我不知其他觀眾有沒察覺,羅長姐給孫媳婦交代照顧才政的事的時候,孫媳婦並不是乾脆地答應,而是一直在說她害怕,而且按照常理,不管她願不願意,在攝影機的威權下,她都不太能拒絕,孫媳婦和才政並無血緣關係,與羅長姐和才政的母子情根本無法比較,她實際上有多願意背上這個一輩子的重擔,她有多掙扎,這些地方片子都並沒呈現,這可能會削弱它作為一部紀錄片的說服力。片子還鋪了一條羅長姐家養的豬從出生、打針到被賣、被宰的線,其中的意義是含蓄曖昧的,豬與才政都是被關起來的,都是被“喂”的,隨著時間的流動,豬從生到死,才政當然還是那個才政,但照顧他的人不同了,新的“羅長姐”接棒了。

縱觀整部片子,羅長姐家庭不幸的命運幾乎都是通過幾段講述間接呈現的,觀眾確實能感覺到羅長姐對命運的無奈和母愛的偉大,但比起去年金馬紀錄片《日常對話》,直擊人心的力量就差了不少,影像停留在生活的表象,底下的暗湧其實還未太“出味”。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我給羅長姐打三星半吧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的《羅長姐》,它是今年西寧First影展與陳坤所發起的“山下紀錄片實驗室”所資助的,這也是金馬近年的一大趨勢,入選的影片有越來越大的部分來自於First影展,甚至去年金馬的最佳影片《八月》就來自其中,證明金馬越發看重青年創作者所帶來的新美學和新眼光。

我看的這場是在新光的1廳,去之前猜是小廳,果然如此,而且觀眾是相當的少,可能臺灣觀眾對這題材的片不太感冒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片子開頭影像緩緩流動,慢慢鋪開主人公羅長姐的日常生活,這段影像的光影和構圖作者處理得相當考究,使得鏡頭裡的湖北農村老人的生活隱隱透出清冷的氣氛,接著鏡頭不動聲色地記錄著老人還有一個被圍欄圍起來的有精神問題的兒子才政,羅長姐每天隔著木柵欄給他餵飯,而兒子好像已經認不得母親了,有時會突然動手打人或者打自己,但羅長姐卻也見怪不怪了,淡淡地繼續照顧著他,畢竟在過去四十年裡每天如是。之後由才政的老戰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才政幾十年前在部隊得了腦膜炎,從此失憶精神失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誰靠近他他就打誰,在過去四十年裡,羅長姐每天照顧他起居餵食,而自己也被才政打瞎了右眼也毫無怨言,但可惜她今年已經八十八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自己可能無法再繼續照顧下去了,讓自己孫媳婦接自己的班,繼續照顧才政。能看出作者有意不動聲色地呈現出這家人的日常生活,片中幾個細節處理挺有玩味,片子後部居然不拍主人公羅長姐了,而一直在拍羅長姐的孫媳婦照顧才政,一開始覺得實在有點奇怪,後來一想,孫媳婦不就是下一個羅長姐嗎,在這個家庭裡,命運不斷地輪迴,這個或許是導演的意圖,但我不知其他觀眾有沒察覺,羅長姐給孫媳婦交代照顧才政的事的時候,孫媳婦並不是乾脆地答應,而是一直在說她害怕,而且按照常理,不管她願不願意,在攝影機的威權下,她都不太能拒絕,孫媳婦和才政並無血緣關係,與羅長姐和才政的母子情根本無法比較,她實際上有多願意背上這個一輩子的重擔,她有多掙扎,這些地方片子都並沒呈現,這可能會削弱它作為一部紀錄片的說服力。片子還鋪了一條羅長姐家養的豬從出生、打針到被賣、被宰的線,其中的意義是含蓄曖昧的,豬與才政都是被關起來的,都是被“喂”的,隨著時間的流動,豬從生到死,才政當然還是那個才政,但照顧他的人不同了,新的“羅長姐”接棒了。

縱觀整部片子,羅長姐家庭不幸的命運幾乎都是通過幾段講述間接呈現的,觀眾確實能感覺到羅長姐對命運的無奈和母愛的偉大,但比起去年金馬紀錄片《日常對話》,直擊人心的力量就差了不少,影像停留在生活的表象,底下的暗湧其實還未太“出味”。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我給羅長姐打三星半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新光影城,還是熟悉的配方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的《羅長姐》,它是今年西寧First影展與陳坤所發起的“山下紀錄片實驗室”所資助的,這也是金馬近年的一大趨勢,入選的影片有越來越大的部分來自於First影展,甚至去年金馬的最佳影片《八月》就來自其中,證明金馬越發看重青年創作者所帶來的新美學和新眼光。

