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那麼漢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那麼漢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係的重要人物。史學家班彪的幼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長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那麼漢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係的重要人物。史學家班彪的幼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長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張蒼(前253—前152年),陽武(今河南原陽縣城東南)人,戰國秦漢時期的科學家、儒學者、陰陽家,西漢開國功臣、丞相、北平文侯。張蒼戰國末期時曾在荀子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人是同門師兄弟,劉邦起義後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後任代相、趙相等職,因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又再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接任其位,自此為相十餘年,於孝景帝五年(前152年)去世。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曆法,是中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學家。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那麼漢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係的重要人物。史學家班彪的幼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長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張蒼(前253—前152年),陽武(今河南原陽縣城東南)人,戰國秦漢時期的科學家、儒學者、陰陽家,西漢開國功臣、丞相、北平文侯。張蒼戰國末期時曾在荀子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人是同門師兄弟,劉邦起義後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後任代相、趙相等職,因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又再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接任其位,自此為相十餘年,於孝景帝五年(前152年)去世。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曆法,是中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學家。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亞夫

周亞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豐縣人,西漢時期的軍事家、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司馬遷:“亞夫之用兵,持威重,執堅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37]

許負:“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那麼漢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係的重要人物。史學家班彪的幼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長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張蒼(前253—前152年),陽武(今河南原陽縣城東南)人,戰國秦漢時期的科學家、儒學者、陰陽家,西漢開國功臣、丞相、北平文侯。張蒼戰國末期時曾在荀子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人是同門師兄弟,劉邦起義後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後任代相、趙相等職,因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又再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接任其位,自此為相十餘年,於孝景帝五年(前152年)去世。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曆法,是中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學家。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亞夫

周亞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豐縣人,西漢時期的軍事家、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司馬遷:“亞夫之用兵,持威重,執堅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37]

許負:“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勃

周勃於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賜爵武威侯。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楚漢成皋之戰中周勃先留鎮關(今陝西商洛西北)重地,後率軍投入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主要戰場作戰,與項羽正面對峙。先後攻取曲逆(今河北順平縣東南)等地,佔領泗水、東海兩郡(今皖北、蘇北一帶),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絳侯。繼因討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後官至右丞相。漢文帝十一年去世,諡號為武侯。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那麼漢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係的重要人物。史學家班彪的幼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長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張蒼(前253—前152年),陽武(今河南原陽縣城東南)人,戰國秦漢時期的科學家、儒學者、陰陽家,西漢開國功臣、丞相、北平文侯。張蒼戰國末期時曾在荀子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人是同門師兄弟,劉邦起義後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後任代相、趙相等職,因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又再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接任其位,自此為相十餘年,於孝景帝五年(前152年)去世。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曆法,是中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學家。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亞夫

周亞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豐縣人,西漢時期的軍事家、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司馬遷:“亞夫之用兵,持威重,執堅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37]

許負:“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勃

周勃於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賜爵武威侯。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楚漢成皋之戰中周勃先留鎮關(今陝西商洛西北)重地,後率軍投入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主要戰場作戰,與項羽正面對峙。先後攻取曲逆(今河北順平縣東南)等地,佔領泗水、東海兩郡(今皖北、蘇北一帶),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絳侯。繼因討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後官至右丞相。漢文帝十一年去世,諡號為武侯。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晁錯

晁錯(音cháocuò),潁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輕時學法家學說,漢文帝時為太子家令,有辯才,號稱“智囊”。漢景帝時為內史,後升遷御史大夫。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重農貴粟。吳、楚等七國叛亂時,他被景帝錯殺。晁錯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漢書》的《食貨志》、《爰盎晁錯傳》等篇。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那麼漢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係的重要人物。史學家班彪的幼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長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張蒼(前253—前152年),陽武(今河南原陽縣城東南)人,戰國秦漢時期的科學家、儒學者、陰陽家,西漢開國功臣、丞相、北平文侯。張蒼戰國末期時曾在荀子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人是同門師兄弟,劉邦起義後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後任代相、趙相等職,因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又再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接任其位,自此為相十餘年,於孝景帝五年(前152年)去世。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曆法,是中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學家。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亞夫

