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兒

小說

作者/房立娓

妮兒

小說

作者/房立娓

沂蒙山裡的妮兒

沂蒙山區一個很不顯眼的山窩窩裡,有一個叫“王家莊”的小山村。村子不大,有二三百口人。從村口向裡望去,看不到住戶,一條窄窄的土路橫擔在南北兩山之間。

北山上零星散佈著一座座低矮的農家院落,一律的石頭院牆,裝著木頭窗子的土坯茅屋。南山上鮮有人家,除了山頂上一片松林,都被開墾成了土地。山腳下一條天然形成的小河,河水一年四季不幹涸,清的可以看到河底的泥沙 。小河自西向東一直延伸到村外,流入鎮上那條最長的河——沂河。

傳說這個村子幾百年前根本沒有人家,山上古木林立,野獸遍地。大概到了明朝末年,這裡住過一群假和尚,有二十幾個人。他們住在南山上一個山洞裡。這些和尚表面上剃著光頭,穿著袈裟,吃齋唸佛和其他和尚沒有區別,其實他們就是一群無惡不作的強盜。

他們平時藏匿在大山裡,裝著樣子每天晨鐘暮鼓,一旦發現經過此地的過路人,沒有幾個不被洗劫一空的。更令人髮指的是,這群道貌岸然的假和尚在那個罪惡的山洞裡姦淫過無數婦女。這些婦女大都是附近老百姓家的妻女,被羞辱後的婦女沒幾個活著回去的。那個無比封建的年代,這些可憐的人在遭受凌辱後解下裹腳布或把衣服扯成布條,隨便搭在一棵樹杈上,把頭伸進那個打了死結的套裡,白白送了死。

妮兒

小說

作者/房立娓

沂蒙山裡的妮兒

沂蒙山區一個很不顯眼的山窩窩裡,有一個叫“王家莊”的小山村。村子不大,有二三百口人。從村口向裡望去,看不到住戶,一條窄窄的土路橫擔在南北兩山之間。

北山上零星散佈著一座座低矮的農家院落,一律的石頭院牆,裝著木頭窗子的土坯茅屋。南山上鮮有人家,除了山頂上一片松林,都被開墾成了土地。山腳下一條天然形成的小河,河水一年四季不幹涸,清的可以看到河底的泥沙 。小河自西向東一直延伸到村外,流入鎮上那條最長的河——沂河。

傳說這個村子幾百年前根本沒有人家,山上古木林立,野獸遍地。大概到了明朝末年,這裡住過一群假和尚,有二十幾個人。他們住在南山上一個山洞裡。這些和尚表面上剃著光頭,穿著袈裟,吃齋唸佛和其他和尚沒有區別,其實他們就是一群無惡不作的強盜。

他們平時藏匿在大山裡,裝著樣子每天晨鐘暮鼓,一旦發現經過此地的過路人,沒有幾個不被洗劫一空的。更令人髮指的是,這群道貌岸然的假和尚在那個罪惡的山洞裡姦淫過無數婦女。這些婦女大都是附近老百姓家的妻女,被羞辱後的婦女沒幾個活著回去的。那個無比封建的年代,這些可憐的人在遭受凌辱後解下裹腳布或把衣服扯成布條,隨便搭在一棵樹杈上,把頭伸進那個打了死結的套裡,白白送了死。

沂蒙山裡的妮兒

這事當時影響惡劣,驚動了官府。官府派了好些官兵將那些和尚全部抓獲,就在那個洞前的空地裡處決了他們。那天來了好多官兵,還有四里八鄉的老百姓。官兵們把一個個五花大綁的和尚全部斬首示眾,老百姓雖然看的心驚肉跳,卻無不拍手叫好。

官府為了以儆效尤,命人在洞口立了一塊石碑,把這件事寫了進去。從此這一帶政治清明,百姓皆安居樂業。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從考究,唯一能驗證的那塊石碑也在歲月侵蝕下辨不清字跡。

可是有一點,這一帶的民風特別純樸,一直延續至今,所以後世人們對那個故事的真實性很少有懷疑的。

不知道過了多少年,這裡陸續有了人家。人們開墾荒山,趕走猛獸,並在村子中央挖了一口大井,從此基本安定下來。後來村子形成了規模,需得起個名字,因王姓最多,從此便有了“王家莊”這個名字。

這個小村子在以後很長的時間裡,也經歷了數不盡的戰亂和自然災害。最厲害的那三年大旱,為了活命,很多人出去討飯吃。外村的也有來這裡討飯的,沂河兩岸的很多村莊之間自此有了交集,人們混熟了以後,互相走動,有的做了兒女親家。

那時候窮,人們卻很會生活,自己找樂子。

幾個村合起來組成的戲班子是最受歡迎的,每年收了秋以後農閒時節,戲班子便忙活起來。他們輪流在幾個大村裡連續演出,附近的人都會聚到一塊湊熱鬧看戲。

戲班子裡一般都是附近的年輕人組成的,大部分都是進過學校識得幾個字的。伴奏樂器一律是二胡,這些人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但都很有水平。

拉二胡的人往往在唱戲的還沒上場之前就準備就緒,一會兒二胡往腿上一架,悠揚婉轉的旋律就像從琴絃上蹦出來似的讓人屏住了呼吸。這還不是最精彩的,綁著兩個大粗辮子的俊俏閨女一上場,眉眼動作都有板有眼的,還沒開口唱下面早就掌聲雷鳴。

妮兒就出生在這個小村子裡。她是家裡的老大,姊妹眾多,沒上過一天學。她的任務是幫父母照顧家庭,拉扯弟妹。

妮兒很小就跟著生產隊裡的大人一起幹活了,她是個極愛美的人,每次出門前總是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齊齊的。她喜歡穿那種市面上流行的方格褂子,裡面套一件月牙白的襯衣,潔白的衣領故意翻出來,顯得特別精神。那一頭瀑布般的頭髮一會兒變成兩條大麻花辮,她對著鏡子前後看看,抿著嘴笑笑,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來,眼睛則眯成兩條好看的月牙。

妮兒

小說

作者/房立娓

沂蒙山裡的妮兒

沂蒙山區一個很不顯眼的山窩窩裡,有一個叫“王家莊”的小山村。村子不大,有二三百口人。從村口向裡望去,看不到住戶,一條窄窄的土路橫擔在南北兩山之間。

北山上零星散佈著一座座低矮的農家院落,一律的石頭院牆,裝著木頭窗子的土坯茅屋。南山上鮮有人家,除了山頂上一片松林,都被開墾成了土地。山腳下一條天然形成的小河,河水一年四季不幹涸,清的可以看到河底的泥沙 。小河自西向東一直延伸到村外,流入鎮上那條最長的河——沂河。

傳說這個村子幾百年前根本沒有人家,山上古木林立,野獸遍地。大概到了明朝末年,這裡住過一群假和尚,有二十幾個人。他們住在南山上一個山洞裡。這些和尚表面上剃著光頭,穿著袈裟,吃齋唸佛和其他和尚沒有區別,其實他們就是一群無惡不作的強盜。

他們平時藏匿在大山裡,裝著樣子每天晨鐘暮鼓,一旦發現經過此地的過路人,沒有幾個不被洗劫一空的。更令人髮指的是,這群道貌岸然的假和尚在那個罪惡的山洞裡姦淫過無數婦女。這些婦女大都是附近老百姓家的妻女,被羞辱後的婦女沒幾個活著回去的。那個無比封建的年代,這些可憐的人在遭受凌辱後解下裹腳布或把衣服扯成布條,隨便搭在一棵樹杈上,把頭伸進那個打了死結的套裡,白白送了死。

沂蒙山裡的妮兒

這事當時影響惡劣,驚動了官府。官府派了好些官兵將那些和尚全部抓獲,就在那個洞前的空地裡處決了他們。那天來了好多官兵,還有四里八鄉的老百姓。官兵們把一個個五花大綁的和尚全部斬首示眾,老百姓雖然看的心驚肉跳,卻無不拍手叫好。

官府為了以儆效尤,命人在洞口立了一塊石碑,把這件事寫了進去。從此這一帶政治清明,百姓皆安居樂業。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從考究,唯一能驗證的那塊石碑也在歲月侵蝕下辨不清字跡。

可是有一點,這一帶的民風特別純樸,一直延續至今,所以後世人們對那個故事的真實性很少有懷疑的。

不知道過了多少年,這裡陸續有了人家。人們開墾荒山,趕走猛獸,並在村子中央挖了一口大井,從此基本安定下來。後來村子形成了規模,需得起個名字,因王姓最多,從此便有了“王家莊”這個名字。

這個小村子在以後很長的時間裡,也經歷了數不盡的戰亂和自然災害。最厲害的那三年大旱,為了活命,很多人出去討飯吃。外村的也有來這裡討飯的,沂河兩岸的很多村莊之間自此有了交集,人們混熟了以後,互相走動,有的做了兒女親家。

那時候窮,人們卻很會生活,自己找樂子。

幾個村合起來組成的戲班子是最受歡迎的,每年收了秋以後農閒時節,戲班子便忙活起來。他們輪流在幾個大村裡連續演出,附近的人都會聚到一塊湊熱鬧看戲。

戲班子裡一般都是附近的年輕人組成的,大部分都是進過學校識得幾個字的。伴奏樂器一律是二胡,這些人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但都很有水平。

拉二胡的人往往在唱戲的還沒上場之前就準備就緒,一會兒二胡往腿上一架,悠揚婉轉的旋律就像從琴絃上蹦出來似的讓人屏住了呼吸。這還不是最精彩的,綁著兩個大粗辮子的俊俏閨女一上場,眉眼動作都有板有眼的,還沒開口唱下面早就掌聲雷鳴。

妮兒就出生在這個小村子裡。她是家裡的老大,姊妹眾多,沒上過一天學。她的任務是幫父母照顧家庭,拉扯弟妹。

妮兒很小就跟著生產隊裡的大人一起幹活了,她是個極愛美的人,每次出門前總是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齊齊的。她喜歡穿那種市面上流行的方格褂子,裡面套一件月牙白的襯衣,潔白的衣領故意翻出來,顯得特別精神。那一頭瀑布般的頭髮一會兒變成兩條大麻花辮,她對著鏡子前後看看,抿著嘴笑笑,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來,眼睛則眯成兩條好看的月牙。

沂蒙山裡的妮兒

山下學校裡朗朗的讀書聲偶爾會傳進她的耳朵裡,這種聲音讓她很嚮往,卻又覺得離自己是那麼遙遠。

“妮兒,你想上學嗎?”

