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導語

作為全國中小學統編教材編寫的主編之一,曹文軒老師應邀來到親近母語研究院主辦的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發表了《統編教材中的文學教育》的主題演講。

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主要文本群落的合理性

就目前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兒童文學的優勢配置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合理的。為什麼呢?兒童文學會成為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文本群落,要從兒童文學的出現說起。很久以前兒童文學就有了兒歌和童謠,兒歌和童謠可以給孩子的童年帶來快樂,但它們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只是下意識的民間創作而已。兒童文學真正意義上的出現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是思想啟蒙的產物,是歷史上劃時代的篇章,意味著人類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在此之前,兒童雖然一直作為客觀存在而存在著,但他們始終是被忽略的,不被當成真正意義上的人來看,在數千年間,兒童作為人,與成人的平等,始終沒有被理性認可。

另外一方面,兒童的特殊性也完全被成人忽略,這個以成人為中心的世界既沒有把他們當做真正的人看,也沒有把他們看成與成年人不一樣的,即將長成大人的小人。其實兒童有著特有的認知方式,別具一格的心理視角,與生俱來的天性,而這些天性本來應該被注意,被加以尊重。隨著人類思想進程的推進,現代科學、現代心理學的建立與推進,人類終於發現了兒童。於是,有名有姓的作者開始為兒童創作,兒童文學也就出現了。這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語文教材開始吸納兒童文學,這也是語文教材發現兒童的歷史進步,是語文史上重要一章。小學語文教材大量選用兒童文學作品,是對語文的接受對象,兒童人權的承認和尊重,這是兒童文學成為小學教材的合理性之一。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導語

作為全國中小學統編教材編寫的主編之一,曹文軒老師應邀來到親近母語研究院主辦的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發表了《統編教材中的文學教育》的主題演講。

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主要文本群落的合理性

就目前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兒童文學的優勢配置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合理的。為什麼呢?兒童文學會成為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文本群落,要從兒童文學的出現說起。很久以前兒童文學就有了兒歌和童謠,兒歌和童謠可以給孩子的童年帶來快樂,但它們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只是下意識的民間創作而已。兒童文學真正意義上的出現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是思想啟蒙的產物,是歷史上劃時代的篇章,意味著人類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在此之前,兒童雖然一直作為客觀存在而存在著,但他們始終是被忽略的,不被當成真正意義上的人來看,在數千年間,兒童作為人,與成人的平等,始終沒有被理性認可。

另外一方面,兒童的特殊性也完全被成人忽略,這個以成人為中心的世界既沒有把他們當做真正的人看,也沒有把他們看成與成年人不一樣的,即將長成大人的小人。其實兒童有著特有的認知方式,別具一格的心理視角,與生俱來的天性,而這些天性本來應該被注意,被加以尊重。隨著人類思想進程的推進,現代科學、現代心理學的建立與推進,人類終於發現了兒童。於是,有名有姓的作者開始為兒童創作,兒童文學也就出現了。這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語文教材開始吸納兒童文學,這也是語文教材發現兒童的歷史進步,是語文史上重要一章。小學語文教材大量選用兒童文學作品,是對語文的接受對象,兒童人權的承認和尊重,這是兒童文學成為小學教材的合理性之一。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 曹文軒老師在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上發表演講

合理性之二,語文教材文本與兒童文學的語言非常契合貼切,兒童文學作家從事兒童文學寫作,一直都在考慮審美感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與一個成熟的成年人不同,兒童文學一直追求思想的深刻,形式上的創新,一定會以兒童能夠順暢閱讀,並且不會討厭為前提,與成年人文學相比,在現實前提下,對生活進行必要的篩選,甚至要進行一些必要的遮蔽,比如說性、暴力等等。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呈現出來的世界相對要更單純,更善良、更美,因為兒童還在成長中,需要向上、光明、崇敬的感受,如果成人文學毫無顧忌地將下流、噁心展示給兒童,我們無法想象閱讀這樣文章的孩子會有正常的人格。

除了以上的取捨、禁忌之外,敘述的語言必須有考究,許多兒童文學作家將兒童文學寫作的語言稱之為淺語,就是不能出現過於深奧和偏冷的詞彙,不宜有距離過大、很難聯想的比喻等等。隨著分級閱讀意識的形成和鞏固,兒童文學年齡分段越來越明確,兒童文學被分為兒童文學、少年文學等等版塊,而且還有更仔細的分級。分級過程除了考量內容的深淺,還要考慮詞彙選擇和語句深淺繁簡等,這方面的考量吻合語文教材詞彙的種種要求和規定。所有門類中,兒童文學無疑最適合,也最容易被語言教材分類。無論從人文角度,還是語文角度,兒童文學作品幾乎是小學語文的天然文本。

合理性之三,有助於培養和維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今天的孩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可能低於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圖象席捲兒童視角的這一局面,導致孩子對語文學習的淡漠。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語文教材的優勢文本配置,其合理性不言而喻。沒有哪一個門類的文本比兒童文學對孩子更具吸引力,兒童文學反映他們的生活,是為他們定製的,也更具有親和力,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在語言教材中的兒童文學將他們的心拴住,然後逐步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喜歡各種門類的文本。選入語文教材其他門類的文本也往往具有童趣、童真的特性,雖然他們不是兒童文學。童趣、童真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它們會讓一個孩子自然而然進入他們的境界,不知不覺地開始他們的語文學習。

兒童文學的宗旨與語文的教育目的高度契合

什麼是兒童文學?我覺得它的根本意義在於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這與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高度契合,兩者可能在目的性的強弱方面有所區別。比如審美,在兒童文學裡被特別關注,而在語文教育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能更為重要,那麼,所謂的“良好的人性基礎”究竟包含了什麼內容呢?它都有哪些維度呢?

