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戰爭應該叫項韓戰爭,劉邦無心插柳撿個四百年大漢朝(四)

接《楚漢戰爭應該叫項韓戰爭,劉邦無心插柳撿個四百年大漢朝(三)》

劉邦在做什麼呢?這次命不好,被項羽埋伏的神箭手射了一箭,正在廣武澗軍營裡養傷捉蝨子呢。此時彭越趁龍且北上救齊,項羽後方空虛的機會,再一次發威。連兵攻下楚國外黃(今商丘民權縣)、睢陽(今河南商丘市)等十七城,不光截斷了楚軍糧道,還能東向威脅都城彭城。大將龍且被韓信擊殺,率領的二十萬留守部隊也被韓信擊潰,再無兵可派,只能親自率軍東下收拾彭越。臨行前跟留守前線的大司馬曹咎交代:給你留下的人少,千萬不能出戰,這半個月你啥也不要幹。我擊殺彭越最多用十五天,這期間你能守住大營就算大功一件。項羽的能力不是吹得,沒用半個月就擊潰了彭越,但大司馬曹咎出問題了。曹咎忍受不住劉邦的辱罵挑戰,才過了5、6天就憋不住了,出營迎戰漢軍,部隊在廣武澗渡河時被劉邦擊敵於半渡。曹咎部隊垮了,防線也垮了,羞愧難當自殺了事。多虧鍾離眛率領殘部守住了滎陽,才支撐到項羽擊敗彭越後回兵,否則這局面將不可收拾。

項羽這用人呀,前任大司馬曹咎白痴的被人誘敵,兵敗自殺,後任大司馬周殷看到項羽將敗乾脆投降!

楚漢戰爭應該叫項韓戰爭,劉邦無心插柳撿個四百年大漢朝(四)

項羽三戰彭越

戰爭進展到現在,劉邦已經擁有了今天的四川、陝西、甘肅、山西、河北、北京、遼寧、山東、江西、湖北、湖南、河南西部等地,反觀項羽僅剩下了今天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東部及河南東部。即使形式如此有利,劉邦還是僅僅想保住關中、巴蜀王位,並同項羽簽署盟約,滎陽以東屬楚,滎陽以西歸漢。在張良的勸說下,才毀約尾隨追擊楚軍至陽夏(今河南太康縣),調齊王韓信與樑王彭越一同至固陵(太康南)圍殲項羽。遺憾的是這次韓信、彭越因為沒得實際封地,而僅有兩個齊王、樑王的頭銜,心中有意見,沒有聽從調遣。劉邦再次被已經將要窮途末路的項羽擊敗,深塹自守。劉邦用張良計,分別為韓信及彭越劃定了實封的地盤,才得到兩人的出兵援助。固陵無險可守,沒有韓信、彭越的援助,劉邦這次怕是連命都保不住了,哪裡還有後來的大漢?

楚漢戰爭應該叫項韓戰爭,劉邦無心插柳撿個四百年大漢朝(四)

固陵之戰示意圖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韓信偕孔、費二將率齊國50萬兵至,彭越、劉賈也率領大約10萬人匯聚垓下(太康南)。周勃等人約有10萬兵馬,加上劉邦原來的20萬趙兵,共計約有70萬人對峙項羽10多萬人。

垓下沒有天險可以利用,這次只能硬拼。韓信自將30萬齊軍為中軍主力,韓信部將孔將軍將兵10萬居左為左軍,費將軍將兵10萬居右為右軍,劉邦帥20萬人為後軍,周勃將10萬人在最後一道防線,其他如彭越等人部隊作為預備兵力。這兵力部署能看出劉邦心黑,前面當炮灰的都是齊王韓信的部隊,在韓信和項羽血拼之後,他再出來坐收漁人之利!