“不想。”

“才不信,俺哥說咱不識字的都是睜眼瞎。”

“他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還不是咱幹活供著他們上學。”

妮兒和長她一歲的堂姐都是以為家裡人口多不能去上學,所以一說起來心裡多少有些不快。

有時候她和堂姐喜歡在中午別人吃飯的空爬到山最頂上那片樹林子裡,白雲就在頭頂飄來飄去,山下的農家小院若隱若現。

“姐,快搭戲臺子了吧?”

“快了,怎麼也得上了大凍著。”

“妮兒,以後你想找個啥樣的男人?”

“不知道。”

“哈哈,也找個睜眼瞎吧——”

“你,你才找個那個樣的。”

妮兒生氣了,去追打堂姐。兩個孩子一溜煙跑到樹林子裡去,幾隻叫不上名字的小鳥受了驚嚇,撲稜稜的飛起來,在樹梢盤旋著。

“姐,你唱個歌吧。”

“俺唱的不好。”

“唱吧,不好也不嫌。”

堂姐唱歌雖不了戲班子裡那些學生唱的好,但是妮兒愛聽,總比她唱的好。

“那還是唱沂蒙山小調吧”

“行。”

堂姐鄭重其事的整了整衣角,站在一塊大石頭上,扯開嗓子唱出聲來: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

妮兒聽得入了神,她向遠處望去,群山起伏,看不到邊。她甚至琢磨不出,山的那一邊有沒有人家。

倆孩子一玩耍起來,都忘了點。隊裡的大人們也沒計較的,大不了朝山頂使勁喊幾聲:

“妮子,蘭子,該上工了!”

村裡最熱鬧的日子就數戲班子唱戲的那些閒閒日子。秋天忙,搭戲臺子看戲是件奢侈的事,只有八月十五那幾天才會有。不過確實熱鬧,幾個鄰村的唱戲好手都來。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愛看戲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都盼著這一天。

十五那天最為熱鬧,戲臺子就在村裡學校門口的空場上,雖然離開演還有很長時間,臺下已經聚滿了人。幾個女演員早已畫了豔豔的妝在後臺等候了。

妮兒匆匆趕去的時候拉二胡的已經開始伴奏了,都坐在戲臺子邊上,悠揚悅耳的二胡聲一響起,本來很嘈雜的現場立刻安靜了下來。

“妮兒,你看,房老師也來了,數他拉的最好了。”

堂姐有些興奮,她拉著母親使勁往前擠了擠。其實堂姐不說,母親也早就注意到了。房老師是學校裡最年輕的老師,他和妮兒她們都是一個村的,按莊親妮兒還得喊他哥哥。

房老師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他家是村裡唯一一戶姓房的人家。他娘在很年輕的時候守了寡,留下了一雙幼小的兒女。那個年代,一個女人帶著孩子很難生活下去,改嫁他鄉又怕委屈了孩子,經人撮合他爹就來王家莊裡到做了上門女婿。他爹人有點傻,但是能幹活,整天樂呵呵的,見誰都笑嘻嘻的打招呼。後來有了房老師和小他三歲的弟弟,一家六口算是齊全了。

房老師他娘是個很要強且重視教育的女人,雖然家裡日子過得相對更加艱辛,她竟覺得讀書有用,咬著牙把倆小兒子供下學來。也許是因了這樣的家庭環境,房老師說話做事總是一板一眼的,為人又熱心,村裡老少沒有不誇的。

妮兒平日裡不大見房老師,偶爾見了也總是低著頭裝著沒看見,但是妮兒心裡一直對這個斯斯文文的教書先生懷有好感。

那天房老師穿了一件藏藍色中山服,衣服有點舊卻很乾淨。上衣的上口袋裡別了一支明晃晃的鋼筆,濃密的頭髮烏黑髮亮。他專注的坐在那裡,手臂隨著琴絃優雅的來回移動。

妮兒的眼睛一直沒離開房老師,一時間看呆了。

不知什麼時候,周圍突然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原來是女演員出場了。-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飄飄年來到——”

甜美的嗓音立刻把人們的情緒調動了起來。

“好!”

“真好聽!”

女演員叫臘梅,也是本村的,比母親還小一歲。別看年紀小,唱起戲來有板有眼,嗓音也好聽。臘梅的爹那個年代就是村裡的能人,專門領著一夥人給人家修牆蓋新房,還收了很多學徒。家境富裕兒女也就享福,臘梅還沒上完初中就跟鄉里一個有名的郎中學了醫術,在村裡做了赤腳醫生。

不知道為什麼,自從臘梅出場,妮兒竟然無端的傷感起來。身旁的堂姐使勁踮著腳伸著脖子往前擠,妮兒鬆開堂姐的手轉身要走。

“你自個兒看吧,我不想看了,家去。”

“為啥家去?多好看,傻妮兒。你自個兒回吧,俺不走。”

堂姐說這話的時候眼睛還盯著戲臺子,她並沒有發現妮兒早就從人群裡擠出來,走遠了。

悠揚的二胡聲混合著歌聲迴盪在空曠的小山村的夜空裡,妮兒抬頭看看天空,大概陰天了。沒看著月亮,只有幾顆星星忽明忽暗的一閃一閃的。

遠處的山一圈一圈的把小村子裹得嚴實,妮兒感到有點透不過氣來。

妮兒

小說

作者/房立娓

沂蒙山裡的妮兒

沂蒙山區一個很不顯眼的山窩窩裡,有一個叫“王家莊”的小山村。村子不大,有二三百口人。從村口向裡望去,看不到住戶,一條窄窄的土路橫擔在南北兩山之間。

北山上零星散佈著一座座低矮的農家院落,一律的石頭院牆,裝著木頭窗子的土坯茅屋。南山上鮮有人家,除了山頂上一片松林,都被開墾成了土地。山腳下一條天然形成的小河,河水一年四季不幹涸,清的可以看到河底的泥沙 。小河自西向東一直延伸到村外,流入鎮上那條最長的河——沂河。

傳說這個村子幾百年前根本沒有人家,山上古木林立,野獸遍地。大概到了明朝末年,這裡住過一群假和尚,有二十幾個人。他們住在南山上一個山洞裡。這些和尚表面上剃著光頭,穿著袈裟,吃齋唸佛和其他和尚沒有區別,其實他們就是一群無惡不作的強盜。

他們平時藏匿在大山裡,裝著樣子每天晨鐘暮鼓,一旦發現經過此地的過路人,沒有幾個不被洗劫一空的。更令人髮指的是,這群道貌岸然的假和尚在那個罪惡的山洞裡姦淫過無數婦女。這些婦女大都是附近老百姓家的妻女,被羞辱後的婦女沒幾個活著回去的。那個無比封建的年代,這些可憐的人在遭受凌辱後解下裹腳布或把衣服扯成布條,隨便搭在一棵樹杈上,把頭伸進那個打了死結的套裡,白白送了死。

沂蒙山裡的妮兒

這事當時影響惡劣,驚動了官府。官府派了好些官兵將那些和尚全部抓獲,就在那個洞前的空地裡處決了他們。那天來了好多官兵,還有四里八鄉的老百姓。官兵們把一個個五花大綁的和尚全部斬首示眾,老百姓雖然看的心驚肉跳,卻無不拍手叫好。

官府為了以儆效尤,命人在洞口立了一塊石碑,把這件事寫了進去。從此這一帶政治清明,百姓皆安居樂業。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從考究,唯一能驗證的那塊石碑也在歲月侵蝕下辨不清字跡。

可是有一點,這一帶的民風特別純樸,一直延續至今,所以後世人們對那個故事的真實性很少有懷疑的。

不知道過了多少年,這裡陸續有了人家。人們開墾荒山,趕走猛獸,並在村子中央挖了一口大井,從此基本安定下來。後來村子形成了規模,需得起個名字,因王姓最多,從此便有了“王家莊”這個名字。

這個小村子在以後很長的時間裡,也經歷了數不盡的戰亂和自然災害。最厲害的那三年大旱,為了活命,很多人出去討飯吃。外村的也有來這裡討飯的,沂河兩岸的很多村莊之間自此有了交集,人們混熟了以後,互相走動,有的做了兒女親家。

那時候窮,人們卻很會生活,自己找樂子。

幾個村合起來組成的戲班子是最受歡迎的,每年收了秋以後農閒時節,戲班子便忙活起來。他們輪流在幾個大村裡連續演出,附近的人都會聚到一塊湊熱鬧看戲。

戲班子裡一般都是附近的年輕人組成的,大部分都是進過學校識得幾個字的。伴奏樂器一律是二胡,這些人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但都很有水平。

拉二胡的人往往在唱戲的還沒上場之前就準備就緒,一會兒二胡往腿上一架,悠揚婉轉的旋律就像從琴絃上蹦出來似的讓人屏住了呼吸。這還不是最精彩的,綁著兩個大粗辮子的俊俏閨女一上場,眉眼動作都有板有眼的,還沒開口唱下面早就掌聲雷鳴。

妮兒就出生在這個小村子裡。她是家裡的老大,姊妹眾多,沒上過一天學。她的任務是幫父母照顧家庭,拉扯弟妹。

妮兒很小就跟著生產隊裡的大人一起幹活了,她是個極愛美的人,每次出門前總是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齊齊的。她喜歡穿那種市面上流行的方格褂子,裡面套一件月牙白的襯衣,潔白的衣領故意翻出來,顯得特別精神。那一頭瀑布般的頭髮一會兒變成兩條大麻花辮,她對著鏡子前後看看,抿著嘴笑笑,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來,眼睛則眯成兩條好看的月牙。

沂蒙山裡的妮兒

山下學校裡朗朗的讀書聲偶爾會傳進她的耳朵裡,這種聲音讓她很嚮往,卻又覺得離自己是那麼遙遠。

“妮兒,你想上學嗎?”

