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刑警老張(杜源 飾)說,“現在這是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這句話不是指向個體的案件,而是更廣泛的“現在”,與其說是問句,不如說是感嘆。

主人公餘國偉(段奕宏 飾)也是身處“現在”的一份子。

他同樣意識到,鐵飯碗不再堅固,但相比被消極情緒左右的人,他似乎更加積極。

當小城驚現連環凶殺案,公安介入調查,他只是一介冶煉廠保衛科長,與此事無關,卻上趕著查案立功。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刑警老張(杜源 飾)說,“現在這是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這句話不是指向個體的案件,而是更廣泛的“現在”,與其說是問句,不如說是感嘆。

主人公餘國偉(段奕宏 飾)也是身處“現在”的一份子。

他同樣意識到,鐵飯碗不再堅固,但相比被消極情緒左右的人,他似乎更加積極。

當小城驚現連環凶殺案,公安介入調查,他只是一介冶煉廠保衛科長,與此事無關,卻上趕著查案立功。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然而這份積極,沒有多少上進的意思,更像是一種留戀——從體制內逐漸瓦解的部分,跳轉到體制內仍然穩固的部分——

他想破案,爭取被警局破格錄用。

所以當他的情人燕子(江一燕 飾)說“想去香港開理髮店”時,老餘覺得她“夢想遠大”。

因為他所要的更卑微,只是繼續賴在體制內捧鐵飯碗而已。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刑警老張(杜源 飾)說,“現在這是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這句話不是指向個體的案件,而是更廣泛的“現在”,與其說是問句,不如說是感嘆。

主人公餘國偉(段奕宏 飾)也是身處“現在”的一份子。

他同樣意識到,鐵飯碗不再堅固,但相比被消極情緒左右的人,他似乎更加積極。

當小城驚現連環凶殺案,公安介入調查,他只是一介冶煉廠保衛科長,與此事無關,卻上趕著查案立功。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然而這份積極,沒有多少上進的意思,更像是一種留戀——從體制內逐漸瓦解的部分,跳轉到體制內仍然穩固的部分——

他想破案,爭取被警局破格錄用。

所以當他的情人燕子(江一燕 飾)說“想去香港開理髮店”時,老餘覺得她“夢想遠大”。

因為他所要的更卑微,只是繼續賴在體制內捧鐵飯碗而已。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除了社會環境,還有自然環境

《殺人回憶》的案發時間總在雨夜,而《暴雪將至》90%的時間都在下雨,把天氣因素髮揮到極致。

首先,過多的雨水,構成了貫穿始終的低氣壓。

公安有破案的壓力,老餘更有。

下崗潮降臨冶煉廠,沒有唸到名字的工人一律被關在鐵門外,就此失業。

老餘站在人群中,對他關上的不僅是工廠大門,更是他留戀的體制大門。

破案的訴求,如同重歸體制的救命稻草。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刑警老張(杜源 飾)說,“現在這是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這句話不是指向個體的案件,而是更廣泛的“現在”,與其說是問句,不如說是感嘆。

主人公餘國偉(段奕宏 飾)也是身處“現在”的一份子。

他同樣意識到,鐵飯碗不再堅固,但相比被消極情緒左右的人,他似乎更加積極。

當小城驚現連環凶殺案,公安介入調查,他只是一介冶煉廠保衛科長,與此事無關,卻上趕著查案立功。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然而這份積極,沒有多少上進的意思,更像是一種留戀——從體制內逐漸瓦解的部分,跳轉到體制內仍然穩固的部分——

他想破案,爭取被警局破格錄用。

所以當他的情人燕子(江一燕 飾)說“想去香港開理髮店”時,老餘覺得她“夢想遠大”。

因為他所要的更卑微,只是繼續賴在體制內捧鐵飯碗而已。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除了社會環境,還有自然環境

《殺人回憶》的案發時間總在雨夜,而《暴雪將至》90%的時間都在下雨,把天氣因素髮揮到極致。

首先,過多的雨水,構成了貫穿始終的低氣壓。

公安有破案的壓力,老餘更有。

下崗潮降臨冶煉廠,沒有唸到名字的工人一律被關在鐵門外,就此失業。

老餘站在人群中,對他關上的不僅是工廠大門,更是他留戀的體制大門。

破案的訴求,如同重歸體制的救命稻草。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其次,陰冷潮溼的雨天,又給老餘的訴求籠罩了一層不明朗的底色。

光明美好的嚮往,滋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種強烈的不協調感。

最後,老式的黑色雨衣,則把人包裹成一個個面目模糊的剪影。

雨水中,雨傘下,被制服包裹的我們,都是相似的。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刑警老張(杜源 飾)說,“現在這是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這句話不是指向個體的案件,而是更廣泛的“現在”,與其說是問句,不如說是感嘆。

主人公餘國偉(段奕宏 飾)也是身處“現在”的一份子。

他同樣意識到,鐵飯碗不再堅固,但相比被消極情緒左右的人,他似乎更加積極。

當小城驚現連環凶殺案,公安介入調查,他只是一介冶煉廠保衛科長,與此事無關,卻上趕著查案立功。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然而這份積極,沒有多少上進的意思,更像是一種留戀——從體制內逐漸瓦解的部分,跳轉到體制內仍然穩固的部分——

他想破案,爭取被警局破格錄用。

所以當他的情人燕子(江一燕 飾)說“想去香港開理髮店”時,老餘覺得她“夢想遠大”。

因為他所要的更卑微,只是繼續賴在體制內捧鐵飯碗而已。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除了社會環境,還有自然環境