我看的這場是在新光的1廳,去之前猜是小廳,果然如此,而且觀眾是相當的少,可能臺灣觀眾對這題材的片不太感冒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片子開頭影像緩緩流動,慢慢鋪開主人公羅長姐的日常生活,這段影像的光影和構圖作者處理得相當考究,使得鏡頭裡的湖北農村老人的生活隱隱透出清冷的氣氛,接著鏡頭不動聲色地記錄著老人還有一個被圍欄圍起來的有精神問題的兒子才政,羅長姐每天隔著木柵欄給他餵飯,而兒子好像已經認不得母親了,有時會突然動手打人或者打自己,但羅長姐卻也見怪不怪了,淡淡地繼續照顧著他,畢竟在過去四十年裡每天如是。之後由才政的老戰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才政幾十年前在部隊得了腦膜炎,從此失憶精神失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誰靠近他他就打誰,在過去四十年裡,羅長姐每天照顧他起居餵食,而自己也被才政打瞎了右眼也毫無怨言,但可惜她今年已經八十八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自己可能無法再繼續照顧下去了,讓自己孫媳婦接自己的班,繼續照顧才政。能看出作者有意不動聲色地呈現出這家人的日常生活,片中幾個細節處理挺有玩味,片子後部居然不拍主人公羅長姐了,而一直在拍羅長姐的孫媳婦照顧才政,一開始覺得實在有點奇怪,後來一想,孫媳婦不就是下一個羅長姐嗎,在這個家庭裡,命運不斷地輪迴,這個或許是導演的意圖,但我不知其他觀眾有沒察覺,羅長姐給孫媳婦交代照顧才政的事的時候,孫媳婦並不是乾脆地答應,而是一直在說她害怕,而且按照常理,不管她願不願意,在攝影機的威權下,她都不太能拒絕,孫媳婦和才政並無血緣關係,與羅長姐和才政的母子情根本無法比較,她實際上有多願意背上這個一輩子的重擔,她有多掙扎,這些地方片子都並沒呈現,這可能會削弱它作為一部紀錄片的說服力。片子還鋪了一條羅長姐家養的豬從出生、打針到被賣、被宰的線,其中的意義是含蓄曖昧的,豬與才政都是被關起來的,都是被“喂”的,隨著時間的流動,豬從生到死,才政當然還是那個才政,但照顧他的人不同了,新的“羅長姐”接棒了。

縱觀整部片子,羅長姐家庭不幸的命運幾乎都是通過幾段講述間接呈現的,觀眾確實能感覺到羅長姐對命運的無奈和母愛的偉大,但比起去年金馬紀錄片《日常對話》,直擊人心的力量就差了不少,影像停留在生活的表象,底下的暗湧其實還未太“出味”。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我給羅長姐打三星半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新光影城,還是熟悉的配方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出了戲院,今天天氣好好哦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的《羅長姐》,它是今年西寧First影展與陳坤所發起的“山下紀錄片實驗室”所資助的,這也是金馬近年的一大趨勢,入選的影片有越來越大的部分來自於First影展,甚至去年金馬的最佳影片《八月》就來自其中,證明金馬越發看重青年創作者所帶來的新美學和新眼光。