“不想。”

“才不信,俺哥說咱不識字的都是睜眼瞎。”

“他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還不是咱幹活供著他們上學。”

妮兒和長她一歲的堂姐都是以為家裡人口多不能去上學,所以一說起來心裡多少有些不快。

有時候她和堂姐喜歡在中午別人吃飯的空爬到山最頂上那片樹林子裡,白雲就在頭頂飄來飄去,山下的農家小院若隱若現。

“姐,快搭戲臺子了吧?”

“快了,怎麼也得上了大凍著。”

“妮兒,以後你想找個啥樣的男人?”

“不知道。”

“哈哈,也找個睜眼瞎吧——”

“你,你才找個那個樣的。”

妮兒生氣了,去追打堂姐。兩個孩子一溜煙跑到樹林子裡去,幾隻叫不上名字的小鳥受了驚嚇,撲稜稜的飛起來,在樹梢盤旋著。

“姐,你唱個歌吧。”

“俺唱的不好。”

“唱吧,不好也不嫌。”

堂姐唱歌雖不了戲班子裡那些學生唱的好,但是妮兒愛聽,總比她唱的好。

“那還是唱沂蒙山小調吧”

“行。”

堂姐鄭重其事的整了整衣角,站在一塊大石頭上,扯開嗓子唱出聲來: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

妮兒聽得入了神,她向遠處望去,群山起伏,看不到邊。她甚至琢磨不出,山的那一邊有沒有人家。

倆孩子一玩耍起來,都忘了點。隊裡的大人們也沒計較的,大不了朝山頂使勁喊幾聲:

“妮子,蘭子,該上工了!”

村裡最熱鬧的日子就數戲班子唱戲的那些閒閒日子。秋天忙,搭戲臺子看戲是件奢侈的事,只有八月十五那幾天才會有。不過確實熱鬧,幾個鄰村的唱戲好手都來。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愛看戲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都盼著這一天。

十五那天最為熱鬧,戲臺子就在村裡學校門口的空場上,雖然離開演還有很長時間,臺下已經聚滿了人。幾個女演員早已畫了豔豔的妝在後臺等候了。

妮兒匆匆趕去的時候拉二胡的已經開始伴奏了,都坐在戲臺子邊上,悠揚悅耳的二胡聲一響起,本來很嘈雜的現場立刻安靜了下來。

“妮兒,你看,房老師也來了,數他拉的最好了。”

堂姐有些興奮,她拉著母親使勁往前擠了擠。其實堂姐不說,母親也早就注意到了。房老師是學校裡最年輕的老師,他和妮兒她們都是一個村的,按莊親妮兒還得喊他哥哥。

房老師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他家是村裡唯一一戶姓房的人家。他娘在很年輕的時候守了寡,留下了一雙幼小的兒女。那個年代,一個女人帶著孩子很難生活下去,改嫁他鄉又怕委屈了孩子,經人撮合他爹就來王家莊裡到做了上門女婿。他爹人有點傻,但是能幹活,整天樂呵呵的,見誰都笑嘻嘻的打招呼。後來有了房老師和小他三歲的弟弟,一家六口算是齊全了。

房老師他娘是個很要強且重視教育的女人,雖然家裡日子過得相對更加艱辛,她竟覺得讀書有用,咬著牙把倆小兒子供下學來。也許是因了這樣的家庭環境,房老師說話做事總是一板一眼的,為人又熱心,村裡老少沒有不誇的。

妮兒平日裡不大見房老師,偶爾見了也總是低著頭裝著沒看見,但是妮兒心裡一直對這個斯斯文文的教書先生懷有好感。

那天房老師穿了一件藏藍色中山服,衣服有點舊卻很乾淨。上衣的上口袋裡別了一支明晃晃的鋼筆,濃密的頭髮烏黑髮亮。他專注的坐在那裡,手臂隨著琴絃優雅的來回移動。

妮兒的眼睛一直沒離開房老師,一時間看呆了。

不知什麼時候,周圍突然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原來是女演員出場了。-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飄飄年來到——”

甜美的嗓音立刻把人們的情緒調動了起來。

“好!”

“真好聽!”

女演員叫臘梅,也是本村的,比母親還小一歲。別看年紀小,唱起戲來有板有眼,嗓音也好聽。臘梅的爹那個年代就是村裡的能人,專門領著一夥人給人家修牆蓋新房,還收了很多學徒。家境富裕兒女也就享福,臘梅還沒上完初中就跟鄉里一個有名的郎中學了醫術,在村裡做了赤腳醫生。

不知道為什麼,自從臘梅出場,妮兒竟然無端的傷感起來。身旁的堂姐使勁踮著腳伸著脖子往前擠,妮兒鬆開堂姐的手轉身要走。

“你自個兒看吧,我不想看了,家去。”

“為啥家去?多好看,傻妮兒。你自個兒回吧,俺不走。”

堂姐說這話的時候眼睛還盯著戲臺子,她並沒有發現妮兒早就從人群裡擠出來,走遠了。

悠揚的二胡聲混合著歌聲迴盪在空曠的小山村的夜空裡,妮兒抬頭看看天空,大概陰天了。沒看著月亮,只有幾顆星星忽明忽暗的一閃一閃的。

遠處的山一圈一圈的把小村子裹得嚴實,妮兒感到有點透不過氣來。

沂蒙山裡的妮兒

那天夜裡,她的腦海裡全是房老師的樣子,那支鋼筆發出的寒光好像一直在眼前晃動。這種感覺還沒來得及欣喜已經被那個花一樣的影子淹沒了。

“臘梅-----”

她嘆了口氣,心裡似有無法言狀的委屈。

就是那年的秋後,妮兒有了近距離接觸房老師的機會。

村裡響應國家號召,在村裡的學校裡開辦了“掃盲班”。村裡很多沒上過學的小夥子大姑娘都去參加學習,母親和她的堂姐也在其中。

房老師恰巧是負責那個班級的老師。

掃盲班安排在晚上上課,妮兒每天晚上必須她娘幹完所有家務後才能去上學,所以幾乎每次都去晚。妮兒不敢打擾正在講課的房老師,她低著頭,很不自然地默默站在門口。

房老師看到站在門口的妮兒,總是微笑著點點頭,輕輕地說,“進來吧。”

房老師的聲音很輕,沒有一點責怪的意思。每當這時,妮兒的臉總是羞赧的通紅。

站在門口的妮兒總愛穿著粗布方格褂子,甩著兩條烏黑油亮的大辮子,淳樸的就像一株山菊花。

“妮兒,你說咱村裡男的誰最好看?”有一次晚上放學的路上堂姐神祕兮兮的問母親。

“俺不知道。”

“俺覺得要數房老師最耐看,你說呢?”

“嗯,俺覺得也是。”母親的臉竟刷的一下子紅了, 辛虧是晚上,堂姐看不到。

“俺娘說,臘梅和房老師是天生一對。”堂姐放慢了腳步,嘆了口氣,“人家都是有文化的人,不用下死力氣。和咱不一樣。”

“和俺沒關係。”

妮兒心裡沉了一下,咬住了嘴脣。

堂姐不知道說說笑笑的妮兒為啥突然就不說話了,就清清嗓子,哼起了那個唱了很多遍的小曲——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

----

妮兒

小說

作者/房立娓

沂蒙山裡的妮兒

沂蒙山區一個很不顯眼的山窩窩裡,有一個叫“王家莊”的小山村。村子不大,有二三百口人。從村口向裡望去,看不到住戶,一條窄窄的土路橫擔在南北兩山之間。

北山上零星散佈著一座座低矮的農家院落,一律的石頭院牆,裝著木頭窗子的土坯茅屋。南山上鮮有人家,除了山頂上一片松林,都被開墾成了土地。山腳下一條天然形成的小河,河水一年四季不幹涸,清的可以看到河底的泥沙 。小河自西向東一直延伸到村外,流入鎮上那條最長的河——沂河。

傳說這個村子幾百年前根本沒有人家,山上古木林立,野獸遍地。大概到了明朝末年,這裡住過一群假和尚,有二十幾個人。他們住在南山上一個山洞裡。這些和尚表面上剃著光頭,穿著袈裟,吃齋唸佛和其他和尚沒有區別,其實他們就是一群無惡不作的強盜。

