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情緒與抑鬱症

01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佈數據稱,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每年20萬人因抑鬱自殺。中國有這麼多人罹患抑鬱症嗎?

這個數據有些嚇人,患抑鬱症的人數應該沒這麼多,但生活中曾陷入抑鬱情緒困擾的人數會有這麼多的。

02

有抑鬱情緒是不是就是抑鬱症?

不是。按此邏輯,人高興了,是不是需要給安一個高興病的名字?抑鬱情緒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情緒體驗。抑鬱情緒,不等於抑鬱症。

03

網上有很多心理測量量表,可不可以通過心理測量量表判斷自己是不是有抑鬱症了?

不可以。任何心理測量量表的信度與效度都是很有限的。

04

抑鬱症是遺傳因素導致的嗎?

只是推斷性結論。關於抑鬱症與遺傳的關係,絕大部分研究只是通過相關性研究推斷除了心理社會因素,抑鬱症可能與遺傳有關。

抑鬱情緒與抑鬱症

01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佈數據稱,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每年20萬人因抑鬱自殺。中國有這麼多人罹患抑鬱症嗎?

這個數據有些嚇人,患抑鬱症的人數應該沒這麼多,但生活中曾陷入抑鬱情緒困擾的人數會有這麼多的。

02

有抑鬱情緒是不是就是抑鬱症?

不是。按此邏輯,人高興了,是不是需要給安一個高興病的名字?抑鬱情緒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情緒體驗。抑鬱情緒,不等於抑鬱症。

03

網上有很多心理測量量表,可不可以通過心理測量量表判斷自己是不是有抑鬱症了?

不可以。任何心理測量量表的信度與效度都是很有限的。

04

抑鬱症是遺傳因素導致的嗎?

只是推斷性結論。關於抑鬱症與遺傳的關係,絕大部分研究只是通過相關性研究推斷除了心理社會因素,抑鬱症可能與遺傳有關。

抑鬱情緒與抑鬱症

05

抑鬱症自殺率很高,原因是什麼?

自殺的決定性原因不是痛苦,而是因對抑鬱症理解偏差,生活中看不到希望,在自己的求治過程中沒有希望。

06

人們應以什麼樣的態度看待抑鬱症?

既需要足夠重視,也不應對此恐慌。大多數抑鬱症在當前的條件下是可以解決的心理問題。

07

抑鬱症是心理問題還是精神障礙?

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是生理因素引發的抑鬱症應該歸結於精神障礙範疇;如果是心理、社會因素引發的持續性抑鬱,在本質上是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抑鬱症一般指的是心理、社會因素引發的心理問題。

08

引發抑鬱症的常見心理社會有哪些?

內心自卑;生活信念偏差及問題應對方式;應激性刺激事件等

09

精神類藥物對治療抑鬱症的治療起什麼樣的作用?

精神類藥物是通過控制神經衝動來影響情緒,並不能化解不良情緒背後的心理原因。同時精神類藥物都有很多的副作用。

抑鬱情緒與抑鬱症

01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佈數據稱,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每年20萬人因抑鬱自殺。中國有這麼多人罹患抑鬱症嗎?

這個數據有些嚇人,患抑鬱症的人數應該沒這麼多,但生活中曾陷入抑鬱情緒困擾的人數會有這麼多的。

02

有抑鬱情緒是不是就是抑鬱症?

不是。按此邏輯,人高興了,是不是需要給安一個高興病的名字?抑鬱情緒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情緒體驗。抑鬱情緒,不等於抑鬱症。

03

網上有很多心理測量量表,可不可以通過心理測量量表判斷自己是不是有抑鬱症了?

不可以。任何心理測量量表的信度與效度都是很有限的。

04

抑鬱症是遺傳因素導致的嗎?

只是推斷性結論。關於抑鬱症與遺傳的關係,絕大部分研究只是通過相關性研究推斷除了心理社會因素,抑鬱症可能與遺傳有關。

抑鬱情緒與抑鬱症

05

抑鬱症自殺率很高,原因是什麼?

自殺的決定性原因不是痛苦,而是因對抑鬱症理解偏差,生活中看不到希望,在自己的求治過程中沒有希望。

06

人們應以什麼樣的態度看待抑鬱症?

既需要足夠重視,也不應對此恐慌。大多數抑鬱症在當前的條件下是可以解決的心理問題。

07

抑鬱症是心理問題還是精神障礙?

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是生理因素引發的抑鬱症應該歸結於精神障礙範疇;如果是心理、社會因素引發的持續性抑鬱,在本質上是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抑鬱症一般指的是心理、社會因素引發的心理問題。

08

引發抑鬱症的常見心理社會有哪些?

內心自卑;生活信念偏差及問題應對方式;應激性刺激事件等

09

精神類藥物對治療抑鬱症的治療起什麼樣的作用?

精神類藥物是通過控制神經衝動來影響情緒,並不能化解不良情緒背後的心理原因。同時精神類藥物都有很多的副作用。

抑鬱情緒與抑鬱症

10

抑鬱症需要長期吃藥,否則很容易復發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單純的藥物治療,有些人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情緒的控制,同時獲得心理安慰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能夠自我調整,從而擺脫抑鬱症。但藥物並不能讓一個人成長起來,這樣在生活中再次經歷不良刺激,抑鬱症的症狀會再次爆發,醫療常規稱為復發。其實,這不是復發,是心理問題沒有從心理的根源上解決。如果問題從根源上解決了,不會輕易復發的。

11

抑鬱症如何治療比較好?

從本質上抑鬱症只是從外在表現,給予的一個疾病化的標籤,解決問題不能僅僅針對外在表現,關鍵是找出表現背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運用心理學原理和心理諮詢技術調整化解。

12

如何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良情緒?

不良情緒不是問題本身,只是心理上對自己生活狀態,或者所經歷的人事問題的態度表現。切忌把有不良情緒反應的人,歸結到精神病學上,給人扣上一頂神經症的帽子。

13

生活中怎樣做有利於預防陷於抑鬱情緒或抑鬱症的困擾?

建立良好的人際圈,有一定的社會人際支持,有足夠的自我認同;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與方向,以積極的心態生活、工作、學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