我看的這場是在新光的1廳,去之前猜是小廳,果然如此,而且觀眾是相當的少,可能臺灣觀眾對這題材的片不太感冒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片子開頭影像緩緩流動,慢慢鋪開主人公羅長姐的日常生活,這段影像的光影和構圖作者處理得相當考究,使得鏡頭裡的湖北農村老人的生活隱隱透出清冷的氣氛,接著鏡頭不動聲色地記錄著老人還有一個被圍欄圍起來的有精神問題的兒子才政,羅長姐每天隔著木柵欄給他餵飯,而兒子好像已經認不得母親了,有時會突然動手打人或者打自己,但羅長姐卻也見怪不怪了,淡淡地繼續照顧著他,畢竟在過去四十年裡每天如是。之後由才政的老戰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才政幾十年前在部隊得了腦膜炎,從此失憶精神失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誰靠近他他就打誰,在過去四十年裡,羅長姐每天照顧他起居餵食,而自己也被才政打瞎了右眼也毫無怨言,但可惜她今年已經八十八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自己可能無法再繼續照顧下去了,讓自己孫媳婦接自己的班,繼續照顧才政。能看出作者有意不動聲色地呈現出這家人的日常生活,片中幾個細節處理挺有玩味,片子後部居然不拍主人公羅長姐了,而一直在拍羅長姐的孫媳婦照顧才政,一開始覺得實在有點奇怪,後來一想,孫媳婦不就是下一個羅長姐嗎,在這個家庭裡,命運不斷地輪迴,這個或許是導演的意圖,但我不知其他觀眾有沒察覺,羅長姐給孫媳婦交代照顧才政的事的時候,孫媳婦並不是乾脆地答應,而是一直在說她害怕,而且按照常理,不管她願不願意,在攝影機的威權下,她都不太能拒絕,孫媳婦和才政並無血緣關係,與羅長姐和才政的母子情根本無法比較,她實際上有多願意背上這個一輩子的重擔,她有多掙扎,這些地方片子都並沒呈現,這可能會削弱它作為一部紀錄片的說服力。片子還鋪了一條羅長姐家養的豬從出生、打針到被賣、被宰的線,其中的意義是含蓄曖昧的,豬與才政都是被關起來的,都是被“喂”的,隨著時間的流動,豬從生到死,才政當然還是那個才政,但照顧他的人不同了,新的“羅長姐”接棒了。

縱觀整部片子,羅長姐家庭不幸的命運幾乎都是通過幾段講述間接呈現的,觀眾確實能感覺到羅長姐對命運的無奈和母愛的偉大,但比起去年金馬紀錄片《日常對話》,直擊人心的力量就差了不少,影像停留在生活的表象,底下的暗湧其實還未太“出味”。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我給羅長姐打三星半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新光影城,還是熟悉的配方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出了戲院,今天天氣好好哦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的《羅長姐》,它是今年西寧First影展與陳坤所發起的“山下紀錄片實驗室”所資助的,這也是金馬近年的一大趨勢,入選的影片有越來越大的部分來自於First影展,甚至去年金馬的最佳影片《八月》就來自其中,證明金馬越發看重青年創作者所帶來的新美學和新眼光。

我看的這場是在新光的1廳,去之前猜是小廳,果然如此,而且觀眾是相當的少,可能臺灣觀眾對這題材的片不太感冒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片子開頭影像緩緩流動,慢慢鋪開主人公羅長姐的日常生活,這段影像的光影和構圖作者處理得相當考究,使得鏡頭裡的湖北農村老人的生活隱隱透出清冷的氣氛,接著鏡頭不動聲色地記錄著老人還有一個被圍欄圍起來的有精神問題的兒子才政,羅長姐每天隔著木柵欄給他餵飯,而兒子好像已經認不得母親了,有時會突然動手打人或者打自己,但羅長姐卻也見怪不怪了,淡淡地繼續照顧著他,畢竟在過去四十年裡每天如是。之後由才政的老戰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才政幾十年前在部隊得了腦膜炎,從此失憶精神失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誰靠近他他就打誰,在過去四十年裡,羅長姐每天照顧他起居餵食,而自己也被才政打瞎了右眼也毫無怨言,但可惜她今年已經八十八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自己可能無法再繼續照顧下去了,讓自己孫媳婦接自己的班,繼續照顧才政。能看出作者有意不動聲色地呈現出這家人的日常生活,片中幾個細節處理挺有玩味,片子後部居然不拍主人公羅長姐了,而一直在拍羅長姐的孫媳婦照顧才政,一開始覺得實在有點奇怪,後來一想,孫媳婦不就是下一個羅長姐嗎,在這個家庭裡,命運不斷地輪迴,這個或許是導演的意圖,但我不知其他觀眾有沒察覺,羅長姐給孫媳婦交代照顧才政的事的時候,孫媳婦並不是乾脆地答應,而是一直在說她害怕,而且按照常理,不管她願不願意,在攝影機的威權下,她都不太能拒絕,孫媳婦和才政並無血緣關係,與羅長姐和才政的母子情根本無法比較,她實際上有多願意背上這個一輩子的重擔,她有多掙扎,這些地方片子都並沒呈現,這可能會削弱它作為一部紀錄片的說服力。片子還鋪了一條羅長姐家養的豬從出生、打針到被賣、被宰的線,其中的意義是含蓄曖昧的,豬與才政都是被關起來的,都是被“喂”的,隨著時間的流動,豬從生到死,才政當然還是那個才政,但照顧他的人不同了,新的“羅長姐”接棒了。