他們平時藏匿在大山裡,裝著樣子每天晨鐘暮鼓,一旦發現經過此地的過路人,沒有幾個不被洗劫一空的。更令人髮指的是,這群道貌岸然的假和尚在那個罪惡的山洞裡姦淫過無數婦女。這些婦女大都是附近老百姓家的妻女,被羞辱後的婦女沒幾個活著回去的。那個無比封建的年代,這些可憐的人在遭受凌辱後解下裹腳布或把衣服扯成布條,隨便搭在一棵樹杈上,把頭伸進那個打了死結的套裡,白白送了死。

沂蒙山裡的妮兒

這事當時影響惡劣,驚動了官府。官府派了好些官兵將那些和尚全部抓獲,就在那個洞前的空地裡處決了他們。那天來了好多官兵,還有四里八鄉的老百姓。官兵們把一個個五花大綁的和尚全部斬首示眾,老百姓雖然看的心驚肉跳,卻無不拍手叫好。

官府為了以儆效尤,命人在洞口立了一塊石碑,把這件事寫了進去。從此這一帶政治清明,百姓皆安居樂業。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從考究,唯一能驗證的那塊石碑也在歲月侵蝕下辨不清字跡。

可是有一點,這一帶的民風特別純樸,一直延續至今,所以後世人們對那個故事的真實性很少有懷疑的。

不知道過了多少年,這裡陸續有了人家。人們開墾荒山,趕走猛獸,並在村子中央挖了一口大井,從此基本安定下來。後來村子形成了規模,需得起個名字,因王姓最多,從此便有了“王家莊”這個名字。

這個小村子在以後很長的時間裡,也經歷了數不盡的戰亂和自然災害。最厲害的那三年大旱,為了活命,很多人出去討飯吃。外村的也有來這裡討飯的,沂河兩岸的很多村莊之間自此有了交集,人們混熟了以後,互相走動,有的做了兒女親家。

那時候窮,人們卻很會生活,自己找樂子。

幾個村合起來組成的戲班子是最受歡迎的,每年收了秋以後農閒時節,戲班子便忙活起來。他們輪流在幾個大村裡連續演出,附近的人都會聚到一塊湊熱鬧看戲。

戲班子裡一般都是附近的年輕人組成的,大部分都是進過學校識得幾個字的。伴奏樂器一律是二胡,這些人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但都很有水平。

拉二胡的人往往在唱戲的還沒上場之前就準備就緒,一會兒二胡往腿上一架,悠揚婉轉的旋律就像從琴絃上蹦出來似的讓人屏住了呼吸。這還不是最精彩的,綁著兩個大粗辮子的俊俏閨女一上場,眉眼動作都有板有眼的,還沒開口唱下面早就掌聲雷鳴。

妮兒就出生在這個小村子裡。她是家裡的老大,姊妹眾多,沒上過一天學。她的任務是幫父母照顧家庭,拉扯弟妹。

妮兒很小就跟著生產隊裡的大人一起幹活了,她是個極愛美的人,每次出門前總是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齊齊的。她喜歡穿那種市面上流行的方格褂子,裡面套一件月牙白的襯衣,潔白的衣領故意翻出來,顯得特別精神。那一頭瀑布般的頭髮一會兒變成兩條大麻花辮,她對著鏡子前後看看,抿著嘴笑笑,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來,眼睛則眯成兩條好看的月牙。

沂蒙山裡的妮兒

山下學校裡朗朗的讀書聲偶爾會傳進她的耳朵裡,這種聲音讓她很嚮往,卻又覺得離自己是那麼遙遠。

“妮兒,你想上學嗎?”

“不想。”

“才不信,俺哥說咱不識字的都是睜眼瞎。”

“他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還不是咱幹活供著他們上學。”

妮兒和長她一歲的堂姐都是以為家裡人口多不能去上學,所以一說起來心裡多少有些不快。

有時候她和堂姐喜歡在中午別人吃飯的空爬到山最頂上那片樹林子裡,白雲就在頭頂飄來飄去,山下的農家小院若隱若現。

“姐,快搭戲臺子了吧?”

“快了,怎麼也得上了大凍著。”

“妮兒,以後你想找個啥樣的男人?”

“不知道。”

“哈哈,也找個睜眼瞎吧——”

“你,你才找個那個樣的。”

妮兒生氣了,去追打堂姐。兩個孩子一溜煙跑到樹林子裡去,幾隻叫不上名字的小鳥受了驚嚇,撲稜稜的飛起來,在樹梢盤旋著。

“姐,你唱個歌吧。”

“俺唱的不好。”

“唱吧,不好也不嫌。”

堂姐唱歌雖不了戲班子裡那些學生唱的好,但是妮兒愛聽,總比她唱的好。

“那還是唱沂蒙山小調吧”

“行。”

堂姐鄭重其事的整了整衣角,站在一塊大石頭上,扯開嗓子唱出聲來: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

妮兒聽得入了神,她向遠處望去,群山起伏,看不到邊。她甚至琢磨不出,山的那一邊有沒有人家。

倆孩子一玩耍起來,都忘了點。隊裡的大人們也沒計較的,大不了朝山頂使勁喊幾聲:

“妮子,蘭子,該上工了!”

村裡最熱鬧的日子就數戲班子唱戲的那些閒閒日子。秋天忙,搭戲臺子看戲是件奢侈的事,只有八月十五那幾天才會有。不過確實熱鬧,幾個鄰村的唱戲好手都來。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愛看戲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都盼著這一天。

十五那天最為熱鬧,戲臺子就在村裡學校門口的空場上,雖然離開演還有很長時間,臺下已經聚滿了人。幾個女演員早已畫了豔豔的妝在後臺等候了。

妮兒匆匆趕去的時候拉二胡的已經開始伴奏了,都坐在戲臺子邊上,悠揚悅耳的二胡聲一響起,本來很嘈雜的現場立刻安靜了下來。

“妮兒,你看,房老師也來了,數他拉的最好了。”

堂姐有些興奮,她拉著母親使勁往前擠了擠。其實堂姐不說,母親也早就注意到了。房老師是學校裡最年輕的老師,他和妮兒她們都是一個村的,按莊親妮兒還得喊他哥哥。

房老師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他家是村裡唯一一戶姓房的人家。他娘在很年輕的時候守了寡,留下了一雙幼小的兒女。那個年代,一個女人帶著孩子很難生活下去,改嫁他鄉又怕委屈了孩子,經人撮合他爹就來王家莊裡到做了上門女婿。他爹人有點傻,但是能幹活,整天樂呵呵的,見誰都笑嘻嘻的打招呼。後來有了房老師和小他三歲的弟弟,一家六口算是齊全了。

房老師他娘是個很要強且重視教育的女人,雖然家裡日子過得相對更加艱辛,她竟覺得讀書有用,咬著牙把倆小兒子供下學來。也許是因了這樣的家庭環境,房老師說話做事總是一板一眼的,為人又熱心,村裡老少沒有不誇的。

妮兒平日裡不大見房老師,偶爾見了也總是低著頭裝著沒看見,但是妮兒心裡一直對這個斯斯文文的教書先生懷有好感。

那天房老師穿了一件藏藍色中山服,衣服有點舊卻很乾淨。上衣的上口袋裡別了一支明晃晃的鋼筆,濃密的頭髮烏黑髮亮。他專注的坐在那裡,手臂隨著琴絃優雅的來回移動。

妮兒的眼睛一直沒離開房老師,一時間看呆了。

不知什麼時候,周圍突然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原來是女演員出場了。-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飄飄年來到——”

甜美的嗓音立刻把人們的情緒調動了起來。

“好!”

“真好聽!”

女演員叫臘梅,也是本村的,比母親還小一歲。別看年紀小,唱起戲來有板有眼,嗓音也好聽。臘梅的爹那個年代就是村裡的能人,專門領著一夥人給人家修牆蓋新房,還收了很多學徒。家境富裕兒女也就享福,臘梅還沒上完初中就跟鄉里一個有名的郎中學了醫術,在村裡做了赤腳醫生。

不知道為什麼,自從臘梅出場,妮兒竟然無端的傷感起來。身旁的堂姐使勁踮著腳伸著脖子往前擠,妮兒鬆開堂姐的手轉身要走。

“你自個兒看吧,我不想看了,家去。”

“為啥家去?多好看,傻妮兒。你自個兒回吧,俺不走。”

堂姐說這話的時候眼睛還盯著戲臺子,她並沒有發現妮兒早就從人群裡擠出來,走遠了。

悠揚的二胡聲混合著歌聲迴盪在空曠的小山村的夜空裡,妮兒抬頭看看天空,大概陰天了。沒看著月亮,只有幾顆星星忽明忽暗的一閃一閃的。

遠處的山一圈一圈的把小村子裹得嚴實,妮兒感到有點透不過氣來。

沂蒙山裡的妮兒

那天夜裡,她的腦海裡全是房老師的樣子,那支鋼筆發出的寒光好像一直在眼前晃動。這種感覺還沒來得及欣喜已經被那個花一樣的影子淹沒了。

“臘梅-----”

她嘆了口氣,心裡似有無法言狀的委屈。

就是那年的秋後,妮兒有了近距離接觸房老師的機會。

村裡響應國家號召,在村裡的學校裡開辦了“掃盲班”。村裡很多沒上過學的小夥子大姑娘都去參加學習,母親和她的堂姐也在其中。

房老師恰巧是負責那個班級的老師。

掃盲班安排在晚上上課,妮兒每天晚上必須她娘幹完所有家務後才能去上學,所以幾乎每次都去晚。妮兒不敢打擾正在講課的房老師,她低著頭,很不自然地默默站在門口。

房老師看到站在門口的妮兒,總是微笑著點點頭,輕輕地說,“進來吧。”

房老師的聲音很輕,沒有一點責怪的意思。每當這時,妮兒的臉總是羞赧的通紅。

站在門口的妮兒總愛穿著粗布方格褂子,甩著兩條烏黑油亮的大辮子,淳樸的就像一株山菊花。

“妮兒,你說咱村裡男的誰最好看?”有一次晚上放學的路上堂姐神祕兮兮的問母親。

“俺不知道。”

“俺覺得要數房老師最耐看,你說呢?”