第一,道義觀正確這點上,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人類社會得以正常運轉,是以道義作為支持的,文學具有培養道義的功能,作為精神形式,之所以被我們人類選擇,正是因為人們發現它能有利於人性的改造和進化。文學從開始到現在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整個兒童文學的基石是正當的道義觀,所有參與語言教材編寫的人,所有讀過各個語文文本的語文老師,都會非常在意考究文本的道義觀,因為他們的心目中有一個不可動搖的意念,就是語文教育擔任著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的重大責任。他們執有如此意念,才會發現兒童文學作家應該是他們的同仁、同道,兒童文學作品更是他們契合自己心意的文本。即使是一個看上去小小的作品,都含有非常正當的道義觀。

相當多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這樣的基調,所以語文的目的,和兒童文學的目的高度契合,就是為孩子梳理正當、基本的道義觀。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導語

作為全國中小學統編教材編寫的主編之一,曹文軒老師應邀來到親近母語研究院主辦的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發表了《統編教材中的文學教育》的主題演講。

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主要文本群落的合理性

就目前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兒童文學的優勢配置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合理的。為什麼呢?兒童文學會成為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文本群落,要從兒童文學的出現說起。很久以前兒童文學就有了兒歌和童謠,兒歌和童謠可以給孩子的童年帶來快樂,但它們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只是下意識的民間創作而已。兒童文學真正意義上的出現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是思想啟蒙的產物,是歷史上劃時代的篇章,意味著人類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在此之前,兒童雖然一直作為客觀存在而存在著,但他們始終是被忽略的,不被當成真正意義上的人來看,在數千年間,兒童作為人,與成人的平等,始終沒有被理性認可。

另外一方面,兒童的特殊性也完全被成人忽略,這個以成人為中心的世界既沒有把他們當做真正的人看,也沒有把他們看成與成年人不一樣的,即將長成大人的小人。其實兒童有著特有的認知方式,別具一格的心理視角,與生俱來的天性,而這些天性本來應該被注意,被加以尊重。隨著人類思想進程的推進,現代科學、現代心理學的建立與推進,人類終於發現了兒童。於是,有名有姓的作者開始為兒童創作,兒童文學也就出現了。這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語文教材開始吸納兒童文學,這也是語文教材發現兒童的歷史進步,是語文史上重要一章。小學語文教材大量選用兒童文學作品,是對語文的接受對象,兒童人權的承認和尊重,這是兒童文學成為小學教材的合理性之一。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 曹文軒老師在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上發表演講

合理性之二,語文教材文本與兒童文學的語言非常契合貼切,兒童文學作家從事兒童文學寫作,一直都在考慮審美感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與一個成熟的成年人不同,兒童文學一直追求思想的深刻,形式上的創新,一定會以兒童能夠順暢閱讀,並且不會討厭為前提,與成年人文學相比,在現實前提下,對生活進行必要的篩選,甚至要進行一些必要的遮蔽,比如說性、暴力等等。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呈現出來的世界相對要更單純,更善良、更美,因為兒童還在成長中,需要向上、光明、崇敬的感受,如果成人文學毫無顧忌地將下流、噁心展示給兒童,我們無法想象閱讀這樣文章的孩子會有正常的人格。

除了以上的取捨、禁忌之外,敘述的語言必須有考究,許多兒童文學作家將兒童文學寫作的語言稱之為淺語,就是不能出現過於深奧和偏冷的詞彙,不宜有距離過大、很難聯想的比喻等等。隨著分級閱讀意識的形成和鞏固,兒童文學年齡分段越來越明確,兒童文學被分為兒童文學、少年文學等等版塊,而且還有更仔細的分級。分級過程除了考量內容的深淺,還要考慮詞彙選擇和語句深淺繁簡等,這方面的考量吻合語文教材詞彙的種種要求和規定。所有門類中,兒童文學無疑最適合,也最容易被語言教材分類。無論從人文角度,還是語文角度,兒童文學作品幾乎是小學語文的天然文本。

合理性之三,有助於培養和維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今天的孩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可能低於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圖象席捲兒童視角的這一局面,導致孩子對語文學習的淡漠。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語文教材的優勢文本配置,其合理性不言而喻。沒有哪一個門類的文本比兒童文學對孩子更具吸引力,兒童文學反映他們的生活,是為他們定製的,也更具有親和力,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在語言教材中的兒童文學將他們的心拴住,然後逐步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喜歡各種門類的文本。選入語文教材其他門類的文本也往往具有童趣、童真的特性,雖然他們不是兒童文學。童趣、童真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它們會讓一個孩子自然而然進入他們的境界,不知不覺地開始他們的語文學習。

兒童文學的宗旨與語文的教育目的高度契合

什麼是兒童文學?我覺得它的根本意義在於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這與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高度契合,兩者可能在目的性的強弱方面有所區別。比如審美,在兒童文學裡被特別關注,而在語文教育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能更為重要,那麼,所謂的“良好的人性基礎”究竟包含了什麼內容呢?它都有哪些維度呢?

第一,道義觀正確這點上,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人類社會得以正常運轉,是以道義作為支持的,文學具有培養道義的功能,作為精神形式,之所以被我們人類選擇,正是因為人們發現它能有利於人性的改造和進化。文學從開始到現在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整個兒童文學的基石是正當的道義觀,所有參與語言教材編寫的人,所有讀過各個語文文本的語文老師,都會非常在意考究文本的道義觀,因為他們的心目中有一個不可動搖的意念,就是語文教育擔任著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的重大責任。他們執有如此意念,才會發現兒童文學作家應該是他們的同仁、同道,兒童文學作品更是他們契合自己心意的文本。即使是一個看上去小小的作品,都含有非常正當的道義觀。

相當多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這樣的基調,所以語文的目的,和兒童文學的目的高度契合,就是為孩子梳理正當、基本的道義觀。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 曹文軒老師演講中

語文教育與審美教育結合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當年蔡元培先生主管中國教育,除了德智體三方面的教育,還有世界觀教育和審美教育,蔡先生認為審美教育應該貫穿於整個教育,是基礎性的教育。各科教師都在學科中落實審美教育理念,甚至將其提升到宗教的高度,以審美教育來彌補宗教意識的缺乏。新課標強調語文教法與審美教育的結合是正確的,這是新課標制訂者為人類提供良性基礎,培育優質後代的理念。