周亞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豐縣人,西漢時期的軍事家、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司馬遷:“亞夫之用兵,持威重,執堅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37]

許負:“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勃

周勃於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賜爵武威侯。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楚漢成皋之戰中周勃先留鎮關(今陝西商洛西北)重地,後率軍投入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主要戰場作戰,與項羽正面對峙。先後攻取曲逆(今河北順平縣東南)等地,佔領泗水、東海兩郡(今皖北、蘇北一帶),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絳侯。繼因討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後官至右丞相。漢文帝十一年去世,諡號為武侯。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晁錯

晁錯(音cháocuò),潁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輕時學法家學說,漢文帝時為太子家令,有辯才,號稱“智囊”。漢景帝時為內史,後升遷御史大夫。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重農貴粟。吳、楚等七國叛亂時,他被景帝錯殺。晁錯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漢書》的《食貨志》、《爰盎晁錯傳》等篇。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張騫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那麼漢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係的重要人物。史學家班彪的幼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長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張蒼(前253—前152年),陽武(今河南原陽縣城東南)人,戰國秦漢時期的科學家、儒學者、陰陽家,西漢開國功臣、丞相、北平文侯。張蒼戰國末期時曾在荀子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人是同門師兄弟,劉邦起義後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後任代相、趙相等職,因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又再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接任其位,自此為相十餘年,於孝景帝五年(前152年)去世。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曆法,是中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學家。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亞夫

周亞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豐縣人,西漢時期的軍事家、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司馬遷:“亞夫之用兵,持威重,執堅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37]

許負:“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勃

周勃於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賜爵武威侯。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楚漢成皋之戰中周勃先留鎮關(今陝西商洛西北)重地,後率軍投入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主要戰場作戰,與項羽正面對峙。先後攻取曲逆(今河北順平縣東南)等地,佔領泗水、東海兩郡(今皖北、蘇北一帶),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絳侯。繼因討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後官至右丞相。漢文帝十一年去世,諡號為武侯。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晁錯

晁錯(音cháocuò),潁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輕時學法家學說,漢文帝時為太子家令,有辯才,號稱“智囊”。漢景帝時為內史,後升遷御史大夫。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重農貴粟。吳、楚等七國叛亂時,他被景帝錯殺。晁錯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漢書》的《食貨志》、《爰盎晁錯傳》等篇。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張騫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衛青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獲救,任侍中、建章監、太中大夫,經過近十年宮廷為官的歷練,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為車騎將軍首次出征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的戎馬生涯。他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反敗為勝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那麼漢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係的重要人物。史學家班彪的幼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長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張蒼(前253—前152年),陽武(今河南原陽縣城東南)人,戰國秦漢時期的科學家、儒學者、陰陽家,西漢開國功臣、丞相、北平文侯。張蒼戰國末期時曾在荀子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人是同門師兄弟,劉邦起義後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後任代相、趙相等職,因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又再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接任其位,自此為相十餘年,於孝景帝五年(前152年)去世。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曆法,是中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學家。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亞夫

周亞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豐縣人,西漢時期的軍事家、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司馬遷:“亞夫之用兵,持威重,執堅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37]

許負:“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勃

周勃於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賜爵武威侯。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楚漢成皋之戰中周勃先留鎮關(今陝西商洛西北)重地,後率軍投入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主要戰場作戰,與項羽正面對峙。先後攻取曲逆(今河北順平縣東南)等地,佔領泗水、東海兩郡(今皖北、蘇北一帶),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絳侯。繼因討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後官至右丞相。漢文帝十一年去世,諡號為武侯。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晁錯