“嗯,俺覺得也是。”母親的臉竟刷的一下子紅了, 辛虧是晚上,堂姐看不到。

“俺娘說,臘梅和房老師是天生一對。”堂姐放慢了腳步,嘆了口氣,“人家都是有文化的人,不用下死力氣。和咱不一樣。”

“和俺沒關係。”

妮兒心裡沉了一下,咬住了嘴脣。

堂姐不知道說說笑笑的妮兒為啥突然就不說話了,就清清嗓子,哼起了那個唱了很多遍的小曲——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

----

沂蒙山裡的妮兒

那個秋天,妮兒迅速的長大了,不管她願不願意承認,她的心裡每天裝的都是房老師。

她很多時候還會去晚,但從未缺過課。每次臨行時她更願意在鏡子面前多待上一會兒,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有時候傻傻的笑,笑著笑著臉就紅了。

她喜歡在房老師講課時偷偷地看他,如果有一天不是房老師的課,她心裡就感到莫名的失落。

有一次房老師隨手拿起妮兒的生字本要看,妮兒知道自己的字寫的難看,怕他笑話,急了,站起來去奪,她害羞的說:“房老師,俺寫的不好,別看俺的。”

可能妮兒的聲音有點大,全班鬨堂大笑,房老師的臉也紅了-----

幾個月的學習班第二年開春的時候就解散了,妮兒的心裡極其失落。最後一晚課上完,放學的時候她堅持最後一個走的。

妮兒一個人站在大門口的一個角落裡,沒有走。她一直等房老師從學校裡出來,左拐,又漸漸消失在夜色裡。

她哭了。

從此以後,妮兒的生活改變了。不管幹什麼她都在想著房老師。每次在生產隊裡放工後總是繞道從房老師的學校走,就是為了看他一眼。

為了見房老師一面,妮兒還製造了很多巧合。有時候終於等上了,只是怯怯的說聲:“哥哥,你放學了。”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兩年,妮兒從來沒有想過她和房老師的將來,她覺得能在心裡念著,盼著,偶爾看上一眼就很好。

其實妮兒不知道的是,那個叫臘梅的女孩其實早就喜歡房老師了,她的衛生室就在學校旁邊,兩個人又經常一塊演出,一來二去兩人便熟稔了。

有一天晚上,臘梅看到辦公室裡只有房老師一個人,就進去說想請房老師幫忙代寫一封信。當房老師認認真真地寫完信,臘梅當著房老師的面把那封信一撕兩半,她紅著臉說喜歡他,不嫌他窮。如果沒有意見就託人去他娘那裡提親,她只想和他在一起,其他的什麼也不在乎。

說完,臘梅捂著臉跑了。

那天夜裡,誰也不知道房老師是怎麼想的,臘梅走後,他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呆呆地熬到天明。

臘梅找房老師寫信並準備去倒提親的事不知道怎麼傳出去的,幾天的功夫幾乎全村都知道了。除了有說話尖刻不中聽的,多數人都覺得倆人很般配。

妮兒當然也聽到了,她雖然心裡難受,卻不願意相信。

一天早晨,妮兒正在攤煎餅,她堂姐氣喘吁吁的跑到妮兒的家裡,告訴妮兒,房老師要訂婚了,女方就是那個臘梅。

妮兒的臉色一會兒的功夫已經變得煞白,她堂姐當然不知道妮兒的心思,說完就走了。想象不到妮兒當時是經歷了怎樣的思想鬥爭,她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這麼一個害羞的人,連衣服也沒有換,站起來走出大門口,頭也不回的朝房老師家的方向走去。

那時正趕上房老師下完早讀回家,妮兒也顧不上害羞了,她把他叫到一旁,鼓足勇氣說:“房老師,我聽說你訂婚了,是嗎?”

妮兒

小說

作者/房立娓

沂蒙山裡的妮兒

沂蒙山區一個很不顯眼的山窩窩裡,有一個叫“王家莊”的小山村。村子不大,有二三百口人。從村口向裡望去,看不到住戶,一條窄窄的土路橫擔在南北兩山之間。

北山上零星散佈著一座座低矮的農家院落,一律的石頭院牆,裝著木頭窗子的土坯茅屋。南山上鮮有人家,除了山頂上一片松林,都被開墾成了土地。山腳下一條天然形成的小河,河水一年四季不幹涸,清的可以看到河底的泥沙 。小河自西向東一直延伸到村外,流入鎮上那條最長的河——沂河。

傳說這個村子幾百年前根本沒有人家,山上古木林立,野獸遍地。大概到了明朝末年,這裡住過一群假和尚,有二十幾個人。他們住在南山上一個山洞裡。這些和尚表面上剃著光頭,穿著袈裟,吃齋唸佛和其他和尚沒有區別,其實他們就是一群無惡不作的強盜。

他們平時藏匿在大山裡,裝著樣子每天晨鐘暮鼓,一旦發現經過此地的過路人,沒有幾個不被洗劫一空的。更令人髮指的是,這群道貌岸然的假和尚在那個罪惡的山洞裡姦淫過無數婦女。這些婦女大都是附近老百姓家的妻女,被羞辱後的婦女沒幾個活著回去的。那個無比封建的年代,這些可憐的人在遭受凌辱後解下裹腳布或把衣服扯成布條,隨便搭在一棵樹杈上,把頭伸進那個打了死結的套裡,白白送了死。

沂蒙山裡的妮兒

這事當時影響惡劣,驚動了官府。官府派了好些官兵將那些和尚全部抓獲,就在那個洞前的空地裡處決了他們。那天來了好多官兵,還有四里八鄉的老百姓。官兵們把一個個五花大綁的和尚全部斬首示眾,老百姓雖然看的心驚肉跳,卻無不拍手叫好。

官府為了以儆效尤,命人在洞口立了一塊石碑,把這件事寫了進去。從此這一帶政治清明,百姓皆安居樂業。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從考究,唯一能驗證的那塊石碑也在歲月侵蝕下辨不清字跡。

可是有一點,這一帶的民風特別純樸,一直延續至今,所以後世人們對那個故事的真實性很少有懷疑的。

不知道過了多少年,這裡陸續有了人家。人們開墾荒山,趕走猛獸,並在村子中央挖了一口大井,從此基本安定下來。後來村子形成了規模,需得起個名字,因王姓最多,從此便有了“王家莊”這個名字。

這個小村子在以後很長的時間裡,也經歷了數不盡的戰亂和自然災害。最厲害的那三年大旱,為了活命,很多人出去討飯吃。外村的也有來這裡討飯的,沂河兩岸的很多村莊之間自此有了交集,人們混熟了以後,互相走動,有的做了兒女親家。

那時候窮,人們卻很會生活,自己找樂子。

幾個村合起來組成的戲班子是最受歡迎的,每年收了秋以後農閒時節,戲班子便忙活起來。他們輪流在幾個大村裡連續演出,附近的人都會聚到一塊湊熱鬧看戲。

戲班子裡一般都是附近的年輕人組成的,大部分都是進過學校識得幾個字的。伴奏樂器一律是二胡,這些人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但都很有水平。

拉二胡的人往往在唱戲的還沒上場之前就準備就緒,一會兒二胡往腿上一架,悠揚婉轉的旋律就像從琴絃上蹦出來似的讓人屏住了呼吸。這還不是最精彩的,綁著兩個大粗辮子的俊俏閨女一上場,眉眼動作都有板有眼的,還沒開口唱下面早就掌聲雷鳴。

妮兒就出生在這個小村子裡。她是家裡的老大,姊妹眾多,沒上過一天學。她的任務是幫父母照顧家庭,拉扯弟妹。

妮兒很小就跟著生產隊裡的大人一起幹活了,她是個極愛美的人,每次出門前總是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齊齊的。她喜歡穿那種市面上流行的方格褂子,裡面套一件月牙白的襯衣,潔白的衣領故意翻出來,顯得特別精神。那一頭瀑布般的頭髮一會兒變成兩條大麻花辮,她對著鏡子前後看看,抿著嘴笑笑,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來,眼睛則眯成兩條好看的月牙。

沂蒙山裡的妮兒

山下學校裡朗朗的讀書聲偶爾會傳進她的耳朵裡,這種聲音讓她很嚮往,卻又覺得離自己是那麼遙遠。

“妮兒,你想上學嗎?”

“不想。”

“才不信,俺哥說咱不識字的都是睜眼瞎。”

“他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還不是咱幹活供著他們上學。”

妮兒和長她一歲的堂姐都是以為家裡人口多不能去上學,所以一說起來心裡多少有些不快。

有時候她和堂姐喜歡在中午別人吃飯的空爬到山最頂上那片樹林子裡,白雲就在頭頂飄來飄去,山下的農家小院若隱若現。

“姐,快搭戲臺子了吧?”

“快了,怎麼也得上了大凍著。”

“妮兒,以後你想找個啥樣的男人?”