《殺人回憶》的案發時間總在雨夜,而《暴雪將至》90%的時間都在下雨,把天氣因素髮揮到極致。

首先,過多的雨水,構成了貫穿始終的低氣壓。

公安有破案的壓力,老餘更有。

下崗潮降臨冶煉廠,沒有唸到名字的工人一律被關在鐵門外,就此失業。

老餘站在人群中,對他關上的不僅是工廠大門,更是他留戀的體制大門。

破案的訴求,如同重歸體制的救命稻草。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其次,陰冷潮溼的雨天,又給老餘的訴求籠罩了一層不明朗的底色。

光明美好的嚮往,滋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種強烈的不協調感。

最後,老式的黑色雨衣,則把人包裹成一個個面目模糊的剪影。

雨水中,雨傘下,被制服包裹的我們,都是相似的。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此時,凶殺案中的老餘、凶手、旁觀者,遠遠看上去全都一樣,他們共同的身份,是時代的親歷者。

換句話說,他們的個體身份都在暴雨沖刷、雨衣包裹下消失,成了一群被時代嘲諷的芸芸眾生。

這就顯出結尾一處細節的意味深長了——

老餘打算離開小城,上車時緊張翻找著身份證,似乎身份證才能給他辨識度,證明他的存在。

解決完故事的環境,回頭再看環境和人的關係,核心最終還是,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刑警老張(杜源 飾)說,“現在這是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這句話不是指向個體的案件,而是更廣泛的“現在”,與其說是問句,不如說是感嘆。

主人公餘國偉(段奕宏 飾)也是身處“現在”的一份子。

他同樣意識到,鐵飯碗不再堅固,但相比被消極情緒左右的人,他似乎更加積極。

當小城驚現連環凶殺案,公安介入調查,他只是一介冶煉廠保衛科長,與此事無關,卻上趕著查案立功。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然而這份積極,沒有多少上進的意思,更像是一種留戀——從體制內逐漸瓦解的部分,跳轉到體制內仍然穩固的部分——

他想破案,爭取被警局破格錄用。

所以當他的情人燕子(江一燕 飾)說“想去香港開理髮店”時,老餘覺得她“夢想遠大”。

因為他所要的更卑微,只是繼續賴在體制內捧鐵飯碗而已。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除了社會環境,還有自然環境

《殺人回憶》的案發時間總在雨夜,而《暴雪將至》90%的時間都在下雨,把天氣因素髮揮到極致。

首先,過多的雨水,構成了貫穿始終的低氣壓。

公安有破案的壓力,老餘更有。

下崗潮降臨冶煉廠,沒有唸到名字的工人一律被關在鐵門外,就此失業。

老餘站在人群中,對他關上的不僅是工廠大門,更是他留戀的體制大門。

破案的訴求,如同重歸體制的救命稻草。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其次,陰冷潮溼的雨天,又給老餘的訴求籠罩了一層不明朗的底色。

光明美好的嚮往,滋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種強烈的不協調感。

最後,老式的黑色雨衣,則把人包裹成一個個面目模糊的剪影。

雨水中,雨傘下,被制服包裹的我們,都是相似的。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此時,凶殺案中的老餘、凶手、旁觀者,遠遠看上去全都一樣,他們共同的身份,是時代的親歷者。

換句話說,他們的個體身份都在暴雨沖刷、雨衣包裹下消失,成了一群被時代嘲諷的芸芸眾生。

這就顯出結尾一處細節的意味深長了——

老餘打算離開小城,上車時緊張翻找著身份證,似乎身份證才能給他辨識度,證明他的存在。

解決完故事的環境,回頭再看環境和人的關係,核心最終還是,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老餘開場的自我介紹很精彩,一句話,為人物定性:

“餘國偉,多餘的餘”。

“多餘”的,當然不止他一個,下崗大潮中,不計其數。

只是,這多餘的尷尬身份,跟他積極向體制靠攏的行為,形成了可笑的落差,使他被不安全感和幸福感來回反覆地折磨著。

“幸福感”也能折磨人嗎?當然。

老餘跟工友們下班後喝酒,大家說他目光如炬,總能從人堆裡揪出偷盜的工人,被公安破格錄用是遲早的事。

對工友描繪的未來,老餘笑得開心死了,微醺的他半醉半醒,內心對幸福的確認也是半真半假。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刑警老張(杜源 飾)說,“現在這是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這句話不是指向個體的案件,而是更廣泛的“現在”,與其說是問句,不如說是感嘆。

主人公餘國偉(段奕宏 飾)也是身處“現在”的一份子。

他同樣意識到,鐵飯碗不再堅固,但相比被消極情緒左右的人,他似乎更加積極。

當小城驚現連環凶殺案,公安介入調查,他只是一介冶煉廠保衛科長,與此事無關,卻上趕著查案立功。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然而這份積極,沒有多少上進的意思,更像是一種留戀——從體制內逐漸瓦解的部分,跳轉到體制內仍然穩固的部分——

他想破案,爭取被警局破格錄用。

所以當他的情人燕子(江一燕 飾)說“想去香港開理髮店”時,老餘覺得她“夢想遠大”。

因為他所要的更卑微,只是繼續賴在體制內捧鐵飯碗而已。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除了社會環境,還有自然環境