晁錯(音cháocuò),潁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輕時學法家學說,漢文帝時為太子家令,有辯才,號稱“智囊”。漢景帝時為內史,後升遷御史大夫。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重農貴粟。吳、楚等七國叛亂時,他被景帝錯殺。晁錯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漢書》的《食貨志》、《爰盎晁錯傳》等篇。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張騫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衛青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獲救,任侍中、建章監、太中大夫,經過近十年宮廷為官的歷練,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為車騎將軍首次出征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的戎馬生涯。他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反敗為勝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霍去病

霍去病,西漢名將(前140—前117),漢族,軍事家。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河西之戰,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趙雲、岳飛都引用過霍去病的名言辭讓皇帝賜予的華屋美宅,也足見名將與名將之間的相互認同感,至於唐詩宋詞中霍嫖姚、漢家大將、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僅24歲(虛歲)。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那麼漢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係的重要人物。史學家班彪的幼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長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張蒼(前253—前152年),陽武(今河南原陽縣城東南)人,戰國秦漢時期的科學家、儒學者、陰陽家,西漢開國功臣、丞相、北平文侯。張蒼戰國末期時曾在荀子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人是同門師兄弟,劉邦起義後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後任代相、趙相等職,因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又再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接任其位,自此為相十餘年,於孝景帝五年(前152年)去世。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曆法,是中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學家。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亞夫

周亞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豐縣人,西漢時期的軍事家、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司馬遷:“亞夫之用兵,持威重,執堅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37]

許負:“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勃

周勃於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賜爵武威侯。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楚漢成皋之戰中周勃先留鎮關(今陝西商洛西北)重地,後率軍投入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主要戰場作戰,與項羽正面對峙。先後攻取曲逆(今河北順平縣東南)等地,佔領泗水、東海兩郡(今皖北、蘇北一帶),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絳侯。繼因討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後官至右丞相。漢文帝十一年去世,諡號為武侯。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晁錯

晁錯(音cháocuò),潁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輕時學法家學說,漢文帝時為太子家令,有辯才,號稱“智囊”。漢景帝時為內史,後升遷御史大夫。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重農貴粟。吳、楚等七國叛亂時,他被景帝錯殺。晁錯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漢書》的《食貨志》、《爰盎晁錯傳》等篇。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張騫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衛青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獲救,任侍中、建章監、太中大夫,經過近十年宮廷為官的歷練,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為車騎將軍首次出征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的戎馬生涯。他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反敗為勝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霍去病

霍去病,西漢名將(前140—前117),漢族,軍事家。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河西之戰,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趙雲、岳飛都引用過霍去病的名言辭讓皇帝賜予的華屋美宅,也足見名將與名將之間的相互認同感,至於唐詩宋詞中霍嫖姚、漢家大將、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僅24歲(虛歲)。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李廣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袁盎是西漢時的大臣,字絲,楚國人,個性剛直、有才幹,在朝在野皆享有盛譽。漢文帝時因為犯顏直諫,被調任隴西都尉,後至吳國做丞相,吳王優厚相待。袁盎和晁錯不和,七國之亂時,曾奏請斬晁錯以平眾怒,結果七國之亂平定後,他就被封為太常,顯貴異常。後來因反對立樑王劉武為儲君,遭到樑王忌恨,後被樑王派來的刺客於公元前150年所殺。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那麼漢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係的重要人物。史學家班彪的幼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長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張蒼(前253—前152年),陽武(今河南原陽縣城東南)人,戰國秦漢時期的科學家、儒學者、陰陽家,西漢開國功臣、丞相、北平文侯。張蒼戰國末期時曾在荀子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人是同門師兄弟,劉邦起義後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後任代相、趙相等職,因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又再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接任其位,自此為相十餘年,於孝景帝五年(前152年)去世。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曆法,是中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學家。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亞夫

周亞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豐縣人,西漢時期的軍事家、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司馬遷:“亞夫之用兵,持威重,執堅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37]

