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本名杜鏞),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灘的黑幫老大。即便在他辭世六十多年後的今天,提及此人那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何況當年,更是炙手可熱勢絕倫,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當然,這樣的地位是他豁出身家性命一手打拼出來的,是他一步一步爬上去的。發跡之前,他也是個誰見了都可以踩上一腳的街頭小癟三。這個黑幫老大的發跡史對今天的年輕人同樣有勵志作用。

杜月笙在青島欠下的風流債

青年杜月笙

1888年8月22日,杜月笙出生在上海浦東高橋鎮的一個貧寒之家。這一天恰逢中元節,也就是民間鬼節,這似乎預示了杜月笙這一輩子只能走黑道。其父杜文卿當過茶館的茶博士和碼頭上查驗貨物的“扦子手”。兒子出生時他正在上海與人合夥開辦一家小米店,收入微薄,勉強度日。生母朱氏獨自在家撫養幼子,還要幫人洗衣以賺錢餬口,其艱辛困苦可想而知。偏偏又碰上上海地區疫癘流行,淫雨連綿,稻穀黴爛。弱女幼子無法在鄉間存活,只得去楊樹浦投奔杜文卿。

一家人雖得團聚,但生計問題仍舊無法解決。朱氏只得拖著又有身孕的身體進紡織廠做工,終因不堪繁重的勞作,在生下一個女兒後撒手人寰。中年喪妻的杜文卿不久後又續娶張氏,於1892年冬染病,一命嗚呼。此時的杜月笙還不到五歲。

繼母張氏無力經營小米店,便帶著杜月笙回到高橋鎮,靠給人縫補漿洗維持生計。張氏心地善良,待杜月笙如己出,不僅供給衣食,還送他進私塾,卻僅讀了四個月就因拿不出學費而輟學。杜月笙八歲那年,繼母張氏又神祕失蹤,鄉間傳言她是被專門誘騙青年寡婦的黑社會組織“蟻媒黨”拐走賣掉了。這種傳言如若屬實,就等於說若干年後威震上海灘的黑幫老大早年也是黑幫的受害者。

這下子杜月笙成了徹頭徹尾的孤兒,只能東討西乞,整日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朝不保夕。完全擺脫管束的半大孩子不僅談不上讀書進學,反而混跡於鎮上的流氓地痞之間,染上了賭博惡習。一個孤兒那裡能籌得到足夠的賭資。他便出賣父母留下的那點兒家當,最後連燒飯的鍋也沒剩下。

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混到十四歲,山窮水盡的杜月笙萌生了到上海闖蕩一番的想法。他的外婆(生母朱氏的母親)求人寫了封舉薦信,介紹他去十六裡鋪一家水果行當學徒。他揣著這封信和外婆送給他的幾個銅板,背上一個小包袱,來到了魚龍混雜的十里洋場。

杜月笙在青島欠下的風流債

上海皇帝杜月笙

上海灘的日子也不好混。一無背景二無靠山的杜月笙在這裡苦撐苦熬了將近兩年,依然是一無所有。他因偷竊老闆的錢拿去賭博丟了飯碗,只能靠擺個水果攤勉強度日。深陷迷惘的杜月笙來到城隍廟,搶燒了頭炷香,想求城隍老爺指點迷津。城隍廟的算卦先生給他算了一卦,結果是“出門東北方,必有貴人幫。好自為之,前途無量。”這幾句話令杜月笙百思不得其解。他想不出哪個能把自己救出苦海的貴人住在東北方向。冥思苦想了半天,他一拍腦袋,想起一個人來。此人名喚阿二,是杜月笙結識的一個朋友,原來在澡堂子當扦腳師傅,人稱“扦腳阿二”,前幾天來信說他去了青島,現在一家木材商行當夥計。這青島不就在上海的東北方向嗎?莫非算卦先生說的貴人就是這個阿二?一個昔日的扦腳師傅、今日的木材行小夥計能算是“貴人”?杜月笙越想越滑稽。可世事難料,誰知道哪塊雲彩能下雨?反正自己在這個大上海已經走投無路,倒不如換個地方,保不定能交上好運。杜月笙決定去青島投奔阿二。

杜月笙乘船來到青島,此時的青島已經淪為德國的殖民地。殖民者在此用心經營十多年,昔日的小漁村已成為北方的經濟重鎮,商業發達,市容整潔;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讓人流連忘返。若論繁華自然還不能跟大上海比肩,若論風光之秀美,則比上海有過之而無不及。杜月笙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座城市,決定留在這裡一展身手。他找到了阿二。頭腦靈光的阿二已經當上了木材行的賬房先生。他把杜月笙介紹給老闆。老闆見他聰明伶俐,能說會道,便收他當了推銷員。杜月笙也沒有辜負老闆的信任,工作十分賣力,生意做得有聲有色,替老闆賺了不少錢,深得老闆的喜愛。