縱觀整部片子,羅長姐家庭不幸的命運幾乎都是通過幾段講述間接呈現的,觀眾確實能感覺到羅長姐對命運的無奈和母愛的偉大,但比起去年金馬紀錄片《日常對話》,直擊人心的力量就差了不少,影像停留在生活的表象,底下的暗湧其實還未太“出味”。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我給羅長姐打三星半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新光影城,還是熟悉的配方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出了戲院,今天天氣好好哦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的《羅長姐》,它是今年西寧First影展與陳坤所發起的“山下紀錄片實驗室”所資助的,這也是金馬近年的一大趨勢,入選的影片有越來越大的部分來自於First影展,甚至去年金馬的最佳影片《八月》就來自其中,證明金馬越發看重青年創作者所帶來的新美學和新眼光。

我看的這場是在新光的1廳,去之前猜是小廳,果然如此,而且觀眾是相當的少,可能臺灣觀眾對這題材的片不太感冒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片子開頭影像緩緩流動,慢慢鋪開主人公羅長姐的日常生活,這段影像的光影和構圖作者處理得相當考究,使得鏡頭裡的湖北農村老人的生活隱隱透出清冷的氣氛,接著鏡頭不動聲色地記錄著老人還有一個被圍欄圍起來的有精神問題的兒子才政,羅長姐每天隔著木柵欄給他餵飯,而兒子好像已經認不得母親了,有時會突然動手打人或者打自己,但羅長姐卻也見怪不怪了,淡淡地繼續照顧著他,畢竟在過去四十年裡每天如是。之後由才政的老戰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才政幾十年前在部隊得了腦膜炎,從此失憶精神失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誰靠近他他就打誰,在過去四十年裡,羅長姐每天照顧他起居餵食,而自己也被才政打瞎了右眼也毫無怨言,但可惜她今年已經八十八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自己可能無法再繼續照顧下去了,讓自己孫媳婦接自己的班,繼續照顧才政。能看出作者有意不動聲色地呈現出這家人的日常生活,片中幾個細節處理挺有玩味,片子後部居然不拍主人公羅長姐了,而一直在拍羅長姐的孫媳婦照顧才政,一開始覺得實在有點奇怪,後來一想,孫媳婦不就是下一個羅長姐嗎,在這個家庭裡,命運不斷地輪迴,這個或許是導演的意圖,但我不知其他觀眾有沒察覺,羅長姐給孫媳婦交代照顧才政的事的時候,孫媳婦並不是乾脆地答應,而是一直在說她害怕,而且按照常理,不管她願不願意,在攝影機的威權下,她都不太能拒絕,孫媳婦和才政並無血緣關係,與羅長姐和才政的母子情根本無法比較,她實際上有多願意背上這個一輩子的重擔,她有多掙扎,這些地方片子都並沒呈現,這可能會削弱它作為一部紀錄片的說服力。片子還鋪了一條羅長姐家養的豬從出生、打針到被賣、被宰的線,其中的意義是含蓄曖昧的,豬與才政都是被關起來的,都是被“喂”的,隨著時間的流動,豬從生到死,才政當然還是那個才政,但照顧他的人不同了,新的“羅長姐”接棒了。

縱觀整部片子,羅長姐家庭不幸的命運幾乎都是通過幾段講述間接呈現的,觀眾確實能感覺到羅長姐對命運的無奈和母愛的偉大,但比起去年金馬紀錄片《日常對話》,直擊人心的力量就差了不少,影像停留在生活的表象,底下的暗湧其實還未太“出味”。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我給羅長姐打三星半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新光影城,還是熟悉的配方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出了戲院,今天天氣好好哦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觀眾票選排行榜,兩部經典《春光乍洩》和《霸王別姬》佔據前面,目前排得最前的競賽片是《血觀音》

附送的紙質版觀影手冊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的《羅長姐》,它是今年西寧First影展與陳坤所發起的“山下紀錄片實驗室”所資助的,這也是金馬近年的一大趨勢,入選的影片有越來越大的部分來自於First影展,甚至去年金馬的最佳影片《八月》就來自其中,證明金馬越發看重青年創作者所帶來的新美學和新眼光。