許負:“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勃

周勃於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賜爵武威侯。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楚漢成皋之戰中周勃先留鎮關(今陝西商洛西北)重地,後率軍投入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主要戰場作戰,與項羽正面對峙。先後攻取曲逆(今河北順平縣東南)等地,佔領泗水、東海兩郡(今皖北、蘇北一帶),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絳侯。繼因討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後官至右丞相。漢文帝十一年去世,諡號為武侯。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晁錯

晁錯(音cháocuò),潁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輕時學法家學說,漢文帝時為太子家令,有辯才,號稱“智囊”。漢景帝時為內史,後升遷御史大夫。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重農貴粟。吳、楚等七國叛亂時,他被景帝錯殺。晁錯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漢書》的《食貨志》、《爰盎晁錯傳》等篇。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張騫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衛青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獲救,任侍中、建章監、太中大夫,經過近十年宮廷為官的歷練,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為車騎將軍首次出征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的戎馬生涯。他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反敗為勝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霍去病

霍去病,西漢名將(前140—前117),漢族,軍事家。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河西之戰,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趙雲、岳飛都引用過霍去病的名言辭讓皇帝賜予的華屋美宅,也足見名將與名將之間的相互認同感,至於唐詩宋詞中霍嫖姚、漢家大將、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僅24歲(虛歲)。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李廣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袁盎是西漢時的大臣,字絲,楚國人,個性剛直、有才幹,在朝在野皆享有盛譽。漢文帝時因為犯顏直諫,被調任隴西都尉,後至吳國做丞相,吳王優厚相待。袁盎和晁錯不和,七國之亂時,曾奏請斬晁錯以平眾怒,結果七國之亂平定後,他就被封為太常,顯貴異常。後來因反對立樑王劉武為儲君,遭到樑王忌恨,後被樑王派來的刺客於公元前150年所殺。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汲黯

汲黯(?—前112年),西漢濮陽(今濮陽西南)人,字長孺。漢景帝時汲黯為太子洗馬(太子家宦,太子出入時為先導),漢武帝時任中大夫;因常規勸武帝,武帝不耐,調為東海郡太守,繼為主爵都尉,是漢代著名的直諫之臣。

莊助:“使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

劉徹:“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韓安國(?—公元前127年),樑國成安縣人,西漢時期的名臣、將領。韓安國自幼博覽群書,成為遠近聞名的辯士與學問家,後到樑孝王幕下任中大夫,成為樑孝王身邊的得力謀士。他幫助樑孝王和漢政權化解了幾次危機,深得漢景帝的信任。漢武帝時,韓安國進入漢王朝中央政權的核心圈子。韓安國根據國家現狀,提倡與匈奴和親,使漢王朝北方多年無戰事。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韓安國病死。

蕭望之(約前114~前47年),字長倩,蕭望之是蕭何的六世孫,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人,徙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 蕭望之是西漢宣帝、元帝倚重的大臣,又是著名的經學家。蕭望之主治《齊詩》,兼學諸經,是漢代《魯論語》的知名傳人,李白在《客中行》讚頌的“蘭陵美酒”相傳就是蕭氏家釀。。自此,蘭陵蕭氏是山東大族,歷數百年而不衰。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那麼漢朝的名臣有哪些呢?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係的重要人物。史學家班彪的幼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長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張蒼(前253—前152年),陽武(今河南原陽縣城東南)人,戰國秦漢時期的科學家、儒學者、陰陽家,西漢開國功臣、丞相、北平文侯。張蒼戰國末期時曾在荀子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人是同門師兄弟,劉邦起義後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後任代相、趙相等職,因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又再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接任其位,自此為相十餘年,於孝景帝五年(前152年)去世。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曆法,是中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學家。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亞夫

周亞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豐縣人,西漢時期的軍事家、丞相。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司馬遷:“亞夫之用兵,持威重,執堅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37]