怎麼落實語文教育與審美教育結合的思想呢?語文教材中大量的配置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構成語文教材。新課標剛問世的時候,小學語文教材有900多種,雖然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在文本的選擇上卻有共同之處:文學作品始終佔有很大的篇幅,是語文教材的主體。而到了《課程標準》出臺之後,文學作品所佔比例進一步上升。中國教育的特殊現實是“教育維度的單一化”——這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實際上只有一個維度:知識教育。而學校是幹什麼的?學校是培養人的。什麼人?完人。完善的人、完美的人、完整的人。完人,必定由眾多維度構成。其中,肯定應有審美之維度。就這個特殊的現實而言,文學作品的優勢配置無疑是合理的。審美功能是文學的基本功,文學美麗的詩,一個優美的意向,一個優雅的境界,一瞬間人類的靈魂,從而優化和提升人生的品質,而文學中的兒童文學則將審美視為生命。

我們常常形容美麗世界是一個童話的世界,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作品,兒童文學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童話。兒童文學文本通常是充滿了審美的趣味,他有一個基本的功能就是審美,幾乎所有兒童文學都有著一種悲憫情懷。

繪本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文本資源

繪本就是圖畫書,遲遲沒有進入語文教材和語文教育的視野,令人遺憾。中國很晚才認識繪本,在發達國家,繪本早已成為一個十分發達的門類。國外的主體圖書形式就是圖畫書。西方發達國家中產階級家庭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昂貴的圖畫書至少要消耗100多本,而中國很晚才有圖畫書的概念。在我看來,圖畫書用來給孩子打精神底子是大善大智的。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導語

作為全國中小學統編教材編寫的主編之一,曹文軒老師應邀來到親近母語研究院主辦的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發表了《統編教材中的文學教育》的主題演講。

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主要文本群落的合理性

就目前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兒童文學的優勢配置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合理的。為什麼呢?兒童文學會成為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文本群落,要從兒童文學的出現說起。很久以前兒童文學就有了兒歌和童謠,兒歌和童謠可以給孩子的童年帶來快樂,但它們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只是下意識的民間創作而已。兒童文學真正意義上的出現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是思想啟蒙的產物,是歷史上劃時代的篇章,意味著人類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在此之前,兒童雖然一直作為客觀存在而存在著,但他們始終是被忽略的,不被當成真正意義上的人來看,在數千年間,兒童作為人,與成人的平等,始終沒有被理性認可。

另外一方面,兒童的特殊性也完全被成人忽略,這個以成人為中心的世界既沒有把他們當做真正的人看,也沒有把他們看成與成年人不一樣的,即將長成大人的小人。其實兒童有著特有的認知方式,別具一格的心理視角,與生俱來的天性,而這些天性本來應該被注意,被加以尊重。隨著人類思想進程的推進,現代科學、現代心理學的建立與推進,人類終於發現了兒童。於是,有名有姓的作者開始為兒童創作,兒童文學也就出現了。這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語文教材開始吸納兒童文學,這也是語文教材發現兒童的歷史進步,是語文史上重要一章。小學語文教材大量選用兒童文學作品,是對語文的接受對象,兒童人權的承認和尊重,這是兒童文學成為小學教材的合理性之一。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 曹文軒老師在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上發表演講

合理性之二,語文教材文本與兒童文學的語言非常契合貼切,兒童文學作家從事兒童文學寫作,一直都在考慮審美感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與一個成熟的成年人不同,兒童文學一直追求思想的深刻,形式上的創新,一定會以兒童能夠順暢閱讀,並且不會討厭為前提,與成年人文學相比,在現實前提下,對生活進行必要的篩選,甚至要進行一些必要的遮蔽,比如說性、暴力等等。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呈現出來的世界相對要更單純,更善良、更美,因為兒童還在成長中,需要向上、光明、崇敬的感受,如果成人文學毫無顧忌地將下流、噁心展示給兒童,我們無法想象閱讀這樣文章的孩子會有正常的人格。

除了以上的取捨、禁忌之外,敘述的語言必須有考究,許多兒童文學作家將兒童文學寫作的語言稱之為淺語,就是不能出現過於深奧和偏冷的詞彙,不宜有距離過大、很難聯想的比喻等等。隨著分級閱讀意識的形成和鞏固,兒童文學年齡分段越來越明確,兒童文學被分為兒童文學、少年文學等等版塊,而且還有更仔細的分級。分級過程除了考量內容的深淺,還要考慮詞彙選擇和語句深淺繁簡等,這方面的考量吻合語文教材詞彙的種種要求和規定。所有門類中,兒童文學無疑最適合,也最容易被語言教材分類。無論從人文角度,還是語文角度,兒童文學作品幾乎是小學語文的天然文本。

合理性之三,有助於培養和維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今天的孩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可能低於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圖象席捲兒童視角的這一局面,導致孩子對語文學習的淡漠。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語文教材的優勢文本配置,其合理性不言而喻。沒有哪一個門類的文本比兒童文學對孩子更具吸引力,兒童文學反映他們的生活,是為他們定製的,也更具有親和力,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在語言教材中的兒童文學將他們的心拴住,然後逐步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喜歡各種門類的文本。選入語文教材其他門類的文本也往往具有童趣、童真的特性,雖然他們不是兒童文學。童趣、童真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它們會讓一個孩子自然而然進入他們的境界,不知不覺地開始他們的語文學習。

兒童文學的宗旨與語文的教育目的高度契合

什麼是兒童文學?我覺得它的根本意義在於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這與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高度契合,兩者可能在目的性的強弱方面有所區別。比如審美,在兒童文學裡被特別關注,而在語文教育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能更為重要,那麼,所謂的“良好的人性基礎”究竟包含了什麼內容呢?它都有哪些維度呢?

