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冬皇,孟氏小冬

文丨中國傳媒大學 劉雪琪

一、梨園家學,十四登臺即揚名

孟小冬出生於梨園世家,其祖父孟七是徽班演員,其父、伯、叔皆為京劇演員。受家學影響,孟小冬九歲即開蒙開始學習京劇,十二歲首次登臺,十四歲時就先後與多位名角合作,且在臺上絲毫不遜色。

當時的評論界評價她為“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可謂是天賦異稟,少年成名。

二、立雪餘門,薪傳未了始執轡

一九二五年,為了追求京劇的更上一層樓,孟小冬來到京劇北京“朝聖”。在京城的眾多京劇派別中,她獨獨選中了細膩深刻、藏險妙於平淡的餘派。

但是餘派執牛耳者餘叔巖選徒嚴格,並不隨意收徒。孟小冬意志堅定,決心“餘門立雪”,拜餘叔巖為師。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幾經周折,孟小冬終於夙願得償,拜入餘叔巖門下,成為其關門弟子,也是其唯一的女弟子。

在從師期間,孟小冬不但學藝刻苦,而且還殷勤侍奉師長,照顧周到。從師五年之後,餘叔巖因病逝世,孟小冬為其寫輓聯:“清方承世業,上苑知名,自從藝術寢衰,耳食孰能傳曲韻;弱質感飄零,程門執轡,獨惜薪傳未了,心喪無以報恩師。”悲哀心痛之情溢於言表。

三、伶王冬皇,昔日佳偶成怨侶

孟小冬剛到北平時,在北京、天津兩地有很多演出,與眾多當時大紅大紫的名角都有合作,其中就有梅蘭芳。

這兩人一個是伶界大王,飾演的旦角風采照人、豔冠梨園;一個是梨園冬皇,臺上的坤生威武神氣,端嚴厚重。一個如日中天,一個光豔爍人,可謂是旗鼓相當,,惺惺相惜之下,互生愛慕,結為伴侶。

然而情深不壽,知音知己之情難敵世道艱險命途多舛人心險惡,梅孟二人在一起後發生矛盾日增,消耗了感情增加了仇怨,最終成了怨侶。兩人分開以後,至死都未再見過一面。

四、孤苦飄零,杜公館中得歸宿

上海黑道皇帝杜月笙早在1925年起就對孟小冬暗生情愫,但直到1936年,兩人的接觸才開始頻繁起來。

離開梅蘭芳後孟小冬獨自一人在亂世中飄零,世道艱險,亂世佳人她卻一直堅持對藝術的支持,杜月笙的悉心關懷讓孟小冬感受到數年來未曾有過的溫暖,終於以身相許,並在1949年隨杜月笙一同遷居香港。

五、隱居授徒,冬皇絢爛歸平淡

昔日的輝煌落幕,生活終究歸於平靜。在杜月笙逝世以後,孟小冬的生活終於平靜下來,她在香港深居簡出,專心授徒。在1967年因親友皆在臺灣,她也遷居臺灣,終其餘年。

孟小冬的一生,是絢爛的一生,也是平靜的一生,絢爛的是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高樓塌浮華世事,平靜的是孟小冬的清高傲骨和對藝術不懈的追求。

這一輩子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但我們的冬皇,從未改變。

單色剪紙又分為:摺疊剪紙、剪影和撕紙;彩色剪紙分為點染剪紙、套色剪紙、分色剪紙、填色剪紙、木印剪紙、噴繪剪紙、勾繪剪紙和彩編剪紙;立體剪紙既可是單色,也可是彩色的。它採用了繪畫、剪刻、摺疊、黏合等綜合手法產生的一種近於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紙。立體剪紙既傳承了過去剪紙的形式,也吸取了現代美術的技巧,充分體現了寫實與美術浪漫的特點,使剪紙由平面感變為立體化。

剪紙藝術是中華千年來的重要結晶,歷史發展該重視民間的藝術,尤其是當下現代化的浪潮已衝擊到中國幾千年的小農經濟的各個角落,這條傳統的藝術之線近於淡化與消亡。

世紀明德邀你探訪民間老藝術家,感受剪紙文化。山東運河非遺研學營帶你走過非遺文化發源地,不僅有剪紙,還有孔夫子、皮影戲、泥塑、水滸、戰場……一個個生動的文化符號,悄悄地成電再運河兩岸,等待著你的撿拾。

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根植於人們的生活中才能有生命力,只要喜歡這一文化遺產的人在,文化遺產就不會消亡。

以上文字首發於明德在線。明德在線提供遊學線路定製、行程查詢、安全定位、研學課程、營期照片等個性化服務,同時圍繞大學生與中小學生搭建以“興趣”為基本單元的生涯規劃社群生態圈。明德在線以“大手拉小手,互助成長”為核心模式展開,並逐步創建中國最大的適合青少年生涯成長、互動交流的素質教育平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