我看的這場是在新光的1廳,去之前猜是小廳,果然如此,而且觀眾是相當的少,可能臺灣觀眾對這題材的片不太感冒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片子開頭影像緩緩流動,慢慢鋪開主人公羅長姐的日常生活,這段影像的光影和構圖作者處理得相當考究,使得鏡頭裡的湖北農村老人的生活隱隱透出清冷的氣氛,接著鏡頭不動聲色地記錄著老人還有一個被圍欄圍起來的有精神問題的兒子才政,羅長姐每天隔著木柵欄給他餵飯,而兒子好像已經認不得母親了,有時會突然動手打人或者打自己,但羅長姐卻也見怪不怪了,淡淡地繼續照顧著他,畢竟在過去四十年裡每天如是。之後由才政的老戰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才政幾十年前在部隊得了腦膜炎,從此失憶精神失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誰靠近他他就打誰,在過去四十年裡,羅長姐每天照顧他起居餵食,而自己也被才政打瞎了右眼也毫無怨言,但可惜她今年已經八十八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自己可能無法再繼續照顧下去了,讓自己孫媳婦接自己的班,繼續照顧才政。能看出作者有意不動聲色地呈現出這家人的日常生活,片中幾個細節處理挺有玩味,片子後部居然不拍主人公羅長姐了,而一直在拍羅長姐的孫媳婦照顧才政,一開始覺得實在有點奇怪,後來一想,孫媳婦不就是下一個羅長姐嗎,在這個家庭裡,命運不斷地輪迴,這個或許是導演的意圖,但我不知其他觀眾有沒察覺,羅長姐給孫媳婦交代照顧才政的事的時候,孫媳婦並不是乾脆地答應,而是一直在說她害怕,而且按照常理,不管她願不願意,在攝影機的威權下,她都不太能拒絕,孫媳婦和才政並無血緣關係,與羅長姐和才政的母子情根本無法比較,她實際上有多願意背上這個一輩子的重擔,她有多掙扎,這些地方片子都並沒呈現,這可能會削弱它作為一部紀錄片的說服力。片子還鋪了一條羅長姐家養的豬從出生、打針到被賣、被宰的線,其中的意義是含蓄曖昧的,豬與才政都是被關起來的,都是被“喂”的,隨著時間的流動,豬從生到死,才政當然還是那個才政,但照顧他的人不同了,新的“羅長姐”接棒了。

縱觀整部片子,羅長姐家庭不幸的命運幾乎都是通過幾段講述間接呈現的,觀眾確實能感覺到羅長姐對命運的無奈和母愛的偉大,但比起去年金馬紀錄片《日常對話》,直擊人心的力量就差了不少,影像停留在生活的表象,底下的暗湧其實還未太“出味”。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我給羅長姐打三星半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新光影城,還是熟悉的配方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出了戲院,今天天氣好好哦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觀眾票選排行榜,兩部經典《春光乍洩》和《霸王別姬》佔據前面,目前排得最前的競賽片是《血觀音》

附送的紙質版觀影手冊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的《羅長姐》,它是今年西寧First影展與陳坤所發起的“山下紀錄片實驗室”所資助的,這也是金馬近年的一大趨勢,入選的影片有越來越大的部分來自於First影展,甚至去年金馬的最佳影片《八月》就來自其中,證明金馬越發看重青年創作者所帶來的新美學和新眼光。