第一,道義觀正確這點上,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人類社會得以正常運轉,是以道義作為支持的,文學具有培養道義的功能,作為精神形式,之所以被我們人類選擇,正是因為人們發現它能有利於人性的改造和進化。文學從開始到現在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整個兒童文學的基石是正當的道義觀,所有參與語言教材編寫的人,所有讀過各個語文文本的語文老師,都會非常在意考究文本的道義觀,因為他們的心目中有一個不可動搖的意念,就是語文教育擔任著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的重大責任。他們執有如此意念,才會發現兒童文學作家應該是他們的同仁、同道,兒童文學作品更是他們契合自己心意的文本。即使是一個看上去小小的作品,都含有非常正當的道義觀。

相當多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這樣的基調,所以語文的目的,和兒童文學的目的高度契合,就是為孩子梳理正當、基本的道義觀。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 曹文軒老師演講中

語文教育與審美教育結合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當年蔡元培先生主管中國教育,除了德智體三方面的教育,還有世界觀教育和審美教育,蔡先生認為審美教育應該貫穿於整個教育,是基礎性的教育。各科教師都在學科中落實審美教育理念,甚至將其提升到宗教的高度,以審美教育來彌補宗教意識的缺乏。新課標強調語文教法與審美教育的結合是正確的,這是新課標制訂者為人類提供良性基礎,培育優質後代的理念。

怎麼落實語文教育與審美教育結合的思想呢?語文教材中大量的配置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構成語文教材。新課標剛問世的時候,小學語文教材有900多種,雖然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在文本的選擇上卻有共同之處:文學作品始終佔有很大的篇幅,是語文教材的主體。而到了《課程標準》出臺之後,文學作品所佔比例進一步上升。中國教育的特殊現實是“教育維度的單一化”——這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實際上只有一個維度:知識教育。而學校是幹什麼的?學校是培養人的。什麼人?完人。完善的人、完美的人、完整的人。完人,必定由眾多維度構成。其中,肯定應有審美之維度。就這個特殊的現實而言,文學作品的優勢配置無疑是合理的。審美功能是文學的基本功,文學美麗的詩,一個優美的意向,一個優雅的境界,一瞬間人類的靈魂,從而優化和提升人生的品質,而文學中的兒童文學則將審美視為生命。

我們常常形容美麗世界是一個童話的世界,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作品,兒童文學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童話。兒童文學文本通常是充滿了審美的趣味,他有一個基本的功能就是審美,幾乎所有兒童文學都有著一種悲憫情懷。

繪本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文本資源

繪本就是圖畫書,遲遲沒有進入語文教材和語文教育的視野,令人遺憾。中國很晚才認識繪本,在發達國家,繪本早已成為一個十分發達的門類。國外的主體圖書形式就是圖畫書。西方發達國家中產階級家庭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昂貴的圖畫書至少要消耗100多本,而中國很晚才有圖畫書的概念。在我看來,圖畫書用來給孩子打精神底子是大善大智的。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小野父子去哪兒了》插圖

曹文軒 / 文 伊娃·蒙塔納裡 / 圖

為什麼圖畫書要成為小學語文文學重要的內容呢?圖畫書價格非常昂貴,出版社出圖畫書時非常講究必須挑到最好的文本,一個絕對棒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體現了人類高度的智慧。因為造價很高,所以必須選擇好的本子,這些無意中給語文教材提供了非常好的語文文本資源。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中,很多編寫者極力推薦了一些童話書,老師們在後面使用新教材將會與一些童話書相遇。小學語文教材重要文本資源,這是我講的第三個問題。

作為語文文本,兒童文學該如何解讀

作為語文老師首先要明確一個意識,你解讀的是文學作品,並非社會檔案或者報告,這牽扯到語文教材的一個問題:人文性和語文性的高度統一。之前的語文教材人文性有所不足,新課標出臺後,我們無論在語文教材的編寫,還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找到另外一個階段,就是人文性,把一個文本作為一個人文的讀本來解讀。

語文老師解讀文學作品,應該以欣賞一件藝術品的姿態出現並影響學生,成為一個有情趣的文學欣賞者。強烈的不可剋制的人文慾望,壓倒了我們對文學的影響,壓倒了關於語文的動機,思想澎湃的人文課不知不覺取代了一堂語文課,文學呢?藝術呢?不見了,所以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統一,也許是理性的迴歸。

解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時候不必關注其特殊性,兒童文學除了要考慮閱讀對象的認知能力,自身並沒有特有的東西,與一般文學的文學性並無不同,我們只當是文學,而不是兒童文學欣賞就可以了。

同一篇文學作品,作為文學課的解讀和作為語文課的解讀應當有所區別。前者可以從純粹的藝術角度去解讀,而後者解讀應該自始至終帶著語文意識,前者注重細節、人物塑造、情節安排,後者除了談文學話題,還應談論包括遣詞造句、比喻等語文話題。其中語言文字是最重要的話題,它思考的是如何通過作品解讀,使學生在懂得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還要通過一系列隸屬於語文範疇的話題,培養學生的語感、敘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產出,顯然是語文課的重要目的。

兒童文學並非是語文教育的唯一選擇

兒童是否應該閱讀兒童文學?從邏輯上說,讓兒童只閱讀為他們創造的兒童文學是成立的,也是偏頗的。我們見到的民間語文讀本,全是清一色的兒童文學。語文教材在選擇文本的時候對兒童文學並不特別重視,我們在呼籲的同時,也要防止語文教育將兒童文學推至不適當的位置。閱讀推廣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問題:中小學閱讀只是兒童文學的閱讀嗎?廣義的語文即教育課堂外的語文教育,所使用的文本基本是兒童文學,一個觀點在家長的腦海中形成:兒童只應該讀兒童文學。我做講座時經常會碰到有人希望我給他們開一個兒童文學書目,我就直截了當告訴他們,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而且兒童不可以只讀文學。