“不知道。”

“哈哈,也找個睜眼瞎吧——”

“你,你才找個那個樣的。”

妮兒生氣了,去追打堂姐。兩個孩子一溜煙跑到樹林子裡去,幾隻叫不上名字的小鳥受了驚嚇,撲稜稜的飛起來,在樹梢盤旋著。

“姐,你唱個歌吧。”

“俺唱的不好。”

“唱吧,不好也不嫌。”

堂姐唱歌雖不了戲班子裡那些學生唱的好,但是妮兒愛聽,總比她唱的好。

“那還是唱沂蒙山小調吧”

“行。”

堂姐鄭重其事的整了整衣角,站在一塊大石頭上,扯開嗓子唱出聲來: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

妮兒聽得入了神,她向遠處望去,群山起伏,看不到邊。她甚至琢磨不出,山的那一邊有沒有人家。

倆孩子一玩耍起來,都忘了點。隊裡的大人們也沒計較的,大不了朝山頂使勁喊幾聲:

“妮子,蘭子,該上工了!”

村裡最熱鬧的日子就數戲班子唱戲的那些閒閒日子。秋天忙,搭戲臺子看戲是件奢侈的事,只有八月十五那幾天才會有。不過確實熱鬧,幾個鄰村的唱戲好手都來。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愛看戲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都盼著這一天。

十五那天最為熱鬧,戲臺子就在村裡學校門口的空場上,雖然離開演還有很長時間,臺下已經聚滿了人。幾個女演員早已畫了豔豔的妝在後臺等候了。

妮兒匆匆趕去的時候拉二胡的已經開始伴奏了,都坐在戲臺子邊上,悠揚悅耳的二胡聲一響起,本來很嘈雜的現場立刻安靜了下來。

“妮兒,你看,房老師也來了,數他拉的最好了。”

堂姐有些興奮,她拉著母親使勁往前擠了擠。其實堂姐不說,母親也早就注意到了。房老師是學校裡最年輕的老師,他和妮兒她們都是一個村的,按莊親妮兒還得喊他哥哥。

房老師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他家是村裡唯一一戶姓房的人家。他娘在很年輕的時候守了寡,留下了一雙幼小的兒女。那個年代,一個女人帶著孩子很難生活下去,改嫁他鄉又怕委屈了孩子,經人撮合他爹就來王家莊裡到做了上門女婿。他爹人有點傻,但是能幹活,整天樂呵呵的,見誰都笑嘻嘻的打招呼。後來有了房老師和小他三歲的弟弟,一家六口算是齊全了。

房老師他娘是個很要強且重視教育的女人,雖然家裡日子過得相對更加艱辛,她竟覺得讀書有用,咬著牙把倆小兒子供下學來。也許是因了這樣的家庭環境,房老師說話做事總是一板一眼的,為人又熱心,村裡老少沒有不誇的。

妮兒平日裡不大見房老師,偶爾見了也總是低著頭裝著沒看見,但是妮兒心裡一直對這個斯斯文文的教書先生懷有好感。

那天房老師穿了一件藏藍色中山服,衣服有點舊卻很乾淨。上衣的上口袋裡別了一支明晃晃的鋼筆,濃密的頭髮烏黑髮亮。他專注的坐在那裡,手臂隨著琴絃優雅的來回移動。

妮兒的眼睛一直沒離開房老師,一時間看呆了。

不知什麼時候,周圍突然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原來是女演員出場了。-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飄飄年來到——”

甜美的嗓音立刻把人們的情緒調動了起來。

“好!”

“真好聽!”

女演員叫臘梅,也是本村的,比母親還小一歲。別看年紀小,唱起戲來有板有眼,嗓音也好聽。臘梅的爹那個年代就是村裡的能人,專門領著一夥人給人家修牆蓋新房,還收了很多學徒。家境富裕兒女也就享福,臘梅還沒上完初中就跟鄉里一個有名的郎中學了醫術,在村裡做了赤腳醫生。

不知道為什麼,自從臘梅出場,妮兒竟然無端的傷感起來。身旁的堂姐使勁踮著腳伸著脖子往前擠,妮兒鬆開堂姐的手轉身要走。

“你自個兒看吧,我不想看了,家去。”

“為啥家去?多好看,傻妮兒。你自個兒回吧,俺不走。”

堂姐說這話的時候眼睛還盯著戲臺子,她並沒有發現妮兒早就從人群裡擠出來,走遠了。

悠揚的二胡聲混合著歌聲迴盪在空曠的小山村的夜空裡,妮兒抬頭看看天空,大概陰天了。沒看著月亮,只有幾顆星星忽明忽暗的一閃一閃的。

遠處的山一圈一圈的把小村子裹得嚴實,妮兒感到有點透不過氣來。

沂蒙山裡的妮兒

那天夜裡,她的腦海裡全是房老師的樣子,那支鋼筆發出的寒光好像一直在眼前晃動。這種感覺還沒來得及欣喜已經被那個花一樣的影子淹沒了。

“臘梅-----”

她嘆了口氣,心裡似有無法言狀的委屈。

就是那年的秋後,妮兒有了近距離接觸房老師的機會。

村裡響應國家號召,在村裡的學校裡開辦了“掃盲班”。村裡很多沒上過學的小夥子大姑娘都去參加學習,母親和她的堂姐也在其中。

房老師恰巧是負責那個班級的老師。

掃盲班安排在晚上上課,妮兒每天晚上必須她娘幹完所有家務後才能去上學,所以幾乎每次都去晚。妮兒不敢打擾正在講課的房老師,她低著頭,很不自然地默默站在門口。

房老師看到站在門口的妮兒,總是微笑著點點頭,輕輕地說,“進來吧。”

房老師的聲音很輕,沒有一點責怪的意思。每當這時,妮兒的臉總是羞赧的通紅。

站在門口的妮兒總愛穿著粗布方格褂子,甩著兩條烏黑油亮的大辮子,淳樸的就像一株山菊花。

“妮兒,你說咱村裡男的誰最好看?”有一次晚上放學的路上堂姐神祕兮兮的問母親。

“俺不知道。”

“俺覺得要數房老師最耐看,你說呢?”

“嗯,俺覺得也是。”母親的臉竟刷的一下子紅了, 辛虧是晚上,堂姐看不到。

“俺娘說,臘梅和房老師是天生一對。”堂姐放慢了腳步,嘆了口氣,“人家都是有文化的人,不用下死力氣。和咱不一樣。”

“和俺沒關係。”

妮兒心裡沉了一下,咬住了嘴脣。

堂姐不知道說說笑笑的妮兒為啥突然就不說話了,就清清嗓子,哼起了那個唱了很多遍的小曲——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

----

沂蒙山裡的妮兒

那個秋天,妮兒迅速的長大了,不管她願不願意承認,她的心裡每天裝的都是房老師。

她很多時候還會去晚,但從未缺過課。每次臨行時她更願意在鏡子面前多待上一會兒,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有時候傻傻的笑,笑著笑著臉就紅了。

她喜歡在房老師講課時偷偷地看他,如果有一天不是房老師的課,她心裡就感到莫名的失落。

有一次房老師隨手拿起妮兒的生字本要看,妮兒知道自己的字寫的難看,怕他笑話,急了,站起來去奪,她害羞的說:“房老師,俺寫的不好,別看俺的。”

可能妮兒的聲音有點大,全班鬨堂大笑,房老師的臉也紅了-----

幾個月的學習班第二年開春的時候就解散了,妮兒的心裡極其失落。最後一晚課上完,放學的時候她堅持最後一個走的。

妮兒一個人站在大門口的一個角落裡,沒有走。她一直等房老師從學校裡出來,左拐,又漸漸消失在夜色裡。

她哭了。

從此以後,妮兒的生活改變了。不管幹什麼她都在想著房老師。每次在生產隊裡放工後總是繞道從房老師的學校走,就是為了看他一眼。

為了見房老師一面,妮兒還製造了很多巧合。有時候終於等上了,只是怯怯的說聲:“哥哥,你放學了。”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兩年,妮兒從來沒有想過她和房老師的將來,她覺得能在心裡念著,盼著,偶爾看上一眼就很好。

其實妮兒不知道的是,那個叫臘梅的女孩其實早就喜歡房老師了,她的衛生室就在學校旁邊,兩個人又經常一塊演出,一來二去兩人便熟稔了。

有一天晚上,臘梅看到辦公室裡只有房老師一個人,就進去說想請房老師幫忙代寫一封信。當房老師認認真真地寫完信,臘梅當著房老師的面把那封信一撕兩半,她紅著臉說喜歡他,不嫌他窮。如果沒有意見就託人去他娘那裡提親,她只想和他在一起,其他的什麼也不在乎。

說完,臘梅捂著臉跑了。

那天夜裡,誰也不知道房老師是怎麼想的,臘梅走後,他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呆呆地熬到天明。

臘梅找房老師寫信並準備去倒提親的事不知道怎麼傳出去的,幾天的功夫幾乎全村都知道了。除了有說話尖刻不中聽的,多數人都覺得倆人很般配。

妮兒當然也聽到了,她雖然心裡難受,卻不願意相信。

一天早晨,妮兒正在攤煎餅,她堂姐氣喘吁吁的跑到妮兒的家裡,告訴妮兒,房老師要訂婚了,女方就是那個臘梅。

妮兒的臉色一會兒的功夫已經變得煞白,她堂姐當然不知道妮兒的心思,說完就走了。想象不到妮兒當時是經歷了怎樣的思想鬥爭,她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這麼一個害羞的人,連衣服也沒有換,站起來走出大門口,頭也不回的朝房老師家的方向走去。

那時正趕上房老師下完早讀回家,妮兒也顧不上害羞了,她把他叫到一旁,鼓足勇氣說:“房老師,我聽說你訂婚了,是嗎?”