我看的這場是在新光的1廳,去之前猜是小廳,果然如此,而且觀眾是相當的少,可能臺灣觀眾對這題材的片不太感冒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片子開頭影像緩緩流動,慢慢鋪開主人公羅長姐的日常生活,這段影像的光影和構圖作者處理得相當考究,使得鏡頭裡的湖北農村老人的生活隱隱透出清冷的氣氛,接著鏡頭不動聲色地記錄著老人還有一個被圍欄圍起來的有精神問題的兒子才政,羅長姐每天隔著木柵欄給他餵飯,而兒子好像已經認不得母親了,有時會突然動手打人或者打自己,但羅長姐卻也見怪不怪了,淡淡地繼續照顧著他,畢竟在過去四十年裡每天如是。之後由才政的老戰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才政幾十年前在部隊得了腦膜炎,從此失憶精神失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誰靠近他他就打誰,在過去四十年裡,羅長姐每天照顧他起居餵食,而自己也被才政打瞎了右眼也毫無怨言,但可惜她今年已經八十八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自己可能無法再繼續照顧下去了,讓自己孫媳婦接自己的班,繼續照顧才政。能看出作者有意不動聲色地呈現出這家人的日常生活,片中幾個細節處理挺有玩味,片子後部居然不拍主人公羅長姐了,而一直在拍羅長姐的孫媳婦照顧才政,一開始覺得實在有點奇怪,後來一想,孫媳婦不就是下一個羅長姐嗎,在這個家庭裡,命運不斷地輪迴,這個或許是導演的意圖,但我不知其他觀眾有沒察覺,羅長姐給孫媳婦交代照顧才政的事的時候,孫媳婦並不是乾脆地答應,而是一直在說她害怕,而且按照常理,不管她願不願意,在攝影機的威權下,她都不太能拒絕,孫媳婦和才政並無血緣關係,與羅長姐和才政的母子情根本無法比較,她實際上有多願意背上這個一輩子的重擔,她有多掙扎,這些地方片子都並沒呈現,這可能會削弱它作為一部紀錄片的說服力。片子還鋪了一條羅長姐家養的豬從出生、打針到被賣、被宰的線,其中的意義是含蓄曖昧的,豬與才政都是被關起來的,都是被“喂”的,隨著時間的流動,豬從生到死,才政當然還是那個才政,但照顧他的人不同了,新的“羅長姐”接棒了。

縱觀整部片子,羅長姐家庭不幸的命運幾乎都是通過幾段講述間接呈現的,觀眾確實能感覺到羅長姐對命運的無奈和母愛的偉大,但比起去年金馬紀錄片《日常對話》,直擊人心的力量就差了不少,影像停留在生活的表象,底下的暗湧其實還未太“出味”。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我給羅長姐打三星半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新光影城,還是熟悉的配方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出了戲院,今天天氣好好哦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觀眾票選排行榜,兩部經典《春光乍洩》和《霸王別姬》佔據前面,目前排得最前的競賽片是《血觀音》

附送的紙質版觀影手冊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的《羅長姐》,它是今年西寧First影展與陳坤所發起的“山下紀錄片實驗室”所資助的,這也是金馬近年的一大趨勢,入選的影片有越來越大的部分來自於First影展,甚至去年金馬的最佳影片《八月》就來自其中,證明金馬越發看重青年創作者所帶來的新美學和新眼光。

我看的這場是在新光的1廳,去之前猜是小廳,果然如此,而且觀眾是相當的少,可能臺灣觀眾對這題材的片不太感冒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片子開頭影像緩緩流動,慢慢鋪開主人公羅長姐的日常生活,這段影像的光影和構圖作者處理得相當考究,使得鏡頭裡的湖北農村老人的生活隱隱透出清冷的氣氛,接著鏡頭不動聲色地記錄著老人還有一個被圍欄圍起來的有精神問題的兒子才政,羅長姐每天隔著木柵欄給他餵飯,而兒子好像已經認不得母親了,有時會突然動手打人或者打自己,但羅長姐卻也見怪不怪了,淡淡地繼續照顧著他,畢竟在過去四十年裡每天如是。之後由才政的老戰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才政幾十年前在部隊得了腦膜炎,從此失憶精神失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誰靠近他他就打誰,在過去四十年裡,羅長姐每天照顧他起居餵食,而自己也被才政打瞎了右眼也毫無怨言,但可惜她今年已經八十八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自己可能無法再繼續照顧下去了,讓自己孫媳婦接自己的班,繼續照顧才政。能看出作者有意不動聲色地呈現出這家人的日常生活,片中幾個細節處理挺有玩味,片子後部居然不拍主人公羅長姐了,而一直在拍羅長姐的孫媳婦照顧才政,一開始覺得實在有點奇怪,後來一想,孫媳婦不就是下一個羅長姐嗎,在這個家庭裡,命運不斷地輪迴,這個或許是導演的意圖,但我不知其他觀眾有沒察覺,羅長姐給孫媳婦交代照顧才政的事的時候,孫媳婦並不是乾脆地答應,而是一直在說她害怕,而且按照常理,不管她願不願意,在攝影機的威權下,她都不太能拒絕,孫媳婦和才政並無血緣關係,與羅長姐和才政的母子情根本無法比較,她實際上有多願意背上這個一輩子的重擔,她有多掙扎,這些地方片子都並沒呈現,這可能會削弱它作為一部紀錄片的說服力。片子還鋪了一條羅長姐家養的豬從出生、打針到被賣、被宰的線,其中的意義是含蓄曖昧的,豬與才政都是被關起來的,都是被“喂”的,隨著時間的流動,豬從生到死,才政當然還是那個才政,但照顧他的人不同了,新的“羅長姐”接棒了。