兒童為什麼一定要讀兒童文學?我有一個極端的說法,曹雪芹時代有什麼兒童文學供他閱讀?可是曹雪芹的成長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還給我們寫了《紅樓夢》。還有魯迅,他倒是與兒童文學有關,可是別忘了他的童年時代確實沒有我們現在所說的兒童文學。魯迅不也成了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嗎?不僅沒有什麼人格缺陷,還被譽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我知道這番言辭有點荒謬,曹雪芹和魯迅那個時代沒有兒童文學,如果他們童年享受了安徒生的童話,不比他們沒有享受更好一些嗎?也許,曹雪芹那個時候讀到我的《草房子》,是不是寫得會更好一些?開個玩笑。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導語

作為全國中小學統編教材編寫的主編之一,曹文軒老師應邀來到親近母語研究院主辦的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發表了《統編教材中的文學教育》的主題演講。

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主要文本群落的合理性

就目前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兒童文學的優勢配置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合理的。為什麼呢?兒童文學會成為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文本群落,要從兒童文學的出現說起。很久以前兒童文學就有了兒歌和童謠,兒歌和童謠可以給孩子的童年帶來快樂,但它們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只是下意識的民間創作而已。兒童文學真正意義上的出現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是思想啟蒙的產物,是歷史上劃時代的篇章,意味著人類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在此之前,兒童雖然一直作為客觀存在而存在著,但他們始終是被忽略的,不被當成真正意義上的人來看,在數千年間,兒童作為人,與成人的平等,始終沒有被理性認可。

另外一方面,兒童的特殊性也完全被成人忽略,這個以成人為中心的世界既沒有把他們當做真正的人看,也沒有把他們看成與成年人不一樣的,即將長成大人的小人。其實兒童有著特有的認知方式,別具一格的心理視角,與生俱來的天性,而這些天性本來應該被注意,被加以尊重。隨著人類思想進程的推進,現代科學、現代心理學的建立與推進,人類終於發現了兒童。於是,有名有姓的作者開始為兒童創作,兒童文學也就出現了。這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語文教材開始吸納兒童文學,這也是語文教材發現兒童的歷史進步,是語文史上重要一章。小學語文教材大量選用兒童文學作品,是對語文的接受對象,兒童人權的承認和尊重,這是兒童文學成為小學教材的合理性之一。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 曹文軒老師在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上發表演講

合理性之二,語文教材文本與兒童文學的語言非常契合貼切,兒童文學作家從事兒童文學寫作,一直都在考慮審美感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與一個成熟的成年人不同,兒童文學一直追求思想的深刻,形式上的創新,一定會以兒童能夠順暢閱讀,並且不會討厭為前提,與成年人文學相比,在現實前提下,對生活進行必要的篩選,甚至要進行一些必要的遮蔽,比如說性、暴力等等。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呈現出來的世界相對要更單純,更善良、更美,因為兒童還在成長中,需要向上、光明、崇敬的感受,如果成人文學毫無顧忌地將下流、噁心展示給兒童,我們無法想象閱讀這樣文章的孩子會有正常的人格。

除了以上的取捨、禁忌之外,敘述的語言必須有考究,許多兒童文學作家將兒童文學寫作的語言稱之為淺語,就是不能出現過於深奧和偏冷的詞彙,不宜有距離過大、很難聯想的比喻等等。隨著分級閱讀意識的形成和鞏固,兒童文學年齡分段越來越明確,兒童文學被分為兒童文學、少年文學等等版塊,而且還有更仔細的分級。分級過程除了考量內容的深淺,還要考慮詞彙選擇和語句深淺繁簡等,這方面的考量吻合語文教材詞彙的種種要求和規定。所有門類中,兒童文學無疑最適合,也最容易被語言教材分類。無論從人文角度,還是語文角度,兒童文學作品幾乎是小學語文的天然文本。

合理性之三,有助於培養和維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今天的孩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可能低於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圖象席捲兒童視角的這一局面,導致孩子對語文學習的淡漠。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語文教材的優勢文本配置,其合理性不言而喻。沒有哪一個門類的文本比兒童文學對孩子更具吸引力,兒童文學反映他們的生活,是為他們定製的,也更具有親和力,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在語言教材中的兒童文學將他們的心拴住,然後逐步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喜歡各種門類的文本。選入語文教材其他門類的文本也往往具有童趣、童真的特性,雖然他們不是兒童文學。童趣、童真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它們會讓一個孩子自然而然進入他們的境界,不知不覺地開始他們的語文學習。

兒童文學的宗旨與語文的教育目的高度契合

什麼是兒童文學?我覺得它的根本意義在於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這與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高度契合,兩者可能在目的性的強弱方面有所區別。比如審美,在兒童文學裡被特別關注,而在語文教育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能更為重要,那麼,所謂的“良好的人性基礎”究竟包含了什麼內容呢?它都有哪些維度呢?

第一,道義觀正確這點上,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人類社會得以正常運轉,是以道義作為支持的,文學具有培養道義的功能,作為精神形式,之所以被我們人類選擇,正是因為人們發現它能有利於人性的改造和進化。文學從開始到現在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整個兒童文學的基石是正當的道義觀,所有參與語言教材編寫的人,所有讀過各個語文文本的語文老師,都會非常在意考究文本的道義觀,因為他們的心目中有一個不可動搖的意念,就是語文教育擔任著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的重大責任。他們執有如此意念,才會發現兒童文學作家應該是他們的同仁、同道,兒童文學作品更是他們契合自己心意的文本。即使是一個看上去小小的作品,都含有非常正當的道義觀。

相當多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這樣的基調,所以語文的目的,和兒童文學的目的高度契合,就是為孩子梳理正當、基本的道義觀。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 曹文軒老師演講中

語文教育與審美教育結合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當年蔡元培先生主管中國教育,除了德智體三方面的教育,還有世界觀教育和審美教育,蔡先生認為審美教育應該貫穿於整個教育,是基礎性的教育。各科教師都在學科中落實審美教育理念,甚至將其提升到宗教的高度,以審美教育來彌補宗教意識的缺乏。新課標強調語文教法與審美教育的結合是正確的,這是新課標制訂者為人類提供良性基礎,培育優質後代的理念。