之所以安排60萬人的戰場縱深,是因為韓信深諳項羽用兵之道,為項羽精心準備了一個大口袋陣。項羽創造的戰術是先以精銳騎兵抵近放箭擾亂、壓制,而後結合精銳車兵衝鋒,衝亂敵陣後重裝步兵掩殺(精兵是項羽的偏好,這也是項羽軍隊人數一直不多的原因),一舉摧毀對方抵抗意志後,車騎兵趁對方前後擁擠的混亂,開始追殺潰逃的敵軍。這招很厲害,以後2000年都基本都是按照這個戰術在打仗。韓信的這個戰術對項羽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即有足夠深的戰場縱深,讓項羽車、騎兵無法穿透戰陣。中軍30萬人以每人左右間距1米,前後行距3米的前後間距,每個萬人隊之間左右間距20米,前後行距200米,至少可以排出寬2公里,厚2.6公里的軍陣縱深。加上劉邦和周勃的30萬後軍軍隊縱深,又可以增加3公里,以騎兵的突防能力無論如何也穿不透。

接下來的戰鬥項羽不出意料的發動約5萬車、騎兵突防韓信中軍,韓信對楚軍進攻部隊進行有效殺傷後,讓前鋒萬人隊分散到左右兩軍,從側翼利用弓弩對楚軍進行有效殺傷,後方第二梯隊萬人隊接力抵抗。韓信中軍軍陣厚度大約為寬2公里,厚2.6公里,楚軍突破7道萬人軍陣,突防2公里左右,與後方重裝步兵拉開約有2.2公里左右的距離。此時孔、費二將軍各指揮10萬並未退卻的左右兩軍,開始包抄突進的車、騎兵,並將後方楚軍步兵隔離在包圍圈之外。狹小的戰場中騎兵失去了機動能力,被漢軍逐步消滅,項羽為避免被全殲,只能帥數千精銳騎兵突出重圍與步兵匯合。韓信迅速殲滅、招降失去了指揮中樞,包圍圈內的楚軍車騎兵。隨之指揮2萬騎兵部隊咬死機動力差的楚軍步兵,使他們無法逃跑,待漢軍步兵趕上後全部包圍。此時包圍圈內的項羽只能悲歌“時不利兮騅不逝”了。

楚漢戰爭應該叫項韓戰爭,劉邦無心插柳撿個四百年大漢朝(四)

虞姬死後項羽帥800騎兵垓下突圍,劉邦派灌嬰率5000騎兵追擊。這800人由於是夜晚,沿途跑散了很多,還有一些陷到沼澤地裡淹死。追到烏江邊上項羽身邊僅剩下28個騎兵,這28個人殺傷漢軍上千,項羽自己也殺敵數百,力盡後自刎。

我們可以看到,僅憑劉邦自己做個諸侯王都難自保,楚漢之爭儘管有韓信、彭越相助,才勉強能保命。屢次輸光老本都是韓信支援他兵力,並且還經常全部搶光一個兵不剩。但到最後垓下決戰,韓信齊軍50萬,劉邦自有兵力只有20萬,大漢的國防軍就建立在韓信這50萬人的基礎之上,這就說明劉邦的天下是建立在韓信的肩膀上的。

從打下的地盤來看,劉邦沒有打下地盤,而韓信打下了陝西、山西、河北、遼寧、山東、安徽、河南、北京、天津等九個省市,其他將領加到一起打下了湖北和江西的一部分,湖南是番君吳芮的地盤,是盟友,不用打。韓信擊敗項羽後,江蘇、浙江基本是集體投降的,也不用打。漢初功臣那動輒幾個郡的功勞都是這時候建立的,同樣是建立在韓信戰功的基礎上。所以說大漢是韓信打下來的,真正和項羽爭天下的是韓信,韓信才是那個沒有九毓冠冕的皇帝。

劉邦軍事能力很一般,很多人說劉邦軍事能力在楚漢時期能排第三,除了項羽、韓信沒人是他對手,這話不完全對。白登之圍就敗在匈奴單于手下。內戰時跟英布、韓王信、燕王臧荼、燕王盧綰、代相國陳豨交過手,並且都勝了。這說明不了太多問題,韓王信本身軍事造詣就很差;英布只是個猛將,沒有戰略眼光,是敗在自己手裡的;陳豨是被劉邦用金錢收買了部下才失敗的;燕王臧荼勢單力孤,被劉邦以多擊少。

楚漢戰爭應該叫項韓戰爭,劉邦無心插柳撿個四百年大漢朝(四)

那麼這樣一個差勁的皇帝怎麼使大漢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呢?答案是他有一個好重孫——漢武帝。沒有漢武中國還在分裂,還在屈辱的和親,是漢武帝把大漢推向強國的巔峰,是漢武帝塑造了漢王朝的靈魂,也塑造了兩千年中華英武不屈的形象,塑造了兩千年輝煌燦爛的文化!

楚漢戰爭應該叫項韓戰爭,劉邦無心插柳撿個四百年大漢朝(四)

所以然者 丁酉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