《殺人回憶》的案發時間總在雨夜,而《暴雪將至》90%的時間都在下雨,把天氣因素髮揮到極致。

首先,過多的雨水,構成了貫穿始終的低氣壓。

公安有破案的壓力,老餘更有。

下崗潮降臨冶煉廠,沒有唸到名字的工人一律被關在鐵門外,就此失業。

老餘站在人群中,對他關上的不僅是工廠大門,更是他留戀的體制大門。

破案的訴求,如同重歸體制的救命稻草。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其次,陰冷潮溼的雨天,又給老餘的訴求籠罩了一層不明朗的底色。

光明美好的嚮往,滋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種強烈的不協調感。

最後,老式的黑色雨衣,則把人包裹成一個個面目模糊的剪影。

雨水中,雨傘下,被制服包裹的我們,都是相似的。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此時,凶殺案中的老餘、凶手、旁觀者,遠遠看上去全都一樣,他們共同的身份,是時代的親歷者。

換句話說,他們的個體身份都在暴雨沖刷、雨衣包裹下消失,成了一群被時代嘲諷的芸芸眾生。

這就顯出結尾一處細節的意味深長了——

老餘打算離開小城,上車時緊張翻找著身份證,似乎身份證才能給他辨識度,證明他的存在。

解決完故事的環境,回頭再看環境和人的關係,核心最終還是,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老餘開場的自我介紹很精彩,一句話,為人物定性:

“餘國偉,多餘的餘”。

“多餘”的,當然不止他一個,下崗大潮中,不計其數。

只是,這多餘的尷尬身份,跟他積極向體制靠攏的行為,形成了可笑的落差,使他被不安全感和幸福感來回反覆地折磨著。

“幸福感”也能折磨人嗎?當然。

老餘跟工友們下班後喝酒,大家說他目光如炬,總能從人堆裡揪出偷盜的工人,被公安破格錄用是遲早的事。

對工友描繪的未來,老餘笑得開心死了,微醺的他半醉半醒,內心對幸福的確認也是半真半假。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他嘴上謊稱滿意現狀,與其說是謙虛,不如說是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

一來,怕吐露真實想法,有人從中作梗;二來,破格錄用有多難,破案有多難,自己有幾把刷子,他都清楚。

所以破案,等同於他在變革時期找出路。

片中最激烈的橋段之一,是一場長達8分鐘的追凶戲。但其表達的內容,遠比動作戲要多得多。

在鋼鐵廠和鐵道兩個場景中,鏡頭跟著老餘,鋪展開鋼鐵廠的環境圖。

下班後空曠無人的車間、大量停止運行和少量仍在運行的龐大生產設備,暗示著工廠正喪失活力,曾經一派繁榮的體制正走向沒落。

所以老餘的奔跑才那麼用力。

你說,他是在追犯人,還是在跟一個他追趕不上的時代賽跑?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刑警老張(杜源 飾)說,“現在這是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這句話不是指向個體的案件,而是更廣泛的“現在”,與其說是問句,不如說是感嘆。

主人公餘國偉(段奕宏 飾)也是身處“現在”的一份子。

他同樣意識到,鐵飯碗不再堅固,但相比被消極情緒左右的人,他似乎更加積極。

當小城驚現連環凶殺案,公安介入調查,他只是一介冶煉廠保衛科長,與此事無關,卻上趕著查案立功。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然而這份積極,沒有多少上進的意思,更像是一種留戀——從體制內逐漸瓦解的部分,跳轉到體制內仍然穩固的部分——

他想破案,爭取被警局破格錄用。

所以當他的情人燕子(江一燕 飾)說“想去香港開理髮店”時,老餘覺得她“夢想遠大”。

因為他所要的更卑微,只是繼續賴在體制內捧鐵飯碗而已。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除了社會環境,還有自然環境

《殺人回憶》的案發時間總在雨夜,而《暴雪將至》90%的時間都在下雨,把天氣因素髮揮到極致。

首先,過多的雨水,構成了貫穿始終的低氣壓。

公安有破案的壓力,老餘更有。

下崗潮降臨冶煉廠,沒有唸到名字的工人一律被關在鐵門外,就此失業。

老餘站在人群中,對他關上的不僅是工廠大門,更是他留戀的體制大門。

破案的訴求,如同重歸體制的救命稻草。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其次,陰冷潮溼的雨天,又給老餘的訴求籠罩了一層不明朗的底色。

光明美好的嚮往,滋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種強烈的不協調感。

最後,老式的黑色雨衣,則把人包裹成一個個面目模糊的剪影。

雨水中,雨傘下,被制服包裹的我們,都是相似的。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此時,凶殺案中的老餘、凶手、旁觀者,遠遠看上去全都一樣,他們共同的身份,是時代的親歷者。

換句話說,他們的個體身份都在暴雨沖刷、雨衣包裹下消失,成了一群被時代嘲諷的芸芸眾生。

這就顯出結尾一處細節的意味深長了——

老餘打算離開小城,上車時緊張翻找著身份證,似乎身份證才能給他辨識度,證明他的存在。

解決完故事的環境,回頭再看環境和人的關係,核心最終還是,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老餘開場的自我介紹很精彩,一句話,為人物定性:

“餘國偉,多餘的餘”。

“多餘”的,當然不止他一個,下崗大潮中,不計其數。

只是,這多餘的尷尬身份,跟他積極向體制靠攏的行為,形成了可笑的落差,使他被不安全感和幸福感來回反覆地折磨著。

“幸福感”也能折磨人嗎?當然。

老餘跟工友們下班後喝酒,大家說他目光如炬,總能從人堆裡揪出偷盜的工人,被公安破格錄用是遲早的事。

對工友描繪的未來,老餘笑得開心死了,微醺的他半醉半醒,內心對幸福的確認也是半真半假。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他嘴上謊稱滿意現狀,與其說是謙虛,不如說是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