怎麼落實語文教育與審美教育結合的思想呢?語文教材中大量的配置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構成語文教材。新課標剛問世的時候,小學語文教材有900多種,雖然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在文本的選擇上卻有共同之處:文學作品始終佔有很大的篇幅,是語文教材的主體。而到了《課程標準》出臺之後,文學作品所佔比例進一步上升。中國教育的特殊現實是“教育維度的單一化”——這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實際上只有一個維度:知識教育。而學校是幹什麼的?學校是培養人的。什麼人?完人。完善的人、完美的人、完整的人。完人,必定由眾多維度構成。其中,肯定應有審美之維度。就這個特殊的現實而言,文學作品的優勢配置無疑是合理的。審美功能是文學的基本功,文學美麗的詩,一個優美的意向,一個優雅的境界,一瞬間人類的靈魂,從而優化和提升人生的品質,而文學中的兒童文學則將審美視為生命。

我們常常形容美麗世界是一個童話的世界,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作品,兒童文學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童話。兒童文學文本通常是充滿了審美的趣味,他有一個基本的功能就是審美,幾乎所有兒童文學都有著一種悲憫情懷。

繪本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文本資源

繪本就是圖畫書,遲遲沒有進入語文教材和語文教育的視野,令人遺憾。中國很晚才認識繪本,在發達國家,繪本早已成為一個十分發達的門類。國外的主體圖書形式就是圖畫書。西方發達國家中產階級家庭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昂貴的圖畫書至少要消耗100多本,而中國很晚才有圖畫書的概念。在我看來,圖畫書用來給孩子打精神底子是大善大智的。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小野父子去哪兒了》插圖

曹文軒 / 文 伊娃·蒙塔納裡 / 圖

為什麼圖畫書要成為小學語文文學重要的內容呢?圖畫書價格非常昂貴,出版社出圖畫書時非常講究必須挑到最好的文本,一個絕對棒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體現了人類高度的智慧。因為造價很高,所以必須選擇好的本子,這些無意中給語文教材提供了非常好的語文文本資源。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中,很多編寫者極力推薦了一些童話書,老師們在後面使用新教材將會與一些童話書相遇。小學語文教材重要文本資源,這是我講的第三個問題。

作為語文文本,兒童文學該如何解讀

作為語文老師首先要明確一個意識,你解讀的是文學作品,並非社會檔案或者報告,這牽扯到語文教材的一個問題:人文性和語文性的高度統一。之前的語文教材人文性有所不足,新課標出臺後,我們無論在語文教材的編寫,還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找到另外一個階段,就是人文性,把一個文本作為一個人文的讀本來解讀。

語文老師解讀文學作品,應該以欣賞一件藝術品的姿態出現並影響學生,成為一個有情趣的文學欣賞者。強烈的不可剋制的人文慾望,壓倒了我們對文學的影響,壓倒了關於語文的動機,思想澎湃的人文課不知不覺取代了一堂語文課,文學呢?藝術呢?不見了,所以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統一,也許是理性的迴歸。

解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時候不必關注其特殊性,兒童文學除了要考慮閱讀對象的認知能力,自身並沒有特有的東西,與一般文學的文學性並無不同,我們只當是文學,而不是兒童文學欣賞就可以了。

同一篇文學作品,作為文學課的解讀和作為語文課的解讀應當有所區別。前者可以從純粹的藝術角度去解讀,而後者解讀應該自始至終帶著語文意識,前者注重細節、人物塑造、情節安排,後者除了談文學話題,還應談論包括遣詞造句、比喻等語文話題。其中語言文字是最重要的話題,它思考的是如何通過作品解讀,使學生在懂得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還要通過一系列隸屬於語文範疇的話題,培養學生的語感、敘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產出,顯然是語文課的重要目的。

兒童文學並非是語文教育的唯一選擇

兒童是否應該閱讀兒童文學?從邏輯上說,讓兒童只閱讀為他們創造的兒童文學是成立的,也是偏頗的。我們見到的民間語文讀本,全是清一色的兒童文學。語文教材在選擇文本的時候對兒童文學並不特別重視,我們在呼籲的同時,也要防止語文教育將兒童文學推至不適當的位置。閱讀推廣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問題:中小學閱讀只是兒童文學的閱讀嗎?廣義的語文即教育課堂外的語文教育,所使用的文本基本是兒童文學,一個觀點在家長的腦海中形成:兒童只應該讀兒童文學。我做講座時經常會碰到有人希望我給他們開一個兒童文學書目,我就直截了當告訴他們,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而且兒童不可以只讀文學。

兒童為什麼一定要讀兒童文學?我有一個極端的說法,曹雪芹時代有什麼兒童文學供他閱讀?可是曹雪芹的成長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還給我們寫了《紅樓夢》。還有魯迅,他倒是與兒童文學有關,可是別忘了他的童年時代確實沒有我們現在所說的兒童文學。魯迅不也成了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嗎?不僅沒有什麼人格缺陷,還被譽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我知道這番言辭有點荒謬,曹雪芹和魯迅那個時代沒有兒童文學,如果他們童年享受了安徒生的童話,不比他們沒有享受更好一些嗎?也許,曹雪芹那個時候讀到我的《草房子》,是不是寫得會更好一些?開個玩笑。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草房子》

現在各種形式的課外語文教學活動,基本上都只是清一色的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我以為這個格局是有缺陷的——至少顯得太單調了一些。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教學方式,比如兒童哲學教育。什麼時候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初中語文課堂上聽到老師講文學以外的哲學,倫理學或者其他門類的文本呢?