縱觀整部片子,羅長姐家庭不幸的命運幾乎都是通過幾段講述間接呈現的,觀眾確實能感覺到羅長姐對命運的無奈和母愛的偉大,但比起去年金馬紀錄片《日常對話》,直擊人心的力量就差了不少,影像停留在生活的表象,底下的暗湧其實還未太“出味”。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我給羅長姐打三星半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新光影城,還是熟悉的配方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出了戲院,今天天氣好好哦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觀眾票選排行榜,兩部經典《春光乍洩》和《霸王別姬》佔據前面,目前排得最前的競賽片是《血觀音》

附送的紙質版觀影手冊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目錄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之一的《羅長姐》,它是今年西寧First影展與陳坤所發起的“山下紀錄片實驗室”所資助的,這也是金馬近年的一大趨勢,入選的影片有越來越大的部分來自於First影展,甚至去年金馬的最佳影片《八月》就來自其中,證明金馬越發看重青年創作者所帶來的新美學和新眼光。

我看的這場是在新光的1廳,去之前猜是小廳,果然如此,而且觀眾是相當的少,可能臺灣觀眾對這題材的片不太感冒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片子開頭影像緩緩流動,慢慢鋪開主人公羅長姐的日常生活,這段影像的光影和構圖作者處理得相當考究,使得鏡頭裡的湖北農村老人的生活隱隱透出清冷的氣氛,接著鏡頭不動聲色地記錄著老人還有一個被圍欄圍起來的有精神問題的兒子才政,羅長姐每天隔著木柵欄給他餵飯,而兒子好像已經認不得母親了,有時會突然動手打人或者打自己,但羅長姐卻也見怪不怪了,淡淡地繼續照顧著他,畢竟在過去四十年裡每天如是。之後由才政的老戰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才政幾十年前在部隊得了腦膜炎,從此失憶精神失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誰靠近他他就打誰,在過去四十年裡,羅長姐每天照顧他起居餵食,而自己也被才政打瞎了右眼也毫無怨言,但可惜她今年已經八十八了,眼睛也看不見了,自己可能無法再繼續照顧下去了,讓自己孫媳婦接自己的班,繼續照顧才政。能看出作者有意不動聲色地呈現出這家人的日常生活,片中幾個細節處理挺有玩味,片子後部居然不拍主人公羅長姐了,而一直在拍羅長姐的孫媳婦照顧才政,一開始覺得實在有點奇怪,後來一想,孫媳婦不就是下一個羅長姐嗎,在這個家庭裡,命運不斷地輪迴,這個或許是導演的意圖,但我不知其他觀眾有沒察覺,羅長姐給孫媳婦交代照顧才政的事的時候,孫媳婦並不是乾脆地答應,而是一直在說她害怕,而且按照常理,不管她願不願意,在攝影機的威權下,她都不太能拒絕,孫媳婦和才政並無血緣關係,與羅長姐和才政的母子情根本無法比較,她實際上有多願意背上這個一輩子的重擔,她有多掙扎,這些地方片子都並沒呈現,這可能會削弱它作為一部紀錄片的說服力。片子還鋪了一條羅長姐家養的豬從出生、打針到被賣、被宰的線,其中的意義是含蓄曖昧的,豬與才政都是被關起來的,都是被“喂”的,隨著時間的流動,豬從生到死,才政當然還是那個才政,但照顧他的人不同了,新的“羅長姐”接棒了。

縱觀整部片子,羅長姐家庭不幸的命運幾乎都是通過幾段講述間接呈現的,觀眾確實能感覺到羅長姐對命運的無奈和母愛的偉大,但比起去年金馬紀錄片《日常對話》,直擊人心的力量就差了不少,影像停留在生活的表象,底下的暗湧其實還未太“出味”。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我給羅長姐打三星半吧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新光影城,還是熟悉的配方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出了戲院,今天天氣好好哦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觀眾票選排行榜,兩部經典《春光乍洩》和《霸王別姬》佔據前面,目前排得最前的競賽片是《血觀音》

附送的紙質版觀影手冊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目錄

在金馬獎看到很好的紀錄片

裡面的內容,紙質的質感好好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