一來,怕吐露真實想法,有人從中作梗;二來,破格錄用有多難,破案有多難,自己有幾把刷子,他都清楚。

所以破案,等同於他在變革時期找出路。

片中最激烈的橋段之一,是一場長達8分鐘的追凶戲。但其表達的內容,遠比動作戲要多得多。

在鋼鐵廠和鐵道兩個場景中,鏡頭跟著老餘,鋪展開鋼鐵廠的環境圖。

下班後空曠無人的車間、大量停止運行和少量仍在運行的龐大生產設備,暗示著工廠正喪失活力,曾經一派繁榮的體制正走向沒落。

所以老餘的奔跑才那麼用力。

你說,他是在追犯人,還是在跟一個他追趕不上的時代賽跑?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隨後,追出工廠來到鐵路邊,鏡頭掃過了延伸向四面八方的軌道。

從老餘的視角看,更像在暗示他未來的可能性,面前很多條路,他執著地選了追凶破案這條。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刑警老張(杜源 飾)說,“現在這是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這句話不是指向個體的案件,而是更廣泛的“現在”,與其說是問句,不如說是感嘆。

主人公餘國偉(段奕宏 飾)也是身處“現在”的一份子。

他同樣意識到,鐵飯碗不再堅固,但相比被消極情緒左右的人,他似乎更加積極。

當小城驚現連環凶殺案,公安介入調查,他只是一介冶煉廠保衛科長,與此事無關,卻上趕著查案立功。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然而這份積極,沒有多少上進的意思,更像是一種留戀——從體制內逐漸瓦解的部分,跳轉到體制內仍然穩固的部分——

他想破案,爭取被警局破格錄用。

所以當他的情人燕子(江一燕 飾)說“想去香港開理髮店”時,老餘覺得她“夢想遠大”。

因為他所要的更卑微,只是繼續賴在體制內捧鐵飯碗而已。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除了社會環境,還有自然環境

《殺人回憶》的案發時間總在雨夜,而《暴雪將至》90%的時間都在下雨,把天氣因素髮揮到極致。

首先,過多的雨水,構成了貫穿始終的低氣壓。

公安有破案的壓力,老餘更有。

下崗潮降臨冶煉廠,沒有唸到名字的工人一律被關在鐵門外,就此失業。

老餘站在人群中,對他關上的不僅是工廠大門,更是他留戀的體制大門。

破案的訴求,如同重歸體制的救命稻草。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其次,陰冷潮溼的雨天,又給老餘的訴求籠罩了一層不明朗的底色。

光明美好的嚮往,滋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種強烈的不協調感。

最後,老式的黑色雨衣,則把人包裹成一個個面目模糊的剪影。

雨水中,雨傘下,被制服包裹的我們,都是相似的。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此時,凶殺案中的老餘、凶手、旁觀者,遠遠看上去全都一樣,他們共同的身份,是時代的親歷者。

換句話說,他們的個體身份都在暴雨沖刷、雨衣包裹下消失,成了一群被時代嘲諷的芸芸眾生。

這就顯出結尾一處細節的意味深長了——

老餘打算離開小城,上車時緊張翻找著身份證,似乎身份證才能給他辨識度,證明他的存在。

解決完故事的環境,回頭再看環境和人的關係,核心最終還是,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老餘開場的自我介紹很精彩,一句話,為人物定性:

“餘國偉,多餘的餘”。

“多餘”的,當然不止他一個,下崗大潮中,不計其數。

只是,這多餘的尷尬身份,跟他積極向體制靠攏的行為,形成了可笑的落差,使他被不安全感和幸福感來回反覆地折磨著。

“幸福感”也能折磨人嗎?當然。

老餘跟工友們下班後喝酒,大家說他目光如炬,總能從人堆裡揪出偷盜的工人,被公安破格錄用是遲早的事。

對工友描繪的未來,老餘笑得開心死了,微醺的他半醉半醒,內心對幸福的確認也是半真半假。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他嘴上謊稱滿意現狀,與其說是謙虛,不如說是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

一來,怕吐露真實想法,有人從中作梗;二來,破格錄用有多難,破案有多難,自己有幾把刷子,他都清楚。

所以破案,等同於他在變革時期找出路。

片中最激烈的橋段之一,是一場長達8分鐘的追凶戲。但其表達的內容,遠比動作戲要多得多。

在鋼鐵廠和鐵道兩個場景中,鏡頭跟著老餘,鋪展開鋼鐵廠的環境圖。

下班後空曠無人的車間、大量停止運行和少量仍在運行的龐大生產設備,暗示著工廠正喪失活力,曾經一派繁榮的體制正走向沒落。

所以老餘的奔跑才那麼用力。

你說,他是在追犯人,還是在跟一個他追趕不上的時代賽跑?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隨後,追出工廠來到鐵路邊,鏡頭掃過了延伸向四面八方的軌道。

從老餘的視角看,更像在暗示他未來的可能性,面前很多條路,他執著地選了追凶破案這條。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從環境角度解構不難發現,這場戲不僅是情節的關鍵點,也是人物性格的分割點,小小的破案執念,逐漸讓老餘的人性產生了異化。

這是《暴雪將至》和《殺人回憶》很相似的地方——

凶手,都不是關鍵。

《殺人回憶》,凶手的人性扭曲只是引子,觀眾會隨著主角樸探員和蘇探員的腳步,先被案件觸動,再被現實震撼。

《暴雪將至》則以查案者老餘的個體經歷展開,用一場本來無關的案件,牽引出個人的小命運,再輻射到集體的大命運。

回憶,才是相同而沉重的。

《暴雪》想引出的觀眾回憶,在視覺上很形象——從雨到雪。

暴雪是什麼?