兒童文學作為小學語文教材要突出地位的合理性、合法性,但也須有個度,不宜無節制地加以推崇。它畢竟在審美、知識方面有它的侷限性。孩子需要更為廣闊的知識面,文學都不是唯一的,更何況還是文學中的一種,兒童文學呢?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孩子需要長大,他不可能永遠停留在童年,停留在所謂的童真、童趣之中,必須有超越童真、童趣力量的境界召喚他。

本文根據曹文軒老師在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的演講整理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導語

作為全國中小學統編教材編寫的主編之一,曹文軒老師應邀來到親近母語研究院主辦的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發表了《統編教材中的文學教育》的主題演講。

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主要文本群落的合理性

就目前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兒童文學的優勢配置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合理的。為什麼呢?兒童文學會成為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文本群落,要從兒童文學的出現說起。很久以前兒童文學就有了兒歌和童謠,兒歌和童謠可以給孩子的童年帶來快樂,但它們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只是下意識的民間創作而已。兒童文學真正意義上的出現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是思想啟蒙的產物,是歷史上劃時代的篇章,意味著人類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在此之前,兒童雖然一直作為客觀存在而存在著,但他們始終是被忽略的,不被當成真正意義上的人來看,在數千年間,兒童作為人,與成人的平等,始終沒有被理性認可。

另外一方面,兒童的特殊性也完全被成人忽略,這個以成人為中心的世界既沒有把他們當做真正的人看,也沒有把他們看成與成年人不一樣的,即將長成大人的小人。其實兒童有著特有的認知方式,別具一格的心理視角,與生俱來的天性,而這些天性本來應該被注意,被加以尊重。隨著人類思想進程的推進,現代科學、現代心理學的建立與推進,人類終於發現了兒童。於是,有名有姓的作者開始為兒童創作,兒童文學也就出現了。這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語文教材開始吸納兒童文學,這也是語文教材發現兒童的歷史進步,是語文史上重要一章。小學語文教材大量選用兒童文學作品,是對語文的接受對象,兒童人權的承認和尊重,這是兒童文學成為小學教材的合理性之一。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 曹文軒老師在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上發表演講

合理性之二,語文教材文本與兒童文學的語言非常契合貼切,兒童文學作家從事兒童文學寫作,一直都在考慮審美感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與一個成熟的成年人不同,兒童文學一直追求思想的深刻,形式上的創新,一定會以兒童能夠順暢閱讀,並且不會討厭為前提,與成年人文學相比,在現實前提下,對生活進行必要的篩選,甚至要進行一些必要的遮蔽,比如說性、暴力等等。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呈現出來的世界相對要更單純,更善良、更美,因為兒童還在成長中,需要向上、光明、崇敬的感受,如果成人文學毫無顧忌地將下流、噁心展示給兒童,我們無法想象閱讀這樣文章的孩子會有正常的人格。

除了以上的取捨、禁忌之外,敘述的語言必須有考究,許多兒童文學作家將兒童文學寫作的語言稱之為淺語,就是不能出現過於深奧和偏冷的詞彙,不宜有距離過大、很難聯想的比喻等等。隨著分級閱讀意識的形成和鞏固,兒童文學年齡分段越來越明確,兒童文學被分為兒童文學、少年文學等等版塊,而且還有更仔細的分級。分級過程除了考量內容的深淺,還要考慮詞彙選擇和語句深淺繁簡等,這方面的考量吻合語文教材詞彙的種種要求和規定。所有門類中,兒童文學無疑最適合,也最容易被語言教材分類。無論從人文角度,還是語文角度,兒童文學作品幾乎是小學語文的天然文本。

合理性之三,有助於培養和維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今天的孩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可能低於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興趣,圖象席捲兒童視角的這一局面,導致孩子對語文學習的淡漠。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語文教材的優勢文本配置,其合理性不言而喻。沒有哪一個門類的文本比兒童文學對孩子更具吸引力,兒童文學反映他們的生活,是為他們定製的,也更具有親和力,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在語言教材中的兒童文學將他們的心拴住,然後逐步培養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喜歡各種門類的文本。選入語文教材其他門類的文本也往往具有童趣、童真的特性,雖然他們不是兒童文學。童趣、童真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它們會讓一個孩子自然而然進入他們的境界,不知不覺地開始他們的語文學習。

兒童文學的宗旨與語文的教育目的高度契合

什麼是兒童文學?我覺得它的根本意義在於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這與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高度契合,兩者可能在目的性的強弱方面有所區別。比如審美,在兒童文學裡被特別關注,而在語文教育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能更為重要,那麼,所謂的“良好的人性基礎”究竟包含了什麼內容呢?它都有哪些維度呢?

第一,道義觀正確這點上,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人類社會得以正常運轉,是以道義作為支持的,文學具有培養道義的功能,作為精神形式,之所以被我們人類選擇,正是因為人們發現它能有利於人性的改造和進化。文學從開始到現在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整個兒童文學的基石是正當的道義觀,所有參與語言教材編寫的人,所有讀過各個語文文本的語文老師,都會非常在意考究文本的道義觀,因為他們的心目中有一個不可動搖的意念,就是語文教育擔任著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的重大責任。他們執有如此意念,才會發現兒童文學作家應該是他們的同仁、同道,兒童文學作品更是他們契合自己心意的文本。即使是一個看上去小小的作品,都含有非常正當的道義觀。

相當多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這樣的基調,所以語文的目的,和兒童文學的目的高度契合,就是為孩子梳理正當、基本的道義觀。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 曹文軒老師演講中

語文教育與審美教育結合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當年蔡元培先生主管中國教育,除了德智體三方面的教育,還有世界觀教育和審美教育,蔡先生認為審美教育應該貫穿於整個教育,是基礎性的教育。各科教師都在學科中落實審美教育理念,甚至將其提升到宗教的高度,以審美教育來彌補宗教意識的缺乏。新課標強調語文教法與審美教育的結合是正確的,這是新課標制訂者為人類提供良性基礎,培育優質後代的理念。