沂蒙山裡的妮兒

“沒,你,聽誰說的?”

房老師看著情緒激動的妮兒,有點難為情的說。

妮兒不知道是因為害羞還是激動的,竟然哭了起來,她一字一句的說:“俺對你的心意,你應該是知道的。咱倆的事,俺娘,俺奶奶都沒意見。房老師,你看著辦吧。”

他怎麼會不知道妮兒的心思呢。兩年前他就知道了,他看著妮兒每次都紅著臉移開看他的視線就明白了。

誰都不知道房老師那些天內心經歷了怎樣的波瀾,也沒人關心他到底喜歡誰。

人們只關心他最後和誰結了婚。

令堂姐都瞠目結舌的是,那一年的春天,房老師和妮兒訂婚了。

兩個人訂婚的那一天,臘梅從小村裡消失了,誰也不知道她去了哪裡,她娘哭成了淚人。

半年後,臘梅又回來了。最快的速度和村裡一個當兵復原的小夥子結了婚。

她們一直生活在那個村裡,他們的家捱得很近。

“妮兒,你搶了原本是俺的男人。”

“那再退給你吧,俺正後悔著呢,早知道不跟他。”

“啥?你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啊。”

“哈哈哈-----”

“哈哈哈-----”

兩個女人都老了,經常湊到一起拉家常。兩家的自留地也挨著。農活幹累了都坐在地邊土坡上的大樹下歇息。

“多少年不見蘭子了,她也不孃家了。”臘梅像想起來什麼似的說。

“她呀,去北京哄孫子去了。”

“過得真快,咱是真老了。”

妮兒沒有接話,她發現臘梅的頭髮又白了不少,她下意識的捋了捋自己額前被風吹亂了的頭髮。

頭頂上的樹葉被風吹的“沙沙”作響,偶爾幾片落下來,已經泛黃。

看樣子,離冬天不遠了。

妮兒

小說

作者/房立娓

沂蒙山裡的妮兒

沂蒙山區一個很不顯眼的山窩窩裡,有一個叫“王家莊”的小山村。村子不大,有二三百口人。從村口向裡望去,看不到住戶,一條窄窄的土路橫擔在南北兩山之間。

北山上零星散佈著一座座低矮的農家院落,一律的石頭院牆,裝著木頭窗子的土坯茅屋。南山上鮮有人家,除了山頂上一片松林,都被開墾成了土地。山腳下一條天然形成的小河,河水一年四季不幹涸,清的可以看到河底的泥沙 。小河自西向東一直延伸到村外,流入鎮上那條最長的河——沂河。

傳說這個村子幾百年前根本沒有人家,山上古木林立,野獸遍地。大概到了明朝末年,這裡住過一群假和尚,有二十幾個人。他們住在南山上一個山洞裡。這些和尚表面上剃著光頭,穿著袈裟,吃齋唸佛和其他和尚沒有區別,其實他們就是一群無惡不作的強盜。

他們平時藏匿在大山裡,裝著樣子每天晨鐘暮鼓,一旦發現經過此地的過路人,沒有幾個不被洗劫一空的。更令人髮指的是,這群道貌岸然的假和尚在那個罪惡的山洞裡姦淫過無數婦女。這些婦女大都是附近老百姓家的妻女,被羞辱後的婦女沒幾個活著回去的。那個無比封建的年代,這些可憐的人在遭受凌辱後解下裹腳布或把衣服扯成布條,隨便搭在一棵樹杈上,把頭伸進那個打了死結的套裡,白白送了死。

沂蒙山裡的妮兒

這事當時影響惡劣,驚動了官府。官府派了好些官兵將那些和尚全部抓獲,就在那個洞前的空地裡處決了他們。那天來了好多官兵,還有四里八鄉的老百姓。官兵們把一個個五花大綁的和尚全部斬首示眾,老百姓雖然看的心驚肉跳,卻無不拍手叫好。

官府為了以儆效尤,命人在洞口立了一塊石碑,把這件事寫了進去。從此這一帶政治清明,百姓皆安居樂業。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從考究,唯一能驗證的那塊石碑也在歲月侵蝕下辨不清字跡。

可是有一點,這一帶的民風特別純樸,一直延續至今,所以後世人們對那個故事的真實性很少有懷疑的。

不知道過了多少年,這裡陸續有了人家。人們開墾荒山,趕走猛獸,並在村子中央挖了一口大井,從此基本安定下來。後來村子形成了規模,需得起個名字,因王姓最多,從此便有了“王家莊”這個名字。

這個小村子在以後很長的時間裡,也經歷了數不盡的戰亂和自然災害。最厲害的那三年大旱,為了活命,很多人出去討飯吃。外村的也有來這裡討飯的,沂河兩岸的很多村莊之間自此有了交集,人們混熟了以後,互相走動,有的做了兒女親家。

那時候窮,人們卻很會生活,自己找樂子。

幾個村合起來組成的戲班子是最受歡迎的,每年收了秋以後農閒時節,戲班子便忙活起來。他們輪流在幾個大村裡連續演出,附近的人都會聚到一塊湊熱鬧看戲。

戲班子裡一般都是附近的年輕人組成的,大部分都是進過學校識得幾個字的。伴奏樂器一律是二胡,這些人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但都很有水平。

拉二胡的人往往在唱戲的還沒上場之前就準備就緒,一會兒二胡往腿上一架,悠揚婉轉的旋律就像從琴絃上蹦出來似的讓人屏住了呼吸。這還不是最精彩的,綁著兩個大粗辮子的俊俏閨女一上場,眉眼動作都有板有眼的,還沒開口唱下面早就掌聲雷鳴。

妮兒就出生在這個小村子裡。她是家裡的老大,姊妹眾多,沒上過一天學。她的任務是幫父母照顧家庭,拉扯弟妹。

妮兒很小就跟著生產隊裡的大人一起幹活了,她是個極愛美的人,每次出門前總是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齊齊的。她喜歡穿那種市面上流行的方格褂子,裡面套一件月牙白的襯衣,潔白的衣領故意翻出來,顯得特別精神。那一頭瀑布般的頭髮一會兒變成兩條大麻花辮,她對著鏡子前後看看,抿著嘴笑笑,露出兩個淺淺的酒窩來,眼睛則眯成兩條好看的月牙。

沂蒙山裡的妮兒

山下學校裡朗朗的讀書聲偶爾會傳進她的耳朵裡,這種聲音讓她很嚮往,卻又覺得離自己是那麼遙遠。

“妮兒,你想上學嗎?”

“不想。”

“才不信,俺哥說咱不識字的都是睜眼瞎。”

“他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還不是咱幹活供著他們上學。”

妮兒和長她一歲的堂姐都是以為家裡人口多不能去上學,所以一說起來心裡多少有些不快。

有時候她和堂姐喜歡在中午別人吃飯的空爬到山最頂上那片樹林子裡,白雲就在頭頂飄來飄去,山下的農家小院若隱若現。

“姐,快搭戲臺子了吧?”

“快了,怎麼也得上了大凍著。”

“妮兒,以後你想找個啥樣的男人?”

“不知道。”

“哈哈,也找個睜眼瞎吧——”

“你,你才找個那個樣的。”

妮兒生氣了,去追打堂姐。兩個孩子一溜煙跑到樹林子裡去,幾隻叫不上名字的小鳥受了驚嚇,撲稜稜的飛起來,在樹梢盤旋著。

“姐,你唱個歌吧。”

“俺唱的不好。”

“唱吧,不好也不嫌。”

堂姐唱歌雖不了戲班子裡那些學生唱的好,但是妮兒愛聽,總比她唱的好。

“那還是唱沂蒙山小調吧”

“行。”

堂姐鄭重其事的整了整衣角,站在一塊大石頭上,扯開嗓子唱出聲來: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

妮兒聽得入了神,她向遠處望去,群山起伏,看不到邊。她甚至琢磨不出,山的那一邊有沒有人家。

倆孩子一玩耍起來,都忘了點。隊裡的大人們也沒計較的,大不了朝山頂使勁喊幾聲:

“妮子,蘭子,該上工了!”