片中無處不在的雨,只在兩場戲凝結成雪。在南方絕少下雪的現實中,營造了一種不真實感。

第一場雪,發生在老餘在工廠禮堂接受勞模嘉獎,意氣風發慷慨激昂。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刑警老張(杜源 飾)說,“現在這是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這句話不是指向個體的案件,而是更廣泛的“現在”,與其說是問句,不如說是感嘆。

主人公餘國偉(段奕宏 飾)也是身處“現在”的一份子。

他同樣意識到,鐵飯碗不再堅固,但相比被消極情緒左右的人,他似乎更加積極。

當小城驚現連環凶殺案,公安介入調查,他只是一介冶煉廠保衛科長,與此事無關,卻上趕著查案立功。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然而這份積極,沒有多少上進的意思,更像是一種留戀——從體制內逐漸瓦解的部分,跳轉到體制內仍然穩固的部分——

他想破案,爭取被警局破格錄用。

所以當他的情人燕子(江一燕 飾)說“想去香港開理髮店”時,老餘覺得她“夢想遠大”。

因為他所要的更卑微,只是繼續賴在體制內捧鐵飯碗而已。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除了社會環境,還有自然環境

《殺人回憶》的案發時間總在雨夜,而《暴雪將至》90%的時間都在下雨,把天氣因素髮揮到極致。

首先,過多的雨水,構成了貫穿始終的低氣壓。

公安有破案的壓力,老餘更有。

下崗潮降臨冶煉廠,沒有唸到名字的工人一律被關在鐵門外,就此失業。

老餘站在人群中,對他關上的不僅是工廠大門,更是他留戀的體制大門。

破案的訴求,如同重歸體制的救命稻草。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其次,陰冷潮溼的雨天,又給老餘的訴求籠罩了一層不明朗的底色。

光明美好的嚮往,滋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種強烈的不協調感。

最後,老式的黑色雨衣,則把人包裹成一個個面目模糊的剪影。

雨水中,雨傘下,被制服包裹的我們,都是相似的。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此時,凶殺案中的老餘、凶手、旁觀者,遠遠看上去全都一樣,他們共同的身份,是時代的親歷者。

換句話說,他們的個體身份都在暴雨沖刷、雨衣包裹下消失,成了一群被時代嘲諷的芸芸眾生。

這就顯出結尾一處細節的意味深長了——

老餘打算離開小城,上車時緊張翻找著身份證,似乎身份證才能給他辨識度,證明他的存在。

解決完故事的環境,回頭再看環境和人的關係,核心最終還是,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老餘開場的自我介紹很精彩,一句話,為人物定性:

“餘國偉,多餘的餘”。

“多餘”的,當然不止他一個,下崗大潮中,不計其數。

只是,這多餘的尷尬身份,跟他積極向體制靠攏的行為,形成了可笑的落差,使他被不安全感和幸福感來回反覆地折磨著。

“幸福感”也能折磨人嗎?當然。

老餘跟工友們下班後喝酒,大家說他目光如炬,總能從人堆裡揪出偷盜的工人,被公安破格錄用是遲早的事。

對工友描繪的未來,老餘笑得開心死了,微醺的他半醉半醒,內心對幸福的確認也是半真半假。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他嘴上謊稱滿意現狀,與其說是謙虛,不如說是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

一來,怕吐露真實想法,有人從中作梗;二來,破格錄用有多難,破案有多難,自己有幾把刷子,他都清楚。

所以破案,等同於他在變革時期找出路。

片中最激烈的橋段之一,是一場長達8分鐘的追凶戲。但其表達的內容,遠比動作戲要多得多。

在鋼鐵廠和鐵道兩個場景中,鏡頭跟著老餘,鋪展開鋼鐵廠的環境圖。

下班後空曠無人的車間、大量停止運行和少量仍在運行的龐大生產設備,暗示著工廠正喪失活力,曾經一派繁榮的體制正走向沒落。

所以老餘的奔跑才那麼用力。

你說,他是在追犯人,還是在跟一個他追趕不上的時代賽跑?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隨後,追出工廠來到鐵路邊,鏡頭掃過了延伸向四面八方的軌道。

從老餘的視角看,更像在暗示他未來的可能性,面前很多條路,他執著地選了追凶破案這條。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從環境角度解構不難發現,這場戲不僅是情節的關鍵點,也是人物性格的分割點,小小的破案執念,逐漸讓老餘的人性產生了異化。

這是《暴雪將至》和《殺人回憶》很相似的地方——

凶手,都不是關鍵。

《殺人回憶》,凶手的人性扭曲只是引子,觀眾會隨著主角樸探員和蘇探員的腳步,先被案件觸動,再被現實震撼。

《暴雪將至》則以查案者老餘的個體經歷展開,用一場本來無關的案件,牽引出個人的小命運,再輻射到集體的大命運。

回憶,才是相同而沉重的。

《暴雪》想引出的觀眾回憶,在視覺上很形象——從雨到雪。

暴雪是什麼?