怎麼落實語文教育與審美教育結合的思想呢?語文教材中大量的配置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構成語文教材。新課標剛問世的時候,小學語文教材有900多種,雖然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在文本的選擇上卻有共同之處:文學作品始終佔有很大的篇幅,是語文教材的主體。而到了《課程標準》出臺之後,文學作品所佔比例進一步上升。中國教育的特殊現實是“教育維度的單一化”——這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實際上只有一個維度:知識教育。而學校是幹什麼的?學校是培養人的。什麼人?完人。完善的人、完美的人、完整的人。完人,必定由眾多維度構成。其中,肯定應有審美之維度。就這個特殊的現實而言,文學作品的優勢配置無疑是合理的。審美功能是文學的基本功,文學美麗的詩,一個優美的意向,一個優雅的境界,一瞬間人類的靈魂,從而優化和提升人生的品質,而文學中的兒童文學則將審美視為生命。

我們常常形容美麗世界是一個童話的世界,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作品,兒童文學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童話。兒童文學文本通常是充滿了審美的趣味,他有一個基本的功能就是審美,幾乎所有兒童文學都有著一種悲憫情懷。

繪本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文本資源

繪本就是圖畫書,遲遲沒有進入語文教材和語文教育的視野,令人遺憾。中國很晚才認識繪本,在發達國家,繪本早已成為一個十分發達的門類。國外的主體圖書形式就是圖畫書。西方發達國家中產階級家庭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昂貴的圖畫書至少要消耗100多本,而中國很晚才有圖畫書的概念。在我看來,圖畫書用來給孩子打精神底子是大善大智的。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小野父子去哪兒了》插圖

曹文軒 / 文 伊娃·蒙塔納裡 / 圖

為什麼圖畫書要成為小學語文文學重要的內容呢?圖畫書價格非常昂貴,出版社出圖畫書時非常講究必須挑到最好的文本,一個絕對棒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體現了人類高度的智慧。因為造價很高,所以必須選擇好的本子,這些無意中給語文教材提供了非常好的語文文本資源。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中,很多編寫者極力推薦了一些童話書,老師們在後面使用新教材將會與一些童話書相遇。小學語文教材重要文本資源,這是我講的第三個問題。

作為語文文本,兒童文學該如何解讀

作為語文老師首先要明確一個意識,你解讀的是文學作品,並非社會檔案或者報告,這牽扯到語文教材的一個問題:人文性和語文性的高度統一。之前的語文教材人文性有所不足,新課標出臺後,我們無論在語文教材的編寫,還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找到另外一個階段,就是人文性,把一個文本作為一個人文的讀本來解讀。

語文老師解讀文學作品,應該以欣賞一件藝術品的姿態出現並影響學生,成為一個有情趣的文學欣賞者。強烈的不可剋制的人文慾望,壓倒了我們對文學的影響,壓倒了關於語文的動機,思想澎湃的人文課不知不覺取代了一堂語文課,文學呢?藝術呢?不見了,所以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統一,也許是理性的迴歸。

解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時候不必關注其特殊性,兒童文學除了要考慮閱讀對象的認知能力,自身並沒有特有的東西,與一般文學的文學性並無不同,我們只當是文學,而不是兒童文學欣賞就可以了。

同一篇文學作品,作為文學課的解讀和作為語文課的解讀應當有所區別。前者可以從純粹的藝術角度去解讀,而後者解讀應該自始至終帶著語文意識,前者注重細節、人物塑造、情節安排,後者除了談文學話題,還應談論包括遣詞造句、比喻等語文話題。其中語言文字是最重要的話題,它思考的是如何通過作品解讀,使學生在懂得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還要通過一系列隸屬於語文範疇的話題,培養學生的語感、敘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產出,顯然是語文課的重要目的。

兒童文學並非是語文教育的唯一選擇

兒童是否應該閱讀兒童文學?從邏輯上說,讓兒童只閱讀為他們創造的兒童文學是成立的,也是偏頗的。我們見到的民間語文讀本,全是清一色的兒童文學。語文教材在選擇文本的時候對兒童文學並不特別重視,我們在呼籲的同時,也要防止語文教育將兒童文學推至不適當的位置。閱讀推廣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問題:中小學閱讀只是兒童文學的閱讀嗎?廣義的語文即教育課堂外的語文教育,所使用的文本基本是兒童文學,一個觀點在家長的腦海中形成:兒童只應該讀兒童文學。我做講座時經常會碰到有人希望我給他們開一個兒童文學書目,我就直截了當告訴他們,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而且兒童不可以只讀文學。

兒童為什麼一定要讀兒童文學?我有一個極端的說法,曹雪芹時代有什麼兒童文學供他閱讀?可是曹雪芹的成長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還給我們寫了《紅樓夢》。還有魯迅,他倒是與兒童文學有關,可是別忘了他的童年時代確實沒有我們現在所說的兒童文學。魯迅不也成了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嗎?不僅沒有什麼人格缺陷,還被譽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我知道這番言辭有點荒謬,曹雪芹和魯迅那個時代沒有兒童文學,如果他們童年享受了安徒生的童話,不比他們沒有享受更好一些嗎?也許,曹雪芹那個時候讀到我的《草房子》,是不是寫得會更好一些?開個玩笑。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草房子》

現在各種形式的課外語文教學活動,基本上都只是清一色的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我以為這個格局是有缺陷的——至少顯得太單調了一些。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教學方式,比如兒童哲學教育。什麼時候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初中語文課堂上聽到老師講文學以外的哲學,倫理學或者其他門類的文本呢?

兒童文學作為小學語文教材要突出地位的合理性、合法性,但也須有個度,不宜無節制地加以推崇。它畢竟在審美、知識方面有它的侷限性。孩子需要更為廣闊的知識面,文學都不是唯一的,更何況還是文學中的一種,兒童文學呢?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孩子需要長大,他不可能永遠停留在童年,停留在所謂的童真、童趣之中,必須有超越童真、童趣力量的境界召喚他。

本文根據曹文軒老師在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的演講整理

曹文軒:兒童不可以只讀兒童文學

曹文軒

著名作家、學者

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獲獎者

統編語文教材主編之一

代表作《草房子》《青銅葵花》等

文章來源:點燈人教育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