村裡最熱鬧的日子就數戲班子唱戲的那些閒閒日子。秋天忙,搭戲臺子看戲是件奢侈的事,只有八月十五那幾天才會有。不過確實熱鬧,幾個鄰村的唱戲好手都來。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愛看戲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都盼著這一天。

十五那天最為熱鬧,戲臺子就在村裡學校門口的空場上,雖然離開演還有很長時間,臺下已經聚滿了人。幾個女演員早已畫了豔豔的妝在後臺等候了。

妮兒匆匆趕去的時候拉二胡的已經開始伴奏了,都坐在戲臺子邊上,悠揚悅耳的二胡聲一響起,本來很嘈雜的現場立刻安靜了下來。

“妮兒,你看,房老師也來了,數他拉的最好了。”

堂姐有些興奮,她拉著母親使勁往前擠了擠。其實堂姐不說,母親也早就注意到了。房老師是學校裡最年輕的老師,他和妮兒她們都是一個村的,按莊親妮兒還得喊他哥哥。

房老師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他家是村裡唯一一戶姓房的人家。他娘在很年輕的時候守了寡,留下了一雙幼小的兒女。那個年代,一個女人帶著孩子很難生活下去,改嫁他鄉又怕委屈了孩子,經人撮合他爹就來王家莊裡到做了上門女婿。他爹人有點傻,但是能幹活,整天樂呵呵的,見誰都笑嘻嘻的打招呼。後來有了房老師和小他三歲的弟弟,一家六口算是齊全了。

房老師他娘是個很要強且重視教育的女人,雖然家裡日子過得相對更加艱辛,她竟覺得讀書有用,咬著牙把倆小兒子供下學來。也許是因了這樣的家庭環境,房老師說話做事總是一板一眼的,為人又熱心,村裡老少沒有不誇的。

妮兒平日裡不大見房老師,偶爾見了也總是低著頭裝著沒看見,但是妮兒心裡一直對這個斯斯文文的教書先生懷有好感。

那天房老師穿了一件藏藍色中山服,衣服有點舊卻很乾淨。上衣的上口袋裡別了一支明晃晃的鋼筆,濃密的頭髮烏黑髮亮。他專注的坐在那裡,手臂隨著琴絃優雅的來回移動。

妮兒的眼睛一直沒離開房老師,一時間看呆了。

不知什麼時候,周圍突然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原來是女演員出場了。-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飄飄年來到——”

甜美的嗓音立刻把人們的情緒調動了起來。

“好!”

“真好聽!”

女演員叫臘梅,也是本村的,比母親還小一歲。別看年紀小,唱起戲來有板有眼,嗓音也好聽。臘梅的爹那個年代就是村裡的能人,專門領著一夥人給人家修牆蓋新房,還收了很多學徒。家境富裕兒女也就享福,臘梅還沒上完初中就跟鄉里一個有名的郎中學了醫術,在村裡做了赤腳醫生。

不知道為什麼,自從臘梅出場,妮兒竟然無端的傷感起來。身旁的堂姐使勁踮著腳伸著脖子往前擠,妮兒鬆開堂姐的手轉身要走。

“你自個兒看吧,我不想看了,家去。”

“為啥家去?多好看,傻妮兒。你自個兒回吧,俺不走。”

堂姐說這話的時候眼睛還盯著戲臺子,她並沒有發現妮兒早就從人群裡擠出來,走遠了。

悠揚的二胡聲混合著歌聲迴盪在空曠的小山村的夜空裡,妮兒抬頭看看天空,大概陰天了。沒看著月亮,只有幾顆星星忽明忽暗的一閃一閃的。

遠處的山一圈一圈的把小村子裹得嚴實,妮兒感到有點透不過氣來。

沂蒙山裡的妮兒

那天夜裡,她的腦海裡全是房老師的樣子,那支鋼筆發出的寒光好像一直在眼前晃動。這種感覺還沒來得及欣喜已經被那個花一樣的影子淹沒了。

“臘梅-----”

她嘆了口氣,心裡似有無法言狀的委屈。

就是那年的秋後,妮兒有了近距離接觸房老師的機會。

村裡響應國家號召,在村裡的學校裡開辦了“掃盲班”。村裡很多沒上過學的小夥子大姑娘都去參加學習,母親和她的堂姐也在其中。

房老師恰巧是負責那個班級的老師。

掃盲班安排在晚上上課,妮兒每天晚上必須她娘幹完所有家務後才能去上學,所以幾乎每次都去晚。妮兒不敢打擾正在講課的房老師,她低著頭,很不自然地默默站在門口。

房老師看到站在門口的妮兒,總是微笑著點點頭,輕輕地說,“進來吧。”

房老師的聲音很輕,沒有一點責怪的意思。每當這時,妮兒的臉總是羞赧的通紅。

站在門口的妮兒總愛穿著粗布方格褂子,甩著兩條烏黑油亮的大辮子,淳樸的就像一株山菊花。

“妮兒,你說咱村裡男的誰最好看?”有一次晚上放學的路上堂姐神祕兮兮的問母親。

“俺不知道。”

“俺覺得要數房老師最耐看,你說呢?”

“嗯,俺覺得也是。”母親的臉竟刷的一下子紅了, 辛虧是晚上,堂姐看不到。

“俺娘說,臘梅和房老師是天生一對。”堂姐放慢了腳步,嘆了口氣,“人家都是有文化的人,不用下死力氣。和咱不一樣。”

“和俺沒關係。”

妮兒心裡沉了一下,咬住了嘴脣。

堂姐不知道說說笑笑的妮兒為啥突然就不說話了,就清清嗓子,哼起了那個唱了很多遍的小曲——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

----

沂蒙山裡的妮兒

那個秋天,妮兒迅速的長大了,不管她願不願意承認,她的心裡每天裝的都是房老師。

她很多時候還會去晚,但從未缺過課。每次臨行時她更願意在鏡子面前多待上一會兒,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有時候傻傻的笑,笑著笑著臉就紅了。

她喜歡在房老師講課時偷偷地看他,如果有一天不是房老師的課,她心裡就感到莫名的失落。

有一次房老師隨手拿起妮兒的生字本要看,妮兒知道自己的字寫的難看,怕他笑話,急了,站起來去奪,她害羞的說:“房老師,俺寫的不好,別看俺的。”

可能妮兒的聲音有點大,全班鬨堂大笑,房老師的臉也紅了-----

幾個月的學習班第二年開春的時候就解散了,妮兒的心裡極其失落。最後一晚課上完,放學的時候她堅持最後一個走的。

妮兒一個人站在大門口的一個角落裡,沒有走。她一直等房老師從學校裡出來,左拐,又漸漸消失在夜色裡。

她哭了。

從此以後,妮兒的生活改變了。不管幹什麼她都在想著房老師。每次在生產隊裡放工後總是繞道從房老師的學校走,就是為了看他一眼。

為了見房老師一面,妮兒還製造了很多巧合。有時候終於等上了,只是怯怯的說聲:“哥哥,你放學了。”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兩年,妮兒從來沒有想過她和房老師的將來,她覺得能在心裡念著,盼著,偶爾看上一眼就很好。

其實妮兒不知道的是,那個叫臘梅的女孩其實早就喜歡房老師了,她的衛生室就在學校旁邊,兩個人又經常一塊演出,一來二去兩人便熟稔了。

有一天晚上,臘梅看到辦公室裡只有房老師一個人,就進去說想請房老師幫忙代寫一封信。當房老師認認真真地寫完信,臘梅當著房老師的面把那封信一撕兩半,她紅著臉說喜歡他,不嫌他窮。如果沒有意見就託人去他娘那裡提親,她只想和他在一起,其他的什麼也不在乎。

說完,臘梅捂著臉跑了。

那天夜裡,誰也不知道房老師是怎麼想的,臘梅走後,他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呆呆地熬到天明。

臘梅找房老師寫信並準備去倒提親的事不知道怎麼傳出去的,幾天的功夫幾乎全村都知道了。除了有說話尖刻不中聽的,多數人都覺得倆人很般配。

妮兒當然也聽到了,她雖然心裡難受,卻不願意相信。

一天早晨,妮兒正在攤煎餅,她堂姐氣喘吁吁的跑到妮兒的家裡,告訴妮兒,房老師要訂婚了,女方就是那個臘梅。

妮兒的臉色一會兒的功夫已經變得煞白,她堂姐當然不知道妮兒的心思,說完就走了。想象不到妮兒當時是經歷了怎樣的思想鬥爭,她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這麼一個害羞的人,連衣服也沒有換,站起來走出大門口,頭也不回的朝房老師家的方向走去。

那時正趕上房老師下完早讀回家,妮兒也顧不上害羞了,她把他叫到一旁,鼓足勇氣說:“房老師,我聽說你訂婚了,是嗎?”

沂蒙山裡的妮兒

“沒,你,聽誰說的?”

房老師看著情緒激動的妮兒,有點難為情的說。

妮兒不知道是因為害羞還是激動的,竟然哭了起來,她一字一句的說:“俺對你的心意,你應該是知道的。咱倆的事,俺娘,俺奶奶都沒意見。房老師,你看著辦吧。”

他怎麼會不知道妮兒的心思呢。兩年前他就知道了,他看著妮兒每次都紅著臉移開看他的視線就明白了。

誰都不知道房老師那些天內心經歷了怎樣的波瀾,也沒人關心他到底喜歡誰。

人們只關心他最後和誰結了婚。

令堂姐都瞠目結舌的是,那一年的春天,房老師和妮兒訂婚了。

兩個人訂婚的那一天,臘梅從小村裡消失了,誰也不知道她去了哪裡,她娘哭成了淚人。

半年後,臘梅又回來了。最快的速度和村裡一個當兵復原的小夥子結了婚。

她們一直生活在那個村裡,他們的家捱得很近。

“妮兒,你搶了原本是俺的男人。”

“那再退給你吧,俺正後悔著呢,早知道不跟他。”

“啥?你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啊。”

“哈哈哈-----”

“哈哈哈-----”

兩個女人都老了,經常湊到一起拉家常。兩家的自留地也挨著。農活幹累了都坐在地邊土坡上的大樹下歇息。

“多少年不見蘭子了,她也不孃家了。”臘梅像想起來什麼似的說。

“她呀,去北京哄孫子去了。”

“過得真快,咱是真老了。”

妮兒沒有接話,她發現臘梅的頭髮又白了不少,她下意識的捋了捋自己額前被風吹亂了的頭髮。

頭頂上的樹葉被風吹的“沙沙”作響,偶爾幾片落下來,已經泛黃。

看樣子,離冬天不遠了。

沂蒙山裡的妮兒

文章作者

房立娓

培訓學校老師,沂源縣青年作家協會會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