片中無處不在的雨,只在兩場戲凝結成雪。在南方絕少下雪的現實中,營造了一種不真實感。

第一場雪,發生在老餘在工廠禮堂接受勞模嘉獎,意氣風發慷慨激昂。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第二場雪,是十年後工廠完成歷史使命被爆破,人群遠遠觀望,老餘默默轉身離開。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刑警老張(杜源 飾)說,“現在這是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這句話不是指向個體的案件,而是更廣泛的“現在”,與其說是問句,不如說是感嘆。

主人公餘國偉(段奕宏 飾)也是身處“現在”的一份子。

他同樣意識到,鐵飯碗不再堅固,但相比被消極情緒左右的人,他似乎更加積極。

當小城驚現連環凶殺案,公安介入調查,他只是一介冶煉廠保衛科長,與此事無關,卻上趕著查案立功。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然而這份積極,沒有多少上進的意思,更像是一種留戀——從體制內逐漸瓦解的部分,跳轉到體制內仍然穩固的部分——

他想破案,爭取被警局破格錄用。

所以當他的情人燕子(江一燕 飾)說“想去香港開理髮店”時,老餘覺得她“夢想遠大”。

因為他所要的更卑微,只是繼續賴在體制內捧鐵飯碗而已。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除了社會環境,還有自然環境

《殺人回憶》的案發時間總在雨夜,而《暴雪將至》90%的時間都在下雨,把天氣因素髮揮到極致。

首先,過多的雨水,構成了貫穿始終的低氣壓。

公安有破案的壓力,老餘更有。

下崗潮降臨冶煉廠,沒有唸到名字的工人一律被關在鐵門外,就此失業。

老餘站在人群中,對他關上的不僅是工廠大門,更是他留戀的體制大門。

破案的訴求,如同重歸體制的救命稻草。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其次,陰冷潮溼的雨天,又給老餘的訴求籠罩了一層不明朗的底色。

光明美好的嚮往,滋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種強烈的不協調感。

最後,老式的黑色雨衣,則把人包裹成一個個面目模糊的剪影。

雨水中,雨傘下,被制服包裹的我們,都是相似的。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此時,凶殺案中的老餘、凶手、旁觀者,遠遠看上去全都一樣,他們共同的身份,是時代的親歷者。

換句話說,他們的個體身份都在暴雨沖刷、雨衣包裹下消失,成了一群被時代嘲諷的芸芸眾生。

這就顯出結尾一處細節的意味深長了——

老餘打算離開小城,上車時緊張翻找著身份證,似乎身份證才能給他辨識度,證明他的存在。

解決完故事的環境,回頭再看環境和人的關係,核心最終還是,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老餘開場的自我介紹很精彩,一句話,為人物定性:

“餘國偉,多餘的餘”。

“多餘”的,當然不止他一個,下崗大潮中,不計其數。

只是,這多餘的尷尬身份,跟他積極向體制靠攏的行為,形成了可笑的落差,使他被不安全感和幸福感來回反覆地折磨著。

“幸福感”也能折磨人嗎?當然。

老餘跟工友們下班後喝酒,大家說他目光如炬,總能從人堆裡揪出偷盜的工人,被公安破格錄用是遲早的事。

對工友描繪的未來,老餘笑得開心死了,微醺的他半醉半醒,內心對幸福的確認也是半真半假。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他嘴上謊稱滿意現狀,與其說是謙虛,不如說是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

一來,怕吐露真實想法,有人從中作梗;二來,破格錄用有多難,破案有多難,自己有幾把刷子,他都清楚。

所以破案,等同於他在變革時期找出路。

片中最激烈的橋段之一,是一場長達8分鐘的追凶戲。但其表達的內容,遠比動作戲要多得多。

在鋼鐵廠和鐵道兩個場景中,鏡頭跟著老餘,鋪展開鋼鐵廠的環境圖。

下班後空曠無人的車間、大量停止運行和少量仍在運行的龐大生產設備,暗示著工廠正喪失活力,曾經一派繁榮的體制正走向沒落。

所以老餘的奔跑才那麼用力。

你說,他是在追犯人,還是在跟一個他追趕不上的時代賽跑?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隨後,追出工廠來到鐵路邊,鏡頭掃過了延伸向四面八方的軌道。

從老餘的視角看,更像在暗示他未來的可能性,面前很多條路,他執著地選了追凶破案這條。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從環境角度解構不難發現,這場戲不僅是情節的關鍵點,也是人物性格的分割點,小小的破案執念,逐漸讓老餘的人性產生了異化。

這是《暴雪將至》和《殺人回憶》很相似的地方——

凶手,都不是關鍵。

《殺人回憶》,凶手的人性扭曲只是引子,觀眾會隨著主角樸探員和蘇探員的腳步,先被案件觸動,再被現實震撼。

《暴雪將至》則以查案者老餘的個體經歷展開,用一場本來無關的案件,牽引出個人的小命運,再輻射到集體的大命運。

回憶,才是相同而沉重的。

《暴雪》想引出的觀眾回憶,在視覺上很形象——從雨到雪。

暴雪是什麼?