許負:“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周勃

周勃於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賜爵武威侯。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楚漢成皋之戰中周勃先留鎮關(今陝西商洛西北)重地,後率軍投入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主要戰場作戰,與項羽正面對峙。先後攻取曲逆(今河北順平縣東南)等地,佔領泗水、東海兩郡(今皖北、蘇北一帶),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絳侯。繼因討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後官至右丞相。漢文帝十一年去世,諡號為武侯。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晁錯

晁錯(音cháocuò),潁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輕時學法家學說,漢文帝時為太子家令,有辯才,號稱“智囊”。漢景帝時為內史,後升遷御史大夫。曾多次上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減諸侯封地、重農貴粟。吳、楚等七國叛亂時,他被景帝錯殺。晁錯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漢書》的《食貨志》、《爰盎晁錯傳》等篇。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張騫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衛青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獲救,任侍中、建章監、太中大夫,經過近十年宮廷為官的歷練,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為車騎將軍首次出征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的戎馬生涯。他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反敗為勝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霍去病

霍去病,西漢名將(前140—前117),漢族,軍事家。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河西之戰,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趙雲、岳飛都引用過霍去病的名言辭讓皇帝賜予的華屋美宅,也足見名將與名將之間的相互認同感,至於唐詩宋詞中霍嫖姚、漢家大將、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僅24歲(虛歲)。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李廣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袁盎是西漢時的大臣,字絲,楚國人,個性剛直、有才幹,在朝在野皆享有盛譽。漢文帝時因為犯顏直諫,被調任隴西都尉,後至吳國做丞相,吳王優厚相待。袁盎和晁錯不和,七國之亂時,曾奏請斬晁錯以平眾怒,結果七國之亂平定後,他就被封為太常,顯貴異常。後來因反對立樑王劉武為儲君,遭到樑王忌恨,後被樑王派來的刺客於公元前150年所殺。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汲黯

汲黯(?—前112年),西漢濮陽(今濮陽西南)人,字長孺。漢景帝時汲黯為太子洗馬(太子家宦,太子出入時為先導),漢武帝時任中大夫;因常規勸武帝,武帝不耐,調為東海郡太守,繼為主爵都尉,是漢代著名的直諫之臣。

莊助:“使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

劉徹:“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韓安國(?—公元前127年),樑國成安縣人,西漢時期的名臣、將領。韓安國自幼博覽群書,成為遠近聞名的辯士與學問家,後到樑孝王幕下任中大夫,成為樑孝王身邊的得力謀士。他幫助樑孝王和漢政權化解了幾次危機,深得漢景帝的信任。漢武帝時,韓安國進入漢王朝中央政權的核心圈子。韓安國根據國家現狀,提倡與匈奴和親,使漢王朝北方多年無戰事。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韓安國病死。

蕭望之(約前114~前47年),字長倩,蕭望之是蕭何的六世孫,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人,徙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 蕭望之是西漢宣帝、元帝倚重的大臣,又是著名的經學家。蕭望之主治《齊詩》,兼學諸經,是漢代《魯論語》的知名傳人,李白在《客中行》讚頌的“蘭陵美酒”相傳就是蕭氏家釀。。自此,蘭陵蕭氏是山東大族,歷數百年而不衰。

漢朝名臣一覽表(中)

趙充國

趙充國(公元前137—公元前52年),字翁叔,漢朝名臣、名將;隴西郡上邽人(今甘肅省天水市)人。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漢武帝時候,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率領700壯士突出匈奴的重圍。被漢武帝拜為中郎,官居車騎將軍長史。漢昭帝時,歷任大將軍(霍光)都尉、中郎將、水衡都尉、後將軍,將軍擊敗武都郡氐族的叛亂,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漢昭帝去世後,參與霍光尊立漢宣帝,封營平侯。後來,任為蒲類將軍、後將軍、少府,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宣帝用他的計策,平定了羌人的叛亂,又進行屯田。第二年,諸羌人投降,趙充國病逝後,諡號壯。漢成帝派人給他畫像追頌。

漢朝四百年天下,名臣較多,如有未盡之處,請在評論區補充,下次補上,此排位不分先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