杜月笙在青島欠下的風流債

上世紀初的青島街景

這個老闆不僅生財有道,還很懂得享受生活,娶了七房姨太太。其中第七房姨太太正值芳齡,風姿綽約,貌美如花,只是因為與老闆年齡差距過大,不免常有深閨寂寞之嘆。

這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木行老闆設宴招待員工,這個七姨太也現身作陪。杜月笙一見這風情萬種的七姨太,驚為天人,好像被施了魔法,怔怔望著這位“女神”,心咚咚咚地跳個不停,話都說不利索。七姨太也注意到了這個小夥子。杜月笙雖然只是個浪跡街頭的小販,風裡來雨裡去,居無定所,可架不住人年輕,依舊稱得上是個脣紅齒白、皮細膚嫩的小帥哥。所以她對這個小夥計也是一見傾心,暗生情愫,頻送秋波。俗話說“酒是色媒”。觥籌交錯間,兩人愈發心旌搖搖,時不時地眉目傳情,彼此心照不宣。

中秋之後,又過了些日子。木材行老闆要到濟南出幾天差。這對備嘗相思之苦的男女終於等到機會了。七姨太給杜月笙送去一張小紙條,約他第二天晚上到她閨房去一趟。杜月笙徹夜難眠,第二天也是心神不定。到了約定的時間,他懷裡揣著小兔子似的來到七姨太的房間。七姨太衣著暴露,款款迎來,說不盡的千嬌百媚,袒露的香肩粉妝玉砌一般,惹得少年杜月笙慾火焚身。兩人吐露心曲,互訴衷情,成了好事。

此後的幾天裡,兩人頻頻約會,暢浴愛河,繾綣纏綿,終至不能自拔。七姨太竟要求杜月笙帶她私奔。杜月笙告訴她自己初出茅廬,自立都談不上,更無餘力養活一向不愁吃穿的情人。七姨太竟毫不在意,說她自己有錢,不用杜月笙養活。兩人商定出逃計劃。

誰知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家中已有人察覺這對男女的苟且之事,並報告給了遠在濟南的木行老闆。老闆大怒,當即趕回青島。七姨太和杜月笙把老闆家中的錢款和珠寶細軟席捲一空,倉皇出奔,剛到碼頭,就被帶著好幾個隨從的老闆截住。老闆大罵杜月笙忘恩負義;幾個隨從又把杜月笙爆揍一頓。七姨太早已哭成了淚人。身體單薄的少年也已經被打得鼻青臉腫,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心上人被強行帶走。他淚眼朦朧地登上輪船,回到上海。

風光秀麗的青島給杜月笙留下了甜蜜而痛苦的記憶。然而,這段青島時光並非杜月笙唯一一次與這座海濱城市結緣。1933年,杜月笙再次踏上青島的土地,其身份也不是當年走投無路的小混混,而是聞名上海灘的黑道老大,與往日相比有天壤之別。這次他是和汪曉籟率領上海工商界代表團來青島考察,下榻於文登路的市政府招待所,還受到時任青島市市長沈鴻烈設宴款待。杜月笙在青島的兩個徒弟,即青島的青幫老大、有青島杜月笙之稱的《平民報》社社長張樂古及另一位青幫弟子酆洗元也設宴招待了杜月笙。不知身為市長座上賓的杜月笙眼前是否浮現出當年七姨太的面影,心頭又有怎樣的撫今追昔的感慨。

代表團一行除了遊覽棧橋、小青島等市區的景點,還登上嶗山,飽覽海天風光。遊覽途中,杜月笙提議建一座小亭子以紀念這次青島之行,得到了代表團成員的積極響應。亭子建在華嚴寺附近返嶺後村南的深入海中的山岬懸崖之上,取名“斐然亭”。之所以起這個名字,是因為“斐然”源自《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成章正是沈鴻烈的字,所以起這個名字有取悅東道主的意思。翌年,這裡又豎立起一塊《斐然亭碑》,由曾任魯案善後委員會督辦的王正廷撰寫碑文。

杜月笙在青島欠下的風流債

青島斐然亭

杜月笙還參觀了當時正在青島舉辦的第四屆國貨展覽會。他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便與沈鴻烈商定在青島設立“上海國貨工廠山東聯合營業所”,建設國貨產品倉庫,在中山路開辦門市售品部,以青島為基地,向山東全省推廣上海國貨。多家上海國貨名品都加入其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