片中無處不在的雨,只在兩場戲凝結成雪。在南方絕少下雪的現實中,營造了一種不真實感。

第一場雪,發生在老餘在工廠禮堂接受勞模嘉獎,意氣風發慷慨激昂。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第二場雪,是十年後工廠完成歷史使命被爆破,人群遠遠觀望,老餘默默轉身離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這兩場雪的不真實感,反而比真實感,更真實。

當雪終於降下,老餘的幸福感與不安全感都同時消失,曾經為變革、為自己付出的沉甸甸的努力,終成泡影,在回憶裡顯得輕如鴻毛。

到頭來,環境那隻無形的手,才是終極Boss,包括老餘在內的所有人,都不過是它手裡的提線木偶,上演著作案、旁觀、查案的戲碼。

說到這,Sir才發現劇透了不少……

但這部戲是不怕劇透的,因為跳出它講述的故事,它很可能與你,或你身邊的人有關。

很多真實的體驗,也許只有隨著段奕宏的精彩演出,才能一點點侵蝕你。

說這麼多,Sir就是想勸你去電影院。

相比冷冰冰的純文藝片、晦澀的小眾電影 ,它攜帶的類型片故事軀殼,具備了貼近大眾的誠意。

雖然,如果把它放到更大維度,Sir給的評分應該不算高:

7分。

它像《殺人回憶》,但還是比《殺人回憶》差一些。

這當然是個更嚴苛的標準——因為放眼世界,同類型的犯罪推理片優秀的太多,它的確顯得過於工整,缺少讓人擊節稱快的驚喜。

偶發的文藝腔,也像是上個時代文藝青年的遺留物,年輕觀眾應該很難對那種蘇童式的悲情細節產生感觸。

但它就是我們一直缺少的那種電影,十年前是,現在也是。

這樣的電影,在我們的影院。

有一部就該看一部。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Sir最近辦了個影展,華語電影11人。

出發點無非是,替大家發現更多好電影,並且創造更多的機會,來放映它們。

其中有一部,最近要公映了。

Sir覺得有必要在公映前說一說它。

要不,很可能有人又要錯過了……

不僅因為它剛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下最佳藝術貢獻獎,不僅因為他的主演是段奕宏,還拿了影帝。

更因為,它有著被Sir安利過多次的、韓國現實題材類型片的彪悍氣質。

用一個類型片的故事,講述一個曾經沉重過的年代——

《暴雪將至》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段奕宏的影帝,實至名歸,前陣子已經給大家聊過——演得細,鑽戲深。

而今天要說的是該片的“藝術貢獻”——

到底,東京的評委們覺得它強在哪裡?

這兩年同類的電影不算少,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劉傑(《捉迷藏》)、楊樹鵬(《少年》)、陳正道(《記憶大師》)等華語導演,或多或少對血腥暴力程度、敘事手法進行試探,但還都算在類型片範疇內。

《暴雪將至》則嘗試越過了類型的邊界,傾向於作者電影,從基礎的“誰是凶手”,邁向外力作用人性內在層面,“誰製造了凶手”。

用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它很像“中國版《殺人回憶》”。

郊外的凶案現場;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沒完沒了的雨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慘遭蹂躪的女性受害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自信眼光犀利能辨別真凶的查案者;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以及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1987年的韓國正經歷社會轉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你曾在《殺人回憶》裡看到的,《暴雪將至》都有,但這些,只是事件開端。

接下來,後者另闢蹊徑,進一步深化放大了環境跟人的關係。

破題的入口,在於環境。

經過《白日焰火》《無證之罪》的普及(或者說更早,經過東野圭吾等社會推理小說在中國的流行),社會派推理這個詞,大眾早已不陌生。

這種類型,一般都注重展現案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中找出犯罪動機。

這種背景式的罪惡滋生土壤,通常已經成型,是“死”的。

而《暴雪將至》特意選擇社會變革的時代節點,是“活”的。

活的社會環境,就像一個參與敘事的隱性角色,以無形之手推動人物蹣跚前行。

1997年,國有體制改革的趨勢蔓延到了一座南方工業小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城裡集中了鋼鐵廠、冶煉廠等大批國有重工單位,工人們對即將到來的變革早有感知。

時代變了,失去時代光環的失落感傳染了人心,生出不可言說的迷茫。

有的破罐破摔,道德底線下降,偷盜單位物品出去變賣,甚至保衛科也監守自盜。

有的麻痺自我,體育場一到晚上就變成舞場,男男女女擠做一堆,偷情獵食,在不確定的未來面前,情慾成了排洩失落的一種出口。

有的積鬱難消,釀成家庭慘劇,失業的丈夫精神失常拿菜刀砍死妻子,血濺得家裡到處都是,像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宣洩。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論篇幅,殺妻案只是故事主線下的一段小插曲,但其悲劇性,貫穿了整部電影。

比殺妻更惡劣和失控的,是故事的主線

一宗連環凶殺案,多名女性遭虐殺後拋屍荒野。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刑警老張(杜源 飾)說,“現在這是怎麼了?”

值得玩味的是,這句話不是指向個體的案件,而是更廣泛的“現在”,與其說是問句,不如說是感嘆。

主人公餘國偉(段奕宏 飾)也是身處“現在”的一份子。

他同樣意識到,鐵飯碗不再堅固,但相比被消極情緒左右的人,他似乎更加積極。

當小城驚現連環凶殺案,公安介入調查,他只是一介冶煉廠保衛科長,與此事無關,卻上趕著查案立功。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然而這份積極,沒有多少上進的意思,更像是一種留戀——從體制內逐漸瓦解的部分,跳轉到體制內仍然穩固的部分——

他想破案,爭取被警局破格錄用。

所以當他的情人燕子(江一燕 飾)說“想去香港開理髮店”時,老餘覺得她“夢想遠大”。

因為他所要的更卑微,只是繼續賴在體制內捧鐵飯碗而已。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除了社會環境,還有自然環境

《殺人回憶》的案發時間總在雨夜,而《暴雪將至》90%的時間都在下雨,把天氣因素髮揮到極致。

首先,過多的雨水,構成了貫穿始終的低氣壓。

公安有破案的壓力,老餘更有。

下崗潮降臨冶煉廠,沒有唸到名字的工人一律被關在鐵門外,就此失業。

老餘站在人群中,對他關上的不僅是工廠大門,更是他留戀的體制大門。

破案的訴求,如同重歸體制的救命稻草。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其次,陰冷潮溼的雨天,又給老餘的訴求籠罩了一層不明朗的底色。

光明美好的嚮往,滋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種強烈的不協調感。

最後,老式的黑色雨衣,則把人包裹成一個個面目模糊的剪影。

雨水中,雨傘下,被制服包裹的我們,都是相似的。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此時,凶殺案中的老餘、凶手、旁觀者,遠遠看上去全都一樣,他們共同的身份,是時代的親歷者。

換句話說,他們的個體身份都在暴雨沖刷、雨衣包裹下消失,成了一群被時代嘲諷的芸芸眾生。

這就顯出結尾一處細節的意味深長了——

老餘打算離開小城,上車時緊張翻找著身份證,似乎身份證才能給他辨識度,證明他的存在。

解決完故事的環境,回頭再看環境和人的關係,核心最終還是,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老餘開場的自我介紹很精彩,一句話,為人物定性:

“餘國偉,多餘的餘”。

“多餘”的,當然不止他一個,下崗大潮中,不計其數。

只是,這多餘的尷尬身份,跟他積極向體制靠攏的行為,形成了可笑的落差,使他被不安全感和幸福感來回反覆地折磨著。

“幸福感”也能折磨人嗎?當然。

老餘跟工友們下班後喝酒,大家說他目光如炬,總能從人堆裡揪出偷盜的工人,被公安破格錄用是遲早的事。

對工友描繪的未來,老餘笑得開心死了,微醺的他半醉半醒,內心對幸福的確認也是半真半假。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他嘴上謊稱滿意現狀,與其說是謙虛,不如說是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

一來,怕吐露真實想法,有人從中作梗;二來,破格錄用有多難,破案有多難,自己有幾把刷子,他都清楚。

所以破案,等同於他在變革時期找出路。

片中最激烈的橋段之一,是一場長達8分鐘的追凶戲。但其表達的內容,遠比動作戲要多得多。

在鋼鐵廠和鐵道兩個場景中,鏡頭跟著老餘,鋪展開鋼鐵廠的環境圖。

下班後空曠無人的車間、大量停止運行和少量仍在運行的龐大生產設備,暗示著工廠正喪失活力,曾經一派繁榮的體制正走向沒落。

所以老餘的奔跑才那麼用力。

你說,他是在追犯人,還是在跟一個他追趕不上的時代賽跑?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隨後,追出工廠來到鐵路邊,鏡頭掃過了延伸向四面八方的軌道。

從老餘的視角看,更像在暗示他未來的可能性,面前很多條路,他執著地選了追凶破案這條。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從環境角度解構不難發現,這場戲不僅是情節的關鍵點,也是人物性格的分割點,小小的破案執念,逐漸讓老餘的人性產生了異化。

這是《暴雪將至》和《殺人回憶》很相似的地方——

凶手,都不是關鍵。

《殺人回憶》,凶手的人性扭曲只是引子,觀眾會隨著主角樸探員和蘇探員的腳步,先被案件觸動,再被現實震撼。

《暴雪將至》則以查案者老餘的個體經歷展開,用一場本來無關的案件,牽引出個人的小命運,再輻射到集體的大命運。

回憶,才是相同而沉重的。

《暴雪》想引出的觀眾回憶,在視覺上很形象——從雨到雪。

暴雪是什麼?

片中無處不在的雨,只在兩場戲凝結成雪。在南方絕少下雪的現實中,營造了一種不真實感。

第一場雪,發生在老餘在工廠禮堂接受勞模嘉獎,意氣風發慷慨激昂。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第二場雪,是十年後工廠完成歷史使命被爆破,人群遠遠觀望,老餘默默轉身離開。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這兩場雪的不真實感,反而比真實感,更真實。

當雪終於降下,老餘的幸福感與不安全感都同時消失,曾經為變革、為自己付出的沉甸甸的努力,終成泡影,在回憶裡顯得輕如鴻毛。

到頭來,環境那隻無形的手,才是終極Boss,包括老餘在內的所有人,都不過是它手裡的提線木偶,上演著作案、旁觀、查案的戲碼。

說到這,Sir才發現劇透了不少……

但這部戲是不怕劇透的,因為跳出它講述的故事,它很可能與你,或你身邊的人有關。

很多真實的體驗,也許只有隨著段奕宏的精彩演出,才能一點點侵蝕你。

說這麼多,Sir就是想勸你去電影院。

相比冷冰冰的純文藝片、晦澀的小眾電影 ,它攜帶的類型片故事軀殼,具備了貼近大眾的誠意。

雖然,如果把它放到更大維度,Sir給的評分應該不算高:

7分。

它像《殺人回憶》,但還是比《殺人回憶》差一些。

這當然是個更嚴苛的標準——因為放眼世界,同類型的犯罪推理片優秀的太多,它的確顯得過於工整,缺少讓人擊節稱快的驚喜。

偶發的文藝腔,也像是上個時代文藝青年的遺留物,年輕觀眾應該很難對那種蘇童式的悲情細節產生感觸。

但它就是我們一直缺少的那種電影,十年前是,現在也是。

這樣的電影,在我們的影院。

有一部就該看一部。

這部中國版《殺人回憶》,你敢不敢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吃下水的美人魚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